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登高》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经历及写作背景,学会运用知人论世的赏析诗歌的方法更加透彻地品味诗人的写作目的。

(2)学会运用缘景明情的赏析诗歌的方法,由找意象入手,把握诗歌营造的意境,进而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致。

(3)借助诵读,在讨论赏析中品味诗人丰富复杂的情感,领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4)能够在品读完诗歌之后,写一篇品读感悟,进行总结交流,进而加深对诗人及诗文内容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板书回顾诗歌鉴赏的方法,让学生找到鉴赏古诗的钥匙。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进诗歌 ,品味诗境。

(3)能够通过多媒体展示的诗中情景,表达自己对杜甫诗歌的体验和感受,形成自己的见解。

(4)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通过讨论、评点等方法把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形成鉴赏文字,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诗人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培养爱国情怀。

(2)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汲取古代文化深厚的养料,提升审美能力,涵养情趣。

【教学重点】

1.掌握从意象、意境入手进而把握诗歌情感的方法。

2.结合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理解诗人沉郁苦痛的情感。

【教学难点】领会诗人悲自然之秋、人生之秋到悲国家、社会之秋的深沉的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志士情怀。

【教学方法】诵读法、分析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温故知新

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回顾几个问题:

诗人写诗的目的是什么?诗言志。

读者读诗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明志。

如何才能品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上节课我们在上《秋兴八首》时已经学习了鉴赏诗歌的两种方法?知人论世,由景入情。

如何赏析景色?找意象、明意境,从而由景入情,深入品味诗歌的思想情感。

二.学以致用

今天,我们要用同样的方法来品读杜甫的另外一首诗《登高》。

(一) 知人论世

首先,我们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先对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写作背景做一个了解。请同学们回顾上《秋兴八首》时,我们了解到的诗人的生平经历及写作背景。少年满怀“兼济天下”的壮志,中年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晚年遇战乱过着四处漂泊无依的羁旅生活。

正是因为杜甫的生平遭遇,特别是晚年漂泊困顿的悲惨境况,才有了他沉重的哀愁。

(二) 熟悉诗文

一读诗歌,请同学们自行阅读,疏通字音。

二读诗歌,播放配乐朗诵,请同学们默读诗歌,初步品味诗歌的情感基调。

三读诗歌,请同学们带着感情诵读诗文。

(三) 品读诗文

1.通过朗诵,同学们不难发现这首诗在内容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

这和《秋兴八首》一样,是一篇很典型的触景生情,借景抒情之作。就让我们运用由景入情的鉴赏方法,从诗人所描写的景色起步,走进他丰富的内心世界。

2.如何赏析景色描写?

找意象——明意境

3.请同学们再次齐读写景部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动笔回答以下问题:(教师巡回指导约5分钟) ① 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

② 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赏析讨论明确:意象:急风、高天、哀啸的猿、清渚、白沙、飞回的鸟、无边萧萧下的落木、不尽滚滚而来的长江。

意境——凄清、冷寂、悲凉却又高远、雄浑、壮阔。

4.思考:如何理解这种既凄清、冷寂、悲凉却又高远、雄浑壮阔的意境,两者是否矛盾?

让学生发挥想象,看图,感受,此时此刻广阔的天地中,一位老迈、体弱多病、满头白发的老者,拄着拐杖,孤身一人站在山顶,顶着呼啸而过的凛冽的寒风。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悲凉。这幅画面是如何让我们感受到悲凉的?

小结:运用到反衬的手法,天地越宽阔,就显得诗人越渺小,从而让我们感受到悲凉。两者非但不矛盾,而这正是由景入情的体现,越是广阔之景,越是让人觉得渺小,借助宏大的空间凸显渺小的个体,从而引发悲伤的情绪,以阔景衬哀情。

总结:写景部分诗人借哀景衬托哀情,借阔景反衬哀情,这正是由景入情的鉴赏手法。

5.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来齐读一下写景部分。

6:通过找意象、明意境,目的何在?

明确:悟情感。

面对此景此情,真是叫人情何以堪,让我们看了都会对杜甫心生悲悯之情,更何况是身临其境的杜甫呢?面对此情此情,他的心中又会引发何种感悟呢?

