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中游离蒽醌的提取分离与检识

实验一大黄中游离蒽醌的提取分离与检识

(一)目的要求

学习羟基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和检识,通过实验要求:

1.掌握从大黄中提取和分离游离蒽醌的方法。

2.掌握用pH梯度萃取法分离不同酸性的羟基蒽醌类化合物。

3.掌握蒽醌类化合物的主要检识方法。

4.熟悉蒽醌类化合物的色谱检识方法。

5.了解用柱色谱法分离蒽醌类成分。

(二)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及性质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Reg.和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大黄中含有大黄酸、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及其苷,总含量约3%~5%。

1.大黄酸 分子式C15H8O6,分子量284.21。黄色针状结晶(升华法),mp.321~322℃,330℃分解。能溶于碱水、吡啶,略溶于乙醇、苯、氯仿、乙醚和石油醚,几不溶于水。

2.大黄素分子式C15H10O5,分子量270.23。橙色针状结晶(乙醇),mp.256~257℃,能升华。易溶于乙醇、碱水,微溶于乙醚、氯仿,几不溶于水。

3.芦荟大黄素分子式C16H10O5,分子量270.23。橙色针状结晶(甲苯),mp.223~224℃。易溶于热乙醇,可溶于乙醚和苯,并呈黄色;溶于碱液呈红色;氨水及硫酸中呈绯红色。

4.大黄酚分子式C15H10O4,分子量254.23。橙黄色六方形或单斜结晶(乙醇或苯),mp.196~197℃,能升华。易溶于沸乙醇,可溶于丙酮、氯仿、苯、乙醚和冰醋酸,极微溶

于石油醚、冷乙醇,几不溶于水。

5.大黄素甲醚 分子式C16H12O5,分子量284.26。砖红色单斜针状结晶,mp.203~207℃,溶于苯、氯仿、吡啶及甲苯,微溶于醋酸及醋酸乙酯,不溶于甲醇、乙醇、乙醚和丙酮。

OHOOH大黄酚 R1=CH3 R2=H

大黄素 R1=CH3 R2=OH

大黄酸 R1=COOH R2=H

大黄素甲醚 R1=CH3 R2=OCH3 R2

R1

(三)实验原理

本实验是根据大黄中的羟基蒽醌苷经酸水解成游离羟基蒽醌,而游离羟基蒽醌不溶于水,可溶于氯仿、乙醚等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性质,用氯仿从水解液中将游离羟基蒽醌提取出来,再利用各游离羟基蒽醌的酸性不同,采用pH梯度萃取法将其分离。其中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酸性十分近似,用pH梯度萃取法难以分离,可利用两者的极性不同,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

(四)实验内容

1. 提取与分离

见书。

2.检识

(1)碱液试验分别取各蒽醌化合物结晶少许,置试管中,加1ml乙醇溶解,加数滴10%氢氧化钠试剂振摇,观察颜色变化,羟基蒽醌应显红色。

(2)醋酸镁试验分别取各蒽醌化合物结晶少许,置试管中,加1ml乙醇溶解,加数滴0.5%醋酸镁乙醇试剂,观察颜色变化,羟基蒽醌应显橙、红、紫等颜色。

(3)薄层色谱检识

薄层板:硅胶G-CMC-Na

试样:自制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的氯仿溶液

对照品:上述各成分对照品乙醇溶液

展开剂:石油醚(30~60℃)-醋酸乙酯-甲酸(15∶5∶1)上层溶液

显色:在可见光下观察,记录黄色斑点的位置。然后再用浓氨水熏蒸或喷雾5%醋酸镁甲醇溶液,斑点应显红色。

(五)实验说明及注意事项

1.大黄中蒽醌类化合物的种类、含量与大黄的品种、采集季节、炮制方法及贮存时间均有关系,实验用药材应注意。

2.萃取用pH8缓冲液为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pH9.9缓冲液为碳酸氢钠-碳酸钠缓冲液。配制好的缓冲液要测pH值。一般萃取大黄酸用pH7~8范围的,萃取大黄素用pH9.5~11范围的。

3.用各缓冲液进行萃取时,采用一次性加入的方法,实验证明,如将缓冲液分次萃取,分离效果不理想。

4.本实验也适应于以虎杖为原料的提取,但虎杖中不含大黄酸,故直接由大黄素开始分离。

5.色谱分离大黄酚及大黄素甲醚时,先用氯仿洗脱至出现黄色色带时,改用氯仿—醋酸乙酯(8∶2)混合溶剂继续洗脱,并更换收集器,每10ml为一份,按顺序编号,直至色谱柱的第一色带全部洗脱下来为止。各流分经硅胶-CMC-Na板,氯仿-醋酸乙酯(8∶2)展开,用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作对照,合并斑点相同流分,分别浓缩、放置析晶,即可获得大黄酚及大黄素甲醚。

(六)思考题

1.大黄中5种羟基蒽醌化合物的酸性和极性大小应如何排列?为什么?

