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6"国际禁毒日特别节目

主持人:一个半世纪前,林则徐一场虎门硝烟让中国人民彻底认识到毒品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危害,而一个半世纪以后,毒品依然肆虐,无情吞噬着人们的良知和理性。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打击各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力度,力争扫除吸贩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中国政府禁毒的决心可见一斑。作为现代化大都市,上海禁毒工作的形势依然严峻。吸毒,虽然只是一种违法行为,但它对社会的危害日益彰显。而在拥有1600万人口的上海,如何预防吸毒?尤其是预防未成年人吸毒?如何挽救吸毒人员?成为市公安局及有关部门所面临的永恒课题。我们今天的《法庭内外》警坛纵横节目专门邀请了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副所长李煜警官与您共同关注我们今天的话题:远离毒品,关注未来。

主持人:毒品虽然是人人都知道的一样东西,但是其实很多人对毒品的认识还是存在误区的。究竟什么是毒品?

嘉宾:毒品应该是一个法律的概念。我们国家在《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氨、大麻、可卡因、吗啡,以及其他国家规定管制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在第二个层次里往往容易产生误解,毒品和药品究竟怎么区分,有些药品从它的使用途径和来源上应该可以区分的。就是说,是从医生那里开来的用于治疗的就是药品,如果是从非法途径买来的,买来的用途不是用于治疗的,那它就是毒品。

主持人:毒品的危害?

嘉宾:毒品的危害应该是方方面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一个是对个人躯体的危害。吸食毒品往往容易引起各种疾病,我们目前在吸毒人员身上发现的疾病种类已经达到40多种;第二方面是对家庭,吸毒人员的家庭往往是倾家荡产;第三是对社会的损害。由于吸毒的开支很大,吸毒人员每年用于吸毒的费用很高,花消是用在毒品上的。从国家也好社会也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禁毒,给社会的财力上造成很大的负担。另外,吸毒还会引发其他社会治安问题,这也是危害所在。

主持人:其实对于毒品的危害我们广大市民都早已经有所了解,正因为此,我们的政府才要不断加大力度进行禁毒。本市的吸毒人员只要被发现了,就一定要被送到强制戒毒所戒毒,那么本市吸毒人员现状如何?

嘉宾:从近几年本市吸毒人群的总体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从年龄段来看,以20岁到30岁为主;从文化程度来看,主要是初中以下的学历为主,但近几年高学历的人员

有所增加;从家庭背景来看,离异家庭的比较多;从男女比例来看,基本上在4比1左右,总体上男性多于女性;职业结构上基本以无业为多。

主持人:哪些人员容易接触并吸食毒品?

嘉宾:接触毒品很多是通过他工作或者生活的圈子里有吸毒人员,或者通过朋友介绍接触了吸毒人员。

主持人:今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远离毒品,关爱未来”,我们知道青少年吸毒这个现象还是有的,很多家长和老师都很担心,那么青少年可能从哪些途径接触到毒品?

嘉宾:近几年关于未成年人吸毒的比例有所增加。青少年由于他们生长发育所处的特殊阶段,以及生理特点,使他们本身存在社会经验不足,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比较差,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再加上家庭啊,或者学习上遇到挫折啊等等生活负性事件,无意间容易使他们被毒品所引诱。我们总结下来,吸毒人员主要有两类,一种是无知,明明知道有问题,但看到别人吸自己也跟着吸;但很大一部分人呢是在不知道是毒品的情况下被吸毒人员以各种手段诱惑了、欺骗了,主观上并不想吸。基本上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有些人比较好奇,认为毒品媒体上一直在讲,他想探究这个毒品是不是这个样子,想尝试一下。我们现在独生子女比较多,比较受宠,有时候可能就觉得我什么都玩过了,什么都接触过了,觉得无聊,要去寻找刺激,有人就说了“这个东西很有刺激性的,你尝一尝。”另外一方面呢,贩毒的人说毒品能治百病。因为海洛因属于麻醉药品,吸食了以后能够掩盖症状,让你的病痛在主观上没有感觉,其实这个病并没有好,只是没有发病。再有就是“减肥”,年轻女性都希望有个苗条的身材,但试过很多方法效果都不好,这时可能就有人乘机介绍说有一种药品减肥效果很好,也许有人就会答应试一试。其实毒品确实有抑制肠胃道功能的作用,吸食后人确实会消瘦下来,但人瘦下来的同时已经上瘾了。还有的人因为年纪轻,对毒品的危害认识不深刻,他认为“我是男子汉,意志力很强,我就不信毒品戒不掉”要试一试。还有的人想提神,解除疲劳。象学生考试期间背功课来不及,“开夜车”很疲劳,这时候容易被别人乘机。现在我们有一些家长让孩子吃“利他灵”治疗多动症的一种药,孩子吃了以后可以安静点,精力集中一点。实际上这也是药物滥用的一种。如果这时候有人向你介绍说有种“药”吃了以后精神会很好,有的人是会尝试的。还有一种想法认为吸毒是富有的表现,时髦的表现,尤其是年轻人,现在的摇头吧,如果你没有去过也许会被朋友笑话,在同伴的压力下就会被引诱到这方面去。

