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春小三班角色游戏计划
一、情况分析
小班下学期,幼儿已经初步建立了游戏常规,如与其他幼儿合作布置场地、收拾整理游戏材料等,对增加有新情节的主题,幼儿依然很感兴趣。新的情节出现如:奶茶店的一名幼儿提出,买一送一,娃娃家的幼儿用红色积木,给其他家的小朋友送红包等。”可见,假期中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给幼儿的认知带来了发展,在游戏中出这些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但是由于年龄所限,他们大都停留在动作的模仿,并无明确的目的和角色意识,而且,这些情节通常随该幼儿角色的变换而消失。
第一阶段: 3月份
一、 游戏主题:(预定):娃娃家 、奶茶店、糖果店
二、 活动目标:
1.继续培养幼儿的角色意识,进一步懂得角色职责。
2.继续学习在游戏中运用语言、动作进行交往,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
3.在老师的提醒下,能与同伴友好地合作游戏。
4.培养幼儿礼貌待人、爱护玩具及为玩具分类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请家长协助丰富知识,带幼儿到奶茶店进行观察。
2.物质准备:奶茶店新增奶茶机、吸管盒。
四、游戏指导:
第一次指导:
指导要点:
1.以讨论或情境表演或出示玩具的形式引入主题;
2.鼓励幼儿按意愿选择游戏主题及角色,启发幼儿说“要用什么玩具玩什么游戏”等;
3.提出玩游戏的要求:
(1)在游戏中要坚守岗位,不擅自离开;
(2)要做到三轻;
(3)不争抢玩具,要使用礼貌用语号同伴交往;
(4)玩具玩后要收拾整齐。
4.幼儿游戏,老师以角色身份巡回指导:如娃娃家:以奶奶的身份提醒妈妈要把家里收拾整齐,提醒爸爸要送娃娃上幼儿园再去上班;奶茶店:以顾客的身份要求制作奶茶,要求店员应按要求做顾客需要的口味,要坚守岗位;糖果店:以老板的身份指导糖果店的员工的人如何使卖糖果,把各个种类的糖果分开放整齐。
5.游戏结束评价:重点礼貌和收拾玩具方面。
第二次指导:
指导要点:
1.出示奶茶机引导幼儿观察如何使用。
2.集中讨论,请幼儿说说跟爸爸妈妈一起去奶茶店时,服务员是怎么做的?
3.幼儿游戏,教师交代游戏要求,并指导幼儿游戏,重点提醒幼儿学着用语言和动作来表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4.结束评议
表扬积极参与并大胆用动作、语言交进行交流的幼儿。
第三次指导:
指导要点:
1.教师启发幼儿回忆上阶段游戏情况。
3.提出本次游戏要求:
(1)服务员对客人要热情,要及时整理回收客人使用过的餐具。
(2)娃娃家的妈妈可以抱着宝宝乘汽车去逛街。
(3)要爱护玩具,轻拿轻放娃娃家用具等。
4.教师以相关角色参与游戏,了解幼儿游戏的情况并给予适时的指导,促进幼儿在游戏间的交往。
5.游戏结束
(1)肯定游戏中能主动与其他游戏交往的幼儿。
(2)表扬在游戏中遵守规则,爱护玩具的幼儿。
(3)请幼儿说说在“奶茶店”里还需要哪些游戏材料,我们下次一起来准备。
第四次指导:
指导要点:
1.教师出示奶茶店广告单,引出幼儿招呼客人。
2.向幼儿介绍奶茶机、吸管盒等的使用方法。
3.提出游戏要求及注意事项:
(1)买东西要排队,要有礼貌。
(2)吃过的食物不乱丢、及时帮奶茶店、糖果店回收物品。
(3)在游戏中应遵守规则,不乱跑,不扔玩具对人有礼貌等。
4.幼儿游戏,教师指导,提醒幼儿爱护玩具,与其他游戏的联系。
5.结束评议
(1)表扬会主动与其他游戏联系的幼儿。
(2)表扬会爱护、珍惜玩具的幼儿。
阶段小结:
幼儿对角色游戏已经有着浓厚的兴趣。整个游戏过程中,他们会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愉悦地玩耍:娃娃家的妈妈会给娃娃烧菜、搭个床、还会想出给娃娃换尿布、替娃娃洗澡、抱娃娃看病,忙得不亦乐乎;奶茶店里的服务员则常常根据自己的经验为客人服务、介绍新饮料等„„孩子们的游戏水平随着情节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对游戏物质条件的创设要求不断提高,渐渐转变了游戏初期那种有什么玩具就摆弄什么、就玩耍什么情节的现象。
第二阶段:4月份
一、 游戏主题:(预定):娃娃家 、奶茶店、糖果店
二、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角色意识,加强角色责任感。
2.鼓励幼儿在游戏中的交往行为。
3.继续培养幼儿礼貌待人、爱护玩具及为玩具分类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新增做棒帮糖的小棍、超轻土、泡胶片等更多的品种。
2.知识准备:围绕游戏主题组织多种形式的谈话活动。引导幼儿带着问题观察周围的生活,激发幼儿自主讨论。如:“买-送一”是什么意思?怎么送法?划算不划算?好在哪里?
