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读后感

滇缅中国远征军综论

赵普 历史与文博学院

摘要: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政府受英国政府之邀组建的中国最精锐部队唯一一次出国异域作战,远征军的出征不仅是为了援助在缅英军,更是为了保卫中国抗战的输血管——滇缅公路,保证中国抗战的顺利进行,抗击日本侵略者。是中国与盟军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事例,但是在第一次入缅作战时,由于中英美三方在指挥体系,作战方式,后勤保障上没有完全的协调,虽然取得了相当的佳绩,如:被誉为东方隆美尔的孙立人将军领导的新编三十八师取得奇迹般的仁安羌大捷,戴安澜将军率领全机械化的200师在同古同日军进行了殊死阻击,中英两军集结赢得了时间。但最后也难逃失败的结局,中国军队败走野人山。损失惨重,另一部分中国军队撤入印度进行休整。这次远征的失败导致滇缅公路被切断,由于驼峰航线的代价过高,于是又组织第二次远征军,在印度兰姆伽的中国军队在美国的援助下组建了全副美式装备的新编第1军和第6军,他们和国内的远征军先后在缅甸实行战略大反攻,打通了中印公路,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大战经历三年零三个月,公投入兵力40万,伤亡20万,中国军队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反法西斯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

关键词:中国远征军 史迪威公路 同古战役 世界影响

一、前言

60多年前的8月是一段令全体中国人欢欣鼓舞,倍感自

豪的岁月,经过无数中华儿女的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终于迎来这一历史行的时刻——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5日,日本裕仁天皇广播投降诏书,9月9日日本方面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对华投降书上签字,这是近代一百多年来,中国人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衰弱走向振兴的起点。第一,中国抗战改变了近代西方列强联手制华的不利局面,创造了与世界大国联手制日的有利国际环境,第二中国的抗日战争改变了中国政治力量的对比,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与进步势力崛起开辟了道路,是中国独立解放与和平崛起的的开端(1)。因此抗日战争是中国学术界极为重视的研究领域,现今为止有关抗日战争的通史和专题层出不穷,从抗日战争的层面而论,滇缅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起着关键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军队与盟军进行合作的光辉典范,它阻止了德日的会师,保护了英殖民地的安全,对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产生重要影响,其作用不亚于诺曼底登陆,研究它可以缅怀先烈们的英灵,增强民族自豪感,更加和谐的处理国际环境,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某些原因国内外著名学者都没有在他们的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抗日战争的通史以及专史的著作中,一般都没有对中国远征军的史事和影响意义作以长篇的论述,普通的历史读者更是对这段本该令每个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历史知之甚少。所以,当六十年后的今天,亲身经历战争的战争与伤痛的人越来越少,当和平与发展的成为时代主题的时候,对那段历史回顾与反思尤为重要。

本文是作者力求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运用详实的史料,并借用史学界已有的成果,对于远征军在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战略地位,在20世纪的世界与中国发展中的历史作用进行探究,阐述和客观评述。

二、中国远征军的简要概述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爆发,第二年六月四日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丢盔弃甲大败退后,英伦三岛岌岌可危,由此,英国需要一个稳定的大后方来支撑对德作战,它看到了中国人民抗战的伟大力量和坚定雄心,所以开放了封锁已久的滇缅公路,接着酝酿中英军事同盟。

就中国方面抗战初期,日本帝国主义非常藐视中国人民群众的力量,企图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但顽强的中国人并没有屈服,反而愈战愈勇,愈战愈强,正如毛主席在七七事变后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日本为了实现其速战速决计划,决定切断中国的国际交通线,断绝对华援助,这样以中国微弱的工业,绝对不可能支撑长久的战争,日军与1939年冬,在广西钦州,防城登陆,侵占南宁切断我通越的海防的国际交通线,1940年9月侵入越南,滇越公路被切断,至此只有靠滇缅公路了,出于维持国际援助,保护国际援助的需要,中国积极与英国进行军事合作。

1941年中国缅印马考察团受英国之邀到缅甸,印度,马来西亚做军事考察,以后几经协商,才在同年12月23日签(2)

订《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成立军事同盟

根据“中国缅印马考察团”的考察结果,中英军事同盟本应早点成立,中国军队并应及早入缅布防,可英国人觉得缅甸是他们的殖民地,中国军队进入缅甸有碍他们的统治,一再进行阻挠,致使中国远征军的第5军和第6军只能分段在昆明和滇缅沿线上集结待命,同时,印度英俊统帅部错误判断敌情认为日本将由泰国北部进攻掸邦高原然后分兵攻占腊戌和曼德勒,故而断然否定了中国方面“中英联军缅南会战的建议”。造成战机一再延误,直到1942年3月12日即仰光失守的第4日,才正式成立“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卫立煌为司令长官(罗卓英继任),杜聿明为副司令长官。

远征军前后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可以概括为日寇侵缅至第一次远征军败回 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浩浩荡荡开进缅甸,先头部队全机械化的200师先到达缅甸北部的腊戌,正在这时确传来仰光失守的消息,一边是野心勃勃的日军北上,一边是志在必胜的,都只高昂的中国军队,1942年3月29日,这两支劲旅在同古相遇了。200师在师长戴安澜的带领下发动了同古战役,蒋介石的计划是以200师不惜代价死守同古,掩护远征军在同古集结,然而主力第五军迟迟未到,造成200师伤亡惨重而在此时担任右翼掩护的英军在连续败给日军后以毫无斗志,一与日军交火就溃不成军,在未作任何通知的情况下就仓惶撤退,右翼暴露给日军,尽管如此200师还是(3)

沉着应战,顽强抵抗,戴安澜立下遗嘱,誓与同古城共存亡,后来日本第五十六师团赶到,合力迅速攻破200师防线,杜聿明火速令新22师增援,新二十二师奋勇杀出一条血路后,此时,200师已伤亡过半,元气大伤,历时12天的同古保卫战以中国军队的主动撤出而宣告结束,中日双方都在各自首都发布战报,双方舆论更是沸沸扬扬,国人更是欢欣鼓舞,事实上双方损失基本相等。200师主动撤出并没有影响缅甸整体战局,反而为后续部队集结赢得了时间,中英军队完全完成了布防,当时联军的兵力超过20万,日本三个师团近十万兵力,联军完全有可能反败为胜,但到紧要关头,西线英军又出了问题,四月中旬日军第33师团一万多人迅速包围了西线仁安羌七千多英军和大量家属和随军记者,当时这支军队的统帅是指挥敦刻尔克大撤退的中统帅英军的亚历山大,这位擅长指挥撤退的将军多次组织撤退均无效果,并且伤亡惨重滋生了投降心理,四月十六日中国远征军新编38师师长孙立人率领一个团一千三百多人赶往仁安羌解围,孙将军大施障眼法用八十多辆军车,在远远的地方拖着树枝到处跑,弄得尘土飞扬,又把汽油洒在地上烧成火光,日本人一看这么大阵势吓坏了,孙将军率人在装甲车的掩护下,突然向日本人的征地发起猛攻,防线很快被撕开一条口子,英军很快撤出,去的著名的仁安羌大捷,仁安羌战役后联军已毫无斗志,尤其是英军在与日本人的战斗中,一败再败,英国人的逃跑最终使蒋介石精心拟定的曼德勒会战化为泡影,中国军队也被迫撤退,准备退向靠近中国的腊戌,在此重点