主持人:作为普通市民如何认识和发现身边的吸毒人员?

嘉宾:吸毒人员往往开销比较大,他总想把毒品卖给别人,赚取差价,以贩养吸,所以身边有吸毒人员是相当危险的。及时发现身边的吸毒人员是很重要的。我们通过工作发现吸毒人员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吸毒后人交友的范围会发生变化。人在吸毒之后为了不让人知道,他就会不去参加原来朋友的活动,经常自己躲在一边吸毒。第二,行为上发生变化。比如这个人原来性格很开朗的,很健谈的,现在呢不跟原来朋友交往了。原来可能很大方的,现在可能就不愿意借钱给别人了,甚至于还反过来经常向别人借钱。这就是跟平时的行为完全相反了。第三,就是生活规律发生变化。吸毒人员一般是白天吸毒,晚上比较精神,生活作息规律和常人相反。一个是睡眠情况,一个是饮食情况。刚才说了,因为吸毒会抑制消化功能,所以吸毒的人一般饭量很小,只吃点水果,不能象正常人一样一日三餐。第四,不明原因的经济开支增加。吸毒人员往往花很多钱,但又不知道花在哪里了。第五,就是夏天穿长袖衣服。吸毒人员上瘾以后很多就要静脉注射,会留下很多针眼,为了掩盖针眼所以在天气很热的时候也要穿长袖。第六,身边发现吸毒工具,比如针筒啊、锡纸啊等等。最后就是发现戒断症状,就是犯瘾时候的表现,比如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经常看到的打哈欠啊,流鼻涕啊,流眼泪啊等等。以上就是吸毒人员的一些症状,我们要综合考虑,注意发现,避免毒品的接触。

主持人:我们一旦发现身边有吸毒人员该怎么办?

嘉宾:应该报警,促使他去戒毒。你报警其实是为了他好,因为我们理论上推断一个吸毒人员如果他一直不停的吸的话,他的寿命只有十年,戒毒其实是一个身体恢复的过程,对他个人、家庭乃至社会都是有好处的。

主持人:吸毒行为属于什么性质?吸毒人员一旦被警方发现会受到什么处理?

嘉宾:我们国家在这个问题上是有其特点的,因为我们国家在历史上深受其害,我们在法律上认定吸毒是违法行为,但国际上认定为是一种躯体疾病。吸毒人员一旦被发现之后就要进行三个月的强制戒毒,如果再次吸毒将被送劳动教养。

主持人:如何预防吸毒?尤其是预防青少年吸毒?

嘉宾:多年的戒毒工作经验使我深感吸毒成瘾后治疗和康复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我觉得要预防吸毒宣传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与其花大力气去治疗、去惩治,还不如事先多做宣传教育工作。今年国家禁毒委员会、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从2003年春季开始,在小学五年级到高中二年级开展毒品预防主题的教育。上海市政府就此也做了相当大投入,在这次“6、26”禁毒宣传期间,上海市禁毒教育馆作为青少年活动基地开馆,这是上海市在禁毒教育宣传上的一个大手笔。预防教育工作做得好,才能真正让青少年认识到毒品的危害,真正让他们远离毒品,真正做到预防在先。