四、游戏指导
第一次指导:
指导要点:
1.情景表演:糖果店。引导幼儿在游戏中用普通话,使用常见的礼貌用语,礼貌待人。
2.鼓励幼儿按意愿选择游戏主题及角色。
3.提出玩游戏的要求:(1)要做到三轻:说话轻轻的,走路轻轻的,拿东西放东西轻轻的;(2)争当礼貌冠军,讲普通话用礼貌用语,懂得排队、让座等礼貌行为;(3)出现角色问题或争抢玩具问题时,要想办法,可以用剪刀、石头、布或者轮流的方法解决;(4)玩具玩后要一起收拾整齐。
4.幼儿游戏,老师以角色身份巡回指导,观察幼儿履行职责的情况及礼貌待人情况。
5.游戏结束评价:表扬负责任的幼儿及懂得礼貌待人的幼儿。
第二次指导:
指导要点:
1.以谈话或出示实物的形式引入主题;
2.提出玩游戏的要求:
(1)游戏中要用礼貌用语与同伴交往;
(2)游戏中要坚持扮演一个角色;
(3)要做到三轻“说话轻、走路轻、放东西也要轻;
(4)先商量分配角色再开始游戏。
4.幼儿游戏,老师以角色身份巡回指导:
娃娃家:以奶奶的身份指导娃娃家的成员要礼貌待客,运用语言、动作进行交流,进一步丰富娃娃家游戏情节。
糖果店:以顾客的身份指导糖果店员工礼貌待客,请店员根据顾客要求制作客人喜欢的口味的糖果,最后付钱、找钱,礼貌送客。
奶茶店:以经理的的身份指导服务员如何卖东西,要把食物分开放整齐。
5.游戏结束评价:
(1)有否礼貌待人方面评价
(2)有否做到三轻方面评价
(3)能否与同伴友好相处,游戏后能否把玩具摆放整齐方面评价
第三次指导:
指导要点:
1.以讨论或情境表演或出示玩具的形式引入主题;
2.提出玩游戏的要求:
在游戏中要坚守岗位,不擅自离开;
要做到三轻;
不争抢玩具,要使用礼貌用语号同伴交往;
玩具玩后要收拾整齐。
3.幼儿游戏,老师以角色身份巡回指导:
娃娃家:以奶奶的身份提醒妈妈要把家里收拾整齐,提醒爸爸要送娃娃上幼儿园再去上班。
糖果店:以顾客的身份指导糖果店员工制作客人定制的糖果,要有耐心,要坚守岗位。
奶茶店:以经理的的身份指导服务员如何使用饮料机,东西快卖完时要去进货。
4.游戏结束评价:重点礼貌和收拾玩具方面。
第四次指导:
指导要点:
1.以讨论或情境表演或出示玩具的形式引入主题,启发幼儿说“要用什么玩具玩什么游戏”等;
2.提出玩游戏的要求:
(1)在游戏中要坚守岗位,不擅自离开;
(2)要做到三轻;
(3)不争抢玩具,要使用礼貌用语号同伴交往;
(4)玩具玩后要收拾整齐。
3.幼儿游戏,老师以角色身份巡回指导
4.游戏结束评价:
(1)有否礼貌待人方面评价
(2)有否进行游戏方面评价
(3)有否做到三轻方面评价
(4)能否与同伴友好相处,游戏后能否把玩具摆放整齐方面评价
阶段小结:
随着生活经验的日渐丰富,随着幼儿对玩具材料和环境的日益熟悉,“小毯子”既被当作被子、浴巾,又当是宝宝的新披风;积木即可以当成红包,也可以做蛋糕或者妈妈洗衣服的肥皂„„可见,幼儿逐步将玩具与生活一点点联系起来,象征意识开始萌芽。其次,由于年龄能力所限,小班幼儿虽然已有许多游戏想法,但是这些情节-般都是在游戏过程中,或在某一偶发场景、材料暗示下产生,缺乏目的性一。游戏中仍然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恳求:“这个可以用吗?”“我可以„„吗?”说明幼儿依然留有一些定势,凡事不敢擅作主张,总要征求成人的许可,存在依赖和谨慎心理。因此,鼓励幼儿放开手脚,大胆游戏,对幼儿个性培养十分必要。
