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资管时代券商资管业务浅析
Securities companies’ asset management business in the age of prevalent asset management
商园波
商园波 齐鲁证券资管金融市场部
由
于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制度原因,我国资管行业被分割成具有明显界限的子模块,就是市场称
谓的银行系、信托系、券商系、基金系、私募系资管。其中,券商系资管就是证券公司或其子公司作为经营主体的资产管理业务,相对于其他系资管,券商资管有其自身的业务发展特点。在大资管时代来临之际,本文重
CHINAMONEY June 2015
点考察了在此历史背景下券商资管的发展特征、阶段、现状、展望,及券商资管与银行间市场的关系。
一、 券商资管业务的发展特征
自2005年第一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诞生至今,券
商资产管理业务已经经历10年的发展历程。这10年间是我国资管业务的大发展时期,各类资管业务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经过10年的市场演变,券商资管业务也形成了自身的发展特征。
(一)以证券公司既有资源为依托建立和开展资管业务
券商资管业务的建立和发展紧紧依托于证券公司
各类资源,证券公司在客户、渠道、资产来源、后台营运等各方面为资管业务提供了必要支持。券商资管业务的发展渠道主要依靠证券公司的营业部,服务的客户也主要是各营业部的客户;资管业务投资的资产可以通过投行部获得,而资金划拨、清算估值、系统
等方面需要借助于证券公司的营运部。至少在资管业务发展的前期,这种支持效果是非常显著的。正因为
借助于证券公司的资源,券商资管业务短短几年间获得快速发展,并成为市场上独树一帜的一支力量。 (二)成为业务种类最丰富、产品线最齐全的资管业务
经过不断地业务实践,券商资管业务目前具备
了自主开发、投资管理、营销服务各类产品的实力,
14
包括货币类、债券类、权益类(包括PE、新三板、交易所、境外产品)、量化对冲类、融资类等。在实践中,很多综合性大券商资管业务推出的产品已经覆盖了上述全部产品线,并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为什么券商资管业务能够自主研发和交投这么广泛的产品线?这主要得益于良好的人才建设和人才引进机制、灵活的产品创设机制、强大的产品创新能力、较好的营运支持。而银行系、信托系、基金系、保险系、私募资管,或多或少在某个方面欠缺一点。
(三)与其他资管业务相互承接、密切合作
券商资管与银行理财、信托、
保险资管、基金专户的合作日益紧密,合作形式一是互为交易对手,二是通道业务,三是项目共享,四是管理人业务。由于风险偏好的接近性,券商资管与银行理财、信托的合作显得尤为深入和广泛,已经达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的程度,券商资管资金约85%来自于银行和信托。在与其他资管业务合作过程中,券商资管的业务半径无形中获得拉长,同时能够通过互通有无、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共同推进资管行业的发展。
(四)迈向现代资产管理公司
券商资管业务近几年开始尝试公司制的组织形式,并有日趋扩大之势。随着资产管理规模的不断增加,成立独立的资产管理公司已经成为券商应对的必要选择,从2010年成立首家独立的券商资管公司至今,已经累计成立13家独立的券商资管公司,后续有望诞生更多独立的券商资管公司。公司制的出现必将推动券商资管业务更加专业、高效、可持续性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上市公司中也会有券商资产管理公司的一席之地。
二、 券商资管业务的三个发展阶段 券商资管业务从业务品种丰富程度、发展速度、业务规模等方面来考察,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12年之前,可以称为“探索期”;2012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可以称为快速发展期;2014年初至今,可以认为是稳步发展期。 2012年之前,券商资管业务规模较小,到2011年年底全行业受托规模仅为2818.68亿元。该阶段的券商资管业务种类、产品品种比较单一,投资投向主要是传统的标准化资产,产品形态接近于基金,受制于监管规定,创新力度也较弱。
2012年为券商资管业务的转折
年。2012年5月券商创新大会召开,拉开了券商资管业务放松管制、大力推进业务创新的序幕,同年10月
证监会修改了相应的资管业务管理办法,从制度上保障券商创新业务的开展。自此券商资管开始募集和承接来自于银行的巨额委托资金,2012年年底全行业管理规模猛增到1.89万亿元,比2011年年底增加了1.6万亿元,增幅高达5.7倍。2013年年底增幅虽然有所降低,但是仍然比2012年年底增长了1.75倍。这个阶段券商资管业务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但是主动管理的资金占比较小;业务品种进一步丰富,定向、大集合、小集合、专项计划等各类产品的规模持续增长,产品创新尤其是集合产品形态创新迭出,结构化、期限分层、预期收益率报价等产品设计相比前期来说都是重要的突破点。