主持人:毒品,也许会产生瞬间的快感,然而如果认识到换取这种短暂快乐的将是一个人长久以来为之努力的东西,甚至于生命,也许情况就会有所不同。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讲的:学会控制,学会说“不”,珍视生命所有,远离一切丑恶。

主持人:一个半世纪前,林则徐一场虎门硝烟让中国人民彻底认识到毒品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危害,而一个半世纪以后,毒品依然肆虐,无情吞噬着人们的良知和理性。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打击各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力度,力争扫除吸贩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中国政府禁毒的决心可见一斑。作为现代化大都市,上海禁毒工作的形势依然严峻。吸毒,虽然只是一种违法行为,但它对社会的危害日益彰显。而在拥有1600万人口的上海,如何预防吸毒?尤其是预防未成年人吸毒?如何挽救吸毒人员?成为市公安局及有关部门所面临的永恒课题。我们今天的《法庭内外》警坛纵横节目专门邀请了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副所长李煜警官与您共同关注我们今天的话题:远离毒品,关注未来。

主持人:毒品虽然是人人都知道的一样东西,但是其实很多人对毒品的认识还是存在误区的。究竟什么是毒品?

嘉宾:毒品应该是一个法律的概念。我们国家在《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氨、大麻、可卡因、吗啡,以及其他国家规定管制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在第二个层次里往往容易产生误解,毒品和药品究竟怎么区分,有些药品从它的使用途径和来源上应该可以区分的。就是说,是从医生那里开来的用于治疗的就是药品,如果是从非法途径买来的,买来的用途不是用于治疗的,那它就是毒品。

主持人:毒品的危害?

嘉宾:毒品的危害应该是方方面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一个是对个人躯体的危害。吸食毒品往往容易引起各种疾病,我们目前在吸毒人员身上发现的疾病种类已经达到40多种;第二方面是对家庭,吸毒人员的家庭往往是倾家荡产;第三是对社会的损害。由于吸毒的开支很大,吸毒人员每年用于吸毒的费用很高,花消是用在毒品上的。从国家也好社会也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禁毒,给社会的财力上造成很大的负担。另外,吸毒还会引发其他社会治安问题,这也是危害所在。

主持人:其实对于毒品的危害我们广大市民都早已经有所了解,正因为此,我们的政府才要不断加大力度进行禁毒。本市的吸毒人员只要被发现了,就一定要被送到强制戒毒所戒毒,那么本市吸毒人员现状如何?

嘉宾:从近几年本市吸毒人群的总体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从年龄段来看,以20岁到30岁为主;从文化程度来看,主要是初中以下的学历为主,但近几年高学历的人员

有所增加;从家庭背景来看,离异家庭的比较多;从男女比例来看,基本上在4比1左右,总体上男性多于女性;职业结构上基本以无业为多。

主持人:哪些人员容易接触并吸食毒品?

嘉宾:接触毒品很多是通过他工作或者生活的圈子里有吸毒人员,或者通过朋友介绍接触了吸毒人员。

主持人:今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远离毒品,关爱未来”,我们知道青少年吸毒这个现象还是有的,很多家长和老师都很担心,那么青少年可能从哪些途径接触到毒品?

