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网络舆论形成传播规律

浅议网络舆论形成传播规律

摘要: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大众传播媒介,在今天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已成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的不可或缺的桥梁与纽带。网络舆情热点是网民思想情绪和群众利益诉求在网络上的集中反映,是网民热切关注的聚焦点,是民众议论的集中点,反映出一个时期网民的所思所想。正确把握舆论宣传的角度,遵循舆论形成、发展、传播的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好网络这一平台,为正确舆论的传播开通有效渠道。

关键词:网络,舆论现状,舆论传播,规律

持有、接受、表达某种相同、相似的观点的人在社会人群中所占的比例超过一定的阀值,这时候这种观点就上升为舆论。舆论在特定的条件下,产生巨大的社会力量,能够左右社会大众和政府的行为。

如今,互联网作为一个开放自由的平台,已经成为了世界的“第四媒体”。显然,网络舆论与传统舆论在形成、发展等方面有着诸多不同的特点,如何控制和引导网络舆论的形成与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开放的网络平台,加上其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越来越多的人们愿意通过互联网来表达自己的个人想法。现今,互联网已成为新闻集散地、观点集散地和民声集散地。

互联网上的信息内容庞杂多样,容纳了各种人群、各类思潮,对于社会上的一些敏感问题出现在网上而引起一些人的共鸣应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由于各种复杂因素使这些敏感问题向热点演变,最后形成网络舆论并引起社会群众的违规和过激行动时,将影响到社会安定和其他政治问题,因此网络舆论的爆发将以“内容威胁”的形式对社会公共安全形成威胁,对网上的信息内容进行管理和控制将成为互联网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了解网络舆论传播的形成过程,对于正确地理解网络传播,进而引导舆论是非常重要的。

一、网络舆论热点的形成与发展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网络舆情热点也是如此。由于引发舆情热点的问题或事件本身及其变化发展,以及网民情绪等因素的影响,网络舆情在与现实产生互动的过程中,会以不同的方式经历一个形成、高涨、波动和最终淡化的发展过程。

1.网络舆情热点的起始。

网络舆情热点的形成,往往源于某些事件或问题的发生,也就是以某些具体的对象为依托。一些关系国家民族利益的事件、自然灾害事件、与弱势群体相关的事件、反映社会道德困惑的事件、反映当今社会主要矛盾的事件的发生以及与国计民生相关的政策、法规出台,经媒体或网站论坛报道反映后,一般都会引起网民强烈关注与热烈讨论,并广泛传播开来。

2.网络舆情热点的持续高涨。

网络舆论热点形成后,由于网民的情绪、意见等不断高涨,使热点受关注的程

度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大,进而吸引更多的网民关注网上热点。这种高涨的态势根据热点问题受关注的程度,有的持续较短的时间,有的经历一个较长过程。

3.网络舆情热点的波动变化

网络舆情热点的发展过程并非总是直线式的上升或下降。某些时候,它会呈现出波浪式发展的轨迹,即发展到一定高潮后,会经历一定时期的萎缩或沉寂,但进而又出现新高潮,这样的波动过程甚至可能反复数次。舆情波动之所以产生,往往是由于在舆情热点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例如,出现了强大的外界阻力,暂时阻止了舆情的进一步高涨。

4.网络舆情热点的最终淡化或消落。

热点持续一个时期后,逢新的事件涌现并产生新的刺激,多数网民就会自动转向新的目标。于是,原来的热点舆情便慢慢冷却,最终沉寂下来。当然,依照舆情自身的变动规律,那些影响深远、关系重大的事件对网民的刺激和引发的舆情,只能说是“阶段性沉寂”,一旦有新的诱因关联性的事件发生,极有可能被网民旧事重提,再度成为热点。网络舆情热点主要通过电子邮件、新闻组、即时通讯、电子公告牌、博客、维客和其他社会性软件等来传播。