防御,御敌于国门之外,在后退中远征军屡遭伏击,200师师长戴安澜被子弹打穿胸膛,身负重伤,整个部队出征时的意气风发当然无存,一种悲凉情怀开始蔓延。就在远征军冲忙奔向腊戌时,日寇第56师团的坦克部队在没有任何后勤保障的情况下,长途奔袭,几个小时便攻占腊戌,当时腊戌的中国守军蜂拥逃向国内,在腊戌堆积如山的美国援华物质远不落入敌手,这时,英军则不顾一切向印缅边境撤退,自此中英联军彻底瓦解。密支那是缅北最大的城市,向东100多公里就可以进入中国,向南有铁路与曼德勒相连,可谓是中国军队最后逃亡之地,腊戌被攻占半个月后,日军第五十六师团的坦克部队再次赶在中国军队的前面,一举拿下防守空虚的密支那,等中国军队赶到时,远征军彻底绝望了,但以蜂拥而至的六万多将士与一万多密支那日军尚有一拼,肯定有突围回国的希望,但接二连三的失败使毫无斗志的远征军统帅杜聿明,做出了致命的决定,翻越野人山,野人山是连绵几千公里的崇山峻岭,此地瘴气重生,毒虫猛兽更是横行,除了些土著居民,那更是寥无人烟,杜聿明率领几万大军进入野人山后,因找不到合适的向导很快失去方向,不久军粮吃完后,部队马上陷入饥荒,而且还有很多人因饥饿和疾病死去。根据战后盟军公布的资料,中国远征军入缅参展有十万多人,伤亡六万一千多人,其中5万多人死在野人山

(4)。幸运的是,后来有一架美军巡逻机发现了这只绝望的中国军队,于是派运输机投下大量的药品,食物和服装,还空投了几个联络官,使这些历经苦难的远征军将士,终于走出

了噩梦般的野人山。

与远征军大部队不同的是,孙立人领导的新38师否定了翻越野人山的计划,在征得史迪威的同意后,撤往印度从而避免了大量伤亡,保存了反攻实力。

第二个阶段滇缅大反攻和滇缅印公路的打通

第一次远征军的失败并没有挫伤中国人民的信心,鉴于缅甸的战略地位和驼峰航线的大量伤亡,盟军决定尽快实行反攻,重新打通滇缅公路,1943年2月设立远征军司令部严阵以待,同时从国内空运三个师的兵力到印度加强中国驻印军的力量,经过半年的集训,中国驻印军整训完毕,这是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现代化部队,其攻防能力和机动能力首次超过日军。

1944年我驻印军猛虎出山,拉开盟军反攻序幕,剑锋指处,所向披靡,轻取新平洋,速占太柏加,孟关等据点。接着突破监布班山口,攻入猛拱河谷,夺取沙杜渚和猛拱等重镇,八月初密支那被攻破。自从驻印军开出兰姆加训练营后,连续作战,屡克强敌,这是日军做梦也没想到的,同时中国国内的远征军从怒江沿线发起了反攻,发起了较为惨烈的腾龙大会战,在付出巨大牺牲的情况下,胜利攻克腾冲,龙陵,松山,1944年底,夺取缅北密支那的驻印军和取得腾龙会战的国内远征军分头向畹町推进,这年十二月中旬,驻印军攻占八莫,一个月后占领南坎,同时国内远征军沿着滇缅路猛攻,终于于1945年1月28日两支中国劲旅在缅甸的芒友会师,整个缅北滇西反攻取得全面胜利。

此役历时一年半,歼灭日军4.8万人,中国驻印军伤亡

1.8万于人,中国远征军伤亡4万于人

三、中国人民坚韧耐劳的完美展示——滇缅公路

3.1六十多年前的抗战能坚持到胜利的一天,无疑与每一个中国人艰苦卓绝的努力分不开。人们无法想像,没有滇缅公路,中国的抗战会走向何方,铁血的远征军将士正式为了这条公抛头颅,洒热血,有自己的生命捍卫了这条路的畅通,日本人根本不相信中国的抗战能坚持到路修通的那天。更不会相信在这个路况最复杂的山区,在严重缺乏机械和施工技术的情况下,20万中国劳工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的双手开凿出了一条埋葬日本帝国主义的公路。

抗战全面爆发后,日军迅速占领中国东部的工业区,几乎全部海港落入敌手,1937年11月20日后占领,接着攻占苏杭,首都南京危在旦夕,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后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消息一经传出,举国悲痛,全国人民发誓永不屈服,抗战到底,此时仅剩的滇越铁路被日军占领,滇缅公路一时成为全国的重点。

1938年滇缅公路总工程处成立,随后进行紧急的测绘工作,据当年滇缅公路管理局局长谭伯英回忆“勘测工作始终是由不到三十个人进行并完成的,仅有的测量工具是普通的酒精水准仪,由于时间紧迫,他们没有更多时间做详细的地形图,或返回办公室去研究和核对,白天工作完后,晚上加班测绘图的描绘常常是在老百姓的茅房里,在油灯微弱的,

时隐时现的灯光下完成的”。

由于公路要经过的地方百分之八十都是崇山峻岭,勘测队员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没有人知道他们一路上跌倒过多少次,多少次遭到猛兽的袭击

3.2勘测的辛苦远不及修路人的艰辛,对于他们只能用一个“前仆后继”来形容,云南边境湿热多瘴气。修路人一旦经过这些瘴气就容易被带疟疾的蚊虫叮咬,叮咬后人们就容易出现发抖发烧,贫血的症状,然后就死掉了,一批人倒下,另一批人又顶上,这样修路群众不断更替,而公路一步一步向前推进,原滇缅公路工程师娄性回忆“怒江,芒市这些低洼的地方都有瘴气……,一批人倒下,又换另一批人,死的人太多了,我们测量的容易死,民工更容易死”。尽管死亡率很高,但工程从未停息过在云南这个人烟稀少的地方,青壮年大都已开赴中原抗战,能替补的只能是那些老弱妇孺,彝族老人字朝选曾是这只劳动大军的一员,那年他才八岁,一天寨子里的头人说政府要在山那头修路,每一家都要出一个劳动力去帮忙,他家就让他和他哥哥去了,按照当时的规定两个小孩就可以顶一个壮年(7)(6)(5)。

