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学院 江燕婷 [1**********]25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前景展望
一、地下空间概述
所谓地下空间是指在岩层或土层中天然形成或人工开挖形成的空间。天然形成的地下空间有:喀斯特溶洞、熔岩洞、风蚀洞、海蚀洞等;人工形成的地下空间有:各种矿洞、工程建设需要开凿的地下洞室(如隧道、厂房等)。
二、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我国人多地少,是个人均资源小国,因此我们应当加倍珍惜我们的土地资源。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大规模城市化的结果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造成耕地损失,使得城市人口过度饱和,城市显得更为拥挤,交通堵塞,绿地减少,城市环境变差,从而导致了城市综合症的出现,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也就显得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地下空间已被视为人类所拥有、迄今
尚未被开发的一种宝贵自然资源,开发利
用地下空间是开拓新的生存空间较为现
实的途径。这一点在世界人口不断增长、
而陆地上适于生存的土地正在日益减少
的背景下,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
大意义。在目前条件下,关于利用海洋或
太空发展所谓的“海底城市”或“太空城
市”的方案不但经济上行不通,而且在其
他各个方面的条件也还不具备,因而是不
切实际的。国内外的实践告诉我们:充分
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创建“地下城市”是切
实可行的。
国外有人估计在30m 深度范围内开发
相当于城市总面积1/3的地下空间,就等
于全部城市地面建筑的容量。有的专家估
计一个城市合理开发的地下空间资源量是城市总用地面积乘上合理开发深度所得体积的40%,如果合理开发深度100一150米,当城市平均容积率为80%时,将扩大城市总容量26—40倍,这将是一个巨大而丰富的空间资源。地下铁道等地下交通系统不仅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时,并且占地面积少,污染少,减少了城市交通事故发生率。如德国慕尼黑使用地铁后,车祸率下降了27.1%,死亡率下降了40.7%。美国纽约市地铁每天接待510万人次,每年接近20亿人次,纽约中心商业区有五分之四的上班族都采用这种方式;市中心的曼哈顿地区,常住人口l0万人,但白天进入该地医人口近300万人,多数是乘地铁到达的。地铁具有
经济、方便、高效率等特点,而且四通八达不受气候影响的地下步行道系统,很
好地解决了人、车分流的问题,缩短了地铁与公共汽车的换乘距离,同时把地下车站与大型公共活动中心从地下道连接起来。以北京为例,其超浅层和浅层地下空间资源量约为193亿平方米,可提供64亿平方米的建设面积,将大大超过现有的北京建筑面积,由以上可以看出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极端重要性。 开发利用城市地下工程可以
解决城市用地紧张,缓解交通拥
挤,改善环境,兼顾战备;地下
恒温恒湿,地层集热,蓄热,节
能效果显著;修建地下铁道和
城市快速干道,加快交通速度.从
而既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又可
以节约土地;地下空间因地层覆
盖,具有很强的隐蔽性、隔离性
和防护功能,能有效地抵御地震、
台风、爆炸和空袭等灾害。
三、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上取得一定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有些专家认为,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萌芽阶段、发育阶段、成熟阶段,那么我国目前正处于从萌芽阶段向发育阶段过渡。
从国内来看,近年来为了缓解城市综合症,充分发挥城市地下空间的作用,许多大城市正在准备和加快大规模的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例如已建成的上海人民广场、沈阳新车站地下街、郑州火车站站前地下商场、哈尔滨红博广场等都是地下商场与交通的合理结合的典范,这些都有力地说明了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越来越使人们意识到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力大大增强,人均国民收入也大为提高,在经济上为我国创造了大规模开发城市地下空间的基本条件。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始于人防工程建设。由于贯彻了《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方针,使人防工程除了战略效益外,充分发挥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成为以解决城市交通拥挤和缓解城市基础设施紧缺为动因的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主体。进人90年代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促进了城市建筑空间需求的迫切增长,城市地价的急剧上升反映了这一客观情况。据1996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所列,我国三等至一等城市,其商业用地基准地价为3600元/平方米至9000元/平方米,实际上大城市繁华地区的成交地价远较基准地价为高,上述情况大大促进了城市建设的发展,从而要求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较大规模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四、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发展前景
