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运包装回收物流模式分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储运包装回收物流模式分析

姓名:马洁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国际贸易指导教师:王强20050401

储运包装回收物流模式分析 

马洁 2005年4月 

 摘要 

 

本文从企业角度讨论了储运包装回收物流的模式

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方法

通过成本模型分析参数对构建回收系统的影响

用成本优化模型描述了系统目标

的实现来自政府管制的模式

本文认为企业构建回收系统的外部动力

企业自行回收是最为简单和直接但随着包装量和包装成本的增加

在不同条件下企

业可以选择不同的回收物流系统

C93 

主题词

回收物流模式

Study on return logistics modes for storage & transportation packaging

Jie MA April, 2005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odes of return logistics for storage & transportation packaging of enterprises. From two levels, return logistics systems are introduced and relevant cost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On the first level, two types of feasible structures are considered by one single enterprise. Influences of coefficients on choice of system are figured out by analysis of costs; The second level involves many enterprises in a shared return system within an industry. Two structures are described in which the return logistics could be organized. Their objectives are achieved through each corresponding costs optimization model, from which the enterprise could choose whether or not to enter the system. In this paper, while government regulation is regarded as the external drive of enterprises to practice recycling, the internal drive and base of decision-making is totally to save cost of packaging. A single enterprise’s return is easy to practice and to employ previous logistics network. With the growth of packaging amount and price, the shared return system could be more economical. Enterprises could make different decision under different circumstance.

JEL classification: L21

Keywords: storage & transportation packaging, modes of return logistics, structure

致谢 

 

本文的研究应追溯到2004上半年产生了共同的兴趣个研究课题

在半年的研究中

回收

宣武区环卫中心

这都为我后来的研究提供了帮助和依据

早在去年科

研立项时程中浅

我对他表示深深的谢意

她为我提供了一篇重要参考文献

另外对我的亲友们在这段时间给予我的包容

和支持一并表示感谢

指引我的研究方向

尤其在数量模型的建立和分析等方面的指点令我受益匪

在本文的写作过

本文正是建立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因而我要感谢苏秀瑾和吴锦今付出的劳动

苏秀瑾同学和我对绿色物流领域

我们申报了一

一  前言 

储运包装主要包括集装箱的包装为例

我国现有托盘总量为五千万到七千万个

储运包装具有初次使用残

构建储运包装目前国内这方面

国内相关法规未详细规

定企业对包装

物回收应负的法律责任

谁生产

纸板箱是物流过程中最常用

以托盘

且绝大部分托盘流出企业后就不再回收利用

损小

的回收物流系统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实践较少

回收来源少等特点

但政府对包装废弃物的控制会日趋严格

谁销售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

因而日渐成熟的国内企业有必要从战略角度出发

 

 

储运包装的回收物流是逆向物流的一个分支

Stock

1993等

最先阐述了逆向物流的重要性后来研究逐渐深入

1993Martijn Thierry

对产品回收选择进行了分类从供应链绩效的角度出发

有关逆向物流系Fleischmann

2001

统结构的研究近几年刚刚起步向

2003

¾ßÌåµ½´¢Ô˰ü×°µÄ»ØÊÕ

ÓÃÒ»¸öÊýÁ¿Ä£ÐÍÃèÊöϵͳÓÅ»¯

ºÍ·ë¸ûÖÐ

12

建立模型进行成本优化

²¢Ç¿µ÷ÁËÕþ¸¹ÜÖÆ¶ÔÆóÒµ½¨Á¢»ØÊÕÍøÂç¾ßÓоö¶¨ÐÔ×÷ÓÃ

1995

Ëï¿Â

行业回

专门分析了储运包装的回收管理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托盘委员会调查结果

ÎÒ¹úÖ÷ÒªÔÚ

¶Ô¹ÌÌå·ÏÎïʵÐгä·Ö»ØÊպͺÏÀíÀûÓÃ

ÊõÕþ²ßºÍ´ëʲúÆ·Ó¦µ±²ÉÓÃÒ×»ØÊÕÀûÓÃ

°ü×°¹¤³ÌÖмÓÒԹ涨

¹ú¼Ò¹ÄÀø

¼¼

收和第三方回收三种模式

本文从企业角度考虑储运包装的回收物流模式

 

并从成本角度分析回收模式的优劣文章分两大部分展开

从回收物流系统的设计原则入手

响成本的因素及企业的选择

最后给出本文的结论

并分析影

介绍两种回收系统

实现企业回收的目标

利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导向

建回收系统,换句话说

企业对回收再

往往以经济利益为企业才有动力构

 

