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茶道传承方式对比

中日茶文化传承方式之比较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中日茶道的起源与文化内涵的论述,对中日茶道的传承制度以及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中日茶道在文化表达方式及传承方式上的不同。 关键词:中日;茶文化;传承;比较 茶在日本称为茶道,而在中国普遍称为茶艺,一个“道”与“艺”在表面上来看都是表达茶的艺术形式,而深层来看还是有区别的,中国的茶艺和日本的茶道都有着一定的规程仪式,但从同一性上来看,中国茶艺的程序与仪式都偏向表演形式,为了表演而做,许多并不符合人体最舒适的手势与动作,而日本茶道虽然源于中国,但经过民族文化的熏陶产生了属于日本民族独特茶道形式。在学习日本茶道的过程中也能体会到这一点,我们所认为标准规范的动作,到了日本茶道中并不需要,需要的是舒适且方便的动作,与对日本茶道规范、程序繁琐的印象也有了相当程度的改观。中国的茶是以水泡茶,传统意义上来讲的“茶”在我看来其实是泡出茶树叶滋味的水,而日本茶道中的抹茶更加看重人与茶叶的关系。茶叶经过加工形成茶末,茶末混着水经过一系列的程序经过口腔进入人体内,这才是最原也是最亲近的与茶对话的方式。虽说日本茶道现如今比中国的茶艺发展的好,但是我们都不否认中国也是有茶道的。

有人将中国的茶道就称做“茶文化”,其实两者还是有概念上的区别的,可以说茶道是茶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如果我们专门定义一个茶道意义上的茶文化,也是可以的。

中国茶文化历史攸久、层次复杂、内容丰富,而日本茶道自成体系,有其严格的程式。但是总的来说都是取茶的清心、静气、养神、助智等精义,应该说都是健康向上的。 有学者认为,日本的茶道与中国的茶道有渊源关系。

由于日本人崇尚严格遵循传统;中国人守规矩,但崇尚突破。因此上,从中国传入日本的茶道,被很好地传承下来,为我们研习中国唐宋茶文化提供了很好的标本。奈良初期日本派往唐朝的遣唐僧将茶种带回日本种植,同时把唐代寺院盛行的供茶和施茶方法也带回日本。不过,品茶只限于寺院内,并未推广到民间。唐代陆羽着茶经之后,品茶就由寺院走向民间,出现了文人茶。奈良时代与平安时代,日本流行的团茶就是唐代文人茶所用的一种茶。制作团茶的方法并不难,只要把茶叶搞干,用茶臼捣成粉末,放一点水揉成球状,干燥后储存备用。平安

中期日本废除了遣唐使,团茶也因之而渐渐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宋代盛行的抹茶。从南北朝到室町中期,斗茶的方法及茶亭几乎完全模仿中国。可是,室町中期以后,中式茶亭遭废除,改用举行歌道和连歌道的会所。斗茶的趣味也逐渐日本化,人们不再注重豪华,而更讲究风雅品味。于是出现了贵族趣味的茶仪和大众化的品茶方法。珠光制定了第一部品茶法,因此被后世称为品茶的开山祖,村田珠光

[1]使品茶从游艺变成了茶道。珠光流茶道历经几代人,到了室町末期,出现了一位茶道大师千利休[2],千利休创立了利休流草庵风茶法,一时风靡天下,将茶道发展推上顶峰,千利休被誉为茶道天下第一人,成了茶道界的绝对权威。千利休死后,其后人承其衣钵,出现了以表千家、里千家、武者小路千家为代表的数以千计的流派。日本茶道各流派基本上都采用抹茶法,但是到了江户初期在文人学士中掀起了中国明代开创的煎茶法热潮。煎茶法对茶叶要求不高,只要将普通茶叶干后再蒸,然后用手搓开,放入茶壶用滚水冲泡,将茶倒入茶碗饮用。其实当时人称这种方式叫淹茶法,真正的煎茶法则不同,是先将滚水注入茶碗内,然后把茶叶放进去饮用,现代人统称为煎茶。由于煎茶方便,又不受场地限制,所以现代家庭普遍使用煎茶方式。当然,在正式茶会或接待重要人物时,仍以传统抹茶法为主。日本茶道讲究典雅、礼仪,使用之工具也是精挑细选,品茶时更配以甜品。茶道己超脱了品茶的范围,日本人视之为一种培养情操的方式。日本茶道源之于中国,可是如今要想一睹中国茶道之风采,恐怕还非去日本不可。是为现今茶人因之努力而使之改观。

