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的核心是什么?

作者:郑永年

社会观察 2011年03期

  一提到中国模式,人们首先想起的就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很多人那里,“改革开放”和“中国模式”这两个概念,几乎是可以交换使用的同义词。而“改革开放”又和邓小平的“摸着石头过河”理论联系在一起。人们甚至认为,“中国模式”的特点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这似乎很有道理,其实不然。中国的确是通过“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来进行“改革开放”的,但这并没有回答中国模式是什么的问题。光强调“摸着石头过河”而不讲方向是极其危险的。用这样的方式来理解中国模式,带给人们的只是疑惑。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人们并没有很好地理解邓小平“摸着石头过河”这句话的含义。中国的改革是有目标的。目标就是“过河”,就是要搞市场经济,搞市场经济这个方向非常明确。但要怎么样走向市场经济呢?这就要“摸着石头”了,方法是“摸着石头”,目标是“过河”。政治上也是这样的,邓小平也强调过,政治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民主。但社会主义民主是怎样的一个东西呢?又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呢?这同样要依靠“摸着石头”的方式。

  从历史理解中国模式

  中国模式更需要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人们感觉到光从30年改革开放看中国模式并不清楚。讲中国模式还需要讲改革开放前的30年。有人甚至说,这60年也看不清楚,需要再往前推30年。的确如此,如果不从大历史来看中国模式,就既不知道有无中国模式,更不知道中国模式是什么。说中国模式,强调的是“中国的”,是中国文明的当代体现。如果光从改革开放后而产生的一些新的制度因素来看中国模式,就会不得要领。相反,认识中国模式就是要考察中国文明是如何容纳和接受新的制度因素的。

  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模式,就不难发现这个模式的存在及其主要内涵。尽管中国模式表现在方方面面,但其核心是中国特有的政治经济模式,这两方面互相关联,互相强化。中国的成就是因为这个模式,而这个模式中的很多因素如果失去平衡,又可导致模式的危机和衰落。

  在经济方面,中国是混合经济模式。在这个模式里,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政府与市场要保持平衡。一旦失去平衡,危机就会接踵而至。世界上哪里也找不到像中国这样的一个经济模式,在那么长的历史时期里,总有一个很强大的国有部门,国家对关键的经济领域起着直接的作用。国有部门承担着国家的很多功能,包括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付随时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危机、平衡市场的力量等等。这些在汉代的《盐铁论》里面讲得很清楚,历朝历代也都实践着这些理论。国家的这种经济功能在西方是找不到的。一些人总把国有部门和毛泽东时代的计划经济联系起来,这不是大历史的看法。毛泽东只是把历史上早就存在的国家的作用推向了极端。

  很多人都用西方的经济模式来衡量中国经济模式,似乎西方经济模式就是中国的改革目标。但如果中国可以变成西方,那么就没有中国模式了。大家说中国是转型经济,就是从计划经济转型到市场经济,从国有到私营经济。这就没有看到中国模式的本质。正是因为中国有个强大的国有部门,像西方那样的私有化在中国不会发生。从历史上看,私有经济或者民营经济在中国一直是存在着的,但中国绝对不可能走到像西方的那种完全私有化的地步。好多经济学家,一说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私有化。这脱离中国的现实。中国的经济只有一部分是私有化。全面的国有化和全面的私有化都不是中国经济的常态,混合经济模式才是中国经济的常态。解决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只能在承认这个常态的前提下去寻找。

  但混合经济经常失去均衡。经常的现象是,当国有部门和政府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时,非国有部门和市场空间受挤压,发挥不了正常作用的时候,危机就会产生。和中国比较,西方的经济危机,则发生在当看不见的手完全主导了经济活动,而政府的“看得见的手”不能有效规制市场的时候。

  在经济上讨论中国模式还好一些,一旦到了政治领域,就变得非常困难,也非常敏感。实际上,如果不看中国的政治模式,就很难理解中国的经济模式;甚至可以说,中国的经济模式是中国政治模式的产物。但讨论政治模式好像一直是个禁区。西方很多人专注于批评中国政治,而中国学者本身也往往对自身的政治体制信心不足。

