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群体中心主义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 0 3年 5月 第 1 2卷第 3 期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unlo n u gi l rl nvri (oil cec dtn o ra f A h i r ut a U ieSy sca si ee io ) A c u t n i

Ma .2 0 y, 0 3 Vo. 2 No 3 11 .

民族 , 群体 中心主义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黄先进 , 贾燕梅

(. 1 安徽黄 山学 院 , 安徽 黄 山 2 5 2 ;.四川乐山师 范学 院 , 4 0 12 四川 乐 山 64 0 ) 10 0 摘 要: 本文概 述 了影响跨 文化 交际的主要 因素 , 民族/ 从 群体 中心主义的定义, 象入 手详细分 现

析 了它在跨 文化交际 中的 负面影响 ( 文化冲 突, 偏见 , 交际距 离) 并着重提 出了克服 这些 , 负面影响, 高交际能力的对 策 ( 提 增加文化接触 , 进行文化 对比和探 源, 在外语教 学 中重

视 文化传授及采 用反 映 目的语文化特征的教科 书) .

关键词 : 民族 / 群体 中心主义 ; 文化相对主义 ; 文化 交际 跨 中图分类号 : 0 H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9 2 6 (0 3 0 — 19— 4 10 — 4 3 20 )3 0 0 0

Et n c n r s n n e c lu a m m u i a i e Co p t n e h o e t im a d I t r u t r lCo n c tv m e e c

H A G Xa - i' IN Y n m i U N i j ,A a — e n nJ . (. unsa o ee H aghn 2 5 2 , nu; . ehnT ahr' o eeL sa , 10 0 Scun 1 H a ghnC l g, unsa,4 0 1 A h i L sa ece C l g, ehn 6 4 0 , i a ) l 2 s l h

Ab t a t Thse s yg n r l e h i a tr h tafc ne c l rlc mmu iain a d d ti d y sr c : i sa e e ai ste man fco t a fe titru t a o z s u nc t n eal l o e a ay e en g t ei a t o tn c nrs b s do ed f i o n h n me ao tn — n lz st e ai h v mp cs f h o e tim a e n t e nt n a dp e o n f h o e h i i e

cn i (u ua cn i s r u i s n m u i t e iac ) F l wn a hs s ets cl rl ofc ,p jd e d o m n a v s e . o o ig ht ie· rm t lt e c a c c i dt n l t ,t

s ys g et esrtge v r o h e aiei a t f tn c n r m d i r v o a u g sst tae ist o e c meten g t h o v mp cso h o e t s a mpo ec m· e i n

m nct ecm e ne( t sy g ut a cn c o d cn ut a cn at depo u i i o p t c i e i i l rl ot t n ut g l rl ot s a x l av e n n f n c u a ,c i c u r n —

r t n a ige h sso g a eta h n sw l a u tr e c iga d a o t gtetx— ai ,l yn mp a i n l u g e c iga el sc lu eta hn d pi t o n a n n h e

b o sta h rce z ec l r f h re n a e , o k h t aatr et ut eo et gt a g g ) c i h u t a l u

Ke r s eh o e t s ; u u a eaiim ;n ec l rlc mmu iain y wo d : t n c n r m c h rlrlt s i tr ut a o i v u nct o

跨 文化 交 际指 的是 具有 不 同文 化背 景 的人从 了, 这是交际 , 也是沟通 , 了话 , 说 对方莫名其妙 , 这 事交 际的过程 .跨文化交往 自古 至今从未 间断 : 丝 不是 沟通 ,只是交 际——不产生效果或产 生效果 的 绸 之路的开辟 , 佛教 的传人 , 鉴真东渡 , 郑和下西洋 交 际." 1 [这就说 明跨 文化交 往包 含着成功 的因素 , 2

都是早期跨文化交 际过程 .2 世纪后期 , 0 交通工具 也包含着失败 的因素 .根据有关文献 , 文化交 际 跨

的进 步 和通讯 手 段 的发展 使得 我们 生 活的地球 已 中潜 在的主要 障碍是 :回避 不熟悉的人或事物 ;有 经 变成 了地球村落 ,不同 国家 ,不 同民族 的人 的接 意降低不确定性 ;交际 目的的多样性 ;心理定 势和 触 和交 际变得 日益频繁 ,因而跨文化交际得到 了史 偏见 ; 滥用权力 ; 文化 冲突和民族 自我中心主义 b. 1 无前 例的扩展和延伸 n. 以说 , 1可 跨文化交 际是我们 其 中民族 自我 中心 主义是 对跨 文化 交 际影 响较 大 时代 的一个突 出特征 .然 而 , 正如王宗炎教授所说 : 和最直接 的一种心理 因素 .民族 自我 中心 主义不仅

" 交际 和沟通 还是有一 段距离 的.说 了话 ,对 方懂 仅是对不 同民族或文化成员 的一种成见 ,而且在 程

收稿 日期 :0 2 2 0 2 0 —1 — 5

作者 简介:黄先进 (93 , 安徽 安庆人 , 黄山学院讲 师 , 16 一)男, 安徽 在职硕士研究生 . 贾 燕梅 (96一)女 , ll 山人 , 16 , I/乐 ~J 四川乐 山师 范学 院讲师 , 在职硕士研究 生.

·1 9 · 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度上超过成见 .

(iac f ieec ) 2 回避距离 (iac f ds neo d f n e ;( ) t fr ds neo t

vi n e ;3 蔑 d d t e s r m n) sn odp g 民族 自我 中心主义 (tncn i 在跨文化交 ao ac ) ( ) 视距离 (i ac f i aae et e oets h r m) 1】 5 从 本质上讲 ,与 以上三种交际距离相关 的 " 民 际领域 又可称作 民族 / 群体 中心主义 .它是 由两个

.

群体 中心 主义言语 " 是用来 ( ) 1 表示对 不同群体 希腊词 e n s knr t o 和 et n组成 , h o 前者是 民族 的意思 , 族 /

或麻 木不 仁 ,以及对不 同文化缺 乏敏 后者是 中心的意思 .当一个 民族 / 群体把 自己看成 的漠不关心 ,

是世界 的 中心 的时候 ,就产生 了民族/ 群体 中心 主 感性 ;( )表示 回避或 限制 与群体外 成员 的交 往 ; 2

义 . la r a u nr14 Wii Ga m S m e(90年 ) lm h 曾对这一概念 ( )表示 对群体外 成员的反感或敌 意 ,或表示一种 3

作过 比较详 尽 的解 释 .他认为 民族 / 群体 中心 主义 蔑 视 的 态度 .这种 交 际距 离在 交际 过程 中时 常发 是指某个 民族把 自己当作世界 的中心 ,把本 民族 的 生 .前几年报载 , 国一些在 国外 的留学 生求 职经 我

