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的核心价值

  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伟大的系统工程,人民群众是完成这一伟大系统工程的主体。因此,实现中国梦必须充分依靠人民群众。系统功能最大化可能而且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但最持久、最有力和最有效的方法则是以系统价值观促使要素功能最大化和产生系统向心力。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价值观的引领,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核心价值。中国精神不但能够为中国梦的实现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体正能量和最大限度地汇聚中国力量。   1.中国精神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价值。   实现中国梦必须要为人民塑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不但包括由国家基本资源、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和科技力量等构成的“硬实力”,而且包括由文化、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影响力、感染力、导向力以及国际舆论的营造力和国际形象的塑造力等构成的“软实力”。目前,文化的地位已经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文化战争也成为一种新的战争形态。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都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提升文化软实力必须抓住文化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而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由此可见,中国精神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价值,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精神的扩展延伸,前者抽象为一种信仰和信念,后者具体为各种不同的文化现象。抽象的价值观必须转化为具体的文化现实,才能更易于为人民所理解和接受。实现中国梦必须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必须将中国精神的核心价值融入到形形色色的文化现象中。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各族人民为结束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欺凌压榨和内外战乱频仍、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中国精神作为核心价值,激励亿万中国人民投入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最终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丰富和发展中国精神,赢得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并实现了30多年经济的高速增长。今天,继续复兴伟业,更要把中国精神作为核心价值、文化软实力,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优势,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大动力和有力支撑。   2.中国精神是激发个体正能量的核心价值。   能量有正负之分,正能量有益于理想实现,其能量越大贡献越大;负能量有碍于理想实现,其能量越大损害越大。价值观是行动的“导航仪”,行动是价值观的外在展现,任何行动都将不可避免地涂上价值观的色彩,而任何价值观都必然影响着人的行动。好人做好事,在于其好心;坏人做坏事,在于其坏心。这里的“心”即是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产生不同的行为表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既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也有所谓“良鸟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的“骑墙派”,更有“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的自私小人。同样,在中国梦实现的过程中,既有积极推进的正能量,也有消极阻碍的负能量。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激发个体发挥正能量。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争取民族解放甘愿抛头颅,洒热血,是因为他们以中国精神为核心价值,心怀爱国情操,情系人民群众。没有这种核心价值,就不会产生这种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价值行为。中华民族之所以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而依然耸立,就是因为中国精神支撑着大多数人做出“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选择。   3.中国精神是汇聚中国力量的核心价值。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实践,必然也必须要植根于中国人民共同的思想认识基础之上。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没有共同的思想意识就不会产生强大的群体聚合力。一个国家和民族之所以能称之为国家和民族,主要不在于地缘关系而在于基于历史所形成的思想共识。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是保持民族自我认同的“根”和“源”。几千年以来中华民族世代传承,源远流长,靠得就是这种民族特质的维系。如果这种民族特质丧失了,中华儿女就会丧失民族的自我认同,就达不成思想共识,中华民族将会亡国灭种。近代中国的被动挨打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这正如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的:“如果搞得乱七八糟、一盘散沙,那还有什么希望?过去帝国主义欺侮我们,还不是因为我们是一盘散沙?”古语有云:“夫太山不让砾石,江海不辞小流,所以成其大也。”中国梦的实现好比是众人推车爬坡,有人产生的是向前的推力,有人产生的是向后的阻力,心不往一处想,力不往一处使,必然形不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群体合力。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唤起全国人民复兴中华伟业的行动自觉。马克斯・韦伯曾把人的理性行动分为目的合理性行动和价值合理性行动,支配目的合理性行动的是工具理性,支配价值合理性行动的是价值理性。工具理性是指把某一对象当作实现另一目的的手段和工具的思维方式。价值理性是指把某一对象本身当作一种固有的在它之外无任何其他目的的纯粹价值信仰的思维方式。中国精神的自觉履行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思想根基、动力支持和价值基础。有了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的目的合理性行动就会转化为价值合理性行动;有了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的价值合理性行动就会更加稳固。而有了人民群众实现中国梦的自觉行动,“积小流以成江海,积跬步以至千里”,必然凝聚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习近平同志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中国精神就要将中国精神作为核心价值,激发个人正能量,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和凝聚中国力量。物质的富裕不能以价值的缺失为代价,经济的发展不能以自我的迷失为代价。我们需要加快步伐、马不停蹄地勇往直前,但我们更应该牢记“我们是谁”,“我们为了谁”,“我们来自何方”,“我们将走向何处”。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历史积淀的产物,虽历经千百年仍旧展现出勃勃生机。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核心价值,中华民族要想实现伟大复兴,必须要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民族优秀文化,必须为这种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倍加努力。   (本文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项目、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弘扬中国精神 促进中国梦实现”[项目批准号:13@ZH036]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闽南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李艳玲