  中国政治的特有传统

  政治上,西方是民主模式,讲的是多党制,三权分立。中国政治在发生变化,也在不同的制度方面、在不同程度上接受和容纳民主因素,利益多元化和利益代表也在发生变化。但不管怎样变化,中国没有也不会变到西方那样的模式。

  那么,中国政治模式的特点在哪里?从大历史看,也能够回答这个问题。自近代和西方接触以来,中国也曾经尝试西方式的制度,但失败了。之后,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战争和革命过程中,传统的皇权慢慢地转型。

  西方的政治模式,往往是通过把政治问题外部化来加以解决,因此有反对党和反对力量的存在;中国则不然。无论是传统的皇权还是现代党权,都是通过开放政治过程,把外部问题内部化来求得问题的解决。党权是中国政治的核心,不理解党权,就很难理解中国政治。

  历史地看,这两种模式,每一个模式都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劣势。在西方,以多党政治为核心的民主,是经过数百年之久才演变成为今天的样子。在社会经济发展平衡的国家,西方式民主能够运作良好。尽管是多党轮流执政,但从政策层面看,往往呈现一党的特征。这主要是因为西方存在着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无论哪一个政党执政,都要照顾到这个中产阶级的利益。人们常说,西方的政党整合了社会力量;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是西方的中产阶级整合了西方的政党,是中产阶级制约着政党政治的极端化。如果从发展中社会看多党政治的分化功能,这一点尤其明显。在发展中社会,因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社会分化严重,中产阶级弱小,甚至不存在,一旦实行多党政治,政党就变成了分化社会的力量。在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到处都可以找到这样的例子。

  在传统中国,政治过程也是相当开放的。尽管皇权属于皇帝,但治权(或者相权)是向社会开放的,并且是高度制度化(官僚化)的。历史表明,治权越开放,国家治理就越有效。相反,当治权不够开放,皇权与治权的关系又处理不好的时候,就要发生政治危机。

  和其他任何模式一样,中国模式也在演进和演变过程中。在全球化时代,模式的变革动力更为强大。因为成为世界体系的一部分,中国模式和其他模式的互动更为频繁,或者主动地向其他模式学习,或者被动地受其模式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各种模式有趋同的趋势。但是趋同不会变成同一。中国模式在受其他各种模式影响的同时,保持自身的特色,并且是通过变化而保持自身的本体。其他模式也是一样。

作者介绍:郑永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作者:郑永年

社会观察 2011年03期

  一提到中国模式,人们首先想起的就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很多人那里,“改革开放”和“中国模式”这两个概念,几乎是可以交换使用的同义词。而“改革开放”又和邓小平的“摸着石头过河”理论联系在一起。人们甚至认为,“中国模式”的特点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这似乎很有道理,其实不然。中国的确是通过“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来进行“改革开放”的,但这并没有回答中国模式是什么的问题。光强调“摸着石头过河”而不讲方向是极其危险的。用这样的方式来理解中国模式,带给人们的只是疑惑。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人们并没有很好地理解邓小平“摸着石头过河”这句话的含义。中国的改革是有目标的。目标就是“过河”,就是要搞市场经济,搞市场经济这个方向非常明确。但要怎么样走向市场经济呢?这就要“摸着石头”了,方法是“摸着石头”,目标是“过河”。政治上也是这样的,邓小平也强调过,政治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民主。但社会主义民主是怎样的一个东西呢?又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呢?这同样要依靠“摸着石头”的方式。

  从历史理解中国模式

  中国模式更需要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人们感觉到光从30年改革开放看中国模式并不清楚。讲中国模式还需要讲改革开放前的30年。有人甚至说,这60年也看不清楚,需要再往前推30年。的确如此,如果不从大历史来看中国模式,就既不知道有无中国模式,更不知道中国模式是什么。说中国模式,强调的是“中国的”,是中国文明的当代体现。如果光从改革开放后而产生的一些新的制度因素来看中国模式,就会不得要领。相反,认识中国模式就是要考察中国文明是如何容纳和接受新的制度因素的。

