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吕氏春秋的成语

不教之教

读音: bù jiào zhī jiào

释义: 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薰陶。 出自: 《吕氏春秋·君守》:“不教之教,无言之诏。”

造句: 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虽身居高位,却保持着朴素的传统,这对我们是不教之教。 用法: 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虽身居高位,却保持着朴素的传统,这对我们是~。 按兵不动

读音: àn bīng bù dîng

释义: 按:止住。使军队暂不行动。现也比喻暂不开展工作。

出自: 《吕氏春秋·恃君览》:“赵简子按兵而不动。”

造句: 又听得寨前炮响,史文恭按兵不动,只要等他入来,塌了陷坑,山后伏兵齐起,接应捉人。(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八回)

博闻辩言

读音: bï wãn biàn yán

释义: 博:多。闻:传闻。辩言:巧言。形容道听途说,似是而非的言论。

出自: 《吕氏春秋·疑似》:“患人之博闻辩言而似通者。”

不偏不党

读音: bù piān bù dǎng

释义: 不偏向任何一方。

出自: 《吕氏春秋·士容论·士容》:“士不偏不党。”

不知轻重

读音: bù zhī qīng zhîng

释义: 不懂得事情要紧不要紧。

出自: 《吕氏春秋·本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

造句: 婆子们不知轻重,说是这两日有些病,恐不能就好,到这里问大夫。(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0九回)

尝鼎一脔

读音: cháng dǐng yī luán

释义: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脔:切成块的肉。尝鼎里一片肉,就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

出自: 《吕氏春秋·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造句: 那上等的,自有一班王孙公子去问津,那下等的,也有那些逐臭之夫,垂涎着尝鼎一脔。(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读音: yāng jí chí yú

释义: 比喻无缘无故地遭受祸害。

出自: 《吕氏春秋·必己》:“宋桓司马有宝珠,抵罪出亡,王使人问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于是竭池而求之,无得,鱼死焉。此言祸福之相及也。”

造句: 我是个平凡的人,不幸生在不平凡的时代,“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无端惹出许多是非。(柯灵《回看血泪相和流》)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

登高望远

读音: dēng gāo wàng yuǎn

释义: 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

出自: 《吕氏春秋·顺说》:“顺风而呼,声不加疾也,际高而望,目不加明也,所因便也。”

伐性之斧

读音: fá xìng zhī fǔ

释义: 伐:砍伐;性:性命,生机。砍毁人性的斧头。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

出自: 《吕氏春秋·本性》:“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

造句: 旧社会,烟馆赌局到处都是,在这些伐性之斧下丧生的大有人在。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

分形同气

读音: fēn xíng tïng qì

释义: 形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十分密切。

出自: 《吕氏春秋·精通》:“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 用法: 联合式;作定语;形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十分密切

近义词: 分形共气 分形连气

桴鼓相应

读音: fú gǔ xiāng yìng

释义: 桴:鼓槌。用鼓槌打鼓,鼓就响起来。比喻相互应和,配合得很紧密。

出自: 《吕氏春秋·季秋纪·知士》:“良工之与马也相得则然后成。譬之若桴之与鼓。”《汉书·李寻传》:“顺之以善政,则和气可立致,犹桴鼓之相应也。”

造句: “好!”慈禧太后桴鼓相应地说,“别的差缺慢慢商量吧!”(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比喻相互应和,配合紧密

付之丙丁

读音: fù zhī bǐng dīng

释义: 指用火烧掉。

出自: 《吕氏春秋·孟夏纪》:“其日丙丁。”

鸿鹄之志

读音: hïng hú zhī zhì

释义: 鸿鹄: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志:志向。比喻远大志向。

出自: 《吕氏春秋·士容》:“夫骥骜之气,鸿鹄之志,有谕乎人心者,诚也。”《史记·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造句: 大丈夫仗鸿鹄之志,据英杰之才。(元·郑德辉《王粲登楼》第一折)

用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 雄心壮志 胸怀大志

反义词: 碌碌无为 无所事事

竭泽而渔

读音: jiã zã ãr yú

释义: 掏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

出自: 《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金鼓齐鸣

读音: jīn gǔ qí míng

释义: 金鼓:指金钲和战鼓。金钲战鼓一齐响起。形容战斗气氛紧张激烈。

出自: 《吕氏春秋·不二》:“有金鼓,所以一耳。”

造句: 走不到百十步,只见四下里金鼓齐鸣,喊声枕地,一路都是火把。(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回)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形容战斗气氛紧张激烈

近义词: 刀光剑影 金鼓连天

反义词: 偃旗息鼓

刻舟求剑

读音: kâ zhōu qiú jiàn

释义: 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出自: 《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造句: 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近义词: 守株待兔 墨守成规

反义词: 看风使舵 见机行事

黎丘丈人

读音: lí qiū zhàng rãn

释义: 黎丘:古地名,在今河南省城县北;丈人:古时对老人的统称。比喻困于假象、不察真情而陷入错误的人。

出自: 《吕氏春秋·疑似》:“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

鲁鱼亥豕

读音: lǔ yú hài shǐ

释义: 把“鲁”字错成“鱼”字,把“亥”字错成“豕”字。指书籍在传写或刻印过程中的文字错误。

出自: 晋·葛洪《抱朴子》:“谚云:‘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吕氏春秋·察传》:“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

近义词: 阴阳背谬 阴差阳错

鸣琴而治

读音: míng qín ãr zhì

释义: 指以礼乐教化人民,达到“政简刑清”的统治效果。旧时常用做称颂地方官的谀词。 出自: 《吕氏春秋·察贤》:“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 贫无立锥之地

读音: wú lì zhuī zhī dì

释义: 没有立锥子的地方。比喻连极小的地方也没有。后常形容贫穷。

出自: 《庄子·盗跖》:“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吕氏春秋·为欲》:“无立锥之地,至贫也。”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 一文不名 一贫如洗

反义词: 腰缠万贯 金玉满堂

磬竹难书

读音: qìng zhú nán shū

释义: 磬:古同“罄”,空,尽;竹:竹简,用以写字;书:写。用尽竹子也难写完。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后泛指事实多,写不完。

出自: 《吕氏春秋·明理》:“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旧唐书·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造句: 三臣罪状,磬竹难书。(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 罪大恶极 数不胜数

反义词: 微乎其微

三豕涉河

读音: sān shǐ shâ hã

释义: 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

出自: 《吕氏春秋·察传》:“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

近义词: 三豕渡河

舍本求末

读音: shě běn qiú mî

释义: 舍:舍弃;求: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出自: 《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造句: 写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内容,那是舍本求末。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近义词: 舍本逐末 本末倒置

射石饮羽

读音: shâ shí yǐn yǔ

释义: 饮:隐没;羽:箭尾的羽毛。箭射到石头里,隐没了箭尾的羽毛。原形容发箭的力量极强。后也形容武艺高强。

出自: 《吕氏春秋·精通》:“养由基射兕中石,矢乃饮羽,诚乎兕也。”

造句: 李广终身不侯,而能射石饮羽,借以为喻,其所以吐胸中之气而置生平之怨毒者,两为精当也。(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三)

