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
2014全国职业院校模具技能大赛(学生组)
竞赛规程
学生组竞赛规程包括三个赛项(注塑模具CAD/CAE/CAM、注塑模具工程、冷冲压拉延模具CAD/CAE)的竞赛内容与方式、评分方法与奖项设定以及竞赛平台、竞赛要求、竞赛规则以及申诉与仲裁方法。
赛项一:注塑模具CAD/CAE/CAM(学生组)
一、竞赛内容与方式
由赛项组委会提供塑件的原始3D 数字模型,格式为IGES 或STEP ,同时提供纸质竞赛任务书一份,包括塑件的二维参考图,塑件技术要求及模具制造要求等。参赛队在规定的比赛时间内,完成注塑模具CAD 设计、CAE 分析、主要成型零件型芯、型腔的加工工艺设计及CAM 编程等任务。
(一)竞赛内容
1、零件的3D 模型的成形工艺性检查,并做适当的处理, 在注塑模CAE 软件中完成;
2、模具初始方案设计(包括型腔布局、分型面、浇注系统、冷却系统), 在注塑模CAD 软件中完成;
3、应用注塑模CAE 软件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初始设计方案进行评价和优化,生成分析报告;
4、根据优化的设计方案细化并完成模具三维结构设计;
5、绘制模具二维总装配图;
6、绘制模具主要成型零件的二维图;
7、进行模具成型零件的CAM 编程(生成刀路轨迹----生成加工指令)-----生成加工工艺程序单。
(二)竞赛方式
1、竞赛采取团队形式进行。每支参赛队由3名选手组成,3名
选手须为同校在籍学生,其中队长1名,性别和年级不限。每队可配3名指导教师。
2、竞赛成果要求
(1)模具设计方案CAE 分析,包括分析结果文件、模具设计项目分析报告(PPT 文件)等;
(2)模具设计三维总装配图、模具二维总装配图(包括尺寸标注与技术要求、明细表、标题栏等)、主要零件(包括A 板、B 板、型芯、型腔、滑块以及斜顶零件等)的工程图(包括尺寸标注与技术要求、标题栏等);
(3)编写模具设计说明书。
(4)按照赛项组委会提供的固定格式编写、提交详细的工艺文件(包括主要的工艺规程、加工用G 代码等);
二、评分方法与奖项设定
(一)评分方法(包括赛场得分与赛前得分两部分)
1、赛场得分:
(1)在赛项执委会的领导下,裁判组负责赛项成绩评定工作,并上报赛项监督工作组,由赛项监督工作组对竞赛结果作最终裁定。
(2)裁判组在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科学、规范”的原则下,各负其责,按照制订好的评分标准和细则,对参赛队比赛情况进行盲评(严格加密状态下),根据规定的评判程序最终计算各参赛队成绩;比赛成绩须经裁判长审核、监督工作组组长复核,签字确认。
(3)赛场得分包括结果得分和现场得分:参赛队提交的比赛结果,即选手自己刻录在光盘中的电子文档经加密裁判员加密后,交成绩裁判组根据评分标准评分;现场裁判员在比赛过程中对参赛队的文明生产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价,在参赛队结束比赛时完成评分。
项目评分指标体系
1) 模具设计质量评价包括设计资料的规范性、制件要求的符合
性、模具结构的合理性、机构运动的精确性、制造工艺性、
成本经济性等方面。
2) 模具设计分析评价包括熔体充模均衡性、冷却均匀性、应力翘
曲变形合理性等方面。
3) 零件CAM 质量评价包括如何保证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
度、表面质量、加工时间、加工成本等方面。
2、赛前得分:
模具技能大赛内容的设置是为了促进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开展基于模具生产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改革,促进各校模具专业建设,加快模具设计与制造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大赛内容应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应使大多数模具专业学生得到同样的考察与训练; 为此本次大赛要考察参赛院校模具专业日常教学及学生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
要求参赛院校提供教学环节及参赛选手选拔及训练过程的视频文件(具体要求见附件3视频制作竞赛方案),根据视频文件的情况由赛项裁判员给出赛前成绩(最多10分)作为竞赛加分计入各队总分。
