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西江月]详注

初一辛弃疾《西江月》详注

明月横江

一、西江月

1. 西江月:这是词牌名。什么是词牌名呢?词这种诗,本来是可以配乐歌唱的,因此最初的时候,每一首词都有一个调子,这个调子就叫词调。词调是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每种词调都有一个特定的名称,叫做词牌。

2. 词牌并不就是词的题目。有的词没有题目,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有的词则有题目,苏轼的《念奴娇》的题目是《赤壁怀古》。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词,本来是有题目的,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

3. 黄沙:指黄沙岭,在今江西上饶,是作者当时经常往来之地。

二、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1. 别:另外的,别的。“别枝”指斜出的树枝。“明月”就是明亮的月亮,“别枝”就是“另外的树枝”,“惊鹊”就是“受惊的喜鹊”。这三个名词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句子,其中没有一个动词或形容词作谓语。至于这三个词语之间是什么关系,需要读者去体会。比如这个句子可以理解为“月光明亮,惊醒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2. “清风”是“凉爽的风”,“半夜”就是“深夜”,“鸣蝉”就是

“鸣叫着的蝉”。这个句子也是由三个名词组成的,大意是“蝉在清风吹拂的深夜鸣叫着”。

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 稻花香里:就是“在稻花的芳香之中”。丰年:和今天的“丰年”不同。今天的“丰年”是“丰收的年头儿”的意思,“年”是“年头”、“年份”的意思。这里的“丰年”是“丰收的年景”的意思,“年”是“年景”、“年成”、“收成”的意思。

2. 课本注释说:“听取:听。取,助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成。可释为‘得’‘着’。”《现代汉语词典》:“得:助词。④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多见于早期白话):出~门来。”“着zháo:④用在动词后,表示已经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睡~了︱打~了︱猜~了。”由此可知,这里的“取”如果是表示完成,应该译为“着”,读zháo,而不应译为“得”,而且所谓“听取”就是“听着”、“听到”的意思。可是当时“蛙声”正鸣,并未结束,所以这里的“取”不能理解为是表示完成。《辞海》:“取:⑤作语助,表示动作的进行。如:记取;听取。”这里的“听取”之“取”正是“表示动作的进行”的助词,“听取”就是“听着(zhē)”的意思。

3. 在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是谁?有人说是夜里的农人,也有人说就是指的蛙声,是拟人的手法。后一种说法较好。“听取”的是谁?自然是作者了。

四、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1. 天外:天之外,这里指天的远处、远处的天空。

2. “两三点雨山前”即“山前两三点雨”。

五、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 茅店:用茅草盖成的旅舍,这里指乡村的小客舍。“旧时茅店社林边”即“旧时的茅店在社林的旁边”。

2. 见:同“现”,出现。“路转溪桥”就是道路转过溪上的小桥。忽见:忽然出现。指旧时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初一辛弃疾《西江月》详注

明月横江

一、西江月

1. 西江月:这是词牌名。什么是词牌名呢?词这种诗,本来是可以配乐歌唱的,因此最初的时候,每一首词都有一个调子,这个调子就叫词调。词调是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每种词调都有一个特定的名称,叫做词牌。

2. 词牌并不就是词的题目。有的词没有题目,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有的词则有题目,苏轼的《念奴娇》的题目是《赤壁怀古》。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词,本来是有题目的,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

3. 黄沙:指黄沙岭,在今江西上饶,是作者当时经常往来之地。

二、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1. 别:另外的,别的。“别枝”指斜出的树枝。“明月”就是明亮的月亮,“别枝”就是“另外的树枝”,“惊鹊”就是“受惊的喜鹊”。这三个名词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句子,其中没有一个动词或形容词作谓语。至于这三个词语之间是什么关系,需要读者去体会。比如这个句子可以理解为“月光明亮,惊醒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2. “清风”是“凉爽的风”,“半夜”就是“深夜”,“鸣蝉”就是