用法: 李广终身不侯,而能~,借以为喻,其所以吐胸中之气而置生平之怨毒者,两为精当也。 ◎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三

视死如归

读音: shì sǐ rú guī

释义: 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出自: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吕氏春秋·勿躬》:“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造句: 我们已经是视死如归,我们大踏步地走着我们的大路。(郭沫若《如火如荼的恐怖》诗)

用法: 我们已经是~,我们大踏步地走着我们的大路。 ◎郭沫若《如火如荼的恐怖》诗 贪小失大

读音: tān xiǎo shī dà

释义: 因为贪图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比喻只谋求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的利益。

出自: 《吕氏春秋·权勋》:“达子„„使人请金于齐王,齐王怒曰:‘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若金?’与燕人战,大败,达子死,齐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国,相与争金于美唐甚多。此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造句: 这叫做“贪小失大”,所以为人切不可做那讨便宜苟且之事!(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

近义词: 得不偿失

堂上一呼,阶下百诺

读音: táng shàng yī hū,jiē xià bǎi nuî

释义: 诺:答应。堂上一声呼唤,阶下齐声答应。多形容旧时豪门权贵威势烜赫,侍从和奉承的人很多。

出自: 《吕氏春秋·过理》:“宋王大悦,饮酒室中。有呼万岁者,堂上尽应;堂上已应,堂下尽应。门外庭中闻之,莫敢不应。”

造句: 堂上一呼,阶下百诺。(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二折)

用法: ~。 ◎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二折

天下太平

读音: tiān xià tài píng

释义: 处处平安无事。指大治之世。

出自: 《吕氏春秋·大乐》:“天下太平,万物安宁。”

造句: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九回)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国家

近义词: 天下大治 国泰民安

反义词: 天下大乱 动荡不安

兔起凫举

读音: tǔ qǐ fú jǔ

释义: 凫:野鸭。象兔敢奔跑,象野鸭急飞。比喻行动迅速。

出自: 《吕氏春秋·论威》:“知其不可久处,则知所兔起凫举,死惛之地矣。” 用法: 联合式;作状语;含褒义,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兔起鹘落

亡戟得矛

读音: wáng jǐ dã máo

释义: 比喻得到的和失去的相当,或有失有得。

出自: 《吕氏春秋·离俗》:“亡戟得矛,可以归乎?”

勿忘在莒

读音: wù wàng zài jǔ

释义: 比喻不忘本。

出自: 《吕氏春秋·直谏》:“使公毋忘出奔于莒也。”

物极必反

读音: wù jí bì fǎn

释义: 极:顶点;反:向反面转化。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出自: 《吕氏春秋·博志》:“全则必缺,极则必反。”《鹖冠子·环流》:“物极则反,命曰环流。”

造句: “物极必反”,错误成了堆,光明就会到来。(毛泽东《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 用法: “~”,错误成了堆,光明就会到来。 ◎毛泽东《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 喜怒无常

读音: xǐ nù wú cháng

释义: 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形容态度多变。

出自: 《吕氏春秋· 诬徒》:“喜怒无处,言谈日易。”

造句: 宝玉和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的,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不忌,喜怒无常。(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七回)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 喜怒哀乐 喜形于色

反义词: 一成不变 温文尔雅

癣疥之疾

读音: xuǎn jiâ zhī jí

释义: 癣疥:两种皮肤病。比喻无关紧要的小问题和小毛病。

出自: 《吕氏春秋·直谏》:“夫齐之于吴也,疥癣之病也。”

造句: 东伯侯姜文焕、南伯侯鄂顺、北伯侯崇黑虎,此三路不过癣疥之疾。(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六回)

用法: 东伯侯姜文焕、南伯侯鄂顺、北伯侯崇黑虎,此三路不过~。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六回

烟视媚行

读音: yān shì mâi xíng

释义: 烟视:微视;媚行:慢行。形容害羞不自然的样子。

出自: 《吕氏春秋·不屈》:“人有新取妇者,妇至,宜安矜,烟视媚行。” 掩耳盗铃

读音: yǎn ěr dào líng

释义: 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出自: 《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造句: 硬把汉奸合法化了,只是掩耳盗铃的笨拙的把戏。(闻一多《谨防汉奸合法化》)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近义词: 自欺欺人 弄巧成拙

反义词: 开诚布公

殃及池鱼

读音: yāng jí chí yú

释义: 比喻无缘无故地遭受祸害。

出自: 《吕氏春秋·必己》:“宋桓司马有宝珠,抵罪出亡,王使人问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于是竭池而求之,无得,鱼死焉。此言祸福之相及也。”

一夔已足

读音: yī kuí yǐ zú

释义: 夔:古贤臣名,为舜时的典乐官。夔一人已足制乐。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个就足够了。

出自: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不也,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吕氏春秋·察传》:“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楚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

造句: 昔尧作《大章》,一夔已足。(《后汉书·曹褒传》)

用法: 昔尧作《大章》,~。 ◎《后汉书·曹褒传》

一窍不通

读音: yī qiào bù tōng

释义: 窍:洞,指心窍。没有一窍是贯通的。比喻一点儿也不懂。

出自: 《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造句: 虽然他是一窍不通的浑虫,可是双桥镇上并无“镇长”之流的官儿,他也还明白。(茅盾《子夜》六)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 一无所知 目不识丁

反义词: 无所不知 全知全能

以冰致蝇

读音: yǐ bīng zhì yíng

释义: 致:招引。用冰块引苍蝇。比喻事情必难实现。

出自: 《吕氏春秋·功名》:“以狸致鼠,以冰致蝇,虽工不能。”

以利累形

读音: yǐ lì lěi xíng

释义: 为了谋取利益而危害身体。

出自: 《吕氏春秋·审为》:“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以汤止沸

读音: yǐ tāng zhǐ fâi

释义: 用开水去制止水的沸腾。比喻不从根本上着手,对事情没有帮助。

出自: 《吕氏春秋·尽数》:“夫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

因噎废食

读音: yīn yē fâi shí

释义: 原意是说,因为有人吃饭噎死了,就想让天下人都不吃饭,这太荒谬了。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

出自: 《吕氏春秋·荡兵》:“夫有以噎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

造句: 若是后人不问来由,一律的奉以为法,岂不因噎废食了么?(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一回)

用法: 若是后人不问来由,一律的奉以为法,岂不~了么?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一回

逐臭之夫

读音: zhú chîu zhī fū

释义: 追逐奇臭的人。比喻嗜好怪癖,与众不同的人。

出自: 《吕氏春秋·遇合》:“人有大臭者,其亲戚兄弟妻妾知识,无能与居者,自苦而居海上。”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人各有好尚,兰荪蕙之芳,众人之好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

兔死凫举

读音: tǔ sǐ fú jǔ

释义: 象兔敢奔跑,象野鸭急飞。比喻行动迅速。

出自: 《吕氏春秋·论威》:“知其不可久处,则知所兔起凫举,死 之地矣。” 必不挠北

读音: bì bù náo běi

释义: 挠北:败北,作战失败。必定不会失败。

出自: 《吕氏春秋·忠廉》:“若此人也,有势则必不自私矣;处官则必不为污矣;将众则必不挠北矣。”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指一定胜利