文 化 当作对待其他 民族文化 的参照 系 ,以本 民族 的 常失败 .他们在求职谈话 中往往对 于询 问者 的问题

文化标准来衡量其他 民族 的行 为 , 把本 民族文化 不能做 出直接的肯定 的回答 ,常 常表示对所 求的工 并 与其他文化隔离开来 H. 】因此 , 本群体( — ru ) i gop 成 作 尚无把握等等 ,因而得不到询 问

者 的信任 .在 中 n 员根 据 自己群体文 化 准则 去判 断或 评价 其他 群体 国文化环境里对 自己的能力 ,学识等表示谦 虚是一 (u —g u )成员 的行为时 ,也就构成群体 中心主 种恰 当的行 为 ,甚 至是一种美德 ,而在英美文化 中 ot r p o 义.这种情况往往是 无意识 的产 物——人们常常理 却被视为缺乏 自信和能力. 又如 ,9 0年初 , 18 前联合 所 当然地认为 自己群体或 民族 的价值观念 ,社会规 国秘 书长 瓦 尔德海姆 飞 抵伊 朗协 助解 决 美 国人 质

范,社会语 言规则等要 比其他 民族或群体 的价值观 问题 .伊朗大众 媒体播放 了他抵达德黑兰时发表 的

念 ,社会 规范 ,社会语言规则等更加真实 和更加正 谈话 :" 我来这 里是 以中问人 的身份 寻求某 种妥 协 确 .例 如 :龙" 中国是吉祥的神 物 , " 在 有着不可思议 的 " 这一 讲话 立 即使 他 的努 力 遭 到 了严 重 的挫 . 的力量 ,成为至尊 的帝 王之象 征 ,炎黄子孙也都骄 败 . 因是 " 原 中间人 "英 文" ei o" 一词在伊 朗文 ( mdt ) ar 爱管 闲事 的人 " 即未被邀请 的参加者 . , 傲地称 自己为 " 龙"的传人 ." 龙腾 虎跃" " , 生龙活 化中是指 " 虎"" , 龙凤呈 祥" 等词均有积极 的意义 , 但在希腊罗 在这样 的文化背景 中理解那个 " 中问人 " 的意义 , 他 马神话 中的 " "却是象鳄鱼类 的陆生动物 ,能够 的座 车 自然会受 到愤怒 的伊 朗人 的投石 袭击 . 龙 " 喷烟吐火" 是具 有四足的凶残怪 物.《 , 圣经》 上也 显而 易见 ,民族 / 体 中心 主义的负 面影 响是 群

说 " " 罪恶 的象征 .人们把英 国大作家狄更斯 笔 造 成跨 文化 交际达 不 到预 期 目的或失 败 的主 要 障 龙 是 下 的巴塞 太太视 为银 行的" 毒龙 "B n rgn . (akdao ) 英 碍 .要克服和超越这种 障碍 , 人们 应采取 的态度恰 美人对 中国人 自称" 的传人 " 龙 困惑不解 .许多英 文 恰是 民族 / 群体 中心 主义 的反 面 , 即文化相对 主义 ;

报刊并不 把亚洲 " 四小龙 " 直译为 f r r os而是 也就是 : o a n, ud g 任何一种文化 中的行 为只能采用它 自身 的 顾 及英美读者 的习惯 , 过文化转 变 , 经 译为 " 亚洲 四 准则去理解和评价 . 1这就意味着 , 与不同文化背 在

小虎 " —— f r i r. 0 g s u te

景 的人进行跨文化交际时 ,只能用对方 的信仰 ,价

由于 民族 / 群体 中心主义具有 " 自我中心 " ,以 值 观念 ,社会 规范 等作 为标 准来 解 释 和评 价其 行 本 民族 / 群体文化 为标 准判 断其 他 民族或群体文化 为 .这 也就要 求人 们 自觉 培养对 文 化差 异 的敏 感 的特征 , 社会心理学家认 为 , 民族 / 群体 中心主义对 性 ,避免 先人 为主 ,以平等 的态 度对待 不同

群体或

跨 文化 交际 的负 面影 响很大 ,可 能导致文化 冲突 , 文化 的成员 ;并 要十分警惕那 种无意识 的 民族 / 群 相 互不信任 , 际失误 , 交 产生较 大的交际距离 , 其直 体 中心主义错误 ,克服用 自己的文 化准则 ,社会规

接 后果就是导致交 际距离 , 包括说话人对对方 的蔑 范来解释评价别人 的交际行为的倾 向. 视 程度 , 以及说话人讲话 的内容, 说话 的语速 , 说话 究竟怎样才能做到文化相对主义 , 强对 文化 增

首先 ,增加对 目的语 文化 的了解 和接触 .与 目

所采取 的 口气等等 .当然 , 交际距离难 以直接测量 , 的敏感性呢?笔者认 为可以通过下列主要途经 .

但 人们 会 从某 些 言谈 中感 觉到 它 的存在 .也就是

说 ,在交谈 过程 中人们对交 际距离 的意识在很大程 的语 文化直接接触可 以增 强对该 文化的适应性 .正 度上取决 于对 某些言辞手段 的知觉 .说话人 的轻蔑 如 H r s M r a i 和 o n所说 :要将 自己浸泡在 目的语文 r a " 态度会溢于言表 , 反感 情绪会形 诸表面 . 化里 ,无论何时只要有可能 ,就去参加 目的语文化 L ces(9 8 把 " u kn 17 ) 民族 / 体中心主义言语 " 成 员的艺术 和社 区集会 ,狂欢节 ,重大仪式 以及 国 群 纳入 交际距 离的范畴 , 出 " 提 民族 / 群体 中心 主义言 际的 ,民间的或学术 团体 的活动 ."I 通过这些接 T l

语 "包括 以下 三种交 际距 离 :1 )漠不关 心的距离 触 ,我们 在交际过程 中就 能够 自觉调整 自身的行为

· 11 · 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举 止和语 言习惯 , 出得 体的反应 .然而绝大多数 个人价值 ,他们一般 都 比较有 自信心 .比如表现在 做 人 与 目的语文化成员直接 交往 的机会很少 , 但我们 求职访谈 上 , 总是一 副理直气壮 , 侃侃 而谈 的派头 ,

可以通过 听收音机 ,看 电影 ,电视甚 至网上接触来 有十分本事绝对不说九分九 .在课 堂上 , 讨论会 上 ,

增加对 目的语文化 的了解 . i Km指 出 , 目的语文化媒 乃至在公众集会上 , 也争先恐 后地发 表个人见解 .

体 交流 " 文化语 言学习 的重要 来源 ,特别是在语 因为他们认 为这是上帝赋予每个人 的权力 ,应尽情 是 言文化学 习的早期更是如此 . [ 经常收听 , "1 8 收看 目 享用 .在 中国 , 人们信奉 " 桃李不 言 , 自成蹊 " 而 下 , 的语 文化 的媒体不但对语 言学 习有帮助 ,而且还可 英 美人 的信条却是 " 既得之 , 则夸示之 ." 以 , 所 我们 以帮助我 们 了解一些文化价值观念 .

