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不要太像老师
绥德县吉镇中学 周亚轮
看过《窗边的小豆豆》后才知道日本在二战前后的教育就走在我们的前面,而我们还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21世纪是个信息时代,是个创感时代。谁有良好的创意,谁将主宰未来,乔布斯就是个例子。如果我们还是坚持满堂灌,不重视课堂生成,不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落后的何止是100年!
说到上课,我们真的要改变“先生讲,学生听”的局面,努力践行昭示着尊重、平等、民主的“对话教学”理念。在这方面国外的同行做得确实好。且看下面的例子中,老师们是如何做的!
一位美国老师在生物课上讲“蚯蚓”。讲着讲着,一位小学生站了起来问到:
生:请问老师,蚯蚓什么味道?
师:抱歉,我没有尝过。
生:我可以尝尝吗?
师:当然可以!
生:我尝过了,您加分吗?
师:当然加分!
这位学生果真去“品尝”了蚯蚓,然后向老师和同学讲蚯蚓的味道!而且,据说这位学生后来成了一名生物学家。(这位老师培养了好几位生物学家)
如果我的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会怎样回答?再者说,我
的学生会或者敢提出这样的问题吗?
一位日本老师是这样教“千克”的,他发给每个小朋友一个塑料袋,到操场的沙坑里装一千克沙子——你觉得一千克多重,就装多少。然后他逐一过秤。可想而知,没有人能装得准的。这时,老师把一千克的沙袋拿给学生看,并让他们一一掂量,尔后重新到沙坑里装。这次学生们“估量”得八九不离十了,有的居然装得正好!
老师在这一堂课上,就是在忙着“过秤”,一边称着,一边夸赞着,或者惋惜着,却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位年过六旬的外籍女教师上的课。那天正值西方的圣诞节。她一进门,便向小朋友打招呼,祝圣诞节快乐,边说边从提包里取出巧克力分发给每一位小朋友,听课的老师也有一份。师生边吃边对话,气氛十分融洽。
在课上,有的小朋友说话声音小,她从不说“请大声讲”,而是走到学生跟前,蹲下身子,侧耳倾听。她时而大笑,高兴得像个孩子;时而双眉紧蹙,双手一摊,说声“是吗?”或者“不!”她真的不像老师,而像“是一位长大了的儿童”。
在国外这样的课例不胜枚举。且不说这些课折射出来的理性光辉是什么,单就这些老师的率真、纯真,以及近乎孩子般的天真,就让我感动,让我深思,并从中窥见了自己的不足与问题。
有这样一位英国老师,调任了一个差班的班主任,这些孩子都很调皮,爱捣蛋。老师第一堂课就跟他们玩,玩得天昏地暗。下课了,老师对他们说:“孩子们,你们要是把学习成绩搞上去,我就去吻校
外牧场里的一头猪。”这些调皮的孩子问:“老师,这是真的吗?”老师说:“是的,而且我要吻的是一头你们认为最大的母猪。”孩子们都希望老师去吻一头猪。
从那天起,他们的课堂纪律变好了,学习积极性变高了。即使有贪玩的,别的孩子也会提醒:“难道你不希望看到老师去吻那头肥猪吗?”半年后,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
圣诞节的前夜,孩子们对老师说:“老师,你可以去吻那头猪了吗?”老师说:“当然可以。”于是,老师带着这群孩子穿过公路,来到牧场。孩子们在猪圈里找到了一只特大特肥的猪。老师走近那头肥猪,轻轻地吻了它。孩子们在猪圈外笑得前仰后合。
自古以来,教师的地位虽然不高,却特别讲究尊严;收入不丰,却特别崇尚斯文。教师的举手投足总带着“人师”的味儿,半点也苟且不得。庄重圣严,凛然可畏,仿佛就是教师永恒的标准形象。可是这位老师呢?
少些理性,多些情趣吧!
少些严肃,多些活泼吧!
少些包办,多些自主吧!
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吧!