就这帮20万的老弱大军用他们的双手代替了许多大型机械,在当年妇女和孩子捶石头的场面是极其普遍。石头捶出来后,铺在地上需要用压路机压平,在1938年的上半年,滇缅公路上是绝大部分没有压路机的,就只有用大石碾子来代替,这石碾子有三四吨重还要到高山采石场去采,然后把他运到公路上,上坡好办,下坡时石碾子容易冲下坡去,有

些劳工因躲闪不及而被压死(8)。

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20万各族劳工用他们的鲜血铺成了一条抗战的输血管,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两三千劳工长眠与此地,在各族劳工的紧要关头,在那样恶劣的情况下,他们的默默牺牲与奉献应永远被我们所铭记。

四、远征军的顽强战斗,扬威异域

为了滇缅公路,为了保卫大后方,中国派出了但是最精锐的部队两次入缅。在异邦打败了侵略者,胜利归国,在当时积贫积弱的国情下,中国军队在世界各大国面前展现了其英勇的雄风,这代中国近代史上是空前的,它再一次向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可战胜的民族(9)。

1942年3月的同古会战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当时,与同古中国守军对垒的是日本第55师团,拥有两万三千多人和强大的重火力,而200师只有八千多人,重装备还在腊戌(10)。就在此力量悬殊的情况下,200师师长戴安澜临危不乱,沉着指挥迎战,200师全体官兵更是没有丝毫的胆怯,团结一致顽强抵抗,特别是在28日的激战中,尤为惨烈,敌人在同古以北的要点构筑工事企图一部对叶达西方面采取守势,自己我援军新22师,集中主力消灭200师并放射糜烂性毒气,敌我反复冲杀,我军伤虽重,但士气旺盛,是夜11时,戴师长坐镇桥东司令部,恰逢由同古东南迂回的敌军越过色当何来袭,与第599团第三营特务连发生混战,激战至29日拂晓后,即与城内部队通讯中断,同古城内我守军步兵指挥官郑庭听到桥东战斗激烈,立即派

589团一部对敌东西夹攻,午后,即与特务连取得联系(11),至29日,新22师仍与敌人鏖战与南阳车站,第96师被阻击于彬文那附近,为了避免大量伤亡,杜聿明果断令200师撤退,自此200师与敌激战十二天,使敌55师团毫无推进,这种以少胜多的阻击在中国抗战以来十分罕见

同古保卫战,中国军队以一师之数,孤军深入缅南与由空军支援且数倍于己的敌人,激烈较量12天,日军战史供认:“当面之敌是重庆军200师,其战斗意志始终旺盛,尤其是单负撤退掩护任务的部队直至最后固守阵地,拼命抵抗,虽说是敌人也确实十分英勇”)。4月1日,英军统帅亚历山大驱车来中国第五军司令部所在地会见杜聿明,赞扬同古远征军的英勇作战,并对中国军队在同古掩护英缅军第十一师安全撤退表示感谢(13)(12。

1944年11月号的美国《皇冠》杂志刊载了一位战地记者的评述,他认为“中国军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军队,缅北战斗表现出中国军队忍受无限艰难的伟大,世界上任何军队都望尘莫及”。曾经参与缅北反攻作战的美军布朗上校这样说道:“中国人是我看到的最勇敢的军队,我们必须向他们脱帽致敬”他并表示我愿意追随他们到任何地方(15)(14)。

五、中国远征军振奋国民信心,稳定后方,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之贡献

5.1在1942年那个年代,国人有点迷惘,有点失落,面对敌寇的步步紧逼,是战还是降,是昂首,还是屈膝,是谄媚的去做日寇下任人宰割的奴隶,还是坚强的去当抗日中举

国敬佩的英雄,远征军的铁血男儿们,用他们的真实行动与顽强毅力给国人以最好的答案

1943年沉寂已久的亚洲大陆传出捷报,中国军队攻克密支那,横扫缅北,曾经在淞沪会战中烧杀抢掠,双手沾满南京人民鲜血的日本第18师团终于葬送在充满国仇家恨的中国驻印军手中,给当时萎靡已久的国人打了一剂“强心针”,成为但是亚洲战场最鼓舞人心的消息,同时国内的远征军发起了滇西大反攻,这是八年抗战中,在本土,中国军队主动对日军采取的军事行动,并彻底的消灭了对方,日本所谓的“玉碎战”(日本人全部被消灭)即腾冲,松山,密支那战役全是远征军所为,这为后来的国内大反攻无疑是塑造了最好的榜样,坚定了他们抗战必胜的信心,当胜利的消息传到国内后,各大报子竞相刊登这一喜讯,进行了热烈的祝贺,中共中央通过《新华日报》热烈庆祝这一“光辉胜利”。《美国纽约时报》指出:“入缅之战,开创了大陆反攻的新阶段”。

5.2随着抗日战争高潮的到来,大量工业企业内迁,中国对国外物资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且不说几百万军的给养问题,就是西南地区人口激增后,人民所需要的基本消费品,如煤炭,汽油,和最基本的粮食,在西南地区微弱的工业和农业面前,无疑是巨大的挑战,更不用说,钢材,水泥,橡胶这些工厂企业所需要的基本原料那是大多数都依靠国外的支援,然而此时,中国沿海的港口早已被日军占领,而尚可以依靠的西北公路和滇越铁路,随着战局的变化而先后断(17)(16)

绝。这样只有依靠滇缅公路了,远征军的两次出征,大量打击了日本军队的同时,用他们的血肉之躯铸成的钢铁长城顽强的守护了这条生命线,不难想象,几百万军队所需的武器装备,维持经济运转的各种物质,如果不是滇缅公路这条生命线的话,那中国的抗战将是怎样一个结局。所以远征军的将士,用他们的实际行动不仅粉碎了日军进攻中国大后方的企图,而且免于中国腹背受敌。使得源源不断的物资进入中国,为正面战场的抗战立下了赫赫功劳

六、中国远征军的国际影响

至1944年7月,滞留于缅甸的日军达十个师加一个独立混成旅(18),远征军的胜利反攻消灭了大部分日军,减轻了美英正面战场的压力,为整个反法西斯的全局的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对此美国《纽约时报》载文说:“缅北滇西的反攻作战,从侧翼牵制了太太平洋展区,可以巩固印度,完全打破了轴心国会师远东的企图(19)”由此也可以说明远征军的抗战对整个反法西斯的战局的影响。