相对于其他企业来讲

对回收应该负有最大的责任并从它的角度进行回收决策

分拨中心和零售部门仍会参与到回收物流

  

3逆向物流网络划分为开环型网络结构和闭环型网络结构两种

而闭环型结构是回收品回到初始生产商的情况

大部分储运包装回收后可以为制造商

再次利用

而小部分作为原材料回收的适用于开环结构

企业构建储运包装回收物流系统的原则是

以降低储运包装成本为目标

 

3

达庆利张钦

逆向物流系统结构研究的现状及展望第12卷第1期

收和第三方回收三种模式

本文从企业角度考虑储运包装的回收物流模式

 

并从成本角度分析回收模式的优劣文章分两大部分展开

从回收物流系统的设计原则入手

响成本的因素及企业的选择

最后给出本文的结论

并分析影

介绍两种回收系统

实现企业回收的目标

利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导向

建回收系统,换句话说

企业对回收再

往往以经济利益为企业才有动力构

 

相对于其他企业来讲

对回收应该负有最大的责任并从它的角度进行回收决策

分拨中心和零售部门仍会参与到回收物流

  

3逆向物流网络划分为开环型网络结构和闭环型网络结构两种

而闭环型结构是回收品回到初始生产商的情况

大部分储运包装回收后可以为制造商

再次利用

而小部分作为原材料回收的适用于开环结构

企业构建储运包装回收物流系统的原则是

以降低储运包装成本为目标

 

3

达庆利张钦

逆向物流系统结构研究的现状及展望第12卷第1期

ÆóÒµ×ÔÐлØÊÕϵͳµÄ¹¹½¨ºÍ³É±¾·ÖÎö

根据上述设计原则

 

 

 

 

 

 

图1  制造型企业回收物流系统结构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包

装成本在回收前后的变化

R(R=1  4

包装

 

变量

 Cr

 

产品从工厂通过分拨点D(D=1

n)向零售点分拨点

m)配送

零售点是包装回收的唯一来源

回收对象简化为一种储运包装回收过程包括回收

 

且新购置的包装量刚好弥补破损的

 

向企业收取包装回收税

单位回收成本

Cf构建回收系统的固定成本

 

折旧

期为N年P

购置包装的单位成本

可根据产品的产销量估计得到

而产品产销量可根据

历史数据进行预测

 

 

包装作为原材料回收的残值但仍可作为包装生产商的原材料

当上式成立时 

则可用图2描述回收系统目标的

实现

 

 

回收后的单位包装成本线

斜率k>0

 

 

 

 

 

X*/Q

1

 

图2  回收系统目标的实现 

 

由图2可以看到收率成反比

企业可以构建回收物流系统时

企业不会构建回收系统

企业降低包装成本的空间越大

系统参数对目标实现有决定性作用政府税收F 增大将使斜率k 减小

装回收的经济调控力度越大回收的最大外部动力

单位回收成本C r 减小会使斜率k 减小再运输

单位回收成本可能越小

意味着包装成本与回

回收率可能达到1

当k>0且P

这证实了政府对包可以说这是企业

C r 是回收

由于存在规模经济效益

 

4

P >b意味着回收能够带来包装成本的降低

P 与b

的间距就是包装成本降低的空间

3较小

有利于系统目标

因而构建回收物流系统的固定成本C f

 

V 的大小与销售环节的订货提前期密切相关包装周转次数多能减少包装购置成本

有利于促进企业构建回收系统

V 增加会提高包装物

的关系与包装物的使用寿命有关

如常用的带

字玻璃啤酒瓶的正常使用

的破损率从而提高包装重置成本

期限一般为两年其强度便降低为原来的50%

这时应及时废弃旧瓶购置新瓶购置包装的单位成本P

托盘为例

企业购置托盘包装的成本大幅度升高

企业自行回收的两种系统结构分析企业决定实施回收后新建回收中心

在各个分拨点分散处理和再运输

回收中心统一安排回收

随着回收量的增加小时能

处理

当回收量逐渐增加

边际回收成本C r 逐渐增大

集中安排回收以降低C r

²Ö´¢

µ±·¢Éú³åͻʱ

´æÔÚÕýÏà¹Ø

以 

 

利用原有分拨点或如图1显示

µ«ÊÇP 的增加能大大提高包装成本降低的空间

回收物流及正向物流的渠道和参与方都是相同的

则会由

 