2014年开始,由于银行增量委
托资金的大幅减少,券商资管全行业管理规模增幅快速降低,2014年增幅为53%。预见到被动管理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很多券商把业务侧重点转到了主动管理业务,并纷纷加大力度推出主动管理产品。2014年可以说是券商资管的业务转型开始年,这个阶段主动管理的资金占比开始有所提高。
三、 券商资管业务模式、现状及与银行间市场的关系 (一)业务模式
资管业务以“受人之托、代客
2015.6
15
理财”为基本宗旨,但本质上跟其他金融活动一样,无非是投融资金行为,只不过资管业务一般会把投资风险转移到资金方,所以它是一项中间业务,而不是资产负债业务。券商资管业务完全体现了资管的本质,任何显性或隐性的保本或保收益行为都是相关法规禁止的,资金方唯一的筛选标准是管理人的历史业绩和市场品牌,而不能期望管理人在投资行为上会对资金方做出背书。
可根据资金的流转前后顺序来
分析券商资管业务模式,资金的流程即从最初获得资金到资金接收,再到资金运用、回收,最后到资金兑付。券商资管公司组织架构据此来设置,一般包括前台市场营销部门、中台产品研发部门、投资管理部门、后台营运部门。市场营销部门负责接洽联络资金方或营业部,通过产品营销负责获得资金;产品研发部门负责产品开发与创设,通过产品这个载体来接收资金,产品形态包括定向、集合和专项;投资管理部门负责资产运作和产品日常管理,即负责运用资金;后台营运部门负责资金划拨、清算估值、系统支持等,即负责监管资金和回收、兑付资金。一项资管业务的顺利完成,需要各部门分工合作、密切衔接、互相配合。
CHINAMONEY June 2015
券商资管的主营业务就是通过不断地获得资金、不断地运用资金,来获得中间利差的一部分,即管理费收入或业绩报酬;利差的大部分将作为投资收益分配给投资者,即投资收益。据统计,2014年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收入124.35亿元,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对证券公司收入的贡献度达4.8%。 (二)发展现状
1. 券商资管规模2014年获得持
续增长,但增速明显趋缓,主要在于通道业务增长趋缓,2014年通道业务仅增长49%;
2. 券商资管规模已经超越基金
业务,并缩小与信托的差距。截至2014年末,券商资管存续产品1.25万只(含集合和定向),规模7.95万亿元,同时间银行理财15万亿元、信托13.97万亿元、基金6.68万亿元,券商资管规模超越基金、成为第三大资管子模块。
3. 主动管理规模和占比上升。
2014年末,主动管理规模1.35万亿元,比2013年增加5600万元,增长70.95%;占比17%,占比比2013年提高2个百分点;被动管理规模6.6万亿元,增长49%,占比83%。
4. 集合类产品规模和占比上
升。2014年末,集合类产品规模6555亿元,比2013年增加2986亿元,增长83.7%,占比8.24%,比
2013年增加1.4个百分点;定向7.25万亿元,比2013年增加2.42万亿元,增长49.9%。
5. 标准类资产投向占比较小。
截至2014年年底,投向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标准类资产规模约1.48万亿元,占比不足20%,占比较小。但是在主动管理业务中,标准类资产投向占比超越其他资产类别。
6. 集中度较高。2014年年底,
排名前10的券商资管业务规模占全行业规模比例为45.4%,前20占比为67.6%。
7. 机构资金来源占比具有绝
对优势。从资金来源上看,个人户数171万户,占比99%;机构1.68万户,占比1%。但个人委托资金4300亿元,仅占4.5%;机构委托资金7.52万亿元,占比94.5%。 (三)与银行间市场的关系
无论从国外发达国家还是国内
实践情况来看,债券市场都是资管业务的主要投资场所,固定收益产品是资管业务的主要产品种类。券商资管业务的固定收益产品占有绝对的比例优势。因此,券商资管业务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债券市场尤其是银行间市场的发展壮大,而后者也需要前者的入市以进一步完善投资者结构、增加市场深度、扩大市场影响力,两者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相辅相成。
16
1. 对券商资管来
到9.95%,2013年年底为10.33%,2014年年底上升
说,作为资管业务的主要资产市场,债券市场尤其是银行间市场为券商资管主动业务提供了主要的资产来源。根据2014年年底的数据统计,券商集合产品中投向债券的资金比例约为31%,主动定向业务中投债的比例约为34.85%,主动管理业务中投债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种类的投资。券商资管业务规模中占绝对比例的是固定收益产品,随着固定收益产品规模的持续增
