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构建和谐农村具有不可代替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按照有关工作要求,我县组织人员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行调研,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工作现状
近年来,在市文明办的领导和关怀下,我县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直搞的不错,截至目前,已有国家级文明乡镇2个,省级文明乡镇3个,省级文明村3个,市级文明乡镇4个,市级文明村25个,并且以这些文明村镇为主体,开展了一系列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特别是“文明创建”系列评选活动一直坚持的很好,评选出了一系列“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道德模范”、“卫生示范户”和“文明家庭”,可以说是有活动、有制度、有载体、有成效;同时,各乡镇以道德讲堂、老年活动中心等互动平台为载体,开展了丰富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特别是像南辛店乡的“孝和堂”,开了我县农村群众自发以国学经典教育村民的一个先河。
二、 主要做法
1、以各类评选活动为主,抓典型、树先进。根据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及要求,把提高农民的文明素质作
为我县精神文明创建的基础工作来抓,不断加大对农民教育的力度,坚持开展“文明创建”系列评选活动,县、乡、村三级评选“好媳妇”、“好婆婆”、“道德模范”、“卫生示范户”、“文明家庭”等活动,通过层层评选、层层推荐,确保了活动的参与性和客观性。
2、以志愿服务活动为主,普及志愿服务理念。目前,襄汾县的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有了不小的进展,但是志愿服务的主力军依旧是各级文明单位,志愿者也基本集中在县城,农村志愿服务依旧处于起步阶段。为了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激发乡村干部服务农村、服务群众的热情,我们协助各乡镇建立了由村“两委”干部、包村干部参与的民事代办志愿服务队,每周定期为村民受理群众需要办理、咨询的事项,帮助群众办事,受到了群众好评。帮助乡镇建立了法律服务、科普宣传、文明礼仪、医疗健康、平安建设等志愿服务队伍,指导他们定期开展关爱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帮助残疾人、宣传法律、科技知识、爱护环境等志愿服务活动,在传播文明、消除陋习、帮扶弱势群体上发挥积极作用。
3、以活动中心为平台,扶持发展乡镇文化队伍。以农家书屋、农村文化广场、老年活动中心等为平台,组织县文化局开展“送文化下乡”、“送文化培训下乡”,帮助农村百姓提升文化艺术水平,帮助百姓编排以他们的事迹为原型的
各类歌舞、小品、相声、眉户剧等,进一步带动和繁荣全县农村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已成立10余个戏迷俱乐部,50余个文艺舞蹈队。
4、以道德讲堂为平台,狠抓道德建设。我们将道德建设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的一个重要抓手,在乡镇机关开设道德讲堂,指导各乡镇开展活动,利用道德讲堂组织乡村干部学习《道德经》、《弟子规》等优秀传统文化,以“身边人讲身边事,感动教育身边人”为主要形式,让身边的先进典型现身说法讲故事,在全县各乡镇营造了“做文明人、办文明事、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让乡村干部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带动全乡群众身体力行,做有道德的人。特别是南辛店乡的北贾村,我们通过抓典型培育,示范带动,全力打造北贾“孝心示范村”名片,响亮提出“孝心北贾”的口号。北贾村采取传统文化标语宣传,大造舆论,用传统文化凝心聚力,组织村民学习传统与经典,并于2015年8月,新建了240平米能容纳三四百人的“孝和堂”,用于组织村民学习传统经典,用国学经典教育村民,培养村民仁慈善良的道德情操,达到“以德树人、以德立村”的目的,目前已举办31期传统文化讲座。
三、存在的问题
1、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软指标,只有物质文明建设才是硬指标,抓精神文明建设不如
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影响大、政绩好、见效快,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2、乡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方式方法单一、思路狭窄,还停留在喊口号、刷标语的老路子上,缺乏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基层工作者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现象严重,乡镇缺乏专业人才,组宣委员的作用发挥不充分,导致精神文明建设的进度不快、质量不高、后劲不足,创建的效果不明显。
3、精神文明建设步伐没有跟上当前形势的变化速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活的压力迫使农村里更多的人将精力和思想都用在了怎么赚钱上,片面地认为只有金钱才是实的,“一切向钱看”,只讲实惠,不讲理想,只想索取,不想奉献;以我们县赵康、永固一带为代表,农村的壮劳力几乎全部都在外打工,驻守农村的就只有老人和儿童。面对这种思想和对象的变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却还依旧沿照着旧路子进行,没有及时进行方式方法的转变,造成精神文明建设要么是没人关注,要么是没人参与。
4、陈旧观念依旧难以消除。农村现在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但生活水平提高了,一些陈旧思想却依然存在,陈规陋俗依旧有存活的土壤,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封建迷信、薄养厚葬、酗酒赌博、比阔斗富等现象依旧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基层对这些现象既缺乏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也没有有效的管理约束体系,而这些也是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难点和重点。
