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

风险导向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

作者:熊建伟

来源:《财会通讯》2008年第02期

一、风险导向审计概述

(一) 风险导向审计的涵义 风险导向审计是在账项导向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审计模式,是审计人员在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判断被审单位的风险及其程度,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针对不同的风险因素状况、程度而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加强对高风险点的实质性测试,将内部审计的剩余风险降至最低水平。

(二) 风险导向审计的作用 审计人员从被审计单位某种认定出发,通过调查了解、收集证据,从各个角度逐步地验证该项认定,最终以合理地保证某项认定是否正确,形成审计意见。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有助于重要性水平的合理确定。由审计风险模型可知,在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一定的条件下,检查风险和期望的审计风险成正向关系,期望的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成反向关系,则重要性与期望的审计风险成正向关系。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要求审计人员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要考虑评估的审计风险以确保审计质量,也要考虑期望的或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以提高审计效率。此外,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十分注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效率。

二、风险导向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 风险量化理论在运用中存在固有缺陷 一是风险量化的数理模型对历史数据过度依赖,这种数据方面的因素制约了风险评估技术的有效性。二是数理模型量化可靠性差。作为基本风险分析工具的数理模型,以正态分布和小概率事件为假设,然而,正态分布假设不能准确地反映现实情况,小概率事件的现实发生概率也偏大。这些缺陷严重降低了通过数理模型进行风险量化的可靠性。三是难以评估系统性风险。风险量化模型对系统性风险考虑不充分,当市场状况迅速恶化,严重的系统风险发生时,以市场基本运行为前提的风险量化模型难以对风险进行准确评估。

(二) 风险导向审计在实践中不能降低审计成本 理论上风险导向审计能够降低审计成本,主要表现在通过对被审计单位所处经营环境及其内部经营管理的分析确定固有风险;关注被审计单位已设置的内控制度,识别影响财务报表的控制风险;通过对风险的更好评估,认定实质性测试的重点和水平,确定审计人员收集何种证据及其数量,并把审计力量在审计业务之间合理分配,有效利用审计资源。但实践中风险导向审计并没有有效的降低审计成本,主要原因包括:首先,进行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估量化需要耗费审计人员大量的时间,会增加审计项目的时间成本;其次,风险导向审计对人力资源的要求更高,需要更多合伙人及高级审计人员的参与,并对其提供培训,从而导致人力成本与审计总成本的增加;此外,为了提高信息搜集、传输的效率,实施风险导向审计还需利用信息管理系统,配备一定的通信与硬件设施,这

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审计工作的资金成本。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在系统导向审计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仍然需要大量运用分析性复核、抽样审计等传统的审计手段。由此可见,风险导向审计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能更合理地分配审计资源,但并不能从总量上减少审计成本。

(三) 缺乏相应的审计准则支持 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是建立在系统导向审计模式的基础上,其中审计风险模型的规定还局限于仅考虑账户与交易余额的风险测试,如果将审计重点放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注册会计师就容易忽略会计报表的重大错漏报。系统导向审计模式的局限性导致建立在其基础上的独立审计准则具有局限性,因此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已不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不能为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提供全面技术指导和规范。在审计实践中,由于缺少独立审计准则对风险导向审计程序的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在操作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

三、推进我国风险导向审计运用的建议

(一) 建立完备的审计规范体系 进一步修订以审计准则为核心的审计规范体系,注重对应用审计风险模式的改进,完善风险导向审计实施的具体程序的具体方法,诸如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以及在控制测试和证实测试阶段都要使用的审计抽样方法、期望审计风险水平、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的估计和评价法等,为审计人员在实务操作中建立一个规范性的、原则性的技术指导,以便使审计人员执业能够有章可循。

(二) 培养高素质的审计人员 注册会计师执行独立审计业务或提供咨询服务,专业性和技术性极强,客观上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因而世界各国均对注册会计师的资格认定有严格的规定,并经过统一考试进行筛选,以确保其业务素质水平。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要求审计人员具有更高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职业的判断,保持应有的谨慎和关注。为此,应该培养审计人员对影响企业的宏观环境的把握能力,培养其统计、分析等综合能力,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风险导向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

作者:熊建伟

来源:《财会通讯》2008年第02期

一、风险导向审计概述

(一) 风险导向审计的涵义 风险导向审计是在账项导向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审计模式,是审计人员在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判断被审单位的风险及其程度,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针对不同的风险因素状况、程度而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加强对高风险点的实质性测试,将内部审计的剩余风险降至最低水平。

(二) 风险导向审计的作用 审计人员从被审计单位某种认定出发,通过调查了解、收集证据,从各个角度逐步地验证该项认定,最终以合理地保证某项认定是否正确,形成审计意见。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有助于重要性水平的合理确定。由审计风险模型可知,在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一定的条件下,检查风险和期望的审计风险成正向关系,期望的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成反向关系,则重要性与期望的审计风险成正向关系。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要求审计人员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要考虑评估的审计风险以确保审计质量,也要考虑期望的或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以提高审计效率。此外,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十分注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效率。

二、风险导向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 风险量化理论在运用中存在固有缺陷 一是风险量化的数理模型对历史数据过度依赖,这种数据方面的因素制约了风险评估技术的有效性。二是数理模型量化可靠性差。作为基本风险分析工具的数理模型,以正态分布和小概率事件为假设,然而,正态分布假设不能准确地反映现实情况,小概率事件的现实发生概率也偏大。这些缺陷严重降低了通过数理模型进行风险量化的可靠性。三是难以评估系统性风险。风险量化模型对系统性风险考虑不充分,当市场状况迅速恶化,严重的系统风险发生时,以市场基本运行为前提的风险量化模型难以对风险进行准确评估。