到11.36%,并进一步上升到目前的11.6%。券商资管目前占全部资管业务规模约17%,对银行间市场的参与度与日俱增。
2013年上半年-2014年下半年银行间乙类户开户暂停期间,券商资管业务对银行间市场的参与度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大量的新增资金
无法进入银行间市场,只能辗转到交易所市场,在此期间,交易所债券市场迎来了一波快速发展期。
4.券商资管参与银行间市场有助于增强银行间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相对于
长,迫切需要具有最大市场容量的债券市场尤其是银行间市场来满足投资需求。
2. 债券市场尤其是
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券商及其资管的固定收益资产交易盘属性更为显
数据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
银行间市场是券商资管业务流动性的主要来源,为券商资管业务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血液。目前券商资管业务没有信用拆借资格,但是具有回购资格,这就决定了券商资管业务尤其是固定收益的流动性主要来自于债券市场尤其是银行间市场。券商资管通过资产回购交易,每天从银行间获得流动性来支持业务发展。
3. 银行间市场需要券商资管
的参与。作为银行间市场的重要参与力量,券商资管的发展壮大有助于提升银行间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并进一步完善投资者结构。近几年随着资管行业的持续发展,资管产品在银行间市场的参与程度日益加深,以基金类债券托管量占比作为参与度的一个近似指标来看,该指标近几年逐年增长,2011年6月底为6.58%,2012年12月底提高
著,交投活动更为活跃,换手率也明显高于其他机构,有时甚至还承担了资本中介的功能。因此,总体上而言,券商资管通过积极参与银行间市场,在提升市场深度和广度的同时,也提高了银行间市场的交易活跃度,增强了债券类资产和货币类资产的价格发现功能。此外,券商资管独自成立了研究所或借助于券商母公司的研究所,对市场的
2015.6
17
研究投入明显多于其他机构,通过深入的市场研究并发布研究报告,有助于进一步增强银行间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5. 宏观意义上而言,券商资管
与银行间市场一起支持实体经济。券商资管是市场参与者,银行间市场是债券一级和二级市场,两者通过资金价格紧密衔接,互相配合,共同参与投融资活动,共同服务于实体经济。券商资管业务一方面募集资金规模不断攀升,另一方面不断增加对包括银行间市场在内的固定收益资产的投资,实际上进一步打通了储蓄-投资的管道,为实体经济增加资金供给,增加社会融资额;同时,管理人通过筛选债券品种,将资金配向优质企业、朝阳行业、国家支持领域,有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 券商资管业务的优劣势分析 (一)业务优势
1. 证券公司的各种资源是推动
业务发展的强大后盾
证券公司资管业务在证券公司
各条线中属于“后起之秀”,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快、收入利润贡献度也越来越大,日渐成为证券公司重要的业务模块。正因为起步晚,所以可以借助证券公司既有的各种资源;也正因为收入利润贡献度日益提高,证券公司也愿意加大对
CHINAMONEY June 2015
资管业务的投入,独立子公司的纷纷建立就是明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证券公司各营业部成为资管业务的天然销售网点,成为券商资管业务制胜基金、信托、私募资管的重要法宝。
2. 较早建立了各类投资人才的
储备库
券商资管业务具备最丰富的业
务种类和产品线,这主要归功于各类投资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资本市场、固收领域、量化对冲领域是传统的资管业务,券商资管在这些领域已经深耕细作多年,因此投资人才济济。2012年之后,随着大资管时代的到来,一些券商资管公司及时拓展业务领域,从信托公司引入大量的项目经理,开始拓展融资性业务,在此基础上逐渐建立了从投资类到融资类的各类产品。券商资管业务能够大放异彩,主要依靠各类专业的投资人员。可以说,各类投资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券商资管业务保持竞争力的核心所在。
3. 运行机制日益独立化,具有
较强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券商资管业务一向以高效率著
称,这与券商做其他业务的风格一脉相承。随着独立子公司的纷纷成立,资管业务决策权下放到子公司层面,券商资管业务独立性进一步增强;而随着决策机制链条减少,
业务管理朝着扁平化发展,业务灵活性和便捷性也随之进一步提升。券商资管业务的高效性在资管业务中算是首屈一指,也因为这个原因,银行资金在选择合作对手的时候往往会优选券商资管。 4. 交易所股票质押业务的专