第三阶段:5月份
一、 游戏主题:(预定):娃娃家 、奶茶店、糖果店
二、 活动目标:
1.大胆游戏,乐于向同伴介绍“我的新办法”。
2.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角色意识,加强角色责任感。
3.鼓励幼儿在游戏中的交往行为,培养幼儿礼貌待人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增加摆放一些易与生活联系的抽象材料(如:手工纸、积木、瓶罐、纸箱等)。
2.知识准备:按游戏发展提供相关主题、相关情节的经验。可以展开如下讨论:生活琐事“家里发生的事”;“糖果节表演”;“公园里真热闹”;“奶茶店周年庆”等等。
四、游戏指导
第一次指导:
指导要点:
1.以讨论或情境表演或出示玩具的形式引入主题;
2.重点观察:情节发展情况:如激发情节发展的因素?影响情节发展的障碍?材料使用情况如何?是否有新的需要?根据观察及时分析,采取相应措施。
3.提出玩游戏的要求:告诉幼儿教室里的任何物品都可以使用。但是要求整理时,物归原处。
4.幼儿游戏,老师以角色身份巡回指导:
娃娃家:以奶奶的身份提醒妈妈要把家里收拾整齐,提醒爸爸要送娃娃上幼儿园再去上班。
糖果店:以顾客的身份指导糖果店员工制作客人定制的糖果,要有耐心,要坚守岗位。
奶茶店:以经理的的身份指导服务员如何使用饮料机,东西快卖完时要去进货。
鼓励幼儿介绍“我的新办法”,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讨论有关游戏的一些小常识,如:怎样洗澡、怎样买菜、启发暗示幼儿想出新办法,推动情节发展。
第二次指导:
指导要点:
1.回忆讨论:家里的事爸爸妈妈是怎么分着做的?如何分工合作?
2.教师要积极地鼓励幼儿寻找替代玩具,善于发现小幼儿自己找来的替代玩具,激发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生活。
3.利用每次小结的机会,让幼儿谈谈“我们的事情是怎么分着做的”。对有困难的孩子,可设置小阶梯帮助其进行表达。如“你家里有谁?做了那些事?有没有分着做?爸爸做了什么?妈妈做了什么?„„”。另外,鼓励已进行简单分工的主题,让该主题幼儿进行介绍,给全体幼儿一些具体的提示。
第三次指导:
指导要点:
1.组织幼儿回忆讨奶茶店的员工是怎样给客人服务的?然后请小朋友模防。
2.老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如帮助幼儿解决游戏中发生的小矛盾。
3.教师要继续鼓励幼儿寻找替代玩具,善于发现小幼儿自己找来的替代玩具,激发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生活。
4.利用每次小结的机会,让幼儿谈谈“你是怎样玩的?和谁一起玩?你们是怎么玩的?„„从而不断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第四次指导:
指导要点:
1.出示手工纸、积木、瓶罐、纸箱等,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使用替代玩具:今天,妈妈去超市买了很多东西,他们能做什么用呢?