四、今后工作的建议
1、队伍建设要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对于乡镇宣传委员、文化站骨干人员以及大学生村官要通过培训学习、互相交流等方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有才能、有专业知识、热情精神文明事业的年轻同志尽快充实到队伍中,力争建成一支能够适应时代要求、战斗力强、作风硬朗的宣传文化队伍;同时要加强对农村文化骨干、业余文化爱好者以及文化艺术团队的培育扶植,夯实农村文化发展基础,引导农村文化市场发展壮大。
2、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落到实处,活动要有针对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与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真正为农民办实事做好事,才能增强精神文明的感召力,吸引广大农民参加,要摒弃那些形式主义、不受群众欢迎的方法和活动,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针对不同群体人员的思想状况,确定不同的办法,有的放矢地开展创建活动,提高教育和引导水平
3、要重视家风家训的宣传。家风家训,寓意深刻、朗朗上口,是农村德育的“教科书”,从内容到形式都十分讲究。农村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群体,一个好的家风家训可以
影响至少三代人的成长,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不可小觑,基层一定要鼓励广大群众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编写家风家训,既体现传统之美,又突出时代特色,动员各类文艺队以好家风好家训小故事为原型,创作文艺节目,用乡音土话讲述和表演好家风好家训故事,利用家风家训摒弃农村中存在的不良风气、封建迷信、陈规陋俗,鞭策村民正衣冠、做好人、行善事,以“好家风”带动“好村风”。
4、要注重教育引导,提升农民群众综合素质。要依托乡镇文化站馆、道德讲堂等载体,举办报告会、知识讲座和培训班,宣传文明礼仪、道德规范,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要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活动,编写农民法律读本,组织普法讲师团开展巡回宣讲,引导农民群众增强法制观念,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要培育农民良好的生活习俗,要继续开展评比表彰、道德评议活动,使文明有礼、崇德向善成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为。
襄汾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构建和谐农村具有不可代替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按照有关工作要求,我县组织人员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行调研,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工作现状
近年来,在市文明办的领导和关怀下,我县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直搞的不错,截至目前,已有国家级文明乡镇2个,省级文明乡镇3个,省级文明村3个,市级文明乡镇4个,市级文明村25个,并且以这些文明村镇为主体,开展了一系列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特别是“文明创建”系列评选活动一直坚持的很好,评选出了一系列“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道德模范”、“卫生示范户”和“文明家庭”,可以说是有活动、有制度、有载体、有成效;同时,各乡镇以道德讲堂、老年活动中心等互动平台为载体,开展了丰富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特别是像南辛店乡的“孝和堂”,开了我县农村群众自发以国学经典教育村民的一个先河。
二、 主要做法
1、以各类评选活动为主,抓典型、树先进。根据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及要求,把提高农民的文明素质作
为我县精神文明创建的基础工作来抓,不断加大对农民教育的力度,坚持开展“文明创建”系列评选活动,县、乡、村三级评选“好媳妇”、“好婆婆”、“道德模范”、“卫生示范户”、“文明家庭”等活动,通过层层评选、层层推荐,确保了活动的参与性和客观性。
2、以志愿服务活动为主,普及志愿服务理念。目前,襄汾县的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有了不小的进展,但是志愿服务的主力军依旧是各级文明单位,志愿者也基本集中在县城,农村志愿服务依旧处于起步阶段。为了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激发乡村干部服务农村、服务群众的热情,我们协助各乡镇建立了由村“两委”干部、包村干部参与的民事代办志愿服务队,每周定期为村民受理群众需要办理、咨询的事项,帮助群众办事,受到了群众好评。帮助乡镇建立了法律服务、科普宣传、文明礼仪、医疗健康、平安建设等志愿服务队伍,指导他们定期开展关爱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帮助残疾人、宣传法律、科技知识、爱护环境等志愿服务活动,在传播文明、消除陋习、帮扶弱势群体上发挥积极作用。
3、以活动中心为平台,扶持发展乡镇文化队伍。以农家书屋、农村文化广场、老年活动中心等为平台,组织县文化局开展“送文化下乡”、“送文化培训下乡”,帮助农村百姓提升文化艺术水平,帮助百姓编排以他们的事迹为原型的
各类歌舞、小品、相声、眉户剧等,进一步带动和繁荣全县农村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已成立10余个戏迷俱乐部,50余个文艺舞蹈队。
