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写作要点
邓希贤
一、基本要求:四性
1、 创新性:至少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有所进展(需增添若干新的信息)。
2、 科学性: 数据真实、逻辑严密、立论有充分依据。
3、 学术性: 名词术语及叙述方式符合专业标准。
4、 实践性:实验方法与内容 具有可操纵性和可重复性。
二、写作过程:
1、 素材准备:包括背景材料和前人工作的收集与 整理
2、 构思:包括明确主题、清理 思路、筛选素材、构筑论文框架。
3、 起草:在构思成熟、提纲拟定后,开始论文起草。此时当反复推敲、紧扣主题、突出重点、论点鲜明、论述有据、全文贯通、结构完整、语言简练、表述准确。
4、 修改:纠正文中毛病、使之正确规范,理论更加准确、观点更加鲜明、文字更加简练、表达更加生动。用A4纸打印,每页40字×30行=1200字,最好控制在6000字以内。
5、 定稿:
三、基本格式:
1.标题:可先拟定一试用标题,论文写成后再反复推敲,力争做到 与内容相符,言简意赅,最好不要超过20个字。切忌大题小做且用生僻的专业术语。
2.作者:姓名(所在学校及邮编),多名作者的排序应避免论文发表后可能引起的纠纷。
3.指导:某某教授(所在单位),某某老师(所在单位)
4.摘要:其内容是标题的扩充与全文的高度概括,扼要介绍论文的研究目的、方法、结果(主要数据)与结论等,字数宜控制在正文字数的3—5%之间,用第三人称的语气叙述,切忌自我拔高评价。
5.关键词:特指从论文标题、正文摘要中精选出来,用以提示论文主题内容、具有实质意意和未经加工的自然语言词汇。课参照各个学科的“主题词表”。一般选3—5个。
6.正文:包括前言、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等。
a.前言的作用在扼要介绍论文的背景与命题,要解决什么问题,主要的科研思路,工作有何意义等。前言宜短,最好不超过300个字,切忌将正文交代的内容提前在此叙述。
b.实验方法部门交待所用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分组与数据处理等。常规方法一般不必详述,
可用“参见引文”的方式表示,如有所改进则应加以说明,这部分内容能反映论文工作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以及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c.实验结果部分应体现作者的设计思想,对实验数据要精心整理与规范化处理,并善用图表与照片,做到科学、准确、直观地表达实验结果。
d.讨论,可以在结果之后单列,也可以合并为“结果与讨论”来陈述。二者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全文的论证由此引发,推理由此导出,讨论由此展开,最终结论由此得出。其内容重在对全部实验数据及其误差加以分析与研讨,依据所得实验结果,联系前人的有关工作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透过现象洞察事物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提出理论假设并多方予以论证,从而使导出的结论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e.结论是论文要点的归纳和提炼,不同于单纯的实验结果,只有那些经过充分论证、能够断定无误的观点,才能写入结论中。因此,它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结晶,是全篇论文的精髓,其写作必须十分精准与严谨,不宜用“大概”、“可能”一类的模糊词语。对论文解决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还有什么问题,应该是非分明地作出回答,要避免在结论中引用过多的实验数据,甚至重复讨论中谈过的细节。有时论文后列有附录,多为论文中不便收录的更加详细的背景资料与实验方法,以及常用术语缩写、度量衡单位符号、实验的原始数据等。 f.参考文献:限于正式出版的书刊,选主要的和最新的10条左右列出即可。
论文引用格式:序号,作者姓名,题目,期刊名称(外文期刊可用标准缩写词),年、卷(期):起页~止页。
书籍引用格式:序号,作者或编者姓名,书名,出版社,版次,出版年,所引用内容的页码。 附:注意事项:
1. 科学名词术语应采用国家审定公布的,个别不确定的可在括弧内注明英文或拉丁文名词。通用缩写词(如DNA等)可直接写,非通用着须在其第一次出现时,先写出中文名,再用括弧标注其缩写词。
2. 计量单位一律用国家公布的法定计量单位。
3. 论文不同于工作总结,必须拣主要的、能说明问题的实验结果来陈述和讨论,不能将做过的所有实验都悉数收录进去,因此,内容必须精选,字数必须限制,遣词造句必须反复推敲与精简修改。
4. 论文并非越长越好,原则上一篇论文只围绕一个主题,还要突出重点,切忌求全与面面俱到。重点应是自己有所发展并与众不同的东西,如有涉及该主题的新论点、新论据、新视角、新方法、新现象、新问题,能任居其一就很不错了。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写作要点