第一进保持对日军的牵制,以支持盟军“先德后日”战略目标的最终完成。

第二以对日军的牵制和战略上的轰炸,支持太平洋战场的美军作战。

第三在没有缅甸南部大规模登陆作战的配合下,以中国军队为主体进行了缅北作战,直接弥合了西北太平洋反攻的战略“链”的完成,对日军南方军形成了“战略包围”。

远征军在战斗过程中,远征军所表现出来的超强的战斗(20)

力,以及国际人道主义精神,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改变了中国的国际形象,赢得了外国人赞赏,

近代中国由于积贫积弱的现实情况,在鸦片战争以来与列强的战争中就没有完全胜利过,以至后来国门被打破,成为任人宰割的对象,中国军队装备落后,训练不足,其战斗力之差在世界来说那是有所共识。以至于中国远征军入缅后,盟军首脑仍对远征军的作战能力表示怀疑,韦维尔在给丘吉尔的报告中称:“他们对于日军的丛林作战,能否比我们打得更成功,尚难肯定”。但是在后来的战役中,中国远征军用他们出色的战绩彻底征服了西方人的偏见,让他们不得不为之所折服。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为第200师师长戴安澜颁布勋章的命令中写到:“戴安澜将军于1942年同盟国缅甸战场协同援英抗日时期,作战勇敢,指挥卓越,圆满完成任务,是为我盟军之优良楷模。”(22)(21)罗斯福在为新编38师师长孙立人的将军授勋的颂词中写道:“中国孙立人将军于1942年缅甸战役,在艰苦的环境中建立了辉煌的业绩,仁安羌战役孙立人将军以卓越之指挥,歼灭强敌,解放英军第一师之围,免被歼灭,后掩护盟军转移,于千辛万苦之中从容垫后,转战经月……其智勇兼备,将略超人之处,十足为盟军楷模” (23)。

七、结束语

中国远征军的历史已随我们远去,但其精神永远照耀和鞭策着我们,叫我们不敢忘记那段苦难而又振幅,伤痛而有鼓舞的日子,他的伟大胜利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其意义和影响早已超出了缅北滇西一地。

第一、缅北公路的伟大铸成,彰显了一个民族吃苦耐劳乐于牺牲奉献的精神,势必在世界民族之林展现其光辉的一页

第二、远征军的胜利巩固了西南大后方,使得国际援助源源不断进入中国,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更给当时艰苦抗战的中国铸成了钢铁般的抗战信心,使中国人坚定了必胜的信念

第三、远征军战斗力之英勇顽强,为当代中国与世界树立了良好的楷模,更改变了自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对于中国军队战斗了的蔑视,然他们也深知中国具有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能力

第四、远征军消灭了大量的日军,减轻了东南人们抗日和英美盟军正面战场的压力,粉碎了日本与德国会师中东的迷梦,有力的支援了盟军在印缅战区和太平洋战区的作战

远征军的精神广博而深远,非一朝一夕所能言尽,本文大部分结论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和总结而成,缺少大量的独到见解,还望后来的学者们能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能有新颖独到的见解

参考文献

(1)《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年版478页——480页

(2)《我所经历的印缅抗战》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 5页

(3)《中国抗日战争史 下册 》解放军出版社 2005年版修订版 224页——225页

(4)《滇缅大反攻》 安徽教育出版社2 005年九月版 25页

(5)《滇缅大反攻》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5年九月版 5页

(6)《滇缅大反攻》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九月版 6页

(7)《滇缅大反攻》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九月版 6页

(8)《滇缅大反攻》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九月版6页

(9)《中国抗日战争史 下册》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版修订版452页

(10)《滇缅大反攻》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九月版 21页

(11)《我所经历的印缅抗战》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5年版 21页

(12)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缅甸攻略作战》朝云新闻社1967年版 297页

(13)《中国抗日战争史 下册》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版修订版 297页

(14)何铁华 孙克刚,《印缅远征军画史》上海时代书局1947年版 10页

(15)《中国抗日战争史 下册》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版修订版452页

(16)《中国抗日战争史 下册 》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版修订版452页

(17)《中国抗日战争史 下册 》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版修订版452页

(18)《中国抗日战争史 下册 》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版修订版453页

(19)《中国抗日战争史 下册 》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版修订版453页

(20)《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305页

(21)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第四卷第一分册 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 245页

(22)《戴安澜将军》安徽人民出版社1985版58页

(23)孙克刚:《缅甸荡寇志》版时代出版公司1946年29页

滇缅中国远征军综论

赵普 历史与文博学院

摘要: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政府受英国政府之邀组建的中国最精锐部队唯一一次出国异域作战,远征军的出征不仅是为了援助在缅英军,更是为了保卫中国抗战的输血管——滇缅公路,保证中国抗战的顺利进行,抗击日本侵略者。是中国与盟军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事例,但是在第一次入缅作战时,由于中英美三方在指挥体系,作战方式,后勤保障上没有完全的协调,虽然取得了相当的佳绩,如:被誉为东方隆美尔的孙立人将军领导的新编三十八师取得奇迹般的仁安羌大捷,戴安澜将军率领全机械化的200师在同古同日军进行了殊死阻击,中英两军集结赢得了时间。但最后也难逃失败的结局,中国军队败走野人山。损失惨重,另一部分中国军队撤入印度进行休整。这次远征的失败导致滇缅公路被切断,由于驼峰航线的代价过高,于是又组织第二次远征军,在印度兰姆伽的中国军队在美国的援助下组建了全副美式装备的新编第1军和第6军,他们和国内的远征军先后在缅甸实行战略大反攻,打通了中印公路,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大战经历三年零三个月,公投入兵力40万,伤亡20万,中国军队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反法西斯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

关键词:中国远征军 史迪威公路 同古战役 世界影响

一、前言

60多年前的8月是一段令全体中国人欢欣鼓舞,倍感自

豪的岁月,经过无数中华儿女的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终于迎来这一历史行的时刻——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5日,日本裕仁天皇广播投降诏书,9月9日日本方面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对华投降书上签字,这是近代一百多年来,中国人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衰弱走向振兴的起点。第一,中国抗战改变了近代西方列强联手制华的不利局面,创造了与世界大国联手制日的有利国际环境,第二中国的抗日战争改变了中国政治力量的对比,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与进步势力崛起开辟了道路,是中国独立解放与和平崛起的的开端(1)。因此抗日战争是中国学术界极为重视的研究领域,现今为止有关抗日战争的通史和专题层出不穷,从抗日战争的层面而论,滇缅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起着关键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军队与盟军进行合作的光辉典范,它阻止了德日的会师,保护了英殖民地的安全,对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产生重要影响,其作用不亚于诺曼底登陆,研究它可以缅怀先烈们的英灵,增强民族自豪感,更加和谐的处理国际环境,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某些原因国内外著名学者都没有在他们的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抗日战争的通史以及专史的著作中,一般都没有对中国远征军的史事和影响意义作以长篇的论述,普通的历史读者更是对这段本该令每个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历史知之甚少。所以,当六十年后的今天,亲身经历战争的战争与伤痛的人越来越少,当和平与发展的成为时代主题的时候,对那段历史回顾与反思尤为重要。