二、网络舆论热点的现状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迅速提高和改革进一步深化,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多样、复杂,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现。在这样的条件下,网络舆情热点层出不穷,涉及的地域非常宽广,涉及的内容也非常广泛。无论是国内重大事件,还是国际重大事件;无论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还是各种政治观点和社会思潮;无论是网民对重要部署、重大决策、突发事件的思想反映,还是关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舆论动向,一经网络传播,就会立即引起网民关注,形成网络舆情热点。如2007年的华南虎真伪事件、“5·30”股灾、山西黑砖窑、重庆最牛钉子户、超女唐笑怒踢武警、南京彭宇案、猪肉涨价、郑筱萸案、汽油价格上涨、“嫦娥一号”奔月等都在网络媒体上引起网民强烈的反响和激烈的辩论,几乎形成了一个言论的“自由市场”。其中,很多具有建设性的看法和观点,甚至对有关部门的决策和施政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正如每个硬币都有两面一样,由小到数百大到上万个有主观意识的人的观点所形成的网络舆情更是充满着复杂性与多面性。除了主流的真实性与全面性外,网络舆情虚虚实实,情绪化表现突出,网络舆情热点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网络舆论情绪化。

对于某些社会现象和热点问题,众多网友在网上会提出自己的认识和看法。这固然体现了网上舆论多元的特点,但另一方面,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网上发言缺乏理性,比较感性化和情绪化,甚至有些人把互联网作为发泄情绪的场所。值得注意的是,情绪化言论很容易得到众人的响应,从而引发有害舆论,具有很强的煽动性和破坏性。例如,人们把在生活中经历或耳闻的有关官员腐败、渎职现象传播上网,揭露问题的同时,可能会将个人局限性的认识经验与未经证实信息相联系,并使之绝对化。加之缺乏理性、负责任的舆论分析和疏导,会动摇更多人对社会公正的信心。而一些不负责任的话语极度张扬,甚至妨碍了社会秩序。

2.网络谣言与虚假报道。

由于网络信息发布的便利性,以及网络信息审查与传统媒体的信息审查存在巨大的差异,导致网络上虚假信息发布非常容易。一些人出于某种动机,发表或转载虚假信息,像“高州事件”“香蕉事件”等突发性消息,有的直接发源于网络社区论坛、聊天室、帖吧,有的通过电子邮件、手机、博客等传播,信息参杂多元观点,极易造成歪曲、失真。同时,由于网络“开放性”及“无边界性”,“网络谣言”比“现实社会”中的谣言传播速度更快,社会影响范围更大,引起社会“恐慌”程度也更大,往往会造成群体的盲从与冲动。例如,2007年8月厦门得得网发布一篇帖文,捏造台风“圣帕”对厦门造成巨大破坏的事实,引起人们的恐慌,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3.西方意识形态入侵及舆论攻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网上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变得非常复杂。西方反华势力大肆利用互联网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进行舆论渗透和文化入侵。“法轮功”、“民运”、“台独”、“藏独”、“疆独”分子等将网络视为“封不住、禁不止、打不断”的反华渠道,传播虚假信息,散布反动言论。他们建立网站和专门机构,雇佣网络写手,制造和利用网络谣言,对社会热点难点和敏感新闻进行炒作,恶毒攻击我国政治制度、歪曲领导人形象、抹煞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同时不遗余力地美化、渲染西方文明和制度,在意识形态、思想文化领域制造事端,形成了更大的舆论威胁。例如,在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中,为了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网民通过网络发酵尽力放大事件的政治意义,境外一些媒体故意炒作,一般问题政治化,国内问题国际化,引发“蝴蝶效应”,使得以往简单平常的民事纠纷案发酵膨胀为世界瞩目的重大事件。

此外,一些网络舆情热点问题看似是所有人共同关注的焦点,但实际上可能只是个别人操纵、反复“灌水”炒作的结果。

三、网络舆论传播规律

1、从个人意见出发,搭建社会舆论传播的平台

“任何舆论都发端于个人意见。”个人意见的表达与传播史舆论形成的起点。万千世界,日新月异,人们在不断地发表意见和议论,各种正式的或是非正式的讨论为发表个人意见提供了诸多可能和机会,而网络又为个人意见的发表和传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更加方便自由。

