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英雄人物]李白(12) 五岳寻仙不辞远

二、仙家皇院任追随

仙家风范

东晋以后,山水游记体诗文开始受到关注,从唐朝开始,游山水已扩大到对台阁名胜、边塞以及繁华名都大邑之游历。所以在唐诗中有很多优秀山水诗、边塞诗。唐代很多文人在入仕以前都有长期游历经历。这种游历除了游赏名山大川、增闻广见之需要,还有出于对佛、道之信仰而寻仙访道的目的。李白在《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云:“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他是游历诗人的典型代表。

唐代是儒、释、道发展和弘扬之鼎盛时期,文化繁荣昌盛,产生一大批光耀千秋之伟大诗人。人们敬信神佛,很多人求仙访道,修佛修道,唐代社会弥漫着浓厚的神仙气息,诗歌创作更是充满仙风道味。唐代游仙诗很多,有修道人所写,亦有文人所写。有些修道人本人就是文学家、诗人。如道士司马承祯与诗人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等,与李白一起被称为仙宗十友。杜甫、白居易、孟浩然、刘禹锡、孟郊等唐代著名诗人也都有很多游仙内容诗词传世。

游仙诗是中华文坛的一朵奇葩,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古人敬神信佛,得仙人度引,通过游仙诗阐述超越时空的宇宙意识及修炼所得所见,同时也启迪世人,看透尘世苦短与空幻,不为世间名利物欲所牵累,早日踏上修道向善正途;追随天地之道,与天地相应,才能知变、应变,最终返本归真、修成真人、正觉。

魏武大帝曹操是史上第一个集中创作游仙诗之诗人。现存二十余首曹操之诗词中就有七篇游仙诗。曹操瑞应黄星,应运而生,真人下世,修道,养身,其游仙诗清楚记录其修炼、体会并所成,将仙家风范留给后人。

曹操赋诗,清初刊本《三国志》(大魁堂藏版)插图。(公有领域)

至唐代,游仙诗人中最著名者当数诗仙李白。诗人自称“谪仙”,因此他游于仙境犹如重返故地,与仙人相遇犹如故人重逢,甚至如游子还家,一切是那么熟悉亲切:

《怀仙歌》

一鹤东飞过沧海,放心散漫知何在。

仙人浩歌望我来,应攀玉树长相待。

尧舜之事不足惊,自余嚣嚣直可轻。

巨鳌莫戴三山去,我欲蓬莱顶上行。

其中“仙人浩歌望我来,应攀玉树长相待”,表达出彼此都殷切地思念著对方。他描写遨游仙界时,神仙们都格外热情:下面几首诗中讲述玉女“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赤松子“借余一白鹿”,紫皇“乃赐白兔所捣之药方”,而诗人对仙人之邀请则是“含笑凌倒影,欣然愿相从”。他在仙境中更是自由自在,随心所欲,超越时空。

先看李白《飞龙引二首》。

其一

黄帝铸鼎于荆山,炼丹砂。

丹砂成黄金,骑龙飞上太清家。

云愁海思令人嗟,宫中彩女颜如花。

飘然挥手凌紫霞,从风纵体登鸾车。

登鸾车,侍轩辕,

遨游青天中,其乐不可言。

其二

鼎湖流水清且闲,轩辕去时有弓剑,古人传道留其间。

后宫婵娟多花颜,乘鸾飞烟亦不还,骑龙攀天造天关。

造天关,闻天语,长云河车载玉女。

载玉女,过紫皇,

紫皇乃赐白兔所捣之药方,后天而老凋三光。

下视瑶池见王母,蛾眉萧飒如秋霜。

当年,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之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群臣后宫上者七十余人皆乘龙升天。诗人飘然从风纵体登鸾车,与轩辕黄帝乘鸾车遨游青天,乐不可言,多么惬意!