2.回忆在家庭中爸爸妈妈的生活情景,提问:“在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需要做什么事情呢?都需要什么东西?我们可以用什么来替代呢?
3.通过讨论让幼儿学习思考在百宝箱里寻找需要用的物品。
4.分配游戏场所(幼儿园、娃娃家、玩具)和角色分配。
5.你喜欢玩什么游戏?要当什么?怎么做?说些什么?怎样说才有礼貌?
6.游戏结束,指导幼儿收拾好玩具。
五、阶段小结:
娃娃家是小班幼儿最喜爱、也是最为熟悉的主题。但是随着小班幼儿生活经验丰富和能力的提高,其游戏的水平也在日益提高,逐渐有了超出娃娃家范畴的游戏主题和情节,如有的抱着宝宝到别的娃娃家做客人、带娃娃去看病、有的拎着篮子往返与娃娃家和玩具柜之间,“我去买米”“我去买菜”, „„。但还不懂
得如何分工协作。
第三阶段:6月份
一、游戏主题:(预定):娃娃家 、奶茶店、糖果店、交通警察(新增)
二、活动目标:
1. 能按照需求选择玩具和材料,并能在较短时间内分类摆放好。
2. 初步懂得协商游戏、解决纠纷。
3. 能够简单评价自己及他人的游戏行为。
三、活动准备
1. 物质准备:警帽、红绿灯、路障标志、呼啦圈。
2. 知识经验准备:利早谈和区角活动时间丰富幼儿有关交通警察知识。
四、游戏指导
第一次指导:
指导要点:
1. 教师以“领导”身份的角色,招聘各主题的负责人,要应聘负责人能说出想怎么玩,使游戏更有意思。
2. 幼儿游戏,以应聘的形式进行分工合作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有否按计划实施玩法并给予适当指导。
3. 评议:请各负责人讲评他们按计划实施玩法的情况。
第二次指导:
指导要点:
1. 谈话引入,以班上幼儿在游戏中碰困难为例,请全班幼儿帮助想办法。
2. 幼儿提出主题,并协商游戏玩法,教师协助幼儿共同制定要求:
⑴碰到困应多想办法解决。
⑵学习协商游戏的具玩法并完成之。
3. 幼儿游戏,教师注意随时鼓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幼儿,并启发幼儿以物代物。
4. 讲评:幼儿互评游戏中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情况。
第三次指导:
指导要点:
1. 以鼓励前次游戏中幼儿创造性地以物代物引入,并组织幼儿讨论确定要求: ⑴动脑筋想办克服困碰到的困难,多用替代物解决。
⑵分组后先拟订好计划再游戏。
2. 幼儿协商、订计划,教师巡视指导。
3. 幼儿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完成预定目的的情况,及时以提醒、建议等方式加以指导。
4. 组织幼儿讨论;今天我碰到了什么困难,是想什么办法克服的?
第四次指导:
指导要点:
1. 讨论:“今天我想玩什么游戏?想和谁玩?准备怎么玩?
2. 师生共同讨论游戏要求:
(1)和同伴协商布置场地、共同准备玩具游戏材料。
(2)游戏时应自觉遵守游戏规则,不大声喧哗、不影响他人。
(3)游戏结束时,听到音乐应合作收拾整理玩具。
3. 幼儿游戏,教师全面巡视指导,观察幼儿准备玩具、遵守游戏规则等情况,适时给予帮助、提醒。
4. 教师与幼儿共同评议游戏:今天你和谁一起玩,你们是怎么玩的?
