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毒物损害的形态表现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本实验,掌握毒物的形态损害作用;
2. 学会毒物形态损害的表现及如何记录相关实验现象。 二、实验原理
有关重金属铜、锌、铬、镉对鱼类的急性毒性研究国内已有许多报道,鱼类早期发育是整个生活史中对各种污染物最为敏感的阶段, 用以作为急性毒性试验具有快速、敏感、经济有效等特点,是生物测试保护天然水体的重要方法。 鲫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 其分布面广而数量大, 个体生长快, 性成熟时间短, 繁殖季节长, 在人工控制饲养条件下可常年繁殖, 选择鲫鱼进行重金属离子毒性实验, 具有一定代表性。本实验以鲫鱼为研究对象,向其生长环境中加入重金属硫酸铜,观察其形态损伤,希望在形态方面,有利于水体污染的观察。
三、实验试剂、仪器及动物 1. 实验动物
鲫鱼幼鱼, 购自鱼市场。 实验鱼在水族箱中驯养7 d 以上, 暂养期间活动正常, 无病, 死亡率低于5%; 实验前1 d 停止投饵, 选择身体健康,反应灵敏,大小基本一致的幼鱼随机分组。
2. 实验试剂
CuSO4, 先配制成质量浓度为3000 mg/ L 的母液, 再根据需要稀释成各质量浓度。
3. 实验仪器
聚乙烯塑料水族箱,小型鱼类充氧机。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实验动物的驯养
实验鱼在水族箱中驯养7 d 以上, 暂养期间活动正常, 无病, 死亡率低于5%; 实验前1 d 停止投饵。
2. 实验动物的分组
采用随机实验进行分组,将21只鲫鱼随机分成7组,其中一组为空白对照组,另外六组为实验组。
3. 实验动物的染毒
采用静水法生物测试,实验期间不更换实验液, 全天充气。为防止饵料影响, 实验期间不喂食。 为确定质量浓度的大致范围, 先作预实验, 估计CuSO4的7个质量浓度值, 在每一个质量浓度的水族箱内放入3 尾鲫鱼, 分别观察24 h、48h、96h, 找出各金属的100% 致死质量浓度和最大耐受质量浓度。 再根据预实验结果设6个质量浓度组及1个对照组, 每一质量浓度放鱼5尾, 在曝露的过程中观察它们的形态损伤。
五、中毒症状观察
染毒后认真观察中毒发生、发展过程,中毒特点和毒作用靶器官,记录各组幼鱼24、48、96 h 的形态损伤。中毒症状的观察现象填入附录中的
表格中。
六、注意事项 1. 防止操作者中毒。
2. 剩余受试化学物应在教师指导下销毁
实验一 附录:
预实验实验结果:(在实验报告上所有的图表自己手写)
正式实验实验结果:
经上述实验可得,重金属铜对鲫鱼的形态损伤表现为:
实验二 毒物的急性毒性试验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急性毒性试验的基本步骤及如何设计染毒的剂量与分组; 2. 掌握LD50的测定方法及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
急性毒性是机体一次接触或24h内多次接触大剂量外源化学物后所引起的快速剧烈的中毒效应。硫酸铜是常见的一种化学毒物,鱼类早期发育是整个生活史中对各种污染物最为敏感的阶段,用以作为急性毒性试验具有快速、敏感、经济有效等特点,是生物测试保护天然水体的重要方法。本实验以鲫鱼为研究对象,向其生长环境中加入重金属硫酸铜,观察硫酸铜急性毒性反应的特征。
三、实验试剂、仪器及动物 1. 实验试剂
硫酸铜,先配制成质量浓度为3 000 mg/ L 的母液, 再根据需要稀释成各质量浓度。
2. 实验仪器
聚乙烯塑料水族箱,小型鱼类充氧机。 3. 实验动物
