古代书画里的元宵节

清 爱新觉罗·弘历

行书手札。圆润秀发,盖仿赵松雪。惟千字一律,略无变化,虽饶承平之象,终少雄武之风。

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是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释文:冰冻春池那冻泉,行宫原构溪前,到来人日仍逢倍,对去蟾徽欠边。翠火落时篆每叠,灯舞处阵偏。圆光含元玉如镜,有照中,无丑与妍。紫泉行宫叠,壬午(1762)上元前夕韵。

清 梁 巘

楷书册页。咸丰九年(1859)上元,书于济南节署。书宗二王,尤其得力于自藏《圣教序》,同时受到苏轼影响,多见偃笔,结体扁沓,饶有一家之范。

梁巘(1710-1788),乾隆二十七年(1762)敕授文林郎壬午科举人,由咸安宫教习转任湖北巴东县知县,寿州循理书院院长。与乾隆年间的张照、王澍、刘墉、王文治、梁同书等重要书家齐名,为清代代表性书家之一。

释文:改修吴延陵季子庙记。前试大理司直张从申书。有吴之兴也,泰伯让以得之;有吴之衰也,季子让以失之。为让之情同,而兴衰之体异,何哉?泰伯之让,让以贤也,故周有天下,而吴建国焉。季子之让,贤以让也,当周德之衰,而吴丧邦焉。或曰:非所让而让之,使宗祀泯绝,而不血食,岂曰能贤?斯可谓知存而不知亡者矣。夫治乱时也,兴亡运也,故至至而不可邦,终而不可留。黄河既浊,阿胶无以正其色;盐池斯,咸弊蔽不能匡其味。与夫浊乱……(尚)书户部侍郎兰陵萧定字梅臣记。

书苑云。从申结字镇密近古,未有第三人,并工书,少得右军风规,时人谓之四龙。今观其书良然。临摹之际,觉苏文忠亦曾用力于此,不止李西台也。庚子九秋,闻山梁巘。

清 莫瑞清

楷书册页。书法在欧、褚之间,楷法精妙,行笔灵动,意境古雅,深得晋唐小楷神髓。

莫瑞清(生卒年不详)。

内容为《洛神赋》。

题识释文:同治三年(1864)上元甲子涂月朔,莫瑞清书于淞南庽斋。

有一种说法:元宵节是中国的情人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这一天又被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会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

元宵节源于汉,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定吕后”而设,恰好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逐渐演变为元宵节。后来元宵节也称灯节。唐代的赏灯活动极其兴盛,唐朝大诗人卢照邻《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古人虽然没有高科技,未必没有今人浪漫,反而有更多的想象空间。《生查子·元夕》写道:“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现在已经看不到星星和天空,在家玩电脑和看手机,远离自然和人群。元宵节的时候,风已无寒,微软的东风缠绕了温柔轻轻荡来,那流光四射的焰火,似被风吹绽在夜空中的如锦繁花,若一场不期而遇的流星雨般美丽,总是让人想起稼轩的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就好像是个人心中节令的一扇雕花的古木门,一到烟花闪起的时候,就会用手轻轻推开,享受佳节带给你我一份美丽心情。很多年以前,曾经无数次的憧憬以一首诗词为背景,可以同烟花一起绽放,那是怎样的浪漫情缘!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人生就是一条路,历经险阻,才能达到属于自己的终点。所有历经沧桑的大人都说童年是美好的,值得回味。范成大《上元有感》:“宛然明月夜,非是少年時。”从童年到成年,隔着一条河,必须渡过去。寻找人生真谛的过程,就是努力找到一盏思想的明灯,当各自的心里都有一盏明灯,氤氲散来,剔去浮尘,阳光心态无疑是一个人最靓丽的名片。

随着时代的变化,快节奏的生活,让人难得有一份闲心。不仅是元宵节,众多的节日都面临商业文化的侵蚀以及洋节的冲击。今天,看到古人在元宵节之际留下来的书法作品,止不住感慨万千。书法需要慢生活,弘一大师晚年把生活与修行统合起来,过着随遇而安的慢生活,“开水虽淡,淡也有淡的味道。”因为闲情,可以更好地体验人生。