近义词: 稳操胜券

百世之利

读音: bǎi shì zhī lì

释义: 世世代代长远的利益。

出自: 《吕氏春秋·义赏》:“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

用法: 然而为大王计者,皆为一时之说,不顾~。 ◎《史记·张仪列传》

变容改俗

读音: biàn rïng gǎi sú

释义: 指改变风貌习俗。

出自: 《吕氏春秋·上德》:“教变容改俗而莫得其所受之,此之谓顺情。”

处堂燕鹊

读音: chǔ táng yàn quâ

释义: 比喻居安忘危的人。

出自: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燕雀处一屋之下,子母相哺,煦煦然其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决,火上,栋宇将焚,燕雀颜色不变,不知祸将及也。”

用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比喻居安忘危的人

近义词: 处堂燕雀

侈衣美食

读音: chǐ yī měi shí

释义: 侈衣,华美的衣服;美食,鲜美的食物。言衣食俱精。

出自: 《吕氏春秋·精通》:“今夫攻者,砥厉五兵,侈衣美食,发且有日矣,所被攻者不乐。”

盗钟掩耳

读音: dào zhōng yǎn ěr

释义: 盗:盗窃;钟:古代一种乐器。偷钟时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欺欺人。

出自: 《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道而不径

读音: dào ãr bù jìng

释义: 道:走路。径:小路。走路要走大路而不走小路,以免遇到危险。

出自: 《吕氏春秋·孝行览》:“故舟而不游,道而不径,能全支体以守宗庙,可谓孝矣。” 盗锺掩耳

释义: 《吕氏春秋·自知》:“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则鍾大不可負,以椎毁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掩)其耳。”后以“盜鍾掩耳”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公平》:“爲之而欲人不知,言之而欲人不聞,此猶捕雀而掩目,盜鍾而掩耳者,只以取誚,將何益乎?”《云笈七籤》卷九十:“若人不知則鬼神知之,鬼神已知而云不知,是盜鍾掩耳之智也。”亦省作“ 盜鍾 ”。 南朝 梁 任昉 《劝进今上笺》:“惑甚盜鍾,功疑不賞,皇天后土,不勝其酷。”

东向而望,不见西墙

读音: dōng xiàng ãr wàng ,bù jiàn xī qiáng

释义: 比喻主观片面,顾此失彼。

出自: 《吕氏春秋·去尤》:“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乡视者,不睹北方:意有所在也。” 递兴递废

读音: dì xīng dì fâi

释义: 指有兴有废。

出自: 《吕氏春秋·恃君》:“德衰世乱,然后天子利天下。国君利国,官长利官,此国所以递兴递废也,乱难之所时作也。”

用法: 成汤有南巢之伐,以殄夏乱。~,胜者用事,所受于天也。 ◎《史记·律书》 而今而后

读音: ãr jīn ãr hîu

释义: 而:语助词。从今以后。

出自: 《吕氏春秋·恃君览·长利》:“臣而今而后知吾先君周公之不若太公望封之知也。”《旧唐书·卢藏用传》:“而今而后,焚蓍龟,毁律历,废六合,斥五行,浩然清虑,则将奚若?”

造句: 唐·韩愈《昌黎集·答杨子书》:“而今而后,不置疑于其间可也。”

用法: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庶几无愧! ◎宋·文天祥《衣带赞》诗

焚薮而田

读音: fãn sǒu ãr tián

释义: 薮,林薮。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出自: 《吕氏春秋·义赏》:“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寡不胜众

读音: guǎ bù shâng zhîng

释义: 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同“寡不敌众”。

出自: 《吕氏春秋·壅塞》:“非直士其孰能不阿主,世之直士,其寡不胜众,数也。” 用法: 若人君不加裁决,使人臣各行其意,则朝夕斗讼,弱不胜强,~。 ◎宋·司马光《乞裁断政事札子》

皇天上帝

释义: 天帝,上帝。《吕氏春秋·季夏》:“令民無不咸出其力,以供皇天上帝名山大川四方之神,以祀宗廟社稷之靈,爲民祈福。”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下》:“ 成帝 建始 二年,罷 雍 五畤,始祀皇天上帝於 長安 南郊。”

荆人涉澭

读音: jīng rãn shâ yōng

释义: 荆人:楚国人。澭:澭水。楚国人过澭水。后用以讽刺拘泥于成法,不知道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通的行为。

出自: 《吕氏春秋·察今》:“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竭泽焚薮

读音: jiã zã fãn sǒu

释义: 竭:排水;薮:指草野。排干池水捕鱼,烧光草野捉兽。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

出自: 《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可,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绝薪止火

读音: juã xīn zhǐ huǒ

释义: 绝:断绝;薪:柴草。断绝柴草,使火停止燃烧。比喻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 出自: 《吕氏春秋·尽数》:“扬汤止沸,沸愈不止,去火则止矣。” 汉·枚乘《上书谏吴书》:“一人饮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

极则必反

读音: jí zã bì fǎn

释义: 指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出自: 《吕氏春秋·博志》:“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污。”

箕山之节

读音: jī shān zhī jiã

释义: 箕山:古代传说唐尧时的隐士许由、巢父隐居的地方。节:名节,节操。指归隐以保全节操。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亦作“箕山之志”、“箕山之操”。

出自: 《吕氏春秋·求人》:“昔尧朝许由于沛泽之中,曰:‘„„请属天下于夫子。’许由辞曰:‘为天下之不治与?而既已治矣。自为与?啁噍巢于林,不过一枝;偃鼠饮于河,不过满腹。归已君乎!恶用天下?’遂之箕山之下,颖水之阳,耕而食,终身无经天下之色。” 用法: 尧舜在上,下有巢由,今明主方隆唐虞之德,小臣欲守~也。 ◎《汉书·鲍宣传》 良工巧匠

读音: liáng gōng qiǎo jiàng

释义: 良工:手艺精良的工人;巧匠:技艺精巧的匠人。指技艺高超的工匠。

出自: 《吕氏春秋·慎大览·不广》:“齐之东鄙人有常致苦者„„不知致苦,卒为齐国良工,泽及子孙。”

造句: 今洛阳国良工巧匠,批红判白,接以他木,与造化争妙。(宋·邵博《河南邵氏闻见后录·李氏仁丰园》)

用法: 今洛阳国~,批红判白,接以他木,与造化争妙。 ◎宋·邵博《河南邵氏闻见后录·李氏仁丰园》

流水不腐,户枢不蝼

读音: hù shū bù lïu

释义: 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容易受侵蚀。也比喻人经常运动可以强身。同“户枢不蠹”。 出自: 《吕氏春秋·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唐·马总《意林》卷二引作“户枢不蠹”。

连枝同气

读音: lián zhī tïng qì

释义: 比喻同胞兄弟姐妹或情如兄弟的亲密关系。

出自: 《吕氏春秋·精通》:“故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旧题汉苏武《诗》之一:“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用法: 鹊巢鸠处纷争夺,~竞反覆。 ◎清·刘青藜《地师》诗

牛口之下

读音: niú kǒu zhī xià

释义: 借指卑下的地位。

出自: 《史记·商君列传》:“夫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闻秦缪公之贤而原望见,行而无资,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缪公知之,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吕氏春秋·举难》等又载有宁戚饭牛得到齐桓公赏识的事。

