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转角处理
DealingwithBuilding'sCorner李莉LiLi李俊刚Li
Jungang
摘要:建筑的转角处理是运用多种设计手法综合而成的。它的创作既有其理论基础,也与建筑师的艺术修养有关。本文通过对不同转角处理方法的分析,探讨其设计的原则和创作手法。
关键词:建筑的转角理论基础创作手法
Abstract:Thedisposalofabuilding’scorneriscombinedwithseveraldesignmethod.
It’sbasedon
someacademicfoundationbutalsorelateswiththesartisticculture.Throughanalyzingdif-architect’
ferentmeansofthedisposalofabuilding’scorner,thearticlediscussitsdesignmethodandprinciple.
scorner,Keywords:Abuilding’dation,Designmethod
Academicfoun-
汉考克大厦玻璃幕墙凹槽不同时间里的变化
现代建筑的设计越来越向精致、完美方向发展,不再仅仅讲正立面、背立面,而是越来越关注建筑的整体效果,它的多方位性。建筑中的边与角,至少有八个。关于转角的处理,可以产生很多的变化,虽然不可以稍作改动而牵动全身,但是可以妙趣横生,所以,在建筑创作设计中,不应该忽略借用转角的变化,而为建筑带来创新变化的作用。尤其一些处于十字路口的建筑,它的转角的处理往往倍受重视,给设计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但是恰是这样的一个难度,给了建筑一个表现自身动感、气质的机会。其实,建筑的转角处理和整个建筑形体的创造一样,经过构思,运用加法、减法、组合、扭转等手法,使其成形,再通过细部刻划来创造和展示。所有的这样,都有既定的逻辑意义,需要建筑师对于建筑构造熟练掌握又需要建筑师独道的艺术修养,它不是轻而易举,一挥而就就产生出来,.而是经过一个反复推敲,不断修改的过程。
一.建筑转角处理的理论基础
艺术等方面问题。
2!形式美的原则。建筑的转角是整个建筑形体的一部分,不能抛开整个建筑的形态而单把目光投在其身上。建筑转角和整个建筑形体的关系应该是完整统一的,并建立起一种秩序感。传统的构图理论,十分重视主从关系,这意味着组成整体的要素必须主从分明,并且之间有良好的连结,在复杂的形体关系中还必须把所有的要素巧妙的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也就是“有机结合”。他们之间应该排除偶然性和随意性,而表现出一种互相依存和互相制约的关系。在具体创作中,可以运用对比与变化,稳定与均衡,虚实与凹凸的处理等一些体量组合和立面处理的手法。
二.建筑转角的创作
建筑的性质和属性,形式美的原则决定了建筑转角在整个建筑中所占的比重。孰重孰轻,是强是弱。:处理的强,就可以形成视线的焦点,形成一种个性的标志,是画龙点晴之笔;处理的弱,成为相交两个面的缓冲,或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中性处理,则是一种线和面的延续。抓住了要点,就可以运用所掌握的各种手法,从而进行创作。下面就建筑转角处理中的一般处理、弱化处理、加强处理这三个方面来谈一谈。
1.弱处理
弱处理就是不对建筑的转角着意刻划,只是形成一种平缓过渡,加上一些细部处理,给人以平静的感受,当然并不完全等于平淡,处理的成功反而显得大
1.建筑转角的创作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它对物质
和精神方面的考虑上是一个等价的、综合的过程。进行创作首先必须了解建筑的性质和目的的要求。在设计的初步了解建筑的目的,有无特殊的功能要求和特定环境的限制,以及在经济美观上的要求。不同的目的产生不同的建筑,不同的建筑体现不同的目的。其次要弄清建筑的本质属性,包括它的自然本质属性、社会本质属性和人类本质属性,解决诸如技术、功能、
子组成的建筑物,因而建筑轮廓线就不会有丰富的曲折变化,处理得不好,容易使人感到单调乏味,相反的,处理的巧妙,则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1)棱柱体。棱柱体转角比较
广州中信大厦