本文是作者力求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运用详实的史料,并借用史学界已有的成果,对于远征军在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战略地位,在20世纪的世界与中国发展中的历史作用进行探究,阐述和客观评述。

二、中国远征军的简要概述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爆发,第二年六月四日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丢盔弃甲大败退后,英伦三岛岌岌可危,由此,英国需要一个稳定的大后方来支撑对德作战,它看到了中国人民抗战的伟大力量和坚定雄心,所以开放了封锁已久的滇缅公路,接着酝酿中英军事同盟。

就中国方面抗战初期,日本帝国主义非常藐视中国人民群众的力量,企图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但顽强的中国人并没有屈服,反而愈战愈勇,愈战愈强,正如毛主席在七七事变后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日本为了实现其速战速决计划,决定切断中国的国际交通线,断绝对华援助,这样以中国微弱的工业,绝对不可能支撑长久的战争,日军与1939年冬,在广西钦州,防城登陆,侵占南宁切断我通越的海防的国际交通线,1940年9月侵入越南,滇越公路被切断,至此只有靠滇缅公路了,出于维持国际援助,保护国际援助的需要,中国积极与英国进行军事合作。

1941年中国缅印马考察团受英国之邀到缅甸,印度,马来西亚做军事考察,以后几经协商,才在同年12月23日签(2)

订《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成立军事同盟

根据“中国缅印马考察团”的考察结果,中英军事同盟本应早点成立,中国军队并应及早入缅布防,可英国人觉得缅甸是他们的殖民地,中国军队进入缅甸有碍他们的统治,一再进行阻挠,致使中国远征军的第5军和第6军只能分段在昆明和滇缅沿线上集结待命,同时,印度英俊统帅部错误判断敌情认为日本将由泰国北部进攻掸邦高原然后分兵攻占腊戌和曼德勒,故而断然否定了中国方面“中英联军缅南会战的建议”。造成战机一再延误,直到1942年3月12日即仰光失守的第4日,才正式成立“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卫立煌为司令长官(罗卓英继任),杜聿明为副司令长官。

远征军前后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可以概括为日寇侵缅至第一次远征军败回 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浩浩荡荡开进缅甸,先头部队全机械化的200师先到达缅甸北部的腊戌,正在这时确传来仰光失守的消息,一边是野心勃勃的日军北上,一边是志在必胜的,都只高昂的中国军队,1942年3月29日,这两支劲旅在同古相遇了。200师在师长戴安澜的带领下发动了同古战役,蒋介石的计划是以200师不惜代价死守同古,掩护远征军在同古集结,然而主力第五军迟迟未到,造成200师伤亡惨重而在此时担任右翼掩护的英军在连续败给日军后以毫无斗志,一与日军交火就溃不成军,在未作任何通知的情况下就仓惶撤退,右翼暴露给日军,尽管如此200师还是(3)

沉着应战,顽强抵抗,戴安澜立下遗嘱,誓与同古城共存亡,后来日本第五十六师团赶到,合力迅速攻破200师防线,杜聿明火速令新22师增援,新二十二师奋勇杀出一条血路后,此时,200师已伤亡过半,元气大伤,历时12天的同古保卫战以中国军队的主动撤出而宣告结束,中日双方都在各自首都发布战报,双方舆论更是沸沸扬扬,国人更是欢欣鼓舞,事实上双方损失基本相等。200师主动撤出并没有影响缅甸整体战局,反而为后续部队集结赢得了时间,中英军队完全完成了布防,当时联军的兵力超过20万,日本三个师团近十万兵力,联军完全有可能反败为胜,但到紧要关头,西线英军又出了问题,四月中旬日军第33师团一万多人迅速包围了西线仁安羌七千多英军和大量家属和随军记者,当时这支军队的统帅是指挥敦刻尔克大撤退的中统帅英军的亚历山大,这位擅长指挥撤退的将军多次组织撤退均无效果,并且伤亡惨重滋生了投降心理,四月十六日中国远征军新编38师师长孙立人率领一个团一千三百多人赶往仁安羌解围,孙将军大施障眼法用八十多辆军车,在远远的地方拖着树枝到处跑,弄得尘土飞扬,又把汽油洒在地上烧成火光,日本人一看这么大阵势吓坏了,孙将军率人在装甲车的掩护下,突然向日本人的征地发起猛攻,防线很快被撕开一条口子,英军很快撤出,去的著名的仁安羌大捷,仁安羌战役后联军已毫无斗志,尤其是英军在与日本人的战斗中,一败再败,英国人的逃跑最终使蒋介石精心拟定的曼德勒会战化为泡影,中国军队也被迫撤退,准备退向靠近中国的腊戌,在此重点

防御,御敌于国门之外,在后退中远征军屡遭伏击,200师师长戴安澜被子弹打穿胸膛,身负重伤,整个部队出征时的意气风发当然无存,一种悲凉情怀开始蔓延。就在远征军冲忙奔向腊戌时,日寇第56师团的坦克部队在没有任何后勤保障的情况下,长途奔袭,几个小时便攻占腊戌,当时腊戌的中国守军蜂拥逃向国内,在腊戌堆积如山的美国援华物质远不落入敌手,这时,英军则不顾一切向印缅边境撤退,自此中英联军彻底瓦解。密支那是缅北最大的城市,向东100多公里就可以进入中国,向南有铁路与曼德勒相连,可谓是中国军队最后逃亡之地,腊戌被攻占半个月后,日军第五十六师团的坦克部队再次赶在中国军队的前面,一举拿下防守空虚的密支那,等中国军队赶到时,远征军彻底绝望了,但以蜂拥而至的六万多将士与一万多密支那日军尚有一拼,肯定有突围回国的希望,但接二连三的失败使毫无斗志的远征军统帅杜聿明,做出了致命的决定,翻越野人山,野人山是连绵几千公里的崇山峻岭,此地瘴气重生,毒虫猛兽更是横行,除了些土著居民,那更是寥无人烟,杜聿明率领几万大军进入野人山后,因找不到合适的向导很快失去方向,不久军粮吃完后,部队马上陷入饥荒,而且还有很多人因饥饿和疾病死去。根据战后盟军公布的资料,中国远征军入缅参展有十万多人,伤亡六万一千多人,其中5万多人死在野人山