中国不是没有教育家,而是少有践行者,现在功利主义绑架了我们的教育。所以我们要放下架子,走下讲坛,把自己置于和学生平等的地位吧!真的不要太像老师,不要太像上课。太像那么回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附件1:
绥德县“书香校园”读书征文评选
申 报 表
老师不要太像老师
绥德县吉镇中学 周亚轮
看过《窗边的小豆豆》后才知道日本在二战前后的教育就走在我们的前面,而我们还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21世纪是个信息时代,是个创感时代。谁有良好的创意,谁将主宰未来,乔布斯就是个例子。如果我们还是坚持满堂灌,不重视课堂生成,不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落后的何止是100年!
说到上课,我们真的要改变“先生讲,学生听”的局面,努力践行昭示着尊重、平等、民主的“对话教学”理念。在这方面国外的同行做得确实好。且看下面的例子中,老师们是如何做的!
一位美国老师在生物课上讲“蚯蚓”。讲着讲着,一位小学生站了起来问到:
生:请问老师,蚯蚓什么味道?
师:抱歉,我没有尝过。
生:我可以尝尝吗?
师:当然可以!
生:我尝过了,您加分吗?
师:当然加分!
这位学生果真去“品尝”了蚯蚓,然后向老师和同学讲蚯蚓的味道!而且,据说这位学生后来成了一名生物学家。(这位老师培养了好几位生物学家)
如果我的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会怎样回答?再者说,我
的学生会或者敢提出这样的问题吗?
一位日本老师是这样教“千克”的,他发给每个小朋友一个塑料袋,到操场的沙坑里装一千克沙子——你觉得一千克多重,就装多少。然后他逐一过秤。可想而知,没有人能装得准的。这时,老师把一千克的沙袋拿给学生看,并让他们一一掂量,尔后重新到沙坑里装。这次学生们“估量”得八九不离十了,有的居然装得正好!
老师在这一堂课上,就是在忙着“过秤”,一边称着,一边夸赞着,或者惋惜着,却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位年过六旬的外籍女教师上的课。那天正值西方的圣诞节。她一进门,便向小朋友打招呼,祝圣诞节快乐,边说边从提包里取出巧克力分发给每一位小朋友,听课的老师也有一份。师生边吃边对话,气氛十分融洽。
在课上,有的小朋友说话声音小,她从不说“请大声讲”,而是走到学生跟前,蹲下身子,侧耳倾听。她时而大笑,高兴得像个孩子;时而双眉紧蹙,双手一摊,说声“是吗?”或者“不!”她真的不像老师,而像“是一位长大了的儿童”。
在国外这样的课例不胜枚举。且不说这些课折射出来的理性光辉是什么,单就这些老师的率真、纯真,以及近乎孩子般的天真,就让我感动,让我深思,并从中窥见了自己的不足与问题。
有这样一位英国老师,调任了一个差班的班主任,这些孩子都很调皮,爱捣蛋。老师第一堂课就跟他们玩,玩得天昏地暗。下课了,老师对他们说:“孩子们,你们要是把学习成绩搞上去,我就去吻校
外牧场里的一头猪。”这些调皮的孩子问:“老师,这是真的吗?”老师说:“是的,而且我要吻的是一头你们认为最大的母猪。”孩子们都希望老师去吻一头猪。
从那天起,他们的课堂纪律变好了,学习积极性变高了。即使有贪玩的,别的孩子也会提醒:“难道你不希望看到老师去吻那头肥猪吗?”半年后,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
圣诞节的前夜,孩子们对老师说:“老师,你可以去吻那头猪了吗?”老师说:“当然可以。”于是,老师带着这群孩子穿过公路,来到牧场。孩子们在猪圈里找到了一只特大特肥的猪。老师走近那头肥猪,轻轻地吻了它。孩子们在猪圈外笑得前仰后合。
自古以来,教师的地位虽然不高,却特别讲究尊严;收入不丰,却特别崇尚斯文。教师的举手投足总带着“人师”的味儿,半点也苟且不得。庄重圣严,凛然可畏,仿佛就是教师永恒的标准形象。可是这位老师呢?
少些理性,多些情趣吧!
少些严肃,多些活泼吧!
少些包办,多些自主吧!
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吧!
中国不是没有教育家,而是少有践行者,现在功利主义绑架了我们的教育。所以我们要放下架子,走下讲坛,把自己置于和学生平等的地位吧!真的不要太像老师,不要太像上课。太像那么回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附件1:
绥德县“书香校园”读书征文评选
申 报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