属性
根据上交所、深交所发布的交易所股票质押回购业务办法,交易所股票质押回购业务的资金融出方只能是券商自营资金或券商资管资金,这就排斥了其他资管资金直接参与交易所股票质押回购业务。交易所股票质押回购业务目前来说基本上是固收市场性价比最高的一个投资品种,这项资产预期收益率高,目前在7%〜8.5%;安全性高,以最具流动性的股票质押,并且质押率较低,当触及相关平仓线时,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变现质押股票来保障资金安全。在全资管行业中,这块香馍馍为券商资管业务所独享,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二)业务劣势
1. 私募性质的定位。2013年6
月新修改的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规定,券商集合资产管理业务的委托人不超过50个;这意味着券商新增集合产品划入私募基金的范畴,投资者人数受到严格限定。而银行理财、公募基金、信托300万
18
以上投资者,都不受人数限制。投资者人数的限制,将影响券商产品规模的增长潜力以及后续的资产运作,因此,券商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将因此受到较大的制约。
2. 市场品牌建设和影响力的培
养任重道远。相较于银行理财、基金、信托,券商资管的品牌认知度还较低,市场影响力较小。不像银行理财,有银行信用隐性背书的天然优势;又不像基金,具有公募资格,可以公开宣传、公开募集;也不像信托公司历史悠久,且有信托法的保护。券商资管的先天条件并不算十分良好,券商资管的客户群目前主要来自于营业部,因此受众范围相对较小,又不能公开宣传产品,业务开展时间也就10年左右,不算太长。以上种种原因造成券商资管的社会影响力还不强,客户尤其是零售客户对券商资管的认知度不够,市场品牌更无从谈起。个人客户资金占比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受众范围的大小,2014年底个人客户资金仅占券商资管业务总规模的4.5%,而同期银行理财规模中个人客户资金占比将近60%。五、 券商资管业务的未来发展 展望未来,可以预见大资管时代正在来临,制度或监管造成的不公平竞争正在逐渐减少,各类资管公司将置于同一个平台上竞争,
牌照价值将不复存在,制度红利将消减,竞争的重点将放在管理业绩、营销能力、服务质量、客户体验等方面。竞争优势最终都要依靠“人”来体现,从长期来看,券商资管业务如果要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做好人才建设、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人才集聚等以人为本的工作。
而就短期而言,需要从以下几
个方面来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1. 进一步整合和利用好证券公
司的资源,尤其是要发挥营业部的资源优势。券商是除银行之外分支机构最多的金融机构,这些分支机构天然成为资管业务的销售网点,券商资管业务必须进一步发挥分支机构的作用,以获得更多更好的客户资源和项目资源。
2. 以投资管理业务作为提升
竞争力的基础。投资业绩是反映一家券商资管公司管理能力的“晴雨表”,也是吸引客户、增加客户粘度的首要武器,营销、营运工作都建立在投资管理业务基础之上,因此投资业务的好坏,是资管业务成败的关键。券商资管在传统投资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是在融资性业务上还欠缺不少,比如项目储备较少、项目管理经验不足,为此必须全面强化投资管理能力。
3. 加强产品创新,获得先发优
势。加强对市场需求的研究,大力创设符合市场需求、符合投资规律的产品。一个好的产品能够持续很长的生命周期,能够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客户体验,能够源源不断地为资管公司创造利润来源,并且在创设之后的一段时间内还可以获得由于创新带来的“红利”。在同质化竞争日益严重的环境下,产品创新尤其应该引起券商资管的关注。
4. 优化内部管理,保持运行效
率。券商资管一向以“高效”取胜于其他资管业务,而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增长,这种高效率的运行特点难免会受到影响。为此必须通过优化流程、完善系统,使得内部管理适应于不断增长的业务体量,在做大做强业务的同时又能够保持高效性不受损失。
5. 注重品牌建设,提高市场认
可度,增加市场影响力。品牌建设对券商资管而言尤其显得重要,但是品牌建设又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从点滴做起。改进对客户的服务态度、改善客户体验、增加客户回报率、提高客户购买产品的便捷性等等,无一不是品牌建设的具体内容。建立品牌、扩大受众面、提高社会认知度,是大资管时代来临后任何一家想做大做强业务的券商资管必然要走的道路。
2015.6
