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名师教案

《七律·长征》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会认读“礴、丸、岷”3个生字,会写“丸、崖、岷”3个生字。

2.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红军战胜艰难险阻的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

【教学难点】

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什么是长征?

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方面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为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在长征即将结束,毛泽东回顾这一路的艰难险阻而写下的。

2. 长征背景资料

1931年—1934东同志的正确指引下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后来,由于王明的“左倾”

错误,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不得不转移北上,行走了两万五千里。转移时经过: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意义: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1936年10月,红军第一、

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是一部艰难的历史斗争。

二、初读感知

1. 介绍毛主席:毛泽东,字润之。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2. 简介“七律”:有八句。七言诗中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和鲜明的节奏感。

3.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播发音频,感知诗文。

(2)自由朗读诗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红军/不怕/远征//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走/泥丸。金沙/水拍//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尽/开/颜。

4. 文章的主要内容?

诗文主要写了红军长征中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主义精神。

(出示长征路线图)

三、精读领悟

1.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理解:是平平常常的事。

(1)你如何理解“万水千山”?

“万”难。

(2)经过这么多艰难险阻,红军却不怕,你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藐视困难的精神。

2. “五岭逶迤腾细浪” (出示五岭山脉)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的统称。

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理解: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细小波浪。

(1)这逶迤的五岭怎么变成了翻腾的细浪了呢?

师:反衬了红军的英雄气概,突出红军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

3. “乌蒙磅礴走泥丸”(出示乌蒙山)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出示泥丸图片进行对比。) 理解: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1)气势雄伟的乌蒙山怎么是小小的泥丸了呢?

在红军眼里再大的困难也都算不了什么,体现了他们乐观的心态。

(2)小组讨论:

红军在什么情况下越过的五岭和乌蒙山?

4.“金沙水拍云崖暖”

理解: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

(出示金沙江图片)

(1)这么湍急的水流的环境,红军为什么会感觉到温暖。

。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

5. “大渡桥横铁索寒”

铁索: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出示铁索图片) 理解: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出示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图片)

(1)为什么用“寒”字来描写铁索桥呢?由“寒”字你联想到了什么? “寒”字可以使我们想到那铁索寒光闪闪,阴森森的,令人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我联想到红军战士攀着十三根铁链、下面又是水流湍急的大渡河那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6.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个笑逐颜开。

(1)毛主席为什么说“三军过后”呢?

红军二、四方面军虽然还没越过岷山。但毛泽东相信他们必能取得胜利,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所以,“三军”一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7.课外拓展

收集毛泽东的另一首诗《沁园春·雪》,感受毛泽东的英雄气概。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课堂总结

在这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上,战士们历尽艰难险阻,诗中虽然只描绘了5幅

画面,却包含了所有的艰难困苦,让我们怀着敬畏的心,再来朗读全诗。

五、课堂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七律·长征》”,一起来闯关吧!

六、作业布置

1.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 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诗文这要写了红军长征中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主义精神。

在本篇课文的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可以再现当时的情景,使学生处于和课文内容协调的氛围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我通过ppt 出示多幅当时的照片,让学生具体感知当时情景;具体体会五岭逶迤、金沙江、大渡河上泸定桥的艰险,以便于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投入感情境,缩短主体感知与文字的距离,使学生学得有趣味、学得主动。

《七律·长征》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会认读“礴、丸、岷”3个生字,会写“丸、崖、岷”3个生字。

2.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红军战胜艰难险阻的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

【教学难点】

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什么是长征?

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方面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为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在长征即将结束,毛泽东回顾这一路的艰难险阻而写下的。

2. 长征背景资料

1931年—1934东同志的正确指引下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后来,由于王明的“左倾”

错误,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不得不转移北上,行走了两万五千里。转移时经过: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意义: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1936年10月,红军第一、

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是一部艰难的历史斗争。

二、初读感知

1. 介绍毛主席:毛泽东,字润之。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2. 简介“七律”:有八句。七言诗中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和鲜明的节奏感。

3.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播发音频,感知诗文。

(2)自由朗读诗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红军/不怕/远征//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走/泥丸。金沙/水拍//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尽/开/颜。

4. 文章的主要内容?