唐代元宵节放灯

不独于此,书法还可以记事。古人专门在元宵节这天或前后几天写下几行字,将时间记得清清楚楚,多年之后,仍然可以想象到当时的情境,这是何等的美妙。

元宵节的晚上,出门走走,回家泼墨挥毫,给远方的亲友留下好书数行,月辉轻和着万家灯火,站在高楼的阳台上眺望,也会别有一番意境。

清 爱新觉罗·弘历

行书手札。圆润秀发,盖仿赵松雪。惟千字一律,略无变化,虽饶承平之象,终少雄武之风。

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是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释文:冰冻春池那冻泉,行宫原构溪前,到来人日仍逢倍,对去蟾徽欠边。翠火落时篆每叠,灯舞处阵偏。圆光含元玉如镜,有照中,无丑与妍。紫泉行宫叠,壬午(1762)上元前夕韵。

清 梁 巘

楷书册页。咸丰九年(1859)上元,书于济南节署。书宗二王,尤其得力于自藏《圣教序》,同时受到苏轼影响,多见偃笔,结体扁沓,饶有一家之范。

梁巘(1710-1788),乾隆二十七年(1762)敕授文林郎壬午科举人,由咸安宫教习转任湖北巴东县知县,寿州循理书院院长。与乾隆年间的张照、王澍、刘墉、王文治、梁同书等重要书家齐名,为清代代表性书家之一。

释文:改修吴延陵季子庙记。前试大理司直张从申书。有吴之兴也,泰伯让以得之;有吴之衰也,季子让以失之。为让之情同,而兴衰之体异,何哉?泰伯之让,让以贤也,故周有天下,而吴建国焉。季子之让,贤以让也,当周德之衰,而吴丧邦焉。或曰:非所让而让之,使宗祀泯绝,而不血食,岂曰能贤?斯可谓知存而不知亡者矣。夫治乱时也,兴亡运也,故至至而不可邦,终而不可留。黄河既浊,阿胶无以正其色;盐池斯,咸弊蔽不能匡其味。与夫浊乱……(尚)书户部侍郎兰陵萧定字梅臣记。

书苑云。从申结字镇密近古,未有第三人,并工书,少得右军风规,时人谓之四龙。今观其书良然。临摹之际,觉苏文忠亦曾用力于此,不止李西台也。庚子九秋,闻山梁巘。

清 莫瑞清

楷书册页。书法在欧、褚之间,楷法精妙,行笔灵动,意境古雅,深得晋唐小楷神髓。

莫瑞清(生卒年不详)。

内容为《洛神赋》。

题识释文:同治三年(1864)上元甲子涂月朔,莫瑞清书于淞南庽斋。

有一种说法:元宵节是中国的情人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这一天又被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会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

元宵节源于汉,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定吕后”而设,恰好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逐渐演变为元宵节。后来元宵节也称灯节。唐代的赏灯活动极其兴盛,唐朝大诗人卢照邻《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古人虽然没有高科技,未必没有今人浪漫,反而有更多的想象空间。《生查子·元夕》写道:“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现在已经看不到星星和天空,在家玩电脑和看手机,远离自然和人群。元宵节的时候,风已无寒,微软的东风缠绕了温柔轻轻荡来,那流光四射的焰火,似被风吹绽在夜空中的如锦繁花,若一场不期而遇的流星雨般美丽,总是让人想起稼轩的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就好像是个人心中节令的一扇雕花的古木门,一到烟花闪起的时候,就会用手轻轻推开,享受佳节带给你我一份美丽心情。很多年以前,曾经无数次的憧憬以一首诗词为背景,可以同烟花一起绽放,那是怎样的浪漫情缘!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人生就是一条路,历经险阻,才能达到属于自己的终点。所有历经沧桑的大人都说童年是美好的,值得回味。范成大《上元有感》:“宛然明月夜,非是少年時。”从童年到成年,隔着一条河,必须渡过去。寻找人生真谛的过程,就是努力找到一盏思想的明灯,当各自的心里都有一盏明灯,氤氲散来,剔去浮尘,阳光心态无疑是一个人最靓丽的名片。