19
大资管时代券商资管业务浅析
Securities companies’ asset management business in the age of prevalent asset management
商园波
商园波 齐鲁证券资管金融市场部
由
于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制度原因,我国资管行业被分割成具有明显界限的子模块,就是市场称
谓的银行系、信托系、券商系、基金系、私募系资管。其中,券商系资管就是证券公司或其子公司作为经营主体的资产管理业务,相对于其他系资管,券商资管有其自身的业务发展特点。在大资管时代来临之际,本文重
CHINAMONEY June 2015
点考察了在此历史背景下券商资管的发展特征、阶段、现状、展望,及券商资管与银行间市场的关系。
一、 券商资管业务的发展特征
自2005年第一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诞生至今,券
商资产管理业务已经经历10年的发展历程。这10年间是我国资管业务的大发展时期,各类资管业务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经过10年的市场演变,券商资管业务也形成了自身的发展特征。
(一)以证券公司既有资源为依托建立和开展资管业务
券商资管业务的建立和发展紧紧依托于证券公司
各类资源,证券公司在客户、渠道、资产来源、后台营运等各方面为资管业务提供了必要支持。券商资管业务的发展渠道主要依靠证券公司的营业部,服务的客户也主要是各营业部的客户;资管业务投资的资产可以通过投行部获得,而资金划拨、清算估值、系统
等方面需要借助于证券公司的营运部。至少在资管业务发展的前期,这种支持效果是非常显著的。正因为
借助于证券公司的资源,券商资管业务短短几年间获得快速发展,并成为市场上独树一帜的一支力量。 (二)成为业务种类最丰富、产品线最齐全的资管业务
经过不断地业务实践,券商资管业务目前具备
了自主开发、投资管理、营销服务各类产品的实力,
14
包括货币类、债券类、权益类(包括PE、新三板、交易所、境外产品)、量化对冲类、融资类等。在实践中,很多综合性大券商资管业务推出的产品已经覆盖了上述全部产品线,并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为什么券商资管业务能够自主研发和交投这么广泛的产品线?这主要得益于良好的人才建设和人才引进机制、灵活的产品创设机制、强大的产品创新能力、较好的营运支持。而银行系、信托系、基金系、保险系、私募资管,或多或少在某个方面欠缺一点。
(三)与其他资管业务相互承接、密切合作
券商资管与银行理财、信托、
保险资管、基金专户的合作日益紧密,合作形式一是互为交易对手,二是通道业务,三是项目共享,四是管理人业务。由于风险偏好的接近性,券商资管与银行理财、信托的合作显得尤为深入和广泛,已经达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的程度,券商资管资金约85%来自于银行和信托。在与其他资管业务合作过程中,券商资管的业务半径无形中获得拉长,同时能够通过互通有无、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共同推进资管行业的发展。
(四)迈向现代资产管理公司
券商资管业务近几年开始尝试公司制的组织形式,并有日趋扩大之势。随着资产管理规模的不断增加,成立独立的资产管理公司已经成为券商应对的必要选择,从2010年成立首家独立的券商资管公司至今,已经累计成立13家独立的券商资管公司,后续有望诞生更多独立的券商资管公司。公司制的出现必将推动券商资管业务更加专业、高效、可持续性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上市公司中也会有券商资产管理公司的一席之地。
二、 券商资管业务的三个发展阶段 券商资管业务从业务品种丰富程度、发展速度、业务规模等方面来考察,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12年之前,可以称为“探索期”;2012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可以称为快速发展期;2014年初至今,可以认为是稳步发展期。 2012年之前,券商资管业务规模较小,到2011年年底全行业受托规模仅为2818.68亿元。该阶段的券商资管业务种类、产品品种比较单一,投资投向主要是传统的标准化资产,产品形态接近于基金,受制于监管规定,创新力度也较弱。
2012年为券商资管业务的转折
年。2012年5月券商创新大会召开,拉开了券商资管业务放松管制、大力推进业务创新的序幕,同年10月
证监会修改了相应的资管业务管理办法,从制度上保障券商创新业务的开展。自此券商资管开始募集和承接来自于银行的巨额委托资金,2012年年底全行业管理规模猛增到1.89万亿元,比2011年年底增加了1.6万亿元,增幅高达5.7倍。2013年年底增幅虽然有所降低,但是仍然比2012年年底增长了1.75倍。这个阶段券商资管业务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但是主动管理的资金占比较小;业务品种进一步丰富,定向、大集合、小集合、专项计划等各类产品的规模持续增长,产品创新尤其是集合产品形态创新迭出,结构化、期限分层、预期收益率报价等产品设计相比前期来说都是重要的突破点。
