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的历史

中国服装的历史

中国服装历史悠久,可追溯到远古时期。在北京周口店猿人洞穴曾发掘出约 1.8万年前的骨针。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有管状骨针等物出土。可以推断,这些骨针是当时缝制原始衣服用的。中国人的祖先最初穿的衣服,是用树叶或兽皮连在一起制成的围裙。后来,每个朝代的服饰都有其特点,这和当时农、牧业及纺织生产水平密切相关。春秋战国时期,男女衣着通用上衣和下裳相连的“深衣”式。大麻、苎麻和葛织物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大宗衣着用料。统治者和贵族大量使用丝织物。部分地区也用毛、羽和木棉纤维纺织织物。汉代,丝、麻纤维的纺绩、织造和印染工艺技术已很发达,染织品有纱、绡、绢、锦、布、帛等,服装用料大大丰富。出土的西汉素纱禅衣仅重49克,可见当时已能用桑蚕丝制成轻薄透明的长衣。隋唐两代,统治者还对服装作出严格的等级规定,使服装成为权力的一种标志。日常衣料广泛使用麻布,裙料一般采用丝绸。随着中外交往增加,服式也互有影响,如团花的服饰是受波斯的影响;僧人则穿着印度式服装“袈裟”。现今日本的和服仍保留着中国唐代的服装风格。唐宋到明代服式多是宽衣大袖,外衣多为长袍。清代盛行马褂、旗袍等满族服式,体力劳动者则穿短袄长裤。近代,由于纺织工业的发展,可供制做服装的织物品种和数量增加,促进了服装生产。辛亥革命后,特别是五四运动后吸收西方服式特点的中山服、学生服等开始出现。1950年以后,中山服几乎已成为全国普遍流行的服装,袍褂几近消失。随着大量优质面料的出现,服装款式也有发展。现代服装设计已成为工艺美术的一个分支,而服装生产已经实现工业化大批量生产。

  《文献通考·王礼考·君臣冠冕服》云:“按三代时,衣服之制,其可考见者,虽不一,然除冕服之外,唯玄端(端衣)深衣二者,其用最广。玄端则自天子至士,皆可服之,深衣则自天子至庶人皆可服之……至于深衣,则裁制缝衽,动合礼法,故贱者可服,贵者亦可服,朝廷可服,燕私亦可服,天子服之以养老,诸侯服之以祭膳,卿大夫服之以夕视私,庶人服之以宾祭,盖亦未尝有等级也。端衣不削幅,不邪杀,不圆袂,不继掩,不侈袂。其衡长八尺八寸,每幅长广皆二尺二寸,四角方正,故谓之端。其裳,前三幅,后四幅,要有辟积无数,谓之唯裳。古人有“朝玄端,夕深衣”。

相关文章链接:

中国服装的历史

中国服装历史悠久,可追溯到远古时期。在北京周口店猿人洞穴曾发掘出约 1.8万年前的骨针。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有管状骨针等物出土。可以推断,这些骨针是当时缝制原始衣服用的。中国人的祖先最初穿的衣服,是用树叶或兽皮连在一起制成的围裙。后来,每个朝代的服饰都有其特点,这和当时农、牧业及纺织生产水平密切相关。春秋战国时期,男女衣着通用上衣和下裳相连的“深衣”式。大麻、苎麻和葛织物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大宗衣着用料。统治者和贵族大量使用丝织物。部分地区也用毛、羽和木棉纤维纺织织物。汉代,丝、麻纤维的纺绩、织造和印染工艺技术已很发达,染织品有纱、绡、绢、锦、布、帛等,服装用料大大丰富。出土的西汉素纱禅衣仅重49克,可见当时已能用桑蚕丝制成轻薄透明的长衣。隋唐两代,统治者还对服装作出严格的等级规定,使服装成为权力的一种标志。日常衣料广泛使用麻布,裙料一般采用丝绸。随着中外交往增加,服式也互有影响,如团花的服饰是受波斯的影响;僧人则穿着印度式服装“袈裟”。现今日本的和服仍保留着中国唐代的服装风格。唐宋到明代服式多是宽衣大袖,外衣多为长袍。清代盛行马褂、旗袍等满族服式,体力劳动者则穿短袄长裤。近代,由于纺织工业的发展,可供制做服装的织物品种和数量增加,促进了服装生产。辛亥革命后,特别是五四运动后吸收西方服式特点的中山服、学生服等开始出现。1950年以后,中山服几乎已成为全国普遍流行的服装,袍褂几近消失。随着大量优质面料的出现,服装款式也有发展。现代服装设计已成为工艺美术的一个分支,而服装生产已经实现工业化大批量生产。