用法: 故明君勤于招贤„„或举于~,而加之于群僚之上;或拔于桎梏之中,而任以社稷之重。 ◎晋·葛洪《抱朴子·名实》

牛角之歌

读音: niú jiǎo zhī gē

释义: 后为穷士自求用世的典故。

出自: 春秋时,宁戚很穷,想见齐桓公而出仕,一天,乘桓公出城迎客的机会,在车下喂牛,“扣牛角疾歌”。桓公闻而赞其为“非常人”,命后车载之,拜为上卿。见《吕氏春秋·举难》、《晏子春秋·问下二》。汉·刘向《说苑·尊贤》亦载此事。

用法: 夫~,辞鄙而义拙;堂下之言,不书于传记。 ◎唐·韩愈《上兵部李侍郎书》 破琴絶弦

释义: 毁琴断弦,表示世无知音,不再鼓琴。《吕氏春秋·本味》:“ 鍾子期 死, 伯牙 破琴絶絃,終身不復鼓琴,以爲世無足復爲鼓琴者。”

强食靡角

读音: qiǎng shí mí jiǎo

释义: 指饱食而角力求胜。

出自: 《列子·说符》:“强食靡角,胜者为制,是禽兽也。”殷敬顺释文:“《韩诗外传》云:‘靡,共也。’《吕氏春秋》云:‘角,试力也。’此言人重利而轻道,唯食而已,亦犹禽兽饱食而相共角力以求胜也。”一说,靡读为摩,谓以角相摩。见俞樾《诸子平 塞耳盗钟

读音: sāi ěr dào zhōng

释义: 比喻自欺欺人,硬要掩盖掩盖不了的事情。

出自: 《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

五脏六腑

读音: wǔ zàng liù fǔ

释义: 五脏:脾、肺、肾、肝、心;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人体内脏器官的统称。也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出自: 《吕氏春秋·达郁》:“凡人三百六十节、九窍、五脏六腑。”

造句: 牛先生乍到这里,实际情况还不清楚。住久了,五脏六腑里的毛病你就看清啦。(姚雪垠《李自成》第个卷第二十八章)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人的内心

近义词: 骨子里面

霄鱼垂化

读音: xiāo yú chuí huà

释义: 以之来称赞官吏的德政。

出自: 据《吕氏春秋·具备》载,春秋时孔子弟子宓子贱治亶父(今山东省单县),体圣人之化,三年,夜间捕鱼的人能将所得小鱼重归水中。

掩耳盗钟

读音: yǎn ěr dào zhōng

释义: 捂住耳朵偷钟。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出自: 语出《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锺者,欲负而走。则锺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锺怳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

以黑为白

读音: yǐ hēi wãi bái

释义: 指颠倒是非。

出自: 《吕氏春秋·应同》:“父虽亲,以黑为白,子不能从。”

用法: ‘罔’只是脱空作伪,做人不诚实,以非为是,~。如不孝于父,却与人说我孝。 ◎《朱子语类》卷三二

以夜继日

读音: yǐ yâ jì rì

释义: 用夜晚的时间接上白天,日夜不停。

出自: 《吕氏春秋·先识》:“中山之俗,以昼为夜,以夜继日,男女切倚,固无休息。” 用法: 家贫借书,~,古人阅市偷光,殆不过此。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汪遵》 言行相诡

读音: yán xíng xiāng guǐ

释义: 诡:违反,违背。说的和做的相违背。指言行不一。

出自: 《吕氏春秋·淫辞》:“言行相诡,不祥莫大焉。”

以养伤身

读音: yǐ yǎng shāng shēn

释义: 为了获得养育自己的条件,反而使身体受到损害。比喻得不偿失。

出自: 《庄子·让王》:“夫人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按,此语亦见《吕氏春秋·审为》与《淮南子·道应训》。

移风平俗

读音: yí fēng píng sú

释义: 转变风气,改变习俗。

出自: 《吕氏春秋·侈乐》:“凡音乐通乎政,而移风平俗者也。”

以狸致鼠、以冰致绳

读音: yǐ lí zhì shǔ、yǐ bīng zhì shãng

释义: 用猫招引老鼠,用冰作绳索。比喻事情不能成功。

出自: 《吕氏春秋·功名》:“以狸致鼠、以冰致绳,虽工不能。”

以狸致鼠

读音: yǐ lǐ zhì shǔ

释义: 狸:猫。捉老鼠用猫作诱饵。比喻事情不能成功。

出自: 《吕氏春秋·功名》:“以狸致鼠,以冰致绳,虽工不能。”

殚智竭力

出自吕氏春秋的成语:http://www.wenyanhanyu.com/changyong/15356.html

读音: dān zhì jiã lì

释义: 殚:竭尽。用尽智慧和力量。

出自: 《吕氏春秋·本味》“相为殚智竭力,犯危行苦。”

造句: 殚智竭力求得这种“最大的贡献”,这是人人对于自己、对于社会应负的责任。(邹韬奋《经历·前途》)

早朝晏罢

读音: zǎo cháo yàn bà

释义: 很早上朝,很迟退朝。指勤于政事。

出自: 《吕氏春秋·禁塞》:“早朝晏罢,以告制兵者。”

用法: 陛下~,以冀中兴日月之功。 ◎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众口熏天

读音: zhîng kǒu xūn tiān

释义: 指群言可以动天。比喻舆论力量大。

出自: 《吕氏春秋·离谓》:“毁誉成党,众口熏天。”

泽及枯骨

读音: zã jí kū gǔ

释义: 泽:恩泽;枯骨:死去已久的人。恩泽及于死者。形容给人恩惠极大。 出自: 《吕氏春秋·孟冬纪·异用》:“文王贤矣,泽及髊骨,又况于人乎!”

造句: 圣德之君,泽及枯骨,何况我等人民,不沾雨露之恩。(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三回)

用法: 圣德之君,~,何况我等人民,不沾雨露之恩。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三回

不教之教

读音: bù jiào zhī jiào

释义: 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薰陶。 出自: 《吕氏春秋·君守》:“不教之教,无言之诏。”

造句: 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虽身居高位,却保持着朴素的传统,这对我们是不教之教。 用法: 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虽身居高位,却保持着朴素的传统,这对我们是~。 按兵不动

读音: àn bīng bù dîng

释义: 按:止住。使军队暂不行动。现也比喻暂不开展工作。

出自: 《吕氏春秋·恃君览》:“赵简子按兵而不动。”

造句: 又听得寨前炮响,史文恭按兵不动,只要等他入来,塌了陷坑,山后伏兵齐起,接应捉人。(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八回)

博闻辩言

读音: bï wãn biàn yán

释义: 博:多。闻:传闻。辩言:巧言。形容道听途说,似是而非的言论。

出自: 《吕氏春秋·疑似》:“患人之博闻辩言而似通者。”

不偏不党

读音: bù piān bù dǎng

释义: 不偏向任何一方。

出自: 《吕氏春秋·士容论·士容》:“士不偏不党。”

