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

  1、选题依据

  我们的课题研究是以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为目的,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1种立体交互的有机结合研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着10分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信息技术中,以信息丰富为特点的网络技术为探究式学习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在这种网上探究式学习中,能培养学生对资源信息的识别、采集、存储、加工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在观察中、在整理中、在协作中、在建构中探索研究新事物,激发学生发现新现象,探索新规律的创新精神。

  正是基于以上想法,本课题选取了“基于网络的探究式学习”视角,来开展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

  2、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设计开发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实践能力。探索并总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2、通过在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中,使学生初步掌握从网上获取、分析、加工、利用、表达信息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其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并向其它学科和领域迁移。

  3、开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而成的校本综合实践课程的多媒体网络课件,形成1批符合中学生认知基础和心理特征的“未来教育”案例,构成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资源库,充分利用全国教育互联网、宽带网、校园网等教学资源库,协作学习。把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从探究性学习中体现出来。

  4、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发展学生发现、质疑、探索、创新等自主探究能力。构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评估指标,其中包括制订和调整学习目标的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材料的能力,自我选择学习方式和调整学习目标的能力,自我选择学习途径的能力,与学习伙伴的协商交流的能力,自我及相互评价学习结果的能力,自主处理信息和操作信息工具等能力。通过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探究、利用网络信息的创新能力。

  5、在课题实验与研究过程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促进其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形成1支德高为范、业精为师的高素质信息化、研究型的新型教师队伍。

  3、研究内容

  众所周知,internet 可以作为宝贵的教育信息资源和威力巨大的教学媒体,并且,从80年代后期起,有些发达国家就开始进行利用internet进行教育教学的实验。但是,它必须是以1定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为基础的。我校已与互联网相接,且建成了校园网。我们将在全校,充分利用internet的信息资源的丰富性、时空不限性、人机交互性等特点,进行优化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实验研究,该实验研究的重点是利用internet辅助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比如,在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帮助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学习、探究式学习、发布成果激励学生的创造热情、利用网校辅助学习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逐步摸索出1套适合初中学生教育教学特点的,基于internet的现代化、高效率的,能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1代新人的方法和途径。

  1.学生运用计算机的技能。

  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运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的技能,直接影响到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习与能力培养的顺利进行。实验班学生除每周规定的信息技术课外,根据需要还要在业余时间有针对性的安排学习与上机时间,保证其具有较强的信息能力与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自学的技能。

  2.辅助课堂教学的情境式课件开发。

  教学情境的展示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非常重要,根据不同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将设计开发设计出满足课堂教学需要,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情境式教学软件。

  3。模型建立式课件开发。

  教学模型的展示和联想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大为重要,同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根据知识的交叉性和渗透性要求,开发理综模型建立式课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4。用于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软件的利用、开发。

  在充分利用网上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再根据能力培养要求,集理化教研组的集体力量,收集大量的有关的素材,制作出适合个别化学习学习软件。

  5。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的研究。

  充分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开阔眼界,培养灵感,并提供让学生对身边有关理化问题进行讨论,充分发表见解、观点的场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积极实践,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6。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的探究。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学习模式,为学生生动主动的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氛围环境。

  7。取得有1定影响的1定量的教科研成果。

  包括教师论文、理化课件库、实验研究报告、学生的小论文、小发明等等。

  4、研究对象

  实验年级:初中9年级、高1年级、高2年级、高3年级

  实验班级:初中9年级133班、134班、135班、136班、137班、138班、139班、140班、141班、142班

  高104—1班、04—2班、04—3班、04—4班

  高203—1班、03—2班、03—3班、03—4班

  高302—1班、02—2班、02—3班、02—4班

  我们选取的研究对象,涉及初中和高中各年龄段的学生。

  5、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方法:强调研究过程和行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计划——实施——观察——反思——总结——修订——再实施——再观察——再反思——再总结……”的程序进行,实验螺旋形上升。

  (2)经验总结:课题研究的每次实验课,都要经由课前讨论,课间观察和课后评价,由执教教师汇总撰写成个案,中期评估要撰写专题研究文章,结题时写出实验报告。

  (3)调查法:依据课题实施的发展情况,有计划和有目的进行若干次书面问卷或口头调查,以积累资料。

  (4)观察法:每节实验课,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状态、学习情绪、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等做有重点的观察记录。

  (5)测试法:每1单元学习的成绩都要即时进行测试,每学期进行1次延时测验。

  以上研究的方法,以行动研究方法为主,辅之以其它方法,具体操作上要根据学科及内容的差异进行搭配,力求保证科学性,避免失真。

  6、课题研究的步骤

  (1)xx年1月——xx年7月为前期准备阶段:

  ① 制订课题方案,进行专家论证。

  ② 根据课题目标,完善校园网络建设。

  ③ 制订相应实施计划。

  ④ 对教师进行学习理论、教育教学理论与信息技术理论操作的培训。

  ⑤ 实验学科的教学资源收集与开发准备工作。

  (2)xx年9月——xx年6月为实施阶段。

  ①根据课题目标,对教育教学及设计理论与网络技术进行整合,提出课题实施策略。

  ②按课题目标分网络课件和单元计划的样式,进行教学开发与设计。

  ③组织学生上网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实践。收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资料和信息。