(4)。幸运的是,后来有一架美军巡逻机发现了这只绝望的中国军队,于是派运输机投下大量的药品,食物和服装,还空投了几个联络官,使这些历经苦难的远征军将士,终于走出

了噩梦般的野人山。

与远征军大部队不同的是,孙立人领导的新38师否定了翻越野人山的计划,在征得史迪威的同意后,撤往印度从而避免了大量伤亡,保存了反攻实力。

第二个阶段滇缅大反攻和滇缅印公路的打通

第一次远征军的失败并没有挫伤中国人民的信心,鉴于缅甸的战略地位和驼峰航线的大量伤亡,盟军决定尽快实行反攻,重新打通滇缅公路,1943年2月设立远征军司令部严阵以待,同时从国内空运三个师的兵力到印度加强中国驻印军的力量,经过半年的集训,中国驻印军整训完毕,这是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现代化部队,其攻防能力和机动能力首次超过日军。

1944年我驻印军猛虎出山,拉开盟军反攻序幕,剑锋指处,所向披靡,轻取新平洋,速占太柏加,孟关等据点。接着突破监布班山口,攻入猛拱河谷,夺取沙杜渚和猛拱等重镇,八月初密支那被攻破。自从驻印军开出兰姆加训练营后,连续作战,屡克强敌,这是日军做梦也没想到的,同时中国国内的远征军从怒江沿线发起了反攻,发起了较为惨烈的腾龙大会战,在付出巨大牺牲的情况下,胜利攻克腾冲,龙陵,松山,1944年底,夺取缅北密支那的驻印军和取得腾龙会战的国内远征军分头向畹町推进,这年十二月中旬,驻印军攻占八莫,一个月后占领南坎,同时国内远征军沿着滇缅路猛攻,终于于1945年1月28日两支中国劲旅在缅甸的芒友会师,整个缅北滇西反攻取得全面胜利。

此役历时一年半,歼灭日军4.8万人,中国驻印军伤亡

1.8万于人,中国远征军伤亡4万于人

三、中国人民坚韧耐劳的完美展示——滇缅公路

3.1六十多年前的抗战能坚持到胜利的一天,无疑与每一个中国人艰苦卓绝的努力分不开。人们无法想像,没有滇缅公路,中国的抗战会走向何方,铁血的远征军将士正式为了这条公抛头颅,洒热血,有自己的生命捍卫了这条路的畅通,日本人根本不相信中国的抗战能坚持到路修通的那天。更不会相信在这个路况最复杂的山区,在严重缺乏机械和施工技术的情况下,20万中国劳工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的双手开凿出了一条埋葬日本帝国主义的公路。

抗战全面爆发后,日军迅速占领中国东部的工业区,几乎全部海港落入敌手,1937年11月20日后占领,接着攻占苏杭,首都南京危在旦夕,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后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消息一经传出,举国悲痛,全国人民发誓永不屈服,抗战到底,此时仅剩的滇越铁路被日军占领,滇缅公路一时成为全国的重点。

1938年滇缅公路总工程处成立,随后进行紧急的测绘工作,据当年滇缅公路管理局局长谭伯英回忆“勘测工作始终是由不到三十个人进行并完成的,仅有的测量工具是普通的酒精水准仪,由于时间紧迫,他们没有更多时间做详细的地形图,或返回办公室去研究和核对,白天工作完后,晚上加班测绘图的描绘常常是在老百姓的茅房里,在油灯微弱的,

时隐时现的灯光下完成的”。

由于公路要经过的地方百分之八十都是崇山峻岭,勘测队员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没有人知道他们一路上跌倒过多少次,多少次遭到猛兽的袭击

3.2勘测的辛苦远不及修路人的艰辛,对于他们只能用一个“前仆后继”来形容,云南边境湿热多瘴气。修路人一旦经过这些瘴气就容易被带疟疾的蚊虫叮咬,叮咬后人们就容易出现发抖发烧,贫血的症状,然后就死掉了,一批人倒下,另一批人又顶上,这样修路群众不断更替,而公路一步一步向前推进,原滇缅公路工程师娄性回忆“怒江,芒市这些低洼的地方都有瘴气……,一批人倒下,又换另一批人,死的人太多了,我们测量的容易死,民工更容易死”。尽管死亡率很高,但工程从未停息过在云南这个人烟稀少的地方,青壮年大都已开赴中原抗战,能替补的只能是那些老弱妇孺,彝族老人字朝选曾是这只劳动大军的一员,那年他才八岁,一天寨子里的头人说政府要在山那头修路,每一家都要出一个劳动力去帮忙,他家就让他和他哥哥去了,按照当时的规定两个小孩就可以顶一个壮年(7)(6)(5)。

就这帮20万的老弱大军用他们的双手代替了许多大型机械,在当年妇女和孩子捶石头的场面是极其普遍。石头捶出来后,铺在地上需要用压路机压平,在1938年的上半年,滇缅公路上是绝大部分没有压路机的,就只有用大石碾子来代替,这石碾子有三四吨重还要到高山采石场去采,然后把他运到公路上,上坡好办,下坡时石碾子容易冲下坡去,有

些劳工因躲闪不及而被压死(8)。

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20万各族劳工用他们的鲜血铺成了一条抗战的输血管,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两三千劳工长眠与此地,在各族劳工的紧要关头,在那样恶劣的情况下,他们的默默牺牲与奉献应永远被我们所铭记。

四、远征军的顽强战斗,扬威异域

为了滇缅公路,为了保卫大后方,中国派出了但是最精锐的部队两次入缅。在异邦打败了侵略者,胜利归国,在当时积贫积弱的国情下,中国军队在世界各大国面前展现了其英勇的雄风,这代中国近代史上是空前的,它再一次向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可战胜的民族(9)。

1942年3月的同古会战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当时,与同古中国守军对垒的是日本第55师团,拥有两万三千多人和强大的重火力,而200师只有八千多人,重装备还在腊戌(10)。就在此力量悬殊的情况下,200师师长戴安澜临危不乱,沉着指挥迎战,200师全体官兵更是没有丝毫的胆怯,团结一致顽强抵抗,特别是在28日的激战中,尤为惨烈,敌人在同古以北的要点构筑工事企图一部对叶达西方面采取守势,自己我援军新22师,集中主力消灭200师并放射糜烂性毒气,敌我反复冲杀,我军伤虽重,但士气旺盛,是夜11时,戴师长坐镇桥东司令部,恰逢由同古东南迂回的敌军越过色当何来袭,与第599团第三营特务连发生混战,激战至29日拂晓后,即与城内部队通讯中断,同古城内我守军步兵指挥官郑庭听到桥东战斗激烈,立即派

