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酸和碱 (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酸和碱”生活化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2、从微观粒子H+和OH-的角度去认识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的原因。进一步建立宏观和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3. 通过亲历实验探究过程,初步学会运用间接观察的方法收集证据。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用酸碱指示剂识别酸和碱的方法。

【学习难点】从微观粒子H+和OH-的角度去认识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生活中哪些物质曾给你留下过酸的印象?你用过肥皂、洗衣粉吗?它们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讨论交流。有酸味的物质:西红柿、葡萄、醋、柠檬汁等;使用肥皂和洗衣粉都会有滑腻感。

【引入课题】研究发现这些有酸味的物质都含有一类特殊的化合物——酸;而有滑腻感的物质则含有另一种特殊的化合物——碱。

设计意图:由生活问题入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意识。

【问题引导】怎样识别酸和碱?

【生】品尝、触摸„„

【师】“酸味”是酸的特征,“涩味和滑腻感”是碱的特征。但科学家们从不用品尝或触摸的方法来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酸或碱。他们是怎样识别酸和碱的呢?

【思考】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含有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我们熟识的食醋、柠檬汁等含有酸的物质是否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石灰水、肥皂水、食盐水、蔗糖水是否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试验中我们通常用酸碱指示剂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探究】取两个点滴板,分别滴入少量白醋、柠檬汁、石灰水、肥皂水、

食盐水、蔗糖水。然后向其中一个点滴板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另一个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实验现象。

【结论】根据三种溶液变化,应分为三类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酸性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是碱性溶液;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的是中性溶液。

酚酞遇到碱性溶液变红,遇到中性和酸性溶液不变色。

【讲述】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可以用酸碱指示剂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为了使用方便,通常用蓝色石蕊试纸和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它们遇到酸碱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生】实验得出结论:蓝色石蕊试纸遇酸变红;红色石蕊试纸遇碱变蓝。

【拓展】为什么不同的酸溶液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不同的碱溶液都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物质的酸性和碱性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多媒体】酸溶液中都有H+,碱溶液中都有OH-同的碱,由于它们的存在,使酸碱分别具有各自的通性。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验中所用的试剂,如蔗糖水、食盐水、肥皂水等均来自于常见的生活物质,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实验中用点滴板,节约药品,以此引导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增强社会责任感。

【过渡】不过,同学们仔细看,石蕊遇到两种酸性强弱不同的溶液时,颜色的变化有明显的区别吗?那我们利用石蕊能很好地区分溶液酸性的强弱吗?

【师】准确区分物质酸碱性的强弱对于我们的生产、生活、科研等很重要,实验室中我们用PH试纸来检测溶液酸碱性的强弱。介绍 PH的取值范围和PH试纸的使用方法。

【引导】现有食醋、蒸馏水、石灰水、PH试纸、试管、烧杯等实验用品,你怎样设计实验去研究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实验】1、直接测三种液体的PH,进行对比;

2、将食醋和石灰水进行几次稀释后,测几次稀释后的PH,进行对比,发现规律。

【结论】①酸溶液的PH小于7;碱溶液的PH大于7;蒸馏水的PH等于7。

酸溶液稀释PH增大;碱溶液稀释PH减小。

【引导】大家知道溶液的酸碱性是由H+和OH-决定的,那么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与H+和OH-有怎样的关系呢?

【分析】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与H+和OH-的浓度有关。H+的浓度越大,酸性越强,PH越小;OH-的浓度越大,碱性越强,PH越大。

【师】我们使用的是广泛PH试纸,只能测定整数值,要想精确地测定溶液的PH,需用到精密的PH试纸或PH计。

【多媒体】展示PH计的图片,简单介绍它的使用。

【投影】有关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空气污染等与物质酸碱性关系的图片,介绍了解物质酸碱性的意义。

【小结】本节所学内容。

【作业布置】1、课外调查:查阅资料,了解PH与工农业生产及与人类各项生命活动的关系,体会酸碱性和酸碱性强弱的重要性,并把相关内容制作成海报、电子板报和漫画等。2、课外实践:测定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物质,如矿泉水、碳酸饮料、土壤、附近河流等的PH。

设计意图:教学中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素养。通过阅读课本及老师提供的资料,使学生认识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介绍PH计,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和日新月异,使学生初步形成关注社会、关注人体健康、保护环境的科学态度。另外,作业的布置也充分体现了生活化,课外调查的设置让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堂以外,课外实践延伸扩大了化学实验室的范围, 做到了化学与生活的结合, 并实现了多学科知识综合应用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教育功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生活中的酸和碱”生活化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2、从微观粒子H+和OH-的角度去认识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的原因。进一步建立宏观和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3. 通过亲历实验探究过程,初步学会运用间接观察的方法收集证据。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用酸碱指示剂识别酸和碱的方法。

【学习难点】从微观粒子H+和OH-的角度去认识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生活中哪些物质曾给你留下过酸的印象?你用过肥皂、洗衣粉吗?它们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讨论交流。有酸味的物质:西红柿、葡萄、醋、柠檬汁等;使用肥皂和洗衣粉都会有滑腻感。

【引入课题】研究发现这些有酸味的物质都含有一类特殊的化合物——酸;而有滑腻感的物质则含有另一种特殊的化合物——碱。

设计意图:由生活问题入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意识。

【问题引导】怎样识别酸和碱?

【生】品尝、触摸„„

【师】“酸味”是酸的特征,“涩味和滑腻感”是碱的特征。但科学家们从不用品尝或触摸的方法来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酸或碱。他们是怎样识别酸和碱的呢?