“涩”。有一种内应力和紧张感,创造出的形体挺拔、有个性,有时会形成强烈的雕塑感。位于广州市天河北的中信广场,布局合理且配合天河区的整体规划,巧妙的利用简单的造型突出建筑的特征,以符合发展商的设计要求和紧拙的工程预算。其硬朗的边角处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当人们从远处或在晨曦,黄昏,雨天等情况下看建筑时,由于细部变得相对模糊,建筑的轮廓线则显得更加突出,成
香港双塔大厦
方、现代。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利用材料,质感以及一些精心推敲的细部的处理来形成统一中的变化。著名
美国建筑师亨利.考伯(HenryCobb)设计的著名的波士顿约翰.汉考克大厦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60层高的大厦完全被玻璃幕墙所包裹,其自身的色彩只是玻璃的蓝灰和框架的深灰,当它反映出周边环境时,便有了极为丰富的色彩变化和动感的产生。在它的平行四边的两个短边上,各有一个“三角形”的凹角,在立面上便形成了玻璃幕墙的竖向凹槽,由于面的转折,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都能使幕墙的色调出现深浅明暗的变化。
2.一般处理一般处理也是常规处理手法,是平静中的小波动,或是波澜壮阔中的平静,它的存在将两个面有机又辩证地联系在一起,所以表达的是另外一种和谐美。自从国外出现了“国际式”(InternationalStyle)建筑风格之后,出现了很多大大小小的方盒
北京国展中心
北京中银大厦
北京华风宾馆
广州艺术博物院
为广州新建筑的标
志。
(2)弧形、阶梯式和切角处理。处于十字路口的建筑通常采用弧形连接相
解构主义作品
邻两个面,这样处理
形成的建筑造型过渡平滑,流动感强,且便于人们从各个角度观赏建筑立面。而阶梯式的划分可以产生或凸出,凹进的不同观感。这与一条或多条折线在建筑物上的位置,以及被它或它们分割成的各部分墙面之比有很大关系。位于北京前三门大街,最初被称作六
国饭店后重新命名为华风宾馆的六层建筑,最初于
20世纪50年代建成。在它的东西两个立面上,都有中人费解。位于广州麓湖艺术博物院就是莫伯治老选生间向两侧逐层递降的阶梯式处理。对表现主义一种新的理解。“建筑形式既有传统岭南
对于切角的处理,北京三环北的国际展览中心就建筑的要素,也注意融入当代建筑样式”。建筑正面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外观上虚实分明,以“实”为主,以高耸的圆柱形文塔(上面有近似丰字和羊字的图整块凹进的角窗与整个方形的实体构成鲜明的对比,形)配合舒展简朴的柱廊,色彩红自相间,成为博物院使整个中心有良好的整体感,又有可观的细部,打破的标志和独特建筑形象。塔身的建筑细部有“羊”和了方盒子的单调。“丰”字的隐喻,点明羊城、穗城的地方名题。文塔南
(3)多面体。多面体各部分之间关系和谐统一给红砂岩墙上是构图丰满的史前岩画浮雕,以表现岭南人以亲切、安全、私密、空矿、幽闭等各种截然不同和文化悠久的历史。心理感觉。著名建筑师保尔.鲁道夫(Paul(3)解构。建筑角的解构是指对传统建筑语汇和Roudolph)设计的香港双塔大厦,通体采用玻璃幕现有规则约定的一种颠倒和反转处理,它强调局部的墙。可能是为了打破幕墙的单调感,避免顽固坚持分解、碎裂、叠合和组合,主张各部分之间肢解,扭转,“国际式”之嫌,将玻璃墙面首次划分成若干突出的变异,并置,冲突。如断裂的山花、解体的古典柱式和段落,每段中又有高度为一个标准层的水平构成相互肢解成零件的古典装饰构件等。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穿插。由于玻璃幕墙反映出突出部分的底面,在视觉是弗兰克・盖里(F:ankGehry)。他在设计自己的住宅上使悬挑的深度加倍,从而产生了极强的几何性和雕的时候,为了餐厅的采光及大视野,盖里特意在墙角塑感。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贝氏设计的香港中银布置了一个看似任意斜放的角窗,它把在转角外连接大厦。这座建筑通体犹如多切面的巨大无比的钻石锥的墙体打断了,失去了原来固有的连续感,而更像一体,同时它又是竹节型和三角型的完美结合,由下而个破了角的盒子,失去了它原有的价值,随时会被主上,四各三角形,三个三角形,二个三角形,到顶端只人仍掉。人们沿街的立面看去,住宅立面构图相当混剩下一个三角形。这座玻璃体多棱形的摩天大楼已经乱,根本没有秩序可言,但仔细琢磨,却似乎存在一种成了香港的标志。上述两个建筑转角的处理,没有拘和谐,这种和谐是通过灰色平面实墙与红色钢框立方泥在单纯的“角”的定义上,而是利用多变的体块创体玻璃窗产生虚与实的对比,平面与立体的对比,色造出了多变的“角”。彩的明暗对比,以及上部老建筑与下部新建筑的对比