当年,黄帝与群臣后宫在鼎湖乘龙飞天,剩下一些小吏不能上去,于是都拽住龙髯不放,龙髯都被拔掉坠落下来,黄帝所用之弓也掉了下来。黄帝在百姓仰望之中飞向天庭,那些小吏们只能抱着龙髯和弓大声呼喊。诗人驾天车,载玉女,遇紫皇,紫皇赐白兔所捣之药方。紫皇乃世间所传道家修炼中最高神仙,所以此时诗人越过紫皇所在仙境层次,居高临下,俯视众神,包括蛾眉萧飒之瑶池王母。

宋赵伯驹《瑶池高会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公有领域)

《西上莲花山》(《古风》其十九)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华山仙女(明星)邀诗人同飞太清仙界之中,又遇仙人卫叔卿。回首俯视人间,中原地带安史叛乱军横行,人民遭难,一切一目了然。

《古风》(第二十)

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

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

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

借余一白鹿,自挟两青龙。

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

诗人游济南,登华不注峰遇仙人赤松子,赤松子借白鹿一头给诗人。诗人“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与赤松同游仙境。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此诗作于天宝五年(公元746年),意境雄伟,变化莫测,艺术形象多采,表现手法新奇,向来为人传诵,被视为李白最具代表性的诗作。

这首诗题目一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还山。离长安后,在东鲁家中居住一时期。后离别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旅途。这首诗即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所作。

此诗所描写梦游,并非虚托,是他看到仙境,以梦境写出。常人认为这是虚幻、梦游,也就不会太过惊世骇俗。与他“藏”身酒肆一样,不破常人社会之“迷”罢了。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古人传说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很难寻求;而现实中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却可看到。

天姥山临近剡溪,传说登山人听到过仙人天姥歌唱,因此得名。天姥山与天台山相对,李白入翰林前曾不止一次往游,他对此处山水非常熟悉。天姥山虽是越东灵秀之地,但相比其它崇山峻岭如五大名山——五岳,应该逊色多了。可是李白却在诗中说“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姥连天,比五岳还更挺拔,有名如天台山(赤城是天台山别名),亦不过倾斜著如拜倒在天姥足下一样。

后人不能理解,为什么李白笔下天姥山竟然高过天下闻名之五岳及天台山!所以只能认为这是李白平生所经历奇山峻岭之幻影,是现实中天姥山在李白笔下夸大之影子。但通过修炼达到很高境界后,李白此时所看的天姥山,当是天姥山另外空间显现,即仙界之显现,比起人间五岳等山,自然高大无比,殊胜壮观,并非常人空间所见天姥山。

在月夜清光照射下,李白飞渡过明镜一般之镜湖。明月将其身影映照在镜湖之上,又送他降落在剡溪。南北朝大诗人、修炼人谢灵运当年游天姥山时,曾在剡溪住宿。他穿上谢灵运当年特制木屐,登上谢公曾经攀登之石径——青云梯。其后见海日,闻天鸡,千岩万转,迷花倚石,熊咆龙吟,云青欲雨,水澹生烟。这里,李白进一步描写了另外空间所见,在那里他穿越时空,并和周围事、物之另外空间显现融合在一起。在另外空间里,一切物体都有其生命体现。世人看层巅、深林、石头以为没有生命,但在另外空间,他们都有生命体现形式,他们都和诗人相互沟通。

接下去,诗人写到“列缺霹雳,丘峦崩摧”,霹雳之中,“洞天石扉,訇然中开”,一个神仙世界突然出现,“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分明是神仙聚会,盛大而热烈!“仙之人兮列如麻”!群仙列队迎接诗人到来。金台、银台与日月交相辉映,景色壮丽,异彩缤纷!

很多人把这些看作是诗人之梦想、浪漫,等等。其实,如前所述,这正是李白修炼有成、位列仙班、神游天姥,诸神为其接风、展示仙界之真实写照。李白借用梦游写出这些奇境。

另外空间仙境倏忽消失,诗人返回现实空间。即所谓“梦”醒,告诫常人,“古来万事东流水”。悠悠万事,皆有因缘,应了悟天机,看破红尘。当然,诗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随时即行,再访仙境。

力士脱靴,贵妃研墨。清代版画,大英博物馆藏。(公有领域)

本来诗意到此似乎已尽,可是最后却又加添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明示李白身世如此,仙人邀其修炼,岂能在人世间屈膝权贵!李白虽然深受玄宗之知遇、厚待,但终为佞臣所嫉,赐金还山。当然其使命亦非陪伴皇帝,终老皇宫。当朝位高权重佞臣在李白眼里,更是不过如此而已,岂肯折腰屈膝?