鲫鱼幼鱼, 购自鱼市场。 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1. 实验动物驯养及分组 实验动物驯养及分组见实验一。 2. 预试验
采用静水法生物测试,实验期间不更换实验液, 全天充气。为防止饵料影响, 实验期间不喂食, 估计硫酸铜的7个质量浓度值,求出受试化学物的大致致死范围(0-100%)。
3. 正式试验
根据预备实验结果设6个质量浓度组及一个对照组, 每一质量浓度放鱼5尾, 在曝露的过程中观察它们死亡效应。中毒后, 多次刺激无反应判断为死亡个体, 从水中随时捞出。
五、LD50的计算
记录各组幼鱼24、48、96 h 死亡数, 计算死亡率, 画出硫酸铜浓度与死亡率的曲线. 找出各重金属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 LD50)。实验数据填写在附录
中的表格中。
六、注意事项
1. 不要一味将注意力集中在高剂量组的动物,因为这些动物往往死亡很快,反而不容易观察到中毒的发展过程。
2.观察记录应尽量完整、具体。
实验二 附录: 实验数据:
依据上述实验数据分别画出染毒24h、48h、72h及96h后的剂量-反应曲线,得染毒24h、48h、72h及96h后的LD50,各曲线如下所示:
( 此区域画曲线)
由上述曲线可得,染毒24h、48h及96h后的LD50分别为:
实验三 毒物的安全浓度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安全浓度的概念;
2. 掌握安全浓度测定的基本步骤及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
安全质量浓度即为某一毒物对动物体不造成损伤的质量浓度范围,通常由LC50 ×0.1计算出。硫酸铜是常见的一种化学毒物,鱼类早期发育是整个生活史中对各种污染物最为敏感的阶段,用以作为急性毒性试验具有快速、敏感、经济有效等特点,是生物测试保护天然水体的重要方法。本实验以鲫鱼为研究对象,向其生长环境中加入重金属硫酸铜,计算硫酸铜对鲫鱼的安全质量浓度。
三、实验动物、试剂及仪器 1. 实验动物
鲫鱼幼鱼, 购自鱼市场。 实验鱼在水族箱中驯养7 d 以上, 暂养期间活动正常, 无病, 死亡率低于5%; 实验前1 d 停止投饵, 选择身体健康,反应灵敏,大小基本一致的幼鱼随机分组。
2. 实验试剂
CuSO4,先配制成质量浓度为3000 mg/ L 的母液, 再根据需要稀释成各质量浓度。
3. 实验仪器
聚乙烯塑料水族箱、小型鱼类充氧机。 四、实验步骤
1. 实验动物驯养及分组 实验动物驯养及分组见实验一。 2. 染毒步骤与方法
采用静水法生物测试,实验期间不更换实验液, 全天充气。为防止饵料影响, 实验期间不喂食。 为确定质量浓度的大致范围, 先作预备实验, 估计CuSO4的7个质量浓度值, 在每一个质量浓度的水族箱内放入3 尾鲫鱼, 分别观察24 h、48h、96h,找出各金属的100% 致死质量浓度和最大耐受质量浓度。 再根据预实验结果设6个质量浓度组及一个对照组, 每一质量浓度放鱼5尾, 在曝露的
过程中观察它们的行为、中毒症状、死亡等效应。中毒后, 多次刺激无反应判断为死亡个体, 从水中随时捞出。
五、安全质量浓度的计算
记录各组幼鱼24、48、96 h 死亡数, 计算死亡率, 画图 求出各重金属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 LC50) ,由公式LC50 ×0.1计算出安全质量浓度。
六、注意事项 1. 防止操作者中毒。
2. 观察记录应尽量完整、具体。 3. 剩余受试化学物应在教师指导下销毁。
结果计算填以下内容:
由实验二得染毒24h、48h、及96h后的LD50,分别为 , , ,由下列公式:
安全质量浓度= LC50 ×0.1
得染毒24h、48h及96h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 , , 。
