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下册)

课题1 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能力培养: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品质: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方法: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美育渗透:从生活中的金属制品,感受其丰富多彩的形状、颜色美。 重点

1、 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仪器、药品

铁片、铜片、铝片、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黄铜、铜,与钛有关的资料和

【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 物理性质

1、 共性: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汞是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为电和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

密度较大,熔点教高。

2、 特性: 二、性质决定用途

三、合金

1、常见合金──生铁和钢。

2、常见合金的主要成份、性能和用途。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

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

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 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 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拔,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

活动性顺序。

(3) 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有趣的实验与老师的点拨中轻松掌握化学知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2

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

教学方法

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镁条、铝片、铜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稀HCl 、稀H 2SO 4、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镁条、锌粒、铜片、铁钉、砂纸、火柴、试管(若干)。 课时安排 2课时

4

5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 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Mg+O22Cu+O2

2MgO Al+3O2

=2Al2O 3

2CuO Fe+2O2Fe 3O 4 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金属的活动性: Mg >Al >Fe ,Cu >Au 2、金属与酸的反应

Mg+2HCl==MgCl2+H2↑ Zn+2HCl==ZnCl+H2↑ Fe+2HCl==FeCl2+H2↑ Mg+H2SO 4==MgSO4+H2↑ Zn+H2SO 4==ZnSO4+H2↑ Fe+H2SO 4==FeSO4+H2↑

金属+酸→金属化合物+氢气

金属的活动性: Mg >Zn >Fe >Cu 置换反应:A+BC→AC+B 3、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

金属+金属化合物→新金属化合物+新金属

2Al+3CuSO4=Al(SO4)3+3Cu

6

Cu+2AgNO3=Cu(NO3)2+2Ag金属的活动性:Al >Cu >Ag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

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

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 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 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拔,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

活动性顺序。

(3) 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有趣的实验与老师的点拨中轻松掌握化学知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

教学方法

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镁条、铝片、铜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稀HCl 、稀H 2SO 4、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镁条、锌粒、铜片、铁钉、砂纸、火柴、试管(若干)。 课时安排 2课时

7

8

9

10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 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Mg+O2

2Cu+O22MgO Al+3O2=2Al2O 3 2CuO Fe+2O2Fe 3O 4

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金属的活动性:

Mg >Al >Fe ,Cu >Au

2、金属与酸的反应

Mg+2HCl==MgCl2+H2↑ Zn+2HCl==ZnCl+H2↑

Fe+2HCl==FeCl2+H2↑ Mg+H2SO 4==MgSO4+H2↑

Zn+H2SO 4==ZnSO4+H2↑ Fe+H2SO 4==FeSO4+H2↑

金属+酸→金属化合物+氢气

金属的活动性:

Mg >Zn >Fe >Cu

置换反应:A+BC→AC+B

3、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

金属+金属化合物→新金属化合物+新金属

2Al+3CuSO4=Al(SO4)3+3Cu

Cu+2AgNO3=Cu(NO3)2+2Ag金属的活动性:Al >Cu >Ag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实验准备

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本课时主要是以实验探究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实验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小组总结从而

12

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了解结晶现象。

13

初步培养活动与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画出实验简图)→动手实验→

观察记录→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事物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

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重点和难点

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

实验准备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不超过5人。

每组准备器材:烧杯2个(各装20 mL水)、玻璃棒1根、5 g NaCl(预先称好)、5 g KNO3 4包

(预先称好)、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火柴、量筒、胶头滴管。

CAI 课件、实物投影仪。

14

15

课题2 溶解度(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

线。

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重点和难点 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实验准备

投影仪、坐标纸、汽水两瓶、火柴、带导管的橡皮塞、试管、澄清的石灰水。

16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第一课时)

17

教学目标

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及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实验准备

投影仪及相关图片。

实验用品:烧杯,试管,药匙,玻璃棒,量筒,水,食盐,硫酸铜固体,鸡蛋。

课时安排 共2课时

18

19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①认识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②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实验准备