在城市交通的改善方面,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发挥了积极作用,
并成为其主
体。目前,我国地铁总运营长度81.2 km,其中北京39.7 km,上海16.1 km,天津7.4 km ,广州18km 。每年地铁乘客达5.4亿人次。除正在续建北京地铁三号线,广州地铁二号线外,今年国家批准所建的地铁工程有上海地铁三号线,以及深圳、南京、沈阳、重庆、青岛地铁一号线。正在筹备规划新建和扩建地铁建设的城市达22个,规模相当宏伟。预计投资1 000亿美元以上,总长2 000 km。以上海为例,规划中的地铁有11条线路,地铁车站有160多个。城市道路系统中的隧道工程也有相当发展,如南京市中心鼓楼广场地下交通隧道,富贵山交通隧道,站前广场交通隧道,厦门市中心的山岭隧道等。近年来对于流经城市的河流,也开始注意水下隧道,“桥、隧并举”的思想已为更多的人们所接受,穿越上海黄浦江的公路隧道已有三条,总长7km 多,还有两条地铁水下隧道,正在设计更大的第四条黄浦江公路隧道——外环线黄浦江隧道。在广州已建成珠江隧道,在宁波已建成甬江隧道。目前,正在规划修建穿越我国第一大河一一长江的南京隧道和武汉隧道。在我国的特大城市,地下街和地下综合体的建设也具有相当规模,在上海、哈尔滨、沈阳、成都、武汉、石家庄、西安、厦门、青岛、杭州、大连、吉林、乌鲁木齐等地都建有数万至10多万平方米的地下综合体或地下街。有的是沿地铁车站为节点开发形成,如上海以新客站、人民广场站、徐家汇站、中山公园站、扬高路站等为代表的地下空间综合体;有的是在火车站或市中心单独形成地下综合体,如哈尔滨市中心的25万平米的地下城;大连市站前胜利广场14万平米的地下“不夜城”;西安市钟鼓楼地下商业城等。大城市的地下停车库正在不断建设,有的地下车库停车位达数百辆,如上海人民广场地下停车库有600个车位。更多的是具有一百辆车位左右的中屯小停车库,地下共同沟也已在上海、成都等地行成。至于高层建筑的地下室更为普遍,规模也更大,有的城市正在计划将这些地下室连成网络。
实际情况表明:由于我国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建筑空间容量的迫切需求,我国大城市地下空间广泛开发利用的时机正在到来;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资金的筹集正在从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开始走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路和办法上来;我国已基本具备开发浅层地下空间勘察、设计、施工和防灾的技术基础。
但是, 我们要借鉴纽约、巴黎等城市由于向上部畸形发展后而呈现的“ 逆城市化” 教训。“逆城市化” 表明, 以高层建筑和高架道路为标志的城市向上部发展模式不是扩展城市空间的最合理模式。我国的城市要走科学发展之道路: 地面空间、地下空间与上部空间协调发展, 即城市的立体再开发。目前,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列入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议事日程。国家建设部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有关法规制定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 并于19 9 7 年12 月就实施了该规定。我国的沿海开放城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需要已非常迫切。原因是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城市综合症” 。具体表现在: 首先是城市人口超饱和, 建筑空间拥挤、城市绿化减少; 其次是交通阻塞已成为这些城市普遍的突出问题; 最后是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落后于城市的扩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 已经造成了城市环境相应恶化。医治这些“症状” 妙方何在? 综观当今世界, 发达国家己把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作为解决城市人口、资源、环境三大危机的重要措施和医治“ 城市综合症” 、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的大连、哈尔滨、上海等城市在向地下要面积、要空间方面已经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为我国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
今后,我国将力求在21世纪初的30年内,在目前的基础上,采用积极稳妥的方针,加强全面规范的管理,有序、合理、综合、高效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力争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有一个较大规模的广泛发展,尽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其实现在城市现代化改造与建设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与节约土地资源,解决中心区高密度疏解,达到人车立体分流,提高综合防灾能力。我们相信,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在21世纪初一定会步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电子信息学院 江燕婷 [1**********]25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前景展望
