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米德的故事
国王让金匠做了一顶新的纯金王冠。但他怀疑金匠在金冠中掺假了。可是,做好的王冠无论从重量上、外形上都看不出问题。国王把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日思夜想。一天,他去澡堂洗澡,当他慢慢坐进澡堂时,水从盆边溢了出来,他望着溢出来的水,突然大叫一声:“我知道了!”竟然一丝不挂地跑回家中。原来他想出办法了。
阿基米德把金王冠放进一个装满水的缸中,一些水溢出来了。他取了王冠,把水装满,再将一块同王冠一样重的金子放进水里,又有一些水溢出来。他把两次的水加以比较,发现第一次溢出的水多于第二次。于是他断定金冠中掺了银了。经过一翻试验,他算出银子的重量。当他宣布他的发现时,金匠目瞪口呆。
这次试验的意义远远大过查出金匠欺骗国王。阿基米德从中发现了一条原理:即物体在液体中减轻的重量,等于他所排出液体的重量。这条原理后人以阿基米德的名字命名。一直到现代,人们还在利用这个原理测定船舶载重量等。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
家长给孩子报的补习班效果不好
在座的各位不仅仅是兴趣,更可能是工作需要。
如果你对问题视而不见,那就没有创新。 案例:人工合成尿素
维勒自1824年起研究氰酸铵的合成,但是他发现在氰酸中加入氨水后蒸干得到的白色晶体并不是铵盐,到了1828年他终于证明出这个实验的产物是尿素。维勒由于偶然的发现了从无机 物合成有机物的方法,而被认为是有机化学研究的先锋。在此之前,人们普遍认为:有机物只能依靠一种生命力在动物或植物体内产生;人工只能合成无机物而不能合成有机物。维勒的老师贝采里乌斯当时也支持生命力学说,他写信给维勒问他能不能在实验室里“制造出一个小孩来”。
维勒将自己的发现和实验过程写成题为“论尿素的人工制成”的论文,发表在1828年《物理学和化学年鉴》第12卷上。他的论文详尽记述了如何用氰酸与氨水或氯化铵与氰酸银来制备纯净的尿素。随着其他化学家对他的实验的重现成功,人们认识到有机物是可以在实验室由人工合成的,这打破了多年来占据有机化学领域的生命力学说。随后,乙酸、酒石酸等有机物相继被合成出来,支持了维勒的观点。
X射线的发现
也是一个对新奇现象极为敏感的成功的例子。事实上,在伦琴发现X射线之前,就有人曾经碰到过X射线,但当时并没有引起实验者的注意,有的人为放在阴极射线管附近的照像底片莫名其妙地感光而气恼,但没有对这种奇怪的现象引起足够的注意,也有些物理学家在实验时注意到克鲁克斯放电管附近的荧光,但只是专心研究阴极射线,而没有去追究这种奇怪的现象,错过了发现射线,而伦琴却能够抓住这偶然出现的一点荧光。一丝阴影,追根求源,锲而不舍,终于发现X射线。
1.发明“长命灯” 所一段时间,走廊的照明电灯泡成了短命鬼,常常不到一个星期便寿终正寝了。开始王明认为是电灯泡的质量太差,但是接连换了几个牌子的灯泡仍然如此。而家里用同样牌子的白织灯,却至少能用几个月。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仔细观察,最后发现引起白炽灯断丝的主要原因是深夜12时之后电源电压达到240多伏的高压所引起,这段时间若哪位邻居“人走灯未灭”就很容易烧断灯丝。经过他仔细琢磨,发现解决的办法非常多:既换成声控型开关,即节约电,也可防止灯泡在高电压的情况下长时间工作。再如买一个节能灯代替白炽灯,一般来说节能灯对电压的适应范围要宽一些………,但这些方法都需要增加费用。有没有一种更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法呢?他想,引起灯泡断丝的主要原因是电压高,那么只要设法让电压降低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最后,他根据电工所提的建议,在电子市场仅花几分钱买了一个1n4007的整流二极管,把它串联在电灯线路上,尽管照明亮度弱了点,但对于夜间照明还是绰绰有余了。经过他一番改动之后,灯泡使用近一年也从未断丝。后来,他又如法泡制,把卫生间、厨房的照明灯也一个个“小改小革”一番,取得的效果明显。
个人搞点创新,搞点发明、创造并不难,难的是建立一个创新型的团队。爱迪生时代他一生搞了1000多项发明,现在随着人的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一项创新,一项成果,很多时候已经不是一个人的力量可以完成的了,而是一个团队搞出来的。中国的海尔从1984年开始创业,20年后已成为中国企业的一面旗帜,成功原因是什么呢?吴官正在任山东省委书记时到海尔视察后说:“海尔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快,是因为它有一个创新的企业文化和一个团结的领导班子。”