“鸣叫着的蝉”。这个句子也是由三个名词组成的,大意是“蝉在清风吹拂的深夜鸣叫着”。

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 稻花香里:就是“在稻花的芳香之中”。丰年:和今天的“丰年”不同。今天的“丰年”是“丰收的年头儿”的意思,“年”是“年头”、“年份”的意思。这里的“丰年”是“丰收的年景”的意思,“年”是“年景”、“年成”、“收成”的意思。

2. 课本注释说:“听取:听。取,助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成。可释为‘得’‘着’。”《现代汉语词典》:“得:助词。④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多见于早期白话):出~门来。”“着zháo:④用在动词后,表示已经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睡~了︱打~了︱猜~了。”由此可知,这里的“取”如果是表示完成,应该译为“着”,读zháo,而不应译为“得”,而且所谓“听取”就是“听着”、“听到”的意思。可是当时“蛙声”正鸣,并未结束,所以这里的“取”不能理解为是表示完成。《辞海》:“取:⑤作语助,表示动作的进行。如:记取;听取。”这里的“听取”之“取”正是“表示动作的进行”的助词,“听取”就是“听着(zhē)”的意思。

3. 在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是谁?有人说是夜里的农人,也有人说就是指的蛙声,是拟人的手法。后一种说法较好。“听取”的是谁?自然是作者了。

四、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1. 天外:天之外,这里指天的远处、远处的天空。

2. “两三点雨山前”即“山前两三点雨”。

五、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 茅店:用茅草盖成的旅舍,这里指乡村的小客舍。“旧时茅店社林边”即“旧时的茅店在社林的旁边”。

2. 见:同“现”,出现。“路转溪桥”就是道路转过溪上的小桥。忽见:忽然出现。指旧时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相关内容

  • 西江月辛弃疾
  • 西江月 辛弃疾[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一.二两句中"别枝"作什么解释?"惊"和"鸣"是否分别专 ...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古诗词赏析_作者:辛弃疾
  • <西江月>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其诗词鉴赏如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动喜鹊飞离树枝.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远处的蝉叫声.一阵阵浓浓的稻花香扑鼻而来似乎在告诉 ...

  • 领学生徜徉于古诗词韵中--[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课 改纵横 辛弃疾的<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 中> 被选编在 苏 教 版 语 文 第 十 一 册 中 , 词 人 退 居 江 西上 饶 , 行 写 夜' 沙 岭 时 所见 所 感 .摊 开 教 材静 静 品赏 , 墨 清 香 黄 油 偕着稻花 ...

  • 美丽诗句--妙用写作--诗中春景
  •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苏轼<浣溪沙>)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

  •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五首]基础知识及答案
  • <古代诗歌五首>生字注音 碣石(jiã) 澹澹(dàn) 竦峙(sǒng zhì) 萧瑟(sâ)哉(zāi) 悬(xuán) 白沙堤(dī) 枯藤(tãng) 天涯(yá) <古代诗歌五首>形近字辨析 碣:碣石(jiã)竭:竭力(jiã)禅:禅师(chán) 蝉:蝉鸣(chá ...

  • 小学生分类诗句[1]
  • 诗中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

  • 古诗名句辑录(分类别)
  • 古诗名句辑录 描写别情的古诗名句辑录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 第九章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 第九章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概述 南宋中期 辛弃疾的出现,标志着宋词的创作又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完成了爱国豪放词思想与艺术的双重开拓和完美结合,开创了婉约词与豪放词并驰.长期共存的新格局. 与陈亮.刘过等联手进行创作,并影响到以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作家,文学史上称之为辛派词人. 姜夔是与辛弃疾双峰并峙的 ...

  • 沪教版 3版 初中古诗文目录
  • 上海市初中语文课本S .H .二期课改教材古诗词曲目录 初中S 版诗歌 石壕吏 杜 甫 卖炭翁 白居易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游子吟 孟 郊 题临安邸 林 升 示儿 陆 游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 维 贾生 李商隐 敕勒歌 芙蓉楼送别辛渐 王昌龄 赠汪伦 李 白 别董大二首(其一) 高 适 咏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