一、地下空间概述
所谓地下空间是指在岩层或土层中天然形成或人工开挖形成的空间。天然形成的地下空间有:喀斯特溶洞、熔岩洞、风蚀洞、海蚀洞等;人工形成的地下空间有:各种矿洞、工程建设需要开凿的地下洞室(如隧道、厂房等)。
二、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我国人多地少,是个人均资源小国,因此我们应当加倍珍惜我们的土地资源。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大规模城市化的结果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造成耕地损失,使得城市人口过度饱和,城市显得更为拥挤,交通堵塞,绿地减少,城市环境变差,从而导致了城市综合症的出现,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也就显得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地下空间已被视为人类所拥有、迄今
尚未被开发的一种宝贵自然资源,开发利
用地下空间是开拓新的生存空间较为现
实的途径。这一点在世界人口不断增长、
而陆地上适于生存的土地正在日益减少
的背景下,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
大意义。在目前条件下,关于利用海洋或
太空发展所谓的“海底城市”或“太空城
市”的方案不但经济上行不通,而且在其
他各个方面的条件也还不具备,因而是不
切实际的。国内外的实践告诉我们:充分
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创建“地下城市”是切
实可行的。
国外有人估计在30m 深度范围内开发
相当于城市总面积1/3的地下空间,就等
于全部城市地面建筑的容量。有的专家估
计一个城市合理开发的地下空间资源量是城市总用地面积乘上合理开发深度所得体积的40%,如果合理开发深度100一150米,当城市平均容积率为80%时,将扩大城市总容量26—40倍,这将是一个巨大而丰富的空间资源。地下铁道等地下交通系统不仅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时,并且占地面积少,污染少,减少了城市交通事故发生率。如德国慕尼黑使用地铁后,车祸率下降了27.1%,死亡率下降了40.7%。美国纽约市地铁每天接待510万人次,每年接近20亿人次,纽约中心商业区有五分之四的上班族都采用这种方式;市中心的曼哈顿地区,常住人口l0万人,但白天进入该地医人口近300万人,多数是乘地铁到达的。地铁具有
经济、方便、高效率等特点,而且四通八达不受气候影响的地下步行道系统,很
好地解决了人、车分流的问题,缩短了地铁与公共汽车的换乘距离,同时把地下车站与大型公共活动中心从地下道连接起来。以北京为例,其超浅层和浅层地下空间资源量约为193亿平方米,可提供64亿平方米的建设面积,将大大超过现有的北京建筑面积,由以上可以看出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极端重要性。 开发利用城市地下工程可以
解决城市用地紧张,缓解交通拥
挤,改善环境,兼顾战备;地下
恒温恒湿,地层集热,蓄热,节
能效果显著;修建地下铁道和
城市快速干道,加快交通速度.从
而既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又可
以节约土地;地下空间因地层覆
盖,具有很强的隐蔽性、隔离性
和防护功能,能有效地抵御地震、
台风、爆炸和空袭等灾害。
三、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上取得一定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有些专家认为,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萌芽阶段、发育阶段、成熟阶段,那么我国目前正处于从萌芽阶段向发育阶段过渡。
从国内来看,近年来为了缓解城市综合症,充分发挥城市地下空间的作用,许多大城市正在准备和加快大规模的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例如已建成的上海人民广场、沈阳新车站地下街、郑州火车站站前地下商场、哈尔滨红博广场等都是地下商场与交通的合理结合的典范,这些都有力地说明了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越来越使人们意识到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力大大增强,人均国民收入也大为提高,在经济上为我国创造了大规模开发城市地下空间的基本条件。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始于人防工程建设。由于贯彻了《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方针,使人防工程除了战略效益外,充分发挥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成为以解决城市交通拥挤和缓解城市基础设施紧缺为动因的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主体。进人90年代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促进了城市建筑空间需求的迫切增长,城市地价的急剧上升反映了这一客观情况。据1996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所列,我国三等至一等城市,其商业用地基准地价为3600元/平方米至9000元/平方米,实际上大城市繁华地区的成交地价远较基准地价为高,上述情况大大促进了城市建设的发展,从而要求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较大规模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四、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发展前景