其 次 ,进 行 中西 文化 对 比和 中西 文化 比较 探

在 同英美人交往时就应该 自信而不应 自谦 . 第 三 , 学 校 的外 语 教 学 要 重 视 文 化 传 授 .

源 .语 言

学 家 吕淑湘在谈 到语 言对 比的必 要性 时 Sm vr P r r19 :4 )给文化做 了以下定义 : a oa 和 o e(9 1 6 t 说 :" 种事物 的特点 ,要跟别 的事物 比较才 显出 " 一 文化是一种 媒体 ;人 的生活 的每一个方 面无不 打 来 ." 一理论无 疑也适用于文化对 比.当然 , 比 上文化 的烙印 , 这 对 包括个性 , 人怎样表达 自己 ( 包括情 , 行动及解决 问题 的方法 等等 ." 的 目的只是 为 了促 进不 同文 化之 间 的正确 了解 和 感 )人的思维方式 , 平等友好 的交往 .对 比的重点是差异 和冲突.因为 显而易见 ,文化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十分重要 .可

只有通过差异 和冲突 ,我们才可 以实事求是地 揭示 是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 间里 , 语教学 只偏重语 言 外 隐含 在 交 际行 为之 中 的可能 引起 文化误 解 和冲 突 知识 的传输 和语 言技 能的培养 ,而忽视文化 内容 的 的那些因素 , 以求得 交际双方相互理解 , 同存异 , 导人 .这种 教学 方式有其 明显的弊端 ,学 习者 自感 求

创 造进 行相互交往 的共 同基础 .例 如 , 从人 际关 系 掌握 了语 言这种 工具 ,但 在 真正 跨语 言文 化 交 际 准则来看 , 国在作为 " 中 上古之书"的 《 尚书》 书 时 ,却感 到不 置可否.这就是因为对 目的语的文化 一

中, 就记载 了古代圣 贤有关 " 满遭损 , 谦受益 " 之类 不 了解所造成 的.正 如拉 多所说 :我们 不掌握文化 " 的遗训 .礼仪制度更是把人 际关 系纳人 到社会 的道 背景就不 能教好语言 . 语言是文化 的一部分 . 因此 , 德规 范之中 : 夫 礼者 ,自卑 而尊人 " " " , 君子恭敬撙 不懂得 文化 的模 式 和准则 ,就 不 可能 真正 学 到语 节 退让 以明礼 " .这说 明礼 的精 神一旦用 于人际交 言." 王佐 良教授也 曾提到 : 不 了解语 言当中的社 "

往 , 突 出地表现为谦敬 的原则 .由于礼在 中国古 会文化 , 就 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 ." 由此 可见 , 言 语

代社会 中的独特地位 , 以人们 自觉地遵守着谦让 学 习必须 与文化相关联 , 所 文化教学 与语 言教学 同步

的礼节 ,谦虚不仅成 为中国人公认 的美德 ,而且至 进行 .语 言学习过程实 际是一种 文化体验过程 .因 今 仍 是 衡 量 每 个 人 品 德 修 养 高低 的 重 要标 准 之 此教 师必须注意西方文化知识 的渗透 ,有意识地 培

.

在这种礼 让谦 和的氛 围里 ,即使有才能的人也 养 和提高学生 的英语 文化意识 .例如 , 在谈 到东 西

不宜矜伐其 能 ,任何 自夸 的人也都被人看不起 .和 方 人 的价 值观 念 时 ,有位老 师 曾 引用这 样一 则 笑

中国人一样 ,英语 国家 的人 民也讲究 " 敬人"的原 话 : 国的一家影院对女士看 电影时戴 帽子屡禁不

则 ,在交 际中显得彬 彬有礼 .但 是他们和中国人在 止而大伤脑筋 ,因为帽子遮住 了后面观众 的视线 . 这方面 的文化心理并不 完全一样 .他们崇拜个人价 万般无奈之际 ,电影 院做 出规定 :所有女士除 了年 值观 ,其 哲学要义是 " 个人作为人的角度来尊 重 长者都必须拿下帽子. 从 结果是 : 无一女观众戴帽. 这 个 人" 基督教 的 " , 在上帝 面前人人平 等" 的教义 , 也 则笑 话表 明英 国女 子特别 是 年龄 大 的女 子对 变老 与此并 行不悖 .在英美人看来 ,尊重别 人和尊重 自 或看上去显得 老很在 意 ,所 以都 把帽子拿下来 了.

己 ,实 际上是 一 个 问题 的两个 方 面 ,不 可截 然分 学生通 过这 则 笑话 在轻松 的气氛 中 自然而 然 地领

开 .假 如对别人傲慢无礼 , 就会招来别人 的横 眉冷 悟到 了中西方文化 中价值 观的差异 :在 中国 ,越老 对 , 结果等 于放弃 了 自己的尊严 .但英语 国家 的 越有智慧 , 其 越受人尊 重 , 而西方人却 很怕老 , 因为老 人没 有 自谦 的习惯 ,这也 与他们 的文化传统有关 . 让人联 想到老朽无 能 ,来 日不多 .学生 自然也就领

在西 方 ,人们从奴隶社会 时期就开始 注意发展 自己 悟到 " 逢人 短命 " 的交际策略 , 即与人交往时要讲对

的个性 .他 们喜欢表现 自己的天才 , 权力 , 勇敢 , 智 方 比实 际年龄小 ,让他感到高兴 ,从 而缩短交 际距

慧 , 至财 富 , 甚 表现 自己的与众不 同, 表现属于 自己 离.同时 , 这则笑话还让学 生了解 了英 国的帽子文

的一切 .他 们力求 通过这些表现来证实 自己,获得 化 .由此看来 , 语言教学只有与文化教学相结合 , 才 别人 的承认 , 找到 自己的乐趣 .直到现 在 , 个人价值 会达到交际效果 .

观仍是人们 高度赞誉 的美德 .由于长期崇拜和尊重

第 四,外 语 教科 书要 尽量 反 映 目的语 文 化特

·

l · l l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ut e. M】 u dw r P bi igHo s.1 9 . h s 9 征. 在跨 文 化交 际教学 中 , 生很 容易被 与母 语相 C l rs 【 .Wa s ot u l hn ue 8 学

似 的语 言形式 所 迷惑 ,并 且根 据母语 的习惯使 用 【 】cl n .n cl n S W.Itrutrl o - 2 So o ,R a dSo o , . l l n cl a C m e u

些 与 目的语 不 相称 的表 达方 式 ,若 我们 的教科 mu iao : A Dsore A poc . M】 . lcw l nctn i us p rah 【 i c Bak el

P bih r t . 1 9 . u l e L d , 9 5 s s

书选 材 , 编写 不合理 , 学生 的负 面影 响极大 .所 对 际交 际 活 动 中 的 真 实 材 料 ,尽 量 反 映其 文 化 特

以教科 书应结 合所 学语 言 的文 化 ,多选用 一些 实 [ 】 ag i i. e . 【 .Slce ednsi 3 S n,S —mn (d ) M】 eetdR aig n

I tr utrlC mmu iain ne c l a o u nc t . o

征 .好 的

教材 应把 跨文 化 交际 融人语 言现 实 和语 [】 4 贾玉新 . 文化交际学 . M】 上海 :上海外语 跨 【 .

