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解答应用题常用的几种思路方法

小学数学中解答应用题常用的几种思路方法

纵观小学数学课本,应用题部分成为本阶段的一个重点、难点,它不仅与人们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而且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最让教师头疼的就是学生总是不能熟练地独立分析解答应用题。究其原因,可以概括为两点:(1)基础差;(2)没有正确的方法。教师要想在课堂中完全改变这些现象,大幅度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从方法上完成这一环节任务。怎样才能正确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能力呢?以下是我归纳的几种方法:

一、分析法

分析法是指从问题想起,逐一找到解答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解答两步或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从问题入手,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答问题所需要的条件,直至推到题中的已知条件为止。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教师“导”得好,“导”得巧,才能使课堂教学走出平淡,掀起波澜,推动课题教学走向成功。

如教学:“一个工程队要修一条长700米的公路,已经修了3天,平均每天修85米,剩下的要5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多少米?”解答前,先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画线段图。然后,引导学生分三步看图思考:1、要求后5天平均每天修多少米,必须知道哪些条件?数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缺少什么条件?2、要求的这个条件又需要知道什么?3、这个未知量你是怎样求的?学生通过以上步骤的分析,很快就能理清本题的解题思路:计划修的米数-前3天修的米数,最后再除以5天。

这样便完成了这道题的解题过程,运用分析法可以简化应用题的难度,找准其中的数量关系,从而正确解答。

二、综合法

综合法是从现有条件想起,一步一步求出问题。用这种方法解答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比较顺手。在教学连乘应用题时,一般都有三个已知条件,学生一般喜欢用综合法去分析,但经常将题中的三个条件的位置搞反,虽然结果一样,但却讲不出道理,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懂题意,认真分析题中的数

量关系,正确地运用条件、搭配条件。

如教学:“每个书架有4层,每层放30本书,5个书架共放多少本书?”这道题共有3个已知条件,用综合法来比较顺手。首先要找两个条件求出中间问题。选哪两个条件呢?这就要看哪两个条件之间的关系近,并引导学生说出根据这两个条件分别能求出来什么问题。经过探讨,学生很容易排斥出无法搭配的一组数字“30”和“5”。以后学生在分析这类应用题时,就会尽力去找有联系的,能提出问题、讲出道理的两个条件去下手。

三、情境教学法

教学应用题,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惊奇、疑惑、新鲜感等,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动机。有了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很好地传授知识、教学方法、培养能力。

数学教学应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已有知识,使学生在认识、使用和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如:对于“工程问题”可以进行如下的修改:李军星期天去商店买文具,所带的钱如果全部买笔记本,可以买10本,如果全部买铅笔,可以买15支。现在他先买了4本笔记本,剩下的钱还能买多少支铅笔?由于问题来自于生活,学生很容易联系自己购买文具时的情境,因此学生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经过学生的思考、讨论,会很快得出结论。这时教师再把上题“还原”成一道普通的工程问题,即“一项工程,单独做甲要10天,乙要15天,现在甲先做4,剩下的工程由乙来做还要几天。”学生会很快地找出解题的思路,由此可见,“生活化”的数学问题不仅能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更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摘录法

美国教育家奥苏泊尔指出:“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比较的方法,有利于知识的正迁移。小学课本第六册中的连乘、连除应用题与第五册中的该部分知识相比并不相同,其特点是未知量随着两个量

的变化而变化,并且连乘应用题与连除应用题是互逆的,因此该部分知识可以通过知识的迁移进行教学,下面介绍一种摘录法来完成这一过程。

如教学:“幼儿园的小朋友,每人每天吃2个苹果。照这样计算,大班15个小朋友7天要吃多少个苹果?”时可摘录如下:

每人(人数) 每天(天数) 吃 2个

15人 7 吃 ?个

思路(一):先让人数变化,再让天数变化。

每 人 每 天 吃 2个

15人 每 天 吃 ?个

15人 7 天 吃 ?个

思路(二):先让天数变化,再让人数变化。

每 人 每 天 吃 2个

每 人 7 天 吃 ?个

15人 7 天 吃 ?个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反映出数量关系的变化过程,既直观又清晰,而且可以避免学生因叙述形式的变化而带来的困惑。

五、联想法

联想,是指以某一已知(或未知)事物为导因,想象出与之相关联的其他未知(或已知)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人们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事物,解决新问题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恰当地运用联想,不仅可以达到简化的目的,更能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

一道应用题的解答,往往是在思想上将其转化成比较熟悉或相似的题型后,再着手去分析,找出突破点。这种转化与比较,就是建立新旧题之间的联想的具体体现。许多应用题的解答,就是依托丰富的联想,以所学知识为原材料找到解题思路的。

