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相范仲淹的身世之谜:与养父关系破裂

北宋名相范仲淹的身世之谜:与养父关系破裂(1)

2013-08-24 19:36:34 来源:华声在线 发表评论

分享到:更多

原标题:北宋名相范仲淹的身世之谜:与养父关系破裂

按道理说,一个人的身世一旦被解密了,也就无所谓“谜”了。但阅读北宋名相范仲淹(989~1052)的故事,感觉其身世解密本身就是一个谜。

略有文史知识的人都知道,范仲淹幼年丧父,随母改嫁,并随养父姓朱,直到金榜题名,进入仕途,才恢复原姓。这背后主要是一个砺志苦学的故事,但除此之外呢?很少为人道及。《宋史》记载其身世说:“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其先邠州人也,后徙家江南,遂为苏州吴县人。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监泰州西溪盐税,迁大理寺丞,徙监楚州粮料院,母丧去官……”

这段文字起码透露出以下信息:一是范仲淹生活的时代,包括他本人,是非常重视门第出身的。作为一代名相,其传记一开篇就交代他是出身名门,是唐朝礼部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范履冰的后代。这本身符合封建社会“龙生龙,凤生凤”的逻辑,这份值得炫耀的家族基因也应该是范仲淹本人引为自豪的。其次,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范仲淹奉母至孝,先是“随母改嫁”,后是“感泣辞母”,再是“迎其母归养”,最后是“母丧去官”。当然,这些在漫长的古代封建社会并不稀奇。但作为传记的重点来写,就说明这事在他一生中占有重要分量。第三,从《宋史》中这段文字,我们也知道范仲淹的养父姓朱,他本人在朱家的名字叫“朱说”。至于其他方面,他在朱家生活地怎样?他跟养父的关系如何,不得而知。只能靠猜测,有些民间故事也未必可信,也许只是一厢情愿的杜撰。

不过,有一个细节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范仲淹,字希文。而许多资料都证实,他的养父名叫朱文翰。范家世代书香,人才辈出,包括范仲淹的父亲范墉,也是跟随吴越王钱俶归降宋朝,历任成德、武信、武宁节度掌书记(从八品,相当于副科级),淳化元年(990)卒于任所。而朱家只不过是淄州长山(今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长山镇范公村)的一个殷实人家,朱文翰本人也不过是衙门的一名小吏。前程似锦的范仲淹在担任集庆军节度推官(正九品,相当于正股级)之后,恢复本姓,这也无可厚非。但蹊跷的是,他更名后的表字里偏偏嵌了养父名字里的一个“文”字。

要知道,那可是遥远的中国宋代,既不像西方人,不怕冒犯祖先名讳,可以有查理十四、路易十六。也不像当代中国,张三的儿子可以叫张小三,王五的女儿可以叫王小五,谁听了都感觉时髦。在中国唐宋时期,避先人讳的问题是很重要的。唐朝的“诗鬼”李贺因避其父李晋肃的名讳,而难以参加进士科考试。而那只是因为音同,当时的名博主、文学大腕韩愈为其打抱不平,专门在网上发帖讨论《讳辩》,仍难杜天下悠悠之口。宋朝皇帝的远祖赵玄朗,也就是被奉为财神的赵公明、赵玄坛,被宋真宗追尊为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庙号圣祖。自此“玄”、“朗”两字在宋代均不准出口、落笔,天下的“玄武庙”均改称“真武庙”,杨家将的“杨延朗”也改名“杨延昭”,至今1000多年了仍没改回去。

而且,古人是讳名不讳姓、不讳字的。也就是说,“朱文翰”三个字,在当时起码

有两个字是不允许他的晚辈说出口,亦不允许其他身份一般的人当着他的晚辈说出口的。而“范希文”三个字则是不需要避讳的,不但范仲淹自己可以自称,其他人其实都可以叫。没见孔夫子吗?名字当中的“丘”字,包括“邱”字,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一是不允许说出口,二是落纸就要“变笔”。至于其表字“仲尼”,则是大人小孩都可以挂到嘴上的。是什么原因导致范仲淹要用自己的表字,引领大家冲犯养父的名讳呢?很难说。但很显然,范仲淹跟老朱家、跟养父是真的掰了。