7.由景入情,接下就请同学们齐读下抒情片段,让我们来看看此时的让我们如此心生悲悯之心的杜甫所感受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明确:感伤。

8.具体感伤什么?

总结:1、长久漂泊异乡——万里、常作客

2、年老多病——百年多病、繁霜鬓

3、孤独无依——独

4、万物凋零之秋——悲秋

5、生活困窘——艰难、潦倒

9.思考:“艰难”“潦倒”是不是仅仅指诗人自己生活的艰难与潦倒?

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明确:不仅指自己,还指国家命运的艰难、百姓生活的潦倒。

我们不难发现杜甫所具有的那种心系天下的广博的胸襟与志士情怀,他把自己的人生悲苦与国家的悲苦、天下的悲苦紧紧地联系到了一起。

10.探讨:这种对天下苍生的大忧、大悲只是一时的冲动?只是短暂的瞬间吗?他的这种愁苦到达了一种什么样的程度呢?如何解读“潦倒新停浊酒杯”?

思考:①诗人为什么要喝酒?——借酒消愁。

②诗人为什么要停止喝酒?——危及生命(肺病)

③猜想:诗人是否停止喝酒?如何解读?哪种表达效果好?

不得已停止喝酒——如此愁苦,本想戒酒消愁的,无奈却因为年迈多病不得不戒酒,当然也可能因为穷困万分以致无法喝酒,心中万千愁绪无法排解,这就更令人愁苦不堪,而诗歌至此就戛然而止了,诗人似乎还有千言万语,万语千言要向世人诉说,但却又不说了。人在忧愁苦闷的时候,如果能够向人尽情诉说,或许可以排解一些苦闷,而诗人却不说了。不是不想说,也不是不能说,而是心中的愁苦太多太重,说也说不完,诉也诉不尽,所以索性不再说下去了。这就为读者的进一步体会,进一步感受留下了无限广阔的空间。

没有停止喝酒——必须停酒,但是无法做到,因为悲愤实在是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只能通过喝酒来略微地舒缓他的忧愤,这就意味着杜甫,在自己的生命与国家、人民的大义面前,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国家、人民。由此可见他对天下苍生的忧愁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一种深沉的、沉重的情感。在自己身处逆境之时,仍然能够有心系天下的气度 ,这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到的,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这是何等的豪情、这是何等的伟大。

总结:杜甫具体在悲叹什么?悲——自然之秋、人生之秋、国家社会之秋。由悲自然——悲自身——悲天下苍生。

当我们还在感伤杜甫的可怜,对他投以怜悯的目光之时,他却如此的豁达与超脱,超越了自身的苦难,心系着天下苍生的苦难,这是何等的伟大的情怀。

小结:没有停止喝酒更能够反应诗人忧愁之深重、沉重。

11.品读完之后写感悟:此时此刻,当我们品读完这首诗歌之后,再回过头来看看刚才让我们对杜甫心生怜悯之情的那幅图,我们又有了怎样一番新的感悟?请同学们写一写,谈一谈。

教师心得:此时此刻,当我再来看这幅画时,当天高地阔中,再次出现一位满头白发、年老多病、拄着拐杖的老者,独自对抗着咧咧寒风时,我对他突然之间少了一份怜悯,而多了一份敬佩。他看起来似乎不再那么弱小、渺小,而是那么的强大与坚毅,独自在朗朗乾坤之中屹立不倒,只为他有着一颗敢为天下而死的博大的情怀,这是这样的一种豁达、这是怎样的一种伟大。

三、巩固训练

《秋兴八首》《登高》都是由景入情的杰作,前者首联颔联写巫山巫峡的萧森气象,颈联和尾联由景生情,抒发感慨,做到了情景的有机融合。后者首联颔联写秋日登高所见之景,苍凉阔大,颈联尾联写登高感触之情,沉郁悲壮,也做到了情景交融。

我们再来看一首杜甫的诗歌,用本节课你掌握的由景入情的方法来解读鉴赏。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安史之乱第二年,长安沦陷。杜甫赶赴灵武见唐肃宗,路上被安史叛军俘虏,押送到沦陷后的长安。该诗作于次年三月。全篇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这正是本诗沉郁悲壮、动慨千古的内在原因。

