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外交之韧和忍实乃明智之举

《参考消息》更新时间:2011-12-23 文字大小:大中小

-

中国外交总是“表现”得非常被动。国家贫弱的时候是这样,现在国家强大了,还是这样。这种被动使很多中国人深深体验到了什么是屈辱。这种被动与屈辱,在中国人的心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记。毛泽东把它称之为:“落后就要挨打”。当然,中国不乏成功外交的例子,例如:万隆会议、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加入WTO,等等。但是,成功的那种舒心和爽快,都是与被动和屈辱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中国人才非常急切地希望国家能够迅速地富强起来,能够摆脱这种被动与屈辱。

联合早报今日刊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访问学者熊光清的分析文章称,现在,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已经占世界第二,国家应该也算很强大了。可是,外交上还是经常陷入被动局面。在中国GDP很高的情况下,中国外交的被动让很多人按捺不住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很多事情,他们实在是不能容忍了。从中国的不少网站中可以发现,主张对外推行强硬政策甚至于使用武力的呼声很多。尽管如此,中国外交还是体现出能忍则忍的特征。这成了中国外交政策被许多人诟病的因素。

可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应该看到,当前中国外交的这种特征,正体现了中国人的特质和中国外交的智慧,它们分别是:韧和忍。当前中国外交的策略和选择,真正把它们发挥到了极致。

文章回顾历史称,正是她的韧性造就了她连续不断的发展史。在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可以说,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而其他的文明,有的消失了,比较好的也只是接力赛。欧洲文明的发展就像是接力赛,第一棒是希腊文明,第二棒是罗马文明,第三棒是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接着是近现代欧洲文明。中华文明的韧性让她克服了种种磨难,最终延续下来,并且没有中断。

有原则底线的容忍

文章表示,这种韧性体现在中华文明内化的文化特征和民族气质,那就是忍。忍字是什么,是心上放一把刀,那种感觉是什么,是无法言说的难受与心痛。而中华民族就能在关键的时候忍不能之忍。汉武帝说:“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但是,不要忘记,汉武帝的这句话,是建立在前几代屈辱的“和亲”政策之上的。没有这种滴血之忍,就没有当时世界上强大的汉帝国。鲁莽是愚昧,冲动是魔鬼。《论语》中就讲:“小不忍,则乱大谋。”很多时候,不能忍,对个人,会招致更大的损失;对国家和民族,可能导致良好发展机遇的错失。能忍,正是中华文明作为一种成熟文明形态的特征。

忍,是当前中国外交的最高智慧。但是,中国外交之忍,并不是无原则、无底线的。

首先,要尽量采取非对抗性的手段解决问题。中国对国际冲突保持克制态度,并尽可能通过调解矛盾、化解冲突、缓和危机、推动和谈等外交手段来解决问题,不仅展现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负责任的风范,以及为国际和平所尽的义务和努力,也符合现代国际法的两项基本原则,即:“禁止使用武力或者以武力相威胁”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第二,即便对抗,也尽量不破局。应该说,以现在中国的实力,加上国际社会已经建立起来的协调与合作机制,中国外交可资利用的手段还是非常多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非对抗性手段解决问题。当非对抗性手段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的时候,就必须运用适度的对抗性手段,例如:断绝外交关系、断绝经贸关系、经济制裁等等,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对抗性手段运用的目的,在于求得冲突的缓和或者问题的解决,应当留有余地,而不是加剧冲突。

第三,保留战略威慑手段。战略威慑要宣示底线,明示决心,显示实力。一旦威慑失败,出于自卫,就要不惜一战。并且,自卫权的行使在《联合国宪章》中也有规定,是符合国际法的。战争是最高的政治,是政治手段的延续,也是最后的手段。当前中国的实力,是承担得起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所进行的自卫性战争的成本和代价的。