不知轻重

读音: bù zhī qīng zhîng

释义: 不懂得事情要紧不要紧。

出自: 《吕氏春秋·本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

造句: 婆子们不知轻重,说是这两日有些病,恐不能就好,到这里问大夫。(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0九回)

尝鼎一脔

读音: cháng dǐng yī luán

释义: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脔:切成块的肉。尝鼎里一片肉,就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

出自: 《吕氏春秋·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造句: 那上等的,自有一班王孙公子去问津,那下等的,也有那些逐臭之夫,垂涎着尝鼎一脔。(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读音: yāng jí chí yú

释义: 比喻无缘无故地遭受祸害。

出自: 《吕氏春秋·必己》:“宋桓司马有宝珠,抵罪出亡,王使人问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于是竭池而求之,无得,鱼死焉。此言祸福之相及也。”

造句: 我是个平凡的人,不幸生在不平凡的时代,“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无端惹出许多是非。(柯灵《回看血泪相和流》)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

登高望远

读音: dēng gāo wàng yuǎn

释义: 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

出自: 《吕氏春秋·顺说》:“顺风而呼,声不加疾也,际高而望,目不加明也,所因便也。”

伐性之斧

读音: fá xìng zhī fǔ

释义: 伐:砍伐;性:性命,生机。砍毁人性的斧头。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

出自: 《吕氏春秋·本性》:“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

造句: 旧社会,烟馆赌局到处都是,在这些伐性之斧下丧生的大有人在。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

分形同气

读音: fēn xíng tïng qì

释义: 形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十分密切。

出自: 《吕氏春秋·精通》:“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 用法: 联合式;作定语;形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十分密切

近义词: 分形共气 分形连气

桴鼓相应

读音: fú gǔ xiāng yìng

释义: 桴:鼓槌。用鼓槌打鼓,鼓就响起来。比喻相互应和,配合得很紧密。

出自: 《吕氏春秋·季秋纪·知士》:“良工之与马也相得则然后成。譬之若桴之与鼓。”《汉书·李寻传》:“顺之以善政,则和气可立致,犹桴鼓之相应也。”

造句: “好!”慈禧太后桴鼓相应地说,“别的差缺慢慢商量吧!”(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比喻相互应和,配合紧密

付之丙丁

读音: fù zhī bǐng dīng

释义: 指用火烧掉。

出自: 《吕氏春秋·孟夏纪》:“其日丙丁。”

鸿鹄之志

读音: hïng hú zhī zhì

释义: 鸿鹄: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志:志向。比喻远大志向。

出自: 《吕氏春秋·士容》:“夫骥骜之气,鸿鹄之志,有谕乎人心者,诚也。”《史记·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造句: 大丈夫仗鸿鹄之志,据英杰之才。(元·郑德辉《王粲登楼》第一折)

用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 雄心壮志 胸怀大志

反义词: 碌碌无为 无所事事

竭泽而渔

读音: jiã zã ãr yú

释义: 掏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

出自: 《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金鼓齐鸣

读音: jīn gǔ qí míng

释义: 金鼓:指金钲和战鼓。金钲战鼓一齐响起。形容战斗气氛紧张激烈。

出自: 《吕氏春秋·不二》:“有金鼓,所以一耳。”

造句: 走不到百十步,只见四下里金鼓齐鸣,喊声枕地,一路都是火把。(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回)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形容战斗气氛紧张激烈

近义词: 刀光剑影 金鼓连天

反义词: 偃旗息鼓

刻舟求剑

读音: kâ zhōu qiú jiàn

释义: 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出自: 《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造句: 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近义词: 守株待兔 墨守成规

反义词: 看风使舵 见机行事

黎丘丈人

读音: lí qiū zhàng rãn

释义: 黎丘:古地名,在今河南省城县北;丈人:古时对老人的统称。比喻困于假象、不察真情而陷入错误的人。

出自: 《吕氏春秋·疑似》:“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

鲁鱼亥豕

读音: lǔ yú hài shǐ

释义: 把“鲁”字错成“鱼”字,把“亥”字错成“豕”字。指书籍在传写或刻印过程中的文字错误。

出自: 晋·葛洪《抱朴子》:“谚云:‘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吕氏春秋·察传》:“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

近义词: 阴阳背谬 阴差阳错

鸣琴而治

读音: míng qín ãr zhì

释义: 指以礼乐教化人民,达到“政简刑清”的统治效果。旧时常用做称颂地方官的谀词。 出自: 《吕氏春秋·察贤》:“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 贫无立锥之地

读音: wú lì zhuī zhī dì

释义: 没有立锥子的地方。比喻连极小的地方也没有。后常形容贫穷。

出自: 《庄子·盗跖》:“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吕氏春秋·为欲》:“无立锥之地,至贫也。”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 一文不名 一贫如洗

反义词: 腰缠万贯 金玉满堂

磬竹难书

读音: qìng zhú nán shū

释义: 磬:古同“罄”,空,尽;竹:竹简,用以写字;书:写。用尽竹子也难写完。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后泛指事实多,写不完。

出自: 《吕氏春秋·明理》:“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旧唐书·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造句: 三臣罪状,磬竹难书。(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 罪大恶极 数不胜数

反义词: 微乎其微

三豕涉河

读音: sān shǐ shâ hã

释义: 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

出自: 《吕氏春秋·察传》:“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

近义词: 三豕渡河

舍本求末

读音: shě běn qiú mî

释义: 舍:舍弃;求: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出自: 《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造句: 写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内容,那是舍本求末。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近义词: 舍本逐末 本末倒置

射石饮羽

读音: shâ shí yǐn yǔ

释义: 饮:隐没;羽:箭尾的羽毛。箭射到石头里,隐没了箭尾的羽毛。原形容发箭的力量极强。后也形容武艺高强。

出自: 《吕氏春秋·精通》:“养由基射兕中石,矢乃饮羽,诚乎兕也。”

造句: 李广终身不侯,而能射石饮羽,借以为喻,其所以吐胸中之气而置生平之怨毒者,两为精当也。(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三)

用法: 李广终身不侯,而能~,借以为喻,其所以吐胸中之气而置生平之怨毒者,两为精当也。 ◎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三

视死如归

读音: shì sǐ rú guī

释义: 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出自: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吕氏春秋·勿躬》:“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造句: 我们已经是视死如归,我们大踏步地走着我们的大路。(郭沫若《如火如荼的恐怖》诗)

用法: 我们已经是~,我们大踏步地走着我们的大路。 ◎郭沫若《如火如荼的恐怖》诗 贪小失大

读音: tān xiǎo shī dà

释义: 因为贪图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比喻只谋求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的利益。

出自: 《吕氏春秋·权勋》:“达子„„使人请金于齐王,齐王怒曰:‘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若金?’与燕人战,大败,达子死,齐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国,相与争金于美唐甚多。此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造句: 这叫做“贪小失大”,所以为人切不可做那讨便宜苟且之事!(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

近义词: 得不偿失

堂上一呼,阶下百诺

读音: táng shàng yī hū,jiē xià bǎi nuî

释义: 诺:答应。堂上一声呼唤,阶下齐声答应。多形容旧时豪门权贵威势烜赫,侍从和奉承的人很多。

出自: 《吕氏春秋·过理》:“宋王大悦,饮酒室中。有呼万岁者,堂上尽应;堂上已应,堂下尽应。门外庭中闻之,莫敢不应。”

造句: 堂上一呼,阶下百诺。(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二折)

用法: ~。 ◎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二折

天下太平

读音: tiān xià tài píng

释义: 处处平安无事。指大治之世。

出自: 《吕氏春秋·大乐》:“天下太平,万物安宁。”

造句: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九回)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国家

近义词: 天下大治 国泰民安

反义词: 天下大乱 动荡不安

兔起凫举

读音: tǔ qǐ fú jǔ

释义: 凫:野鸭。象兔敢奔跑,象野鸭急飞。比喻行动迅速。

出自: 《吕氏春秋·论威》:“知其不可久处,则知所兔起凫举,死惛之地矣。” 用法: 联合式;作状语;含褒义,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兔起鹘落

亡戟得矛

读音: wáng jǐ dã máo

释义: 比喻得到的和失去的相当,或有失有得。

出自: 《吕氏春秋·离俗》:“亡戟得矛,可以归乎?”