李白很多游仙诗,大都在借酒醉或借梦境写就,都不直接去破常人社会之迷。杜甫怀念李白说:“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不见》)他已看透李白“佯狂”,借酒醉揭示真实之苦衷,知道他有不得不如此之理由。其下句更明白说出“世人皆欲杀”,这也不是夸张写法。可以想见,当时一定有许多人憎恨或妒忌李白。

五千年辉煌神传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研究组

二、仙家皇院任追随

仙家风范

东晋以后,山水游记体诗文开始受到关注,从唐朝开始,游山水已扩大到对台阁名胜、边塞以及繁华名都大邑之游历。所以在唐诗中有很多优秀山水诗、边塞诗。唐代很多文人在入仕以前都有长期游历经历。这种游历除了游赏名山大川、增闻广见之需要,还有出于对佛、道之信仰而寻仙访道的目的。李白在《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云:“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他是游历诗人的典型代表。

唐代是儒、释、道发展和弘扬之鼎盛时期,文化繁荣昌盛,产生一大批光耀千秋之伟大诗人。人们敬信神佛,很多人求仙访道,修佛修道,唐代社会弥漫着浓厚的神仙气息,诗歌创作更是充满仙风道味。唐代游仙诗很多,有修道人所写,亦有文人所写。有些修道人本人就是文学家、诗人。如道士司马承祯与诗人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等,与李白一起被称为仙宗十友。杜甫、白居易、孟浩然、刘禹锡、孟郊等唐代著名诗人也都有很多游仙内容诗词传世。

游仙诗是中华文坛的一朵奇葩,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古人敬神信佛,得仙人度引,通过游仙诗阐述超越时空的宇宙意识及修炼所得所见,同时也启迪世人,看透尘世苦短与空幻,不为世间名利物欲所牵累,早日踏上修道向善正途;追随天地之道,与天地相应,才能知变、应变,最终返本归真、修成真人、正觉。

魏武大帝曹操是史上第一个集中创作游仙诗之诗人。现存二十余首曹操之诗词中就有七篇游仙诗。曹操瑞应黄星,应运而生,真人下世,修道,养身,其游仙诗清楚记录其修炼、体会并所成,将仙家风范留给后人。

曹操赋诗,清初刊本《三国志》(大魁堂藏版)插图。(公有领域)

至唐代,游仙诗人中最著名者当数诗仙李白。诗人自称“谪仙”,因此他游于仙境犹如重返故地,与仙人相遇犹如故人重逢,甚至如游子还家,一切是那么熟悉亲切:

《怀仙歌》

一鹤东飞过沧海,放心散漫知何在。

仙人浩歌望我来,应攀玉树长相待。

尧舜之事不足惊,自余嚣嚣直可轻。

巨鳌莫戴三山去,我欲蓬莱顶上行。

其中“仙人浩歌望我来,应攀玉树长相待”,表达出彼此都殷切地思念著对方。他描写遨游仙界时,神仙们都格外热情:下面几首诗中讲述玉女“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赤松子“借余一白鹿”,紫皇“乃赐白兔所捣之药方”,而诗人对仙人之邀请则是“含笑凌倒影,欣然愿相从”。他在仙境中更是自由自在,随心所欲,超越时空。

先看李白《飞龙引二首》。

其一

黄帝铸鼎于荆山,炼丹砂。

丹砂成黄金,骑龙飞上太清家。

云愁海思令人嗟,宫中彩女颜如花。

飘然挥手凌紫霞,从风纵体登鸾车。

登鸾车,侍轩辕,

遨游青天中,其乐不可言。

其二

鼎湖流水清且闲,轩辕去时有弓剑,古人传道留其间。

后宫婵娟多花颜,乘鸾飞烟亦不还,骑龙攀天造天关。

造天关,闻天语,长云河车载玉女。

载玉女,过紫皇,

紫皇乃赐白兔所捣之药方,后天而老凋三光。

下视瑶池见王母,蛾眉萧飒如秋霜。

当年,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之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群臣后宫上者七十余人皆乘龙升天。诗人飘然从风纵体登鸾车,与轩辕黄帝乘鸾车遨游青天,乐不可言,多么惬意!