文章最后称,中国外交之忍,并不是中国的懦弱,而是一种应对具体国际问题的策略选择,是一个大国的胸怀。中国外交之忍,也不是中国人不自信。但是,她的这种自信不是盲目的。她的自信表现在,她对自己未来发展前景的自信。数一数世界上的国家,都发展二十年,会怎么样,谁的变化会最大?中国有一首歌,就叫“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中国再发展二十年,那种强大、繁荣和富裕,谁能低估?中国是一个天然的大国,再发展二十年,从任何一方面讲,都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中国学者金灿荣说,中国现在处于将起未起之时,是日子最难过的时候。这一阶段,中国不仅在现存国际格局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就是现实的硬实力,都还没有转变成现实的影响力。在这种局面下,忍,应当是明智之举。

《参考消息》更新时间:2011-12-23 文字大小:大中小

-

中国外交总是“表现”得非常被动。国家贫弱的时候是这样,现在国家强大了,还是这样。这种被动使很多中国人深深体验到了什么是屈辱。这种被动与屈辱,在中国人的心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记。毛泽东把它称之为:“落后就要挨打”。当然,中国不乏成功外交的例子,例如:万隆会议、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加入WTO,等等。但是,成功的那种舒心和爽快,都是与被动和屈辱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中国人才非常急切地希望国家能够迅速地富强起来,能够摆脱这种被动与屈辱。

联合早报今日刊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访问学者熊光清的分析文章称,现在,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已经占世界第二,国家应该也算很强大了。可是,外交上还是经常陷入被动局面。在中国GDP很高的情况下,中国外交的被动让很多人按捺不住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很多事情,他们实在是不能容忍了。从中国的不少网站中可以发现,主张对外推行强硬政策甚至于使用武力的呼声很多。尽管如此,中国外交还是体现出能忍则忍的特征。这成了中国外交政策被许多人诟病的因素。

可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应该看到,当前中国外交的这种特征,正体现了中国人的特质和中国外交的智慧,它们分别是:韧和忍。当前中国外交的策略和选择,真正把它们发挥到了极致。

文章回顾历史称,正是她的韧性造就了她连续不断的发展史。在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可以说,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而其他的文明,有的消失了,比较好的也只是接力赛。欧洲文明的发展就像是接力赛,第一棒是希腊文明,第二棒是罗马文明,第三棒是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接着是近现代欧洲文明。中华文明的韧性让她克服了种种磨难,最终延续下来,并且没有中断。

有原则底线的容忍

文章表示,这种韧性体现在中华文明内化的文化特征和民族气质,那就是忍。忍字是什么,是心上放一把刀,那种感觉是什么,是无法言说的难受与心痛。而中华民族就能在关键的时候忍不能之忍。汉武帝说:“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但是,不要忘记,汉武帝的这句话,是建立在前几代屈辱的“和亲”政策之上的。没有这种滴血之忍,就没有当时世界上强大的汉帝国。鲁莽是愚昧,冲动是魔鬼。《论语》中就讲:“小不忍,则乱大谋。”很多时候,不能忍,对个人,会招致更大的损失;对国家和民族,可能导致良好发展机遇的错失。能忍,正是中华文明作为一种成熟文明形态的特征。

忍,是当前中国外交的最高智慧。但是,中国外交之忍,并不是无原则、无底线的。

首先,要尽量采取非对抗性的手段解决问题。中国对国际冲突保持克制态度,并尽可能通过调解矛盾、化解冲突、缓和危机、推动和谈等外交手段来解决问题,不仅展现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负责任的风范,以及为国际和平所尽的义务和努力,也符合现代国际法的两项基本原则,即:“禁止使用武力或者以武力相威胁”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第二,即便对抗,也尽量不破局。应该说,以现在中国的实力,加上国际社会已经建立起来的协调与合作机制,中国外交可资利用的手段还是非常多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非对抗性手段解决问题。当非对抗性手段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的时候,就必须运用适度的对抗性手段,例如:断绝外交关系、断绝经贸关系、经济制裁等等,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对抗性手段运用的目的,在于求得冲突的缓和或者问题的解决,应当留有余地,而不是加剧冲突。

第三,保留战略威慑手段。战略威慑要宣示底线,明示决心,显示实力。一旦威慑失败,出于自卫,就要不惜一战。并且,自卫权的行使在《联合国宪章》中也有规定,是符合国际法的。战争是最高的政治,是政治手段的延续,也是最后的手段。当前中国的实力,是承担得起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所进行的自卫性战争的成本和代价的。