(二)奖项设定
本赛项设参赛选手团体奖,竞赛参赛队成绩由高到低排名,总成绩相同的,再分别按照模具CAD 、CAE 、CAM 以及文明生产得分排序。设一等奖15%、二等奖25%、三等奖35%;
获奖参赛队指导教师由赛项组委会颁发优秀指导教师证书。
三、竞赛平台
(一)赛项使用主要软件清单:
(二)大赛硬件平台
计算机:每个赛位配置3台;配置如下:处理器:Intel 酷睿i5 4570;4GB 内存;独立显卡,显存容量1GB 。
赛项二:注塑模具工程(学生组)
一、竞赛内容与方式
根据赛场给定制件的2D 产品图和半成品模具,完成该制件的数字建模、模具设计与分析、成形零件的设计和加工、模具装调和试模,最终成形出合格制件等任务。
(一)竞赛内容
1、按给定制件2D 产品图,创建塑件3D 模型图;
2、依据建立的制件3D 模型,进行3D 模具初始方案设计;
3、应用注塑模CAE 软件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评价,生成分析报告;
4、根据优化的设计方案完成并细化模具3D 结构设计和指定的模具零件的2D 图绘制;
5、编制模具设计说明书;
6、根据现场机床刀具条件,完成型芯型腔以及有关零件的加工制造;
7、根据现场提供的模具零件,完成装配模具并将模具装到成形设备上,进行试模,最终成形加工出合格制件。
(二)竞赛方式
1、竞赛采取团队形式进行。每支参赛队由3名比赛选手组成,3名选手须为同校在籍学生,其中队长1名,性别和年级不限。每队可配3名指导教师。
2、竞赛成果要求
(1)塑件的3D 模型;
(2)模具设计方案分析结果及CAE 分析报告;
(3)模具设计3D 总装配图、主要零件型腔、型芯工程图(包括尺寸标注与技术要求、标题栏等)电子文档;
(4)模具设计说明书。
(5)零件加工实物,包括型芯、型腔、滑块及斜顶(修整);
(6)按照组委会提供的固定格式编写、提交详细的工艺文件(包括主要的工艺规程、加工参数等);
(7)完成装配的模具实物;
(8)成型加工的塑料制件;
二、评分方法与奖项设定
(一)评分方法(包括赛场得分与赛前得分两部分)
1、赛场得分:
(1)在赛项执委会的领导下,裁判组负责赛项成绩评定工作,并上报赛项监督工作组,由赛项监督工作组对竞赛结果作最终裁定。
(2)裁判组在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科学、规范”的原则下,各负其责,按照制订好的评分标准和细则,对参赛队比赛情况进行盲评(严格加密状态下),根据规定的评判程序最终计算各参赛队成绩;比赛成绩须经裁判长审核、监督工作组组长复核,签字确认。
(3)赛场得分包括结果得分和现场得分:参赛队提交的比赛结果,即选手自己刻录在光盘中的电子文档经加密裁判员加密后交成绩裁判组根据评分标准评分;现场裁判员在比赛过程中对参赛队的文明生产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价,在参赛队结束比赛时完成评分。
项目评分指标体系
1) 模具设计质量评价包括设计资料的规范性、制件要求的符合
性、模具结构的合理性、机构运动的精确性、制造工艺性、
成本经济性等方面。
2) 模具设计分析评价包括熔体充模均衡性、冷却均匀性、应力翘
曲变形合理性等方面。
3) 零件加工质量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表面质量、
加工时间、加工成本等方面。
4) 模具装配与试模包括模具装配工艺性、装配精度、机构运动的
精确性、调试参数设置的准确性等方面。
5) 制件成型质量包括制件尺寸与精度、制件粗糙度、成型质量等
方面。
6) 文明生产评价包括工作态度、安全意识、职业规范、环境保护
等方面。
2、赛前得分:
模具技能大赛内容的设置是为了促进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开展基于模具生产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改革,促进各校模具专业建设,加快模具设计与制造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大赛内容应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应使大多数模具专业学生得到同样的考察与训练; 为此本次大赛要考察参赛院校模具专业日常教学及学生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要求参赛院校提供教学环节及参赛选手选拔及训练过程的视频文件(具体要求见附件4视频制作竞赛方案),根据视频文件的情况由赛项裁判员给出赛前成绩(最多10分),作为竞赛加分计入各队总分。