2014年开始,由于银行增量委
托资金的大幅减少,券商资管全行业管理规模增幅快速降低,2014年增幅为53%。预见到被动管理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很多券商把业务侧重点转到了主动管理业务,并纷纷加大力度推出主动管理产品。2014年可以说是券商资管的业务转型开始年,这个阶段主动管理的资金占比开始有所提高。
三、 券商资管业务模式、现状及与银行间市场的关系 (一)业务模式
资管业务以“受人之托、代客
2015.6
15
理财”为基本宗旨,但本质上跟其他金融活动一样,无非是投融资金行为,只不过资管业务一般会把投资风险转移到资金方,所以它是一项中间业务,而不是资产负债业务。券商资管业务完全体现了资管的本质,任何显性或隐性的保本或保收益行为都是相关法规禁止的,资金方唯一的筛选标准是管理人的历史业绩和市场品牌,而不能期望管理人在投资行为上会对资金方做出背书。
可根据资金的流转前后顺序来
分析券商资管业务模式,资金的流程即从最初获得资金到资金接收,再到资金运用、回收,最后到资金兑付。券商资管公司组织架构据此来设置,一般包括前台市场营销部门、中台产品研发部门、投资管理部门、后台营运部门。市场营销部门负责接洽联络资金方或营业部,通过产品营销负责获得资金;产品研发部门负责产品开发与创设,通过产品这个载体来接收资金,产品形态包括定向、集合和专项;投资管理部门负责资产运作和产品日常管理,即负责运用资金;后台营运部门负责资金划拨、清算估值、系统支持等,即负责监管资金和回收、兑付资金。一项资管业务的顺利完成,需要各部门分工合作、密切衔接、互相配合。
CHINAMONEY June 2015
券商资管的主营业务就是通过不断地获得资金、不断地运用资金,来获得中间利差的一部分,即管理费收入或业绩报酬;利差的大部分将作为投资收益分配给投资者,即投资收益。据统计,2014年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收入124.35亿元,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对证券公司收入的贡献度达4.8%。 (二)发展现状
1. 券商资管规模2014年获得持
续增长,但增速明显趋缓,主要在于通道业务增长趋缓,2014年通道业务仅增长49%;
2. 券商资管规模已经超越基金
业务,并缩小与信托的差距。截至2014年末,券商资管存续产品1.25万只(含集合和定向),规模7.95万亿元,同时间银行理财15万亿元、信托13.97万亿元、基金6.68万亿元,券商资管规模超越基金、成为第三大资管子模块。
3. 主动管理规模和占比上升。
2014年末,主动管理规模1.35万亿元,比2013年增加5600万元,增长70.95%;占比17%,占比比2013年提高2个百分点;被动管理规模6.6万亿元,增长49%,占比83%。
4. 集合类产品规模和占比上
升。2014年末,集合类产品规模6555亿元,比2013年增加2986亿元,增长83.7%,占比8.24%,比
2013年增加1.4个百分点;定向7.25万亿元,比2013年增加2.42万亿元,增长49.9%。
5. 标准类资产投向占比较小。
截至2014年年底,投向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标准类资产规模约1.48万亿元,占比不足20%,占比较小。但是在主动管理业务中,标准类资产投向占比超越其他资产类别。
6. 集中度较高。2014年年底,
排名前10的券商资管业务规模占全行业规模比例为45.4%,前20占比为67.6%。
7. 机构资金来源占比具有绝
对优势。从资金来源上看,个人户数171万户,占比99%;机构1.68万户,占比1%。但个人委托资金4300亿元,仅占4.5%;机构委托资金7.52万亿元,占比94.5%。 (三)与银行间市场的关系
无论从国外发达国家还是国内
实践情况来看,债券市场都是资管业务的主要投资场所,固定收益产品是资管业务的主要产品种类。券商资管业务的固定收益产品占有绝对的比例优势。因此,券商资管业务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债券市场尤其是银行间市场的发展壮大,而后者也需要前者的入市以进一步完善投资者结构、增加市场深度、扩大市场影响力,两者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相辅相成。
16
1. 对券商资管来
到9.95%,2013年年底为10.33%,2014年年底上升
说,作为资管业务的主要资产市场,债券市场尤其是银行间市场为券商资管主动业务提供了主要的资产来源。根据2014年年底的数据统计,券商集合产品中投向债券的资金比例约为31%,主动定向业务中投债的比例约为34.85%,主动管理业务中投债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种类的投资。券商资管业务规模中占绝对比例的是固定收益产品,随着固定收益产品规模的持续增