例如:广场上有一堆货物,第一次运走总数的1/4少2吨,第二次运走总数的1/5多3吨,第三次运走10吨后正好运完,这堆货物共有多少吨?初读此题,感到无从下手,但如果与以前学过的题型联想起来,你会发现这道题仍然是一道求单位“1”的量类型的分数应用题。因此,可以先通过去掉“少2吨”、“多3吨”这两个条件,列出算式,再通过分析、比较,遵循“少补多退”的原则列出算式。

六、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的一种形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互补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在应用题教学中大胆尝试合作学习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思考,如教学:两个修路队共同修一条路,3天修完。第一队修了120米,第二队修了102米。平均每天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多少米?对于本道题的求解过程,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学生通过讨论,不难找出其中的数量关系:第一队每天修的米数-第二队每天修的米数=第一队比第二队每天多修的米数(或:第一队比第二队一共多修的米数/3)。汇报的结果可以看出,学生不仅尝试了一题多解,更在探索中锻炼了思维能力。由此可见,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发表意见,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实践证明,合作学习是学生活跃思维、自我表现的有效方法,也是学习发展过程中的强大动力。

“山外青山楼外楼,前进路上无尽头。”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勇于探索与创新,相信在应用题的教学领域中必将取得可喜的成绩。

小学数学中解答应用题常用的几种思路方法

纵观小学数学课本,应用题部分成为本阶段的一个重点、难点,它不仅与人们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而且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最让教师头疼的就是学生总是不能熟练地独立分析解答应用题。究其原因,可以概括为两点:(1)基础差;(2)没有正确的方法。教师要想在课堂中完全改变这些现象,大幅度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从方法上完成这一环节任务。怎样才能正确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能力呢?以下是我归纳的几种方法:

一、分析法

分析法是指从问题想起,逐一找到解答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解答两步或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从问题入手,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答问题所需要的条件,直至推到题中的已知条件为止。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教师“导”得好,“导”得巧,才能使课堂教学走出平淡,掀起波澜,推动课题教学走向成功。

如教学:“一个工程队要修一条长700米的公路,已经修了3天,平均每天修85米,剩下的要5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多少米?”解答前,先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画线段图。然后,引导学生分三步看图思考:1、要求后5天平均每天修多少米,必须知道哪些条件?数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缺少什么条件?2、要求的这个条件又需要知道什么?3、这个未知量你是怎样求的?学生通过以上步骤的分析,很快就能理清本题的解题思路:计划修的米数-前3天修的米数,最后再除以5天。

这样便完成了这道题的解题过程,运用分析法可以简化应用题的难度,找准其中的数量关系,从而正确解答。

二、综合法

综合法是从现有条件想起,一步一步求出问题。用这种方法解答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比较顺手。在教学连乘应用题时,一般都有三个已知条件,学生一般喜欢用综合法去分析,但经常将题中的三个条件的位置搞反,虽然结果一样,但却讲不出道理,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懂题意,认真分析题中的数

量关系,正确地运用条件、搭配条件。

如教学:“每个书架有4层,每层放30本书,5个书架共放多少本书?”这道题共有3个已知条件,用综合法来比较顺手。首先要找两个条件求出中间问题。选哪两个条件呢?这就要看哪两个条件之间的关系近,并引导学生说出根据这两个条件分别能求出来什么问题。经过探讨,学生很容易排斥出无法搭配的一组数字“30”和“5”。以后学生在分析这类应用题时,就会尽力去找有联系的,能提出问题、讲出道理的两个条件去下手。

三、情境教学法

教学应用题,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惊奇、疑惑、新鲜感等,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动机。有了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很好地传授知识、教学方法、培养能力。

数学教学应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已有知识,使学生在认识、使用和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如:对于“工程问题”可以进行如下的修改:李军星期天去商店买文具,所带的钱如果全部买笔记本,可以买10本,如果全部买铅笔,可以买15支。现在他先买了4本笔记本,剩下的钱还能买多少支铅笔?由于问题来自于生活,学生很容易联系自己购买文具时的情境,因此学生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经过学生的思考、讨论,会很快得出结论。这时教师再把上题“还原”成一道普通的工程问题,即“一项工程,单独做甲要10天,乙要15天,现在甲先做4,剩下的工程由乙来做还要几天。”学生会很快地找出解题的思路,由此可见,“生活化”的数学问题不仅能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更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摘录法

美国教育家奥苏泊尔指出:“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比较的方法,有利于知识的正迁移。小学课本第六册中的连乘、连除应用题与第五册中的该部分知识相比并不相同,其特点是未知量随着两个量

的变化而变化,并且连乘应用题与连除应用题是互逆的,因此该部分知识可以通过知识的迁移进行教学,下面介绍一种摘录法来完成这一过程。

如教学:“幼儿园的小朋友,每人每天吃2个苹果。照这样计算,大班15个小朋友7天要吃多少个苹果?”时可摘录如下:

每人(人数) 每天(天数) 吃 2个

15人 7 吃 ?个

思路(一):先让人数变化,再让天数变化。

每 人 每 天 吃 2个

15人 每 天 吃 ?个

15人 7 天 吃 ?个

思路(二):先让天数变化,再让人数变化。

每 人 每 天 吃 2个

每 人 7 天 吃 ?个

15人 7 天 吃 ?个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反映出数量关系的变化过程,既直观又清晰,而且可以避免学生因叙述形式的变化而带来的困惑。

五、联想法

联想,是指以某一已知(或未知)事物为导因,想象出与之相关联的其他未知(或已知)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人们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事物,解决新问题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恰当地运用联想,不仅可以达到简化的目的,更能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

一道应用题的解答,往往是在思想上将其转化成比较熟悉或相似的题型后,再着手去分析,找出突破点。这种转化与比较,就是建立新旧题之间的联想的具体体现。许多应用题的解答,就是依托丰富的联想,以所学知识为原材料找到解题思路的。

例如:广场上有一堆货物,第一次运走总数的1/4少2吨,第二次运走总数的1/5多3吨,第三次运走10吨后正好运完,这堆货物共有多少吨?初读此题,感到无从下手,但如果与以前学过的题型联想起来,你会发现这道题仍然是一道求单位“1”的量类型的分数应用题。因此,可以先通过去掉“少2吨”、“多3吨”这两个条件,列出算式,再通过分析、比较,遵循“少补多退”的原则列出算式。

六、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的一种形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互补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在应用题教学中大胆尝试合作学习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思考,如教学:两个修路队共同修一条路,3天修完。第一队修了120米,第二队修了102米。平均每天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多少米?对于本道题的求解过程,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学生通过讨论,不难找出其中的数量关系:第一队每天修的米数-第二队每天修的米数=第一队比第二队每天多修的米数(或:第一队比第二队一共多修的米数/3)。汇报的结果可以看出,学生不仅尝试了一题多解,更在探索中锻炼了思维能力。由此可见,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发表意见,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实践证明,合作学习是学生活跃思维、自我表现的有效方法,也是学习发展过程中的强大动力。

“山外青山楼外楼,前进路上无尽头。”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勇于探索与创新,相信在应用题的教学领域中必将取得可喜的成绩。


相关内容

  •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
  •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 四川省南部县南隆镇五小 刘成花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最重要途径.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突出多读.多思.让学生在多读,多思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掌握规律,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

  • 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途径毕业论文格式
  • 1 一例多说,养成解题的思维习惯   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反过来,良好的逻辑思维,又会引导出准确、流畅而又周密的语言。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只强调“怎样解题”,而忽视了“如何说题(说题意、说思路、说解法、说检验等)”。看似这是重视解题,实则这 ...

  • 有思路,才有出路
  • 有思路,才有出路 一.前言 通俗地讲,学数学将使我们不再四肢发达,头脑简单:高雅的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华罗庚:新课标要求:"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现状 要想&quo ...

  •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 小学数学讲座(听课对象:小学六年级学生和家长) 解决问题的策略 张家骥 有两个问题是小学生家长反映最多的,一个是说自己的孩子学习数学比较粗心:另一个是自己的孩子做数学题时不会分析,不能举一反三.关于粗心的问题,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内容,我只想说一句,粗心的原因很多,各个学生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粗心不只 ...

  • 从应用题到解决问题
  • 日志 返回日志列表 周玉仁:从"应用题"到"解决问题" 2010-8-26 16:37阅读(70)       评论 上一篇 |下一篇:心情不好的人进来... <小学数学教师>2010.7,8期合刊 从"应用题"到& ...

  • 小学数学六年级论文
  • 让数学在思考中闪耀光芒 --关于解决问题的思考 土城小学 周德萍 "解决问题"是新课程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策略,"问题解决"是数学教育的核心.然而问题解决的关键是从实际问题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能够抽象出数学问题,也就是分析数量关系, ...

  • 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解题技巧
  • 摘 要:应用题属于小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尤其是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应用题的结构更加多变.涉及到的变量和数量关系越发细致.难懂,很多学生碰见应用题就显得十分吃力.由目前的现状来看,如果仔细探究小学高年级数学中的应用题规律,总结学习并解答应用题的方法,那么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 ...

  •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
  • 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八里小学 刘海香 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应用比的意义,初步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步骤. 教学难点:掌握解题的关键. 设计思路: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焦点问题,从而激起他们探求新知的兴趣,自己找到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并培养他 ...

  • 小学数学解题研究课程教学论文
  • 小学数学解题研究课程教学论文 [摘要]对于小学数学中的竞赛题目的处理一方面要立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用近现代数学思想方法来统领问题解决.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对问题进行仔细观察. 观察分析问题是寻求解题方案的关键所在,理性地观察题目的状态和结构,选准问题的突破口,对于提高解题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尤为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