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中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
一般来说,统计方法的选择要考虑分析的目的、资料类型、实验设计类型、研究因素与水平数、数据分布特征和样本量大小等,同时还要根据专业知识与资料的实际情况,结合统计学原则,灵活地选择。
医学测量结果按其性质分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三类。 计量资料:用仪器、工具或其它定量方法获得的定量结果,表现为数值的大小,一般有度量衡单位。如患者的身高(cm)、体重(kg)和脉搏(次/分)等,两组资料比较,如果方差齐,小样本(n
计数资料:观察结果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分二分类和多类反应,如治疗结果为有效和无效的人数,某一样本中A、B、AB、O 四种血型的人数等,该种资料可选用X2检验和u检验(大样本)。 等级资料:是指半定性或半定量的观察结果。如患者的治疗结果评定为治愈、好转、有效、无效或死亡。该种资料可选用秩和检验,Ridit分析或u检验。
以上三种资料虽然都可选用u检验,但每种类型的资料所用的公式不同。
无论选择哪一种统计方法,在论文中都要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X2值、q值等,符号均用斜体),根据统计量值判定P值的大小,描述一律为“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不再采用“差异有(无)显著意义”
或“差异有(无)显著性”的表达方法。一般情况下选用P>O.05,P
影响样本量大小的几个因素
样本量的大小,一般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①处理效果,效果越明显,所需的样本量越小;②实验误差,误差越小,越易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所需样本越小;③抽样误差,样本的个体差异越小,反应越一致,所需样本越小;④ 资料的性质,一般计数资料样本需要大些,计量资料样本量相对小些。
医学论文中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
一般来说,统计方法的选择要考虑分析的目的、资料类型、实验设计类型、研究因素与水平数、数据分布特征和样本量大小等,同时还要根据专业知识与资料的实际情况,结合统计学原则,灵活地选择。
医学测量结果按其性质分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三类。 计量资料:用仪器、工具或其它定量方法获得的定量结果,表现为数值的大小,一般有度量衡单位。如患者的身高(cm)、体重(kg)和脉搏(次/分)等,两组资料比较,如果方差齐,小样本(n
计数资料:观察结果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分二分类和多类反应,如治疗结果为有效和无效的人数,某一样本中A、B、AB、O 四种血型的人数等,该种资料可选用X2检验和u检验(大样本)。 等级资料:是指半定性或半定量的观察结果。如患者的治疗结果评定为治愈、好转、有效、无效或死亡。该种资料可选用秩和检验,Ridit分析或u检验。
以上三种资料虽然都可选用u检验,但每种类型的资料所用的公式不同。
无论选择哪一种统计方法,在论文中都要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X2值、q值等,符号均用斜体),根据统计量值判定P值的大小,描述一律为“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不再采用“差异有(无)显著意义”
或“差异有(无)显著性”的表达方法。一般情况下选用P>O.05,P
影响样本量大小的几个因素
样本量的大小,一般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①处理效果,效果越明显,所需的样本量越小;②实验误差,误差越小,越易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所需样本越小;③抽样误差,样本的个体差异越小,反应越一致,所需样本越小;④ 资料的性质,一般计数资料样本需要大些,计量资料样本量相对小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