思考:请找出这首诗中前两联描写的意象,分析其营造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何种情感。

被攻破的国家、草木丛生荒破的城池、悲怆溅泪的鲜花,离别惊心的孤鸟,营造了一种国破城荒的萧索悲凉意境。表达出诗人亡国之悲,离别之恨,体现出诗人的爱国之情。

四.布置作业:

继续背诵《杜甫诗三首》,完成课后练习。

《登高》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经历及写作背景,学会运用知人论世的赏析诗歌的方法更加透彻地品味诗人的写作目的。

(2)学会运用缘景明情的赏析诗歌的方法,由找意象入手,把握诗歌营造的意境,进而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致。

(3)借助诵读,在讨论赏析中品味诗人丰富复杂的情感,领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4)能够在品读完诗歌之后,写一篇品读感悟,进行总结交流,进而加深对诗人及诗文内容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板书回顾诗歌鉴赏的方法,让学生找到鉴赏古诗的钥匙。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进诗歌 ,品味诗境。

(3)能够通过多媒体展示的诗中情景,表达自己对杜甫诗歌的体验和感受,形成自己的见解。

(4)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通过讨论、评点等方法把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形成鉴赏文字,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诗人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培养爱国情怀。

(2)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汲取古代文化深厚的养料,提升审美能力,涵养情趣。

【教学重点】

1.掌握从意象、意境入手进而把握诗歌情感的方法。

2.结合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理解诗人沉郁苦痛的情感。

【教学难点】领会诗人悲自然之秋、人生之秋到悲国家、社会之秋的深沉的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志士情怀。

【教学方法】诵读法、分析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温故知新

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回顾几个问题:

诗人写诗的目的是什么?诗言志。

读者读诗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明志。

如何才能品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上节课我们在上《秋兴八首》时已经学习了鉴赏诗歌的两种方法?知人论世,由景入情。

如何赏析景色?找意象、明意境,从而由景入情,深入品味诗歌的思想情感。

二.学以致用

今天,我们要用同样的方法来品读杜甫的另外一首诗《登高》。

(一) 知人论世

首先,我们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先对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写作背景做一个了解。请同学们回顾上《秋兴八首》时,我们了解到的诗人的生平经历及写作背景。少年满怀“兼济天下”的壮志,中年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晚年遇战乱过着四处漂泊无依的羁旅生活。

正是因为杜甫的生平遭遇,特别是晚年漂泊困顿的悲惨境况,才有了他沉重的哀愁。

(二) 熟悉诗文

一读诗歌,请同学们自行阅读,疏通字音。

二读诗歌,播放配乐朗诵,请同学们默读诗歌,初步品味诗歌的情感基调。

三读诗歌,请同学们带着感情诵读诗文。

(三) 品读诗文

1.通过朗诵,同学们不难发现这首诗在内容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

这和《秋兴八首》一样,是一篇很典型的触景生情,借景抒情之作。就让我们运用由景入情的鉴赏方法,从诗人所描写的景色起步,走进他丰富的内心世界。

2.如何赏析景色描写?

找意象——明意境

3.请同学们再次齐读写景部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动笔回答以下问题:(教师巡回指导约5分钟) ① 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

② 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赏析讨论明确:意象:急风、高天、哀啸的猿、清渚、白沙、飞回的鸟、无边萧萧下的落木、不尽滚滚而来的长江。

意境——凄清、冷寂、悲凉却又高远、雄浑、壮阔。

4.思考:如何理解这种既凄清、冷寂、悲凉却又高远、雄浑壮阔的意境,两者是否矛盾?

让学生发挥想象,看图,感受,此时此刻广阔的天地中,一位老迈、体弱多病、满头白发的老者,拄着拐杖,孤身一人站在山顶,顶着呼啸而过的凛冽的寒风。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悲凉。这幅画面是如何让我们感受到悲凉的?