中国中日两国在茶文化上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日本茶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茶道,而日本茶道的发祥就与中国的文化熏陶戚戚相关。日本将茶道与流派、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 使日本茶道在现代社会中维持强大的生命力, 并继续得到稳健的发展。中国作为日本茶道的发源地, 我们应该借鉴日本的先进经验, 更好地传承茶道文化。 茶文化与日本茶道主要有以下几点明显区别:

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儒、道、佛为一体,三者之间是互相补充的多、相互抵触的少,从而使中国的茶文化内容非常丰富,从哪个层次、哪个方面讲都可以做出宏篇大论来。日本茶道则主要反映中国禅宗思想,当然也融进了日本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识。中国人“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

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这四条都是通过饮茶贯彻儒家的礼、义、仁、德等道德观念以及中庸和谐的精神。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公开申明的“茶禅一位”,吸收了中国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内容,它规劝人们要和平共处,互敬互爱,廉洁朴实,修身养性。

日本茶道程式严谨,强调古朴、清寂美;中国茶文化更崇尚自然美、随和美。日本茶道主要源于佛教禅宗,提倡空寂之中求得心物如一的清静之美是顺理成章的。但它的“四规”、“七则”[3]似乎过于拘重形式,打躬静坐,世人是很少能感受到畅快自然的。中国茶文化最初由饮茶上升为精神活动,与道教的追求静清无为神仙世界很有渊源关系,作为艺术层面的中国茶文化强调自然美学精神便成了一种传统。但是中国的茶道没有仪式可循,往往也就道而无道了,影响了茶文化精髓的作用发挥和规范传播。所以一说茶道,往往首推日本。

中国茶文化包含社会各个层次的文化;日本茶文化尚未具备全民文化的内容。中国茶文化自宋代深入市民阶层,其最突出的代表便是大小城镇广泛兴起的茶楼、茶馆、茶亭、茶室。在这种场合,士农工商都把饮茶作为友人欢会、人际交往的手段,成为生活本身的内容,民间不同地区更有极为丰富的“茶民俗”。日本人崇尚茶道,有许多著名的世家,茶道在民众中亦很有影响,但其社会性、民众性尚未达到广泛深入的层面。也就是说,中国的茶道更具有民众性,日本的茶道更具有典型性。

如上所述, 日本茶道来源于中国,但自成体系,并通过家元制度得以很好地被传承下来。中国的茶道虽然内容博大精深,形式百花齐放,可是在传承的制度上不尽完善。我们应该加强茶道传承制度的建设和规范,形成一些特定的程序, 让人们有章可循; 并提取中国茶道真正的精华,采用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加强推广宣传的力度, 让它深入人心。同时,结合学校教育,在中小学乃至大学里开设中国茶道等传统文化课程。课程的设置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时期学习需求, 逐步加强茶道历史、礼仪等的学习, 将茶道所体现的优良品质传授给他们, 使之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兴趣。

尽管中日两国茶道在起源、发展及文化内涵上不尽相同, 但茶道作为一项历史悠久, 底蕴深厚的非物质文化, 是值得两国进行继承和发扬。日本将茶道与流派、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 使日本茶道在现代社会中维持强大的

生命力, 并继续得到稳健的发展。中国作为日本茶道的发源地, 我们应该借鉴日本的先进经验, 更好地传承茶道文化。对中国茶道文化的传承,我们应积极使之与学校教育密切结合,从青少年开始抓起,提高他们对中国茶道的兴趣和认识;同时推广社会教育,充分发挥其传统非物质文化的特殊社会功能,提升国民的文化修养,并让民众自觉承担起传承优良文化的责任。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文化的发展上百花齐放,但在单一文化的单向发展上并没有做到追求更高,从神农尝百草,再到唐、宋、元、明、清等多个时期的茶文化发展,中国的茶文化本应有属于自己一套规范的茶道流程,然而无论茶文化在上述的时期内发展的多好,但最终保留下来的少之又少。

一些中国的茶人会选择去日本、韩国学习茶道,但两国的茶道均源自中国,我们在未来能做的不仅是丰富中国茶文化,更重要的是把属于中国自己的茶文化做精,这才是最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村田珠光:村田珠光是日本茶道的"开山之祖",创的"草庵茶"乃是后世茶道的出发点。http://baike.baidu.com/link?url=q6W2r-n0gQ_tq5KesfSARhYsC7aXVxUbda7nRyKv18xedyb1XH3rWwt7-mz-qfLCk9sJ58xSP2NY16d-bEPB4a