(二)奖项设定
本赛项设参赛选手团体奖,竞赛参赛队成绩由高到低排名,总成
绩相同的,再分别按照模具设计、制作、装调、及产品成型得分排序;设一等奖15%、二等奖25%、三等奖35%;
获奖的参赛队指导教师由赛项组委会颁发优秀指导教师证书。
三、竞赛平台
(一)主要软件清单:
(二)赛项硬件平台
上述未涉及的赛场提供和需自备物料的清单将同样题一并公布。
赛项三:冷冲压拉延模具CAD/CAE(学生组)
一 、竞赛内容与方式
赛项组委会提供塑件的原始数字模型,格式为IGES 或STEP ,同时提供纸质竞赛任务书一份及模具制造要求等,选手完成模具的CAD/CAE等任务:
(一) 竞赛内容
1、产品CAE 分析,撰写CAE 分析报告:
毛坯展开----零件成形性分析;
成形工艺设计,制定冲压工艺方案(落料---拉延---修边等); 拉延成形过程模拟;
2、模具结构设计:
指定工序模具结构设计,完成3D 总装图,绘制模具2D 总装图。
3、绘制模具主要成型零件(凸、凹模)的2D 工程图。
4、撰写模具设计说明书。
(二)竞赛方式
1、竞赛采取团队形式进行。每支参赛队由2名比赛选手组成,选手须为同校在籍学生,其中队长1名,性别和年级不限。每队可配2名指导教师。
2、竞赛成果要求
(1)冲压工艺方案、CAE 分析结果及分析报告;
(2)模具设计3D 总装配图、模具2D 总装配图(包括主要尺寸及技术要求、明细表、标题栏等)、主要零件(凸模、凹模)的2D 工程图(包括主要尺寸及技术要求、标题栏等);
(3)模具设计说明书。
二、评分方法与奖项设定
(一)评分方法(包括赛场得分与赛前得分两部分)
1、赛场得分:
(1)在赛项执委会的领导下,裁判组负责赛项成绩评定工作,并上报赛项监督工作组,由赛项监督工作组对竞赛结果作最终裁定。
(2)裁判组在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科学、规范”的原则下,各负其责,按照制订好的评分标准和细则,对参赛队比赛情况进行盲评(严格加密状态下),根据规定的评判程序最终计算各参赛队成绩;比赛成绩须经裁判长审核、监督工作组组长复核,签字确认。
(3)赛场得分包括结果得分和现场得分:参赛队提交的比赛结果,即选手自己刻录在光盘中的电子文档经加密裁判员加密后交成绩裁判组根据评分标准评分;现场裁判员在比赛过程中对参赛队的文明生产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价,在参赛队结束比赛时完成评分。
项目评分指标体系
2、赛前得分:
模具技能大赛内容的设置是为了促进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开展基于模具生产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改革,促进各校模具专业建设,加快模具设计与制造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大赛内容应融入到日常
教学中,应使大多数模具专业学生得到同样的考察与训练; 为此本次大赛要考察参赛院校模具专业日常教学及学生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要求参赛院校提供教学环节及参赛选手选拔及训练过程的视频文件(具体要求见附件4视频制作竞赛方案),根据视频文件的情况由赛项裁判给出赛前成绩(最多10分),作为竞赛加分计入各队总分。
(二)奖项设定
本赛项设参赛选手团体奖,竞赛参赛队成绩由高到低排名,总成绩相同的,再分别按照模具CAD 、CAE 、CAM 以及文明生产得分排序。设一等奖15%、二等奖25%、三等奖35%;
获奖的参赛队指导教师由赛项组委会颁发优秀指导教师证书。
三、竞赛平台
(一)赛项使用主要软件清单:
(二)竞赛硬件平台
计算机:每个赛位配置2台,配置如下:处理器:Intel 酷睿i5 4570;4GB 内存;独立显卡,显存容量1GB 。
四、竞赛要求(赛项一、二、三):
(一)职业道德
1、敬业爱岗,忠于职守,严于律已;
2、努力钻研业务,刻苦学习,勤于思考,善于观察;
3、工作认真负责,吃苦耐劳;
4、遵守操作规程,坚持安全、文明生产;
5、着装整洁,爱护设备,保持工作环境清洁有序。
(二)相关知识与技能