4、以道德讲堂为平台,狠抓道德建设。我们将道德建设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的一个重要抓手,在乡镇机关开设道德讲堂,指导各乡镇开展活动,利用道德讲堂组织乡村干部学习《道德经》、《弟子规》等优秀传统文化,以“身边人讲身边事,感动教育身边人”为主要形式,让身边的先进典型现身说法讲故事,在全县各乡镇营造了“做文明人、办文明事、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让乡村干部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带动全乡群众身体力行,做有道德的人。特别是南辛店乡的北贾村,我们通过抓典型培育,示范带动,全力打造北贾“孝心示范村”名片,响亮提出“孝心北贾”的口号。北贾村采取传统文化标语宣传,大造舆论,用传统文化凝心聚力,组织村民学习传统与经典,并于2015年8月,新建了240平米能容纳三四百人的“孝和堂”,用于组织村民学习传统经典,用国学经典教育村民,培养村民仁慈善良的道德情操,达到“以德树人、以德立村”的目的,目前已举办31期传统文化讲座。
三、存在的问题
1、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软指标,只有物质文明建设才是硬指标,抓精神文明建设不如
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影响大、政绩好、见效快,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2、乡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方式方法单一、思路狭窄,还停留在喊口号、刷标语的老路子上,缺乏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基层工作者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现象严重,乡镇缺乏专业人才,组宣委员的作用发挥不充分,导致精神文明建设的进度不快、质量不高、后劲不足,创建的效果不明显。
3、精神文明建设步伐没有跟上当前形势的变化速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活的压力迫使农村里更多的人将精力和思想都用在了怎么赚钱上,片面地认为只有金钱才是实的,“一切向钱看”,只讲实惠,不讲理想,只想索取,不想奉献;以我们县赵康、永固一带为代表,农村的壮劳力几乎全部都在外打工,驻守农村的就只有老人和儿童。面对这种思想和对象的变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却还依旧沿照着旧路子进行,没有及时进行方式方法的转变,造成精神文明建设要么是没人关注,要么是没人参与。
4、陈旧观念依旧难以消除。农村现在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但生活水平提高了,一些陈旧思想却依然存在,陈规陋俗依旧有存活的土壤,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封建迷信、薄养厚葬、酗酒赌博、比阔斗富等现象依旧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基层对这些现象既缺乏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也没有有效的管理约束体系,而这些也是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难点和重点。
四、今后工作的建议
1、队伍建设要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对于乡镇宣传委员、文化站骨干人员以及大学生村官要通过培训学习、互相交流等方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有才能、有专业知识、热情精神文明事业的年轻同志尽快充实到队伍中,力争建成一支能够适应时代要求、战斗力强、作风硬朗的宣传文化队伍;同时要加强对农村文化骨干、业余文化爱好者以及文化艺术团队的培育扶植,夯实农村文化发展基础,引导农村文化市场发展壮大。
2、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落到实处,活动要有针对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与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真正为农民办实事做好事,才能增强精神文明的感召力,吸引广大农民参加,要摒弃那些形式主义、不受群众欢迎的方法和活动,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针对不同群体人员的思想状况,确定不同的办法,有的放矢地开展创建活动,提高教育和引导水平
3、要重视家风家训的宣传。家风家训,寓意深刻、朗朗上口,是农村德育的“教科书”,从内容到形式都十分讲究。农村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群体,一个好的家风家训可以
影响至少三代人的成长,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不可小觑,基层一定要鼓励广大群众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编写家风家训,既体现传统之美,又突出时代特色,动员各类文艺队以好家风好家训小故事为原型,创作文艺节目,用乡音土话讲述和表演好家风好家训故事,利用家风家训摒弃农村中存在的不良风气、封建迷信、陈规陋俗,鞭策村民正衣冠、做好人、行善事,以“好家风”带动“好村风”。
4、要注重教育引导,提升农民群众综合素质。要依托乡镇文化站馆、道德讲堂等载体,举办报告会、知识讲座和培训班,宣传文明礼仪、道德规范,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要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活动,编写农民法律读本,组织普法讲师团开展巡回宣讲,引导农民群众增强法制观念,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要培育农民良好的生活习俗,要继续开展评比表彰、道德评议活动,使文明有礼、崇德向善成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