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课程起航扬帆
——元通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介绍
海盐县元通小学 教科室
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素质是新课程实施的最大瓶颈,为此我校狠抓教师素
质的提高,以教科研工作为载体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教师培训工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而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教师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是“时不待我”,只有自我加压,迎难而上,我们才能适应新课改的潮流。在新一届学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下,教师培训工程全面启动,教师素质明显提高。仅仅在去年一年间,我校教师已获市、县级立项的课题就有20个,涉及各门学科教学和教育管理;论文获县级奖项17篇;市级奖项3篇;全国征文一等奖2篇;县级刊物发表3篇;市级刊物发表1篇;国家级刊物《中小学数学》杂志发表2篇。在县里的课题方案设计竞赛中获得了5个奖项。分析这些成绩取得的原因,我们简单归纳如下:我校领导对教师培训工作相当重视,身先士卒,加强理论学习,投身教育教学研究;我校教师自我提高的进取精神感人,90%以上的教师参与了课题研究,教育教学研究的氛围相当浓厚;以校长室、教导处、各教研组、备课组形成教师培训网络,以公开课、研究课、观摩课、论坛等形式搭建教师交流平台;学校在财力上给予支持,订阅了相关的报刊杂志,为教师培训工作提供了经济保证;相关政策的出台(考核制度、课题管理办法等)为师训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证。
回顾前段时间,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抓理论学习,促教育观念转变。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迫切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通过教育科研求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我们通过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请专家作讲座,派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开展对外开课研讨活动等途径,使教师认识到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参与教育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其次,我们根据县教科所和学校对教育科研的要求,提出了“学校管理课题化”、“教研活动课题化”的设想,并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加以实施。最后,我们结合“小学教师教育科研专题培训”,对全体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基础理论的培训,开展教育理论自学活动,课堂教学反思活动等,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
特别是去年上半年开始至今,我校开展了“学新课标,树新理念”、“走近新课程,走
进新课程”,“新课程通识培训”和“课题研讨”等活动。我们把培训工作有机结合以上活
动,丰富了培训内容,活化了培训形式,使教师更全面地获得了教育科研的理论和操作知识。
1、聘请有关人员,做好专题讲座。
A、县教科所杜伟明老师作教科研专题讲座。
B、县教研室张建华、徐利华老师分别作数学、语文“新课标,新理念”的专题讲座。
D、校长何金林作“多元智能及其在新课程中的应用”专题讲座。
E、教导曹建祥作“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在新课程中的应用”专题讲座。
F、学校指导教师祝留根、董林根作“新课标的理解与实施”专题讲座。
G、董林根、崔培芬作“关于教育科研的认识与操作”的培训讲座。
H、校骨干教师周晓珍、县学科带头人董林根分别作了语数学科教学的讲座。
2、利用校园网络,组织收看专家讲座名师课程展示。我校分别于去年3月、4月份组
织全体教师收看专家关于新课程标准解读和教育科研理论讲座2个,名师展示课2节,发动年轻教师个人收看名师展示课,并作案例分析。
3、组织教师理论自学。结合新课程通识培训,我们给每位教师下发笔记本一本,要
求教师做好读书笔记(不少于3000字),并进行了新课标学习的书面测试,并将开展“教学理论学习、课堂教学片断设计”等竞赛活动。
4、结合课堂教学开展研讨活动。我们结合课题研究,开展了多次教学研讨活动。上
学年开展了学科带头人课堂教学展示及研讨活动和“学习新课标,树立新理念”的课堂教学对外展示及研讨活动。进行了市级课题的开课研究活动。上学期在期中考试之后开展了一次实验年级的研讨活动。
5、发动教师进行实践反思活动。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围绕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反思
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开展一些小专题、小主题研究,形成一些经验总结,改进一些教育教学策略。对骨干老师鼓励其争做“科研型”教师,平时多作理性思考,多写教育教学论文,提高自己教育科研的理论水平。
6、成立“元小教师论坛”,为教师展示自身才华搭建了舞台。基本上每月活动一次,
如本学期已开展了以“享受教育”和“新教育之梦”为主题的两次活动和一次班主任经验交流活动。
(二)、以教科研为载体构建两个网络,提高科研能力。
要常规性、经常性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首先要建立健全教科研组织,这一学年通过
竞聘产生了教导处副主任全面负责教科研工作,并由一名教科员协助,在校长室和教导处
领导下开展工作,构成教科研工作的“管理网络”。
以《“和谐、活泼”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为学校总课题,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小学中高段数学“自学——讨论”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研究》、《农村弱势村级小学小班化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为重点子课题,以各教研组承担的课题为点课题构成了学校的“课题网络”。点面结合,分工协作,优势互补。
上学期在教代会上通过了《元通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管理及奖励办法》,从课题规划、立项、管理、结题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特别强化了课题的过程管理。本学期就根据过程管理的精神,要求课题组:
(1)要求每一位教师要积极投入到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中去,各课题组长要切实组织好组内教师的理论学习,教师个人要积极开展自学活动。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寻相关的内容,取其精华,为我所用。认真阅读学校和个人订阅的教育教学资料,丰富理论知识,开阔眼界。要求每一位教师能够认真写一些理论学习的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上学年开展研究的课题,课题负责人要写出课题研究的阶段性小结或课题结题报告。
(2)本学年已立项的县级、市级课题,要迅速做好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如前测、调查等,并结合新的教改动向,不断完善研究方案。如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要注重合作的有效性研究,合作的时机选择性研究;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述能力的培养上既要注重个案的研究,又要注重培养模式的研究;小班化教学是教育改革的趋势,要注重各学科在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上的研究和学生个性发展培养的研究。
(3)各课题组或课题承担人一学期至少开展一次课堂教学展示或研讨活动,以检验课题研究的成效。
(4)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要结合课题研究,认真做好研究反思、研究案例和论文的撰写。每学期至少写一篇研究性反思体会文章,做好一个研究案例分析,写好一篇研究论文。
(5)在研究过程中,注意有关研究资料的积累、整理和分析,学年末要认真做好年度阶段性小结和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
通过这些措施强化了过程管理,使研究落到了实处。
(三)、以课堂研究为主阵地,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教育教学的理论再好,教育教学的理念再新,不融于教育教学实践,不用它指导教育教学活动,它也不过是“空中阁楼”,因此,结合教育教学理论,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重在课堂教
学研究,要求每个教师以课题思想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我们组建了课堂教学研究“中心组”,聘请祝留根和董林根两位老师担任语、数中心组的指导教师,定期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起到辐射带动、引导示范的作用。
本学期我们改革了校本教研制度,成立了备课组,形成了备课组、教研组与教学研究周三级教研制度,并开展相应的活动。三者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点:备课组重在理论学习、课例研讨、反思交流;教研组重在教学展示、观摩研究;教学研究周重在确立主题,专项研讨。研究立足于课堂教学,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骨干引领三种力量促进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共同提高。
(四)、构建全员参与的培训网络,重点抓好青年教师的“成才工程”与中老年教师培训的“中坚工程”。
目前我校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有30人,是我校教育发展的有生力量,培养好、用好这支队伍对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学校对青年教师压担子,搭台子,为青年教师展示自身才华提供舞台。如本学期就举行了一次青年教师与市、县级学科带头人同台展示活动。对毕业三年内的新教师实行了“拜师结对”与“限期满师制”,随着青年教师“成才工程”的实施,我校有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学校的骨干。如青年教师何月丰在董林根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从一位刚毕业的新教师成长为我校的数学骨干教师,在对外开课展示活动中获得领导、专家的好评,无论是课堂教学、教学质量检测,还是论文撰写、课题研究都有不俗的表现。
在重视青年教师培养的同时,我校又启动了中老年教师培训的“中坚工程”。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中老年教师总有一天要面对新课程改革,做好相关的培训十分必要。为此学校聘请了县内知名教师祝留根与县名师董林根担任两个组的培训教师 ,通过课例讲解、讲座交流等形式进行了相关培训,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董老师虽已年过半百,但参与研究的热情不减,积极承担市级和县级两个课题,做好开课展示;努力反思,撰写教学设计、案例、反思、论文等,一年共上传县教研网各类自编资料和文章40多篇,县级以上论文获奖6篇,2003年两篇论文发表在《中小学数学》杂志上;所教班级学科成绩名列前茅。金淑芬和王德钧两位老师临近退休,但仍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所承担的课题获县级立项。他们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把自己从事教育几十年来的“老经验”与“新观念”相结合,效果明显。
通过近两年来的努力,我校已经形成了教育教学研究的浓厚氛围,教师们以满腔的热情投身于教育教学研究,学习理论,实践应用,整体素质不断提高。通过教师培训工程,
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本学期末武原镇招聘教师,我校有四名教师报名,三名教师在招聘中名列前茅,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教师培训工作的成效。今年三月份市、县教研室领导及各科教研员对我校进行了农村新课程改革的专项调研,充分肯定了元通小学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所作的努力,对教师们强烈的改革意识表示赞赏,他们表示老师们的表现远比想象中的农村小学教师优秀。最后教研室领导提出要在新课程实验中加强校本培训,培训要重在教师的发展,重在新理念在课堂教学行为中的落实,要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进行了校本培训。
当然我们也发现目前的教育研究面偏窄,研究深度不够等问题,急待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改进。我们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不断的反思,必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素质,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我校的办学声誉和办学品味。