3.强处理表现出来的,这种和谐是隐藏在另一种存在模式中的强处理也是雕塑性处理,是一种极强的处理形美。式.它赋予了建筑以及与众不同的个性美,使建筑有
三.结语一种超乎它的形体所表达的气质,难于言语的内涵也
美是共同创造出来的,一个完美的建筑作品,有是一种创造性最强的表达形式,产生意想不到的效
它应有的谐调性和美感。另外,建筑作品不是各种符果。
号的堆砌和拼凑。建筑转角的的形式力求个性鲜明,(1)夸张。夸张是指在原有造形基础上作某些局
内涵丰富,有它应有的谐调性和美感。它的存在脱离部更改或特殊处理,以此来强调、夸大、突出局部的作
不了整个建筑及其所在的环境。因此处理上以整体效用和影响,增加建筑转角的信息量,引起人们的注意
果为重,不过分夸张,做到完整统一。和联想。设计时注重对传统建筑符号的提炼、分裂与
变形处理.无论是尺度形状还是位置、材料、色彩上,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广州珠江外资建筑都精心融进了新的内容和含义,改变了建筑转角的固
设计院;2006.11)有观念。位于北京西单的中国银行总部大厦,正入口
位于街道的十字转角处,为了强调入口的效果,建筑
参考文献
师设计了一个象穹顶一样的玻璃雨蓬,同时雨蓬后的
[1]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灰色透明玻璃墙面作了一定的退让,劈掉锐角,形成
1984
与街道成45度的斜面,从而更好的突出穹顶式的雨
[2]刘永德.建筑空间的形态・结构・涵义・组合.天津科
蓬,形成了较强的标志性。学技术出版社,1998
(2)符号和抽象。这种创作手法对其表达的建筑[3]王天锡.建筑的美学评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形象进行简化、提炼和加工,使之更具典型性、内涵意张雷、贺金龙.形式的逻辑[4]丁沃沃、义更为深广。经过抽象后的形象要避免晦涩难懂、令
建筑的转角处理
DealingwithBuilding'sCorner李莉LiLi李俊刚Li
Jungang
摘要:建筑的转角处理是运用多种设计手法综合而成的。它的创作既有其理论基础,也与建筑师的艺术修养有关。本文通过对不同转角处理方法的分析,探讨其设计的原则和创作手法。
关键词:建筑的转角理论基础创作手法
Abstract:Thedisposalofabuilding’scorneriscombinedwithseveraldesignmethod.
It’sbasedon
someacademicfoundationbutalsorelateswiththesartisticculture.Throughanalyzingdif-architect’
ferentmeansofthedisposalofabuilding’scorner,thearticlediscussitsdesignmethodandprinciple.
scorner,Keywords:Abuilding’dation,Designmethod
Academicfoun-
汉考克大厦玻璃幕墙凹槽不同时间里的变化
现代建筑的设计越来越向精致、完美方向发展,不再仅仅讲正立面、背立面,而是越来越关注建筑的整体效果,它的多方位性。建筑中的边与角,至少有八个。关于转角的处理,可以产生很多的变化,虽然不可以稍作改动而牵动全身,但是可以妙趣横生,所以,在建筑创作设计中,不应该忽略借用转角的变化,而为建筑带来创新变化的作用。尤其一些处于十字路口的建筑,它的转角的处理往往倍受重视,给设计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但是恰是这样的一个难度,给了建筑一个表现自身动感、气质的机会。其实,建筑的转角处理和整个建筑形体的创造一样,经过构思,运用加法、减法、组合、扭转等手法,使其成形,再通过细部刻划来创造和展示。所有的这样,都有既定的逻辑意义,需要建筑师对于建筑构造熟练掌握又需要建筑师独道的艺术修养,它不是轻而易举,一挥而就就产生出来,.而是经过一个反复推敲,不断修改的过程。
一.建筑转角处理的理论基础
艺术等方面问题。