嘉宾:近几年关于未成年人吸毒的比例有所增加。青少年由于他们生长发育所处的特殊阶段,以及生理特点,使他们本身存在社会经验不足,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比较差,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再加上家庭啊,或者学习上遇到挫折啊等等生活负性事件,无意间容易使他们被毒品所引诱。我们总结下来,吸毒人员主要有两类,一种是无知,明明知道有问题,但看到别人吸自己也跟着吸;但很大一部分人呢是在不知道是毒品的情况下被吸毒人员以各种手段诱惑了、欺骗了,主观上并不想吸。基本上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有些人比较好奇,认为毒品媒体上一直在讲,他想探究这个毒品是不是这个样子,想尝试一下。我们现在独生子女比较多,比较受宠,有时候可能就觉得我什么都玩过了,什么都接触过了,觉得无聊,要去寻找刺激,有人就说了“这个东西很有刺激性的,你尝一尝。”另外一方面呢,贩毒的人说毒品能治百病。因为海洛因属于麻醉药品,吸食了以后能够掩盖症状,让你的病痛在主观上没有感觉,其实这个病并没有好,只是没有发病。再有就是“减肥”,年轻女性都希望有个苗条的身材,但试过很多方法效果都不好,这时可能就有人乘机介绍说有一种药品减肥效果很好,也许有人就会答应试一试。其实毒品确实有抑制肠胃道功能的作用,吸食后人确实会消瘦下来,但人瘦下来的同时已经上瘾了。还有的人因为年纪轻,对毒品的危害认识不深刻,他认为“我是男子汉,意志力很强,我就不信毒品戒不掉”要试一试。还有的人想提神,解除疲劳。象学生考试期间背功课来不及,“开夜车”很疲劳,这时候容易被别人乘机。现在我们有一些家长让孩子吃“利他灵”治疗多动症的一种药,孩子吃了以后可以安静点,精力集中一点。实际上这也是药物滥用的一种。如果这时候有人向你介绍说有种“药”吃了以后精神会很好,有的人是会尝试的。还有一种想法认为吸毒是富有的表现,时髦的表现,尤其是年轻人,现在的摇头吧,如果你没有去过也许会被朋友笑话,在同伴的压力下就会被引诱到这方面去。

主持人:作为普通市民如何认识和发现身边的吸毒人员?

嘉宾:吸毒人员往往开销比较大,他总想把毒品卖给别人,赚取差价,以贩养吸,所以身边有吸毒人员是相当危险的。及时发现身边的吸毒人员是很重要的。我们通过工作发现吸毒人员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吸毒后人交友的范围会发生变化。人在吸毒之后为了不让人知道,他就会不去参加原来朋友的活动,经常自己躲在一边吸毒。第二,行为上发生变化。比如这个人原来性格很开朗的,很健谈的,现在呢不跟原来朋友交往了。原来可能很大方的,现在可能就不愿意借钱给别人了,甚至于还反过来经常向别人借钱。这就是跟平时的行为完全相反了。第三,就是生活规律发生变化。吸毒人员一般是白天吸毒,晚上比较精神,生活作息规律和常人相反。一个是睡眠情况,一个是饮食情况。刚才说了,因为吸毒会抑制消化功能,所以吸毒的人一般饭量很小,只吃点水果,不能象正常人一样一日三餐。第四,不明原因的经济开支增加。吸毒人员往往花很多钱,但又不知道花在哪里了。第五,就是夏天穿长袖衣服。吸毒人员上瘾以后很多就要静脉注射,会留下很多针眼,为了掩盖针眼所以在天气很热的时候也要穿长袖。第六,身边发现吸毒工具,比如针筒啊、锡纸啊等等。最后就是发现戒断症状,就是犯瘾时候的表现,比如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经常看到的打哈欠啊,流鼻涕啊,流眼泪啊等等。以上就是吸毒人员的一些症状,我们要综合考虑,注意发现,避免毒品的接触。

主持人:我们一旦发现身边有吸毒人员该怎么办?

嘉宾:应该报警,促使他去戒毒。你报警其实是为了他好,因为我们理论上推断一个吸毒人员如果他一直不停的吸的话,他的寿命只有十年,戒毒其实是一个身体恢复的过程,对他个人、家庭乃至社会都是有好处的。

主持人:吸毒行为属于什么性质?吸毒人员一旦被警方发现会受到什么处理?

嘉宾:我们国家在这个问题上是有其特点的,因为我们国家在历史上深受其害,我们在法律上认定吸毒是违法行为,但国际上认定为是一种躯体疾病。吸毒人员一旦被发现之后就要进行三个月的强制戒毒,如果再次吸毒将被送劳动教养。

主持人:如何预防吸毒?尤其是预防青少年吸毒?