实验一 毒物损害的形态表现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本实验,掌握毒物的形态损害作用;
2. 学会毒物形态损害的表现及如何记录相关实验现象。 二、实验原理
有关重金属铜、锌、铬、镉对鱼类的急性毒性研究国内已有许多报道,鱼类早期发育是整个生活史中对各种污染物最为敏感的阶段, 用以作为急性毒性试验具有快速、敏感、经济有效等特点,是生物测试保护天然水体的重要方法。 鲫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 其分布面广而数量大, 个体生长快, 性成熟时间短, 繁殖季节长, 在人工控制饲养条件下可常年繁殖, 选择鲫鱼进行重金属离子毒性实验, 具有一定代表性。本实验以鲫鱼为研究对象,向其生长环境中加入重金属硫酸铜,观察其形态损伤,希望在形态方面,有利于水体污染的观察。
三、实验试剂、仪器及动物 1. 实验动物
鲫鱼幼鱼, 购自鱼市场。 实验鱼在水族箱中驯养7 d 以上, 暂养期间活动正常, 无病, 死亡率低于5%; 实验前1 d 停止投饵, 选择身体健康,反应灵敏,大小基本一致的幼鱼随机分组。
2. 实验试剂
CuSO4, 先配制成质量浓度为3000 mg/ L 的母液, 再根据需要稀释成各质量浓度。
3. 实验仪器
聚乙烯塑料水族箱,小型鱼类充氧机。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实验动物的驯养
实验鱼在水族箱中驯养7 d 以上, 暂养期间活动正常, 无病, 死亡率低于5%; 实验前1 d 停止投饵。
2. 实验动物的分组
采用随机实验进行分组,将21只鲫鱼随机分成7组,其中一组为空白对照组,另外六组为实验组。
3. 实验动物的染毒
采用静水法生物测试,实验期间不更换实验液, 全天充气。为防止饵料影响, 实验期间不喂食。 为确定质量浓度的大致范围, 先作预实验, 估计CuSO4的7个质量浓度值, 在每一个质量浓度的水族箱内放入3 尾鲫鱼, 分别观察24 h、48h、96h, 找出各金属的100% 致死质量浓度和最大耐受质量浓度。 再根据预实验结果设6个质量浓度组及1个对照组, 每一质量浓度放鱼5尾, 在曝露的过程中观察它们的形态损伤。
五、中毒症状观察
染毒后认真观察中毒发生、发展过程,中毒特点和毒作用靶器官,记录各组幼鱼24、48、96 h 的形态损伤。中毒症状的观察现象填入附录中的
表格中。
六、注意事项 1. 防止操作者中毒。
2. 剩余受试化学物应在教师指导下销毁
实验一 附录:
预实验实验结果:(在实验报告上所有的图表自己手写)
正式实验实验结果:
经上述实验可得,重金属铜对鲫鱼的形态损伤表现为:
实验二 毒物的急性毒性试验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急性毒性试验的基本步骤及如何设计染毒的剂量与分组; 2. 掌握LD50的测定方法及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
急性毒性是机体一次接触或24h内多次接触大剂量外源化学物后所引起的快速剧烈的中毒效应。硫酸铜是常见的一种化学毒物,鱼类早期发育是整个生活史中对各种污染物最为敏感的阶段,用以作为急性毒性试验具有快速、敏感、经济有效等特点,是生物测试保护天然水体的重要方法。本实验以鲫鱼为研究对象,向其生长环境中加入重金属硫酸铜,观察硫酸铜急性毒性反应的特征。
三、实验试剂、仪器及动物 1. 实验试剂
硫酸铜,先配制成质量浓度为3 000 mg/ L 的母液, 再根据需要稀释成各质量浓度。
2. 实验仪器
聚乙烯塑料水族箱,小型鱼类充氧机。 3. 实验动物
鲫鱼幼鱼, 购自鱼市场。 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1. 实验动物驯养及分组 实验动物驯养及分组见实验一。 2. 预试验
