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故事

关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故事

2011-09-14 11:54阅读:

  X

1, 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概述

所谓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的通称。

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

脑血管病又称脑血管意外,脑中风或脑卒中。是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包括颅内和颅外动脉、静脉及静脉窦的疾病,但以动脉疾病为多见。高血压、动脉硬化为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故多见于中老年人。

心脑血管疾病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警惕:全球1/5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在中国,我国心脑血管病的死亡人数已占总死亡人数的1/3。

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

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人数有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前期病理基础。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在动脉血管上有脂类物质沉着(主要是胆固醇),导致动脉血管结构发生变化。

血管增厚,使血管出现狭窄,导致血流减少,出现供血障碍。

血管变硬,导致血管失去弹性,易于破裂。

血管内皮表面不稳定,易破裂导致局部血液凝固,形成血栓。

2,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因素有那些

以上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多与环境因素,也就是与行为因素及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如:吸烟,饮酒,药物,压力,三高,年龄,性别,不科学饮食,肥胖,遗传等。

膳食营养因素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这些因素都是可以改变的,因此进行合理膳食的宣传教育和个别指导,是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重要措施

3, 发病者的饮食注意事项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加载全文

控制总能量

40岁以上的人群应注意预防肥胖,尤其是有肥胖家族史者,如体重超过正常标准者,每日比正常供给量减少600到800千卡膳食热量摄入,每月可降低3KG体重。体重正常患者切忌暴饮暴食,要少量多餐,每天4到5餐。适宜的体重可降低发病率。根据一些前瞻性研究结果,体脂指数接近22时病死率最低

控制膳食饱和脂肪及胆固醇

脂肪的摄入量控制在总热能的20%,不超过25%,适当的吃些瘦肉,家禽,鱼类。海鱼的脂肪中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够起到降低血清胆固醇跟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从而保护心血管。

每天的胆固醇摄入量控制在300毫克左右,一般一个鸡蛋中胆固醇接近于300毫克,造成了很多人误以为不能多吃鸡蛋,现在研究结果,蛋黄中富含卵磷脂,其有很好的溶解血液中已经形成的胆固醇跟甘油三酯的作用,升高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促进血液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对心血管有保护的作用,人们摄入鸡蛋后对自身血清胆固醇的浓度没有明显的影响。卵磷脂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老年痴呆症的克星。

适量糖类 和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摄入占总能的65%,宜选用多糖类食物,少用蔗糖跟果糖,多吃些粗粮,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高的食物,也可以用土豆,山药,藕,荸荠等根茎食物代替部分主食,这样可避免摄入过多的精致食物。

适量摄入蛋白质,以满足身体的需要,鱼类肉质嫩易于消化吸收,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可每周吃2到3次,每次200克左右,烹调方法以清炖和清蒸为主。黄豆及制品含植物胆固醇较多,有利于胆酸排出,可减少体内胆固醇的合成,注意增加豆腐,豆干等豆制品食物。患者不必禁忌牛奶,不选用高脂牛奶即可,一般250ML纯奶中仅含脂肪9g,胆固醇30mg左右,而且牛奶中含有抑制体内胆固醇合成因子,患者每天可饮250ml牛奶,并可吃一个鸡蛋。

控制钠盐的摄入

通过对人群进行宣传教育来降低食盐摄入量是完全可行。日本通过限制食盐摄入量,使脑卒中发病率及病死率显著下降。

在家庭中,也可告诉主妇将放盐用的小勺预先定量,再根据家中吃饭的人数计算出每日应控制的食盐总量,然后用小勺衡量分配在每餐的食盐量,逐渐形成习惯,就不必每天衡量了。

补充维生素跟矿物质

平时注意补充富含B族维生素、VC、VE的食物,VB在粗粮及新鲜的蔬菜中含量丰富,深绿色的蔬菜中富含VC和胡萝卜素,VE在坚果中含量丰富,以核桃为例,可以每日3到5个,坚果多了容易能量过剩。粗粮跟蔬菜水果中还富含膳食纤维,有控制总能量摄入的作用,还可减少体内胆固醇的吸收。

禁饮烈性酒,提倡喝淡茶

患者禁止饮56度以上的白酒,如无法避免,以酒精浓度低的啤酒,黄酒,葡萄酒为宜。

茶叶中含有茶多酚、咖啡碱、维生素、矿物质、植物多糖等。茶碱能吸附脂肪有助于消化并有收敛作用,减少肠道对脂肪的吸收;茶油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一般炮制的淡茶,每天4到6杯,能助消化、利尿、强心、消腻、降脂。不要喝浓茶,因咖啡因量过多,影响睡眠,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利。