小结:运用到反衬的手法,天地越宽阔,就显得诗人越渺小,从而让我们感受到悲凉。两者非但不矛盾,而这正是由景入情的体现,越是广阔之景,越是让人觉得渺小,借助宏大的空间凸显渺小的个体,从而引发悲伤的情绪,以阔景衬哀情。

总结:写景部分诗人借哀景衬托哀情,借阔景反衬哀情,这正是由景入情的鉴赏手法。

5.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来齐读一下写景部分。

6:通过找意象、明意境,目的何在?

明确:悟情感。

面对此景此情,真是叫人情何以堪,让我们看了都会对杜甫心生悲悯之情,更何况是身临其境的杜甫呢?面对此情此情,他的心中又会引发何种感悟呢?

7.由景入情,接下就请同学们齐读下抒情片段,让我们来看看此时的让我们如此心生悲悯之心的杜甫所感受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明确:感伤。

8.具体感伤什么?

总结:1、长久漂泊异乡——万里、常作客

2、年老多病——百年多病、繁霜鬓

3、孤独无依——独

4、万物凋零之秋——悲秋

5、生活困窘——艰难、潦倒

9.思考:“艰难”“潦倒”是不是仅仅指诗人自己生活的艰难与潦倒?

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明确:不仅指自己,还指国家命运的艰难、百姓生活的潦倒。

我们不难发现杜甫所具有的那种心系天下的广博的胸襟与志士情怀,他把自己的人生悲苦与国家的悲苦、天下的悲苦紧紧地联系到了一起。

10.探讨:这种对天下苍生的大忧、大悲只是一时的冲动?只是短暂的瞬间吗?他的这种愁苦到达了一种什么样的程度呢?如何解读“潦倒新停浊酒杯”?

思考:①诗人为什么要喝酒?——借酒消愁。

②诗人为什么要停止喝酒?——危及生命(肺病)

③猜想:诗人是否停止喝酒?如何解读?哪种表达效果好?

不得已停止喝酒——如此愁苦,本想戒酒消愁的,无奈却因为年迈多病不得不戒酒,当然也可能因为穷困万分以致无法喝酒,心中万千愁绪无法排解,这就更令人愁苦不堪,而诗歌至此就戛然而止了,诗人似乎还有千言万语,万语千言要向世人诉说,但却又不说了。人在忧愁苦闷的时候,如果能够向人尽情诉说,或许可以排解一些苦闷,而诗人却不说了。不是不想说,也不是不能说,而是心中的愁苦太多太重,说也说不完,诉也诉不尽,所以索性不再说下去了。这就为读者的进一步体会,进一步感受留下了无限广阔的空间。

没有停止喝酒——必须停酒,但是无法做到,因为悲愤实在是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只能通过喝酒来略微地舒缓他的忧愤,这就意味着杜甫,在自己的生命与国家、人民的大义面前,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国家、人民。由此可见他对天下苍生的忧愁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一种深沉的、沉重的情感。在自己身处逆境之时,仍然能够有心系天下的气度 ,这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到的,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这是何等的豪情、这是何等的伟大。

总结:杜甫具体在悲叹什么?悲——自然之秋、人生之秋、国家社会之秋。由悲自然——悲自身——悲天下苍生。

当我们还在感伤杜甫的可怜,对他投以怜悯的目光之时,他却如此的豁达与超脱,超越了自身的苦难,心系着天下苍生的苦难,这是何等的伟大的情怀。

小结:没有停止喝酒更能够反应诗人忧愁之深重、沉重。

11.品读完之后写感悟:此时此刻,当我们品读完这首诗歌之后,再回过头来看看刚才让我们对杜甫心生怜悯之情的那幅图,我们又有了怎样一番新的感悟?请同学们写一写,谈一谈。

教师心得:此时此刻,当我再来看这幅画时,当天高地阔中,再次出现一位满头白发、年老多病、拄着拐杖的老者,独自对抗着咧咧寒风时,我对他突然之间少了一份怜悯,而多了一份敬佩。他看起来似乎不再那么弱小、渺小,而是那么的强大与坚毅,独自在朗朗乾坤之中屹立不倒,只为他有着一颗敢为天下而死的博大的情怀,这是这样的一种豁达、这是怎样的一种伟大。