勿忘在莒

读音: wù wàng zài jǔ

释义: 比喻不忘本。

出自: 《吕氏春秋·直谏》:“使公毋忘出奔于莒也。”

物极必反

读音: wù jí bì fǎn

释义: 极:顶点;反:向反面转化。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出自: 《吕氏春秋·博志》:“全则必缺,极则必反。”《鹖冠子·环流》:“物极则反,命曰环流。”

造句: “物极必反”,错误成了堆,光明就会到来。(毛泽东《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 用法: “~”,错误成了堆,光明就会到来。 ◎毛泽东《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 喜怒无常

读音: xǐ nù wú cháng

释义: 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形容态度多变。

出自: 《吕氏春秋· 诬徒》:“喜怒无处,言谈日易。”

造句: 宝玉和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的,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不忌,喜怒无常。(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七回)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 喜怒哀乐 喜形于色

反义词: 一成不变 温文尔雅

癣疥之疾

读音: xuǎn jiâ zhī jí

释义: 癣疥:两种皮肤病。比喻无关紧要的小问题和小毛病。

出自: 《吕氏春秋·直谏》:“夫齐之于吴也,疥癣之病也。”

造句: 东伯侯姜文焕、南伯侯鄂顺、北伯侯崇黑虎,此三路不过癣疥之疾。(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六回)

用法: 东伯侯姜文焕、南伯侯鄂顺、北伯侯崇黑虎,此三路不过~。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六回

烟视媚行

读音: yān shì mâi xíng

释义: 烟视:微视;媚行:慢行。形容害羞不自然的样子。

出自: 《吕氏春秋·不屈》:“人有新取妇者,妇至,宜安矜,烟视媚行。” 掩耳盗铃

读音: yǎn ěr dào líng

释义: 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出自: 《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造句: 硬把汉奸合法化了,只是掩耳盗铃的笨拙的把戏。(闻一多《谨防汉奸合法化》)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近义词: 自欺欺人 弄巧成拙

反义词: 开诚布公

殃及池鱼

读音: yāng jí chí yú

释义: 比喻无缘无故地遭受祸害。

出自: 《吕氏春秋·必己》:“宋桓司马有宝珠,抵罪出亡,王使人问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于是竭池而求之,无得,鱼死焉。此言祸福之相及也。”

一夔已足

读音: yī kuí yǐ zú

释义: 夔:古贤臣名,为舜时的典乐官。夔一人已足制乐。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个就足够了。

出自: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不也,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吕氏春秋·察传》:“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楚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

造句: 昔尧作《大章》,一夔已足。(《后汉书·曹褒传》)

用法: 昔尧作《大章》,~。 ◎《后汉书·曹褒传》

一窍不通

读音: yī qiào bù tōng

释义: 窍:洞,指心窍。没有一窍是贯通的。比喻一点儿也不懂。

出自: 《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造句: 虽然他是一窍不通的浑虫,可是双桥镇上并无“镇长”之流的官儿,他也还明白。(茅盾《子夜》六)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 一无所知 目不识丁

反义词: 无所不知 全知全能

以冰致蝇

读音: yǐ bīng zhì yíng

释义: 致:招引。用冰块引苍蝇。比喻事情必难实现。

出自: 《吕氏春秋·功名》:“以狸致鼠,以冰致蝇,虽工不能。”

以利累形

读音: yǐ lì lěi xíng

释义: 为了谋取利益而危害身体。

出自: 《吕氏春秋·审为》:“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以汤止沸

读音: yǐ tāng zhǐ fâi

释义: 用开水去制止水的沸腾。比喻不从根本上着手,对事情没有帮助。

出自: 《吕氏春秋·尽数》:“夫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

因噎废食

读音: yīn yē fâi shí

释义: 原意是说,因为有人吃饭噎死了,就想让天下人都不吃饭,这太荒谬了。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

出自: 《吕氏春秋·荡兵》:“夫有以噎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

造句: 若是后人不问来由,一律的奉以为法,岂不因噎废食了么?(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一回)

用法: 若是后人不问来由,一律的奉以为法,岂不~了么?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一回

逐臭之夫

读音: zhú chîu zhī fū

释义: 追逐奇臭的人。比喻嗜好怪癖,与众不同的人。

出自: 《吕氏春秋·遇合》:“人有大臭者,其亲戚兄弟妻妾知识,无能与居者,自苦而居海上。”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人各有好尚,兰荪蕙之芳,众人之好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

兔死凫举

读音: tǔ sǐ fú jǔ

释义: 象兔敢奔跑,象野鸭急飞。比喻行动迅速。

出自: 《吕氏春秋·论威》:“知其不可久处,则知所兔起凫举,死 之地矣。” 必不挠北

读音: bì bù náo běi

释义: 挠北:败北,作战失败。必定不会失败。

出自: 《吕氏春秋·忠廉》:“若此人也,有势则必不自私矣;处官则必不为污矣;将众则必不挠北矣。”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指一定胜利

近义词: 稳操胜券

百世之利

读音: bǎi shì zhī lì

释义: 世世代代长远的利益。

出自: 《吕氏春秋·义赏》:“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

用法: 然而为大王计者,皆为一时之说,不顾~。 ◎《史记·张仪列传》

变容改俗

读音: biàn rïng gǎi sú

释义: 指改变风貌习俗。

出自: 《吕氏春秋·上德》:“教变容改俗而莫得其所受之,此之谓顺情。”

处堂燕鹊

读音: chǔ táng yàn quâ

释义: 比喻居安忘危的人。

出自: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燕雀处一屋之下,子母相哺,煦煦然其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决,火上,栋宇将焚,燕雀颜色不变,不知祸将及也。”

用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比喻居安忘危的人

近义词: 处堂燕雀

侈衣美食

读音: chǐ yī měi shí

释义: 侈衣,华美的衣服;美食,鲜美的食物。言衣食俱精。

出自: 《吕氏春秋·精通》:“今夫攻者,砥厉五兵,侈衣美食,发且有日矣,所被攻者不乐。”