到11.36%,并进一步上升到目前的11.6%。券商资管目前占全部资管业务规模约17%,对银行间市场的参与度与日俱增。
2013年上半年-2014年下半年银行间乙类户开户暂停期间,券商资管业务对银行间市场的参与度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大量的新增资金
无法进入银行间市场,只能辗转到交易所市场,在此期间,交易所债券市场迎来了一波快速发展期。
4.券商资管参与银行间市场有助于增强银行间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相对于
长,迫切需要具有最大市场容量的债券市场尤其是银行间市场来满足投资需求。
2. 债券市场尤其是
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券商及其资管的固定收益资产交易盘属性更为显
数据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
银行间市场是券商资管业务流动性的主要来源,为券商资管业务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血液。目前券商资管业务没有信用拆借资格,但是具有回购资格,这就决定了券商资管业务尤其是固定收益的流动性主要来自于债券市场尤其是银行间市场。券商资管通过资产回购交易,每天从银行间获得流动性来支持业务发展。
3. 银行间市场需要券商资管
的参与。作为银行间市场的重要参与力量,券商资管的发展壮大有助于提升银行间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并进一步完善投资者结构。近几年随着资管行业的持续发展,资管产品在银行间市场的参与程度日益加深,以基金类债券托管量占比作为参与度的一个近似指标来看,该指标近几年逐年增长,2011年6月底为6.58%,2012年12月底提高
著,交投活动更为活跃,换手率也明显高于其他机构,有时甚至还承担了资本中介的功能。因此,总体上而言,券商资管通过积极参与银行间市场,在提升市场深度和广度的同时,也提高了银行间市场的交易活跃度,增强了债券类资产和货币类资产的价格发现功能。此外,券商资管独自成立了研究所或借助于券商母公司的研究所,对市场的
2015.6
17
研究投入明显多于其他机构,通过深入的市场研究并发布研究报告,有助于进一步增强银行间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5. 宏观意义上而言,券商资管
与银行间市场一起支持实体经济。券商资管是市场参与者,银行间市场是债券一级和二级市场,两者通过资金价格紧密衔接,互相配合,共同参与投融资活动,共同服务于实体经济。券商资管业务一方面募集资金规模不断攀升,另一方面不断增加对包括银行间市场在内的固定收益资产的投资,实际上进一步打通了储蓄-投资的管道,为实体经济增加资金供给,增加社会融资额;同时,管理人通过筛选债券品种,将资金配向优质企业、朝阳行业、国家支持领域,有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 券商资管业务的优劣势分析 (一)业务优势
1. 证券公司的各种资源是推动
业务发展的强大后盾
证券公司资管业务在证券公司
各条线中属于“后起之秀”,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快、收入利润贡献度也越来越大,日渐成为证券公司重要的业务模块。正因为起步晚,所以可以借助证券公司既有的各种资源;也正因为收入利润贡献度日益提高,证券公司也愿意加大对
CHINAMONEY June 2015
资管业务的投入,独立子公司的纷纷建立就是明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证券公司各营业部成为资管业务的天然销售网点,成为券商资管业务制胜基金、信托、私募资管的重要法宝。
2. 较早建立了各类投资人才的
储备库
券商资管业务具备最丰富的业
务种类和产品线,这主要归功于各类投资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资本市场、固收领域、量化对冲领域是传统的资管业务,券商资管在这些领域已经深耕细作多年,因此投资人才济济。2012年之后,随着大资管时代的到来,一些券商资管公司及时拓展业务领域,从信托公司引入大量的项目经理,开始拓展融资性业务,在此基础上逐渐建立了从投资类到融资类的各类产品。券商资管业务能够大放异彩,主要依靠各类专业的投资人员。可以说,各类投资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券商资管业务保持竞争力的核心所在。
3. 运行机制日益独立化,具有
较强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券商资管业务一向以高效率著
称,这与券商做其他业务的风格一脉相承。随着独立子公司的纷纷成立,资管业务决策权下放到子公司层面,券商资管业务独立性进一步增强;而随着决策机制链条减少,
业务管理朝着扁平化发展,业务灵活性和便捷性也随之进一步提升。券商资管业务的高效性在资管业务中算是首屈一指,也因为这个原因,银行资金在选择合作对手的时候往往会优选券商资管。 4. 交易所股票质押业务的专