【思考】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含有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我们熟识的食醋、柠檬汁等含有酸的物质是否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石灰水、肥皂水、食盐水、蔗糖水是否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试验中我们通常用酸碱指示剂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探究】取两个点滴板,分别滴入少量白醋、柠檬汁、石灰水、肥皂水、

食盐水、蔗糖水。然后向其中一个点滴板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另一个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实验现象。

【结论】根据三种溶液变化,应分为三类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酸性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是碱性溶液;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的是中性溶液。

酚酞遇到碱性溶液变红,遇到中性和酸性溶液不变色。

【讲述】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可以用酸碱指示剂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为了使用方便,通常用蓝色石蕊试纸和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它们遇到酸碱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生】实验得出结论:蓝色石蕊试纸遇酸变红;红色石蕊试纸遇碱变蓝。

【拓展】为什么不同的酸溶液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不同的碱溶液都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物质的酸性和碱性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多媒体】酸溶液中都有H+,碱溶液中都有OH-同的碱,由于它们的存在,使酸碱分别具有各自的通性。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验中所用的试剂,如蔗糖水、食盐水、肥皂水等均来自于常见的生活物质,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实验中用点滴板,节约药品,以此引导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增强社会责任感。

【过渡】不过,同学们仔细看,石蕊遇到两种酸性强弱不同的溶液时,颜色的变化有明显的区别吗?那我们利用石蕊能很好地区分溶液酸性的强弱吗?

【师】准确区分物质酸碱性的强弱对于我们的生产、生活、科研等很重要,实验室中我们用PH试纸来检测溶液酸碱性的强弱。介绍 PH的取值范围和PH试纸的使用方法。

【引导】现有食醋、蒸馏水、石灰水、PH试纸、试管、烧杯等实验用品,你怎样设计实验去研究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实验】1、直接测三种液体的PH,进行对比;

2、将食醋和石灰水进行几次稀释后,测几次稀释后的PH,进行对比,发现规律。

【结论】①酸溶液的PH小于7;碱溶液的PH大于7;蒸馏水的PH等于7。

酸溶液稀释PH增大;碱溶液稀释PH减小。

【引导】大家知道溶液的酸碱性是由H+和OH-决定的,那么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与H+和OH-有怎样的关系呢?

【分析】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与H+和OH-的浓度有关。H+的浓度越大,酸性越强,PH越小;OH-的浓度越大,碱性越强,PH越大。

【师】我们使用的是广泛PH试纸,只能测定整数值,要想精确地测定溶液的PH,需用到精密的PH试纸或PH计。

【多媒体】展示PH计的图片,简单介绍它的使用。

【投影】有关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空气污染等与物质酸碱性关系的图片,介绍了解物质酸碱性的意义。

【小结】本节所学内容。

【作业布置】1、课外调查:查阅资料,了解PH与工农业生产及与人类各项生命活动的关系,体会酸碱性和酸碱性强弱的重要性,并把相关内容制作成海报、电子板报和漫画等。2、课外实践:测定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物质,如矿泉水、碳酸饮料、土壤、附近河流等的PH。

设计意图:教学中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素养。通过阅读课本及老师提供的资料,使学生认识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介绍PH计,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和日新月异,使学生初步形成关注社会、关注人体健康、保护环境的科学态度。另外,作业的布置也充分体现了生活化,课外调查的设置让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堂以外,课外实践延伸扩大了化学实验室的范围, 做到了化学与生活的结合, 并实现了多学科知识综合应用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教育功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相关内容

  • 浅析设计与生活方式的关系
  •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的发展,设计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实践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包括物质世界和文化生活世界中,正在显示其日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给人类的生存世界赋予了物质性的形式.结构和秩序,也以一种高度具体物质化了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整个生活世界.我们现在的生活世界里和周围环境中看到的所有的人 ...

  • 生活世界中的设计
  • 摘要:生活与设计紧密相连,生活需要设计,设计也离不开生活,设计师应该更敏锐更有批评性地观察生活的社会环境,从发现中去寻找文化本质的东西,社会环境不光是指现在的物质,也指过去给现在留下的任何可供寻找的印迹,尤为重要的是心灵的感悟,那才是设计必然的方向. 关键词:设计生活自然人关系 设计来源于生活 生活 ...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小课题结题报告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小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提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这一课题,基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言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 ...

  • 新德育课程与品德教学
  • 新德育课程与品德教学 为什么要强调"新"品德课程呢?在课标解读中我们分析了综 合后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与思想品德课的不同,它是一门新型的综合课程,所以相应的也要有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新课程必须由教师通过一节节课.一次次活动来诠释,来表达.教学观念 ...

  • [转]救师口小学[绿色语文---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课题实施方案
  • 2009年秋季 一.课题的提出: 提出<绿色语文-----小学语文生活化研究>这一课题,基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要求,并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指 ...

  •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语文的教学生活化
  •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 新课标提 ...

  • 品德教育回归生活
  • 摘 要:<品德与生活>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为此,我在教学中实践中进行了以下 ...

  •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活化问题教学思考
  • 摘要:在最新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框架>中第一次提到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认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科学素养在化学课程中的具体体现,是学生具有化学学科特质的关键能力和品格,学生通过普通高中阶段的化学教育,在"科学认识与观念"."科学思维和方法". ...

  • 在"生活情境"中燃起生命的激情
  • 让生命的激情在"生活情境"中涌动 --小学课堂"生活情境"教学实践 摘要: 新课程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多给予学生生活的话题:多给予他们合作生活学习的机会: 多给予他们象生活一样自由选择的权利:多给予他们成功的喜悦.为此,从关爱学生生命成长的高度出发,我们对我校课堂 ...

  • 语文社会化
  •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语文教学中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