五、阶段小结:
本阶段幼儿在自己提出的新主题《交通警察》能在本阶段得到实施。交通警察主题和奶茶店主题均能在游戏中较好的与其他主题游戏交流融合,促进了幼儿合作游戏和社会交往。在游戏中,幼儿之间能友好的合作,共同使用玩具、材料,爱护玩具、选择所需要的材料协作布置场地。部分幼儿能自主寻找游戏所需的材料、用想象中的物品来代替实物。
2015年春小三班角色游戏计划
一、情况分析
小班下学期,幼儿已经初步建立了游戏常规,如与其他幼儿合作布置场地、收拾整理游戏材料等,对增加有新情节的主题,幼儿依然很感兴趣。新的情节出现如:奶茶店的一名幼儿提出,买一送一,娃娃家的幼儿用红色积木,给其他家的小朋友送红包等。”可见,假期中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给幼儿的认知带来了发展,在游戏中出这些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但是由于年龄所限,他们大都停留在动作的模仿,并无明确的目的和角色意识,而且,这些情节通常随该幼儿角色的变换而消失。
第一阶段: 3月份
一、 游戏主题:(预定):娃娃家 、奶茶店、糖果店
二、 活动目标:
1.继续培养幼儿的角色意识,进一步懂得角色职责。
2.继续学习在游戏中运用语言、动作进行交往,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
3.在老师的提醒下,能与同伴友好地合作游戏。
4.培养幼儿礼貌待人、爱护玩具及为玩具分类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请家长协助丰富知识,带幼儿到奶茶店进行观察。
2.物质准备:奶茶店新增奶茶机、吸管盒。
四、游戏指导:
第一次指导:
指导要点:
1.以讨论或情境表演或出示玩具的形式引入主题;
2.鼓励幼儿按意愿选择游戏主题及角色,启发幼儿说“要用什么玩具玩什么游戏”等;
3.提出玩游戏的要求:
(1)在游戏中要坚守岗位,不擅自离开;
(2)要做到三轻;
(3)不争抢玩具,要使用礼貌用语号同伴交往;
(4)玩具玩后要收拾整齐。
4.幼儿游戏,老师以角色身份巡回指导:如娃娃家:以奶奶的身份提醒妈妈要把家里收拾整齐,提醒爸爸要送娃娃上幼儿园再去上班;奶茶店:以顾客的身份要求制作奶茶,要求店员应按要求做顾客需要的口味,要坚守岗位;糖果店:以老板的身份指导糖果店的员工的人如何使卖糖果,把各个种类的糖果分开放整齐。
5.游戏结束评价:重点礼貌和收拾玩具方面。
第二次指导:
指导要点:
1.出示奶茶机引导幼儿观察如何使用。
2.集中讨论,请幼儿说说跟爸爸妈妈一起去奶茶店时,服务员是怎么做的?
3.幼儿游戏,教师交代游戏要求,并指导幼儿游戏,重点提醒幼儿学着用语言和动作来表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4.结束评议
表扬积极参与并大胆用动作、语言交进行交流的幼儿。
第三次指导:
指导要点:
1.教师启发幼儿回忆上阶段游戏情况。
3.提出本次游戏要求:
(1)服务员对客人要热情,要及时整理回收客人使用过的餐具。
(2)娃娃家的妈妈可以抱着宝宝乘汽车去逛街。
(3)要爱护玩具,轻拿轻放娃娃家用具等。
4.教师以相关角色参与游戏,了解幼儿游戏的情况并给予适时的指导,促进幼儿在游戏间的交往。
5.游戏结束
(1)肯定游戏中能主动与其他游戏交往的幼儿。
(2)表扬在游戏中遵守规则,爱护玩具的幼儿。
(3)请幼儿说说在“奶茶店”里还需要哪些游戏材料,我们下次一起来准备。
第四次指导:
指导要点:
1.教师出示奶茶店广告单,引出幼儿招呼客人。
2.向幼儿介绍奶茶机、吸管盒等的使用方法。
3.提出游戏要求及注意事项:
(1)买东西要排队,要有礼貌。
(2)吃过的食物不乱丢、及时帮奶茶店、糖果店回收物品。
(3)在游戏中应遵守规则,不乱跑,不扔玩具对人有礼貌等。
4.幼儿游戏,教师指导,提醒幼儿爱护玩具,与其他游戏的联系。
5.结束评议
(1)表扬会主动与其他游戏联系的幼儿。
(2)表扬会爱护、珍惜玩具的幼儿。
阶段小结:
幼儿对角色游戏已经有着浓厚的兴趣。整个游戏过程中,他们会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愉悦地玩耍:娃娃家的妈妈会给娃娃烧菜、搭个床、还会想出给娃娃换尿布、替娃娃洗澡、抱娃娃看病,忙得不亦乐乎;奶茶店里的服务员则常常根据自己的经验为客人服务、介绍新饮料等„„孩子们的游戏水平随着情节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对游戏物质条件的创设要求不断提高,渐渐转变了游戏初期那种有什么玩具就摆弄什么、就玩耍什么情节的现象。
第二阶段:4月份
一、 游戏主题:(预定):娃娃家 、奶茶店、糖果店
二、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角色意识,加强角色责任感。
2.鼓励幼儿在游戏中的交往行为。
3.继续培养幼儿礼貌待人、爱护玩具及为玩具分类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新增做棒帮糖的小棍、超轻土、泡胶片等更多的品种。
2.知识准备:围绕游戏主题组织多种形式的谈话活动。引导幼儿带着问题观察周围的生活,激发幼儿自主讨论。如:“买-送一”是什么意思?怎么送法?划算不划算?好在哪里?