在个人意见的形成过程中,人们总是受到社会问题的困扰,然后逐步形成自己的态度和认知,最后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若是魔种意见或观点受到多数人的一致认同,那么就会引起无数的争议,与此同时,各个舆论圈子就会形成。互联网上存在着大量的论坛,而这些论坛较之平常的议论圈在时间、空间上受到的限制少之又少,于是大量的人们会通过网上论坛对某一事物进行讨论,这就表明了时间地域因素对网络舆论形成传播所祈祷的决定性作用。

2、以核心意见为主导,促进正确的网络舆论传播

网络常常被称为是“虚拟的社区”,既然是社区,就一定会有议事的公共区域。以新闻为例,一般网络上最先出现的网友自发的帖子表达其自身对某件事的看法,一旦这些帖子受到其他网民的认同或是反对就会引起网民的激烈争论。随着讨论的深入,某种意见或观点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成为众人的共识,并为路摊

只能过的绝大多数人所接受。在许多论坛中,一些网民会凭借自身的素质提出一些常常能左右他人思想观点的论点,于是便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论坛上的“意见领袖”。而他们对某种观点的评价指导,能够最终确定网上舆论发展的趋势。论坛上组织的各种讨论,透射和体现了网络舆论在传播中强有力的引导功能。由此可见,要想形成网络舆论传播的正确导向,必须时刻琢磨广大网民的心理需求,不断提高驾驭引导网上的聊天室和论坛上舆论传播的能力。

3、靠权威意见渗透,把握舆论传播的政治大局

人们在实际生活中会碰到许多烦心事,也会存在各种的困惑与矛盾,如果这些仅仅靠记着们某些隔靴搔痒式的报道和论坛管理者对事实泛泛的陈述,肯定难以满足广大网民的心理需求。经常上网发帖的人不难发现,现在许多网站推出了“专家论坛”等一系列的栏目,聘请一些业内的专业人士对各类社会问题发表较为系统全面的观点,提出解决途径等。专家们的权威性文章、权威性观点和看法,以正确的观点求实的态度,严谨的说理,释疑解惑现实生活的焦点,热点问题,使得网民心悦诚服。因此,要想在网络舆论形成传播支奴干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就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大局为重,把广大人民的共同利益作为网络传播的出发点。

综上诉述,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网络舆论形成传播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开放式”。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使得网络舆论传播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特征、不同分布的各类需求,因此,我们务必要遵循这个基本规律,努力搭建好发表个人意见的平台,积极驾驭好形成核心意见的导向,认证把握好网络舆论传播的大局,促使网络舆论传播工作的“编辑思想,编辑策划,编辑实务”等都有章可循,真正做到诉网民意、顺网民心。

参考文献:

1、刘建民《舆论传播》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2、胡环《新闻与舆论》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1

3、厦门一网站散布“圣帕”谣言被查处.人民日报,2007-08-22.

4、中共中央宣传部舆情信息局.舆情信息汇集分析机制研究.北

京:学习出版社,2006.

浅议网络舆论形成传播规律

摘要: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大众传播媒介,在今天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已成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的不可或缺的桥梁与纽带。网络舆情热点是网民思想情绪和群众利益诉求在网络上的集中反映,是网民热切关注的聚焦点,是民众议论的集中点,反映出一个时期网民的所思所想。正确把握舆论宣传的角度,遵循舆论形成、发展、传播的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好网络这一平台,为正确舆论的传播开通有效渠道。

关键词:网络,舆论现状,舆论传播,规律

持有、接受、表达某种相同、相似的观点的人在社会人群中所占的比例超过一定的阀值,这时候这种观点就上升为舆论。舆论在特定的条件下,产生巨大的社会力量,能够左右社会大众和政府的行为。

如今,互联网作为一个开放自由的平台,已经成为了世界的“第四媒体”。显然,网络舆论与传统舆论在形成、发展等方面有着诸多不同的特点,如何控制和引导网络舆论的形成与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开放的网络平台,加上其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越来越多的人们愿意通过互联网来表达自己的个人想法。现今,互联网已成为新闻集散地、观点集散地和民声集散地。

互联网上的信息内容庞杂多样,容纳了各种人群、各类思潮,对于社会上的一些敏感问题出现在网上而引起一些人的共鸣应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由于各种复杂因素使这些敏感问题向热点演变,最后形成网络舆论并引起社会群众的违规和过激行动时,将影响到社会安定和其他政治问题,因此网络舆论的爆发将以“内容威胁”的形式对社会公共安全形成威胁,对网上的信息内容进行管理和控制将成为互联网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了解网络舆论传播的形成过程,对于正确地理解网络传播,进而引导舆论是非常重要的。