采用静水法生物测试,实验期间不更换实验液, 全天充气。为防止饵料影响, 实验期间不喂食, 估计硫酸铜的7个质量浓度值,求出受试化学物的大致致死范围(0-100%)。
3. 正式试验
根据预备实验结果设6个质量浓度组及一个对照组, 每一质量浓度放鱼5尾, 在曝露的过程中观察它们死亡效应。中毒后, 多次刺激无反应判断为死亡个体, 从水中随时捞出。
五、LD50的计算
记录各组幼鱼24、48、96 h 死亡数, 计算死亡率, 画出硫酸铜浓度与死亡率的曲线. 找出各重金属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 LD50)。实验数据填写在附录
中的表格中。
六、注意事项
1. 不要一味将注意力集中在高剂量组的动物,因为这些动物往往死亡很快,反而不容易观察到中毒的发展过程。
2.观察记录应尽量完整、具体。
实验二 附录: 实验数据:
依据上述实验数据分别画出染毒24h、48h、72h及96h后的剂量-反应曲线,得染毒24h、48h、72h及96h后的LD50,各曲线如下所示:
( 此区域画曲线)
由上述曲线可得,染毒24h、48h及96h后的LD50分别为:
实验三 毒物的安全浓度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安全浓度的概念;
2. 掌握安全浓度测定的基本步骤及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
安全质量浓度即为某一毒物对动物体不造成损伤的质量浓度范围,通常由LC50 ×0.1计算出。硫酸铜是常见的一种化学毒物,鱼类早期发育是整个生活史中对各种污染物最为敏感的阶段,用以作为急性毒性试验具有快速、敏感、经济有效等特点,是生物测试保护天然水体的重要方法。本实验以鲫鱼为研究对象,向其生长环境中加入重金属硫酸铜,计算硫酸铜对鲫鱼的安全质量浓度。
三、实验动物、试剂及仪器 1. 实验动物
鲫鱼幼鱼, 购自鱼市场。 实验鱼在水族箱中驯养7 d 以上, 暂养期间活动正常, 无病, 死亡率低于5%; 实验前1 d 停止投饵, 选择身体健康,反应灵敏,大小基本一致的幼鱼随机分组。
2. 实验试剂
CuSO4,先配制成质量浓度为3000 mg/ L 的母液, 再根据需要稀释成各质量浓度。
3. 实验仪器
聚乙烯塑料水族箱、小型鱼类充氧机。 四、实验步骤
1. 实验动物驯养及分组 实验动物驯养及分组见实验一。 2. 染毒步骤与方法
采用静水法生物测试,实验期间不更换实验液, 全天充气。为防止饵料影响, 实验期间不喂食。 为确定质量浓度的大致范围, 先作预备实验, 估计CuSO4的7个质量浓度值, 在每一个质量浓度的水族箱内放入3 尾鲫鱼, 分别观察24 h、48h、96h,找出各金属的100% 致死质量浓度和最大耐受质量浓度。 再根据预实验结果设6个质量浓度组及一个对照组, 每一质量浓度放鱼5尾, 在曝露的
过程中观察它们的行为、中毒症状、死亡等效应。中毒后, 多次刺激无反应判断为死亡个体, 从水中随时捞出。
五、安全质量浓度的计算
记录各组幼鱼24、48、96 h 死亡数, 计算死亡率, 画图 求出各重金属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 LC50) ,由公式LC50 ×0.1计算出安全质量浓度。
六、注意事项 1. 防止操作者中毒。
2. 观察记录应尽量完整、具体。 3. 剩余受试化学物应在教师指导下销毁。
结果计算填以下内容:
由实验二得染毒24h、48h、及96h后的LD50,分别为 , , ,由下列公式:
安全质量浓度= LC50 ×0.1
得染毒24h、48h及96h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