当回收量较

企业更倾向于在原有分拨点增设回收功

处理

这是相对于制造型企业的产品回收来讲的业经济与管理2002年6月涉及的检验

5

见柳键

分流处理等环节多而复杂

可以说一方面

种类较多时

 

企业自行回收模式评价

短期内可能难以收回回报

一般来讲

 

 

从交易成本理论来看

企业自行回收模式有以下优势

回收物流的资产专用性比较大,因而企业自行回收

的交易成本较低

企业自行回收在决策时能够更清楚的评估内部资源

系统

建回收物流系统或选择哪种系统结构

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作为回收的核心主体

获得企业和行业的双赢

更容易通过成本分析来选择是否构企业自行回收是较为简单易行的

WE

CARE Óë¹Ó¦É̺Ï×÷´Ù½ø°ü×°µÄ»ØÊÕÔÙÓÃ

单个企业作为回收系统的核心主体也有一些局限性

竞争考虑一般不会与同类企业共用系统

其当前所大力提倡使用的环境友好型材料的托盘和高性能集装箱等

必须通过回收再利用才能实现其价值

而要求有多个参与方来分担成本

考虑品

分担包装使用成本

 

因而

 

对于那些对包装性能要求高的产

企业出于

出于成本

三  行业共用回收模式 

行业内的同类企业往往在储运包装的使用上比较相似

托盘和集装箱的型号相同等

业共用回收系统的运作主体是一个专门的回收组织

供应链的逆向物流

总第128期

的各个制造商种运作模式

检验零售商

这里将制造商称为发货方

1993

管理参与方包括行业链条上

行业共用回收有多

因而沿用

本文认为这两种模式也适用于其他储运包装

这种分法并进一步详细论述

记账系统 

回收组织为每个发货方都设定一个账户

就在其账户上记录相应数量的

将包装运送到收货方时借

入而在收货方的账户上记录同等数量的由回收组织从最终收货方处回收包装包括收货方的名称和地址这样回收组织就可以详细掌握包装的流向

然后有效调配各回收点的配送量

 

 

如图3所示

 

 

 

  

图3  记帐回收系统 

                                            信息流                       包装流 

这种模式支持按照包装使用量的比例来进行成本分摊

并以一年作为一个结算周期

就可得到以该制造商为核心的整条供应链上的包装使用总量

Returnable containers: An example of reverse logistics,

贷出

年系统运作成本按比例分摊到各个发货方

押金系统 如图4

所示交纳相应金额的押金货方配送包装

回收组织告知物流服务商运送包装

物流服务商向发

发货方将使用包装的货物发送给收货方

回收组织向最终收货方退回押金

回收组织通知物流服务商回收包装

 

 

           

收货方可以相同押金方式继续使用包装

物流服务商收回包装

并保证了责任方承担包装箱丢失和损坏的损失

 

图4  行业共用的押金回收系统 

包装流

 

来源

综合运输

2004.06 

除押金外

织要向物流服务商支付外包费用

以便通知回收组织及时购置新包装

仓储

物流服务商要负责保证各个回收点的包装量足以应付使用

而回收组

ϵͳĿ±êʵÏÖ¼°ÆóҵѡÔñÌõ¼þµÄÄ£ÐÍ·ÖÎö

 

按照本文的分析角度回收组织成本作

是这些发起者合作和协调的产物

其运作主体

因而系统建立和运作的目标首先是使制造商的服务费低于原包装使用

其次是各制造商的服务费足以支持系统运

显然

表1描述了记账系统和押金系统的目标实现

CS1 

0 

∑F

P =1

n

S1

- C

A1

∑F

P =1

n

S2

- CA2-F

CS2

 

 

该模型对两个系统进行了简化是因为行业共用系统覆盖的参与方多个企业更为复杂收点之间转运包装的成本平均水平对分拨成本复杂性

面临的回收点选址问题比单

还要考虑回因而建议基于一个这样能够降低模型应用的

 

 

表1中的参数是模型的外生变量Q S1

·Ö²¦»ØÊÕµÄÔËÊä

ÕâʱÇãÏòÓÚ²ÉÓÃѺ½ðϵͳ

É̵ÄÔ-Óзֲ¦ÖÐÐÄ

¶øÇÒÄÜÀûÓÃרҵÎïÁ÷ÔÙÈç

如Q 1

µ±

Q S 1Q 1

¼´°ü×°×ÜÁ¿´ó

V 描述了系统的

组织效率

系统内库存压力也越小

成为促成行业共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行业共用系统是一个开放式的系统

众多无力自行回收的小型企业回收利用率

绿点  其次

以托盘为例

输过程中多次的倒盘搬运

V 越大

尤其是

从而提高包装

降低包装成本

现已有600家股东

如托盘和配套包装箱

进而提高整个物流过程的作业效率

不仅导致运

造成企业成本增加和资源浪费

行业共用回收系统的构建和启动成本较高并看到远期的稳定回报

尽管储运包装的回收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

无论是企业自行回收还是行业共用回收

杨凯

10

世界地理研究

2002年12月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托盘委员会调查结果

收物流系统的启动成本和初期运作成本都可能较高

因而

 