四、游戏指导
第一次指导:
指导要点:
1.情景表演:糖果店。引导幼儿在游戏中用普通话,使用常见的礼貌用语,礼貌待人。
2.鼓励幼儿按意愿选择游戏主题及角色。
3.提出玩游戏的要求:(1)要做到三轻:说话轻轻的,走路轻轻的,拿东西放东西轻轻的;(2)争当礼貌冠军,讲普通话用礼貌用语,懂得排队、让座等礼貌行为;(3)出现角色问题或争抢玩具问题时,要想办法,可以用剪刀、石头、布或者轮流的方法解决;(4)玩具玩后要一起收拾整齐。
4.幼儿游戏,老师以角色身份巡回指导,观察幼儿履行职责的情况及礼貌待人情况。
5.游戏结束评价:表扬负责任的幼儿及懂得礼貌待人的幼儿。
第二次指导:
指导要点:
1.以谈话或出示实物的形式引入主题;
2.提出玩游戏的要求:
(1)游戏中要用礼貌用语与同伴交往;
(2)游戏中要坚持扮演一个角色;
(3)要做到三轻“说话轻、走路轻、放东西也要轻;
(4)先商量分配角色再开始游戏。
4.幼儿游戏,老师以角色身份巡回指导:
娃娃家:以奶奶的身份指导娃娃家的成员要礼貌待客,运用语言、动作进行交流,进一步丰富娃娃家游戏情节。
糖果店:以顾客的身份指导糖果店员工礼貌待客,请店员根据顾客要求制作客人喜欢的口味的糖果,最后付钱、找钱,礼貌送客。
奶茶店:以经理的的身份指导服务员如何卖东西,要把食物分开放整齐。
5.游戏结束评价:
(1)有否礼貌待人方面评价
(2)有否做到三轻方面评价
(3)能否与同伴友好相处,游戏后能否把玩具摆放整齐方面评价
第三次指导:
指导要点:
1.以讨论或情境表演或出示玩具的形式引入主题;
2.提出玩游戏的要求:
在游戏中要坚守岗位,不擅自离开;
要做到三轻;
不争抢玩具,要使用礼貌用语号同伴交往;
玩具玩后要收拾整齐。
3.幼儿游戏,老师以角色身份巡回指导:
娃娃家:以奶奶的身份提醒妈妈要把家里收拾整齐,提醒爸爸要送娃娃上幼儿园再去上班。
糖果店:以顾客的身份指导糖果店员工制作客人定制的糖果,要有耐心,要坚守岗位。
奶茶店:以经理的的身份指导服务员如何使用饮料机,东西快卖完时要去进货。
4.游戏结束评价:重点礼貌和收拾玩具方面。
第四次指导:
指导要点:
1.以讨论或情境表演或出示玩具的形式引入主题,启发幼儿说“要用什么玩具玩什么游戏”等;
2.提出玩游戏的要求:
(1)在游戏中要坚守岗位,不擅自离开;
(2)要做到三轻;
(3)不争抢玩具,要使用礼貌用语号同伴交往;
(4)玩具玩后要收拾整齐。
3.幼儿游戏,老师以角色身份巡回指导
4.游戏结束评价:
(1)有否礼貌待人方面评价
(2)有否进行游戏方面评价
(3)有否做到三轻方面评价
(4)能否与同伴友好相处,游戏后能否把玩具摆放整齐方面评价
阶段小结:
随着生活经验的日渐丰富,随着幼儿对玩具材料和环境的日益熟悉,“小毯子”既被当作被子、浴巾,又当是宝宝的新披风;积木即可以当成红包,也可以做蛋糕或者妈妈洗衣服的肥皂„„可见,幼儿逐步将玩具与生活一点点联系起来,象征意识开始萌芽。其次,由于年龄能力所限,小班幼儿虽然已有许多游戏想法,但是这些情节-般都是在游戏过程中,或在某一偶发场景、材料暗示下产生,缺乏目的性一。游戏中仍然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恳求:“这个可以用吗?”“我可以„„吗?”说明幼儿依然留有一些定势,凡事不敢擅作主张,总要征求成人的许可,存在依赖和谨慎心理。因此,鼓励幼儿放开手脚,大胆游戏,对幼儿个性培养十分必要。