1、模具设计原理、结构与模具三维CAD 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
2、模具CAE 软件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3、模具二维CAD 软件的使用方法;
4、模具数控加工工艺及CAM 编程、数控设备的操作;
5、模具的装配与注塑设备的调试;
6、注塑成型工艺。
五、竞赛规则(赛项一、二、三)
(一)大赛平台软件由赛项组委会提供,参赛选手不得自带软件。
(二)模具设计手册提交裁判组审查后方可带入赛场,不得携带其他资料。
(三)参赛选手按照参赛规定进入比赛场地,自行决定工作程序和时间安排,模具设计和分析均在比赛场地完成。
(四)参赛选手须在确认竞赛任务和现场条件无误后开始比赛。
(五)比赛过程中,食品和饮水由赛场统一提供,选手休息、饮食或如厕时间均计算在比赛时间内。
(六)比赛过程中,参赛选手须严格遵守赛场纪律,并接受裁判员的监督和警示;若因设备故障导致选手中断或终止比赛,由大赛裁判长视具体情况做出裁决。
(七)比赛过程中,参赛选手由于操作失误导致设备不能正常工作,或造成安全事故不能进行比赛的,将被中止比赛。
(八)比赛过程中,各参赛选手限定在自己的工作区域内完成比赛任务。
(九)若参赛选手欲提前结束比赛,应向裁判员举手示意,比赛终止时间由裁判员记录,参赛结束比赛后不得再进行任何操作。
(十)比赛结束时,将所有电子文档刻录到光盘中,同时须完成现场清理并将设备恢复到初始状态。
(十一)比赛结束后,参赛队须按照程序提交比赛结果,裁判员在比赛结果的规定位置做标记,并与参赛队一起签字确认,经裁判员确认后方可离开赛场。
六、申诉与仲裁(赛项一、二、三)
(一)申诉:
1、参赛选手对不符合竞赛规定的设备、软件、有失公正的检测、评判、奖励,以及对工作人员的违规行为等,均可提出申诉。
2、参赛选手申诉均须按照规定时限以书面形式向仲裁工作组提出。仲裁工作组负责受理选手申诉,并将处理意见尽快通知当事人。
(二)仲裁:
1、组委会下设仲裁工作组,负责受理大赛中出现的所有申诉并进行仲裁,以保证竞赛的顺利进行和竞赛结果公平、公正。
2、仲裁工作组的裁决为最终裁决,参赛队不得因申诉或对处理意见不服而停止比赛,否则按弃权处理。
2014全国职业院校模具技能大赛组委会
秘书处2014.9.15
附件1:
2014全国职业院校模具技能大赛(学生组)
竞赛规程
学生组竞赛规程包括三个赛项(注塑模具CAD/CAE/CAM、注塑模具工程、冷冲压拉延模具CAD/CAE)的竞赛内容与方式、评分方法与奖项设定以及竞赛平台、竞赛要求、竞赛规则以及申诉与仲裁方法。
赛项一:注塑模具CAD/CAE/CAM(学生组)
一、竞赛内容与方式
由赛项组委会提供塑件的原始3D 数字模型,格式为IGES 或STEP ,同时提供纸质竞赛任务书一份,包括塑件的二维参考图,塑件技术要求及模具制造要求等。参赛队在规定的比赛时间内,完成注塑模具CAD 设计、CAE 分析、主要成型零件型芯、型腔的加工工艺设计及CAM 编程等任务。
(一)竞赛内容
1、零件的3D 模型的成形工艺性检查,并做适当的处理, 在注塑模CAE 软件中完成;
2、模具初始方案设计(包括型腔布局、分型面、浇注系统、冷却系统), 在注塑模CAD 软件中完成;
3、应用注塑模CAE 软件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初始设计方案进行评价和优化,生成分析报告;
4、根据优化的设计方案细化并完成模具三维结构设计;
5、绘制模具二维总装配图;
6、绘制模具主要成型零件的二维图;
7、进行模具成型零件的CAM 编程(生成刀路轨迹----生成加工指令)-----生成加工工艺程序单。
(二)竞赛方式
1、竞赛采取团队形式进行。每支参赛队由3名选手组成,3名
选手须为同校在籍学生,其中队长1名,性别和年级不限。每队可配3名指导教师。
2、竞赛成果要求
(1)模具设计方案CAE 分析,包括分析结果文件、模具设计项目分析报告(PPT 文件)等;
(2)模具设计三维总装配图、模具二维总装配图(包括尺寸标注与技术要求、明细表、标题栏等)、主要零件(包括A 板、B 板、型芯、型腔、滑块以及斜顶零件等)的工程图(包括尺寸标注与技术要求、标题栏等);
(3)编写模具设计说明书。
(4)按照赛项组委会提供的固定格式编写、提交详细的工艺文件(包括主要的工艺规程、加工用G 代码等);
二、评分方法与奖项设定
(一)评分方法(包括赛场得分与赛前得分两部分)
1、赛场得分:
(1)在赛项执委会的领导下,裁判组负责赛项成绩评定工作,并上报赛项监督工作组,由赛项监督工作组对竞赛结果作最终裁定。