有资料说,范仲淹生于河北真定府,百日后随家人去吴县(今苏州市)。父亲去世后,母亲谢氏因为贫困无依,带着范仲淹改嫁苏州推官(跟范仲淹恢复本姓时的职务一样。有说平江府推官,应有误。苏州是北宋政和三年〈1113〉升为平江府的。苏州、平江府治所均在吴县)朱文翰,后又来到淄州朱家定居。取名朱说的范仲淹在长山富户朱家是否受到虐待,不得而知。有关资料只说,他少年时候常去附近长白山上的醴泉寺寄宿读书。自己打理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碗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用醋汁拌几根腌菜佐餐,吃完继续读书。这就是后世所赞誉的“划粥断齑”,这份清苦也有类于箪食瓢饮、身居陋巷的颜回。是自找苦吃呢?还是在老朱家不受待见呢?不得而知。他是真的直到成年才知道自己是“拖油瓶”呢?还是一直揣着明白装糊涂呢?也不得而知。

相关新闻:

揭秘:宋朝官员为啥不敢进酒店吃喝

宋朝官员福利房:高官分豪宅 普官员市价买

北宋官员退休难:70岁高龄仍要赴边疆任职

北宋名相范仲淹的身世之谜:与养父关系破裂(1)

2013-08-24 19:36:34 来源:华声在线 发表评论

分享到:更多

原标题:北宋名相范仲淹的身世之谜:与养父关系破裂

按道理说,一个人的身世一旦被解密了,也就无所谓“谜”了。但阅读北宋名相范仲淹(989~1052)的故事,感觉其身世解密本身就是一个谜。

略有文史知识的人都知道,范仲淹幼年丧父,随母改嫁,并随养父姓朱,直到金榜题名,进入仕途,才恢复原姓。这背后主要是一个砺志苦学的故事,但除此之外呢?很少为人道及。《宋史》记载其身世说:“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其先邠州人也,后徙家江南,遂为苏州吴县人。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监泰州西溪盐税,迁大理寺丞,徙监楚州粮料院,母丧去官……”

这段文字起码透露出以下信息:一是范仲淹生活的时代,包括他本人,是非常重视门第出身的。作为一代名相,其传记一开篇就交代他是出身名门,是唐朝礼部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范履冰的后代。这本身符合封建社会“龙生龙,凤生凤”的逻辑,这份值得炫耀的家族基因也应该是范仲淹本人引为自豪的。其次,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范仲淹奉母至孝,先是“随母改嫁”,后是“感泣辞母”,再是“迎其母归养”,最后是“母丧去官”。当然,这些在漫长的古代封建社会并不稀奇。但作为传记的重点来写,就说明这事在他一生中占有重要分量。第三,从《宋史》中这段文字,我们也知道范仲淹的养父姓朱,他本人在朱家的名字叫“朱说”。至于其他方面,他在朱家生活地怎样?他跟养父的关系如何,不得而知。只能靠猜测,有些民间故事也未必可信,也许只是一厢情愿的杜撰。

不过,有一个细节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范仲淹,字希文。而许多资料都证实,他的养父名叫朱文翰。范家世代书香,人才辈出,包括范仲淹的父亲范墉,也是跟随吴越王钱俶归降宋朝,历任成德、武信、武宁节度掌书记(从八品,相当于副科级),淳化元年(990)卒于任所。而朱家只不过是淄州长山(今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长山镇范公村)的一个殷实人家,朱文翰本人也不过是衙门的一名小吏。前程似锦的范仲淹在担任集庆军节度推官(正九品,相当于正股级)之后,恢复本姓,这也无可厚非。但蹊跷的是,他更名后的表字里偏偏嵌了养父名字里的一个“文”字。

要知道,那可是遥远的中国宋代,既不像西方人,不怕冒犯祖先名讳,可以有查理十四、路易十六。也不像当代中国,张三的儿子可以叫张小三,王五的女儿可以叫王小五,谁听了都感觉时髦。在中国唐宋时期,避先人讳的问题是很重要的。唐朝的“诗鬼”李贺因避其父李晋肃的名讳,而难以参加进士科考试。而那只是因为音同,当时的名博主、文学大腕韩愈为其打抱不平,专门在网上发帖讨论《讳辩》,仍难杜天下悠悠之口。宋朝皇帝的远祖赵玄朗,也就是被奉为财神的赵公明、赵玄坛,被宋真宗追尊为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庙号圣祖。自此“玄”、“朗”两字在宋代均不准出口、落笔,天下的“玄武庙”均改称“真武庙”,杨家将的“杨延朗”也改名“杨延昭”,至今1000多年了仍没改回去。

