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小鹰学飞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 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自主生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在阅读探究的过程中通过比较小鹰三次飞行后的话语,让学生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虚心好学,不断进取。
3. 在自主探究课文怎么写小鹰学飞的过程中领会课文的语言表达方式,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已经”的意思,并会用“已经”造句。
课时安排:两课时
自主探究方案:
1.读一读课题,想一想围绕课题能产生哪些疑问?再猜一猜课文可能写了什么? 2读一读课文:带着你的疑问和猜想读课文,看看课文内容与你的猜想有什么区别?
3.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读题时产生的疑问。
4.读读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跟着了 ,接着飞到了 ,最后飞到了 。没想到小鹰一抬头, 。
5.自学生字词,用自己的方法记住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并把难写的字多书。
6.看拼音,写汉字。
(1)看拼音,写汉字。
Pán xuán zǒng suàn mìng yáo tóu gǔ jìn
( ) ( ) 拼( ) ( ) ( )
cù tóu dǐng ba suàn mìng cù jìn
急( ) ( ) 好( ) ( ) ( )
(2)我特别喜欢文中的这句话我还能仿照这句话的表达方式写上一句呢 。
7.课外搜索:
(1) 你对鸟类的飞行本领还有哪些了解?查找有关书籍读一读。
(2)搜集阅读与虚心好学,不断进取有关的故事,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
第一课时(总 课时)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 学生“展示自学”——教师“了解学情
展示学习:
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我领大家读一读”
出示:
盘旋 总算 拼命 摇头 鼓劲
急促 头顶 好吧 算命 促进
开火车读词。
3.听写。检查对照孩子的书写情况,重点指导书写”盘旋”两个字:
“盘”是上下结构的字其中有我们今天新认识的偏旁,周字旁,书写时要注意上宽下窄; “旋”是左右结构的字,其中方子旁是我们今天新认识的偏旁,书写时要注意写的左窄右宽。
4. 通读课文。
二、学生“交流问题”——教师“定向目标”
(一)提出问题:
1. 通过预习,你们认为这篇课文应该学习哪些内容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写什么。
2.我们逐句朗读课文。
3.学生交流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概括总结:课文写的是小鹰三次学飞行。
4. 对于这篇课文,通过预习,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针对学生的提问,相机引导---怎么写。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同时形成共性需要解决的问题。(想一想,课文怎么写小鹰三次学飞行的?)
(二)探究问题:
1.本课是一篇记叙了小鹰跟着老鹰学飞行的童话故事,课文的结构是怎样安排的呢?
相机给课文划分段落。
2.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第一、二自然段:小鹰飞到大树上面,以为会飞了(板书:大树上面)
第三、四自然段:小鹰飞到大山上空,以为真的会飞了(板书:大山上空)
第五、六自然段:小鹰通过自己的努力飞到了更高的天空(板书:更高的天空)
三、学生“学习释疑”——教师“点难拨疑”
同学们刚才在读书的过程中已经解决了很多疑问,搞懂了课文写什么,那么课文是怎么写小鹰三次学飞行的呢?这个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读书探究。现在我们就带着“课文是怎么写小鹰三次学飞行的?”走进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次小鹰学飞的过程。
1.第一次小鹰飞到了大树上面,它认为怎么样?请读课文第一小节,把你的发现告诉我。
2.谁能通过朗读来并表达小鹰的心情?
3.师:小鹰那么高兴,可是老鹰满意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名回答。指名学生读老鹰的话。 谁能加上动作来演一演?
指导朗读,读出老鹰不满意的口气。齐读
4.请同桌合作读一读小鹰第一次学飞的过程,也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演一演。
哪组同桌愿意来演一演?指名加动作表演指名读,指名说小鹰和老鹰的话。
5.指名用"已经"说话。
(二)再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明白课文是怎么写小鹰第一次学飞行的
指导朗读小鹰第一次学飞的语句。
四、学生“反思学习”——教师“反思教学”
回顾课文,贯穿学法。
1. 课文是一篇童话,叙述了小鹰在跟随老鹰学飞的过程中,老鹰不断向小鹰提出新的目标,从而使小鹰知道学习没有止境,应该不断进取的道理。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课文内容。(2)阅读方法。(3)写作方法。(4)问问题的方法。
五、教师“引导实践”——学生“迁移创新”
总结,课后延伸:
1.用“已经”写两个句子。
2.说说你对鸟类的飞行本领还有哪些了解?