第三阶段:5月份
一、 游戏主题:(预定):娃娃家 、奶茶店、糖果店
二、 活动目标:
1.大胆游戏,乐于向同伴介绍“我的新办法”。
2.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角色意识,加强角色责任感。
3.鼓励幼儿在游戏中的交往行为,培养幼儿礼貌待人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增加摆放一些易与生活联系的抽象材料(如:手工纸、积木、瓶罐、纸箱等)。
2.知识准备:按游戏发展提供相关主题、相关情节的经验。可以展开如下讨论:生活琐事“家里发生的事”;“糖果节表演”;“公园里真热闹”;“奶茶店周年庆”等等。
四、游戏指导
第一次指导:
指导要点:
1.以讨论或情境表演或出示玩具的形式引入主题;
2.重点观察:情节发展情况:如激发情节发展的因素?影响情节发展的障碍?材料使用情况如何?是否有新的需要?根据观察及时分析,采取相应措施。
3.提出玩游戏的要求:告诉幼儿教室里的任何物品都可以使用。但是要求整理时,物归原处。
4.幼儿游戏,老师以角色身份巡回指导:
娃娃家:以奶奶的身份提醒妈妈要把家里收拾整齐,提醒爸爸要送娃娃上幼儿园再去上班。
糖果店:以顾客的身份指导糖果店员工制作客人定制的糖果,要有耐心,要坚守岗位。
奶茶店:以经理的的身份指导服务员如何使用饮料机,东西快卖完时要去进货。
鼓励幼儿介绍“我的新办法”,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讨论有关游戏的一些小常识,如:怎样洗澡、怎样买菜、启发暗示幼儿想出新办法,推动情节发展。
第二次指导:
指导要点:
1.回忆讨论:家里的事爸爸妈妈是怎么分着做的?如何分工合作?
2.教师要积极地鼓励幼儿寻找替代玩具,善于发现小幼儿自己找来的替代玩具,激发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生活。
3.利用每次小结的机会,让幼儿谈谈“我们的事情是怎么分着做的”。对有困难的孩子,可设置小阶梯帮助其进行表达。如“你家里有谁?做了那些事?有没有分着做?爸爸做了什么?妈妈做了什么?„„”。另外,鼓励已进行简单分工的主题,让该主题幼儿进行介绍,给全体幼儿一些具体的提示。
第三次指导:
指导要点:
1.组织幼儿回忆讨奶茶店的员工是怎样给客人服务的?然后请小朋友模防。
2.老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如帮助幼儿解决游戏中发生的小矛盾。
3.教师要继续鼓励幼儿寻找替代玩具,善于发现小幼儿自己找来的替代玩具,激发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生活。
4.利用每次小结的机会,让幼儿谈谈“你是怎样玩的?和谁一起玩?你们是怎么玩的?„„从而不断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第四次指导:
指导要点:
1.出示手工纸、积木、瓶罐、纸箱等,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使用替代玩具:今天,妈妈去超市买了很多东西,他们能做什么用呢?