盗钟掩耳

读音: dào zhōng yǎn ěr

释义: 盗:盗窃;钟:古代一种乐器。偷钟时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欺欺人。

出自: 《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道而不径

读音: dào ãr bù jìng

释义: 道:走路。径:小路。走路要走大路而不走小路,以免遇到危险。

出自: 《吕氏春秋·孝行览》:“故舟而不游,道而不径,能全支体以守宗庙,可谓孝矣。” 盗锺掩耳

释义: 《吕氏春秋·自知》:“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则鍾大不可負,以椎毁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掩)其耳。”后以“盜鍾掩耳”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公平》:“爲之而欲人不知,言之而欲人不聞,此猶捕雀而掩目,盜鍾而掩耳者,只以取誚,將何益乎?”《云笈七籤》卷九十:“若人不知則鬼神知之,鬼神已知而云不知,是盜鍾掩耳之智也。”亦省作“ 盜鍾 ”。 南朝 梁 任昉 《劝进今上笺》:“惑甚盜鍾,功疑不賞,皇天后土,不勝其酷。”

东向而望,不见西墙

读音: dōng xiàng ãr wàng ,bù jiàn xī qiáng

释义: 比喻主观片面,顾此失彼。

出自: 《吕氏春秋·去尤》:“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乡视者,不睹北方:意有所在也。” 递兴递废

读音: dì xīng dì fâi

释义: 指有兴有废。

出自: 《吕氏春秋·恃君》:“德衰世乱,然后天子利天下。国君利国,官长利官,此国所以递兴递废也,乱难之所时作也。”

用法: 成汤有南巢之伐,以殄夏乱。~,胜者用事,所受于天也。 ◎《史记·律书》 而今而后

读音: ãr jīn ãr hîu

释义: 而:语助词。从今以后。

出自: 《吕氏春秋·恃君览·长利》:“臣而今而后知吾先君周公之不若太公望封之知也。”《旧唐书·卢藏用传》:“而今而后,焚蓍龟,毁律历,废六合,斥五行,浩然清虑,则将奚若?”

造句: 唐·韩愈《昌黎集·答杨子书》:“而今而后,不置疑于其间可也。”

用法: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庶几无愧! ◎宋·文天祥《衣带赞》诗

焚薮而田

读音: fãn sǒu ãr tián

释义: 薮,林薮。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出自: 《吕氏春秋·义赏》:“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寡不胜众

读音: guǎ bù shâng zhîng

释义: 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同“寡不敌众”。

出自: 《吕氏春秋·壅塞》:“非直士其孰能不阿主,世之直士,其寡不胜众,数也。” 用法: 若人君不加裁决,使人臣各行其意,则朝夕斗讼,弱不胜强,~。 ◎宋·司马光《乞裁断政事札子》

皇天上帝

释义: 天帝,上帝。《吕氏春秋·季夏》:“令民無不咸出其力,以供皇天上帝名山大川四方之神,以祀宗廟社稷之靈,爲民祈福。”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下》:“ 成帝 建始 二年,罷 雍 五畤,始祀皇天上帝於 長安 南郊。”

荆人涉澭

读音: jīng rãn shâ yōng

释义: 荆人:楚国人。澭:澭水。楚国人过澭水。后用以讽刺拘泥于成法,不知道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通的行为。

出自: 《吕氏春秋·察今》:“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竭泽焚薮

读音: jiã zã fãn sǒu

释义: 竭:排水;薮:指草野。排干池水捕鱼,烧光草野捉兽。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

出自: 《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可,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绝薪止火

读音: juã xīn zhǐ huǒ

释义: 绝:断绝;薪:柴草。断绝柴草,使火停止燃烧。比喻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 出自: 《吕氏春秋·尽数》:“扬汤止沸,沸愈不止,去火则止矣。” 汉·枚乘《上书谏吴书》:“一人饮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

极则必反

读音: jí zã bì fǎn

释义: 指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出自: 《吕氏春秋·博志》:“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污。”

箕山之节

读音: jī shān zhī jiã

释义: 箕山:古代传说唐尧时的隐士许由、巢父隐居的地方。节:名节,节操。指归隐以保全节操。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亦作“箕山之志”、“箕山之操”。

出自: 《吕氏春秋·求人》:“昔尧朝许由于沛泽之中,曰:‘„„请属天下于夫子。’许由辞曰:‘为天下之不治与?而既已治矣。自为与?啁噍巢于林,不过一枝;偃鼠饮于河,不过满腹。归已君乎!恶用天下?’遂之箕山之下,颖水之阳,耕而食,终身无经天下之色。” 用法: 尧舜在上,下有巢由,今明主方隆唐虞之德,小臣欲守~也。 ◎《汉书·鲍宣传》 良工巧匠

读音: liáng gōng qiǎo jiàng

释义: 良工:手艺精良的工人;巧匠:技艺精巧的匠人。指技艺高超的工匠。

出自: 《吕氏春秋·慎大览·不广》:“齐之东鄙人有常致苦者„„不知致苦,卒为齐国良工,泽及子孙。”

造句: 今洛阳国良工巧匠,批红判白,接以他木,与造化争妙。(宋·邵博《河南邵氏闻见后录·李氏仁丰园》)

用法: 今洛阳国~,批红判白,接以他木,与造化争妙。 ◎宋·邵博《河南邵氏闻见后录·李氏仁丰园》

流水不腐,户枢不蝼

读音: hù shū bù lïu

释义: 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容易受侵蚀。也比喻人经常运动可以强身。同“户枢不蠹”。 出自: 《吕氏春秋·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唐·马总《意林》卷二引作“户枢不蠹”。

连枝同气

读音: lián zhī tïng qì

释义: 比喻同胞兄弟姐妹或情如兄弟的亲密关系。

出自: 《吕氏春秋·精通》:“故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旧题汉苏武《诗》之一:“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用法: 鹊巢鸠处纷争夺,~竞反覆。 ◎清·刘青藜《地师》诗

牛口之下

读音: niú kǒu zhī xià

释义: 借指卑下的地位。

出自: 《史记·商君列传》:“夫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闻秦缪公之贤而原望见,行而无资,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缪公知之,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吕氏春秋·举难》等又载有宁戚饭牛得到齐桓公赏识的事。

用法: 故明君勤于招贤„„或举于~,而加之于群僚之上;或拔于桎梏之中,而任以社稷之重。 ◎晋·葛洪《抱朴子·名实》

牛角之歌

读音: niú jiǎo zhī gē

释义: 后为穷士自求用世的典故。

出自: 春秋时,宁戚很穷,想见齐桓公而出仕,一天,乘桓公出城迎客的机会,在车下喂牛,“扣牛角疾歌”。桓公闻而赞其为“非常人”,命后车载之,拜为上卿。见《吕氏春秋·举难》、《晏子春秋·问下二》。汉·刘向《说苑·尊贤》亦载此事。

用法: 夫~,辞鄙而义拙;堂下之言,不书于传记。 ◎唐·韩愈《上兵部李侍郎书》 破琴絶弦

释义: 毁琴断弦,表示世无知音,不再鼓琴。《吕氏春秋·本味》:“ 鍾子期 死, 伯牙 破琴絶絃,終身不復鼓琴,以爲世無足復爲鼓琴者。”