企业采取自行回收模式时

适当加以利用以降低系统构建和管理的成本新增专门的回收中心将更有利于实现规模回收效益

而行业共用回收系统将在集中管理

业服务等方面显示出更大的优越性

 

本文的研究还可以深入到以下两个方面成本优化模型

这样能够确定决策改变的转折点

第二

还可以进一步研究系统包装的需求量预测

这些都与企业实际需要密切相关

对于企业回收点选址决策的

专 并 

  

参考文献 

 

达庆利张钦

管理科学

2004

第131-138

页商业经济与管理

中国

第11-13

页芮缅云

与对策 邱秋

 

孙柯

 

 

向盛斌

2001

物流技术

第44-45页

第25-28

管理科学

第76-80页

杨凯

世界地理研究

 

第54-63

页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第41-46

经济师

第155-156

综合运输

 

朱道立

陈姝妮

2003

第673-679页

 复旦学报

2002

 

中国储运

2003

下半月

 

包装工程

科技进步

陈荣秋

2003国流通经济

Fleischmann M., Jacqueline M. Bloemhof-Ruwaard, Rommert Dekker, Erwin van der

Laan, Jo A.E.E. van Nunen, & Luk N. Van Wassenhove, (1997)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03, pg.1-17.

Fleischmann M., Patrick Beullens, Jacqueline M Bloemhof-Ruwaard & Luk N Va.,

(2001)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Vol.10, No.2, ABI/INFORM Global, pg. 156.

Kopicky, R.J., Berg, M.J., Legg, L., Dasappa, V. & Maggioni, C., (1993)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Oak Brook, IL.

Kroon, L.& Gaby Vrijens, (1995)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 Vol.25, Iss.2.

Patrick M. Byrne &Alison Deeb, (1993)GREEN

Global Logistics, Feb.

Stock J R., (1992)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储运包装回收物流模式分析

作者:

学位授予单位:马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引证文献(2条)

1. 刘旺盛. 王鸿鹏 论利乐包回收物流系统的建设[期刊论文]-综合运输 2008(12)

2. 魏洁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下的企业回收逆向物流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6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Thesis_Y706826.aspx

授权使用:武汉大学(whdx),授权号:ecda84c7-98af-4610-933e-9e9c01088969

下载时间:2011年3月4日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储运包装回收物流模式分析

姓名:马洁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国际贸易指导教师:王强20050401

储运包装回收物流模式分析 

马洁 2005年4月 

 摘要 

 

本文从企业角度讨论了储运包装回收物流的模式

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方法

通过成本模型分析参数对构建回收系统的影响

用成本优化模型描述了系统目标

的实现来自政府管制的模式

本文认为企业构建回收系统的外部动力

企业自行回收是最为简单和直接但随着包装量和包装成本的增加

在不同条件下企

业可以选择不同的回收物流系统

C93 

主题词

回收物流模式

Study on return logistics modes for storage & transportation packaging

Jie MA April, 2005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odes of return logistics for storage & transportation packaging of enterprises. From two levels, return logistics systems are introduced and relevant cost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On the first level, two types of feasible structures are considered by one single enterprise. Influences of coefficients on choice of system are figured out by analysis of costs; The second level involves many enterprises in a shared return system within an industry. Two structures are described in which the return logistics could be organized. Their objectives are achieved through each corresponding costs optimization model, from which the enterprise could choose whether or not to enter the system. In this paper, while government regulation is regarded as the external drive of enterprises to practice recycling, the internal drive and base of decision-making is totally to save cost of packaging. A single enterprise’s return is easy to practice and to employ previous logistics network. With the growth of packaging amount and price, the shared return system could be more economical. Enterprises could make different decision under different circumstance.