  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伟大的系统工程,人民群众是完成这一伟大系统工程的主体。因此,实现中国梦必须充分依靠人民群众。系统功能最大化可能而且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但最持久、最有力和最有效的方法则是以系统价值观促使要素功能最大化和产生系统向心力。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价值观的引领,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核心价值。中国精神不但能够为中国梦的实现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体正能量和最大限度地汇聚中国力量。   1.中国精神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价值。   实现中国梦必须要为人民塑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不但包括由国家基本资源、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和科技力量等构成的“硬实力”,而且包括由文化、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影响力、感染力、导向力以及国际舆论的营造力和国际形象的塑造力等构成的“软实力”。目前,文化的地位已经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文化战争也成为一种新的战争形态。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都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提升文化软实力必须抓住文化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而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由此可见,中国精神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价值,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精神的扩展延伸,前者抽象为一种信仰和信念,后者具体为各种不同的文化现象。抽象的价值观必须转化为具体的文化现实,才能更易于为人民所理解和接受。实现中国梦必须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必须将中国精神的核心价值融入到形形色色的文化现象中。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各族人民为结束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欺凌压榨和内外战乱频仍、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中国精神作为核心价值,激励亿万中国人民投入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最终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丰富和发展中国精神,赢得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并实现了30多年经济的高速增长。今天,继续复兴伟业,更要把中国精神作为核心价值、文化软实力,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优势,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大动力和有力支撑。   2.中国精神是激发个体正能量的核心价值。   能量有正负之分,正能量有益于理想实现,其能量越大贡献越大;负能量有碍于理想实现,其能量越大损害越大。价值观是行动的“导航仪”,行动是价值观的外在展现,任何行动都将不可避免地涂上价值观的色彩,而任何价值观都必然影响着人的行动。好人做好事,在于其好心;坏人做坏事,在于其坏心。这里的“心”即是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产生不同的行为表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既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也有所谓“良鸟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的“骑墙派”,更有“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的自私小人。同样,在中国梦实现的过程中,既有积极推进的正能量,也有消极阻碍的负能量。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激发个体发挥正能量。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争取民族解放甘愿抛头颅,洒热血,是因为他们以中国精神为核心价值,心怀爱国情操,情系人民群众。没有这种核心价值,就不会产生这种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价值行为。中华民族之所以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而依然耸立,就是因为中国精神支撑着大多数人做出“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选择。   3.中国精神是汇聚中国力量的核心价值。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实践,必然也必须要植根于中国人民共同的思想认识基础之上。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没有共同的思想意识就不会产生强大的群体聚合力。一个国家和民族之所以能称之为国家和民族,主要不在于地缘关系而在于基于历史所形成的思想共识。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是保持民族自我认同的“根”和“源”。几千年以来中华民族世代传承,源远流长,靠得就是这种民族特质的维系。如果这种民族特质丧失了,中华儿女就会丧失民族的自我认同,就达不成思想共识,中华民族将会亡国灭种。近代中国的被动挨打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这正如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的:“如果搞得乱七八糟、一盘散沙,那还有什么希望?过去帝国主义欺侮我们,还不是因为我们是一盘散沙?”古语有云:“夫太山不让砾石,江海不辞小流,所以成其大也。”中国梦的实现好比是众人推车爬坡,有人产生的是向前的推力,有人产生的是向后的阻力,心不往一处想,力不往一处使,必然形不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群体合力。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唤起全国人民复兴中华伟业的行动自觉。马克斯・韦伯曾把人的理性行动分为目的合理性行动和价值合理性行动,支配目的合理性行动的是工具理性,支配价值合理性行动的是价值理性。工具理性是指把某一对象当作实现另一目的的手段和工具的思维方式。价值理性是指把某一对象本身当作一种固有的在它之外无任何其他目的的纯粹价值信仰的思维方式。中国精神的自觉履行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思想根基、动力支持和价值基础。有了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的目的合理性行动就会转化为价值合理性行动;有了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的价值合理性行动就会更加稳固。而有了人民群众实现中国梦的自觉行动,“积小流以成江海,积跬步以至千里”,必然凝聚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习近平同志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中国精神就要将中国精神作为核心价值,激发个人正能量,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和凝聚中国力量。物质的富裕不能以价值的缺失为代价,经济的发展不能以自我的迷失为代价。我们需要加快步伐、马不停蹄地勇往直前,但我们更应该牢记“我们是谁”,“我们为了谁”,“我们来自何方”,“我们将走向何处”。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历史积淀的产物,虽历经千百年仍旧展现出勃勃生机。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核心价值,中华民族要想实现伟大复兴,必须要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民族优秀文化,必须为这种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倍加努力。   (本文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项目、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弘扬中国精神 促进中国梦实现”[项目批准号:13@ZH036]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闽南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李艳玲