邓希贤
一、基本要求:四性
1、 创新性:至少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有所进展(需增添若干新的信息)。
2、 科学性: 数据真实、逻辑严密、立论有充分依据。
3、 学术性: 名词术语及叙述方式符合专业标准。
4、 实践性:实验方法与内容 具有可操纵性和可重复性。
二、写作过程:
1、 素材准备:包括背景材料和前人工作的收集与 整理
2、 构思:包括明确主题、清理 思路、筛选素材、构筑论文框架。
3、 起草:在构思成熟、提纲拟定后,开始论文起草。此时当反复推敲、紧扣主题、突出重点、论点鲜明、论述有据、全文贯通、结构完整、语言简练、表述准确。
4、 修改:纠正文中毛病、使之正确规范,理论更加准确、观点更加鲜明、文字更加简练、表达更加生动。用A4纸打印,每页40字×30行=1200字,最好控制在6000字以内。
5、 定稿:
三、基本格式:
1.标题:可先拟定一试用标题,论文写成后再反复推敲,力争做到 与内容相符,言简意赅,最好不要超过20个字。切忌大题小做且用生僻的专业术语。
2.作者:姓名(所在学校及邮编),多名作者的排序应避免论文发表后可能引起的纠纷。
3.指导:某某教授(所在单位),某某老师(所在单位)
4.摘要:其内容是标题的扩充与全文的高度概括,扼要介绍论文的研究目的、方法、结果(主要数据)与结论等,字数宜控制在正文字数的3—5%之间,用第三人称的语气叙述,切忌自我拔高评价。
5.关键词:特指从论文标题、正文摘要中精选出来,用以提示论文主题内容、具有实质意意和未经加工的自然语言词汇。课参照各个学科的“主题词表”。一般选3—5个。
6.正文:包括前言、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等。
a.前言的作用在扼要介绍论文的背景与命题,要解决什么问题,主要的科研思路,工作有何意义等。前言宜短,最好不超过300个字,切忌将正文交代的内容提前在此叙述。
b.实验方法部门交待所用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分组与数据处理等。常规方法一般不必详述,
可用“参见引文”的方式表示,如有所改进则应加以说明,这部分内容能反映论文工作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以及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c.实验结果部分应体现作者的设计思想,对实验数据要精心整理与规范化处理,并善用图表与照片,做到科学、准确、直观地表达实验结果。
d.讨论,可以在结果之后单列,也可以合并为“结果与讨论”来陈述。二者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全文的论证由此引发,推理由此导出,讨论由此展开,最终结论由此得出。其内容重在对全部实验数据及其误差加以分析与研讨,依据所得实验结果,联系前人的有关工作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透过现象洞察事物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提出理论假设并多方予以论证,从而使导出的结论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e.结论是论文要点的归纳和提炼,不同于单纯的实验结果,只有那些经过充分论证、能够断定无误的观点,才能写入结论中。因此,它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结晶,是全篇论文的精髓,其写作必须十分精准与严谨,不宜用“大概”、“可能”一类的模糊词语。对论文解决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还有什么问题,应该是非分明地作出回答,要避免在结论中引用过多的实验数据,甚至重复讨论中谈过的细节。有时论文后列有附录,多为论文中不便收录的更加详细的背景资料与实验方法,以及常用术语缩写、度量衡单位符号、实验的原始数据等。 f.参考文献:限于正式出版的书刊,选主要的和最新的10条左右列出即可。
论文引用格式:序号,作者姓名,题目,期刊名称(外文期刊可用标准缩写词),年、卷(期):起页~止页。
书籍引用格式:序号,作者或编者姓名,书名,出版社,版次,出版年,所引用内容的页码。 附:注意事项:
1. 科学名词术语应采用国家审定公布的,个别不确定的可在括弧内注明英文或拉丁文名词。通用缩写词(如DNA等)可直接写,非通用着须在其第一次出现时,先写出中文名,再用括弧标注其缩写词。
2. 计量单位一律用国家公布的法定计量单位。
3. 论文不同于工作总结,必须拣主要的、能说明问题的实验结果来陈述和讨论,不能将做过的所有实验都悉数收录进去,因此,内容必须精选,字数必须限制,遣词造句必须反复推敲与精简修改。
4. 论文并非越长越好,原则上一篇论文只围绕一个主题,还要突出重点,切忌求全与面面俱到。重点应是自己有所发展并与众不同的东西,如有涉及该主题的新论点、新论据、新视角、新方法、新现象、新问题,能任居其一就很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