JEL classification: L21

Keywords: storage & transportation packaging, modes of return logistics, structure

致谢 

 

本文的研究应追溯到2004上半年产生了共同的兴趣个研究课题

在半年的研究中

回收

宣武区环卫中心

这都为我后来的研究提供了帮助和依据

早在去年科

研立项时程中浅

我对他表示深深的谢意

她为我提供了一篇重要参考文献

另外对我的亲友们在这段时间给予我的包容

和支持一并表示感谢

指引我的研究方向

尤其在数量模型的建立和分析等方面的指点令我受益匪

在本文的写作过

本文正是建立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因而我要感谢苏秀瑾和吴锦今付出的劳动

苏秀瑾同学和我对绿色物流领域

我们申报了一

一  前言 

储运包装主要包括集装箱的包装为例

我国现有托盘总量为五千万到七千万个

储运包装具有初次使用残

构建储运包装目前国内这方面

国内相关法规未详细规

定企业对包装

物回收应负的法律责任

谁生产

纸板箱是物流过程中最常用

以托盘

且绝大部分托盘流出企业后就不再回收利用

损小

的回收物流系统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实践较少

回收来源少等特点

但政府对包装废弃物的控制会日趋严格

谁销售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

因而日渐成熟的国内企业有必要从战略角度出发

 

 

储运包装的回收物流是逆向物流的一个分支

Stock

1993等

最先阐述了逆向物流的重要性后来研究逐渐深入

1993Martijn Thierry

对产品回收选择进行了分类从供应链绩效的角度出发

有关逆向物流系Fleischmann

2001

统结构的研究近几年刚刚起步向

2003

¾ßÌåµ½´¢Ô˰ü×°µÄ»ØÊÕ

ÓÃÒ»¸öÊýÁ¿Ä£ÐÍÃèÊöϵͳÓÅ»¯

ºÍ·ë¸ûÖÐ

12

建立模型进行成本优化

²¢Ç¿µ÷ÁËÕþ¸¹ÜÖÆ¶ÔÆóÒµ½¨Á¢»ØÊÕÍøÂç¾ßÓоö¶¨ÐÔ×÷ÓÃ

1995

Ëï¿Â

行业回

专门分析了储运包装的回收管理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托盘委员会调查结果

ÎÒ¹úÖ÷ÒªÔÚ

¶Ô¹ÌÌå·ÏÎïʵÐгä·Ö»ØÊպͺÏÀíÀûÓÃ

ÊõÕþ²ßºÍ´ëʲúÆ·Ó¦µ±²ÉÓÃÒ×»ØÊÕÀûÓÃ

°ü×°¹¤³ÌÖмÓÒԹ涨

¹ú¼Ò¹ÄÀø

¼¼

收和第三方回收三种模式

本文从企业角度考虑储运包装的回收物流模式

 

并从成本角度分析回收模式的优劣文章分两大部分展开

从回收物流系统的设计原则入手

响成本的因素及企业的选择

最后给出本文的结论

并分析影

介绍两种回收系统

实现企业回收的目标

利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导向

建回收系统,换句话说

企业对回收再

往往以经济利益为企业才有动力构

 

相对于其他企业来讲

对回收应该负有最大的责任并从它的角度进行回收决策

分拨中心和零售部门仍会参与到回收物流

  

3逆向物流网络划分为开环型网络结构和闭环型网络结构两种

而闭环型结构是回收品回到初始生产商的情况

大部分储运包装回收后可以为制造商

再次利用

而小部分作为原材料回收的适用于开环结构

企业构建储运包装回收物流系统的原则是

以降低储运包装成本为目标

 

3

达庆利张钦

逆向物流系统结构研究的现状及展望第12卷第1期

收和第三方回收三种模式

本文从企业角度考虑储运包装的回收物流模式

 

并从成本角度分析回收模式的优劣文章分两大部分展开

从回收物流系统的设计原则入手

响成本的因素及企业的选择

最后给出本文的结论

并分析影

介绍两种回收系统

实现企业回收的目标

利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导向

建回收系统,换句话说

企业对回收再

往往以经济利益为企业才有动力构

 

相对于其他企业来讲

对回收应该负有最大的责任并从它的角度进行回收决策

分拨中心和零售部门仍会参与到回收物流

  

3逆向物流网络划分为开环型网络结构和闭环型网络结构两种

而闭环型结构是回收品回到初始生产商的情况

大部分储运包装回收后可以为制造商

再次利用

而小部分作为原材料回收的适用于开环结构

企业构建储运包装回收物流系统的原则是

以降低储运包装成本为目标

 

3

达庆利张钦

逆向物流系统结构研究的现状及展望第12卷第1期

ÆóÒµ×ÔÐлØÊÕϵͳµÄ¹¹½¨ºÍ³É±¾·ÖÎö

根据上述设计原则

 