强食靡角

读音: qiǎng shí mí jiǎo

释义: 指饱食而角力求胜。

出自: 《列子·说符》:“强食靡角,胜者为制,是禽兽也。”殷敬顺释文:“《韩诗外传》云:‘靡,共也。’《吕氏春秋》云:‘角,试力也。’此言人重利而轻道,唯食而已,亦犹禽兽饱食而相共角力以求胜也。”一说,靡读为摩,谓以角相摩。见俞樾《诸子平 塞耳盗钟

读音: sāi ěr dào zhōng

释义: 比喻自欺欺人,硬要掩盖掩盖不了的事情。

出自: 《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

五脏六腑

读音: wǔ zàng liù fǔ

释义: 五脏:脾、肺、肾、肝、心;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人体内脏器官的统称。也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出自: 《吕氏春秋·达郁》:“凡人三百六十节、九窍、五脏六腑。”

造句: 牛先生乍到这里,实际情况还不清楚。住久了,五脏六腑里的毛病你就看清啦。(姚雪垠《李自成》第个卷第二十八章)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人的内心

近义词: 骨子里面

霄鱼垂化

读音: xiāo yú chuí huà

释义: 以之来称赞官吏的德政。

出自: 据《吕氏春秋·具备》载,春秋时孔子弟子宓子贱治亶父(今山东省单县),体圣人之化,三年,夜间捕鱼的人能将所得小鱼重归水中。

掩耳盗钟

读音: yǎn ěr dào zhōng

释义: 捂住耳朵偷钟。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出自: 语出《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锺者,欲负而走。则锺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锺怳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

以黑为白

读音: yǐ hēi wãi bái

释义: 指颠倒是非。

出自: 《吕氏春秋·应同》:“父虽亲,以黑为白,子不能从。”

用法: ‘罔’只是脱空作伪,做人不诚实,以非为是,~。如不孝于父,却与人说我孝。 ◎《朱子语类》卷三二

以夜继日

读音: yǐ yâ jì rì

释义: 用夜晚的时间接上白天,日夜不停。

出自: 《吕氏春秋·先识》:“中山之俗,以昼为夜,以夜继日,男女切倚,固无休息。” 用法: 家贫借书,~,古人阅市偷光,殆不过此。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汪遵》 言行相诡

读音: yán xíng xiāng guǐ

释义: 诡:违反,违背。说的和做的相违背。指言行不一。

出自: 《吕氏春秋·淫辞》:“言行相诡,不祥莫大焉。”

以养伤身

读音: yǐ yǎng shāng shēn

释义: 为了获得养育自己的条件,反而使身体受到损害。比喻得不偿失。

出自: 《庄子·让王》:“夫人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按,此语亦见《吕氏春秋·审为》与《淮南子·道应训》。

移风平俗

读音: yí fēng píng sú

释义: 转变风气,改变习俗。

出自: 《吕氏春秋·侈乐》:“凡音乐通乎政,而移风平俗者也。”

以狸致鼠、以冰致绳

读音: yǐ lí zhì shǔ、yǐ bīng zhì shãng

释义: 用猫招引老鼠,用冰作绳索。比喻事情不能成功。

出自: 《吕氏春秋·功名》:“以狸致鼠、以冰致绳,虽工不能。”

以狸致鼠

读音: yǐ lǐ zhì shǔ

释义: 狸:猫。捉老鼠用猫作诱饵。比喻事情不能成功。

出自: 《吕氏春秋·功名》:“以狸致鼠,以冰致绳,虽工不能。”

殚智竭力

出自吕氏春秋的成语:http://www.wenyanhanyu.com/changyong/15356.html

读音: dān zhì jiã lì

释义: 殚:竭尽。用尽智慧和力量。

出自: 《吕氏春秋·本味》“相为殚智竭力,犯危行苦。”

造句: 殚智竭力求得这种“最大的贡献”,这是人人对于自己、对于社会应负的责任。(邹韬奋《经历·前途》)

早朝晏罢

读音: zǎo cháo yàn bà

释义: 很早上朝,很迟退朝。指勤于政事。

出自: 《吕氏春秋·禁塞》:“早朝晏罢,以告制兵者。”

用法: 陛下~,以冀中兴日月之功。 ◎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众口熏天

读音: zhîng kǒu xūn tiān

释义: 指群言可以动天。比喻舆论力量大。

出自: 《吕氏春秋·离谓》:“毁誉成党,众口熏天。”

泽及枯骨

读音: zã jí kū gǔ

释义: 泽:恩泽;枯骨:死去已久的人。恩泽及于死者。形容给人恩惠极大。 出自: 《吕氏春秋·孟冬纪·异用》:“文王贤矣,泽及髊骨,又况于人乎!”

造句: 圣德之君,泽及枯骨,何况我等人民,不沾雨露之恩。(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三回)

用法: 圣德之君,~,何况我等人民,不沾雨露之恩。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三回


相关内容

  • 历史故事的成语
  • 历史故事的成语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故事出自<国语·吴语>.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q ...

  • [吕氏春秋]原文
  • <吕氏春秋>原文 1.<审时>原文-出自<吕氏春秋> 2.<辩土>原文-出自<吕氏春秋> 3.<任地>原文-出自<吕氏春秋> 4.<上农>原文-出自<吕氏春秋> 5.<务大>原文- ...

  • 文学史选择题
  • 一.先秦文学常识 先秦文学 1.所谓"先秦文学"是指A A:从上古至秦统一前的文学 B:从上古到秦朝灭亡前的文学 C:先于秦国建国时期的文学 D:指秦统一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 2.下列著作最有神话学价值的著作是B A:<淮南子> B:<山海经>C:&l ...

  • 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
  • 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 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 卧薪尝胆(勾践) 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完璧归赵(蔺相如) 围魏救赵 ...

  • 趣味国学专题知识讲座(练习题) (67)
  • 趣味国学知识讲座专题活动(试题) 1."楚人渡河"这一语言故事出自下列哪部作品?() A.<吕氏春秋> B.<后汉书> C.<孟子> D.<战国策> 2."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是出游的一句名诗,其中 ...

  • 我知道尊师的格言
  •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2、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3、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4、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5、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 6、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7、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 ...

  • 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 来源于寓言故事: 1. 亡羊补牢:羊逃跑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 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出自<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时期,楚国的楚襄王即位后,重用奸臣,政治腐败,国家一天天衰亡下去.楚 ...

  • 高中生易错成语总结
  • 成语 白云苍狗:比喻事物变化不定. 稗官野史: 泛称记载逸闻琐事的文字为稗官野史.指旧时的小说和私人编撰的史书.[发 音]: bài guān yě shǐ 暴虎冯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注音]b ào hǔ píng hé 敝帚自珍: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注音]b ì zhǒu zì ...

  • 公务员常识超级题库及答案2万3千题28
  • 公务员常识超级题库及答案2万3千题(28) 自助餐起源于什么人的宴会? : 海盗 临床通过检测尿液中一定时间内的含氮量,可粗略地估算下列哪一营养物质在该段时间内的氧化分解量:蛋白质 以下哪个不是词牌名? : 山居秋瞑 去昆士兰北部的库连达热带雨林游玩时,游客会被一种水陆两用车带入雨林,这种车被称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