第二课时(总 课时)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新授课
一、学生“学习释疑”——教师“点难拨疑”
(一)复习回顾
1.听写生字词。
盘旋 总算 拼命 摇头 鼓劲
急促 头顶 好吧 算命 促进
2.评价、订正。
3.回忆上节课学过的课文内容。
出示: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鹰跟着老鹰学飞行。小鹰分别飞到了 、 、 。
4.同学们在刚才回忆课文内容时,产生了哪些疑问?(①小鹰已经飞到了大树的上空,为什么老鹰说它不算会飞?②小鹰得飞多高才算真正会飞呢?③老鹰的话让小鹰和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同学们只要能解决“课文怎么写小鹰三次学飞行的?”这个问题,其他的问题也就能随着解决了。
5.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过渡:孩子们,小鹰第一次飞到了大树的上面,老鹰不满意,他想让小鹰?(继续向上飞)第二次,小鹰飞到了哪?
2.想象练说:见过山吗?高不高?树和山比起来怎么样?
3.小鹰飞到大山的上空,这时它又认为怎么样?老鹰认为怎样?
4.自读,画出小鹰和老鹰的话。
5.指导读小鹰的话,体会小鹰的心情。
6.集体读老鹰的话,体会老鹰的话的意思。
7.分角色朗读。
(三)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过渡:老鹰还是不满意,这时候如果你是小鹰你会怎么做呢?小鹰是怎么做的?请你打开书,自己读一读课文的第五小节。(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
2.思考:这一次小鹰是怎么飞的?(鼓起劲,拼命)鼓起劲,拼命是个什么样子?谁来当小鹰给大家演示一下。
思考:还从哪里也可以看出小鹰飞的很拼命?(急促地喘着气)
联系实际说说你什么时候急促地喘着气?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小鹰的话
3.这次它飞的有多高?(出示课件)
全班一齐飞,体会小鹰飞得高飞得久飞得远。
4.过渡:带上这种体会让我们再来一齐读一读。(全班齐读课文第五节)
5.老鹰向头顶上指了指说什么?。
6.思考:“往上看”看到什么?(理解盘旋的意思)
7.指生分角色朗读全文,注意看清三次飞行过程中,小鹰和老鹰的语言、神态、动作的不同。(板书:语言、动作、神态)
(四)总结全文
1. 当小鹰看到头顶上还有鹰在盘旋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
(小组内讨论)
小结:同学们讲的都很有道理!老师送你们四个词,就包含了你们说的那些意思。 (幻灯出示词语):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学无止境、一往无前
2.从小鹰身上得到的启示
师:孩子们,看看外面的天空,天有没有尽头?所以小鹰学飞也没有尽头,用一个词就是——学无止境。知识和本领是无穷无尽的,只要你有勇气和信心,一定能学到很多很多。老师再送你们两个字:向上!这种不断进取的向上精神也是我们的学校精神。(板书:向上)同学们,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想对自己说的?
指名学生说,小组交流。
二、学生“反思学习”——教师“反思教学”
回顾课文,贯穿学法。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课文内容。(2)阅读方法。(3)写作方法。(4)问问题的方法。
2.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童话故事,虽然篇幅短小,但内涵丰富。文章巧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叙述,在今后的习作中我们可以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三、教师“引导实践”——学生“迁移创新”
1.总结提升:
师总结:现在我们再一次地来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在小鹰学飞行的过程中,小鹰和老鹰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微变化。思考这些细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学习建议:
(1)小练笔:请大家课后仿照课文中几次对话时语言、动作、神态的细微变化的写法特点练写一篇人物对话。
(2)预习时老师要求你们搜集并阅读与虚心好学,不断进取有关的故事,课后同学间交流。
板书设计:
8小鹰学飞
更高的天空 上 语言
大山的上空 动作
大树的上面 向 神态
教学后记
8小鹰学飞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 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自主生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在阅读探究的过程中通过比较小鹰三次飞行后的话语,让学生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虚心好学,不断进取。
3. 在自主探究课文怎么写小鹰学飞的过程中领会课文的语言表达方式,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已经”的意思,并会用“已经”造句。
课时安排:两课时
自主探究方案:
1.读一读课题,想一想围绕课题能产生哪些疑问?再猜一猜课文可能写了什么? 2读一读课文:带着你的疑问和猜想读课文,看看课文内容与你的猜想有什么区别?