  ④进行中期评估并调整课题方案。

  (3)xx年7月——xx年11月为深入实施阶段。

  根据中期调整、深入实施并适时进行推广实验。注意收集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信息。

  (4)xx年11月——xx年12月为结题阶段:

  整理资料、统计数据、撰写结题报告和论文。

  7、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课程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

  2、有关课题的实验报告,有关论文或专题研究文章。

  3、有关课题的优质实验课教学录和个案例集。

  4、开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网络课件和单元教学资料。

  5、实验检测所得的各种资料的分类档案及子课题组活动的图片、文字、音像等资料。

  8、课题研究的人员分工

  组 长:张振山负责人员的培训、课题的综合研究及组织的管理

  组 员: 何东升 胡伯龙 单爱春 杨艳芳

  负责高中课题的研究资料的收集,论文的搜集,整理,数据的统计及做课

  刘金水 薛松春 王振月 王金旗 张 庆 马兰萱

  张凤秀 果 顺 古学丽

  负责初中课题的研究资料的收集,论文的搜集,整理,数据的统计及做课9、课题的实施和完成条件保障

  本课题组的成员均具是专科以上的教学骨干教师参与实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且具有较高的教学理论,并都能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备进行教学研究的素质和经验。对参与研究该课题都有较高的积极性,这些条件保障了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10、经费自筹为主,其余费用由学校承担1部分。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组

  课题名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

  1、选题依据

  我们的课题研究是以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为目的,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1种立体交互的有机结合研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着10分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信息技术中,以信息丰富为特点的网络技术为探究式学习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在这种网上探究式学习中,能培养学生对资源信息的识别、采集、存储、加工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在观察中、在整理中、在协作中、在建构中探索研究新事物,激发学生发现新现象,探索新规律的创新精神。

  正是基于以上想法,本课题选取了“基于网络的探究式学习”视角,来开展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

  2、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设计开发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实践能力。探索并总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2、通过在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中,使学生初步掌握从网上获取、分析、加工、利用、表达信息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其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并向其它学科和领域迁移。

  3、开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而成的校本综合实践课程的多媒体网络课件,形成1批符合中学生认知基础和心理特征的“未来教育”案例,构成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资源库,充分利用全国教育互联网、宽带网、校园网等教学资源库,协作学习。把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从探究性学习中体现出来。

  4、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发展学生发现、质疑、探索、创新等自主探究能力。构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评估指标,其中包括制订和调整学习目标的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材料的能力,自我选择学习方式和调整学习目标的能力,自我选择学习途径的能力,与学习伙伴的协商交流的能力,自我及相互评价学习结果的能力,自主处理信息和操作信息工具等能力。通过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探究、利用网络信息的创新能力。

  5、在课题实验与研究过程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促进其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形成1支德高为范、业精为师的高素质信息化、研究型的新型教师队伍。

  3、研究内容

  众所周知,internet 可以作为宝贵的教育信息资源和威力巨大的教学媒体,并且,从80年代后期起,有些发达国家就开始进行利用internet进行教育教学的实验。但是,它必须是以1定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为基础的。我校已与互联网相接,且建成了校园网。我们将在全校,充分利用internet的信息资源的丰富性、时空不限性、人机交互性等特点,进行优化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实验研究,该实验研究的重点是利用internet辅助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比如,在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帮助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学习、探究式学习、发布成果激励学生的创造热情、利用网校辅助学习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逐步摸索出1套适合初中学生教育教学特点的,基于internet的现代化、高效率的,能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1代新人的方法和途径。

  1.学生运用计算机的技能。

  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运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的技能,直接影响到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习与能力培养的顺利进行。实验班学生除每周规定的信息技术课外,根据需要还要在业余时间有针对性的安排学习与上机时间,保证其具有较强的信息能力与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自学的技能。

  2.辅助课堂教学的情境式课件开发。

  教学情境的展示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非常重要,根据不同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将设计开发设计出满足课堂教学需要,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情境式教学软件。

  3。模型建立式课件开发。

  教学模型的展示和联想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大为重要,同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根据知识的交叉性和渗透性要求,开发理综模型建立式课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4。用于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软件的利用、开发。

  在充分利用网上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再根据能力培养要求,集理化教研组的集体力量,收集大量的有关的素材,制作出适合个别化学习学习软件。

  5。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的研究。

  充分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开阔眼界,培养灵感,并提供让学生对身边有关理化问题进行讨论,充分发表见解、观点的场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积极实践,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6。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的探究。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学习模式,为学生生动主动的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氛围环境。

  7。取得有1定影响的1定量的教科研成果。

  包括教师论文、理化课件库、实验研究报告、学生的小论文、小发明等等。

  4、研究对象

  实验年级:初中9年级、高1年级、高2年级、高3年级

  实验班级:初中9年级133班、134班、135班、136班、137班、138班、139班、140班、141班、142班

  高104—1班、04—2班、04—3班、04—4班

  高203—1班、03—2班、03—3班、03—4班

  高302—1班、02—2班、02—3班、02—4班

  我们选取的研究对象,涉及初中和高中各年龄段的学生。

  5、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方法:强调研究过程和行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计划——实施——观察——反思——总结——修订——再实施——再观察——再反思——再总结……”的程序进行,实验螺旋形上升。