 

 

 

 

 

图1  制造型企业回收物流系统结构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包

装成本在回收前后的变化

R(R=1  4

包装

 

变量

 Cr

 

产品从工厂通过分拨点D(D=1

n)向零售点分拨点

m)配送

零售点是包装回收的唯一来源

回收对象简化为一种储运包装回收过程包括回收

 

且新购置的包装量刚好弥补破损的

 

向企业收取包装回收税

单位回收成本

Cf构建回收系统的固定成本

 

折旧

期为N年P

购置包装的单位成本

可根据产品的产销量估计得到

而产品产销量可根据

历史数据进行预测

 

 

包装作为原材料回收的残值但仍可作为包装生产商的原材料

当上式成立时 

则可用图2描述回收系统目标的

实现

 

 

回收后的单位包装成本线

斜率k>0

 

 

 

 

 

X*/Q

1

 

图2  回收系统目标的实现 

 

由图2可以看到收率成反比

企业可以构建回收物流系统时

企业不会构建回收系统

企业降低包装成本的空间越大

系统参数对目标实现有决定性作用政府税收F 增大将使斜率k 减小

装回收的经济调控力度越大回收的最大外部动力

单位回收成本C r 减小会使斜率k 减小再运输

单位回收成本可能越小

意味着包装成本与回

回收率可能达到1

当k>0且P

这证实了政府对包可以说这是企业

C r 是回收

由于存在规模经济效益

 

4

P >b意味着回收能够带来包装成本的降低

P 与b

的间距就是包装成本降低的空间

3较小

有利于系统目标

因而构建回收物流系统的固定成本C f

 

V 的大小与销售环节的订货提前期密切相关包装周转次数多能减少包装购置成本

有利于促进企业构建回收系统

V 增加会提高包装物

的关系与包装物的使用寿命有关

如常用的带

字玻璃啤酒瓶的正常使用

的破损率从而提高包装重置成本

期限一般为两年其强度便降低为原来的50%

这时应及时废弃旧瓶购置新瓶购置包装的单位成本P

托盘为例

企业购置托盘包装的成本大幅度升高

企业自行回收的两种系统结构分析企业决定实施回收后新建回收中心

在各个分拨点分散处理和再运输

回收中心统一安排回收

随着回收量的增加小时能

处理

当回收量逐渐增加

边际回收成本C r 逐渐增大

集中安排回收以降低C r

²Ö´¢

µ±·¢Éú³åͻʱ

´æÔÚÕýÏà¹Ø

以 

 

利用原有分拨点或如图1显示

µ«ÊÇP 的增加能大大提高包装成本降低的空间

回收物流及正向物流的渠道和参与方都是相同的

则会由

 

当回收量较

企业更倾向于在原有分拨点增设回收功

处理

这是相对于制造型企业的产品回收来讲的业经济与管理2002年6月涉及的检验

5

见柳键

分流处理等环节多而复杂

可以说一方面

种类较多时

 

企业自行回收模式评价

短期内可能难以收回回报

一般来讲

 

 

从交易成本理论来看

企业自行回收模式有以下优势

回收物流的资产专用性比较大,因而企业自行回收

的交易成本较低

企业自行回收在决策时能够更清楚的评估内部资源

系统

建回收物流系统或选择哪种系统结构

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作为回收的核心主体

获得企业和行业的双赢

更容易通过成本分析来选择是否构企业自行回收是较为简单易行的

WE

CARE Óë¹Ó¦É̺Ï×÷´Ù½ø°ü×°µÄ»ØÊÕÔÙÓÃ

单个企业作为回收系统的核心主体也有一些局限性

竞争考虑一般不会与同类企业共用系统

其当前所大力提倡使用的环境友好型材料的托盘和高性能集装箱等

必须通过回收再利用才能实现其价值

而要求有多个参与方来分担成本

考虑品

分担包装使用成本

 

因而

 

对于那些对包装性能要求高的产

企业出于

出于成本

三  行业共用回收模式 

行业内的同类企业往往在储运包装的使用上比较相似

托盘和集装箱的型号相同等

业共用回收系统的运作主体是一个专门的回收组织

供应链的逆向物流

总第128期

的各个制造商种运作模式

检验零售商

这里将制造商称为发货方

1993

管理参与方包括行业链条上

行业共用回收有多

因而沿用

本文认为这两种模式也适用于其他储运包装

这种分法并进一步详细论述

记账系统 

回收组织为每个发货方都设定一个账户

就在其账户上记录相应数量的

将包装运送到收货方时借

入而在收货方的账户上记录同等数量的由回收组织从最终收货方处回收包装包括收货方的名称和地址这样回收组织就可以详细掌握包装的流向

然后有效调配各回收点的配送量

 