一、网络舆论热点的形成与发展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网络舆情热点也是如此。由于引发舆情热点的问题或事件本身及其变化发展,以及网民情绪等因素的影响,网络舆情在与现实产生互动的过程中,会以不同的方式经历一个形成、高涨、波动和最终淡化的发展过程。

1.网络舆情热点的起始。

网络舆情热点的形成,往往源于某些事件或问题的发生,也就是以某些具体的对象为依托。一些关系国家民族利益的事件、自然灾害事件、与弱势群体相关的事件、反映社会道德困惑的事件、反映当今社会主要矛盾的事件的发生以及与国计民生相关的政策、法规出台,经媒体或网站论坛报道反映后,一般都会引起网民强烈关注与热烈讨论,并广泛传播开来。

2.网络舆情热点的持续高涨。

网络舆论热点形成后,由于网民的情绪、意见等不断高涨,使热点受关注的程

度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大,进而吸引更多的网民关注网上热点。这种高涨的态势根据热点问题受关注的程度,有的持续较短的时间,有的经历一个较长过程。

3.网络舆情热点的波动变化

网络舆情热点的发展过程并非总是直线式的上升或下降。某些时候,它会呈现出波浪式发展的轨迹,即发展到一定高潮后,会经历一定时期的萎缩或沉寂,但进而又出现新高潮,这样的波动过程甚至可能反复数次。舆情波动之所以产生,往往是由于在舆情热点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例如,出现了强大的外界阻力,暂时阻止了舆情的进一步高涨。

4.网络舆情热点的最终淡化或消落。

热点持续一个时期后,逢新的事件涌现并产生新的刺激,多数网民就会自动转向新的目标。于是,原来的热点舆情便慢慢冷却,最终沉寂下来。当然,依照舆情自身的变动规律,那些影响深远、关系重大的事件对网民的刺激和引发的舆情,只能说是“阶段性沉寂”,一旦有新的诱因关联性的事件发生,极有可能被网民旧事重提,再度成为热点。网络舆情热点主要通过电子邮件、新闻组、即时通讯、电子公告牌、博客、维客和其他社会性软件等来传播。

二、网络舆论热点的现状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迅速提高和改革进一步深化,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多样、复杂,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现。在这样的条件下,网络舆情热点层出不穷,涉及的地域非常宽广,涉及的内容也非常广泛。无论是国内重大事件,还是国际重大事件;无论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还是各种政治观点和社会思潮;无论是网民对重要部署、重大决策、突发事件的思想反映,还是关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舆论动向,一经网络传播,就会立即引起网民关注,形成网络舆情热点。如2007年的华南虎真伪事件、“5·30”股灾、山西黑砖窑、重庆最牛钉子户、超女唐笑怒踢武警、南京彭宇案、猪肉涨价、郑筱萸案、汽油价格上涨、“嫦娥一号”奔月等都在网络媒体上引起网民强烈的反响和激烈的辩论,几乎形成了一个言论的“自由市场”。其中,很多具有建设性的看法和观点,甚至对有关部门的决策和施政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正如每个硬币都有两面一样,由小到数百大到上万个有主观意识的人的观点所形成的网络舆情更是充满着复杂性与多面性。除了主流的真实性与全面性外,网络舆情虚虚实实,情绪化表现突出,网络舆情热点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网络舆论情绪化。

对于某些社会现象和热点问题,众多网友在网上会提出自己的认识和看法。这固然体现了网上舆论多元的特点,但另一方面,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网上发言缺乏理性,比较感性化和情绪化,甚至有些人把互联网作为发泄情绪的场所。值得注意的是,情绪化言论很容易得到众人的响应,从而引发有害舆论,具有很强的煽动性和破坏性。例如,人们把在生活中经历或耳闻的有关官员腐败、渎职现象传播上网,揭露问题的同时,可能会将个人局限性的认识经验与未经证实信息相联系,并使之绝对化。加之缺乏理性、负责任的舆论分析和疏导,会动摇更多人对社会公正的信心。而一些不负责任的话语极度张扬,甚至妨碍了社会秩序。