而且,古人是讳名不讳姓、不讳字的。也就是说,“朱文翰”三个字,在当时起码

有两个字是不允许他的晚辈说出口,亦不允许其他身份一般的人当着他的晚辈说出口的。而“范希文”三个字则是不需要避讳的,不但范仲淹自己可以自称,其他人其实都可以叫。没见孔夫子吗?名字当中的“丘”字,包括“邱”字,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一是不允许说出口,二是落纸就要“变笔”。至于其表字“仲尼”,则是大人小孩都可以挂到嘴上的。是什么原因导致范仲淹要用自己的表字,引领大家冲犯养父的名讳呢?很难说。但很显然,范仲淹跟老朱家、跟养父是真的掰了。

有资料说,范仲淹生于河北真定府,百日后随家人去吴县(今苏州市)。父亲去世后,母亲谢氏因为贫困无依,带着范仲淹改嫁苏州推官(跟范仲淹恢复本姓时的职务一样。有说平江府推官,应有误。苏州是北宋政和三年〈1113〉升为平江府的。苏州、平江府治所均在吴县)朱文翰,后又来到淄州朱家定居。取名朱说的范仲淹在长山富户朱家是否受到虐待,不得而知。有关资料只说,他少年时候常去附近长白山上的醴泉寺寄宿读书。自己打理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碗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用醋汁拌几根腌菜佐餐,吃完继续读书。这就是后世所赞誉的“划粥断齑”,这份清苦也有类于箪食瓢饮、身居陋巷的颜回。是自找苦吃呢?还是在老朱家不受待见呢?不得而知。他是真的直到成年才知道自己是“拖油瓶”呢?还是一直揣着明白装糊涂呢?也不得而知。

相关新闻:

揭秘:宋朝官员为啥不敢进酒店吃喝

宋朝官员福利房:高官分豪宅 普官员市价买

北宋官员退休难:70岁高龄仍要赴边疆任职


相关内容

  • 苏轼词作的艺术风格
  • ?5;? ! 苏轼词作的艺术风格 王晋中 (安徽财经大学中文系6安徽蚌埠 7::8;4)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肯定了苏轼词作的开拓性意义,然后通过对其全部词作的简要分理,及其思想与身世的追寻,认定其词的主导风格应是旷达,而非豪放. 关键词:变调: 一 苏轼词的主要艺术风格,一直被认为属于豪放一派.然而 ...

  • 杜甫传记读后感
  • 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贡献,而且在文学.军事方面也表现出非凡的才能.著名的<岳阳楼记>就是出自他手,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深为后人喜爱,广为传诵. 他在担任陕西西路安抚使期间,指挥过多次战役,成功抵御了外族的 ...

  • 划粥割齑的成语故事
  • 关于划粥割齑的成语故事 [成语]: 划粥割齑 [拼音]: huà zhōu gē jīu [解释]: 把粥划成若干块,咸菜切成碎末. [成语故事]: 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贡献,而且在文学.军事方面也表现出非凡的才能.著名的<岳阳楼记>就是出自他手,文 ...

  • 伤仲永练习及答案
  • <伤仲永>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⑴ 未尝识书具 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

  • 醉意的境界单士兵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9分) 醉意的境界   单士兵 他又被贬了.临近不惑之年,命途却还如此多舛,这让他有些压抑不住内心的忧伤.在汴京的大殿前,他兀立良久,对着周遭静默的雕梁玉砌,喃喃悲叹:欧阳修呀,欧阳修,你还能回得来吗? 滁州在哪里?离汴京有多远?欧阳修不知道.此刻,他内心溢满落魄失 ...

  • 伤仲永孙权劝学练习
  • 语文七年级下<伤仲永><孙权劝学>练习题 一.基础巩固 1.<伤仲永>的作者是.他字,号是杰出的家. 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邑.人( ) 扳.( ...

  • 文人范仲淹
  • 文化名人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话,出自他的<岳阳楼记>.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知识分子反复引用这句名言,以激励自己在从政道路上,做一个与民同甘共苦并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的人.范仲淹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思想,写下 ...

  • 贬谪诗词.诗人讲义(苏轼.辛弃疾.秦观)
  • 一.贬谪文学 大学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士大夫以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价值的最高实现,走入仕途.投身宦海成为其规范的自我角色认同,但宦海有不测风云,贬官士人代不乏人,成为中国古代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文化群体.贬官的遭遇,除了降职.贬逐前往荒远之地外,不少人还经历过囹圄之祸.因此他们的心态更为复杂, ...

  • 李清照才华横溢的一生
  • www.sc.xinhuanet.com 2004-06-25 16:50:35 在中国民族文化中,最喜欢的就是宋词,在宋词的芸芸词家中,最喜欢的,就是女词人李清照,作为一个具有独特身世.独特才华和独特争议的女子,一直以来就是我的最爱.以下的资料便是关于李清照生平以及诗作的一些介绍,基本上已经涵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