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谈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
又到五月,新一批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这是他们人生的又一重艰难考验。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越来越低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自2003年中国高等院校开始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已经开始初现,随着近两年更加大面积的扩招以及个人、社会等多方面原因,大学毕业生难就业的难题已经愈演愈烈,现在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对于高校来说,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高低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关系到学校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影响学校今后的生源及在校学生的情绪。对于学生个人来说,就业是人生的大问题,各高校历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已成为他们参考的重要依据,他们不想毕业就失业。 导致大学生低就业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为:国家政策原因、学校内部原因、毕业生个人原因和社会原因。
就国家政策来说,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毕业国家负责分配的政策已经完全退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新就业模式,和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新就业机制。市场需求在毕业生就业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上还存在着不协调之处,大多数毕业生专业不能对口,或者所学知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个人才能未能完全发挥。另外,我国新施行的劳动合同法为保障劳动者权益做了很大提高,在法制日渐健全、法律意识不断提高的今天,企业不敢轻易解雇员工,这似乎是一件好事。但是,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不得不慎之又慎。因为企业不想为以后发现这个员工根本不适合这项工作而付出毁约的代价。
就高等学校内部来说,影响就业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近年来高校大面积扩招,高校毕业生的人数明显增加,已超过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数量。2001年高校毕业生115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80万,2006年413万,2007年达到500万人,现在这个数字还在增长。
第二,学校的质量,社会影响力较高,办学严谨负责的学校,毕业生就业率普遍较高。
第三,高等院校盲目扩招,有些高校在短期内学生人数成倍增加并且持续攀升,但学校的物质条件和师资力量却跟不上这个速度,无法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因此,素质教育得不到真正落实。还有学校盲目开始各种专业,专业划分过细、范围过窄。部分课程内容陈旧,不能适应知识的更新。有的专业人才量已经饱和,有的专业没有实用性,导致学习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难就业。
第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尚不完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虽然占了主体地位,但其在就业观念、就业技巧等方面仍存在着误区。如果学校在学生毕业前对之进行就业培训,从根本上改变毕业生的种种错误的就业观念,毕业生的就业将乐观很多。
就毕业生个人来说,影响就业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毕业生的质量降低。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有的大学生甚至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料理,不能吃苦耐劳,在工作中拈轻怕重,很多学生在上了大学以后就放松了学习,不注意提高自己的专业性和个人能力,学习时只注重理论不注重实践,所学无法所用,与社会劳动脱节,导致就业时个人质量不高,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第二,毕业生的就业观不端正。据有关报道估计,目前社会就业岗位的实际情况仍然是社会的总体需求大于毕业生的总人数,而大学生就业困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部分大学生摆不正自己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只希望到沿海城市或大城市发展,而拒绝去西部或农村去发展,甚至很多人宁愿在大城市从事一个收入较低的工作,也不远去偏远地区从事收入较高的工作。结果导致需要人才的地方没有人才愿意去,而人才过分饱和的地方却还有很多毕业生抢着要去。
第三,竞争意识淡薄。长期以来,在毕业生毕业国家管分配制度的影响下,不少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缺乏应有的竞争意识和良好的就业心理准备,不少毕业生不想或不敢通过竞争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及追求,消极等待单位相中自己,有的则期望学校、父母或亲戚朋友给自己分配一个好的工作岗位。
第四,学生缺乏求职技巧。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毕业生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但很快就会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从社会方面来说,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缺乏包容心。毕业生初次迈进社会,对新生活不适应,对新工作不了解,在工作中难免会犯错误,由于缺乏经验,也无法立刻给企业带来大的回报。在待人处事上也会有些迟钝或不妥,而且对于刚走上这一行业的毕业生,企业要花高额培训费用为其进行岗前培训,所以很多企业不愿意接受刚毕业的大学生。
第二,就业歧视。很多企业不愿意要女毕业生,因为女生刚毕业几年以后,就面临着结婚生子,这样会大大降低该职工的“利用率”。在很多需要出野外或上工地的行业,也不愿意接受女性工作者。
第三,有的用人单位片面追求高学历毕业生和名校毕业生,以证取人,不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造成毕业生就业率不理想。
第四,企业在录用毕业生时制度不规范。他们常常不和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而且也没有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用人单位常常借助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就业现状,而设臵许多门槛,对录用人员起薪较低、试用期过长、发展空间不大,让高校毕业生难以接受、望而却步。
第五,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进入大的萧条期,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减缓。据专家分析,GDP每下降一下百分点,就有将近1000万人下岗。据教育部的统计,2007年高校毕业生495万就业率为70%,新增岗位1184万。受经济大环境影响,许多中小型企业面临着倒闭的危险,经济转型将持续3-5年。今后几年的就业率必然有所下降。
对于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我们该采取什么对策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学校大力提高办学质量,不盲目开设专业,努力提高各专业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硬件。以就业为导向、开发课程。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臵。与用人单位合作,培养与之对应的人才。多采纳市场调查和用人单位的意见,改造老专业,增设新专业。
第二,用人单位改变观念,杜绝凭学历取人、以证取人、性别歧视等现象,应注重高校毕业生的实际能力,为其提供实践机会。
第三,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端正就业观念,从基层做起。
第四,政府应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关注度,积极为其出台一系列惠好政策,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和自主创业。
总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理想这一现象,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需要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各大高校和高校毕业生共同努力才能得到解决。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努力从各方面提高自己,改变自己的未来。