  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模式,就不难发现这个模式的存在及其主要内涵。尽管中国模式表现在方方面面,但其核心是中国特有的政治经济模式,这两方面互相关联,互相强化。中国的成就是因为这个模式,而这个模式中的很多因素如果失去平衡,又可导致模式的危机和衰落。

  在经济方面,中国是混合经济模式。在这个模式里,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政府与市场要保持平衡。一旦失去平衡,危机就会接踵而至。世界上哪里也找不到像中国这样的一个经济模式,在那么长的历史时期里,总有一个很强大的国有部门,国家对关键的经济领域起着直接的作用。国有部门承担着国家的很多功能,包括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付随时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危机、平衡市场的力量等等。这些在汉代的《盐铁论》里面讲得很清楚,历朝历代也都实践着这些理论。国家的这种经济功能在西方是找不到的。一些人总把国有部门和毛泽东时代的计划经济联系起来,这不是大历史的看法。毛泽东只是把历史上早就存在的国家的作用推向了极端。

  很多人都用西方的经济模式来衡量中国经济模式,似乎西方经济模式就是中国的改革目标。但如果中国可以变成西方,那么就没有中国模式了。大家说中国是转型经济,就是从计划经济转型到市场经济,从国有到私营经济。这就没有看到中国模式的本质。正是因为中国有个强大的国有部门,像西方那样的私有化在中国不会发生。从历史上看,私有经济或者民营经济在中国一直是存在着的,但中国绝对不可能走到像西方的那种完全私有化的地步。好多经济学家,一说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私有化。这脱离中国的现实。中国的经济只有一部分是私有化。全面的国有化和全面的私有化都不是中国经济的常态,混合经济模式才是中国经济的常态。解决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只能在承认这个常态的前提下去寻找。

  但混合经济经常失去均衡。经常的现象是,当国有部门和政府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时,非国有部门和市场空间受挤压,发挥不了正常作用的时候,危机就会产生。和中国比较,西方的经济危机,则发生在当看不见的手完全主导了经济活动,而政府的“看得见的手”不能有效规制市场的时候。

  在经济上讨论中国模式还好一些,一旦到了政治领域,就变得非常困难,也非常敏感。实际上,如果不看中国的政治模式,就很难理解中国的经济模式;甚至可以说,中国的经济模式是中国政治模式的产物。但讨论政治模式好像一直是个禁区。西方很多人专注于批评中国政治,而中国学者本身也往往对自身的政治体制信心不足。

  中国政治的特有传统

  政治上,西方是民主模式,讲的是多党制,三权分立。中国政治在发生变化,也在不同的制度方面、在不同程度上接受和容纳民主因素,利益多元化和利益代表也在发生变化。但不管怎样变化,中国没有也不会变到西方那样的模式。

  那么,中国政治模式的特点在哪里?从大历史看,也能够回答这个问题。自近代和西方接触以来,中国也曾经尝试西方式的制度,但失败了。之后,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战争和革命过程中,传统的皇权慢慢地转型。

  西方的政治模式,往往是通过把政治问题外部化来加以解决,因此有反对党和反对力量的存在;中国则不然。无论是传统的皇权还是现代党权,都是通过开放政治过程,把外部问题内部化来求得问题的解决。党权是中国政治的核心,不理解党权,就很难理解中国政治。

  历史地看,这两种模式,每一个模式都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劣势。在西方,以多党政治为核心的民主,是经过数百年之久才演变成为今天的样子。在社会经济发展平衡的国家,西方式民主能够运作良好。尽管是多党轮流执政,但从政策层面看,往往呈现一党的特征。这主要是因为西方存在着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无论哪一个政党执政,都要照顾到这个中产阶级的利益。人们常说,西方的政党整合了社会力量;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是西方的中产阶级整合了西方的政党,是中产阶级制约着政党政治的极端化。如果从发展中社会看多党政治的分化功能,这一点尤其明显。在发展中社会,因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社会分化严重,中产阶级弱小,甚至不存在,一旦实行多党政治,政党就变成了分化社会的力量。在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到处都可以找到这样的例子。

