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例双腔起搏器植入术体会
心内科
植入起搏器是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主要措施,受经济和技术条件限制,在基层医院较多使用单腔起搏器,是指将单根起搏电极植入右心室心尖部,其操作简单,价格低廉,能满足患者基本需要,但缺点是单腔起搏器的频率固定,不能随患者体力活动的改变而变化,仅起搏心室,使心脏失去了生理性房室顺序收缩,易发生起搏器综合征。双腔起搏指将两根电极分别植入心房和心室,能做到生理性起搏,现将我科成功应用3例双腔起搏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例患者均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其中一例还同时伴有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男性1例,76岁,女性2例,年龄为68岁,75岁,主要症状表现为活动时黑蒙,晕厥,胸闷,日常生活明显受限。
1.2 材料 圣犹达VERITY ADx XL DC Model 5256(DDD)起搏器,圣犹达IsoFlex S 1646T 和1642T 双极导线(心室和心房电极),临时起搏器,程控仪,切缝包,心电监护仪一台。
1.3 方法 穿刺左锁骨下静脉,切开皮肤、皮下筋膜,制作囊袋,分别送入起搏电极至右室心尖部和右房心耳,小心固定电极,测试完毕后,将电极与起搏器连接并固定,起搏信号良好。逐层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局部包扎固定。
2.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无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最长者9个半月,起搏良好,病人未再出现黑蒙、晕厥,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3. 讨论
双腔起搏属于生理性起搏,在消除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心功能,防止室上性心律失常等方面优于非生理性起搏,且起搏模式可以根据病人情况通过程控改变,是较为理想的起搏方式之一。但双腔起搏植入术较单腔起搏植入术复杂,技术水平要求高,尤其是心房电极的固定较难掌握,术后程控起搏器各项参数亦更复杂,价格相对较高,在基层医院应用较少,在我院尚属首次。3例双腔起搏器植入术的成功,为我们以后在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方面进一步开展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3例双腔起搏器植入术体会
心内科
植入起搏器是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主要措施,受经济和技术条件限制,在基层医院较多使用单腔起搏器,是指将单根起搏电极植入右心室心尖部,其操作简单,价格低廉,能满足患者基本需要,但缺点是单腔起搏器的频率固定,不能随患者体力活动的改变而变化,仅起搏心室,使心脏失去了生理性房室顺序收缩,易发生起搏器综合征。双腔起搏指将两根电极分别植入心房和心室,能做到生理性起搏,现将我科成功应用3例双腔起搏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例患者均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其中一例还同时伴有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男性1例,76岁,女性2例,年龄为68岁,75岁,主要症状表现为活动时黑蒙,晕厥,胸闷,日常生活明显受限。
1.2 材料 圣犹达VERITY ADx XL DC Model 5256(DDD)起搏器,圣犹达IsoFlex S 1646T 和1642T 双极导线(心室和心房电极),临时起搏器,程控仪,切缝包,心电监护仪一台。
1.3 方法 穿刺左锁骨下静脉,切开皮肤、皮下筋膜,制作囊袋,分别送入起搏电极至右室心尖部和右房心耳,小心固定电极,测试完毕后,将电极与起搏器连接并固定,起搏信号良好。逐层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局部包扎固定。
2.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无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最长者9个半月,起搏良好,病人未再出现黑蒙、晕厥,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3. 讨论
双腔起搏属于生理性起搏,在消除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心功能,防止室上性心律失常等方面优于非生理性起搏,且起搏模式可以根据病人情况通过程控改变,是较为理想的起搏方式之一。但双腔起搏植入术较单腔起搏植入术复杂,技术水平要求高,尤其是心房电极的固定较难掌握,术后程控起搏器各项参数亦更复杂,价格相对较高,在基层医院应用较少,在我院尚属首次。3例双腔起搏器植入术的成功,为我们以后在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方面进一步开展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