小谈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
又到五月,新一批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这是他们人生的又一重艰难考验。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越来越低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自2003年中国高等院校开始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已经开始初现,随着近两年更加大面积的扩招以及个人、社会等多方面原因,大学毕业生难就业的难题已经愈演愈烈,现在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对于高校来说,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高低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关系到学校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影响学校今后的生源及在校学生的情绪。对于学生个人来说,就业是人生的大问题,各高校历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已成为他们参考的重要依据,他们不想毕业就失业。 导致大学生低就业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为:国家政策原因、学校内部原因、毕业生个人原因和社会原因。
就国家政策来说,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毕业国家负责分配的政策已经完全退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新就业模式,和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新就业机制。市场需求在毕业生就业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上还存在着不协调之处,大多数毕业生专业不能对口,或者所学知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个人才能未能完全发挥。另外,我国新施行的劳动合同法为保障劳动者权益做了很大提高,在法制日渐健全、法律意识不断提高的今天,企业不敢轻易解雇员工,这似乎是一件好事。但是,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不得不慎之又慎。因为企业不想为以后发现这个员工根本不适合这项工作而付出毁约的代价。
就高等学校内部来说,影响就业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近年来高校大面积扩招,高校毕业生的人数明显增加,已超过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数量。2001年高校毕业生115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80万,2006年413万,2007年达到500万人,现在这个数字还在增长。
第二,学校的质量,社会影响力较高,办学严谨负责的学校,毕业生就业率普遍较高。
第三,高等院校盲目扩招,有些高校在短期内学生人数成倍增加并且持续攀升,但学校的物质条件和师资力量却跟不上这个速度,无法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因此,素质教育得不到真正落实。还有学校盲目开始各种专业,专业划分过细、范围过窄。部分课程内容陈旧,不能适应知识的更新。有的专业人才量已经饱和,有的专业没有实用性,导致学习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难就业。
第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尚不完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虽然占了主体地位,但其在就业观念、就业技巧等方面仍存在着误区。如果学校在学生毕业前对之进行就业培训,从根本上改变毕业生的种种错误的就业观念,毕业生的就业将乐观很多。
就毕业生个人来说,影响就业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毕业生的质量降低。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有的大学生甚至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料理,不能吃苦耐劳,在工作中拈轻怕重,很多学生在上了大学以后就放松了学习,不注意提高自己的专业性和个人能力,学习时只注重理论不注重实践,所学无法所用,与社会劳动脱节,导致就业时个人质量不高,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第二,毕业生的就业观不端正。据有关报道估计,目前社会就业岗位的实际情况仍然是社会的总体需求大于毕业生的总人数,而大学生就业困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部分大学生摆不正自己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只希望到沿海城市或大城市发展,而拒绝去西部或农村去发展,甚至很多人宁愿在大城市从事一个收入较低的工作,也不远去偏远地区从事收入较高的工作。结果导致需要人才的地方没有人才愿意去,而人才过分饱和的地方却还有很多毕业生抢着要去。
第三,竞争意识淡薄。长期以来,在毕业生毕业国家管分配制度的影响下,不少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缺乏应有的竞争意识和良好的就业心理准备,不少毕业生不想或不敢通过竞争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及追求,消极等待单位相中自己,有的则期望学校、父母或亲戚朋友给自己分配一个好的工作岗位。
第四,学生缺乏求职技巧。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毕业生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但很快就会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从社会方面来说,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缺乏包容心。毕业生初次迈进社会,对新生活不适应,对新工作不了解,在工作中难免会犯错误,由于缺乏经验,也无法立刻给企业带来大的回报。在待人处事上也会有些迟钝或不妥,而且对于刚走上这一行业的毕业生,企业要花高额培训费用为其进行岗前培训,所以很多企业不愿意接受刚毕业的大学生。
第二,就业歧视。很多企业不愿意要女毕业生,因为女生刚毕业几年以后,就面临着结婚生子,这样会大大降低该职工的“利用率”。在很多需要出野外或上工地的行业,也不愿意接受女性工作者。
第三,有的用人单位片面追求高学历毕业生和名校毕业生,以证取人,不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造成毕业生就业率不理想。
第四,企业在录用毕业生时制度不规范。他们常常不和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而且也没有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用人单位常常借助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就业现状,而设臵许多门槛,对录用人员起薪较低、试用期过长、发展空间不大,让高校毕业生难以接受、望而却步。
第五,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进入大的萧条期,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减缓。据专家分析,GDP每下降一下百分点,就有将近1000万人下岗。据教育部的统计,2007年高校毕业生495万就业率为70%,新增岗位1184万。受经济大环境影响,许多中小型企业面临着倒闭的危险,经济转型将持续3-5年。今后几年的就业率必然有所下降。
对于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我们该采取什么对策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学校大力提高办学质量,不盲目开设专业,努力提高各专业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硬件。以就业为导向、开发课程。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臵。与用人单位合作,培养与之对应的人才。多采纳市场调查和用人单位的意见,改造老专业,增设新专业。
第二,用人单位改变观念,杜绝凭学历取人、以证取人、性别歧视等现象,应注重高校毕业生的实际能力,为其提供实践机会。
第三,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端正就业观念,从基层做起。
第四,政府应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关注度,积极为其出台一系列惠好政策,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和自主创业。
总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理想这一现象,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需要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各大高校和高校毕业生共同努力才能得到解决。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努力从各方面提高自己,改变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