2!形式美的原则。建筑的转角是整个建筑形体的一部分,不能抛开整个建筑的形态而单把目光投在其身上。建筑转角和整个建筑形体的关系应该是完整统一的,并建立起一种秩序感。传统的构图理论,十分重视主从关系,这意味着组成整体的要素必须主从分明,并且之间有良好的连结,在复杂的形体关系中还必须把所有的要素巧妙的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也就是“有机结合”。他们之间应该排除偶然性和随意性,而表现出一种互相依存和互相制约的关系。在具体创作中,可以运用对比与变化,稳定与均衡,虚实与凹凸的处理等一些体量组合和立面处理的手法。
二.建筑转角的创作
建筑的性质和属性,形式美的原则决定了建筑转角在整个建筑中所占的比重。孰重孰轻,是强是弱。:处理的强,就可以形成视线的焦点,形成一种个性的标志,是画龙点晴之笔;处理的弱,成为相交两个面的缓冲,或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中性处理,则是一种线和面的延续。抓住了要点,就可以运用所掌握的各种手法,从而进行创作。下面就建筑转角处理中的一般处理、弱化处理、加强处理这三个方面来谈一谈。
1.弱处理
弱处理就是不对建筑的转角着意刻划,只是形成一种平缓过渡,加上一些细部处理,给人以平静的感受,当然并不完全等于平淡,处理的成功反而显得大
1.建筑转角的创作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它对物质
和精神方面的考虑上是一个等价的、综合的过程。进行创作首先必须了解建筑的性质和目的的要求。在设计的初步了解建筑的目的,有无特殊的功能要求和特定环境的限制,以及在经济美观上的要求。不同的目的产生不同的建筑,不同的建筑体现不同的目的。其次要弄清建筑的本质属性,包括它的自然本质属性、社会本质属性和人类本质属性,解决诸如技术、功能、
子组成的建筑物,因而建筑轮廓线就不会有丰富的曲折变化,处理得不好,容易使人感到单调乏味,相反的,处理的巧妙,则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1)棱柱体。棱柱体转角比较
广州中信大厦
“涩”。有一种内应力和紧张感,创造出的形体挺拔、有个性,有时会形成强烈的雕塑感。位于广州市天河北的中信广场,布局合理且配合天河区的整体规划,巧妙的利用简单的造型突出建筑的特征,以符合发展商的设计要求和紧拙的工程预算。其硬朗的边角处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当人们从远处或在晨曦,黄昏,雨天等情况下看建筑时,由于细部变得相对模糊,建筑的轮廓线则显得更加突出,成
香港双塔大厦
方、现代。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利用材料,质感以及一些精心推敲的细部的处理来形成统一中的变化。著名
美国建筑师亨利.考伯(HenryCobb)设计的著名的波士顿约翰.汉考克大厦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60层高的大厦完全被玻璃幕墙所包裹,其自身的色彩只是玻璃的蓝灰和框架的深灰,当它反映出周边环境时,便有了极为丰富的色彩变化和动感的产生。在它的平行四边的两个短边上,各有一个“三角形”的凹角,在立面上便形成了玻璃幕墙的竖向凹槽,由于面的转折,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都能使幕墙的色调出现深浅明暗的变化。
2.一般处理一般处理也是常规处理手法,是平静中的小波动,或是波澜壮阔中的平静,它的存在将两个面有机又辩证地联系在一起,所以表达的是另外一种和谐美。自从国外出现了“国际式”(InternationalStyle)建筑风格之后,出现了很多大大小小的方盒
北京国展中心
北京中银大厦
北京华风宾馆
广州艺术博物院
为广州新建筑的标
志。
(2)弧形、阶梯式和切角处理。处于十字路口的建筑通常采用弧形连接相
解构主义作品
邻两个面,这样处理
形成的建筑造型过渡平滑,流动感强,且便于人们从各个角度观赏建筑立面。而阶梯式的划分可以产生或凸出,凹进的不同观感。这与一条或多条折线在建筑物上的位置,以及被它或它们分割成的各部分墙面之比有很大关系。位于北京前三门大街,最初被称作六
国饭店后重新命名为华风宾馆的六层建筑,最初于
20世纪50年代建成。在它的东西两个立面上,都有中人费解。位于广州麓湖艺术博物院就是莫伯治老选生间向两侧逐层递降的阶梯式处理。对表现主义一种新的理解。“建筑形式既有传统岭南