法 体系 中 , 不仅包 括概念 , 构和功 能 , 应包括 教育 出版社, 9 7 结 更 19 . 5 吕文斌,于德 全 .外语教学 与研究论 文集 【 】 Z. 不同 的态度 , 观点 和生 活方式 .这不仅 有利于培 养 【 】

学 生用 目的语思 维 的习惯 , 而且有利 于克服 民族 / 北京:中国世界语 出版社,19 . 97

群 体 中心主义倾 向.

[】 6 张志 明,赵卫华 . 大学外语研究 【 .沈 阳:辽 M】

总之 ,人们在跨文化交际 中只有采取 文化 相对 宁大学 出版社,0 1 20 .

主义 ,通过 广泛接触 目的语文化 和进行文化对 比, [ 】 7 王得杏 .英语话语分 析与跨 文化交际 【 . M】 北

19 . 增强对 文化 的敏感性 ,才能克 服 民族 / 群体 中心主 京:北京语言文化 出版社, 9 8

8 义倾 向 ,平等对待交 际对象 ,提高交际能力和交际 [ 】赵 永新 .汉 外语 言文化 对 比与对 外 汉语 教学 【 . M】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 出版社 ,9 7 19 . 质量 . 参考 文献 :

【 】 Smoa, L A e 1 o mu iai ew e 1 a vr . . ta.C m nctn B ten o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责任编辑 : 有江 许

J 苏州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9 8 ,19 , ( 上接第 9 0页) 究存在与实际脱节的现象 ." 些事 值 【】. 有

3 :1—2 . 7 情在 理 论上 行 的通 ,在 实 际中未必 就一 定 能行 的 ( )2

通"尤其是从西方译 介的管理 思想 .拘泥于实验室 【 】 , 5 赵国祥 . 中国古代管理 心理学思想史纲 【】 心 J. 19 ,4 :1 5 . 研究, 不去真正接触 实际, 务虚不务 实; 得空泛和 理学动态, 9 5 ( )5 — 6 显 6 郭子仪 .孙子兵法 》 《 管理心理学思想研 究 【】 J. 不切实际,针对性 和实效性 差 .因此管理心理学 的 【 ]

研究 杂 本土 化 的 同时应 注重学 习西 方 的理论 一实 心理学报, 0 0 ( )3 3 3 7 2 0 ,3 :5 — 5 .

7 墨家人力 资源 管理 心理思想 验研究一实 际应用一 验证的研究 方法 , 论不能 与 [ 】夏新 华,朱永新 . 理 管理过程 的实 际相分离 .同时 ,基于心理学 即具有 及其显得意义 【】 心理学报 ,0 1 ( )39—3 3 J. 20 ,4 : 7 8.

科学性质 ,又具有人文特点 ,研究者在研究 过程中 [ 】曹成刚,董刚 .中国心理学 的世 纪 回眸与展望 8

除 了要 应用传 统的心理 学定性 ,定 量研究方法外 , 【】 广西社会科学, 0 1 ()7—1. J. 20 , 4 1 9

9 贾林 祥 . 心理 学本 土化研究若干问题之思考 【】 J 还要借鉴社会学 ,人 类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 方法和 【 】

研究成果 ,走 出我 国管理心理学本土化的路子 ,进

而提 出有说服力 的一般性 理论 . 参考文献 : 范学 院学报, 9 7 ( ) 18 2 . 19 , 2 : 1 —10

.

西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 0 ,3 : ,0 1 ()

1 3— 1 . 4 48

【0 周丽芳 . 1】 对心理学 中国化问题 的思考 【】 淮 J. 南工业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 0 , 3 : 9 , 0 1 ()7— .

1 】王建新 . 新发展具 有我 国特色 的管理 心理 创 【】 1 刘野 . 管理心理学产生 的历史条件 【】 J .沈阳师 【 1 学 【】 J.高等理科教育 ,9 6 ()7 7 . 19 ,6 : 3— 6 1】 郭文斌 .当前我 国心理学 中国化进程 【】 2 丁茂 生 . 管理心理学 【 . M】 合肥 : 中国科学技术 【2 陈秋珠 , 中存在的问题 【】 渭南 师范学 院学报 , 0 2 ( ) J. 20 , 1: 大学 出版社 ,0 1 20 .

【 1 u a l .中国心理学在世 界心理学领域 中正 3 K rP wi t k

8 —8 . 0 2

1 】马胜祥 ,杜建政 . 加入 WT O与中国管理心理 扮演着一个非常活跃 的角色— — 国际社会科学理 【3

J. 2 0 , 5 :2 6 0 事会 ( S ) I C 主席 K r Pwi 教授在陈立教授百岁华 学的改革 【1 心理科学 ,0 1 ( )6 0— 3 . S u a l t k

诞 庆祝会上 的发言 … . 心理学报 ,0 1()5 1 20 ,6 :7 .

【 4 1范庭 卫 . 先秦道 家管理 心理学 思想及 其现代价

·

责任 编辑 : 方

11 · 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 0 3年 5月 第 1 2卷第 3 期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unlo n u gi l rl nvri (oil cec dtn o ra f A h i r ut a U ieSy sca si ee io ) A c u t n i

Ma .2 0 y, 0 3 Vo. 2 No 3 11 .

民族 , 群体 中心主义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黄先进 , 贾燕梅

(. 1 安徽黄 山学 院 , 安徽 黄 山 2 5 2 ;.四川乐山师 范学 院 , 4 0 12 四川 乐 山 64 0 ) 10 0 摘 要: 本文概 述 了影响跨 文化 交际的主要 因素 , 民族/ 从 群体 中心主义的定义, 象入 手详细分 现

析 了它在跨 文化交际 中的 负面影响 ( 文化冲 突, 偏见 , 交际距 离) 并着重提 出了克服 这些 , 负面影响, 高交际能力的对 策 ( 提 增加文化接触 , 进行文化 对比和探 源, 在外语教 学 中重

视 文化传授及采 用反 映 目的语文化特征的教科 书) .