文章最后称,中国外交之忍,并不是中国的懦弱,而是一种应对具体国际问题的策略选择,是一个大国的胸怀。中国外交之忍,也不是中国人不自信。但是,她的这种自信不是盲目的。她的自信表现在,她对自己未来发展前景的自信。数一数世界上的国家,都发展二十年,会怎么样,谁的变化会最大?中国有一首歌,就叫“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中国再发展二十年,那种强大、繁荣和富裕,谁能低估?中国是一个天然的大国,再发展二十年,从任何一方面讲,都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中国学者金灿荣说,中国现在处于将起未起之时,是日子最难过的时候。这一阶段,中国不仅在现存国际格局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就是现实的硬实力,都还没有转变成现实的影响力。在这种局面下,忍,应当是明智之举。


相关内容

  • 徐国琦: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 人文与社会 提交 2014/05/29 来源:金光耀,王建朗主编<北洋时期的中国外交>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1-46页. 摘要: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一战的爆发不仅标志着旧世界体系的崩溃,它的爆发正值当时中国社会的新旧交替,承前启后,天命维 ...

  • 太阁立志传2心得
  • 心得之一 技能篇 貌似就清州,目加田,江户,敦贺有初始浪人 瞬间移动: 当你想要到某个城或町的时候先在野外存盘,然后移动到你想到的城或町.当人物即将进入之时(也就是那个问你是否要进入的讯息框将出现时)读取刚才你的记录,这时你会发现人物在原先存盘时的位置,但是那个问你是否要进入的讯息框却出现了,按下& ...

  • 我爱诗词楹联
  • 我爱诗词楹联 作者: 来源:<金色年代>2010年第11期 在我们中老年人中,有非常多的诗词楹联爱好者.诗词楹联的美好情愫,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年少时日日诵读,年轻时传情达意,年老时抒发情怀--<金色年代>采撷了两位退休外交官用诗词楹联自娱自乐的小故事,您看,这点修养和爱好, ...

  •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问题
  • 近代化是指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化社会的转化过程.通过进一步的学习使我们了解到各个国家的转化,由于所处的不同时代和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有着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变革道路.英.法等国通过自下而上的工业革命实现了近代化:日本和俄国通过自上而下的明治维新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逐步走向了近代化.那么中国呢?一 ...

  • 第五套人民币图案说明
  • 第五套人民币 第五套人民币共6种面额: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第五套人民币根据市场流通中低面额主币实际起大量承担找零角色的状况,增加了20元面额[1],取消了2元面额,使面额结构更加合理.第五套人民币采取"一次公布,分次发行"的方式. 花卉图案 第五套人民币 ...

  • 南都一周语录2014
  • 一个城市的下水道系统,是一个城市的良心.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今年以来,多个城市在暴雨的侵袭下变成一片"汪洋",广州也没有例外.从10月13日起连续10小时的暴雨,让广州城内遭遇严重的"水浸街"现象 如果土耳其扔给我们一朵花,我们会扔还给他们一朵. -10月9 ...

  • 试解中国特色外交
  • 作者:俞邃 当代世界 2003年09期 中国特色外交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十届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就当今世界形势和我国外交政策做了精辟的阐述,篇幅虽不长,却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外交的基础.内涵和意向.随后,我国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以及其他重大国际事件上所持的有原则的.负责任的 ...

  • 朝鲜半岛核危机与中国的现实选择
  • 朝鲜半岛核危机与中国的现实选择 育龙网校  WWW.CHINA- B.C0M   2009年02月12日  来源: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育龙网核心提示: 一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朝鲜半岛一直是中.美.日.俄四大国利益的交汇点,历史上的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朝鲜战争.长期冷战等使大国卷入了严重的双边和 ...

  • 论纵横家战争观
  • 第21卷第5期 2011年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UNIVERSITYOFJINAN(SocialScienceEdition) Vol.21No.5 2011 论纵横家战争观 杨新宾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北京100872) 摘"贬战"要:战国时期纵横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