对于切角的处理,北京三环北的国际展览中心就建筑的要素,也注意融入当代建筑样式”。建筑正面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外观上虚实分明,以“实”为主,以高耸的圆柱形文塔(上面有近似丰字和羊字的图整块凹进的角窗与整个方形的实体构成鲜明的对比,形)配合舒展简朴的柱廊,色彩红自相间,成为博物院使整个中心有良好的整体感,又有可观的细部,打破的标志和独特建筑形象。塔身的建筑细部有“羊”和了方盒子的单调。“丰”字的隐喻,点明羊城、穗城的地方名题。文塔南
(3)多面体。多面体各部分之间关系和谐统一给红砂岩墙上是构图丰满的史前岩画浮雕,以表现岭南人以亲切、安全、私密、空矿、幽闭等各种截然不同和文化悠久的历史。心理感觉。著名建筑师保尔.鲁道夫(Paul(3)解构。建筑角的解构是指对传统建筑语汇和Roudolph)设计的香港双塔大厦,通体采用玻璃幕现有规则约定的一种颠倒和反转处理,它强调局部的墙。可能是为了打破幕墙的单调感,避免顽固坚持分解、碎裂、叠合和组合,主张各部分之间肢解,扭转,“国际式”之嫌,将玻璃墙面首次划分成若干突出的变异,并置,冲突。如断裂的山花、解体的古典柱式和段落,每段中又有高度为一个标准层的水平构成相互肢解成零件的古典装饰构件等。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穿插。由于玻璃幕墙反映出突出部分的底面,在视觉是弗兰克・盖里(F:ankGehry)。他在设计自己的住宅上使悬挑的深度加倍,从而产生了极强的几何性和雕的时候,为了餐厅的采光及大视野,盖里特意在墙角塑感。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贝氏设计的香港中银布置了一个看似任意斜放的角窗,它把在转角外连接大厦。这座建筑通体犹如多切面的巨大无比的钻石锥的墙体打断了,失去了原来固有的连续感,而更像一体,同时它又是竹节型和三角型的完美结合,由下而个破了角的盒子,失去了它原有的价值,随时会被主上,四各三角形,三个三角形,二个三角形,到顶端只人仍掉。人们沿街的立面看去,住宅立面构图相当混剩下一个三角形。这座玻璃体多棱形的摩天大楼已经乱,根本没有秩序可言,但仔细琢磨,却似乎存在一种成了香港的标志。上述两个建筑转角的处理,没有拘和谐,这种和谐是通过灰色平面实墙与红色钢框立方泥在单纯的“角”的定义上,而是利用多变的体块创体玻璃窗产生虚与实的对比,平面与立体的对比,色造出了多变的“角”。彩的明暗对比,以及上部老建筑与下部新建筑的对比
3.强处理表现出来的,这种和谐是隐藏在另一种存在模式中的强处理也是雕塑性处理,是一种极强的处理形美。式.它赋予了建筑以及与众不同的个性美,使建筑有
三.结语一种超乎它的形体所表达的气质,难于言语的内涵也
美是共同创造出来的,一个完美的建筑作品,有是一种创造性最强的表达形式,产生意想不到的效
它应有的谐调性和美感。另外,建筑作品不是各种符果。
号的堆砌和拼凑。建筑转角的的形式力求个性鲜明,(1)夸张。夸张是指在原有造形基础上作某些局
内涵丰富,有它应有的谐调性和美感。它的存在脱离部更改或特殊处理,以此来强调、夸大、突出局部的作
不了整个建筑及其所在的环境。因此处理上以整体效用和影响,增加建筑转角的信息量,引起人们的注意
果为重,不过分夸张,做到完整统一。和联想。设计时注重对传统建筑符号的提炼、分裂与
变形处理.无论是尺度形状还是位置、材料、色彩上,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广州珠江外资建筑都精心融进了新的内容和含义,改变了建筑转角的固
设计院;2006.11)有观念。位于北京西单的中国银行总部大厦,正入口
位于街道的十字转角处,为了强调入口的效果,建筑
参考文献
师设计了一个象穹顶一样的玻璃雨蓬,同时雨蓬后的
[1]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灰色透明玻璃墙面作了一定的退让,劈掉锐角,形成
1984
与街道成45度的斜面,从而更好的突出穹顶式的雨
[2]刘永德.建筑空间的形态・结构・涵义・组合.天津科
蓬,形成了较强的标志性。学技术出版社,1998
(2)符号和抽象。这种创作手法对其表达的建筑[3]王天锡.建筑的美学评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形象进行简化、提炼和加工,使之更具典型性、内涵意张雷、贺金龙.形式的逻辑[4]丁沃沃、义更为深广。经过抽象后的形象要避免晦涩难懂、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