(2)裁判组在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科学、规范”的原则下,各负其责,按照制订好的评分标准和细则,对参赛队比赛情况进行盲评(严格加密状态下),根据规定的评判程序最终计算各参赛队成绩;比赛成绩须经裁判长审核、监督工作组组长复核,签字确认。
(3)赛场得分包括结果得分和现场得分:参赛队提交的比赛结果,即选手自己刻录在光盘中的电子文档经加密裁判员加密后,交成绩裁判组根据评分标准评分;现场裁判员在比赛过程中对参赛队的文明生产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价,在参赛队结束比赛时完成评分。
项目评分指标体系
1) 模具设计质量评价包括设计资料的规范性、制件要求的符合
性、模具结构的合理性、机构运动的精确性、制造工艺性、
成本经济性等方面。
2) 模具设计分析评价包括熔体充模均衡性、冷却均匀性、应力翘
曲变形合理性等方面。
3) 零件CAM 质量评价包括如何保证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
度、表面质量、加工时间、加工成本等方面。
2、赛前得分:
模具技能大赛内容的设置是为了促进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开展基于模具生产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改革,促进各校模具专业建设,加快模具设计与制造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大赛内容应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应使大多数模具专业学生得到同样的考察与训练; 为此本次大赛要考察参赛院校模具专业日常教学及学生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
要求参赛院校提供教学环节及参赛选手选拔及训练过程的视频文件(具体要求见附件3视频制作竞赛方案),根据视频文件的情况由赛项裁判员给出赛前成绩(最多10分)作为竞赛加分计入各队总分。
(二)奖项设定
本赛项设参赛选手团体奖,竞赛参赛队成绩由高到低排名,总成绩相同的,再分别按照模具CAD 、CAE 、CAM 以及文明生产得分排序。设一等奖15%、二等奖25%、三等奖35%;
获奖参赛队指导教师由赛项组委会颁发优秀指导教师证书。
三、竞赛平台
(一)赛项使用主要软件清单:
(二)大赛硬件平台
计算机:每个赛位配置3台;配置如下:处理器:Intel 酷睿i5 4570;4GB 内存;独立显卡,显存容量1GB 。
赛项二:注塑模具工程(学生组)
一、竞赛内容与方式
根据赛场给定制件的2D 产品图和半成品模具,完成该制件的数字建模、模具设计与分析、成形零件的设计和加工、模具装调和试模,最终成形出合格制件等任务。
(一)竞赛内容
1、按给定制件2D 产品图,创建塑件3D 模型图;
2、依据建立的制件3D 模型,进行3D 模具初始方案设计;
3、应用注塑模CAE 软件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评价,生成分析报告;
4、根据优化的设计方案完成并细化模具3D 结构设计和指定的模具零件的2D 图绘制;
5、编制模具设计说明书;
6、根据现场机床刀具条件,完成型芯型腔以及有关零件的加工制造;
7、根据现场提供的模具零件,完成装配模具并将模具装到成形设备上,进行试模,最终成形加工出合格制件。
(二)竞赛方式
1、竞赛采取团队形式进行。每支参赛队由3名比赛选手组成,3名选手须为同校在籍学生,其中队长1名,性别和年级不限。每队可配3名指导教师。
2、竞赛成果要求
(1)塑件的3D 模型;
(2)模具设计方案分析结果及CAE 分析报告;
(3)模具设计3D 总装配图、主要零件型腔、型芯工程图(包括尺寸标注与技术要求、标题栏等)电子文档;
(4)模具设计说明书。
(5)零件加工实物,包括型芯、型腔、滑块及斜顶(修整);
(6)按照组委会提供的固定格式编写、提交详细的工艺文件(包括主要的工艺规程、加工参数等);
(7)完成装配的模具实物;
(8)成型加工的塑料制件;
二、评分方法与奖项设定
(一)评分方法(包括赛场得分与赛前得分两部分)
1、赛场得分:
(1)在赛项执委会的领导下,裁判组负责赛项成绩评定工作,并上报赛项监督工作组,由赛项监督工作组对竞赛结果作最终裁定。