3.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读题时产生的疑问。
4.读读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跟着了 ,接着飞到了 ,最后飞到了 。没想到小鹰一抬头, 。
5.自学生字词,用自己的方法记住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并把难写的字多书。
6.看拼音,写汉字。
(1)看拼音,写汉字。
Pán xuán zǒng suàn mìng yáo tóu gǔ jìn
( ) ( ) 拼( ) ( ) ( )
cù tóu dǐng ba suàn mìng cù jìn
急( ) ( ) 好( ) ( ) ( )
(2)我特别喜欢文中的这句话我还能仿照这句话的表达方式写上一句呢 。
7.课外搜索:
(1) 你对鸟类的飞行本领还有哪些了解?查找有关书籍读一读。
(2)搜集阅读与虚心好学,不断进取有关的故事,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
第一课时(总 课时)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 学生“展示自学”——教师“了解学情
展示学习:
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我领大家读一读”
出示:
盘旋 总算 拼命 摇头 鼓劲
急促 头顶 好吧 算命 促进
开火车读词。
3.听写。检查对照孩子的书写情况,重点指导书写”盘旋”两个字:
“盘”是上下结构的字其中有我们今天新认识的偏旁,周字旁,书写时要注意上宽下窄; “旋”是左右结构的字,其中方子旁是我们今天新认识的偏旁,书写时要注意写的左窄右宽。
4. 通读课文。
二、学生“交流问题”——教师“定向目标”
(一)提出问题:
1. 通过预习,你们认为这篇课文应该学习哪些内容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写什么。
2.我们逐句朗读课文。
3.学生交流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概括总结:课文写的是小鹰三次学飞行。
4. 对于这篇课文,通过预习,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针对学生的提问,相机引导---怎么写。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同时形成共性需要解决的问题。(想一想,课文怎么写小鹰三次学飞行的?)
(二)探究问题:
1.本课是一篇记叙了小鹰跟着老鹰学飞行的童话故事,课文的结构是怎样安排的呢?
相机给课文划分段落。
2.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第一、二自然段:小鹰飞到大树上面,以为会飞了(板书:大树上面)
第三、四自然段:小鹰飞到大山上空,以为真的会飞了(板书:大山上空)
第五、六自然段:小鹰通过自己的努力飞到了更高的天空(板书:更高的天空)
三、学生“学习释疑”——教师“点难拨疑”
同学们刚才在读书的过程中已经解决了很多疑问,搞懂了课文写什么,那么课文是怎么写小鹰三次学飞行的呢?这个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读书探究。现在我们就带着“课文是怎么写小鹰三次学飞行的?”走进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次小鹰学飞的过程。
1.第一次小鹰飞到了大树上面,它认为怎么样?请读课文第一小节,把你的发现告诉我。
2.谁能通过朗读来并表达小鹰的心情?
3.师:小鹰那么高兴,可是老鹰满意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名回答。指名学生读老鹰的话。 谁能加上动作来演一演?
指导朗读,读出老鹰不满意的口气。齐读
4.请同桌合作读一读小鹰第一次学飞的过程,也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演一演。
哪组同桌愿意来演一演?指名加动作表演指名读,指名说小鹰和老鹰的话。
5.指名用"已经"说话。
(二)再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明白课文是怎么写小鹰第一次学飞行的
指导朗读小鹰第一次学飞的语句。
四、学生“反思学习”——教师“反思教学”
回顾课文,贯穿学法。
1. 课文是一篇童话,叙述了小鹰在跟随老鹰学飞的过程中,老鹰不断向小鹰提出新的目标,从而使小鹰知道学习没有止境,应该不断进取的道理。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课文内容。(2)阅读方法。(3)写作方法。(4)问问题的方法。
五、教师“引导实践”——学生“迁移创新”
总结,课后延伸:
1.用“已经”写两个句子。
2.说说你对鸟类的飞行本领还有哪些了解?