海尔文化精髓之一就是它的创新精神。从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公司一个212的电冰箱生产技术,经过16年的发展,到2000年,已形成了69大系列108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海尔现在平均每天可推出1.3个新品种,平均每天申请国家专利2.5个,海尔是中国拥有专利最多的企业。
像海尔这么多的创新,绝不是几个工程师能搞成的,而在于他们有一个创新型团队,鼓励人人创新。1998-2000年的三年间,海尔人一共提了3万多条合理化建议,被采纳了17000多条。海尔规定:工人一年提十条合理化建议,只要被采纳了七条,就可以从“合格员工”升为“优秀员工”,连许多老工人一年都可以提出十几项合理化建议。这就是海尔创新型团队的力量。
我们中国人素以谦虚好学著称,我们的企业要想实现跳跃式发展,也就必须站在巨人的肩膀 上,我们不但要学习日本人的团队精神,德国人的严谨态度,还应学习美国人的创新精神。
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次酒会上,有7个人,美国人、俄国人、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意大利人、中国人,每个人都要宣传自己国家有什么好酒。中国人把茅台拿出来了,酒盖一启,香气扑鼻,在座的各位说了茅台了不起。俄国人拿出了伏特加,英国拿出了威士忌,法国拿出了XO,德国拿出了黑啤酒,意大利拿出了红葡萄酒,都很了不起。到了美国人这里,美国人找了个空杯子,把茅台等几种酒都倒了一点,晃了晃,什么酒?鸡尾酒。综合就是创造。他哪有东西,只不过把别人的东西拿
来,把好的东西综合起来就是创新。
创新最重要的是观念的创新,也就是小平同志所说的解放思想。我想,如果我们企业的团队都有了创新意识,我们的企业一定可以赶超欧美、日本先进企业。
落后就要挨打。要想不挨打,就要不落后;要想不落后,就要与时俱进;要想与时俱进,就要不断创新;要想不断创新,只有坚持学习。创新型的团队来自学习型团队。
——李慧波
阿基米德的故事
国王让金匠做了一顶新的纯金王冠。但他怀疑金匠在金冠中掺假了。可是,做好的王冠无论从重量上、外形上都看不出问题。国王把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日思夜想。一天,他去澡堂洗澡,当他慢慢坐进澡堂时,水从盆边溢了出来,他望着溢出来的水,突然大叫一声:“我知道了!”竟然一丝不挂地跑回家中。原来他想出办法了。
阿基米德把金王冠放进一个装满水的缸中,一些水溢出来了。他取了王冠,把水装满,再将一块同王冠一样重的金子放进水里,又有一些水溢出来。他把两次的水加以比较,发现第一次溢出的水多于第二次。于是他断定金冠中掺了银了。经过一翻试验,他算出银子的重量。当他宣布他的发现时,金匠目瞪口呆。
这次试验的意义远远大过查出金匠欺骗国王。阿基米德从中发现了一条原理:即物体在液体中减轻的重量,等于他所排出液体的重量。这条原理后人以阿基米德的名字命名。一直到现代,人们还在利用这个原理测定船舶载重量等。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
家长给孩子报的补习班效果不好
在座的各位不仅仅是兴趣,更可能是工作需要。
如果你对问题视而不见,那就没有创新。 案例:人工合成尿素
维勒自1824年起研究氰酸铵的合成,但是他发现在氰酸中加入氨水后蒸干得到的白色晶体并不是铵盐,到了1828年他终于证明出这个实验的产物是尿素。维勒由于偶然的发现了从无机 物合成有机物的方法,而被认为是有机化学研究的先锋。在此之前,人们普遍认为:有机物只能依靠一种生命力在动物或植物体内产生;人工只能合成无机物而不能合成有机物。维勒的老师贝采里乌斯当时也支持生命力学说,他写信给维勒问他能不能在实验室里“制造出一个小孩来”。
维勒将自己的发现和实验过程写成题为“论尿素的人工制成”的论文,发表在1828年《物理学和化学年鉴》第12卷上。他的论文详尽记述了如何用氰酸与氨水或氯化铵与氰酸银来制备纯净的尿素。随着其他化学家对他的实验的重现成功,人们认识到有机物是可以在实验室由人工合成的,这打破了多年来占据有机化学领域的生命力学说。随后,乙酸、酒石酸等有机物相继被合成出来,支持了维勒的观点。
X射线的发现