投影仪及相关图片。

实验用品:烧杯、托盘天平、玻璃棒、量筒、水、食盐。

课时安排 2课时

20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①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了解几种常见的酸;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

②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和拟人化的活动展示,培养实验技能、分析能力及与他人交流合作能力。

③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物质的利弊,掌握其性质,合理地利用它们。

重点和难点

指示剂、浓硫酸的腐蚀性。

实验准备

教师:锥形瓶、双孔塞、分液漏斗、玻璃导管、烧杯、玻璃棒

学生:写有“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蕊”“酚酞”字样的纸帽、试管、研钵、纱布、玻璃棒、小木棍、小块布、石蕊、酚酞、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浓盐酸、

浓硫酸、牵牛花、月季花、紫甘蓝、胡萝卜(可用其他有色花)

教材延伸

①实验10-2中的表格的下面加“保存方法”的内容对学生初次接触危险品是十分重要的。

②在盐酸和硫酸用途的表格右边还应加一个空表内容,让学生填“我知道的用途”,这样更利于学

生将已经认识的科学知识与新知识有机结合。

③教材只讲了指示剂遇酸、碱时的变色情况,应该补充遇到中性溶液时的情况。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教学目标

学会用pH 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测试一些物质的pH 。

通过对各种操作的比较及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建立正确的测试和读数方法。

让学生自主测试,拓展活动的空间,培养尊重事实的观念和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

教学疑点

不同生长时期的水果和蔬菜pH 是否相同,建议测不同生长时期番茄pH 进行了解。

观察头发光泽需要哪些条件,建议增强光线和利用放大镜观察。

头发耐拉力,用手拉能否准确感知?建议用测力计去测更科学。为使测出的数据具有科学性,可引

导学生取几次的平均值。

重点和难点

测试方法。

活动方式

学生主持;分组实验。

实验准备

①分组准备:每组有5个烧杯分别装20 mL pH为1、4、7、10、13的溶液,头发五束(同一个人的

头发) 。

②稀硫酸、稀盐酸、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

③洁厕精、醋、洗洁精、石灰水、牙膏、西红柿、牛奶、鸡蛋、萝卜、纯碱溶液、草木灰水、泡菜水、橘子、苹果、造纸厂排放的废水、点滴板、pH 试纸、玻璃棒、镊子、小刀、纱布、放大镜、弹簧秤

等。

教学设计

师:先请同学们将5束头发分别放进盛有不同pH (1、4、7、10、13)溶液的小烧杯中,等会观察。 师:再请同学们看61页内容,回答,我们从书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溶液的pH <7显酸性,pH >7显碱性,pH =7显中性。

生2:测定p H的最简单的方法是用pH 试纸。

点评: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做主持,本身就是对能力的训练,把讲台让给学生,同学们相互理解与支持,合作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间,行为和表达更具有学生自身的特点。但主持人和同学们是处于同一知

识平台,随时需要老师的指点,老师在课前要帮助主持人理好提纲。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用pH 试纸来测一些物质的pH 。今天的主持人为A (男)同学和B (女)同学。

(主持人上台)

A :说是主持,我们会和同学们一样,也要做实验,我们一起做,一起讨论。

B :各组还要把结果写在黑板上,看哪组做得最好。(两位主持人在讲台上做)

学生分组实验:测稀硫酸、稀盐酸、水、氢氧化钠溶液的pH 。(老师在黑板上画表)

第八组同学:我们是按照要求做的,所得出的就是这个数据。

B :你们坚持这个结论吗?