589团一部对敌东西夹攻,午后,即与特务连取得联系(11),至29日,新22师仍与敌人鏖战与南阳车站,第96师被阻击于彬文那附近,为了避免大量伤亡,杜聿明果断令200师撤退,自此200师与敌激战十二天,使敌55师团毫无推进,这种以少胜多的阻击在中国抗战以来十分罕见

同古保卫战,中国军队以一师之数,孤军深入缅南与由空军支援且数倍于己的敌人,激烈较量12天,日军战史供认:“当面之敌是重庆军200师,其战斗意志始终旺盛,尤其是单负撤退掩护任务的部队直至最后固守阵地,拼命抵抗,虽说是敌人也确实十分英勇”)。4月1日,英军统帅亚历山大驱车来中国第五军司令部所在地会见杜聿明,赞扬同古远征军的英勇作战,并对中国军队在同古掩护英缅军第十一师安全撤退表示感谢(13)(12。

1944年11月号的美国《皇冠》杂志刊载了一位战地记者的评述,他认为“中国军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军队,缅北战斗表现出中国军队忍受无限艰难的伟大,世界上任何军队都望尘莫及”。曾经参与缅北反攻作战的美军布朗上校这样说道:“中国人是我看到的最勇敢的军队,我们必须向他们脱帽致敬”他并表示我愿意追随他们到任何地方(15)(14)。

五、中国远征军振奋国民信心,稳定后方,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之贡献

5.1在1942年那个年代,国人有点迷惘,有点失落,面对敌寇的步步紧逼,是战还是降,是昂首,还是屈膝,是谄媚的去做日寇下任人宰割的奴隶,还是坚强的去当抗日中举

国敬佩的英雄,远征军的铁血男儿们,用他们的真实行动与顽强毅力给国人以最好的答案

1943年沉寂已久的亚洲大陆传出捷报,中国军队攻克密支那,横扫缅北,曾经在淞沪会战中烧杀抢掠,双手沾满南京人民鲜血的日本第18师团终于葬送在充满国仇家恨的中国驻印军手中,给当时萎靡已久的国人打了一剂“强心针”,成为但是亚洲战场最鼓舞人心的消息,同时国内的远征军发起了滇西大反攻,这是八年抗战中,在本土,中国军队主动对日军采取的军事行动,并彻底的消灭了对方,日本所谓的“玉碎战”(日本人全部被消灭)即腾冲,松山,密支那战役全是远征军所为,这为后来的国内大反攻无疑是塑造了最好的榜样,坚定了他们抗战必胜的信心,当胜利的消息传到国内后,各大报子竞相刊登这一喜讯,进行了热烈的祝贺,中共中央通过《新华日报》热烈庆祝这一“光辉胜利”。《美国纽约时报》指出:“入缅之战,开创了大陆反攻的新阶段”。

5.2随着抗日战争高潮的到来,大量工业企业内迁,中国对国外物资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且不说几百万军的给养问题,就是西南地区人口激增后,人民所需要的基本消费品,如煤炭,汽油,和最基本的粮食,在西南地区微弱的工业和农业面前,无疑是巨大的挑战,更不用说,钢材,水泥,橡胶这些工厂企业所需要的基本原料那是大多数都依靠国外的支援,然而此时,中国沿海的港口早已被日军占领,而尚可以依靠的西北公路和滇越铁路,随着战局的变化而先后断(17)(16)

绝。这样只有依靠滇缅公路了,远征军的两次出征,大量打击了日本军队的同时,用他们的血肉之躯铸成的钢铁长城顽强的守护了这条生命线,不难想象,几百万军队所需的武器装备,维持经济运转的各种物质,如果不是滇缅公路这条生命线的话,那中国的抗战将是怎样一个结局。所以远征军的将士,用他们的实际行动不仅粉碎了日军进攻中国大后方的企图,而且免于中国腹背受敌。使得源源不断的物资进入中国,为正面战场的抗战立下了赫赫功劳

六、中国远征军的国际影响

至1944年7月,滞留于缅甸的日军达十个师加一个独立混成旅(18),远征军的胜利反攻消灭了大部分日军,减轻了美英正面战场的压力,为整个反法西斯的全局的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对此美国《纽约时报》载文说:“缅北滇西的反攻作战,从侧翼牵制了太太平洋展区,可以巩固印度,完全打破了轴心国会师远东的企图(19)”由此也可以说明远征军的抗战对整个反法西斯的战局的影响。

第一进保持对日军的牵制,以支持盟军“先德后日”战略目标的最终完成。

第二以对日军的牵制和战略上的轰炸,支持太平洋战场的美军作战。

第三在没有缅甸南部大规模登陆作战的配合下,以中国军队为主体进行了缅北作战,直接弥合了西北太平洋反攻的战略“链”的完成,对日军南方军形成了“战略包围”。

远征军在战斗过程中,远征军所表现出来的超强的战斗(20)

力,以及国际人道主义精神,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改变了中国的国际形象,赢得了外国人赞赏,

近代中国由于积贫积弱的现实情况,在鸦片战争以来与列强的战争中就没有完全胜利过,以至后来国门被打破,成为任人宰割的对象,中国军队装备落后,训练不足,其战斗力之差在世界来说那是有所共识。以至于中国远征军入缅后,盟军首脑仍对远征军的作战能力表示怀疑,韦维尔在给丘吉尔的报告中称:“他们对于日军的丛林作战,能否比我们打得更成功,尚难肯定”。但是在后来的战役中,中国远征军用他们出色的战绩彻底征服了西方人的偏见,让他们不得不为之所折服。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为第200师师长戴安澜颁布勋章的命令中写到:“戴安澜将军于1942年同盟国缅甸战场协同援英抗日时期,作战勇敢,指挥卓越,圆满完成任务,是为我盟军之优良楷模。”(22)(21)罗斯福在为新编38师师长孙立人的将军授勋的颂词中写道:“中国孙立人将军于1942年缅甸战役,在艰苦的环境中建立了辉煌的业绩,仁安羌战役孙立人将军以卓越之指挥,歼灭强敌,解放英军第一师之围,免被歼灭,后掩护盟军转移,于千辛万苦之中从容垫后,转战经月……其智勇兼备,将略超人之处,十足为盟军楷模” (23)。