关键词 : 民族 / 群体 中心主义 ; 文化相对主义 ; 文化 交际 跨 中图分类号 : 0 H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9 2 6 (0 3 0 — 19— 4 10 — 4 3 20 )3 0 0 0

Et n c n r s n n e c lu a m m u i a i e Co p t n e h o e t im a d I t r u t r lCo n c tv m e e c

H A G Xa - i' IN Y n m i U N i j ,A a — e n nJ . (. unsa o ee H aghn 2 5 2 , nu; . ehnT ahr' o eeL sa , 10 0 Scun 1 H a ghnC l g, unsa,4 0 1 A h i L sa ece C l g, ehn 6 4 0 , i a ) l 2 s l h

Ab t a t Thse s yg n r l e h i a tr h tafc ne c l rlc mmu iain a d d ti d y sr c : i sa e e ai ste man fco t a fe titru t a o z s u nc t n eal l o e a ay e en g t ei a t o tn c nrs b s do ed f i o n h n me ao tn — n lz st e ai h v mp cs f h o e tim a e n t e nt n a dp e o n f h o e h i i e

cn i (u ua cn i s r u i s n m u i t e iac ) F l wn a hs s ets cl rl ofc ,p jd e d o m n a v s e . o o ig ht ie· rm t lt e c a c c i dt n l t ,t

s ys g et esrtge v r o h e aiei a t f tn c n r m d i r v o a u g sst tae ist o e c meten g t h o v mp cso h o e t s a mpo ec m· e i n

m nct ecm e ne( t sy g ut a cn c o d cn ut a cn at depo u i i o p t c i e i i l rl ot t n ut g l rl ot s a x l av e n n f n c u a ,c i c u r n —

r t n a ige h sso g a eta h n sw l a u tr e c iga d a o t gtetx— ai ,l yn mp a i n l u g e c iga el sc lu eta hn d pi t o n a n n h e

b o sta h rce z ec l r f h re n a e , o k h t aatr et ut eo et gt a g g ) c i h u t a l u

Ke r s eh o e t s ; u u a eaiim ;n ec l rlc mmu iain y wo d : t n c n r m c h rlrlt s i tr ut a o i v u nct o

跨 文化 交 际指 的是 具有 不 同文 化背 景 的人从 了, 这是交际 , 也是沟通 , 了话 , 说 对方莫名其妙 , 这 事交 际的过程 .跨文化交往 自古 至今从未 间断 : 丝 不是 沟通 ,只是交 际——不产生效果或产 生效果 的 绸 之路的开辟 , 佛教 的传人 , 鉴真东渡 , 郑和下西洋 交 际." 1 [这就说 明跨 文化交 往包 含着成功 的因素 , 2

都是早期跨文化交 际过程 .2 世纪后期 , 0 交通工具 也包含着失败 的因素 .根据有关文献 , 文化交 际 跨

的进 步 和通讯 手 段 的发展 使得 我们 生 活的地球 已 中潜 在的主要 障碍是 :回避 不熟悉的人或事物 ;有 经 变成 了地球村落 ,不同 国家 ,不 同民族 的人 的接 意降低不确定性 ;交际 目的的多样性 ;心理定 势和 触 和交 际变得 日益频繁 ,因而跨文化交际得到 了史 偏见 ; 滥用权力 ; 文化 冲突和民族 自我中心主义 b. 1 无前 例的扩展和延伸 n. 以说 , 1可 跨文化交 际是我们 其 中民族 自我 中心 主义是 对跨 文化 交 际影 响较 大 时代 的一个突 出特征 .然 而 , 正如王宗炎教授所说 : 和最直接 的一种心理 因素 .民族 自我 中心 主义不仅

" 交际 和沟通 还是有一 段距离 的.说 了话 ,对 方懂 仅是对不 同民族或文化成员 的一种成见 ,而且在 程

收稿 日期 :0 2 2 0 2 0 —1 — 5

作者 简介:黄先进 (93 , 安徽 安庆人 , 黄山学院讲 师 , 16 一)男, 安徽 在职硕士研究生 . 贾 燕梅 (96一)女 , ll 山人 , 16 , I/乐 ~J 四川乐 山师 范学 院讲师 , 在职硕士研究 生.

·1 9 · 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度上超过成见 .

(iac f ieec ) 2 回避距离 (iac f ds neo d f n e ;( ) t fr ds neo t

vi n e ;3 蔑 d d t e s r m n) sn odp g 民族 自我 中心主义 (tncn i 在跨文化交 ao ac ) ( ) 视距离 (i ac f i aae et e oets h r m) 1】 5 从 本质上讲 ,与 以上三种交际距离相关 的 " 民 际领域 又可称作 民族 / 群体 中心主义 .它是 由两个

.

群体 中心 主义言语 " 是用来 ( ) 1 表示对 不同群体 希腊词 e n s knr t o 和 et n组成 , h o 前者是 民族 的意思 , 族 /

或麻 木不 仁 ,以及对不 同文化缺 乏敏 后者是 中心的意思 .当一个 民族 / 群体把 自己看成 的漠不关心 ,

是世界 的 中心 的时候 ,就产生 了民族/ 群体 中心 主 感性 ;( )表示 回避或 限制 与群体外 成员 的交 往 ; 2

义 . la r a u nr14 Wii Ga m S m e(90年 ) lm h 曾对这一概念 ( )表示 对群体外 成员的反感或敌 意 ,或表示一种 3

作过 比较详 尽 的解 释 .他认为 民族 / 群体 中心 主义 蔑 视 的 态度 .这种 交 际距 离在 交际 过程 中时 常发 是指某个 民族把 自己当作世界 的中心 ,把本 民族 的 生 .前几年报载 , 国一些在 国外 的留学 生求 职经 我

文 化 当作对待其他 民族文化 的参照 系 ,以本 民族 的 常失败 .他们在求职谈话 中往往对 于询 问者 的问题

文化标准来衡量其他 民族 的行 为 , 把本 民族文化 不能做 出直接的肯定 的回答 ,常 常表示对所 求的工 并 与其他文化隔离开来 H. 】因此 , 本群体( — ru ) i gop 成 作 尚无把握等等 ,因而得不到询 问

者 的信任 .在 中 n 员根 据 自己群体文 化 准则 去判 断或 评价 其他 群体 国文化环境里对 自己的能力 ,学识等表示谦 虚是一 (u —g u )成员 的行为时 ,也就构成群体 中心主 种恰 当的行 为 ,甚 至是一种美德 ,而在英美文化 中 ot r p o 义.这种情况往往是 无意识 的产 物——人们常常理 却被视为缺乏 自信和能力. 又如 ,9 0年初 , 18 前联合 所 当然地认为 自己群体或 民族 的价值观念 ,社会规 国秘 书长 瓦 尔德海姆 飞 抵伊 朗协 助解 决 美 国人 质