第八组同学:坚持,我们同组同学刚才讨论过,可能是我们所测的液体和大家的不同。

A :是不是这回事,这可要问老师了。

师:我要向第八组同学表示钦佩,这组的液体和大家的确实不同,我向其中多加了水。他们做学问

能置疑,能尊重事实。我们要向他们表示祝贺(鼓掌)。

点评:测pH 的实验操作并不难,如果用灌输的方法,几分钟就可以解决,可是以上对方法的体验和对问题的探究,学生乐学,印象深刻。学生容易做的就更要让学生自己做,更要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

悦。也就是抓住机会,让学生易快乐的地方更快乐,把学习这种劳动变成乐事。

B :这个不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同是某一种液体,浓度不同, pH不同。即同一物质的溶液因浓度变化pH 也会发生变化,酸变

稀了则pH 上升,酸性减弱。碱变稀了,则pH 下降,碱性减弱。

A :这个解释让我们明确了更多的知识。再请第十组同学说一下,你们得出稀盐酸的pH 为1.5是怎

么回事?

第十组代表:在测的时候,我们发现pH 试纸的颜色和标准比色卡并不完全一致,我们就取了中间值。 B :那就是说是想像出的一种颜色了,颜色是能想像出来的吗?

第十组代表:好像又不能。

生1:既然不能,那么用最接近的颜色反而更准确了。

生2:说明用pH 试纸只能粗略地测量。□教学过程□点评

生3:书上说,用pH 试纸测是最简单的方法,我知道医生给人看病时也常用pH 试纸,而给人治病,

应该是要求很高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冷场)

A :老师,请您回答。

师:这就如托盘天平也是粗略地称量,大多数情况,所得到的值已足够达到要求。现在已经过了一

段时间,我们把已用过的pH 试纸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看一下有没有变化。

生1:和先测的值比较,有变化。

生2:说明时间长了pH 试纸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生3:要求我们在测pH 时,把液体滴在pH 试纸上后,要立即与比色卡比较,才能反映出液体的pH 。

师:请同学们任取一种刚测过pH 的液体,放在小烧杯中,用pH 试纸放在里面看看。

生1:液体变颜色了。

生2:取出试纸读数,液体的pH 与我们刚才的数据有区别。

A :我和小B 同学也观察到了这个现象,那这说明了什么?

生1:这个纸不是普通的纸,是pH 试纸(笑声,谁不知道),我是说上面有药。

生2:对,就跟我们的衣服上沾上污物,放入水中,污物会扩散到水中一样。

生3:如果把pH 试纸直接放入药品里,药品可就被污染了,并且也测不准。

B :同学们观察和分析得很好,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你们真棒。

点评:及时归纳与总结。

A :现在我们归纳一下用pH 试纸测pH 的方法。

A :现在我们来做下面的实验。我们的桌面上老师为我们准备了许多物品,在测之前,先按你们的经验,把你们认为是酸性的摆放在左边,中性的摆放在中间,碱性的摆放在右边,不能确定的放在旁边,

请老师到各组去看看。

(学生讨论,摆放→老师检查,汇报给主持人:摆得不错)。

B :老师认为我们和大家的摆得都不错,可我还想知道你们这样摆放的道理和我们的是否一样。 生1:我们吃的有酸味的就是酸性,听大人们讲,有涩味的就显碱性,以前人们用草木灰水来洗衣

服,我想草木灰显碱性。

生2:听妈妈讲,做米糕要用石灰,有时米糕有涩味,所以石灰水显碱性,造纸厂也用了石灰,所

以造纸废水也显碱性。

生3:我是看了书62页的图10 18后摆放的,图上没有的则是凭经验和感觉分的,比如纯碱溶液

不就是碱性吗,食堂就常用碱水洗油污。

A :现在,我们就用今天所学的方法,测一下我们桌面上物品的pH ,看看我们的经验对不对。 B :做好后,请各组派代表,把结果送上来让我们比较一下。

(学生测试,各组代表公布测试结果)

A:同学们的结果比较一致,就是西红柿的结果不大相同,是什么原因呢?