2.网络谣言与虚假报道。

由于网络信息发布的便利性,以及网络信息审查与传统媒体的信息审查存在巨大的差异,导致网络上虚假信息发布非常容易。一些人出于某种动机,发表或转载虚假信息,像“高州事件”“香蕉事件”等突发性消息,有的直接发源于网络社区论坛、聊天室、帖吧,有的通过电子邮件、手机、博客等传播,信息参杂多元观点,极易造成歪曲、失真。同时,由于网络“开放性”及“无边界性”,“网络谣言”比“现实社会”中的谣言传播速度更快,社会影响范围更大,引起社会“恐慌”程度也更大,往往会造成群体的盲从与冲动。例如,2007年8月厦门得得网发布一篇帖文,捏造台风“圣帕”对厦门造成巨大破坏的事实,引起人们的恐慌,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3.西方意识形态入侵及舆论攻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网上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变得非常复杂。西方反华势力大肆利用互联网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进行舆论渗透和文化入侵。“法轮功”、“民运”、“台独”、“藏独”、“疆独”分子等将网络视为“封不住、禁不止、打不断”的反华渠道,传播虚假信息,散布反动言论。他们建立网站和专门机构,雇佣网络写手,制造和利用网络谣言,对社会热点难点和敏感新闻进行炒作,恶毒攻击我国政治制度、歪曲领导人形象、抹煞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同时不遗余力地美化、渲染西方文明和制度,在意识形态、思想文化领域制造事端,形成了更大的舆论威胁。例如,在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中,为了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网民通过网络发酵尽力放大事件的政治意义,境外一些媒体故意炒作,一般问题政治化,国内问题国际化,引发“蝴蝶效应”,使得以往简单平常的民事纠纷案发酵膨胀为世界瞩目的重大事件。

此外,一些网络舆情热点问题看似是所有人共同关注的焦点,但实际上可能只是个别人操纵、反复“灌水”炒作的结果。

三、网络舆论传播规律

1、从个人意见出发,搭建社会舆论传播的平台

“任何舆论都发端于个人意见。”个人意见的表达与传播史舆论形成的起点。万千世界,日新月异,人们在不断地发表意见和议论,各种正式的或是非正式的讨论为发表个人意见提供了诸多可能和机会,而网络又为个人意见的发表和传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更加方便自由。

在个人意见的形成过程中,人们总是受到社会问题的困扰,然后逐步形成自己的态度和认知,最后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若是魔种意见或观点受到多数人的一致认同,那么就会引起无数的争议,与此同时,各个舆论圈子就会形成。互联网上存在着大量的论坛,而这些论坛较之平常的议论圈在时间、空间上受到的限制少之又少,于是大量的人们会通过网上论坛对某一事物进行讨论,这就表明了时间地域因素对网络舆论形成传播所祈祷的决定性作用。

2、以核心意见为主导,促进正确的网络舆论传播

网络常常被称为是“虚拟的社区”,既然是社区,就一定会有议事的公共区域。以新闻为例,一般网络上最先出现的网友自发的帖子表达其自身对某件事的看法,一旦这些帖子受到其他网民的认同或是反对就会引起网民的激烈争论。随着讨论的深入,某种意见或观点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成为众人的共识,并为路摊

只能过的绝大多数人所接受。在许多论坛中,一些网民会凭借自身的素质提出一些常常能左右他人思想观点的论点,于是便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论坛上的“意见领袖”。而他们对某种观点的评价指导,能够最终确定网上舆论发展的趋势。论坛上组织的各种讨论,透射和体现了网络舆论在传播中强有力的引导功能。由此可见,要想形成网络舆论传播的正确导向,必须时刻琢磨广大网民的心理需求,不断提高驾驭引导网上的聊天室和论坛上舆论传播的能力。