[2]千利休:千利休是日本茶道的“鼻祖”和集大成者,其“和、敬、清、寂”的茶道思想对日本茶道发展的影响极其深远。http://baike.baidu.com/view/83734.htm

[3]四规、七则:四规指“和、敬、清、寂”,乃茶道之精髓。“和、敬”是指主人与客人之间应具备的精神、态度和辞仪。“清、寂”则是要求茶室和饮茶庭园应保持清静典雅的环境和气氛。七则指的是:提前备好茶,提前放好炭,茶室应冬暖夏凉,室内插花保持自然美,遵守时间,备好雨具,时刻把客人放在心上等

http://baike.baidu.com/view/10508918.htm

中日茶文化传承方式之比较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中日茶道的起源与文化内涵的论述,对中日茶道的传承制度以及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中日茶道在文化表达方式及传承方式上的不同。 关键词:中日;茶文化;传承;比较 茶在日本称为茶道,而在中国普遍称为茶艺,一个“道”与“艺”在表面上来看都是表达茶的艺术形式,而深层来看还是有区别的,中国的茶艺和日本的茶道都有着一定的规程仪式,但从同一性上来看,中国茶艺的程序与仪式都偏向表演形式,为了表演而做,许多并不符合人体最舒适的手势与动作,而日本茶道虽然源于中国,但经过民族文化的熏陶产生了属于日本民族独特茶道形式。在学习日本茶道的过程中也能体会到这一点,我们所认为标准规范的动作,到了日本茶道中并不需要,需要的是舒适且方便的动作,与对日本茶道规范、程序繁琐的印象也有了相当程度的改观。中国的茶是以水泡茶,传统意义上来讲的“茶”在我看来其实是泡出茶树叶滋味的水,而日本茶道中的抹茶更加看重人与茶叶的关系。茶叶经过加工形成茶末,茶末混着水经过一系列的程序经过口腔进入人体内,这才是最原也是最亲近的与茶对话的方式。虽说日本茶道现如今比中国的茶艺发展的好,但是我们都不否认中国也是有茶道的。

有人将中国的茶道就称做“茶文化”,其实两者还是有概念上的区别的,可以说茶道是茶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如果我们专门定义一个茶道意义上的茶文化,也是可以的。

中国茶文化历史攸久、层次复杂、内容丰富,而日本茶道自成体系,有其严格的程式。但是总的来说都是取茶的清心、静气、养神、助智等精义,应该说都是健康向上的。 有学者认为,日本的茶道与中国的茶道有渊源关系。

由于日本人崇尚严格遵循传统;中国人守规矩,但崇尚突破。因此上,从中国传入日本的茶道,被很好地传承下来,为我们研习中国唐宋茶文化提供了很好的标本。奈良初期日本派往唐朝的遣唐僧将茶种带回日本种植,同时把唐代寺院盛行的供茶和施茶方法也带回日本。不过,品茶只限于寺院内,并未推广到民间。唐代陆羽着茶经之后,品茶就由寺院走向民间,出现了文人茶。奈良时代与平安时代,日本流行的团茶就是唐代文人茶所用的一种茶。制作团茶的方法并不难,只要把茶叶搞干,用茶臼捣成粉末,放一点水揉成球状,干燥后储存备用。平安

中期日本废除了遣唐使,团茶也因之而渐渐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宋代盛行的抹茶。从南北朝到室町中期,斗茶的方法及茶亭几乎完全模仿中国。可是,室町中期以后,中式茶亭遭废除,改用举行歌道和连歌道的会所。斗茶的趣味也逐渐日本化,人们不再注重豪华,而更讲究风雅品味。于是出现了贵族趣味的茶仪和大众化的品茶方法。珠光制定了第一部品茶法,因此被后世称为品茶的开山祖,村田珠光

[1]使品茶从游艺变成了茶道。珠光流茶道历经几代人,到了室町末期,出现了一位茶道大师千利休[2],千利休创立了利休流草庵风茶法,一时风靡天下,将茶道发展推上顶峰,千利休被誉为茶道天下第一人,成了茶道界的绝对权威。千利休死后,其后人承其衣钵,出现了以表千家、里千家、武者小路千家为代表的数以千计的流派。日本茶道各流派基本上都采用抹茶法,但是到了江户初期在文人学士中掀起了中国明代开创的煎茶法热潮。煎茶法对茶叶要求不高,只要将普通茶叶干后再蒸,然后用手搓开,放入茶壶用滚水冲泡,将茶倒入茶碗饮用。其实当时人称这种方式叫淹茶法,真正的煎茶法则不同,是先将滚水注入茶碗内,然后把茶叶放进去饮用,现代人统称为煎茶。由于煎茶方便,又不受场地限制,所以现代家庭普遍使用煎茶方式。当然,在正式茶会或接待重要人物时,仍以传统抹茶法为主。日本茶道讲究典雅、礼仪,使用之工具也是精挑细选,品茶时更配以甜品。茶道己超脱了品茶的范围,日本人视之为一种培养情操的方式。日本茶道源之于中国,可是如今要想一睹中国茶道之风采,恐怕还非去日本不可。是为现今茶人因之努力而使之改观。