从上述饮食建议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规律,三高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饮食存在共同的特点,总结来说可以概括为“三控三多”就是控制体重,控制高能量,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控制食盐摄入量,多摄入粗粮,蔬菜水果(糖尿病患者适量)的摄入量,多摄入海鱼,多运动。

分享

我的博客

微博

微信

朋友圈

1

N

同时转发到微博

发送

关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故事

2011-09-14 11:54阅读:

  X

1, 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概述

所谓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的通称。

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

脑血管病又称脑血管意外,脑中风或脑卒中。是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包括颅内和颅外动脉、静脉及静脉窦的疾病,但以动脉疾病为多见。高血压、动脉硬化为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故多见于中老年人。

心脑血管疾病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警惕:全球1/5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在中国,我国心脑血管病的死亡人数已占总死亡人数的1/3。

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

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人数有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前期病理基础。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在动脉血管上有脂类物质沉着(主要是胆固醇),导致动脉血管结构发生变化。

血管增厚,使血管出现狭窄,导致血流减少,出现供血障碍。

血管变硬,导致血管失去弹性,易于破裂。

血管内皮表面不稳定,易破裂导致局部血液凝固,形成血栓。

2,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因素有那些

以上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多与环境因素,也就是与行为因素及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如:吸烟,饮酒,药物,压力,三高,年龄,性别,不科学饮食,肥胖,遗传等。

膳食营养因素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这些因素都是可以改变的,因此进行合理膳食的宣传教育和个别指导,是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重要措施

3, 发病者的饮食注意事项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加载全文

控制总能量

40岁以上的人群应注意预防肥胖,尤其是有肥胖家族史者,如体重超过正常标准者,每日比正常供给量减少600到800千卡膳食热量摄入,每月可降低3KG体重。体重正常患者切忌暴饮暴食,要少量多餐,每天4到5餐。适宜的体重可降低发病率。根据一些前瞻性研究结果,体脂指数接近22时病死率最低

控制膳食饱和脂肪及胆固醇

脂肪的摄入量控制在总热能的20%,不超过25%,适当的吃些瘦肉,家禽,鱼类。海鱼的脂肪中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够起到降低血清胆固醇跟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从而保护心血管。

每天的胆固醇摄入量控制在300毫克左右,一般一个鸡蛋中胆固醇接近于300毫克,造成了很多人误以为不能多吃鸡蛋,现在研究结果,蛋黄中富含卵磷脂,其有很好的溶解血液中已经形成的胆固醇跟甘油三酯的作用,升高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促进血液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对心血管有保护的作用,人们摄入鸡蛋后对自身血清胆固醇的浓度没有明显的影响。卵磷脂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老年痴呆症的克星。

适量糖类 和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摄入占总能的65%,宜选用多糖类食物,少用蔗糖跟果糖,多吃些粗粮,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高的食物,也可以用土豆,山药,藕,荸荠等根茎食物代替部分主食,这样可避免摄入过多的精致食物。

适量摄入蛋白质,以满足身体的需要,鱼类肉质嫩易于消化吸收,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可每周吃2到3次,每次200克左右,烹调方法以清炖和清蒸为主。黄豆及制品含植物胆固醇较多,有利于胆酸排出,可减少体内胆固醇的合成,注意增加豆腐,豆干等豆制品食物。患者不必禁忌牛奶,不选用高脂牛奶即可,一般250ML纯奶中仅含脂肪9g,胆固醇30mg左右,而且牛奶中含有抑制体内胆固醇合成因子,患者每天可饮250ml牛奶,并可吃一个鸡蛋。

控制钠盐的摄入

通过对人群进行宣传教育来降低食盐摄入量是完全可行。日本通过限制食盐摄入量,使脑卒中发病率及病死率显著下降。

在家庭中,也可告诉主妇将放盐用的小勺预先定量,再根据家中吃饭的人数计算出每日应控制的食盐总量,然后用小勺衡量分配在每餐的食盐量,逐渐形成习惯,就不必每天衡量了。

补充维生素跟矿物质

平时注意补充富含B族维生素、VC、VE的食物,VB在粗粮及新鲜的蔬菜中含量丰富,深绿色的蔬菜中富含VC和胡萝卜素,VE在坚果中含量丰富,以核桃为例,可以每日3到5个,坚果多了容易能量过剩。粗粮跟蔬菜水果中还富含膳食纤维,有控制总能量摄入的作用,还可减少体内胆固醇的吸收。