七、结束语

中国远征军的历史已随我们远去,但其精神永远照耀和鞭策着我们,叫我们不敢忘记那段苦难而又振幅,伤痛而有鼓舞的日子,他的伟大胜利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其意义和影响早已超出了缅北滇西一地。

第一、缅北公路的伟大铸成,彰显了一个民族吃苦耐劳乐于牺牲奉献的精神,势必在世界民族之林展现其光辉的一页

第二、远征军的胜利巩固了西南大后方,使得国际援助源源不断进入中国,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更给当时艰苦抗战的中国铸成了钢铁般的抗战信心,使中国人坚定了必胜的信念

第三、远征军战斗力之英勇顽强,为当代中国与世界树立了良好的楷模,更改变了自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对于中国军队战斗了的蔑视,然他们也深知中国具有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能力

第四、远征军消灭了大量的日军,减轻了东南人们抗日和英美盟军正面战场的压力,粉碎了日本与德国会师中东的迷梦,有力的支援了盟军在印缅战区和太平洋战区的作战

远征军的精神广博而深远,非一朝一夕所能言尽,本文大部分结论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和总结而成,缺少大量的独到见解,还望后来的学者们能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能有新颖独到的见解

参考文献

(1)《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年版478页——480页

(2)《我所经历的印缅抗战》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 5页

(3)《中国抗日战争史 下册 》解放军出版社 2005年版修订版 224页——225页

(4)《滇缅大反攻》 安徽教育出版社2 005年九月版 25页

(5)《滇缅大反攻》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5年九月版 5页

(6)《滇缅大反攻》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九月版 6页

(7)《滇缅大反攻》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九月版 6页

(8)《滇缅大反攻》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九月版6页

(9)《中国抗日战争史 下册》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版修订版452页

(10)《滇缅大反攻》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九月版 21页

(11)《我所经历的印缅抗战》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5年版 21页

(12)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缅甸攻略作战》朝云新闻社1967年版 297页

(13)《中国抗日战争史 下册》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版修订版 297页

(14)何铁华 孙克刚,《印缅远征军画史》上海时代书局1947年版 10页

(15)《中国抗日战争史 下册》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版修订版452页

(16)《中国抗日战争史 下册 》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版修订版452页

(17)《中国抗日战争史 下册 》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版修订版452页

(18)《中国抗日战争史 下册 》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版修订版453页

(19)《中国抗日战争史 下册 》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版修订版453页

(20)《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305页

(21)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第四卷第一分册 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 245页

(22)《戴安澜将军》安徽人民出版社1985版58页

(23)孙克刚:《缅甸荡寇志》版时代出版公司1946年29页


相关内容

  • 中国即世界--[中国震撼]读后感
  • [中国即世界--<中国震撼>读后感]中国即世界--<中国震撼>读后感 作者:陈劲松 中国近30年发展创造的经济奇迹,是非常伟大的,中国即世界--<中国震撼>读后感.中国房地产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总结中国模式离不开房地产,进行中外对比也离不开房地产. 中国人 ...

  • 读后感的写作
  • 一.文题 阅读<对陌生人的责任>(见<作文通讯·阅读>2005年4期),写一篇读后感,字数1000以下. 二.构思之道 读后感的第一步是研读原作,读出感想来,第二步是根据此类文体的要求写作的.读后感最基本的形式是引.议.联.结. (一)引,即引进原作主要内容,同时要突出你想要 ...

  • 关于祖国的读后感
  • 关于祖国的读后感(一) 我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它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华夏民族,是世界四大古国之一. 我欣赏我的祖国,是因为中国曾经经历了多少沧桑.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啊:我热爱我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敬佩我的祖国,打响了"武昌起义",发动了"辛亥 ...

  • [祖国在我心中]读后感600字
  • <祖国在我心中>读后感600字 去年暑假时,我和爸爸一起去武汉玩.我们来到黄鹤楼,这大门前伫立着两只铜仙鹤.铜仙鹤后面是.古黄鹤楼有三层,计高9丈2尺,加铜顶7尺,共成九九之数.新楼由国家重建黄鹤楼工程于1981年破土动工,1985年6月11日建成开放.想到这些,我想起了诗人崔颢写的&q ...

  • 五年级上第七单元作文--读后感
  • 五年级上第七单元作文--读后感 一本好书,一篇好的文章,读过之后那动人的情节.优美的文辞会让我们激动不已,从中受到启发.教育, 甚至终身难忘,把这些感受.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二.师生讨论,表达共识: 1.我们在四年级就曾经接触过读后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历和写作实际,说说应该怎样写读后感. 2. ...

  • 中国寓言故事读后感
  • [中国寓言故事读后感] <中国寓言故事>读后感 小白兔 2011年11月 11日 星期六 天气晴 今天,我读完了<中国寓言故事>,中国寓言故事读后感. 这本书可好看了,里面有四个故事,生动有趣.每一页里都有精美的插图和一些简要的文字. 这几个寓言故事不仅让我领会了它们背后的含 ...

  • 爱国文章读后感:[我爱祖国]诗歌读后感
  • [爱国文章读后感:<我爱祖国>诗歌读后感]我的祖国,高山巍峨,雄伟的山峰俯瞰历史的风狂雨落,暮色苍茫,任凭风云掠过,爱国文章读后感:<我爱祖国>诗歌读后感.坚实的脊背顶住了亿万年的沧桑从容不迫-这慷慨激昂的诗句从我们心中澎湃而出,胸膛里狭隘和污浊被荡涤一空,留下的是燃烧的热血 ...

  • 邓稼先读后感500字
  • 邓稼先读后感500字(一) 我们的语文课上,老师给我们讲了<邓稼先>这一课.原来我只知道邓稼先是我国的两弹元勋,老师讲了这一课之后,我对他了解的更多了,而且我受到了深刻地教育. 邓稼先是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华人民经 ...

  • 爱国题材的读后感
  • [爱国题材的读后感]爱国题材的读后感我最近读了<民族精神代代传>这本书,内心涌现出一份感动.一份自豪.一份欣喜,爱国题材的读后感.我们民族爱国主义者形象.我们新中国日新月异的面貌,也似乎都鲜活地呈现在我眼前. 曾记得抗日战争时,日本人对中国进行了大屠杀,老百姓恨透了日本鬼子.但聂荣臻还收 ...

  • 爱国人士事迹读后感
  • 爱国人士事迹读后感(一) 本学期里我们学习了很多篇关于抗日战争及抗日英雄的故事,读着这些震撼人心的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抵抗,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最让我敬佩的是爱国革命家----杨靖宇. 杨靖宇1905年出生在河南一户贫困农民家庭.19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