第二课时(总 课时)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新授课
一、学生“学习释疑”——教师“点难拨疑”
(一)复习回顾
1.听写生字词。
盘旋 总算 拼命 摇头 鼓劲
急促 头顶 好吧 算命 促进
2.评价、订正。
3.回忆上节课学过的课文内容。
出示: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鹰跟着老鹰学飞行。小鹰分别飞到了 、 、 。
4.同学们在刚才回忆课文内容时,产生了哪些疑问?(①小鹰已经飞到了大树的上空,为什么老鹰说它不算会飞?②小鹰得飞多高才算真正会飞呢?③老鹰的话让小鹰和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同学们只要能解决“课文怎么写小鹰三次学飞行的?”这个问题,其他的问题也就能随着解决了。
5.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过渡:孩子们,小鹰第一次飞到了大树的上面,老鹰不满意,他想让小鹰?(继续向上飞)第二次,小鹰飞到了哪?
2.想象练说:见过山吗?高不高?树和山比起来怎么样?
3.小鹰飞到大山的上空,这时它又认为怎么样?老鹰认为怎样?
4.自读,画出小鹰和老鹰的话。
5.指导读小鹰的话,体会小鹰的心情。
6.集体读老鹰的话,体会老鹰的话的意思。
7.分角色朗读。
(三)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过渡:老鹰还是不满意,这时候如果你是小鹰你会怎么做呢?小鹰是怎么做的?请你打开书,自己读一读课文的第五小节。(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
2.思考:这一次小鹰是怎么飞的?(鼓起劲,拼命)鼓起劲,拼命是个什么样子?谁来当小鹰给大家演示一下。
思考:还从哪里也可以看出小鹰飞的很拼命?(急促地喘着气)
联系实际说说你什么时候急促地喘着气?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小鹰的话
3.这次它飞的有多高?(出示课件)
全班一齐飞,体会小鹰飞得高飞得久飞得远。
4.过渡:带上这种体会让我们再来一齐读一读。(全班齐读课文第五节)
5.老鹰向头顶上指了指说什么?。
6.思考:“往上看”看到什么?(理解盘旋的意思)
7.指生分角色朗读全文,注意看清三次飞行过程中,小鹰和老鹰的语言、神态、动作的不同。(板书:语言、动作、神态)
(四)总结全文
1. 当小鹰看到头顶上还有鹰在盘旋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
(小组内讨论)
小结:同学们讲的都很有道理!老师送你们四个词,就包含了你们说的那些意思。 (幻灯出示词语):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学无止境、一往无前
2.从小鹰身上得到的启示
师:孩子们,看看外面的天空,天有没有尽头?所以小鹰学飞也没有尽头,用一个词就是——学无止境。知识和本领是无穷无尽的,只要你有勇气和信心,一定能学到很多很多。老师再送你们两个字:向上!这种不断进取的向上精神也是我们的学校精神。(板书:向上)同学们,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想对自己说的?
指名学生说,小组交流。
二、学生“反思学习”——教师“反思教学”
回顾课文,贯穿学法。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课文内容。(2)阅读方法。(3)写作方法。(4)问问题的方法。
2.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童话故事,虽然篇幅短小,但内涵丰富。文章巧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叙述,在今后的习作中我们可以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三、教师“引导实践”——学生“迁移创新”
1.总结提升:
师总结:现在我们再一次地来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在小鹰学飞行的过程中,小鹰和老鹰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微变化。思考这些细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学习建议:
(1)小练笔:请大家课后仿照课文中几次对话时语言、动作、神态的细微变化的写法特点练写一篇人物对话。
(2)预习时老师要求你们搜集并阅读与虚心好学,不断进取有关的故事,课后同学间交流。
板书设计:
8小鹰学飞
更高的天空 上 语言
大山的上空 动作
大树的上面 向 神态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