3、靠权威意见渗透,把握舆论传播的政治大局

人们在实际生活中会碰到许多烦心事,也会存在各种的困惑与矛盾,如果这些仅仅靠记着们某些隔靴搔痒式的报道和论坛管理者对事实泛泛的陈述,肯定难以满足广大网民的心理需求。经常上网发帖的人不难发现,现在许多网站推出了“专家论坛”等一系列的栏目,聘请一些业内的专业人士对各类社会问题发表较为系统全面的观点,提出解决途径等。专家们的权威性文章、权威性观点和看法,以正确的观点求实的态度,严谨的说理,释疑解惑现实生活的焦点,热点问题,使得网民心悦诚服。因此,要想在网络舆论形成传播支奴干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就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大局为重,把广大人民的共同利益作为网络传播的出发点。

综上诉述,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网络舆论形成传播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开放式”。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使得网络舆论传播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特征、不同分布的各类需求,因此,我们务必要遵循这个基本规律,努力搭建好发表个人意见的平台,积极驾驭好形成核心意见的导向,认证把握好网络舆论传播的大局,促使网络舆论传播工作的“编辑思想,编辑策划,编辑实务”等都有章可循,真正做到诉网民意、顺网民心。

参考文献:

1、刘建民《舆论传播》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2、胡环《新闻与舆论》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1

3、厦门一网站散布“圣帕”谣言被查处.人民日报,2007-08-22.

4、中共中央宣传部舆情信息局.舆情信息汇集分析机制研究.北

京:学习出版社,2006.


相关内容

  • 网络舆论的形成与发展.现状与引导
  • 民热切关注的聚焦点,是民 众议论的集中点,反映出一个时期网民的所思所想.互联网在为社会个体自由表 达个人意见.参与公共事务讨论 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为一些有害信息和杂音噪音提供了传播渠道,网络舆情 热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何对 网络舆情热点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和谐的网络环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 ...

  • "雷洋"事件与网络舆论的发展模式
  • "雷洋"事件与网络舆论的发展模式 摘要: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公众选择在互联网上参与公共话题的讨论,网络舆论在大众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由于网络媒体平台的特殊性,网络舆论随着网络媒体话语格局的变化,其形成模式和存在形态都出现新的内容,从这种层面上说,舆论的形成在网络中变 ...

  • 网络热点舆论传播规律及其应对
  • 网络天地 网络热点舆论传播规律及其应对 38 近年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举世瞩目.在广袤的城乡之间,绵延着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也最急遽的城市化,构成了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史上 是城市拆迁.的大事件.但随之而来的, 城中村等负面效应逐渐显露.与此同时, 工业化浪潮始终伴随着城市化的步踵,环境污染. ...

  • 农业传播学的理论基础与研究范围
  • 新闻与传播研究 XINWENAIHAOZHE·20121(上半月) 农业传播学的理论基础与研究范围 □孙文清 农业传播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然而,学界对其理论基础与研究范围却鲜有研究,本文意在对此做出尝试. 学科的建立与发展都离不开理论基础的支持.农业传播学是学科融合的产物,它与许多学科密切相关, ...

  • 论高校网络德育工作的几个基本原则与方法
  • 作者:吴倬张瑜 思想教育研究 2009年05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5707(2009)01-0008-05 在网络信息传播条件下,高校德育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虚拟网络空间逐步成为高校德育发展的新境遇,青年学生的思想意识也产生了许多新的发展特点,[1]对 ...

  • 中国传媒大学2014[新闻传播史论]考试大纲
  •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新闻传播史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初试科目<新闻传播史论>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新闻史.新闻理论.广播电视史论.新媒体概论和传播学概论等五个知识领域. 新闻史考核内容包括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要求考生熟悉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整体脉络,熟 ...

  • 互联网思维下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构
  • 作者:石长顺梁媛媛 编辑之友 2015年04期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687(2015)01-0005-06 主流媒体一般指具备一定规模,体现并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与主流价值观,坚持并引导社会发展主流和前进方向的主要媒体.而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下,传统媒体面临着 ...

  • 做好网上舆论工作的时代指引(马 利)
  • 做好网上舆论工作的时代指引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马 利 < 人民日报 >( 2013年11月27日   07 版)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强调要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并对如何做好 ...

  • 国家领导人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观点
  • 相关领导人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观点 中国经济时报: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媒体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即通过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科学运用先进传播技术,增强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