生1:大家看,我们的西红柿的颜色不同。

生2:我们的西红柿是青的,是没有长大的,它是pH 大于7。

生3:对,没有成熟的西红柿有的有涩味,今天清楚了,原来显碱性。

生4:在不同的生长期,西红柿的酸碱度不同。

生5:我有疑问,同学们测的西红柿的pH 不一定就是这个值,因为它的汁液的颜色与pH 试纸上的

显色差不多,说不定pH 试纸的颜色是汁液的颜色。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有严谨的思维,老师都还没想到呢!那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讨论、

设计、重做(想到的方法有:用滤纸、棉布等过滤,用活性炭吸附等)。

点评:应当为学生欢呼,这就是科学的素质,这就是创新的能力。

B:我和A 同学,想知道更多物品的pH ,准备向老师要几张pH 试纸回家做一做。

大部分学生:我也要。

老师:好,每人另发几张。(提示:课本61页有比色卡)

A:那我代表同学们谢谢老师了,同学们可要认真做哟。到校后,我们还要好好地交流。另外,我刚才看到,第十一组的同学把一张分成了几小张,这是个节约的好方法,我们还要看谁测的物品多。

B:大家准备测些什么呢?

点评:学以致用,课内外衔接。

生1:我想测我家鱼塘的水,进行科学养鱼。

生2:我想测雨水,了解我们这里空气的质量。

生3:我想测土壤,让农民增产。

生4:我想测厨房中的物质,让生活更健康。

„„

B :同学们要测的东西还真不少呀,测了之后,我们再好好地交流吧。

A :现在,我们一起看书63页。(学生自学)

B :我们刚才看了书,了解了溶液酸碱度的重要意义,可要记牢。

A :请大家把放在不同pH 的溶液里的头发取出来,按照书上的提示做一下看看。

生1:我们没有观察出书上所描述的现象。

生2:我们觉得用手拉头发很不好掌握。

B :我们能不能再想出一些方法来测呢?利用实验台上的工具,请同学们再设计、再实验。

点评:对数据进行分析,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老师有意用一组不同浓度的溶液,创设了真实的问题情景,让学生明白,物质浓度不同,其pH 不同。通过怎样操作和读数的讨论,有效地弄清了学科知识,并且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探究要尊重事实这个基本观点。课堂中充分体现了让学生做,让学生说,让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的自主理念,如让学生先摆后测,这样处理,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经验和生活常识。通过对操作方法的探究,调动了学生的创造和设计欲望,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像把一张纸分成几张小纸(节约),用放大镜观察头发,用测力计测拉断所需要的力,用手触摸头发的表面确定粗糙程度等等,这些教科书中没有的东西,都反映了这一特点。因为这节课的难度不大,让学生做主持,同学之间有更强的亲和力,课堂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科学化、生活化、趣味化的色彩浓厚。老师的组织、引导、帮助的角色到位。整个课堂活跃而不失严谨,开放而不失章法。

生1:我们发现观察一根头发的光泽有点难,观察一束头发,能够发现差异,并利用放大镜仔细观

察,我们得出的结论是:pH =1和pH =13时,头发受损最大。

生2:用手触摸,能感受到浸入到pH =1和pH =13里的头发确实变得粗糙了。

生3:用弹簧测力计更能准确地测出拉断的难易程度。我们经过多次实验,决定用双股套在弹簧秤的勾上,另一端用镊子夹紧并绕几圈,再均匀用力,直到拉断。怕数据不准,我们还取了几次的平均值。

生5:看来,在碱性环境下头发更易损伤,我们以后洗发时要多用水清洗几次。

生6:我们还要注意洗发液的质量,毕竟是件“顶上功夫”呢。

A :头发还是不易腐蚀的东西,我曾发现一只死老鼠,肉都烂了,可它的毛还是好好的,酸或碱对头

发就有这样的损坏,何况其他了。

B :54页那个可怕的鸡爪实验也正说明了这一点。

A :大家今后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头发,可以向理发师请教。

B :以后我们可要像关注食物是否有毒一样,关注物质的酸碱性了。

A :请大家总结我们这堂课的所得,并整理好笔记。

B :还请同学们将实验台收拾整理好。

AB :谢谢大家的合作。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教学目标

通过资料收集和实验探究,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种类和用途。

初步学会粗盐提纯和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能判断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及发生条件。