在城市交通的改善方面,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发挥了积极作用,
并成为其主
体。目前,我国地铁总运营长度81.2 km,其中北京39.7 km,上海16.1 km,天津7.4 km ,广州18km 。每年地铁乘客达5.4亿人次。除正在续建北京地铁三号线,广州地铁二号线外,今年国家批准所建的地铁工程有上海地铁三号线,以及深圳、南京、沈阳、重庆、青岛地铁一号线。正在筹备规划新建和扩建地铁建设的城市达22个,规模相当宏伟。预计投资1 000亿美元以上,总长2 000 km。以上海为例,规划中的地铁有11条线路,地铁车站有160多个。城市道路系统中的隧道工程也有相当发展,如南京市中心鼓楼广场地下交通隧道,富贵山交通隧道,站前广场交通隧道,厦门市中心的山岭隧道等。近年来对于流经城市的河流,也开始注意水下隧道,“桥、隧并举”的思想已为更多的人们所接受,穿越上海黄浦江的公路隧道已有三条,总长7km 多,还有两条地铁水下隧道,正在设计更大的第四条黄浦江公路隧道——外环线黄浦江隧道。在广州已建成珠江隧道,在宁波已建成甬江隧道。目前,正在规划修建穿越我国第一大河一一长江的南京隧道和武汉隧道。在我国的特大城市,地下街和地下综合体的建设也具有相当规模,在上海、哈尔滨、沈阳、成都、武汉、石家庄、西安、厦门、青岛、杭州、大连、吉林、乌鲁木齐等地都建有数万至10多万平方米的地下综合体或地下街。有的是沿地铁车站为节点开发形成,如上海以新客站、人民广场站、徐家汇站、中山公园站、扬高路站等为代表的地下空间综合体;有的是在火车站或市中心单独形成地下综合体,如哈尔滨市中心的25万平米的地下城;大连市站前胜利广场14万平米的地下“不夜城”;西安市钟鼓楼地下商业城等。大城市的地下停车库正在不断建设,有的地下车库停车位达数百辆,如上海人民广场地下停车库有600个车位。更多的是具有一百辆车位左右的中屯小停车库,地下共同沟也已在上海、成都等地行成。至于高层建筑的地下室更为普遍,规模也更大,有的城市正在计划将这些地下室连成网络。
实际情况表明:由于我国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建筑空间容量的迫切需求,我国大城市地下空间广泛开发利用的时机正在到来;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资金的筹集正在从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开始走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路和办法上来;我国已基本具备开发浅层地下空间勘察、设计、施工和防灾的技术基础。
但是, 我们要借鉴纽约、巴黎等城市由于向上部畸形发展后而呈现的“ 逆城市化” 教训。“逆城市化” 表明, 以高层建筑和高架道路为标志的城市向上部发展模式不是扩展城市空间的最合理模式。我国的城市要走科学发展之道路: 地面空间、地下空间与上部空间协调发展, 即城市的立体再开发。目前,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列入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议事日程。国家建设部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有关法规制定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 并于19 9 7 年12 月就实施了该规定。我国的沿海开放城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需要已非常迫切。原因是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城市综合症” 。具体表现在: 首先是城市人口超饱和, 建筑空间拥挤、城市绿化减少; 其次是交通阻塞已成为这些城市普遍的突出问题; 最后是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落后于城市的扩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 已经造成了城市环境相应恶化。医治这些“症状” 妙方何在? 综观当今世界, 发达国家己把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作为解决城市人口、资源、环境三大危机的重要措施和医治“ 城市综合症” 、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的大连、哈尔滨、上海等城市在向地下要面积、要空间方面已经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为我国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
今后,我国将力求在21世纪初的30年内,在目前的基础上,采用积极稳妥的方针,加强全面规范的管理,有序、合理、综合、高效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力争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有一个较大规模的广泛发展,尽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其实现在城市现代化改造与建设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与节约土地资源,解决中心区高密度疏解,达到人车立体分流,提高综合防灾能力。我们相信,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在21世纪初一定会步入一个全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