三、巩固训练

《秋兴八首》《登高》都是由景入情的杰作,前者首联颔联写巫山巫峡的萧森气象,颈联和尾联由景生情,抒发感慨,做到了情景的有机融合。后者首联颔联写秋日登高所见之景,苍凉阔大,颈联尾联写登高感触之情,沉郁悲壮,也做到了情景交融。

我们再来看一首杜甫的诗歌,用本节课你掌握的由景入情的方法来解读鉴赏。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安史之乱第二年,长安沦陷。杜甫赶赴灵武见唐肃宗,路上被安史叛军俘虏,押送到沦陷后的长安。该诗作于次年三月。全篇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这正是本诗沉郁悲壮、动慨千古的内在原因。

思考:请找出这首诗中前两联描写的意象,分析其营造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何种情感。

被攻破的国家、草木丛生荒破的城池、悲怆溅泪的鲜花,离别惊心的孤鸟,营造了一种国破城荒的萧索悲凉意境。表达出诗人亡国之悲,离别之恨,体现出诗人的爱国之情。

四.布置作业:

继续背诵《杜甫诗三首》,完成课后练习。


相关内容

  • 劝学公开课
  • <劝学>公开课--复习与素材使用 教学目标: 1.文本知识点梳理与复习 2.<劝学>素材的发掘与使用 教学过程: 一.重要语句默写 1. 2. 3. 4.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 焉. 6. 马十驾,功在不 ...

  • [劝学]公开课教案
  • <劝学>公开课教案(语文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前五分钟 安排2名学生背诵<论语>片段,并翻译. 二.导入新课 1.导语设计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进步.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可以说,人的 ...

  • 深化党员登高 提升队伍素质
  • 深化党员登高 提升队伍素质 [摘要]本文针对党员队伍建设这一课题,结合笔者的工作实际,围绕"明确党员队伍建设的新思路.构建全面推进的组织体系.形成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这三个方面,浅谈在企业党员队伍建设工作中进行的思考.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企业:党员登高:党员队伍建设 党员是党 ...

  • 初中语文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教学设计(2)
  •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律,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结合注释疏通诗句,初步把握句面意思. 过程与方法 1.以灵活多样的诵读贯穿学习全过程; 2.借助联想.想象,感知诗歌意境; 3.通过对重阳特定节日.菊花.战乱行军等典型情境的分析,感 ...

  • [旅夜书怀]公开课教案
  • <旅夜书怀>公开课教案 一.导入新课 中国自古是诗歌的国度,唐诗更负盛名.唐朝盛产的诗人也有很多.唐代诗人中,有一个人好像一直是皱着眉头生活的,这个人名叫杜甫.他瘦而高,拄着一根拐杖,走路慢吞吞,活像人们形容的老朽.他的眼睛是向下的,有时还半闭着,看上去昏昏欲睡.这双眼睛却能看见普天下的 ...

  • 教师的三境界
  • 教师的三境界 我非常欣赏中国外科之父.器官移植鼻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裘法祖先生对做人.做事.做学问做的阐释,他说:"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裘老的这句话,说的何其深刻,耐人寻味,对我的感触颇深,我想作为一个肩膀上一头挑着学生的今天,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的教师也应该 ...

  • 最终版施工合同履约情况报告
  • 施工合同履约情况报告 慈溪市市政工程建设管理中心: 由浙江东航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青少年宫北路北延工程-安置房工程(投资.建设.移交)项目:工程于2016年5月6日综合验收并合格.现向贵单位申报该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本公司对合同的履约情况: 一.合同工期与实际工期情况: 合同工期:30个月. 实际工期:2 ...

  • 材料作文"青蛙登高塔"写作指导及优秀作文
  • 材料作文"青蛙登高塔"写作指导及优秀作文 一.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群青蛙组织了一场比赛,目标是登上一座很高的塔.一大群动物在塔下观看比赛,为参赛者加油.旁观者都不相信那些青蛙能够爬到塔顶."哎呀,这太难了!他们永远无法爬到塔顶."他们 ...

  • 小学优秀重阳节作文
  • 又是一年国庆佳节,神州大地繁花似锦,祖国长空乐曲如潮.在此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优秀重阳节作文300字的文章,供广大家查阅!!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节日作文大全 今天是九九重阳节,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