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不爱动脑思考,究竟是为什么?
偶尔都有老师和家长在说,学生在遇到有点难度的问题时,不爱动脑思考,依赖老师或家长帮忙指导才能解决,我也有同感。也在反复思考这个问题。
是家长在指导孩子学生方法上不当吗?我也曾在家长会上提醒家长,在孩子遇到问题时,别急于给孩子讲解,让孩子自己把题多读几遍,自己多思考,如果实在都没有办法,再作适当提示。很多家长也确实这样做了,但是学生动脑思考的习惯还是较差。
是我在教学中没有注意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习惯吗?但我也注意了在课堂上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啊!
偶然一次,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个案例:关于“认识乘法”这个内容的教学,许多数学教师在学生已经感受到用“2+2+2+2+2+2+2+2+2”表示9个2相加比较麻烦时,提出: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教师就直接告知用乘法算式“2×9”来表示(我在教学时也是这样处理的)。而张齐华老师的课堂上,在学生感受到用“2+2+2+2+2+2+2+2+2”表示9个2相加比较麻烦后,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去“创造”一种新的算式表示“9个2相加”,有学生用“2+2+„„(9)”,也有学生选择“2+2
(9)”,还有用“29”,在教师的指导和点拨下,又有学生用“2·9”或者“2★9”等等。这些看似浪费时间又不太科学、不够准确的“乘法”表达形式背后,不正折射出了学生多少生动、活泼的数学思考吗?不就是在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习惯吗?
由此可见,我们不能为了达到“高效课堂”而忽略了在数学课堂上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且还得充分挖掘教材,争取在每一堂数学课上都要有数学思维碰撞的火花的出现。不是说:“数学是思维的产物”吗?
学生不爱动脑思考,究竟是为什么?
偶尔都有老师和家长在说,学生在遇到有点难度的问题时,不爱动脑思考,依赖老师或家长帮忙指导才能解决,我也有同感。也在反复思考这个问题。
是家长在指导孩子学生方法上不当吗?我也曾在家长会上提醒家长,在孩子遇到问题时,别急于给孩子讲解,让孩子自己把题多读几遍,自己多思考,如果实在都没有办法,再作适当提示。很多家长也确实这样做了,但是学生动脑思考的习惯还是较差。
是我在教学中没有注意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习惯吗?但我也注意了在课堂上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啊!
偶然一次,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个案例:关于“认识乘法”这个内容的教学,许多数学教师在学生已经感受到用“2+2+2+2+2+2+2+2+2”表示9个2相加比较麻烦时,提出: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教师就直接告知用乘法算式“2×9”来表示(我在教学时也是这样处理的)。而张齐华老师的课堂上,在学生感受到用“2+2+2+2+2+2+2+2+2”表示9个2相加比较麻烦后,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去“创造”一种新的算式表示“9个2相加”,有学生用“2+2+„„(9)”,也有学生选择“2+2
(9)”,还有用“29”,在教师的指导和点拨下,又有学生用“2·9”或者“2★9”等等。这些看似浪费时间又不太科学、不够准确的“乘法”表达形式背后,不正折射出了学生多少生动、活泼的数学思考吗?不就是在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习惯吗?
由此可见,我们不能为了达到“高效课堂”而忽略了在数学课堂上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且还得充分挖掘教材,争取在每一堂数学课上都要有数学思维碰撞的火花的出现。不是说:“数学是思维的产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