2.回忆在家庭中爸爸妈妈的生活情景,提问:“在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需要做什么事情呢?都需要什么东西?我们可以用什么来替代呢?
3.通过讨论让幼儿学习思考在百宝箱里寻找需要用的物品。
4.分配游戏场所(幼儿园、娃娃家、玩具)和角色分配。
5.你喜欢玩什么游戏?要当什么?怎么做?说些什么?怎样说才有礼貌?
6.游戏结束,指导幼儿收拾好玩具。
五、阶段小结:
娃娃家是小班幼儿最喜爱、也是最为熟悉的主题。但是随着小班幼儿生活经验丰富和能力的提高,其游戏的水平也在日益提高,逐渐有了超出娃娃家范畴的游戏主题和情节,如有的抱着宝宝到别的娃娃家做客人、带娃娃去看病、有的拎着篮子往返与娃娃家和玩具柜之间,“我去买米”“我去买菜”, „„。但还不懂
得如何分工协作。
第三阶段:6月份
一、游戏主题:(预定):娃娃家 、奶茶店、糖果店、交通警察(新增)
二、活动目标:
1. 能按照需求选择玩具和材料,并能在较短时间内分类摆放好。
2. 初步懂得协商游戏、解决纠纷。
3. 能够简单评价自己及他人的游戏行为。
三、活动准备
1. 物质准备:警帽、红绿灯、路障标志、呼啦圈。
2. 知识经验准备:利早谈和区角活动时间丰富幼儿有关交通警察知识。
四、游戏指导
第一次指导:
指导要点:
1. 教师以“领导”身份的角色,招聘各主题的负责人,要应聘负责人能说出想怎么玩,使游戏更有意思。
2. 幼儿游戏,以应聘的形式进行分工合作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有否按计划实施玩法并给予适当指导。
3. 评议:请各负责人讲评他们按计划实施玩法的情况。
第二次指导:
指导要点:
1. 谈话引入,以班上幼儿在游戏中碰困难为例,请全班幼儿帮助想办法。
2. 幼儿提出主题,并协商游戏玩法,教师协助幼儿共同制定要求:
⑴碰到困应多想办法解决。
⑵学习协商游戏的具玩法并完成之。
3. 幼儿游戏,教师注意随时鼓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幼儿,并启发幼儿以物代物。
4. 讲评:幼儿互评游戏中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情况。
第三次指导:
指导要点:
1. 以鼓励前次游戏中幼儿创造性地以物代物引入,并组织幼儿讨论确定要求: ⑴动脑筋想办克服困碰到的困难,多用替代物解决。
⑵分组后先拟订好计划再游戏。
2. 幼儿协商、订计划,教师巡视指导。
3. 幼儿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完成预定目的的情况,及时以提醒、建议等方式加以指导。
4. 组织幼儿讨论;今天我碰到了什么困难,是想什么办法克服的?
第四次指导:
指导要点:
1. 讨论:“今天我想玩什么游戏?想和谁玩?准备怎么玩?
2. 师生共同讨论游戏要求:
(1)和同伴协商布置场地、共同准备玩具游戏材料。
(2)游戏时应自觉遵守游戏规则,不大声喧哗、不影响他人。
(3)游戏结束时,听到音乐应合作收拾整理玩具。
3. 幼儿游戏,教师全面巡视指导,观察幼儿准备玩具、遵守游戏规则等情况,适时给予帮助、提醒。
4. 教师与幼儿共同评议游戏:今天你和谁一起玩,你们是怎么玩的?
五、阶段小结:
本阶段幼儿在自己提出的新主题《交通警察》能在本阶段得到实施。交通警察主题和奶茶店主题均能在游戏中较好的与其他主题游戏交流融合,促进了幼儿合作游戏和社会交往。在游戏中,幼儿之间能友好的合作,共同使用玩具、材料,爱护玩具、选择所需要的材料协作布置场地。部分幼儿能自主寻找游戏所需的材料、用想象中的物品来代替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