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与高中地理教学和谐社会

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是中国政府今后的工作重点之一,2004年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这次会议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2005年的主要经济工作重点之一。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三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2005年2月22日胡总书记又作了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讲话,地理教学致力于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和谐统一,达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新世纪新的时期的地理教学显得更加重要。

在人教版高中地理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中,在学习了解《8.1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和《8.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后。进行《8.3可持续发展》与《8.4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两节的教学。教学内容涉及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人地矛盾,从而认识到人地协调、社会和谐的重要性,不断谋求人地的协调与社会的和谐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激增、资源、环境、生态等问题日益突出,人类从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科学地认识到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从实践中认识到不能再走传统的以高消耗、单纯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这样就必须寻求人口、资源、环境的发展相协调的发展道路。中国是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人均资源贫乏的国家,要想中国今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小康社会建设、社会安定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在环境、经济与生态和谐统一的发展道路上健康发展。

“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要达到“和谐社会”至少要有四个条件:一是社会的管理控制体系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也就是说政府主要的方针、政策、制度得到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拥护,政府各个部门和各级组织的运行是有效率的,对社会的整体有着较强的整合能力。二是社会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念有凝聚力。所倡导的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能够被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同,制定的各种规范也能被广大社会成员所遵循,在精神上、文化上有较大的共融性和一致性。三是不同利益群体的需要能得到满足。四是社会成员具有流动的途径。社会中不存在群体性排斥的制度,普通的社会成员也具有流动的权利和自由。以胡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中国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代表了全国人民的利益,高中地理教学作为直接研究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学科,为贯彻“和谐社会”建设的理念和构想的实践,具有学科上的理论优势和普及宣传“和谐社会”思想的重要使命。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贯彻好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思想,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立足本学科教学,在教学中渗透人地协调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思想,充分了解可持

续发展的三方面内涵,教学中讲清可持续发展的三方面原则。2.对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的研究和正确认识,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搜集我国历史上天人和一,人与自然统一发展的思想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说明中国可持续发展源远流长。3科学分析我国面临的庞大的人口压力,深刻的资源短缺和环境危机。4尝试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模式研究、实践调查、资料搜集和教育宣传。5贯彻宣传党的“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6把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渗透到地理科教学的各方面。

在地理教学中涉及到《中国地理》内容,把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开发大西北战略、神舟5号飞船发射的意义、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意义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重要性以及我国人口、土地、环境等方面的基本国策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世界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国外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指导我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如:西方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没有注意经济发展与基础建设的关系,造成经济过热后出现的严重的危机,如:东南亚的金融危机、非洲深刻的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在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的同时,注意重点进行中国国情方面的教学研究,研究怎样因地制宜的指导生产实践。如:我国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如何改善环境的问题;开发旅游资源和文化景观的过程怎样搞好国土整治工作问题;研究东北老工业基地衰落的原因和振兴措施的可行性;农村经济建设、三农问题的解决与农村环境保护的关系;沙漠化问题的解决与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重要性;经济建设、交通发展、海洋国土开发与保护、发展国际协作与国防安全问题等等。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未来社会价值体系的核心概念。它将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促使人类重新审视自我,重新评估历史,重新定义幸福。仅仅发展生产与扩充财富并不等于就是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并不等于就与人类的进步方向相一致。人类现代文明的最高表现是人性的进化,即人与自然的相融。所以,任何区域开发,都要考虑资源环境;任何经济建设,都要尊重自然法则;任何市场行为,都要补偿生态环境。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涉及人类工农业生产的合理区位选择,人类聚落发展和城市的合理布局,交通运输建设与环境保护等各方面问题。以人为本,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正是地理教学的基本任务。因此,高中地理教学迎来了新的教学重任和新的挑战与新的机遇。搞好中学地理教学,提高中学地理教学水平,重视中学地理教学,对推动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资源与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是中国政府今后的工作重点之一,2004年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这次会议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2005年的主要经济工作重点之一。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三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2005年2月22日胡总书记又作了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讲话,地理教学致力于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和谐统一,达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新世纪新的时期的地理教学显得更加重要。

在人教版高中地理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中,在学习了解《8.1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和《8.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后。进行《8.3可持续发展》与《8.4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两节的教学。教学内容涉及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人地矛盾,从而认识到人地协调、社会和谐的重要性,不断谋求人地的协调与社会的和谐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激增、资源、环境、生态等问题日益突出,人类从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科学地认识到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从实践中认识到不能再走传统的以高消耗、单纯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这样就必须寻求人口、资源、环境的发展相协调的发展道路。中国是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人均资源贫乏的国家,要想中国今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小康社会建设、社会安定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在环境、经济与生态和谐统一的发展道路上健康发展。

“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要达到“和谐社会”至少要有四个条件:一是社会的管理控制体系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也就是说政府主要的方针、政策、制度得到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拥护,政府各个部门和各级组织的运行是有效率的,对社会的整体有着较强的整合能力。二是社会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念有凝聚力。所倡导的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能够被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同,制定的各种规范也能被广大社会成员所遵循,在精神上、文化上有较大的共融性和一致性。三是不同利益群体的需要能得到满足。四是社会成员具有流动的途径。社会中不存在群体性排斥的制度,普通的社会成员也具有流动的权利和自由。以胡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中国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代表了全国人民的利益,高中地理教学作为直接研究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学科,为贯彻“和谐社会”建设的理念和构想的实践,具有学科上的理论优势和普及宣传“和谐社会”思想的重要使命。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贯彻好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思想,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立足本学科教学,在教学中渗透人地协调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思想,充分了解可持