范,社会语 言规则等要 比其他 民族或群体 的价值观 问题 .伊朗大众 媒体播放 了他抵达德黑兰时发表 的

念 ,社会 规范 ,社会语言规则等更加真实 和更加正 谈话 :" 我来这 里是 以中问人 的身份 寻求某 种妥 协 确 .例 如 :龙" 中国是吉祥的神 物 , " 在 有着不可思议 的 " 这一 讲话 立 即使 他 的努 力 遭 到 了严 重 的挫 . 的力量 ,成为至尊 的帝 王之象 征 ,炎黄子孙也都骄 败 . 因是 " 原 中间人 "英 文" ei o" 一词在伊 朗文 ( mdt ) ar 爱管 闲事 的人 " 即未被邀请 的参加者 . , 傲地称 自己为 " 龙"的传人 ." 龙腾 虎跃" " , 生龙活 化中是指 " 虎"" , 龙凤呈 祥" 等词均有积极 的意义 , 但在希腊罗 在这样 的文化背景 中理解那个 " 中问人 " 的意义 , 他 马神话 中的 " "却是象鳄鱼类 的陆生动物 ,能够 的座 车 自然会受 到愤怒 的伊 朗人 的投石 袭击 . 龙 " 喷烟吐火" 是具 有四足的凶残怪 物.《 , 圣经》 上也 显而 易见 ,民族 / 体 中心 主义的负 面影 响是 群

说 " " 罪恶 的象征 .人们把英 国大作家狄更斯 笔 造 成跨 文化 交际达 不 到预 期 目的或失 败 的主 要 障 龙 是 下 的巴塞 太太视 为银 行的" 毒龙 "B n rgn . (akdao ) 英 碍 .要克服和超越这种 障碍 , 人们 应采取 的态度恰 美人对 中国人 自称" 的传人 " 龙 困惑不解 .许多英 文 恰是 民族 / 群体 中心 主义 的反 面 , 即文化相对 主义 ;

报刊并不 把亚洲 " 四小龙 " 直译为 f r r os而是 也就是 : o a n, ud g 任何一种文化 中的行 为只能采用它 自身 的 顾 及英美读者 的习惯 , 过文化转 变 , 经 译为 " 亚洲 四 准则去理解和评价 . 1这就意味着 , 与不同文化背 在

小虎 " —— f r i r. 0 g s u te

景 的人进行跨文化交际时 ,只能用对方 的信仰 ,价

由于 民族 / 群体 中心主义具有 " 自我中心 " ,以 值 观念 ,社会 规范 等作 为标 准来 解 释 和评 价其 行 本 民族 / 群体文化 为标 准判 断其 他 民族或群体文化 为 .这 也就要 求人 们 自觉 培养对 文 化差 异 的敏 感 的特征 , 社会心理学家认 为 , 民族 / 群体 中心主义对 性 ,避免 先人 为主 ,以平等 的态 度对待 不同

群体或

跨 文化 交际 的负 面影 响很大 ,可 能导致文化 冲突 , 文化 的成员 ;并 要十分警惕那 种无意识 的 民族 / 群 相 互不信任 , 际失误 , 交 产生较 大的交际距离 , 其直 体 中心主义错误 ,克服用 自己的文 化准则 ,社会规

接 后果就是导致交 际距离 , 包括说话人对对方 的蔑 范来解释评价别人 的交际行为的倾 向. 视 程度 , 以及说话人讲话 的内容, 说话 的语速 , 说话 究竟怎样才能做到文化相对主义 , 强对 文化 增

首先 ,增加对 目的语 文化 的了解 和接触 .与 目

所采取 的 口气等等 .当然 , 交际距离难 以直接测量 , 的敏感性呢?笔者认 为可以通过下列主要途经 .

但 人们 会 从某 些 言谈 中感 觉到 它 的存在 .也就是

说 ,在交谈 过程 中人们对交 际距离 的意识在很大程 的语 文化直接接触可 以增 强对该 文化的适应性 .正 度上取决 于对 某些言辞手段 的知觉 .说话人 的轻蔑 如 H r s M r a i 和 o n所说 :要将 自己浸泡在 目的语文 r a " 态度会溢于言表 , 反感 情绪会形 诸表面 . 化里 ,无论何时只要有可能 ,就去参加 目的语文化 L ces(9 8 把 " u kn 17 ) 民族 / 体中心主义言语 " 成 员的艺术 和社 区集会 ,狂欢节 ,重大仪式 以及 国 群 纳入 交际距 离的范畴 , 出 " 提 民族 / 群体 中心 主义言 际的 ,民间的或学术 团体 的活动 ."I 通过这些接 T l

语 "包括 以下 三种交 际距 离 :1 )漠不关 心的距离 触 ,我们 在交际过程 中就 能够 自觉调整 自身的行为

· 11 · 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举 止和语 言习惯 , 出得 体的反应 .然而绝大多数 个人价值 ,他们一般 都 比较有 自信心 .比如表现在 做 人 与 目的语文化成员直接 交往 的机会很少 , 但我们 求职访谈 上 , 总是一 副理直气壮 , 侃侃 而谈 的派头 ,

可以通过 听收音机 ,看 电影 ,电视甚 至网上接触来 有十分本事绝对不说九分九 .在课 堂上 , 讨论会 上 ,

增加对 目的语文化 的了解 . i Km指 出 , 目的语文化媒 乃至在公众集会上 , 也争先恐 后地发 表个人见解 .

体 交流 " 文化语 言学习 的重要 来源 ,特别是在语 因为他们认 为这是上帝赋予每个人 的权力 ,应尽情 是 言文化学 习的早期更是如此 . [ 经常收听 , "1 8 收看 目 享用 .在 中国 , 人们信奉 " 桃李不 言 , 自成蹊 " 而 下 , 的语 文化 的媒体不但对语 言学 习有帮助 ,而且还可 英 美人 的信条却是 " 既得之 , 则夸示之 ." 以 , 所 我们 以帮助我 们 了解一些文化价值观念 .

其 次 ,进 行 中西 文化 对 比和 中西 文化 比较 探

在 同英美人交往时就应该 自信而不应 自谦 . 第 三 , 学 校 的外 语 教 学 要 重 视 文 化 传 授 .

源 .语 言

学 家 吕淑湘在谈 到语 言对 比的必 要性 时 Sm vr P r r19 :4 )给文化做 了以下定义 : a oa 和 o e(9 1 6 t 说 :" 种事物 的特点 ,要跟别 的事物 比较才 显出 " 一 文化是一种 媒体 ;人 的生活 的每一个方 面无不 打 来 ." 一理论无 疑也适用于文化对 比.当然 , 比 上文化 的烙印 , 这 对 包括个性 , 人怎样表达 自己 ( 包括情 , 行动及解决 问题 的方法 等等 ." 的 目的只是 为 了促 进不 同文 化之 间 的正确 了解 和 感 )人的思维方式 , 平等友好 的交往 .对 比的重点是差异 和冲突.因为 显而易见 ,文化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十分重要 .可

只有通过差异 和冲突 ,我们才可 以实事求是地 揭示 是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 间里 , 语教学 只偏重语 言 外 隐含 在 交 际行 为之 中 的可能 引起 文化误 解 和冲 突 知识 的传输 和语 言技 能的培养 ,而忽视文化 内容 的 的那些因素 , 以求得 交际双方相互理解 , 同存异 , 导人 .这种 教学 方式有其 明显的弊端 ,学 习者 自感 求