也是一个对新奇现象极为敏感的成功的例子。事实上,在伦琴发现X射线之前,就有人曾经碰到过X射线,但当时并没有引起实验者的注意,有的人为放在阴极射线管附近的照像底片莫名其妙地感光而气恼,但没有对这种奇怪的现象引起足够的注意,也有些物理学家在实验时注意到克鲁克斯放电管附近的荧光,但只是专心研究阴极射线,而没有去追究这种奇怪的现象,错过了发现射线,而伦琴却能够抓住这偶然出现的一点荧光。一丝阴影,追根求源,锲而不舍,终于发现X射线。
1.发明“长命灯” 所一段时间,走廊的照明电灯泡成了短命鬼,常常不到一个星期便寿终正寝了。开始王明认为是电灯泡的质量太差,但是接连换了几个牌子的灯泡仍然如此。而家里用同样牌子的白织灯,却至少能用几个月。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仔细观察,最后发现引起白炽灯断丝的主要原因是深夜12时之后电源电压达到240多伏的高压所引起,这段时间若哪位邻居“人走灯未灭”就很容易烧断灯丝。经过他仔细琢磨,发现解决的办法非常多:既换成声控型开关,即节约电,也可防止灯泡在高电压的情况下长时间工作。再如买一个节能灯代替白炽灯,一般来说节能灯对电压的适应范围要宽一些………,但这些方法都需要增加费用。有没有一种更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法呢?他想,引起灯泡断丝的主要原因是电压高,那么只要设法让电压降低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最后,他根据电工所提的建议,在电子市场仅花几分钱买了一个1n4007的整流二极管,把它串联在电灯线路上,尽管照明亮度弱了点,但对于夜间照明还是绰绰有余了。经过他一番改动之后,灯泡使用近一年也从未断丝。后来,他又如法泡制,把卫生间、厨房的照明灯也一个个“小改小革”一番,取得的效果明显。
个人搞点创新,搞点发明、创造并不难,难的是建立一个创新型的团队。爱迪生时代他一生搞了1000多项发明,现在随着人的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一项创新,一项成果,很多时候已经不是一个人的力量可以完成的了,而是一个团队搞出来的。中国的海尔从1984年开始创业,20年后已成为中国企业的一面旗帜,成功原因是什么呢?吴官正在任山东省委书记时到海尔视察后说:“海尔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快,是因为它有一个创新的企业文化和一个团结的领导班子。”
海尔文化精髓之一就是它的创新精神。从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公司一个212的电冰箱生产技术,经过16年的发展,到2000年,已形成了69大系列108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海尔现在平均每天可推出1.3个新品种,平均每天申请国家专利2.5个,海尔是中国拥有专利最多的企业。
像海尔这么多的创新,绝不是几个工程师能搞成的,而在于他们有一个创新型团队,鼓励人人创新。1998-2000年的三年间,海尔人一共提了3万多条合理化建议,被采纳了17000多条。海尔规定:工人一年提十条合理化建议,只要被采纳了七条,就可以从“合格员工”升为“优秀员工”,连许多老工人一年都可以提出十几项合理化建议。这就是海尔创新型团队的力量。
我们中国人素以谦虚好学著称,我们的企业要想实现跳跃式发展,也就必须站在巨人的肩膀 上,我们不但要学习日本人的团队精神,德国人的严谨态度,还应学习美国人的创新精神。
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次酒会上,有7个人,美国人、俄国人、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意大利人、中国人,每个人都要宣传自己国家有什么好酒。中国人把茅台拿出来了,酒盖一启,香气扑鼻,在座的各位说了茅台了不起。俄国人拿出了伏特加,英国拿出了威士忌,法国拿出了XO,德国拿出了黑啤酒,意大利拿出了红葡萄酒,都很了不起。到了美国人这里,美国人找了个空杯子,把茅台等几种酒都倒了一点,晃了晃,什么酒?鸡尾酒。综合就是创造。他哪有东西,只不过把别人的东西拿
来,把好的东西综合起来就是创新。
创新最重要的是观念的创新,也就是小平同志所说的解放思想。我想,如果我们企业的团队都有了创新意识,我们的企业一定可以赶超欧美、日本先进企业。
落后就要挨打。要想不挨打,就要不落后;要想不落后,就要与时俱进;要想与时俱进,就要不断创新;要想不断创新,只有坚持学习。创新型的团队来自学习型团队。
——李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