(2)裁判组在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科学、规范”的原则下,各负其责,按照制订好的评分标准和细则,对参赛队比赛情况进行盲评(严格加密状态下),根据规定的评判程序最终计算各参赛队成绩;比赛成绩须经裁判长审核、监督工作组组长复核,签字确认。
(3)赛场得分包括结果得分和现场得分:参赛队提交的比赛结果,即选手自己刻录在光盘中的电子文档经加密裁判员加密后交成绩裁判组根据评分标准评分;现场裁判员在比赛过程中对参赛队的文明生产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价,在参赛队结束比赛时完成评分。
项目评分指标体系
1) 模具设计质量评价包括设计资料的规范性、制件要求的符合
性、模具结构的合理性、机构运动的精确性、制造工艺性、
成本经济性等方面。
2) 模具设计分析评价包括熔体充模均衡性、冷却均匀性、应力翘
曲变形合理性等方面。
3) 零件加工质量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表面质量、
加工时间、加工成本等方面。
4) 模具装配与试模包括模具装配工艺性、装配精度、机构运动的
精确性、调试参数设置的准确性等方面。
5) 制件成型质量包括制件尺寸与精度、制件粗糙度、成型质量等
方面。
6) 文明生产评价包括工作态度、安全意识、职业规范、环境保护
等方面。
2、赛前得分:
模具技能大赛内容的设置是为了促进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开展基于模具生产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改革,促进各校模具专业建设,加快模具设计与制造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大赛内容应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应使大多数模具专业学生得到同样的考察与训练; 为此本次大赛要考察参赛院校模具专业日常教学及学生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要求参赛院校提供教学环节及参赛选手选拔及训练过程的视频文件(具体要求见附件4视频制作竞赛方案),根据视频文件的情况由赛项裁判员给出赛前成绩(最多10分),作为竞赛加分计入各队总分。
(二)奖项设定
本赛项设参赛选手团体奖,竞赛参赛队成绩由高到低排名,总成
绩相同的,再分别按照模具设计、制作、装调、及产品成型得分排序;设一等奖15%、二等奖25%、三等奖35%;
获奖的参赛队指导教师由赛项组委会颁发优秀指导教师证书。
三、竞赛平台
(一)主要软件清单:
(二)赛项硬件平台
上述未涉及的赛场提供和需自备物料的清单将同样题一并公布。
赛项三:冷冲压拉延模具CAD/CAE(学生组)
一 、竞赛内容与方式
赛项组委会提供塑件的原始数字模型,格式为IGES 或STEP ,同时提供纸质竞赛任务书一份及模具制造要求等,选手完成模具的CAD/CAE等任务:
(一) 竞赛内容
1、产品CAE 分析,撰写CAE 分析报告:
毛坯展开----零件成形性分析;
成形工艺设计,制定冲压工艺方案(落料---拉延---修边等); 拉延成形过程模拟;
2、模具结构设计:
指定工序模具结构设计,完成3D 总装图,绘制模具2D 总装图。
3、绘制模具主要成型零件(凸、凹模)的2D 工程图。
4、撰写模具设计说明书。
(二)竞赛方式
1、竞赛采取团队形式进行。每支参赛队由2名比赛选手组成,选手须为同校在籍学生,其中队长1名,性别和年级不限。每队可配2名指导教师。
2、竞赛成果要求
(1)冲压工艺方案、CAE 分析结果及分析报告;
(2)模具设计3D 总装配图、模具2D 总装配图(包括主要尺寸及技术要求、明细表、标题栏等)、主要零件(凸模、凹模)的2D 工程图(包括主要尺寸及技术要求、标题栏等);
(3)模具设计说明书。
二、评分方法与奖项设定
(一)评分方法(包括赛场得分与赛前得分两部分)
1、赛场得分:
(1)在赛项执委会的领导下,裁判组负责赛项成绩评定工作,并上报赛项监督工作组,由赛项监督工作组对竞赛结果作最终裁定。
(2)裁判组在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科学、规范”的原则下,各负其责,按照制订好的评分标准和细则,对参赛队比赛情况进行盲评(严格加密状态下),根据规定的评判程序最终计算各参赛队成绩;比赛成绩须经裁判长审核、监督工作组组长复核,签字确认。