创 造进 行相互交往 的共 同基础 .例 如 , 从人 际关 系 掌握 了语 言这种 工具 ,但 在 真正 跨语 言文 化 交 际 准则来看 , 国在作为 " 中 上古之书"的 《 尚书》 书 时 ,却感 到不 置可否.这就是因为对 目的语的文化 一

中, 就记载 了古代圣 贤有关 " 满遭损 , 谦受益 " 之类 不 了解所造成 的.正 如拉 多所说 :我们 不掌握文化 " 的遗训 .礼仪制度更是把人 际关 系纳人 到社会 的道 背景就不 能教好语言 . 语言是文化 的一部分 . 因此 , 德规 范之中 : 夫 礼者 ,自卑 而尊人 " " " , 君子恭敬撙 不懂得 文化 的模 式 和准则 ,就 不 可能 真正 学 到语 节 退让 以明礼 " .这说 明礼 的精 神一旦用 于人际交 言." 王佐 良教授也 曾提到 : 不 了解语 言当中的社 "

往 , 突 出地表现为谦敬 的原则 .由于礼在 中国古 会文化 , 就 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 ." 由此 可见 , 言 语

代社会 中的独特地位 , 以人们 自觉地遵守着谦让 学 习必须 与文化相关联 , 所 文化教学 与语 言教学 同步

的礼节 ,谦虚不仅成 为中国人公认 的美德 ,而且至 进行 .语 言学习过程实 际是一种 文化体验过程 .因 今 仍 是 衡 量 每 个 人 品 德 修 养 高低 的 重 要标 准 之 此教 师必须注意西方文化知识 的渗透 ,有意识地 培

.

在这种礼 让谦 和的氛 围里 ,即使有才能的人也 养 和提高学生 的英语 文化意识 .例如 , 在谈 到东 西

不宜矜伐其 能 ,任何 自夸 的人也都被人看不起 .和 方 人 的价 值观 念 时 ,有位老 师 曾 引用这 样一 则 笑

中国人一样 ,英语 国家 的人 民也讲究 " 敬人"的原 话 : 国的一家影院对女士看 电影时戴 帽子屡禁不

则 ,在交 际中显得彬 彬有礼 .但 是他们和中国人在 止而大伤脑筋 ,因为帽子遮住 了后面观众 的视线 . 这方面 的文化心理并不 完全一样 .他们崇拜个人价 万般无奈之际 ,电影 院做 出规定 :所有女士除 了年 值观 ,其 哲学要义是 " 个人作为人的角度来尊 重 长者都必须拿下帽子. 从 结果是 : 无一女观众戴帽. 这 个 人" 基督教 的 " , 在上帝 面前人人平 等" 的教义 , 也 则笑 话表 明英 国女 子特别 是 年龄 大 的女 子对 变老 与此并 行不悖 .在英美人看来 ,尊重别 人和尊重 自 或看上去显得 老很在 意 ,所 以都 把帽子拿下来 了.

己 ,实 际上是 一 个 问题 的两个 方 面 ,不 可截 然分 学生通 过这 则 笑话 在轻松 的气氛 中 自然而 然 地领

开 .假 如对别人傲慢无礼 , 就会招来别人 的横 眉冷 悟到 了中西方文化 中价值 观的差异 :在 中国 ,越老 对 , 结果等 于放弃 了 自己的尊严 .但英语 国家 的 越有智慧 , 其 越受人尊 重 , 而西方人却 很怕老 , 因为老 人没 有 自谦 的习惯 ,这也 与他们 的文化传统有关 . 让人联 想到老朽无 能 ,来 日不多 .学生 自然也就领

在西 方 ,人们从奴隶社会 时期就开始 注意发展 自己 悟到 " 逢人 短命 " 的交际策略 , 即与人交往时要讲对

的个性 .他 们喜欢表现 自己的天才 , 权力 , 勇敢 , 智 方 比实 际年龄小 ,让他感到高兴 ,从 而缩短交 际距

慧 , 至财 富 , 甚 表现 自己的与众不 同, 表现属于 自己 离.同时 , 这则笑话还让学 生了解 了英 国的帽子文

的一切 .他 们力求 通过这些表现来证实 自己,获得 化 .由此看来 , 语言教学只有与文化教学相结合 , 才 别人 的承认 , 找到 自己的乐趣 .直到现 在 , 个人价值 会达到交际效果 .

观仍是人们 高度赞誉 的美德 .由于长期崇拜和尊重

第 四,外 语 教科 书要 尽量 反 映 目的语 文 化特

·

l · l l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ut e. M】 u dw r P bi igHo s.1 9 . h s 9 征. 在跨 文 化交 际教学 中 , 生很 容易被 与母 语相 C l rs 【 .Wa s ot u l hn ue 8 学

似 的语 言形式 所 迷惑 ,并 且根 据母语 的习惯使 用 【 】cl n .n cl n S W.Itrutrl o - 2 So o ,R a dSo o , . l l n cl a C m e u

些 与 目的语 不 相称 的表 达方 式 ,若 我们 的教科 mu iao : A Dsore A poc . M】 . lcw l nctn i us p rah 【 i c Bak el

P bih r t . 1 9 . u l e L d , 9 5 s s

书选 材 , 编写 不合理 , 学生 的负 面影 响极大 .所 对 际交 际 活 动 中 的 真 实 材 料 ,尽 量 反 映其 文 化 特

以教科 书应结 合所 学语 言 的文 化 ,多选用 一些 实 [ 】 ag i i. e . 【 .Slce ednsi 3 S n,S —mn (d ) M】 eetdR aig n

I tr utrlC mmu iain ne c l a o u nc t . o

征 .好 的

教材 应把 跨文 化 交际 融人语 言现 实 和语 [】 4 贾玉新 . 文化交际学 . M】 上海 :上海外语 跨 【 .

法 体系 中 , 不仅包 括概念 , 构和功 能 , 应包括 教育 出版社, 9 7 结 更 19 . 5 吕文斌,于德 全 .外语教学 与研究论 文集 【 】 Z. 不同 的态度 , 观点 和生 活方式 .这不仅 有利于培 养 【 】

学 生用 目的语思 维 的习惯 , 而且有利 于克服 民族 / 北京:中国世界语 出版社,19 . 97

群 体 中心主义倾 向.

[】 6 张志 明,赵卫华 . 大学外语研究 【 .沈 阳:辽 M】

总之 ,人们在跨文化交际 中只有采取 文化 相对 宁大学 出版社,0 1 20 .