属性
根据上交所、深交所发布的交易所股票质押回购业务办法,交易所股票质押回购业务的资金融出方只能是券商自营资金或券商资管资金,这就排斥了其他资管资金直接参与交易所股票质押回购业务。交易所股票质押回购业务目前来说基本上是固收市场性价比最高的一个投资品种,这项资产预期收益率高,目前在7%〜8.5%;安全性高,以最具流动性的股票质押,并且质押率较低,当触及相关平仓线时,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变现质押股票来保障资金安全。在全资管行业中,这块香馍馍为券商资管业务所独享,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二)业务劣势
1. 私募性质的定位。2013年6
月新修改的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规定,券商集合资产管理业务的委托人不超过50个;这意味着券商新增集合产品划入私募基金的范畴,投资者人数受到严格限定。而银行理财、公募基金、信托300万
18
以上投资者,都不受人数限制。投资者人数的限制,将影响券商产品规模的增长潜力以及后续的资产运作,因此,券商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将因此受到较大的制约。
2. 市场品牌建设和影响力的培
养任重道远。相较于银行理财、基金、信托,券商资管的品牌认知度还较低,市场影响力较小。不像银行理财,有银行信用隐性背书的天然优势;又不像基金,具有公募资格,可以公开宣传、公开募集;也不像信托公司历史悠久,且有信托法的保护。券商资管的先天条件并不算十分良好,券商资管的客户群目前主要来自于营业部,因此受众范围相对较小,又不能公开宣传产品,业务开展时间也就10年左右,不算太长。以上种种原因造成券商资管的社会影响力还不强,客户尤其是零售客户对券商资管的认知度不够,市场品牌更无从谈起。个人客户资金占比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受众范围的大小,2014年底个人客户资金仅占券商资管业务总规模的4.5%,而同期银行理财规模中个人客户资金占比将近60%。五、 券商资管业务的未来发展 展望未来,可以预见大资管时代正在来临,制度或监管造成的不公平竞争正在逐渐减少,各类资管公司将置于同一个平台上竞争,
牌照价值将不复存在,制度红利将消减,竞争的重点将放在管理业绩、营销能力、服务质量、客户体验等方面。竞争优势最终都要依靠“人”来体现,从长期来看,券商资管业务如果要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做好人才建设、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人才集聚等以人为本的工作。
而就短期而言,需要从以下几
个方面来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1. 进一步整合和利用好证券公
司的资源,尤其是要发挥营业部的资源优势。券商是除银行之外分支机构最多的金融机构,这些分支机构天然成为资管业务的销售网点,券商资管业务必须进一步发挥分支机构的作用,以获得更多更好的客户资源和项目资源。
2. 以投资管理业务作为提升
竞争力的基础。投资业绩是反映一家券商资管公司管理能力的“晴雨表”,也是吸引客户、增加客户粘度的首要武器,营销、营运工作都建立在投资管理业务基础之上,因此投资业务的好坏,是资管业务成败的关键。券商资管在传统投资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是在融资性业务上还欠缺不少,比如项目储备较少、项目管理经验不足,为此必须全面强化投资管理能力。
3. 加强产品创新,获得先发优
势。加强对市场需求的研究,大力创设符合市场需求、符合投资规律的产品。一个好的产品能够持续很长的生命周期,能够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客户体验,能够源源不断地为资管公司创造利润来源,并且在创设之后的一段时间内还可以获得由于创新带来的“红利”。在同质化竞争日益严重的环境下,产品创新尤其应该引起券商资管的关注。
4. 优化内部管理,保持运行效
率。券商资管一向以“高效”取胜于其他资管业务,而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增长,这种高效率的运行特点难免会受到影响。为此必须通过优化流程、完善系统,使得内部管理适应于不断增长的业务体量,在做大做强业务的同时又能够保持高效性不受损失。
5. 注重品牌建设,提高市场认
可度,增加市场影响力。品牌建设对券商资管而言尤其显得重要,但是品牌建设又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从点滴做起。改进对客户的服务态度、改善客户体验、增加客户回报率、提高客户购买产品的便捷性等等,无一不是品牌建设的具体内容。建立品牌、扩大受众面、提高社会认知度,是大资管时代来临后任何一家想做大做强业务的券商资管必然要走的道路。
2015.6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