  在传统中国,政治过程也是相当开放的。尽管皇权属于皇帝,但治权(或者相权)是向社会开放的,并且是高度制度化(官僚化)的。历史表明,治权越开放,国家治理就越有效。相反,当治权不够开放,皇权与治权的关系又处理不好的时候,就要发生政治危机。

  和其他任何模式一样,中国模式也在演进和演变过程中。在全球化时代,模式的变革动力更为强大。因为成为世界体系的一部分,中国模式和其他模式的互动更为频繁,或者主动地向其他模式学习,或者被动地受其模式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各种模式有趋同的趋势。但是趋同不会变成同一。中国模式在受其他各种模式影响的同时,保持自身的特色,并且是通过变化而保持自身的本体。其他模式也是一样。

作者介绍:郑永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相关内容

  • 核心价值体系心得体会
  • 近日,石河子民革大学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进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专题学习,本人作为一名加入民革不久的新党员参加了学习,通过学习使我懂得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代表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它提供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它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和感召力。社会主义核心价 ...

  • 中国通信服务陕西公司企业文化知识竞赛题库
  • 中国通信服务陕西公司企业文化知识竞赛参考题库 (解答) "上善若水的乙方文化"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利泽万物.创新服务 企业文化手册中对企业使命的定义是什么? 企业使命是企业战略追求的目标,是企业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企业使命的定义是什么? 企业使命是企业战略追求的目标,是企业存在的 ...

  • 如何认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 如何认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来源: <求是> 期号: 2014/08 作者: 字号:[ 大 中 小 ] 编者按:"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重 ...

  • 扎根传统文化 构建德育模式
  • 扎根传统文化 构建德育模式 邛崃市回龙小学 游继明 "做人"是教育永恒的主题,也是教育的终结目标.学校德育承载着这个千年命题,必须要回答:怎样育人,育什么样的人.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农村教育,又怎样来回答"怎样育人,育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呢?我的回答是:以&quo ...

  • [案例]创立11个月估值12亿,这家中国校园企业是怎么做到的?(纯干货)
  • 如何用11个月时间,打造了一个估值12亿的公司?如何从线下成功转型到移动互联网?校园O2O优势企业"俺来也"创始人孙邵瑞详细解读"俺来也"的来龙去脉,并总结了一套颇值得细读的方法论和价值观. 来源:创客公社(chuangkegongshe) 演讲:孙邵瑞 编辑 ...

  • 管理大未来/加里?哈默
  • 内容简介 在<管理大未来>颇具争议的管理新著中,哈默教授运用深刻的分析和生动的描述,颠覆了人们习以为常的传统思想,设计了一套帮助企业在21世纪不断进行管理创新的新机制,从而更有目的性地迎接未来挑战.正如<金融时报>所言,管理大师德鲁克在世也一定会爱上这本书.在这部处处彰显惊世 ...

  • 百会云计算的婚姻模式
  • 2010-8-12     作者:王晶   中国软件网     编辑:静娴   点击进入论坛 关键词:百会  刘建华  云计算  在线办公 "谷歌走了,还有百会!"这是百会公司在谷歌宣布退出中国市场时高调推出的一个云计算市场推广活动.这个活动在业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百会是一个什 ...

  • 鱼骨头分析法-管理工具
  • 管理工具之鱼骨头分析法 定义:鱼骨头分析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分析的时候象鱼的骨头一样层层分析,有主有次. 主要步骤应该是这样的: 1. 确定个人和部门的业务重点,确定哪些因素与企业业务相互影响. 2. 确定业务标准,定义成功的关键要素和满足 3. 确定KPI,判断一项业绩标准是否达到的实际因素. 将企 ...

  • 我国研究生分类培养的理念_实践与困惑
  • 第1期[总第25期]2015年2月 研究生教育研究 rnalofGraduateEducationJou No.1 ,201Feb.5 ()16600405532015018209--- 文章编号: 我国研究生分类培养的理念.实践与困惑 吴 蔚a,何昌清b,古继宝c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公共事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