  (2)经验总结:课题研究的每次实验课,都要经由课前讨论,课间观察和课后评价,由执教教师汇总撰写成个案,中期评估要撰写专题研究文章,结题时写出实验报告。

  (3)调查法:依据课题实施的发展情况,有计划和有目的进行若干次书面问卷或口头调查,以积累资料。

  (4)观察法:每节实验课,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状态、学习情绪、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等做有重点的观察记录。

  (5)测试法:每1单元学习的成绩都要即时进行测试,每学期进行1次延时测验。

  以上研究的方法,以行动研究方法为主,辅之以其它方法,具体操作上要根据学科及内容的差异进行搭配,力求保证科学性,避免失真。

  6、课题研究的步骤

  (1)xx年1月——xx年7月为前期准备阶段:

  ① 制订课题方案,进行专家论证。

  ② 根据课题目标,完善校园网络建设。

  ③ 制订相应实施计划。

  ④ 对教师进行学习理论、教育教学理论与信息技术理论操作的培训。

  ⑤ 实验学科的教学资源收集与开发准备工作。

  (2)xx年9月——xx年6月为实施阶段。

  ①根据课题目标,对教育教学及设计理论与网络技术进行整合,提出课题实施策略。

  ②按课题目标分网络课件和单元计划的样式,进行教学开发与设计。

  ③组织学生上网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实践。收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资料和信息。

  ④进行中期评估并调整课题方案。

  (3)xx年7月——xx年11月为深入实施阶段。

  根据中期调整、深入实施并适时进行推广实验。注意收集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信息。

  (4)xx年11月——xx年12月为结题阶段:

  整理资料、统计数据、撰写结题报告和论文。

  7、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课程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

  2、有关课题的实验报告,有关论文或专题研究文章。

  3、有关课题的优质实验课教学录和个案例集。

  4、开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网络课件和单元教学资料。

  5、实验检测所得的各种资料的分类档案及子课题组活动的图片、文字、音像等资料。

  8、课题研究的人员分工

  组 长:张振山负责人员的培训、课题的综合研究及组织的管理

  组 员: 何东升 胡伯龙 单爱春 杨艳芳

  负责高中课题的研究资料的收集,论文的搜集,整理,数据的统计及做课

  刘金水 薛松春 王振月 王金旗 张 庆 马兰萱

  张凤秀 果 顺 古学丽

  负责初中课题的研究资料的收集,论文的搜集,整理,数据的统计及做课9、课题的实施和完成条件保障

  本课题组的成员均具是专科以上的教学骨干教师参与实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且具有较高的教学理论,并都能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备进行教学研究的素质和经验。对参与研究该课题都有较高的积极性,这些条件保障了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10、经费自筹为主,其余费用由学校承担1部分。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组


相关内容

  • 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2版):
  •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发展积极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基本要求是: 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 ...

  • 小学教育科研管理条例
  •  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优化师资水平,根据学校教育科研与教学改革工作的需要,特制定本条例。   第一部分:教科室的工作职责   教科室是校长直接领导下的教育研究机构,它与学校的教导处、德育室并行,负责管理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向校长负责,它所布置的工作任务是行政性的,全校的教职工应认真执行。   其 ...

  • 2015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 2015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一)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中学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 ...

  • 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内容改革研究开题报告
  •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职业教育和培训与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直接相连.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应成为职业教育和培训改革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社会需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动力.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企业的市 ...

  • 信息技术开题报告
  • <中学信息技术学科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及创新能力研究> 开题报告 一.引言 收集信息,指的是学生能够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熟练掌握各种获取信息的工具,对所需信息的指向比较明确.处理信息,则是指学生能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加工并运用到自己的活动中,将所获得的信息作为活动过程与结果的 ...

  • 数 量 经 济 学 020209
  • 数 量 经 济 学 020209 (一级学科: 应用经济学)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致力于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具有严谨求实的思想作风和较高的精 神文明素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努力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具有经济学基础理论,掌握数学和统计学基本方法 ...

  • 江苏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内容要求2016
  • 毕业设计(论文) (Graduation Project (Thesis)) 课程编号:03360070 学 分:12 学 时:12周 先修课程:所有课程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教 材:各课题.指导老师指导的参考文献.英文文献(翻译) 开课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一.毕业设计(论文)目的 ...

  • 主课题开题报告
  • 一, 课题的提出 1,信息时代呼唤新型的人才.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加速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逐渐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工具.我国传统教育以学校为主要教育场所,以班级授课为主要形式,以书本知识为主要内容,以记忆和理解为主要要求,以知识再现为主要目标,迫 ...

  • 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
  • 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 (征求意见稿) 领域名称:项目管理 领域代码:430140 全国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教育协作组 2008年9月 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① (征求意见稿) 全国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教育协作组 2007年9月 1.前言 项目管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本工程领域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