为新课程起航扬帆
——元通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介绍
海盐县元通小学 教科室
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素质是新课程实施的最大瓶颈,为此我校狠抓教师素
质的提高,以教科研工作为载体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教师培训工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而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教师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是“时不待我”,只有自我加压,迎难而上,我们才能适应新课改的潮流。在新一届学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下,教师培训工程全面启动,教师素质明显提高。仅仅在去年一年间,我校教师已获市、县级立项的课题就有20个,涉及各门学科教学和教育管理;论文获县级奖项17篇;市级奖项3篇;全国征文一等奖2篇;县级刊物发表3篇;市级刊物发表1篇;国家级刊物《中小学数学》杂志发表2篇。在县里的课题方案设计竞赛中获得了5个奖项。分析这些成绩取得的原因,我们简单归纳如下:我校领导对教师培训工作相当重视,身先士卒,加强理论学习,投身教育教学研究;我校教师自我提高的进取精神感人,90%以上的教师参与了课题研究,教育教学研究的氛围相当浓厚;以校长室、教导处、各教研组、备课组形成教师培训网络,以公开课、研究课、观摩课、论坛等形式搭建教师交流平台;学校在财力上给予支持,订阅了相关的报刊杂志,为教师培训工作提供了经济保证;相关政策的出台(考核制度、课题管理办法等)为师训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证。
回顾前段时间,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抓理论学习,促教育观念转变。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迫切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通过教育科研求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我们通过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请专家作讲座,派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开展对外开课研讨活动等途径,使教师认识到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参与教育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其次,我们根据县教科所和学校对教育科研的要求,提出了“学校管理课题化”、“教研活动课题化”的设想,并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加以实施。最后,我们结合“小学教师教育科研专题培训”,对全体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基础理论的培训,开展教育理论自学活动,课堂教学反思活动等,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
特别是去年上半年开始至今,我校开展了“学新课标,树新理念”、“走近新课程,走
进新课程”,“新课程通识培训”和“课题研讨”等活动。我们把培训工作有机结合以上活
动,丰富了培训内容,活化了培训形式,使教师更全面地获得了教育科研的理论和操作知识。
1、聘请有关人员,做好专题讲座。
A、县教科所杜伟明老师作教科研专题讲座。
B、县教研室张建华、徐利华老师分别作数学、语文“新课标,新理念”的专题讲座。
D、校长何金林作“多元智能及其在新课程中的应用”专题讲座。
E、教导曹建祥作“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在新课程中的应用”专题讲座。
F、学校指导教师祝留根、董林根作“新课标的理解与实施”专题讲座。
G、董林根、崔培芬作“关于教育科研的认识与操作”的培训讲座。
H、校骨干教师周晓珍、县学科带头人董林根分别作了语数学科教学的讲座。
2、利用校园网络,组织收看专家讲座名师课程展示。我校分别于去年3月、4月份组
织全体教师收看专家关于新课程标准解读和教育科研理论讲座2个,名师展示课2节,发动年轻教师个人收看名师展示课,并作案例分析。
3、组织教师理论自学。结合新课程通识培训,我们给每位教师下发笔记本一本,要
求教师做好读书笔记(不少于3000字),并进行了新课标学习的书面测试,并将开展“教学理论学习、课堂教学片断设计”等竞赛活动。
4、结合课堂教学开展研讨活动。我们结合课题研究,开展了多次教学研讨活动。上
学年开展了学科带头人课堂教学展示及研讨活动和“学习新课标,树立新理念”的课堂教学对外展示及研讨活动。进行了市级课题的开课研究活动。上学期在期中考试之后开展了一次实验年级的研讨活动。
5、发动教师进行实践反思活动。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围绕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反思
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开展一些小专题、小主题研究,形成一些经验总结,改进一些教育教学策略。对骨干老师鼓励其争做“科研型”教师,平时多作理性思考,多写教育教学论文,提高自己教育科研的理论水平。
6、成立“元小教师论坛”,为教师展示自身才华搭建了舞台。基本上每月活动一次,
如本学期已开展了以“享受教育”和“新教育之梦”为主题的两次活动和一次班主任经验交流活动。
(二)、以教科研为载体构建两个网络,提高科研能力。
要常规性、经常性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首先要建立健全教科研组织,这一学年通过
竞聘产生了教导处副主任全面负责教科研工作,并由一名教科员协助,在校长室和教导处
领导下开展工作,构成教科研工作的“管理网络”。
以《“和谐、活泼”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为学校总课题,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小学中高段数学“自学——讨论”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研究》、《农村弱势村级小学小班化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为重点子课题,以各教研组承担的课题为点课题构成了学校的“课题网络”。点面结合,分工协作,优势互补。
上学期在教代会上通过了《元通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管理及奖励办法》,从课题规划、立项、管理、结题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特别强化了课题的过程管理。本学期就根据过程管理的精神,要求课题组:
(1)要求每一位教师要积极投入到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中去,各课题组长要切实组织好组内教师的理论学习,教师个人要积极开展自学活动。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寻相关的内容,取其精华,为我所用。认真阅读学校和个人订阅的教育教学资料,丰富理论知识,开阔眼界。要求每一位教师能够认真写一些理论学习的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上学年开展研究的课题,课题负责人要写出课题研究的阶段性小结或课题结题报告。
(2)本学年已立项的县级、市级课题,要迅速做好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如前测、调查等,并结合新的教改动向,不断完善研究方案。如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要注重合作的有效性研究,合作的时机选择性研究;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述能力的培养上既要注重个案的研究,又要注重培养模式的研究;小班化教学是教育改革的趋势,要注重各学科在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上的研究和学生个性发展培养的研究。
(3)各课题组或课题承担人一学期至少开展一次课堂教学展示或研讨活动,以检验课题研究的成效。
(4)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要结合课题研究,认真做好研究反思、研究案例和论文的撰写。每学期至少写一篇研究性反思体会文章,做好一个研究案例分析,写好一篇研究论文。
(5)在研究过程中,注意有关研究资料的积累、整理和分析,学年末要认真做好年度阶段性小结和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
通过这些措施强化了过程管理,使研究落到了实处。
(三)、以课堂研究为主阵地,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教育教学的理论再好,教育教学的理念再新,不融于教育教学实践,不用它指导教育教学活动,它也不过是“空中阁楼”,因此,结合教育教学理论,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重在课堂教
学研究,要求每个教师以课题思想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我们组建了课堂教学研究“中心组”,聘请祝留根和董林根两位老师担任语、数中心组的指导教师,定期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起到辐射带动、引导示范的作用。
本学期我们改革了校本教研制度,成立了备课组,形成了备课组、教研组与教学研究周三级教研制度,并开展相应的活动。三者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点:备课组重在理论学习、课例研讨、反思交流;教研组重在教学展示、观摩研究;教学研究周重在确立主题,专项研讨。研究立足于课堂教学,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骨干引领三种力量促进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共同提高。
(四)、构建全员参与的培训网络,重点抓好青年教师的“成才工程”与中老年教师培训的“中坚工程”。
目前我校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有30人,是我校教育发展的有生力量,培养好、用好这支队伍对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学校对青年教师压担子,搭台子,为青年教师展示自身才华提供舞台。如本学期就举行了一次青年教师与市、县级学科带头人同台展示活动。对毕业三年内的新教师实行了“拜师结对”与“限期满师制”,随着青年教师“成才工程”的实施,我校有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学校的骨干。如青年教师何月丰在董林根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从一位刚毕业的新教师成长为我校的数学骨干教师,在对外开课展示活动中获得领导、专家的好评,无论是课堂教学、教学质量检测,还是论文撰写、课题研究都有不俗的表现。
在重视青年教师培养的同时,我校又启动了中老年教师培训的“中坚工程”。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中老年教师总有一天要面对新课程改革,做好相关的培训十分必要。为此学校聘请了县内知名教师祝留根与县名师董林根担任两个组的培训教师 ,通过课例讲解、讲座交流等形式进行了相关培训,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董老师虽已年过半百,但参与研究的热情不减,积极承担市级和县级两个课题,做好开课展示;努力反思,撰写教学设计、案例、反思、论文等,一年共上传县教研网各类自编资料和文章40多篇,县级以上论文获奖6篇,2003年两篇论文发表在《中小学数学》杂志上;所教班级学科成绩名列前茅。金淑芬和王德钧两位老师临近退休,但仍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所承担的课题获县级立项。他们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把自己从事教育几十年来的“老经验”与“新观念”相结合,效果明显。
通过近两年来的努力,我校已经形成了教育教学研究的浓厚氛围,教师们以满腔的热情投身于教育教学研究,学习理论,实践应用,整体素质不断提高。通过教师培训工程,
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本学期末武原镇招聘教师,我校有四名教师报名,三名教师在招聘中名列前茅,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教师培训工作的成效。今年三月份市、县教研室领导及各科教研员对我校进行了农村新课程改革的专项调研,充分肯定了元通小学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所作的努力,对教师们强烈的改革意识表示赞赏,他们表示老师们的表现远比想象中的农村小学教师优秀。最后教研室领导提出要在新课程实验中加强校本培训,培训要重在教师的发展,重在新理念在课堂教学行为中的落实,要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进行了校本培训。
当然我们也发现目前的教育研究面偏窄,研究深度不够等问题,急待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改进。我们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不断的反思,必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素质,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我校的办学声誉和办学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