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了解我国科学家做出的杰出贡献,从而激发爱国热情和学习激情。

重点和难点

重点:粗盐的提纯、对碳酸盐的特性的认识、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形成。

难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判断。

实验准备

①粗盐的提纯:烧杯、漏斗、量筒(10 mL )、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药匙、铁架台(带铁圈)、

滤纸、剪刀、托盘天平、粗盐、水。

②[实验11-1]与[实验11-2]: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稀盐

酸、澄清的石灰水。

③增加的演示实验: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

④多媒体电脑及投影仪。

课时安排 共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盐

课前准备

学生多渠道收集四方面的资料:

①日常生活中,你所见到的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高锰酸钾、碳酸钙等实物。

②食盐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③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几种常见的盐,在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的用途。 ④氯化钠、碳酸钙在自然界的存在情况,我县境内的碳酸钙的含量如何?人们是怎样从自然界中获

取氯化钠、碳酸钙的?

创设情境

多媒体投影播放电影《盐》(节选),让学生在轻音乐声中,观赏美丽的风光,了解盐的历史,初

知盐的用途等。

学生活动

1. 交换观察、交流信息:在日常生活中搜集到的常见盐的实物,简述其外观及性质;交流课外阅读

或网上查找的文字、图片等信息资料。

2. 集体交流:各组代表汇报相互交流情况。(教师作必要的补充,给予恰当的点评)

4. 集体交流:各组代表汇报交流整理后的资料。(学生可以补充、修正;教师给予提示、补充、点

评)

教师指导

1. 多媒体投影:投影出整理的完整资料表。(学生对照此表补充、完善自己的资料表,也可以提出

疑问)

2. 简要说明、释疑,评价学生学习状况。

练习巩固

学生主持,出示问题(常见盐的名称、化学式、用途等),小组竞赛(抢答问题或争抢板书化学式)。

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同位同学交流与互查。

课后活动

1. 作业:P76页2题、P77页4题。

2. 家庭小实验:将食盐与细砂混合后,再分离出来。(提示:仪器代用品,想想制作简易净水器的

原理。为下一课时做准备)

第二课时 活动与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

创设情境

1. 学生交流家庭小实验情况(教师点评)。

2. 教师出示:一瓶食盐,一瓶粗盐,一瓶食盐的水溶液,一瓶粗盐的水溶液。

3. 学生观察:

①固体食盐与粗盐的外观差异;

②食盐与粗盐的水溶液的外观差异。

4. 提出问题:“如何将粗盐转化为精盐?”“怎样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今天的

学习任务:活动与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

学生活动

1. 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实验小组,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发现典型)

①通过观察、比较固体食盐与粗盐的外观和食盐与粗盐的水溶液的外观,你得出什么结果? ②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你采取什么方法?

③粗盐提纯的基本步骤有哪些,怎样设计?

④每个步骤,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 交流讨论结果:

①组内交流,形成方案。

②全班交流,互为补充。(教师发现典型,及时评价;根据问题,及时指导)

教师示范

1. 制作过滤器。

2. 简要说明过滤操作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

1. 分组实验:分工协作,分步操作,记录现象及数据。(教师巡回指导,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发

现典型)

2. 交流实验结果:各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教师适时点评,告诉精盐产率的

理论值)

3. 学生评议,提出疑问:

①我们小组得出的精盐产率大于理论值,为什么?

②我们小组得出的精盐产率远低于理论值,为什么?

4. 分组讨论:

①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②根据实验误差的原因,你在操作中,还应该注意什么?怎样改进?

