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ZEW经济景气指数”量化模型
评价报告
——从复旦-ZEW经济景气指数看保险业发展趋势作者| 复旦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 许闲主任
一、复旦-ZEW经济景气指数与保险业预测
复旦-ZEW经济景气指数是由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FDFRC)携手欧洲经济研究中心(ZEW)共同推出的以未来六个月的中国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预测为基础的经济指数。该指数以“中国经济调查(CEP)”项目为核心,每个月发布一次。CEP项目对活跃在中国金融领域以及其它相关工业经济部门的国内外专家进行月度访问调查,并通过科学的计算方法形成经济预测指数,力图准确预测中国经济金融形势的中、短期变化趋势,以期为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产业政策的制定、金融市场对宏观经济走势的预期、实体经济对经济政策的反应等方面提供可靠的参考和依据。
从2013年7月首份复旦-ZEW经济景气指数报告出炉,至2014年11月已累计发布15期,报告预测的精确性引起了多家知名媒体的关注。复旦-ZEW经济景气指数对保险业的预测,作为报告的一部分,迄今亦发布了13期数据,对比保监会和保险行业协会定期发布的每月官方数据,该景气指数对预测中短期保险业前景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二、景气预测与保险业实际发展趋势
原保险保费收入与原保险赔付支出分别指国内各家保险公司按《企业会计准则(2006)》每月报送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已确认的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及已支付的原保险赔付款项。一般来说,前者衡量保险公司业务拓展的情况,后者衡量保险公司承担保险责任、发挥保险功能作用的情况。在官方月度数据中,用上述两个指标来衡量保险业发展情况是比较合理的。
考虑到复旦-ZEW景气指数体现一种对未来行业景气程度的预测,我们首先将景气指数与滞后一期的官方数据做图表对比分析(图-1)。直观上看,景气指数与滞后一期的官方数据一定程度上具有同涨同跌的特性,例如,2014年2月的景气指数较1月有所上升,相应的2014年3月的官方数据较之前一个月也出现了上升。
复旦-ZEW保险业景气指数与滞后一期的官方数据对比
进一步的计算结果表明,复旦-ZEW景气指数与滞后一期的原保险保费收入相关系数为0.33,与滞后一期的原保险赔付支出相关系数为0.45。考虑到各月保险收入与赔付支出的数据波动较为频繁,没有呈现出稳定的上升或下降趋势,我们认为这样的相关性足以体现景气指数在预测行业前景方面的价值。
此外,我们注意到在月度景气指数低于50的情况下(2014年4月、6月和7月),下个月度的原保险赔付支出都出现了较之前一个月下降的情况,而原保险保费收入也处于阶段低位,景气指数50或许可以作为预测行业前景的一条枯荣线。
为了进一步探讨复旦-ZEW指数对保险行业细分领域的预测可行度,我们选取原保险保费收入、原保单赔付支出作为观察指标,将复旦-ZEW景气指数与滞后一期的财险、寿险业的官方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见图-2 图-3)
复旦-ZEW与财险业滞后一期官方数据对比
复旦-ZEW与寿险业滞后一期的官方数据对比
从图2、图3可以看出,财险、寿险的原保费收入与复旦-ZEW景气指数变动也具有相当的一致性。例如2014年5月景气指数较4月有明显上升,对应的寿险与财险原保费收入在6月也出现了一个明显增长势头。但具体来看,复旦-ZEW景气指数对二者未来趋势预测的切合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这一点可以直接从图2、图3中观察到,随后的相关性系数计算也证明了这一点。复旦-ZEW景气指数与财险原保费收入的相关系数为0.2,而与寿险原保费收入的相关系数则达到了0.31;另外在原保险赔付支出方面,财险原保单赔付支出与复旦-ZEW景气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18,人身险的这一相关系数达到了0.38。
无论是从原保费收入变动趋势来看抑或是从赔付支出的变动情况来看,寿险行业与景气指数的相关系数均大于财险行业,虽然小于保险行业整体的相关系数0.45。尽管这种相关性足以反映这一指数在寿险行业前景预测方面的价值和潜力,针对性的保险行业细分指标预测可能需要独立的针对性的指数进行研判。
三、从复旦ZEW指数看我国保险业未来发展
2014年11月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复旦-ZEW保险业景气指数,高达56.25,较上月上升约1个点。放眼行业未来,受近期政府扶植政策利好影响,保险行业景气复苏迹象明显,短期内保费收入有望出现显著上升,中期内行业稳定增长可期。单从景气指数趋势来看,2014年9月景气指数触及历史新高62.5,但10月的保费收入与赔付支出并没有出现同步上涨。根据以往的经验,这应该是受到滞后性影响,年末两个月的数据有望将这种景气程度反映出来。
复旦-ZEW经济景气指数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计算得出,相较于其他一些基于数理模型得到的指数,其主要优势在于综合考虑了各种事件对保险业未来发展的影响。从保险业新“国十条”的发布,到中国资本市场制度改革(如“沪港通”),再到前期香港“占中”事件带来的负面冲击,这些事件对保险业未来发展所产生的潜在影响很难通过数理模型计算出来,但通过各路专家对事件影响的评估这一方式,就能较好地把外部影响因子内化在景气指数中,成为独具价值的经济景气预判依据。
(编辑:杜虹)