(二) 风险导向审计在实践中不能降低审计成本 理论上风险导向审计能够降低审计成本,主要表现在通过对被审计单位所处经营环境及其内部经营管理的分析确定固有风险;关注被审计单位已设置的内控制度,识别影响财务报表的控制风险;通过对风险的更好评估,认定实质性测试的重点和水平,确定审计人员收集何种证据及其数量,并把审计力量在审计业务之间合理分配,有效利用审计资源。但实践中风险导向审计并没有有效的降低审计成本,主要原因包括:首先,进行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估量化需要耗费审计人员大量的时间,会增加审计项目的时间成本;其次,风险导向审计对人力资源的要求更高,需要更多合伙人及高级审计人员的参与,并对其提供培训,从而导致人力成本与审计总成本的增加;此外,为了提高信息搜集、传输的效率,实施风险导向审计还需利用信息管理系统,配备一定的通信与硬件设施,这

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审计工作的资金成本。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在系统导向审计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仍然需要大量运用分析性复核、抽样审计等传统的审计手段。由此可见,风险导向审计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能更合理地分配审计资源,但并不能从总量上减少审计成本。

(三) 缺乏相应的审计准则支持 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是建立在系统导向审计模式的基础上,其中审计风险模型的规定还局限于仅考虑账户与交易余额的风险测试,如果将审计重点放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注册会计师就容易忽略会计报表的重大错漏报。系统导向审计模式的局限性导致建立在其基础上的独立审计准则具有局限性,因此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已不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不能为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提供全面技术指导和规范。在审计实践中,由于缺少独立审计准则对风险导向审计程序的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在操作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

三、推进我国风险导向审计运用的建议

(一) 建立完备的审计规范体系 进一步修订以审计准则为核心的审计规范体系,注重对应用审计风险模式的改进,完善风险导向审计实施的具体程序的具体方法,诸如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以及在控制测试和证实测试阶段都要使用的审计抽样方法、期望审计风险水平、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的估计和评价法等,为审计人员在实务操作中建立一个规范性的、原则性的技术指导,以便使审计人员执业能够有章可循。

(二) 培养高素质的审计人员 注册会计师执行独立审计业务或提供咨询服务,专业性和技术性极强,客观上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因而世界各国均对注册会计师的资格认定有严格的规定,并经过统一考试进行筛选,以确保其业务素质水平。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要求审计人员具有更高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职业的判断,保持应有的谨慎和关注。为此,应该培养审计人员对影响企业的宏观环境的把握能力,培养其统计、分析等综合能力,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关内容

  •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作用
  • 目 录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分析 ............................................................................... 2 公司内部审计机制的比较与选择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分析 ............... ...

  • 内部审计如何开展风险导向审计
  • 试论如何开展风险导向审计 保证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审计相结合的实践与体会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审计部 韩旭东 内容摘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企业经济活动将逐步走向正轨并呈现有序状态,经济违规现象逐步减少,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生存.发展的竞争核心是经济效益,只有加强管 ...

  • 审计风险的产生原因及其防控措施
  • 作者:颜永才陈龙 财政监督 2016年06期 长期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一直从事关于审计风险以及审计风险防控等方面的研究.国外对于审计风险的研究早于国内,在审计风险模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我国目前从事审计风险相关理论研究尚未成熟,然而随着审计市场的逐步发展,我国对于此领域的研究日渐深入. 审计风险是 ...

  • 浅析内部审计新模式-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 浅析内部审计新模式-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所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增多,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需求.在这种条件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应运而生,并在我国企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本文首先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产生和涵义 ...

  • 关于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由来与发展的认识
  • [提要]安然事件后,国内外会计职业界和专家学者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进行了深入探 讨.为从理论上论证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是否可行,加强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推进和完善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建设,本文回顾了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由来,分析了传统风险审计 方法的特征.局限性以及职业界进行的探索和完善,并提出了我国 ...

  • 风险导向审计问题研究
  • [摘要]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 现代 审计模式,已在发达国家的审计实践中得到普遍应用. 中国 注册 会计 师执业准则体系的实施,标志着我国以风险导向审计为基础并顺应国际趋同大势的审计准则体系的确立.新审计准则体系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审计理念从传统的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转变到风险导向审计.目前我国一 ...

  •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舞弊审计程序
  •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舞弊审计程序 作者:邹 晶 来源:<财会通讯>2006年第11期 第一,深入了解客户,分析经营风险.尽管没有证据表明经营风险与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存在直接关联,但经营风险可能会产生财务后果并影响财务报告.一般情况下,经营风险越高,客户管理舞弊的可能性就越大:对客户经营风险 ...

  • 企业内部审计问题
  • 1.导论 近年来,财务报表舞弊.风险管理失控事件在中西方国家中屡屡发生,例如中国中航油.郑百文等,国外的施乐.世通.安然等.众所周知,美国拥有相对完善的市场监管机制.成熟的资本市场.规范的企业内部管理以及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制,不过在经济危机之后,美国也开始反思一个问题,那就是关于企业的治 ...

  • 国内会计师事务所要"做大"更要"做强"
  • 2013年7月9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布了<2013年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其中,普华永道和德勤依旧排在前两名,原中瑞岳华(去年排名第6)和原国富浩华(去年排名第9)合并后的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名次跃升至第3,安永(去年排名第3)和毕马威(去年排名第4)分别跌至第4和第6,立信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