  《文献通考·王礼考·君臣冠冕服》云:“按三代时,衣服之制,其可考见者,虽不一,然除冕服之外,唯玄端(端衣)深衣二者,其用最广。玄端则自天子至士,皆可服之,深衣则自天子至庶人皆可服之……至于深衣,则裁制缝衽,动合礼法,故贱者可服,贵者亦可服,朝廷可服,燕私亦可服,天子服之以养老,诸侯服之以祭膳,卿大夫服之以夕视私,庶人服之以宾祭,盖亦未尝有等级也。端衣不削幅,不邪杀,不圆袂,不继掩,不侈袂。其衡长八尺八寸,每幅长广皆二尺二寸,四角方正,故谓之端。其裳,前三幅,后四幅,要有辟积无数,谓之唯裳。古人有“朝玄端,夕深衣”。

相关文章链接:


相关内容

  • 服装论文4[1]
  • 论文摘要:中国服饰艺术能够在世界时尚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树立本民族品牌,离不开中国历史大背景."民族的就是国际的",没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服装是没有根的服装.中国传统艺术成为了服装设计中需要不断注入的既古老又新鲜的灵感血液.如何认识这一点,并准确的将博大的传统艺术精髓植入到现代服饰中 ...

  •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服装设计创新的结合
  • [摘 要]文章主要探讨我国现代服装设计的创新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借鉴国外大师的设计理念,突出本土文化特色,把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设计创意中去,是解决服装设计创新的关键.做到服装设计世界性和本土性.传统性和现代性的融合,继承和创新的统一. [关键词]传统文化:服装设计:创新:整合 在现如今,服装产 ...

  • 服装概论论文
  • [键入公司名称] 服装概论结课论文 . . . 班级:服装设计与工程10-1 学号:[1**********]7 姓名:林丛 . 古今中国服装对比思考 泱泱中华五千年悠久文化,孕育了丰富的服装文化.中国服装的发展随着封建社会的兴盛而兴盛,衰败而衰败. 中国古代服装的发展伴随着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一路 ...

  • 中外服装的发展与演变
  • 中外服装的发展与演变 摘要:服装发展史,简而言之是把服装的进程记录下来,是一门历史学.也是一定地域的社会风俗史,是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意.追溯历史服装是从何而来有几种说法:保护说.遮羞说.装饰说.等.我们的祖先猿猴在历史的演变,先披 ...

  • 编结纽扣在服装制作中的作用演变及其文化意蕴
  • 2009年第1期第8卷(总第40期)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OF 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ELECTRONIC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o.12009 General No.40Vol.8 [文章编号]1671 ...

  • 传统文化与时尚设计的结合
  • 摘要: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在服装设计中,采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再结合现代流行的设计风格,创造出既符合中国特色又具有国际流行潮流的时尚服装.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在服装设计中该如何融合传统文化呢,本文对传统文化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探索和运用进行浅谈. 关键词:传统文化:时尚设计:结合 中图分类号:J ...

  • 关于中国传统服饰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影响
  • 中国传统服饰对现代服装的影响 [论文摘要]中国素有"衣冠礼仪之邦"之称.中国的服饰艺术是中国深厚人文传统的重要 部分,它经历了数千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各朝代.各个地域. 各民族.各阶级有其不同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有时代特色的服饰制度及服饰风俗.并为 ...

  • "唐装"不是唐朝的服装
  • ["唐装"的起始] 2006年12月中旬,中央电视台多次出现一组画面,镜头对着一件旗袍,屏幕上打出了"对唐朝的回忆"等字样. 近年来"唐装"一词的出现,始于2001年在上海召开的APEC会议.按照APEC会议的惯例,亚太地区的国家元首和政府 ...

  • 论中山装的兴衰
  • 论中山装的兴衰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 李宗仁 概要:中山装是一件受孙中山先生政治理念直接影响而产生的政治文化产品.由于适应了当时的政治环境.顺应了服饰近现代化的需要并且继承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山装在产生之后至20世纪50年代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但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山装开始逐渐退出中国男式礼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