当年,黄帝与群臣后宫在鼎湖乘龙飞天,剩下一些小吏不能上去,于是都拽住龙髯不放,龙髯都被拔掉坠落下来,黄帝所用之弓也掉了下来。黄帝在百姓仰望之中飞向天庭,那些小吏们只能抱着龙髯和弓大声呼喊。诗人驾天车,载玉女,遇紫皇,紫皇赐白兔所捣之药方。紫皇乃世间所传道家修炼中最高神仙,所以此时诗人越过紫皇所在仙境层次,居高临下,俯视众神,包括蛾眉萧飒之瑶池王母。

宋赵伯驹《瑶池高会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公有领域)

《西上莲花山》(《古风》其十九)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华山仙女(明星)邀诗人同飞太清仙界之中,又遇仙人卫叔卿。回首俯视人间,中原地带安史叛乱军横行,人民遭难,一切一目了然。

《古风》(第二十)

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

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

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

借余一白鹿,自挟两青龙。

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

诗人游济南,登华不注峰遇仙人赤松子,赤松子借白鹿一头给诗人。诗人“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与赤松同游仙境。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此诗作于天宝五年(公元746年),意境雄伟,变化莫测,艺术形象多采,表现手法新奇,向来为人传诵,被视为李白最具代表性的诗作。

这首诗题目一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还山。离长安后,在东鲁家中居住一时期。后离别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旅途。这首诗即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所作。

此诗所描写梦游,并非虚托,是他看到仙境,以梦境写出。常人认为这是虚幻、梦游,也就不会太过惊世骇俗。与他“藏”身酒肆一样,不破常人社会之“迷”罢了。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古人传说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很难寻求;而现实中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却可看到。

天姥山临近剡溪,传说登山人听到过仙人天姥歌唱,因此得名。天姥山与天台山相对,李白入翰林前曾不止一次往游,他对此处山水非常熟悉。天姥山虽是越东灵秀之地,但相比其它崇山峻岭如五大名山——五岳,应该逊色多了。可是李白却在诗中说“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姥连天,比五岳还更挺拔,有名如天台山(赤城是天台山别名),亦不过倾斜著如拜倒在天姥足下一样。

后人不能理解,为什么李白笔下天姥山竟然高过天下闻名之五岳及天台山!所以只能认为这是李白平生所经历奇山峻岭之幻影,是现实中天姥山在李白笔下夸大之影子。但通过修炼达到很高境界后,李白此时所看的天姥山,当是天姥山另外空间显现,即仙界之显现,比起人间五岳等山,自然高大无比,殊胜壮观,并非常人空间所见天姥山。

在月夜清光照射下,李白飞渡过明镜一般之镜湖。明月将其身影映照在镜湖之上,又送他降落在剡溪。南北朝大诗人、修炼人谢灵运当年游天姥山时,曾在剡溪住宿。他穿上谢灵运当年特制木屐,登上谢公曾经攀登之石径——青云梯。其后见海日,闻天鸡,千岩万转,迷花倚石,熊咆龙吟,云青欲雨,水澹生烟。这里,李白进一步描写了另外空间所见,在那里他穿越时空,并和周围事、物之另外空间显现融合在一起。在另外空间里,一切物体都有其生命体现。世人看层巅、深林、石头以为没有生命,但在另外空间,他们都有生命体现形式,他们都和诗人相互沟通。

接下去,诗人写到“列缺霹雳,丘峦崩摧”,霹雳之中,“洞天石扉,訇然中开”,一个神仙世界突然出现,“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分明是神仙聚会,盛大而热烈!“仙之人兮列如麻”!群仙列队迎接诗人到来。金台、银台与日月交相辉映,景色壮丽,异彩缤纷!