诗文主要写了红军长征中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主义精神。

(出示长征路线图)

三、精读领悟

1.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理解:是平平常常的事。

(1)你如何理解“万水千山”?

“万”难。

(2)经过这么多艰难险阻,红军却不怕,你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藐视困难的精神。

2. “五岭逶迤腾细浪” (出示五岭山脉)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的统称。

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理解: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细小波浪。

(1)这逶迤的五岭怎么变成了翻腾的细浪了呢?

师:反衬了红军的英雄气概,突出红军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

3. “乌蒙磅礴走泥丸”(出示乌蒙山)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出示泥丸图片进行对比。) 理解: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1)气势雄伟的乌蒙山怎么是小小的泥丸了呢?

在红军眼里再大的困难也都算不了什么,体现了他们乐观的心态。

(2)小组讨论:

红军在什么情况下越过的五岭和乌蒙山?

4.“金沙水拍云崖暖”

理解: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

(出示金沙江图片)

(1)这么湍急的水流的环境,红军为什么会感觉到温暖。

。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

5. “大渡桥横铁索寒”

铁索: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出示铁索图片) 理解: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出示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图片)

(1)为什么用“寒”字来描写铁索桥呢?由“寒”字你联想到了什么? “寒”字可以使我们想到那铁索寒光闪闪,阴森森的,令人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我联想到红军战士攀着十三根铁链、下面又是水流湍急的大渡河那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6.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个笑逐颜开。

(1)毛主席为什么说“三军过后”呢?

红军二、四方面军虽然还没越过岷山。但毛泽东相信他们必能取得胜利,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所以,“三军”一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7.课外拓展

收集毛泽东的另一首诗《沁园春·雪》,感受毛泽东的英雄气概。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课堂总结

在这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上,战士们历尽艰难险阻,诗中虽然只描绘了5幅

画面,却包含了所有的艰难困苦,让我们怀着敬畏的心,再来朗读全诗。

五、课堂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七律·长征》”,一起来闯关吧!

六、作业布置

1.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 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诗文这要写了红军长征中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主义精神。

在本篇课文的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可以再现当时的情景,使学生处于和课文内容协调的氛围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我通过ppt 出示多幅当时的照片,让学生具体感知当时情景;具体体会五岭逶迤、金沙江、大渡河上泸定桥的艰险,以便于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投入感情境,缩短主体感知与文字的距离,使学生学得有趣味、学得主动。


相关内容

  • 七律长征教案
  • <七律长征>教案 一.教材分析 <长征>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本课是毛主席在1935年10月,长征即将胜利之时,回想起长征中红军所走过的万水千山,所经历的艰难坎坷,心潮澎湃写下的诗.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爱 ...

  •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25[七律_长征]教案
  •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执教 朱爱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泥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 乐观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过程与方法 了解背景资料,采用读.议.画.读相结合的教学 ...

  •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七律长征]精品教案
  •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七律长征>精品教案 教材版本:苏教版 年级:五年级 教材简析: <七律·长征>是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达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本文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 ...

  • [七律长征]教案3
  • <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理解"只等闲.逶迤.磅礴.万水千山"的意思:初步体会词语在诗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2.简单了解本课写作背景和律诗的特点,能正确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前四句诗句内容,体会红军战胜各种艰 ...

  • 21七律长征(教案)
  • 21 七律 长征 (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理 ...

  • 2015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教案鲁教版
  • 七律·长征 了一些有关毛泽东主席的资料,为学习本组"走进毛泽东" 做 1 相关知识的铺垫.教师在学生汇报交流的 教学预设 2.这一单元我们学习的课文都是介绍毛泽东的,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一起走近毛泽东,了解毛泽东.今天我们先来学习毛泽东写的<七律·长征>,一起了解作为 ...

  • 长征[1].七律教案
  • <长征.七律>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意思,背诵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 弄懂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从中领会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 英雄豪迈的气概. 2. 体味语言铿锵有力,朗朗上口,音乐性的 ...

  • 七律长征(苏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 <七律·长征>教案八上语文教案   [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诗词的朗读节奏:掌握七言律诗的体裁特点:了解诗的语言艺术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2.能力目标:品评作品中的诗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诗句展开丰富的想像.3.情感目标:引导学 ...

  •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七律长征]教案
  •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七律 长征>教案 (一)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