续发展的三方面内涵,教学中讲清可持续发展的三方面原则。2.对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的研究和正确认识,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搜集我国历史上天人和一,人与自然统一发展的思想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说明中国可持续发展源远流长。3科学分析我国面临的庞大的人口压力,深刻的资源短缺和环境危机。4尝试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模式研究、实践调查、资料搜集和教育宣传。5贯彻宣传党的“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6把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渗透到地理科教学的各方面。

在地理教学中涉及到《中国地理》内容,把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开发大西北战略、神舟5号飞船发射的意义、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意义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重要性以及我国人口、土地、环境等方面的基本国策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世界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国外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指导我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如:西方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没有注意经济发展与基础建设的关系,造成经济过热后出现的严重的危机,如:东南亚的金融危机、非洲深刻的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在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的同时,注意重点进行中国国情方面的教学研究,研究怎样因地制宜的指导生产实践。如:我国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如何改善环境的问题;开发旅游资源和文化景观的过程怎样搞好国土整治工作问题;研究东北老工业基地衰落的原因和振兴措施的可行性;农村经济建设、三农问题的解决与农村环境保护的关系;沙漠化问题的解决与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重要性;经济建设、交通发展、海洋国土开发与保护、发展国际协作与国防安全问题等等。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未来社会价值体系的核心概念。它将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促使人类重新审视自我,重新评估历史,重新定义幸福。仅仅发展生产与扩充财富并不等于就是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并不等于就与人类的进步方向相一致。人类现代文明的最高表现是人性的进化,即人与自然的相融。所以,任何区域开发,都要考虑资源环境;任何经济建设,都要尊重自然法则;任何市场行为,都要补偿生态环境。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涉及人类工农业生产的合理区位选择,人类聚落发展和城市的合理布局,交通运输建设与环境保护等各方面问题。以人为本,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正是地理教学的基本任务。因此,高中地理教学迎来了新的教学重任和新的挑战与新的机遇。搞好中学地理教学,提高中学地理教学水平,重视中学地理教学,对推动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资源与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关内容

  • 构建高效英语课堂 全面提升核心素养
  • [摘要]在中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出现了高中英语教师对核心素养理解还不透彻;课堂教学的设计不科学;学生在英语教学中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因此,构建师生联动机制,设计科学发问策略.关注学生个性禀赋.坚持生活教育.提升教师的创新意识,以构建高效英语课堂,全面提升核心素养. [关键词]英语课堂  核心素 ...

  • 像美国教育那样尊重规律
  • 美国教育的优点 摘 要:美国教育有许多优点.教育理念上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发挥学生的兴趣特长,教育方法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为主, 重视实践和交流教育制度有灵活的学分制,有效衔接的分层教育制度,注重能力的综合考评制度等. 关键词:美国教育: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制度 美国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教育等 ...

  • 省级十三五规划课题指南
  • 附件1: 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指南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家和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紧紧围绕"十三五"期间甘肃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确定的战略目标.任务,精准把握实践问题,有效满足决策需求,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提高科研 ...

  • 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和制订新教学大纲
  • 作者:庄文中 语言文字应用 1995年06期 一 立足现实,面向21世纪社会 1978年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和制订新教学大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全国实施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主要有两个,一个是1992年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

  • 高中生态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 <高中生态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研究报告 仓颉中学"高中生态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 引言:毋庸讳言,学校教育自然应当以德育为先,这是无可非议 的.但学校德育工作一直以来却饱受诟病,得不到师生以及社会各界 的认可.这个现实的问题归根究底主要是因为 ...

  • 思政教学毕业论文题目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九月二十 日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专注于原创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论文写作300起,所有定制的文档均享受免费论文修改服务,具体 ...

  • 2017年度省规划课题评审结果公示
  •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评审结果公示 序号编号12017CG0757722017CG0761632017CG0763142017CG0766352017CG0769562017CG0769972017CG0773382017CG0773992017CG[1** ...

  • 构建教育新模式 读后感
  • 把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读张卓玉先生<构建教育新模式>有感 作者: 张艳 "教高中数学是个苦差,且不说高强度训练.大课时量能把人熬死,光是浩如烟海的数学题就能让你做疯--" 从我调入高中的第一天起,就有不少同事给我吹风,让我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但是走进高中课堂,我还 ...

  • 八年级开展生涯发展指导
  • ⏹ ⏹ ⏹ ⏹ 掌握NE5000E/80E/40E产品的体系结构 掌握NE5000E/80E/40E的单板构成 掌握NE5000E/80E/40E换板操作 了解NE5000E/80E/40E升级操作 开展生涯发展指导 提升师生生命品质 上海市天山中学 2010.3 生涯发展指导是高中阶段生命教育的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