相关内容

  • 实现中国梦的价值动力
  • 实现中国梦的价值动力 梦想内蕴着价值,价值承载着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重大战略思想涵盖了国家富强的梦想.民族振兴的梦想和人民幸福的梦想,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具有极为深厚的价值内蕴.而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 ...

  • 论核心价值体系对价值观变迁的引领及其机制
  • 作者:廖小平 天津社会科学 2015年10期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①近年来,学术界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很多很好的成果.但是,在这里,我们并不一般地去 ...

  • 青共校毕业论文 电子殷业瑜
  • 共青团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委员会 第十六期青年共产主义学校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姓名:殷业瑜 考试号:XG205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3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2014年5月 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内容摘要:本文以"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 ...

  • 中国梦知识竞赛
  • "中国梦"知识竞赛 中国梦 一.填空题 1.提出中国要建成最文明.最进步.最发展.最强大.最富有.最幸福的国家. 2.1990年4月7日,邓小平提出,我们集中力量搞四个现代化,就是着眼于. 3.江泽民同志第一次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 4.胡锦涛同志强调振兴 ...

  • 中国梦之追梦历程和价值体系
  • 中国梦之追梦历程和价值体系 摘要:"中国梦"就是我们常常讲的理想信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高举"中国梦"的精神旗帜,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精神旗帜.为了这个梦,国家独立.富强,人民富裕,民主自由,无数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开始了伟大的追梦 ...

  • 当今大学生应如何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 当今大学生应如何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赵凤霞 一个人对于他人和社会来说,一方面是需要的主体,有其自身的需要,他的存在和发展需要从他人和社会那里得到物质和精神的满足,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向社会的索取.由于社会对人的需要的满足,使人得以存在和发展,从个体的人来说,这就是他的个人价值.但另一方面他又能以其自 ...

  • 2015年互助县干部理论考学试卷部分答案
  • 2015年互助县干部理论考学试卷(开卷) 部分答案 一.选择题 1-5 A/C/D/A/A/: 6-10 C/C/C/C/C: 11-15 A/C/C/B/B: 16-20 C/B/A/D/C: 21-25 A/ABCD/A/C/B: 26-30 C/C/B/D/A: 31-35 A/A/C/C/B ...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 戴木才 田海舰 内容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内在联系,又各有侧重,相互区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前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最高抽象,体现社会 ...

  • 略论社会主义的价值观
  • 内容摘要 :本文运用价值理论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内在结构,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 关键词:价值 核心价值体系 价值及其特征 (一)价值 1.价值.哲学的价值范畴是表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概念,是指客观事物对人的需要的满足,即对人的有用性.主体是现实的人,客体是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