很多人把这些看作是诗人之梦想、浪漫,等等。其实,如前所述,这正是李白修炼有成、位列仙班、神游天姥,诸神为其接风、展示仙界之真实写照。李白借用梦游写出这些奇境。

另外空间仙境倏忽消失,诗人返回现实空间。即所谓“梦”醒,告诫常人,“古来万事东流水”。悠悠万事,皆有因缘,应了悟天机,看破红尘。当然,诗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随时即行,再访仙境。

力士脱靴,贵妃研墨。清代版画,大英博物馆藏。(公有领域)

本来诗意到此似乎已尽,可是最后却又加添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明示李白身世如此,仙人邀其修炼,岂能在人世间屈膝权贵!李白虽然深受玄宗之知遇、厚待,但终为佞臣所嫉,赐金还山。当然其使命亦非陪伴皇帝,终老皇宫。当朝位高权重佞臣在李白眼里,更是不过如此而已,岂肯折腰屈膝?

李白很多游仙诗,大都在借酒醉或借梦境写就,都不直接去破常人社会之迷。杜甫怀念李白说:“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不见》)他已看透李白“佯狂”,借酒醉揭示真实之苦衷,知道他有不得不如此之理由。其下句更明白说出“世人皆欲杀”,这也不是夸张写法。可以想见,当时一定有许多人憎恨或妒忌李白。

五千年辉煌神传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研究组


相关内容

  • 六年级课外阅读试题
  • „„„„„„„„„„„ „„„„„座„线 „„„„„„„班„ „ „ 封„„„„姓„ „ „ „„„密„„„学„„ „ „ „ „ „ „ „ „ „ „ „ „六年级课外知识竞赛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填序号.)10分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出自< ...

  • 李白诗歌中的情感色彩
  •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指 导 老 师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院 系 专 业 毕 业 时 间 W[**************] 2011年03月 :李白诗歌中的情感色彩 :戴伟华 :李凯敏 : :网络教育学院 :汉语言文学教育 : 原 创 承 诺 书 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 ...

  • 文学名著名句常识竞赛
  • 文学名著名句常识竞赛 1. 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个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 这个英雄是 .这本书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许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其中一个故事的名字: . 2. 他在一座无人荒岛上生活多年后,收得一土人为奴,取名" ". ...

  • [杜甫诗三首]课后练习题答案
  • <杜甫诗三首>课后练习题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决眦( ) 老妪( ) 不胜簪( ) 泣幽咽( ) 邺( )城戍( ) 青未了( )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粗的词. (1)决眦入归鸟( ) (2)浑欲不胜簪( ) (3)老翁逾墙走( ) (4)犹得备晨炊( ) (5 ...

  • 望天门山教案
  • <望天门山>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理解诗意,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互助作用,在读.听.看中体会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诗中描 ...

  • 翰墨飘香咏鄱湖
  • leebapa的博客 <明旭的诗>:四十年来梦亦痴,风情千里胜于诗.逢君欲说当年事,已是青丝化雪时. 翰墨飘香咏鄱湖 2012-08-13 08:24:14|  分类:四海游踪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翰墨飘香咏鄱湖 翰墨飘香咏鄱湖 饶军 新闻作者:九江新闻网-长江周刊 碧波荡漾的鄱 ...

  • 浅谈李白的任侠精神
  • 李白作为一个最具有鲜明性格的诗人,那丰富的想象,解放的个性,通俗而飞动的歌唱,青春与浪漫的气质,不耐囚笼式的任何束缚,表现为太阳般鲜明的形象.在李白的思想中确有儒家的因素,但它对李白的人格和诗风并非起到支配的作用.起支配作用的实际上是"侠".笔者试图从李白任侠精神对其创作的影响方 ...

  • 诗歌鉴赏知识积累
  •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考纲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E 13.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 14.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 二.表达方式 抒情手法:(1)直 ...

  • 韩军教[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教案
  • 生:苏轼是宋代词人. 生:苏轼是八大家. 师:应该说是八大家之一.哪八大家?说说. 生:苏洵.苏辙„„ 生(插话):欧阳修.王安石„„ 生(插话):韩愈.柳宗元.曾巩. 师:他们是什么方面的八大家? 生:文学. 师:当然是文学方面,他们应该是散文方面的八大家. 师:他们谁是唐代,谁是宋代? 生:韩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