“复旦-ZEW经济景气指数”量化模型
评价报告
——从复旦-ZEW经济景气指数看保险业发展趋势作者| 复旦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 许闲主任
一、复旦-ZEW经济景气指数与保险业预测
复旦-ZEW经济景气指数是由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FDFRC)携手欧洲经济研究中心(ZEW)共同推出的以未来六个月的中国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预测为基础的经济指数。该指数以“中国经济调查(CEP)”项目为核心,每个月发布一次。CEP项目对活跃在中国金融领域以及其它相关工业经济部门的国内外专家进行月度访问调查,并通过科学的计算方法形成经济预测指数,力图准确预测中国经济金融形势的中、短期变化趋势,以期为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产业政策的制定、金融市场对宏观经济走势的预期、实体经济对经济政策的反应等方面提供可靠的参考和依据。
从2013年7月首份复旦-ZEW经济景气指数报告出炉,至2014年11月已累计发布15期,报告预测的精确性引起了多家知名媒体的关注。复旦-ZEW经济景气指数对保险业的预测,作为报告的一部分,迄今亦发布了13期数据,对比保监会和保险行业协会定期发布的每月官方数据,该景气指数对预测中短期保险业前景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二、景气预测与保险业实际发展趋势
原保险保费收入与原保险赔付支出分别指国内各家保险公司按《企业会计准则(2006)》每月报送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已确认的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及已支付的原保险赔付款项。一般来说,前者衡量保险公司业务拓展的情况,后者衡量保险公司承担保险责任、发挥保险功能作用的情况。在官方月度数据中,用上述两个指标来衡量保险业发展情况是比较合理的。
考虑到复旦-ZEW景气指数体现一种对未来行业景气程度的预测,我们首先将景气指数与滞后一期的官方数据做图表对比分析(图-1)。直观上看,景气指数与滞后一期的官方数据一定程度上具有同涨同跌的特性,例如,2014年2月的景气指数较1月有所上升,相应的2014年3月的官方数据较之前一个月也出现了上升。
复旦-ZEW保险业景气指数与滞后一期的官方数据对比
进一步的计算结果表明,复旦-ZEW景气指数与滞后一期的原保险保费收入相关系数为0.33,与滞后一期的原保险赔付支出相关系数为0.45。考虑到各月保险收入与赔付支出的数据波动较为频繁,没有呈现出稳定的上升或下降趋势,我们认为这样的相关性足以体现景气指数在预测行业前景方面的价值。
此外,我们注意到在月度景气指数低于50的情况下(2014年4月、6月和7月),下个月度的原保险赔付支出都出现了较之前一个月下降的情况,而原保险保费收入也处于阶段低位,景气指数50或许可以作为预测行业前景的一条枯荣线。
为了进一步探讨复旦-ZEW指数对保险行业细分领域的预测可行度,我们选取原保险保费收入、原保单赔付支出作为观察指标,将复旦-ZEW景气指数与滞后一期的财险、寿险业的官方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见图-2 图-3)
复旦-ZEW与财险业滞后一期官方数据对比
复旦-ZEW与寿险业滞后一期的官方数据对比
从图2、图3可以看出,财险、寿险的原保费收入与复旦-ZEW景气指数变动也具有相当的一致性。例如2014年5月景气指数较4月有明显上升,对应的寿险与财险原保费收入在6月也出现了一个明显增长势头。但具体来看,复旦-ZEW景气指数对二者未来趋势预测的切合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这一点可以直接从图2、图3中观察到,随后的相关性系数计算也证明了这一点。复旦-ZEW景气指数与财险原保费收入的相关系数为0.2,而与寿险原保费收入的相关系数则达到了0.31;另外在原保险赔付支出方面,财险原保单赔付支出与复旦-ZEW景气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18,人身险的这一相关系数达到了0.38。
无论是从原保费收入变动趋势来看抑或是从赔付支出的变动情况来看,寿险行业与景气指数的相关系数均大于财险行业,虽然小于保险行业整体的相关系数0.45。尽管这种相关性足以反映这一指数在寿险行业前景预测方面的价值和潜力,针对性的保险行业细分指标预测可能需要独立的针对性的指数进行研判。
三、从复旦ZEW指数看我国保险业未来发展
2014年11月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复旦-ZEW保险业景气指数,高达56.25,较上月上升约1个点。放眼行业未来,受近期政府扶植政策利好影响,保险行业景气复苏迹象明显,短期内保费收入有望出现显著上升,中期内行业稳定增长可期。单从景气指数趋势来看,2014年9月景气指数触及历史新高62.5,但10月的保费收入与赔付支出并没有出现同步上涨。根据以往的经验,这应该是受到滞后性影响,年末两个月的数据有望将这种景气程度反映出来。
复旦-ZEW经济景气指数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计算得出,相较于其他一些基于数理模型得到的指数,其主要优势在于综合考虑了各种事件对保险业未来发展的影响。从保险业新“国十条”的发布,到中国资本市场制度改革(如“沪港通”),再到前期香港“占中”事件带来的负面冲击,这些事件对保险业未来发展所产生的潜在影响很难通过数理模型计算出来,但通过各路专家对事件影响的评估这一方式,就能较好地把外部影响因子内化在景气指数中,成为独具价值的经济景气预判依据。
(编辑:杜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