5. 交流讨论结果:尽可能多找出造成实验误差可能出现的原因。(学生可以进行争论,教师给以引

导)

教学小结

1. 学生: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提高了哪些能力?(学生自我评价)

2. 教师:对粗盐的初步提纯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归纳小结,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激励

性评价)

问题拓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基本会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如果要除去粗盐中可能含有的氯化镁、氯化钙、碳酸钠等可溶性杂质,你将用什么方法除去?原理是什么?怎样操作?

学生讨论

针对拓展问题进行讨论,根据时间,讨论可长可短。如果讨论不够充分,可让学生课后再查找资料

进行探究。为下一节课做铺垫。

课后活动

按要求写探究实验报告。

第三课时 复分解反应及发生条件的探究

创设情境

1. 教师演示: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

2. 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盐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学生活动

1. 分组实验:按要求完成[实验11-1]、[实验11-2],记录实验现象。

2. 集体交流:汇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3. 创新尝试:

仿照示例:①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 3+2HCl=CaCl2+H2O+CO2↑

试着书写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碳酸钠与盐酸:Na 2CO 3+2HCl=2NaCl+H2O+CO2↑

③碳酸氢钠与盐酸:NaHCO 3+HCl=NaCl+H2O+CO2↑

④碳酸钠与氢氧化钙:Na 2CO 3+Ca(OH)2 =2NaOH+CaCO3↓

4. 观察与思考(一):

①观察:反应①②③有什么共同特点?

②讨论:由此你发现了什么?

③归纳: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盐的鉴定方法。

①观察:第④个反应有什么特点?

②讨论:由此,你又有哪些新发现?

③归纳: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一般形式与特点。

6. 回忆与反思:根据你具有的酸、碱、盐知识,列举几个酸与碱、盐与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观察

判断它们是否属于复分解反应?为什么?

7. 讨论与归纳:

①讨论:你所做实验中的复分解反应与你所列举的反应,它们的生成物有什么特点?由此你得出了

什么结论?

②归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问题拓展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如果要除去粗盐中可能含有的氯化镁、氯化钙、碳酸钠等可溶性杂质: ①你将用什么方法除去?

②原理是什么?

③怎样操作?

④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学生活动

1. 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小组了解讨论情况,倾听意见,发现问题与典型)

2. 交流讨论情况(教师根据讨论情况、发现的问题与典型,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

自我反思

1. 小结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同桌、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查漏补缺。

2. 本节课的学习中,你又有哪些新发现?你对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是满意?是基本满意?还

是不满意呢?

教师小结(重点在于评价、知识归纳、给予学习方法)

课后活动

1. 作业:P76 1、3。

2. 归纳整理本课题的知识要点

课题2 化学肥料

教学目标

知道常用化肥的种类、作用、保存及施用时注意事项。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区分氮、磷、钾肥的方法。

通过对化肥实物的搜集、化肥知识的调查和课堂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交往、

合作能力。

认识化肥及农药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环境意识,培养学生重视农业、关心农村、确保农业持续

发展的真实情感。

重点和难点

重点:区分氮、磷、钾肥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准备

①仪器:试管、试管架、试管夹、研钵、酒精灯、火柴、烧杯。

②实物:缺氮肥的包心菜叶片(实物)、缺磷的小麦植株(高、矮各式各1株)、缺钾的大豆叶片

(实物)。

③常见化肥样品。

④实验改进:把一块铁片分成两块,一块正方形烧氮肥,另一块长方形烧钾肥,避免氮、钾肥互相

干扰。

⑤电脑及投影仪。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认识常见的化肥

课前准备

学生各自搜集常见化肥的样品。

创设情境

1. 讲述:1958~1960年,由于自然灾害,不少人饿死的事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突飞猛进,基本解决了13亿人口吃饭问题的事实,指出化肥在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上所起的作用。

2. 投影:播放养分充足或缺某种养分的植物生长图片。指出:“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说明

肥料与农业生产、人们吃饭有着密切的关系。点明学习主题。

学生活动

1. 展示学生各自搜集的常见化肥的样品,由各组代表上讲台展示样品,做简要介绍(教师适当点评)。

2. 阅读课文:整理资料,填写下表:

3. 讨论交流:交流信息资料,互查上述表格所填内容。(教师深入小组,了解讨论情况,适时指导)

4. 展示图表:各小组代表争相走上讲台,展示图表,简要说明。

归纳整理

投影1:展示完整的图表。

投影2:常用化肥包装袋商标图示及说明书。

再创情景

由学生讲述案例:

①细心的农民问我:夏天雷雨过后,田里的庄稼长得特别旺盛。听说你在学校里学过,你能告诉我

其中的秘密吗?

②一位老大爷给我讲:70年代刚使用化肥时,生产队里种黄豆,为确保增产,施用了大量尿素。夏天时,黄豆苗生长非常旺盛,农民很高兴。结果,到了秋天,黄豆的结实率很低。相反,漏掉施尿素的

地方,黄豆结实却较丰厚,令人哭笑不得。

教师点拨

1. 教师介绍案例①中的秘密。

2. 案例②说明了什么?(让学生讨论、交流对案例分析的体会。让学生知道:种田也必须学习科学

知识,否则就要付出代价,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

学生活动

1. 阅读课文:第79页第二、三两段。

2. 讨论交流:为了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在化肥使用方面,你应当给父母做哪些宣传?

教师小结

我们知道了化肥的作用及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为保护我们

的家园而努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生活动

1. 小结: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归纳、巩固知识,同桌、同学互查)

2. 学生主持:用卡片展示问题(常见化肥的名称、化学式、用途等),小组抢答(或板书)。

教师总结

1. 简要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2. 课后活动:怎样识别区分常见的化肥:尿素、碳酸氢铵、过磷酸钙、硫酸钾?(为下一课时做准

备)。

第二课时 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

设置情景

(贴在黑板上)农作物生长时需要大量的氮、磷、钾肥,如果缺少这些营养元素,农作物就会得“病”: 实物1:发黄的菜叶与正常的菜叶比较。(缺?)

实物2:矮小的小麦植株与正常的小麦植株比较。(缺?)

实物3:叶片边缘发黄的大豆叶与正常的大豆叶比较。(缺?)

提出问题

1. 这三种不正常的植物,各缺乏什么养分?

2. 如何区分常用的氮、磷、钾肥呢?

3. 怎样科学施肥?

学生活动

3. 展示观察成果:学生走上讲台,展示自己观察的结果(其他同学补充)。

4. 学生小结:从外观上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教师点评)。

5. 交流实验结果:学生下位,自由交流;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教师指导,给予点评)。

6. 归纳小结:区分氮肥和钾肥的方法。

学习评价: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统计能正确区分氮肥、钾肥的方法及人数)

问题拓展

黑板上的三种不正常的植物,各缺乏什么养分?急需施肥。但是,买回来的化肥包装袋因磨损,字

迹模糊不清,无法辨认。

现取化肥样品分别装入1、2、3号小瓶,放在实验台上。请你帮助辨认,指导施肥。

看哪个组最先完成任务,把小瓶标号写在黑板上对应的“生病”植物的下方。

教师小结

你们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对本节课的学

习过程是满意,基本满意,还是不满意?

课后活动

1. 整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同学互相交流,查漏补缺。

2. 调查你的父母在贮存、使用化肥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他们提出合理的建议。

3. 社会调查:化肥使用的利弊与对策。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教学目标

了解营养素是指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类物质,掌握蛋白质、糖类、油脂

和维生素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查阅资料和讨论等活动,学会自主和合作学习的方法。

通过学习营养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形成合理安排饮食的意识,增强自我保健和保护的

意识与能力。

重点和难点

重点: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难点:了解营养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营养价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活动一 探究人体营养素包括哪些方面?

情景导入:提问: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可见食物对人体的重要性。那么我

们所吃的食物通常包括哪些呢?