嘉宾:多年的戒毒工作经验使我深感吸毒成瘾后治疗和康复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我觉得要预防吸毒宣传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与其花大力气去治疗、去惩治,还不如事先多做宣传教育工作。今年国家禁毒委员会、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从2003年春季开始,在小学五年级到高中二年级开展毒品预防主题的教育。上海市政府就此也做了相当大投入,在这次“6、26”禁毒宣传期间,上海市禁毒教育馆作为青少年活动基地开馆,这是上海市在禁毒教育宣传上的一个大手笔。预防教育工作做得好,才能真正让青少年认识到毒品的危害,真正让他们远离毒品,真正做到预防在先。

主持人:毒品,也许会产生瞬间的快感,然而如果认识到换取这种短暂快乐的将是一个人长久以来为之努力的东西,甚至于生命,也许情况就会有所不同。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讲的:学会控制,学会说“不”,珍视生命所有,远离一切丑恶。


相关内容

  • "6.26"国际禁毒日宣传教育活动安排范文
  • 联合国1987年6月在维也纳召开关于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的部长级会议,会上提出“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与会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一致同意将每年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我校是公安部、教育部命名的全国百所中学禁毒教育示范学校,对学生加强禁毒教育,向社会宣传 ...

  • 6.26国际禁毒日宣传教育活动方案
  • 联合国1987年6月在维也纳召开关于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的部长级会议,会上提出“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与会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一致同意将每年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我校是公安部、教育部命名的全国百所中学禁毒教育示范学校,对学生加强禁毒教育,向社会宣传 ...

  • 乡镇626禁毒工作总结
  • 20xx年,永州市妇联认真贯彻省妇联《关于做好20xx年“6.26”国际禁毒日宣传工作的通知》精神,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组织领导、积极配合协助永州市禁毒委做好禁毒宣传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以“依法禁毒,构建和-谐”为主题的一系列禁毒宣传活动,深入宣传毒品的危害,形成了全社会共拒毒品的良好氛围,维护了 ...

  • 社区2011年"6.26"禁毒日工作计划
  • 2011年"6.26"禁毒日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广泛动员我区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禁毒斗争,全面组织全民禁毒宣传月,开展掀起我区"6.26"国际禁毒日期间禁毒宣传热潮,在我社区部署开展以"青少年和合成毒品"为主题的全民禁毒宣传月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

  • 2016第29个国际禁毒日活动总结大全
  • 2016第29个国际禁毒日活动总结大全 > 2016第29个国际禁毒日活动总结大全 国际禁毒日活动总结一: 今年6月26日是第29个" 国际禁毒日" ,我校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通知精神和工作安排,确定6月份为禁毒宣传教育月.学校紧紧围绕"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

  • 2016年6.26国际禁毒日宣传活动讲话稿
  • 2016年6.26 国际禁毒日宣传活动讲话稿 2016年6.26 国际禁毒日宣传活动讲话稿 同志们: 今天是"6.26"国际禁毒日,我们在这里隆重举办"全民动员.远离毒品"为主题的禁毒宣传活动. 当前,毒品犯罪活动仍然十分猖獗,在海洛因.鸦片等传统毒品尚未得到 ...

  • 6.26国际禁毒日宣传活动工作小结
  • "6.26国际禁毒日"宣传活动工作小结 在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我市为更好地营造全民禁毒的氛围,于6月25日在市人民广场举行由市妇联.市公安局.市卫生局.市司法局.市教育局.唐洞街道办事处.市检察院.市法院.市文广新局.团市委等禁毒成员单位参与的禁毒宣传活动. 由市妇联牵头,以市公 ...

  • 6.26国际禁毒日禁毒标语
  • 6.26国际禁毒日禁毒标语 6.26国际禁毒日禁毒标语 铲除毒品,造福人民. 建好无毒校园,确保一方净土 毒害不绝,禁毒不止! 毒品只尝一口,阎王向你招手 毒品是人类社会的公害. 毒品一日不绝,禁毒一刻不止. 毒品一沾,悔恨终生! 毒品猛如虎,生命贵如金. 毒害无边,回头是岸 抵制毒品,远离毒害. ...

  • 6.26国际禁毒日宣传标语
  • 6.26国际禁毒日宣传标语 1.铲除毒品 造福人民 2.禁绝毒品  人人有责 3.珍爱生命  拒绝毒品 4.手拉手远离毒品 心连心造福社会 5.唤醒民众  积极参与禁毒斗争 6.敲开毒品的门  挖好自己的坟 7.无毒邻里称颂  有毒家破人亡 8.全民动员筑起防毒贩毒的思想防线 9.毒品尝一口 阎王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