中国中日两国在茶文化上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日本茶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茶道,而日本茶道的发祥就与中国的文化熏陶戚戚相关。日本将茶道与流派、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 使日本茶道在现代社会中维持强大的生命力, 并继续得到稳健的发展。中国作为日本茶道的发源地, 我们应该借鉴日本的先进经验, 更好地传承茶道文化。 茶文化与日本茶道主要有以下几点明显区别:

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儒、道、佛为一体,三者之间是互相补充的多、相互抵触的少,从而使中国的茶文化内容非常丰富,从哪个层次、哪个方面讲都可以做出宏篇大论来。日本茶道则主要反映中国禅宗思想,当然也融进了日本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识。中国人“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

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这四条都是通过饮茶贯彻儒家的礼、义、仁、德等道德观念以及中庸和谐的精神。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公开申明的“茶禅一位”,吸收了中国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内容,它规劝人们要和平共处,互敬互爱,廉洁朴实,修身养性。

日本茶道程式严谨,强调古朴、清寂美;中国茶文化更崇尚自然美、随和美。日本茶道主要源于佛教禅宗,提倡空寂之中求得心物如一的清静之美是顺理成章的。但它的“四规”、“七则”[3]似乎过于拘重形式,打躬静坐,世人是很少能感受到畅快自然的。中国茶文化最初由饮茶上升为精神活动,与道教的追求静清无为神仙世界很有渊源关系,作为艺术层面的中国茶文化强调自然美学精神便成了一种传统。但是中国的茶道没有仪式可循,往往也就道而无道了,影响了茶文化精髓的作用发挥和规范传播。所以一说茶道,往往首推日本。

中国茶文化包含社会各个层次的文化;日本茶文化尚未具备全民文化的内容。中国茶文化自宋代深入市民阶层,其最突出的代表便是大小城镇广泛兴起的茶楼、茶馆、茶亭、茶室。在这种场合,士农工商都把饮茶作为友人欢会、人际交往的手段,成为生活本身的内容,民间不同地区更有极为丰富的“茶民俗”。日本人崇尚茶道,有许多著名的世家,茶道在民众中亦很有影响,但其社会性、民众性尚未达到广泛深入的层面。也就是说,中国的茶道更具有民众性,日本的茶道更具有典型性。

如上所述, 日本茶道来源于中国,但自成体系,并通过家元制度得以很好地被传承下来。中国的茶道虽然内容博大精深,形式百花齐放,可是在传承的制度上不尽完善。我们应该加强茶道传承制度的建设和规范,形成一些特定的程序, 让人们有章可循; 并提取中国茶道真正的精华,采用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加强推广宣传的力度, 让它深入人心。同时,结合学校教育,在中小学乃至大学里开设中国茶道等传统文化课程。课程的设置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时期学习需求, 逐步加强茶道历史、礼仪等的学习, 将茶道所体现的优良品质传授给他们, 使之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兴趣。

尽管中日两国茶道在起源、发展及文化内涵上不尽相同, 但茶道作为一项历史悠久, 底蕴深厚的非物质文化, 是值得两国进行继承和发扬。日本将茶道与流派、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 使日本茶道在现代社会中维持强大的

生命力, 并继续得到稳健的发展。中国作为日本茶道的发源地, 我们应该借鉴日本的先进经验, 更好地传承茶道文化。对中国茶道文化的传承,我们应积极使之与学校教育密切结合,从青少年开始抓起,提高他们对中国茶道的兴趣和认识;同时推广社会教育,充分发挥其传统非物质文化的特殊社会功能,提升国民的文化修养,并让民众自觉承担起传承优良文化的责任。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文化的发展上百花齐放,但在单一文化的单向发展上并没有做到追求更高,从神农尝百草,再到唐、宋、元、明、清等多个时期的茶文化发展,中国的茶文化本应有属于自己一套规范的茶道流程,然而无论茶文化在上述的时期内发展的多好,但最终保留下来的少之又少。