 

如图3所示

 

 

 

  

图3  记帐回收系统 

                                            信息流                       包装流 

这种模式支持按照包装使用量的比例来进行成本分摊

并以一年作为一个结算周期

就可得到以该制造商为核心的整条供应链上的包装使用总量

Returnable containers: An example of reverse logistics,

贷出

年系统运作成本按比例分摊到各个发货方

押金系统 如图4

所示交纳相应金额的押金货方配送包装

回收组织告知物流服务商运送包装

物流服务商向发

发货方将使用包装的货物发送给收货方

回收组织向最终收货方退回押金

回收组织通知物流服务商回收包装

 

 

           

收货方可以相同押金方式继续使用包装

物流服务商收回包装

并保证了责任方承担包装箱丢失和损坏的损失

 

图4  行业共用的押金回收系统 

包装流

 

来源

综合运输

2004.06 

除押金外

织要向物流服务商支付外包费用

以便通知回收组织及时购置新包装

仓储

物流服务商要负责保证各个回收点的包装量足以应付使用

而回收组

ϵͳĿ±êʵÏÖ¼°ÆóҵѡÔñÌõ¼þµÄÄ£ÐÍ·ÖÎö

 

按照本文的分析角度回收组织成本作

是这些发起者合作和协调的产物

其运作主体

因而系统建立和运作的目标首先是使制造商的服务费低于原包装使用

其次是各制造商的服务费足以支持系统运

显然

表1描述了记账系统和押金系统的目标实现

CS1 

0 

∑F

P =1

n

S1

- C

A1

∑F

P =1

n

S2

- CA2-F

CS2

 

 

该模型对两个系统进行了简化是因为行业共用系统覆盖的参与方多个企业更为复杂收点之间转运包装的成本平均水平对分拨成本复杂性

面临的回收点选址问题比单

还要考虑回因而建议基于一个这样能够降低模型应用的

 

 

表1中的参数是模型的外生变量Q S1

·Ö²¦»ØÊÕµÄÔËÊä

ÕâʱÇãÏòÓÚ²ÉÓÃѺ½ðϵͳ

É̵ÄÔ-Óзֲ¦ÖÐÐÄ

¶øÇÒÄÜÀûÓÃרҵÎïÁ÷ÔÙÈç

如Q 1

µ±

Q S 1Q 1

¼´°ü×°×ÜÁ¿´ó

V 描述了系统的

组织效率

系统内库存压力也越小

成为促成行业共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行业共用系统是一个开放式的系统

众多无力自行回收的小型企业回收利用率

绿点  其次

以托盘为例

输过程中多次的倒盘搬运

V 越大

尤其是

从而提高包装

降低包装成本

现已有600家股东

如托盘和配套包装箱

进而提高整个物流过程的作业效率

不仅导致运

造成企业成本增加和资源浪费

行业共用回收系统的构建和启动成本较高并看到远期的稳定回报

尽管储运包装的回收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

无论是企业自行回收还是行业共用回收

杨凯

10

世界地理研究

2002年12月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托盘委员会调查结果

收物流系统的启动成本和初期运作成本都可能较高

因而

 

企业采取自行回收模式时

适当加以利用以降低系统构建和管理的成本新增专门的回收中心将更有利于实现规模回收效益

而行业共用回收系统将在集中管理

业服务等方面显示出更大的优越性

 

本文的研究还可以深入到以下两个方面成本优化模型

这样能够确定决策改变的转折点

第二

还可以进一步研究系统包装的需求量预测

这些都与企业实际需要密切相关

对于企业回收点选址决策的

专 并 

  

参考文献 

 

达庆利张钦

管理科学

2004

第131-138

页商业经济与管理

中国

第11-13

页芮缅云

与对策 邱秋

 

孙柯

 

 

向盛斌

2001

物流技术

第44-45页

第25-28

管理科学

第76-80页

杨凯

世界地理研究

 

第54-63

页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第41-46

经济师

第155-156

综合运输

 

朱道立

陈姝妮

2003

第673-679页

 复旦学报

2002

 

中国储运

2003

下半月

 

包装工程

科技进步

陈荣秋

2003国流通经济

Fleischmann M., Jacqueline M. Bloemhof-Ruwaard, Rommert Dekker, Erwin van der

Laan, Jo A.E.E. van Nunen, & Luk N. Van Wassenhove, (1997)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03, pg.1-17.