(3)赛场得分包括结果得分和现场得分:参赛队提交的比赛结果,即选手自己刻录在光盘中的电子文档经加密裁判员加密后交成绩裁判组根据评分标准评分;现场裁判员在比赛过程中对参赛队的文明生产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价,在参赛队结束比赛时完成评分。
项目评分指标体系
2、赛前得分:
模具技能大赛内容的设置是为了促进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开展基于模具生产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改革,促进各校模具专业建设,加快模具设计与制造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大赛内容应融入到日常
教学中,应使大多数模具专业学生得到同样的考察与训练; 为此本次大赛要考察参赛院校模具专业日常教学及学生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要求参赛院校提供教学环节及参赛选手选拔及训练过程的视频文件(具体要求见附件4视频制作竞赛方案),根据视频文件的情况由赛项裁判给出赛前成绩(最多10分),作为竞赛加分计入各队总分。
(二)奖项设定
本赛项设参赛选手团体奖,竞赛参赛队成绩由高到低排名,总成绩相同的,再分别按照模具CAD 、CAE 、CAM 以及文明生产得分排序。设一等奖15%、二等奖25%、三等奖35%;
获奖的参赛队指导教师由赛项组委会颁发优秀指导教师证书。
三、竞赛平台
(一)赛项使用主要软件清单:
(二)竞赛硬件平台
计算机:每个赛位配置2台,配置如下:处理器:Intel 酷睿i5 4570;4GB 内存;独立显卡,显存容量1GB 。
四、竞赛要求(赛项一、二、三):
(一)职业道德
1、敬业爱岗,忠于职守,严于律已;
2、努力钻研业务,刻苦学习,勤于思考,善于观察;
3、工作认真负责,吃苦耐劳;
4、遵守操作规程,坚持安全、文明生产;
5、着装整洁,爱护设备,保持工作环境清洁有序。
(二)相关知识与技能
1、模具设计原理、结构与模具三维CAD 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
2、模具CAE 软件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3、模具二维CAD 软件的使用方法;
4、模具数控加工工艺及CAM 编程、数控设备的操作;
5、模具的装配与注塑设备的调试;
6、注塑成型工艺。
五、竞赛规则(赛项一、二、三)
(一)大赛平台软件由赛项组委会提供,参赛选手不得自带软件。
(二)模具设计手册提交裁判组审查后方可带入赛场,不得携带其他资料。
(三)参赛选手按照参赛规定进入比赛场地,自行决定工作程序和时间安排,模具设计和分析均在比赛场地完成。
(四)参赛选手须在确认竞赛任务和现场条件无误后开始比赛。
(五)比赛过程中,食品和饮水由赛场统一提供,选手休息、饮食或如厕时间均计算在比赛时间内。
(六)比赛过程中,参赛选手须严格遵守赛场纪律,并接受裁判员的监督和警示;若因设备故障导致选手中断或终止比赛,由大赛裁判长视具体情况做出裁决。
(七)比赛过程中,参赛选手由于操作失误导致设备不能正常工作,或造成安全事故不能进行比赛的,将被中止比赛。
(八)比赛过程中,各参赛选手限定在自己的工作区域内完成比赛任务。
(九)若参赛选手欲提前结束比赛,应向裁判员举手示意,比赛终止时间由裁判员记录,参赛结束比赛后不得再进行任何操作。
(十)比赛结束时,将所有电子文档刻录到光盘中,同时须完成现场清理并将设备恢复到初始状态。
(十一)比赛结束后,参赛队须按照程序提交比赛结果,裁判员在比赛结果的规定位置做标记,并与参赛队一起签字确认,经裁判员确认后方可离开赛场。
六、申诉与仲裁(赛项一、二、三)
(一)申诉:
1、参赛选手对不符合竞赛规定的设备、软件、有失公正的检测、评判、奖励,以及对工作人员的违规行为等,均可提出申诉。
2、参赛选手申诉均须按照规定时限以书面形式向仲裁工作组提出。仲裁工作组负责受理选手申诉,并将处理意见尽快通知当事人。
(二)仲裁:
1、组委会下设仲裁工作组,负责受理大赛中出现的所有申诉并进行仲裁,以保证竞赛的顺利进行和竞赛结果公平、公正。
2、仲裁工作组的裁决为最终裁决,参赛队不得因申诉或对处理意见不服而停止比赛,否则按弃权处理。
2014全国职业院校模具技能大赛组委会
秘书处2014.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