主义 ,通过 广泛接触 目的语文化 和进行文化对 比, [ 】 7 王得杏 .英语话语分 析与跨 文化交际 【 . M】 北

19 . 增强对 文化 的敏感性 ,才能克 服 民族 / 群体 中心主 京:北京语言文化 出版社, 9 8

8 义倾 向 ,平等对待交 际对象 ,提高交际能力和交际 [ 】赵 永新 .汉 外语 言文化 对 比与对 外 汉语 教学 【 . M】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 出版社 ,9 7 19 . 质量 . 参考 文献 :

【 】 Smoa, L A e 1 o mu iai ew e 1 a vr . . ta.C m nctn B ten o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责任编辑 : 有江 许

J 苏州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9 8 ,19 , ( 上接第 9 0页) 究存在与实际脱节的现象 ." 些事 值 【】. 有

3 :1—2 . 7 情在 理 论上 行 的通 ,在 实 际中未必 就一 定 能行 的 ( )2

通"尤其是从西方译 介的管理 思想 .拘泥于实验室 【 】 , 5 赵国祥 . 中国古代管理 心理学思想史纲 【】 心 J. 19 ,4 :1 5 . 研究, 不去真正接触 实际, 务虚不务 实; 得空泛和 理学动态, 9 5 ( )5 — 6 显 6 郭子仪 .孙子兵法 》 《 管理心理学思想研 究 【】 J. 不切实际,针对性 和实效性 差 .因此管理心理学 的 【 ]

研究 杂 本土 化 的 同时应 注重学 习西 方 的理论 一实 心理学报, 0 0 ( )3 3 3 7 2 0 ,3 :5 — 5 .

7 墨家人力 资源 管理 心理思想 验研究一实 际应用一 验证的研究 方法 , 论不能 与 [ 】夏新 华,朱永新 . 理 管理过程 的实 际相分离 .同时 ,基于心理学 即具有 及其显得意义 【】 心理学报 ,0 1 ( )39—3 3 J. 20 ,4 : 7 8.

科学性质 ,又具有人文特点 ,研究者在研究 过程中 [ 】曹成刚,董刚 .中国心理学 的世 纪 回眸与展望 8

除 了要 应用传 统的心理 学定性 ,定 量研究方法外 , 【】 广西社会科学, 0 1 ()7—1. J. 20 , 4 1 9

9 贾林 祥 . 心理 学本 土化研究若干问题之思考 【】 J 还要借鉴社会学 ,人 类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 方法和 【 】

研究成果 ,走 出我 国管理心理学本土化的路子 ,进

而提 出有说服力 的一般性 理论 . 参考文献 : 范学 院学报, 9 7 ( ) 18 2 . 19 , 2 : 1 —10

.

西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 0 ,3 : ,0 1 ()

1 3— 1 . 4 48

【0 周丽芳 . 1】 对心理学 中国化问题 的思考 【】 淮 J. 南工业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 0 , 3 : 9 , 0 1 ()7— .

1 】王建新 . 新发展具 有我 国特色 的管理 心理 创 【】 1 刘野 . 管理心理学产生 的历史条件 【】 J .沈阳师 【 1 学 【】 J.高等理科教育 ,9 6 ()7 7 . 19 ,6 : 3— 6 1】 郭文斌 .当前我 国心理学 中国化进程 【】 2 丁茂 生 . 管理心理学 【 . M】 合肥 : 中国科学技术 【2 陈秋珠 , 中存在的问题 【】 渭南 师范学 院学报 , 0 2 ( ) J. 20 , 1: 大学 出版社 ,0 1 20 .

【 1 u a l .中国心理学在世 界心理学领域 中正 3 K rP wi t k

8 —8 . 0 2

1 】马胜祥 ,杜建政 . 加入 WT O与中国管理心理 扮演着一个非常活跃 的角色— — 国际社会科学理 【3

J. 2 0 , 5 :2 6 0 事会 ( S ) I C 主席 K r Pwi 教授在陈立教授百岁华 学的改革 【1 心理科学 ,0 1 ( )6 0— 3 . S u a l t k

诞 庆祝会上 的发言 … . 心理学报 ,0 1()5 1 20 ,6 :7 .

【 4 1范庭 卫 . 先秦道 家管理 心理学 思想及 其现代价

·

责任 编辑 : 方

11 · 2


相关内容

  • 跨文化交际
  • 跨文化交际学 1.交际能力:包括两个方面的能力:语言能力和社会语言学能力 2.人际关系 :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4.时间语 :用时间表达的信息符号,它研究的是人们对准时.及时.延时等概念的理解. 5.人体语:用人体发送出的非言语信息符号称为人体语, ...

  • 跨文化交际word版(1)
  • Unit 1 introduction 一. 文化 文化是冻结了的人际交流,而交流是流动着的文化----W.B. Pearce, 1994. 背景:长期以来,文化被认为是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人类知识和行为的总体.被 笼统地当作"生活方式",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积淀物,价值观念体系 ...

  • 跨文化交际能力
  • 九.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Study) 语言学家及语言教学专家一直在探索人际交际的奥秘,语言是交际的主要工具,因此成为研究的重点.语言能力研究起初定位在对语言的语法.词汇.语音等构成要素的研究,但是学者发现交际者仅有语言知识 ...

  • 跨文化适应理论构建
  • 2012年第1期 跨文化适应理论构建 陈国明[文] [摘余彤[译]要]全球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迫切要求跨文化适应的能力,以及对此概念更加系统化的研究.针对 现存文献中这一概念意义模糊化的问题,本文通过简要的文献综述来说明跨文化适应是一种跨越边际的博弈,以此为跨文化适应的理论化打下基础并尝试进行理论建构 ...

  • 从文化差异浅谈中西方绘画艺术的不同==
  • 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的文明和民族.中国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西方社会,是几大古代 ...

  • 中西文化价值观差异在词汇中的投影
  • 美国语言学家Robert Lado 在他的<跨文化的语言学>一书中明确指出:"一种语言既是一种文化的一部分, 又是该文化其他组成部分的主要表现手段, 影响到双方的文化传统."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是语言的内涵.美国社会学家恩伯指出:"一个社会的语言能反映与 ...

  • 透视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 透视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赵燕霞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3) [摘 要]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精神本质.本文从价值主流.个人本位.天人观.知识观.交际观等几个方面分 析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以期对中西方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避免跨文化交际失误. [关键词] ...

  • 方言比普通话有魅力
  • 方言比普通话有魅力 汉语言的多样性,是我们的民族传统 2月21日,是"国际母语日",我提出了"方言就是我们的母语",尊重汉语言多样性的观点.方言的传承,不是靠保护,方言不是大熊猫,她需要热爱,在民族情感中实现复兴.有的朋友对此不理解,我再写一篇短文,和大家分享 ...

  • 跨文化身份认同理论研究
  • 跨文化身份认同理论研究 作者:李丹洁 来源:<学园>2015年第10期 [摘 要]本文在梳理跨文化身份认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文化身份认同的内在含义.文化身份认同与跨文化适应研究的关系.文化身份的基本特点与结构,旨在探讨跨文化身份认同研究相关的理论基础.跨文化身份认同研究是跨文化适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