Fleischmann M., Patrick Beullens, Jacqueline M Bloemhof-Ruwaard & Luk N Va.,

(2001)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Vol.10, No.2, ABI/INFORM Global, pg. 156.

Kopicky, R.J., Berg, M.J., Legg, L., Dasappa, V. & Maggioni, C., (1993)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Oak Brook, IL.

Kroon, L.& Gaby Vrijens, (1995)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 Vol.25, Iss.2.

Patrick M. Byrne &Alison Deeb, (1993)GREEN

Global Logistics, Feb.

Stock J R., (1992)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储运包装回收物流模式分析

作者:

学位授予单位:马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引证文献(2条)

1. 刘旺盛. 王鸿鹏 论利乐包回收物流系统的建设[期刊论文]-综合运输 2008(12)

2. 魏洁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下的企业回收逆向物流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6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Thesis_Y706826.aspx

授权使用:武汉大学(whdx),授权号:ecda84c7-98af-4610-933e-9e9c01088969

下载时间:2011年3月4日


相关内容

  • [商品学]教学大纲
  • <商品学>教学大纲 Commodity Science 大纲名称:<商品学/ Commodity Science> 教学大纲 适用范围:物流管理专业 四年制本科 学时: 36 学分:2.5 内容: 一.编写说明 (1)课程的性质: 物流管理专业选修课 (2)任务 现代商品学是 ...

  • 物流管理运营管理
  • 2013届毕业生 毕业论文 题 目: 现代粮食物流发展研究 院系名称: 学生姓名: 赵凌艺 学 号: [1**********]8 指导教师: 王焰 教师职称: 副 教 授 2013 年 5 月 9 日 摘要 "民以食为天",所以粮食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在维护社会和谐.政治稳定, ...

  • 绿色物流的内涵.特征及其战略价值研究
  • 中国流通经济2004年第3期口现代物流绿色物流的内涵.特征及其战略价值研究 王长琼 (武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系,湖北武汉430063) 摘要:绿色物汽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 得到充分利用.它具有学科交叉性.多目标性.多层姨性.时蛾性和地域性等特征. ...

  • 第二章物流的基本活动
  • 第二章 物流的基本活动 第一节 物流运输 运输是物流的主要职能之一, 是物流系统中最重要的子系统之一.它涉及组织内部的货物移动, 从供应商到制造商的原材料运送, 以及将成品发送给最终消费者的所有环节. (一) 运输的地位 在物流体系的所有动态功能中, 运输功能是核心.正是运输功能的发挥, 缩小了物质 ...

  • 电子商务物流技术论文
  • 电子商务物流技术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信息高度集中的高度集中是必然的趋势,IT行业的兴起与发展带动了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模式,从而建立高效率.低成本.高拓展.高可靠的现代商务.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是以商务技术和物流技术为支撑的,没有先进的技术支撑,电子商务行业很 ...

  • 在库管理作业
  • 在库管理作业 1. 任务背景:某仓库每天到货托盘500盘,使用叉车将其放入相应库位,每放置一个托盘的工作周期时间为3min ,每辆叉车每天可用时间为10h . 任务要求:请计算,需要几辆叉车前来工作? 2. 任务背景:某物流公司拟建一配送中心负责向四个工厂进行物料供应配送,各工厂的具体位置与年物料配 ...

  • 影响物流成本的因素企业微观的角度
  • (科技)Technology 王小强(福建省侨兴轻工学校.福建福清350301) 影响物流成本的因素 企业微观的角度 摘要:成本费用的管理是物流经济管理的核心,降低物流成本是企业永叵的课题.物流系统某一要素 或小系统的变化,都对物流成本产生复杂组合.影响物流成本的因素很多,从企业微观的角度有基本因素 ...

  • 物流师基础知识
  • 物流师基础知识.txt16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就是越过障碍注视未来:生活,就是用心灵之剪,在人生之路上裁出叶绿的枝头:生活,就是面对困惑或黑暗时,灵魂深处燃起豆大却明亮且微笑的灯展.17过去与未来,都离自己很遥远,关键是抓住现在,抓住当前.第一章 现代物流概论 1. 物流中的"物&qu ...

  • 商品学结课论文
  • 目 录 摘要---------------------------....1 1 绪论---------------------------2 2 凡客诚品的商品包装分析------------------3 2.1 凡客诚品的包装形式-------------------.3 2.2 凡客诚品对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