一些中国的茶人会选择去日本、韩国学习茶道,但两国的茶道均源自中国,我们在未来能做的不仅是丰富中国茶文化,更重要的是把属于中国自己的茶文化做精,这才是最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村田珠光:村田珠光是日本茶道的"开山之祖",创的"草庵茶"乃是后世茶道的出发点。http://baike.baidu.com/link?url=q6W2r-n0gQ_tq5KesfSARhYsC7aXVxUbda7nRyKv18xedyb1XH3rWwt7-mz-qfLCk9sJ58xSP2NY16d-bEPB4a

[2]千利休:千利休是日本茶道的“鼻祖”和集大成者,其“和、敬、清、寂”的茶道思想对日本茶道发展的影响极其深远。http://baike.baidu.com/view/83734.htm

[3]四规、七则:四规指“和、敬、清、寂”,乃茶道之精髓。“和、敬”是指主人与客人之间应具备的精神、态度和辞仪。“清、寂”则是要求茶室和饮茶庭园应保持清静典雅的环境和气氛。七则指的是:提前备好茶,提前放好炭,茶室应冬暖夏凉,室内插花保持自然美,遵守时间,备好雨具,时刻把客人放在心上等

http://baike.baidu.com/view/10508918.htm


相关内容

  • 日本茶道真比中国好?一篇文了解中日茶道的区别
  • 天冷得不想出门 那我们花三分钟来阅读一篇改变你认知的内容吧 ▼ 日本茶道是什么 生活的艺术,似乎成了最近的潮流.而茶的艺术,也同时变成了一时风尚.而越来越多的朋友去了日本,回来无不惊叹,我们的中国的茶艺和日本的茶道,相差太远了 日本的抹茶道,从千利休开始,到现在,一直秉承着历史传承,以独有的严谨,及 ...

  • 红楼梦与中国文化考核论文
  • 一衣带水,茶香四溢 --论<红楼梦>中 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 姓名: 学校: 师范大学 院系: 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级别: 级 电话: 5 邮箱: 4453306@q q.com 一衣带水,茶香四溢 --论<红楼梦>中茶文化与日本茶道的对比 内容提要:饮茶,始于 ...

  • 中日茶文化的比较研究
  • 摘 要:本文从"文化"的概念出发,以中日茶文化的不同点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文化的研究方法,从历史背景.宗教影响及思想体系三个方面对中国的茶艺和日本的茶道进行对比研究,以说明这两种茶文化所体现的不同民族性和在各自的思想文化中的不同地位及不同的历史作用.从而加深两国人民对茶文化及民族 ...

  • 日本茶道与历史人物_成杨
  • 第39卷第1期2012年3月 茶叶通讯 TEACOMMUNICATION茶叶通讯 Vol.39,No.1 March第,201239卷 日本茶道与历史人物 成 杨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长沙·410125) 茶最早有明确记载的引入日本的时间是在中国盛唐时期(日本的奈良时代),比较常见的一个记 ...

  • 浅谈中国茶文化之江西茶文化
  • 浅谈中国茶文化之江西茶文化 方浅 6100412108 1.江西茶历史可追溯至东汉 江西省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文华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说:"江西是产茶大省,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开始做茶,且一直延续到唐朝,在全国都非常畅销.白居易的诗句'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其实有个背景,那就是当 ...

  • 论日本茶道的起源_形成发展及其现状_李晓雪
  • 第32卷 第3期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Vol.32, No.3 2012年3月 Journal of HuBei TV University March. 2012, 077-077 论日本茶道的起源.形成发展及其现状 李晓雪 (湖北工业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8) [内容提要] 日本茶道源于 ...

  • 浅析中日茶文化
  • 中日茶文化之比较 邢孟达 白城师范学院外语系 吉林 137000 [摘 要]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世界上许多饮茶国家都与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全球性的文化交流,使茶文化传播世界,同各国人民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以至宗教意识相融合,呈现出五彩缤纷的各民族饮茶习俗.众所周知,茶文化最早发源于中国,而 ...

  • 隋唐时期中日关系的发展史
  • 隋唐时期中日关系的发展史 公元6世纪至9世纪,即中国隋.唐时期,日本是大和时代后期.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前期.这个时期的交流路线则以直接渡海为主,交流方式有使节人员往来,尤其是日本派遣大批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来华,出现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交流内容则以制度文化层面为主,如日本学习唐朝律令制 ...

  • 中日茶文化精神内涵的比较
  • 万方数据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总第140期) 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礼,在品茗的环境和心境方面表现为"普事故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的俭德之位.所谓"茶禅一位",也就是说中国茶文化与禅学相通. "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