2.pH梯度萃取法的原理是什么?适用于哪些中药成分的分离?

3.蒽醌类化合物及其苷的薄层色谱用什么作吸附剂、展开剂和显色剂?

4.蒽醌类与醋酸镁显色反应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其颜色反应与羟基所在的位置有何关系?

实验一大黄中游离蒽醌的提取分离与检识

(一)目的要求

学习羟基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和检识,通过实验要求:

1.掌握从大黄中提取和分离游离蒽醌的方法。

2.掌握用pH梯度萃取法分离不同酸性的羟基蒽醌类化合物。

3.掌握蒽醌类化合物的主要检识方法。

4.熟悉蒽醌类化合物的色谱检识方法。

5.了解用柱色谱法分离蒽醌类成分。

(二)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及性质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Reg.和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大黄中含有大黄酸、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及其苷,总含量约3%~5%。

1.大黄酸 分子式C15H8O6,分子量284.21。黄色针状结晶(升华法),mp.321~322℃,330℃分解。能溶于碱水、吡啶,略溶于乙醇、苯、氯仿、乙醚和石油醚,几不溶于水。

2.大黄素分子式C15H10O5,分子量270.23。橙色针状结晶(乙醇),mp.256~257℃,能升华。易溶于乙醇、碱水,微溶于乙醚、氯仿,几不溶于水。

3.芦荟大黄素分子式C16H10O5,分子量270.23。橙色针状结晶(甲苯),mp.223~224℃。易溶于热乙醇,可溶于乙醚和苯,并呈黄色;溶于碱液呈红色;氨水及硫酸中呈绯红色。

4.大黄酚分子式C15H10O4,分子量254.23。橙黄色六方形或单斜结晶(乙醇或苯),mp.196~197℃,能升华。易溶于沸乙醇,可溶于丙酮、氯仿、苯、乙醚和冰醋酸,极微溶

于石油醚、冷乙醇,几不溶于水。

5.大黄素甲醚 分子式C16H12O5,分子量284.26。砖红色单斜针状结晶,mp.203~207℃,溶于苯、氯仿、吡啶及甲苯,微溶于醋酸及醋酸乙酯,不溶于甲醇、乙醇、乙醚和丙酮。

OHOOH大黄酚 R1=CH3 R2=H

大黄素 R1=CH3 R2=OH

大黄酸 R1=COOH R2=H

大黄素甲醚 R1=CH3 R2=OCH3 R2

R1

(三)实验原理

本实验是根据大黄中的羟基蒽醌苷经酸水解成游离羟基蒽醌,而游离羟基蒽醌不溶于水,可溶于氯仿、乙醚等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性质,用氯仿从水解液中将游离羟基蒽醌提取出来,再利用各游离羟基蒽醌的酸性不同,采用pH梯度萃取法将其分离。其中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酸性十分近似,用pH梯度萃取法难以分离,可利用两者的极性不同,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

(四)实验内容

1. 提取与分离

见书。

2.检识

(1)碱液试验分别取各蒽醌化合物结晶少许,置试管中,加1ml乙醇溶解,加数滴10%氢氧化钠试剂振摇,观察颜色变化,羟基蒽醌应显红色。

(2)醋酸镁试验分别取各蒽醌化合物结晶少许,置试管中,加1ml乙醇溶解,加数滴0.5%醋酸镁乙醇试剂,观察颜色变化,羟基蒽醌应显橙、红、紫等颜色。

(3)薄层色谱检识

薄层板:硅胶G-CMC-Na

试样:自制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的氯仿溶液

对照品:上述各成分对照品乙醇溶液

展开剂:石油醚(30~60℃)-醋酸乙酯-甲酸(15∶5∶1)上层溶液

显色:在可见光下观察,记录黄色斑点的位置。然后再用浓氨水熏蒸或喷雾5%醋酸镁甲醇溶液,斑点应显红色。

(五)实验说明及注意事项

1.大黄中蒽醌类化合物的种类、含量与大黄的品种、采集季节、炮制方法及贮存时间均有关系,实验用药材应注意。

2.萃取用pH8缓冲液为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pH9.9缓冲液为碳酸氢钠-碳酸钠缓冲液。配制好的缓冲液要测pH值。一般萃取大黄酸用pH7~8范围的,萃取大黄素用pH9.5~11范围的。