禁饮烈性酒,提倡喝淡茶

患者禁止饮56度以上的白酒,如无法避免,以酒精浓度低的啤酒,黄酒,葡萄酒为宜。

茶叶中含有茶多酚、咖啡碱、维生素、矿物质、植物多糖等。茶碱能吸附脂肪有助于消化并有收敛作用,减少肠道对脂肪的吸收;茶油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一般炮制的淡茶,每天4到6杯,能助消化、利尿、强心、消腻、降脂。不要喝浓茶,因咖啡因量过多,影响睡眠,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利。

从上述饮食建议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规律,三高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饮食存在共同的特点,总结来说可以概括为“三控三多”就是控制体重,控制高能量,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控制食盐摄入量,多摄入粗粮,蔬菜水果(糖尿病患者适量)的摄入量,多摄入海鱼,多运动。

分享

我的博客

微博

微信

朋友圈

1

N

同时转发到微博

发送


相关内容

  • 小硝的百年故事
  • 小硝(硝酸甘油)的百年故事 1847:首次发现硝酸甘油 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早期,在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的冲击下,欧洲的革命和战争频仍,动乱不已,单纯的冷兵器已无法满足大规模战争的需要.19 世纪下半叶,一种爆炸威力强大的炸药--硝酸甘油问世. 1847 年,在都灵 Theophile-Jul ...

  • 他汀的故事|刘梅林:老年人群血脂管理应关注安全性,坚持长期应用
  • 编者按 中国最新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将几类特殊人群包括高龄老年人单列出来,推荐结合人群特点开展血脂个性化管理.<门诊>杂志特别采访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梅林教授,分析将高龄老年人作为特殊人群对待的原因,详细阐释高龄老年人血脂管理中选择他汀类药物时的注意事项,以期为老年患者带来安全的临床获益. ...

  • 消极情绪的危害!
  • 为什么心理方面的问题会表现为躯体器质性疾病?心和身是怎样关联的呢? 很多实验都证明,身体与心理是互相影响的,而且心理状态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身体的化学平衡,其中免疫系统尤其敏感.心理\情感状态影响了免疫系统,而免疫系统又影响了身体其他系统-新陈代谢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等,从而影响整个人的健康.就 ...

  • 世界名人戒烟故事
  • "吸烟有害健康"已经成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警语,香烟的税率也一再上调,但是,我国的烟民仍然在增长,且有前赴后继之势.医学研究表明,吸烟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多种疾病.吸烟,已成为全球人类健康的最大杀手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发出警告,在吸烟者中,大约有一半人最终将 ...

  • AAA关于在全省开展1"心脑血管疾病健康教育俱乐部"活动的计划书1
  • 关于在全省开展"心血管疾病 健康教育俱乐部"活动的计划书 一. 背景(略) 二. 活动名称: 2011年广东省医院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重点工作--"心血管疾病防治"健康教育计划(俱乐部活动). 三. 活动范围: 首先在广东省健康教育协会医院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成员 ...

  • 神奇的酵素养生法(图)
  • 电影<返老还童>剧照 影片中人类逆转衰老的梦想成为现实 全球聚焦: 对于人类的疾病,为什么有些治疗能药到病除,而有些却"病"不除?关键就在"酵素". 酵素是2009年诺贝尔奖证实的,能活化细胞,逆转衰老的活的元素,它让80岁的人像60岁,让60岁的 ...

  • 产生消极情绪对对人体的影响以及调节方式
  • 产生消极情绪对对人体的影响以及调节方式 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双向性特征,即良好的情绪有助于促进和保持健康,不良的情绪可以损害健康.健康至少应当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这两层涵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完满状态,这种完满的状态当然离不开良好的情绪.当人们的追求 ...

  • 胡大一(7)心血管疾病防治
  • 胡大一  全国健康教育首席专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 胡大一(7)心血管疾病防治 BTV<养生堂>--胡大一讲座视频网址 http://tv.sohu.com/20110529/n308823624.shtml 解码高血压 http://tv.sohu.com/20110529 ...

  • 今天不养生 明天养医生
  • 人生在世,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生过病的人都有同一个体会,那就是:健康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人活着,无论穷富健康比啥都重要!谁拥有健康,谁就拥有财富.拥有明天.拥有世界.拥有一切! 所以关于运动和健康方面的钱该花一定要花!而且要拼命花.努力花.抢着花!因为这花的是医院的钱,你不花,将来还要交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