随着时代的变化,快节奏的生活,让人难得有一份闲心。不仅是元宵节,众多的节日都面临商业文化的侵蚀以及洋节的冲击。今天,看到古人在元宵节之际留下来的书法作品,止不住感慨万千。书法需要慢生活,弘一大师晚年把生活与修行统合起来,过着随遇而安的慢生活,“开水虽淡,淡也有淡的味道。”因为闲情,可以更好地体验人生。

唐代元宵节放灯

不独于此,书法还可以记事。古人专门在元宵节这天或前后几天写下几行字,将时间记得清清楚楚,多年之后,仍然可以想象到当时的情境,这是何等的美妙。

元宵节的晚上,出门走走,回家泼墨挥毫,给远方的亲友留下好书数行,月辉轻和着万家灯火,站在高楼的阳台上眺望,也会别有一番意境。


相关内容

  • 元宵节送礼送什么你的元宵礼物准备好了吗
  • 元宵节送礼送什么 你的元宵礼物准备好了吗 新年刚过,转眼又到一年一度元宵佳节.元宵,是一个比较吉祥的节日,人们可以猜灯谜.吃汤圆,也可以互赠礼物表示祝福之意.有时一些公司为了回馈新老客户,也会选择赠送客户一些礼物.现代社会是一个文化盛行的社会,送礼物也逐渐朝着文雅的礼物发展,近两年送字画礼物开始成为 ...

  • 书画里的节日--看古人怎么玩转元宵节!
  • 书画里的节日--看古人怎么玩转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节等,是中国人重要的传统喜庆节日之一.元宵活动的主题强调一个"闹"字,放花灯.舞狮子.踩高跷.猜谜语.吃元宵.元宵节就是中国人的"狂欢节",是中国人的"情人节",是中国年的&qu ...

  • 古代传统文化
  • 古代传统文化 1.简介 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画.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民间禁忌.精忠报国.竹.民谣.黄土.长江.黄河.红.月亮.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农家.农民起义.锄头:皇宫官府.宫庭文化.帝王学. 2.诸子百家 1. ...

  • 国学知识竞赛题(答案)
  • 国学知识竞赛题 选择题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A ) A 诗经 B唐诗三百首 2.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以诗歌为主的作家是:(B ) A郭沫若 B 艾青 C郁达夫 D朱自清 3.李白的诗风是(B ) A沉郁.雄浑 B 豪迈.奔放 C通俗.易懂 D狂傲.不训 4.标志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最高成就的作家是( ...

  • [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合集)
  • 中华民族文化荟萃大全 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性格特征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趣话系列大全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商帮 中国历史上千古不变的九大定律 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王岳川) 中国人的两大致命缺点 三糊涂:中国知识分子是如何集体趴下的 三糊涂: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心理学分析 百家姓家训撷英 美文自读:中国关系论(戎 ...

  • 赶年集买年画逛庙会赏花灯来天津热闹过大年!扫码阅读手机版
  • 赶年集买年画逛庙会赏花灯来天津热闹过大年!扫码阅读手 机版 天津北方网讯:赶年集.买年画.逛庙会.赏花灯......春节期间来天津逛逛庙会,赶赶年集,来一场年味旅行怎么样?童年时的我们,特别期待每年的庙会,因为每当庙会时,就会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等着我们.看到这里,大家是否有些怀念童年,怀念当时的一 ...

  • 元宵灯谜:人名篇2
  • 元宵灯谜:人名篇2 [人名篇]: 16)儿子牵牛下田(现代作家一)孙犁 17)俯首为牛甘居后(艺人一)顺子 18)禁放牛羊(古代诗人一)杜牧 19)孔子自牖执伯牛问疾(水浒诨名一)圣手书生 20)牛城路上真兴盛(三国人名一)邢道荣 21)唯有八大执牛耳(古代书画家一)朱耷 22)乡间牛羊都进栏(卷帘 ...

  • 2010年文化局班子述职述廉报告
  • 2010年,我局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坚持文艺的"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开拓进取,奋力拼搏,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繁荣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强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促进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文化工作完成情况 ㈠出色完成全市重大文化工作任务 ...

  • 外国人感兴趣的话题
  • .I am interested in art, and music, books, and so on. 我对美术、音乐、书等都感兴趣。 interested in 对 ... 感兴趣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Greek and Roman mythology. 我对希腊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