3.用各缓冲液进行萃取时,采用一次性加入的方法,实验证明,如将缓冲液分次萃取,分离效果不理想。

4.本实验也适应于以虎杖为原料的提取,但虎杖中不含大黄酸,故直接由大黄素开始分离。

5.色谱分离大黄酚及大黄素甲醚时,先用氯仿洗脱至出现黄色色带时,改用氯仿—醋酸乙酯(8∶2)混合溶剂继续洗脱,并更换收集器,每10ml为一份,按顺序编号,直至色谱柱的第一色带全部洗脱下来为止。各流分经硅胶-CMC-Na板,氯仿-醋酸乙酯(8∶2)展开,用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作对照,合并斑点相同流分,分别浓缩、放置析晶,即可获得大黄酚及大黄素甲醚。

(六)思考题

1.大黄中5种羟基蒽醌化合物的酸性和极性大小应如何排列?为什么?

2.pH梯度萃取法的原理是什么?适用于哪些中药成分的分离?

3.蒽醌类化合物及其苷的薄层色谱用什么作吸附剂、展开剂和显色剂?

4.蒽醌类与醋酸镁显色反应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其颜色反应与羟基所在的位置有何关系?


相关内容

  • 玻璃器皿在干热灭菌后存放时间的验证1
  • 34 食品与药品FoodandDrug2007年第9卷第08A期 玻璃器皿在干热灭菌后存放时间的验证 李传秋,王 磊,张 丽,徐国栋,李元宾 (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014) 摘 要:目的 研究玻璃器皿在适宜的外包装后,经l 80℃.2 h干热灭菌,在保证无菌的情况下放置多长时 ...

  • 天然产物化学
  • (广石化版本) 第一章 1.天然产物化学的定义 天然产物化学是以各类生物为研究对象,以有机化学为基础,以化学和物理方法为手段,研究生物二次代谢产物的提取.分离.结构.功能.生物合成.化学合成与修饰及其用途的一门科学,是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研究.目的是希望从中获得医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疾病的防治药物. ...

  • 天然植物有机物提取方案及流程
  • 天然植物有机物提取方案及流程 近年来,随找人们对天然植物有机物提取.分离与鉴定研究的不断深入,天然植物提取物在食品工业,特别是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因此,我们在李映晖老师的带领下成立了一个对于天然植物有机物提取.分离与鉴定的研究小组.由于我们都是初次接触,下面我们就以(芦荟作为参考): 芦荟, ...

  • 中药化学实验讲义
  • <中药化学实验讲义> 实验须知 中药化学实验教学是中药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和检定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养成严密科学态度和良好工作作风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为此,提出下列实验须知: 1.遵守实验室制度,维护实 ...

  • 醌类化合物
  • 第五章 醌类化合物 第一节 概 述 醌类化合物(quinonoids )是指包括醌类及其容易转变为具有醌式结构的化合物.主要分为苯醌.萘醌.菲醌和蒽醌四种类型. 第二节 醌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一.苯醌类 苯醌类(benzoquinones )化合物从结构上可分为邻苯醌和对苯醌两大类,由于前者不稳定 ...

  • 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化学期末参考试题
  • 绪论 回答下列问题: 1. 简述中药有效成分常用的提取.分离方法. 2. 简述溶剂提取法的原理.为何采用递增极性的溶剂进行逐步提取? 3. 请将常用溶剂按极性由弱到强排序.并指出哪些溶剂与水混溶?哪些溶剂与水不分层? 4. 采用溶剂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时,如何选择溶剂? 5. 水.乙醇.石油醚各属于什 ...

  • 醌类化合物习题
  • 醌类化合物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醌类化合物 2.二蒽酮 3.苯醌 4.萘醌 5.活性次甲基反应 二.填空题 1.醌类化合物主要有苯醌. 四种类型. 2.自然界存在的蒽醌类包括羟基蒽醌衍生物及其不同还原程度的产物,如--.--及--等. 3.根据羟基在蒽醌母核中位置的不同,可将羟基蒽醌衍生物分为两类 ...

  • 我国保健食品原料的特点及安全学问题_张波
  • 我国保健食品原料的特点及安全学问题 张 波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生物活性物质与功能食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1) 摘 要:我国保健食品有悠久的历史,尤其是以含有中药以及药食两用原料为主研制而成的具有中医特色的保健食品在我国养生保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这类原料的安全性已 ...

  • 天然药物化学基础习题
  • 第一章 绪 论 一.选择题 1.一般情况下,认为是无效成分或杂质的是( ) A .生物碱 B.叶绿素 C.强心苷 D.黄酮 E.皂苷 二.名词解释 1.有效成分 2.有效部分 3.无效成分 第二章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一.选择题 1.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