小组交流:列举生活中的常见食物和饮品的类别。

观察:(多媒体投影)教材P88图12-1、P91图12-7、 P92图12-9、 P93图12-10。

小结:人体生命的生存和健康离不开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物质,通

常称之为人体营养素。

活动二 学习竞赛

主题:“我”的风采我展示。

设疑:这些营养素对人体来说,究竟分别有什么其他物质不可替代的作用呢?

指导阅读:(分四大组,分别指定阅读教材上关于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内容介绍,结合教师课前布置查阅的有关资料,组内合作,讨论并限时完成下面的任务:以第一人称手法写一份自我介绍的文段,题目自拟。要求:简要介绍某类营养素的基本情况,重点陈述其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组际竞赛:各组派一名代表上讲台演讲。(根据演讲的口才、表情及内容质量,由学生评委评分)

活动三 应用实践

辩论:偏食习惯好不好?

设疑:我了解到我们同学们中有的同学喜欢吃这种食品而不喜欢吃那种食品,即存在所谓的偏食。

这种饮食习惯好不好呢?

(正反方辩论)

小结:偏食影响身体健康。特别是同学们正处于身体生长旺盛时期,更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

免偏食。

阅读与讨论:

阅读:P90、 P92“资料”。

讨论:a. 有人用甲醛溶液来浸泡水产品并出售,这样做有什么危害?

b. 为什么吸烟有害健康?

c. 为什么霉变食物绝对不能食用?

d. 运动会上的长、短跑赛进行中,为什么有的同学感到很累?为什么有的同学在赛前服用一些葡萄

糖?若改食一些花生或者麦食品,效果好吗?

知识拓展(多媒体播放):

a.“劣质奶粉”导致“大头婴儿”的相关报道。

b.“毒大米”危害介绍。

c. 吸烟的危害分析。

活动四 课堂计算竞赛

①一女运动员可以在60 s秒内跑完400 m,她的最大氧气吸入量为4 L/min,而肌肉在工作达到极限时,每公斤体重每分钟需要氧气约0.2 L,如果该女运动员体重为50 kg ,她将缺少多少氧气? ②花生米含糖约24%(质量分数, 余同),油脂约39%,蛋白质约26%;小麦含糖约76%,油脂约2%,

蛋白质约11%;50 g花生和50 g小麦在体内完全氧化放出的能量各是多少?

课题小结:经过本课题的学习,在基础知识、学习方法和对化学学科的情感方面,你分别有哪些收

获?

活动五 课外调查

我们是一所农村中学,大多数同学家住农村。请在课外做一个调查,对于家中(或亲友、邻居中)发生霉变的食物是如何处理的?这种处理是否科学合理?我们作为现代社会的公民,对此应做哪些工作

呢?调查报告于一个月内完成。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教学目标】

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感悟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 了解人体元素的组成。

2. 了解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教学方法】

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

【教学过程】

【引入】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饮食水平也逐渐提高。吃得好是否就身体好呢?

如果饮食不合理会引起营养不良。如何才能使身体更健康呢?

【多媒体显示】化学元素和人体健康(健康报报道)

【讲解】同学们,你们知道么,色彩斑斓的大千世界的万物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而我们人体中的元素约有50多种,含量较多的有11种,约占人体质量的99.5%。

【多媒体显示】(佝偻病患者)

【设问】怎么会得这种病呢?

【指导阅读】

1.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什么?

2. 该金属对人体有何影响?

【讨论】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教师对讨论进行指导,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归纳小结】1. 成人体内约含有钙1.2kg 。钙是构成骨、牙齿的重要成分,它使得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

2. 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引起生长迟缓、骨骼变形,出现佝偻病、牙齿发软,易患龋齿等症状。成人缺钙,发生骨质软化和骨质疏松,容易骨折,因此人体必须摄入足够的钙。幼儿、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摄入比成年人更多的钙。我国营养学会1998年对每日膳食中的钙供给量提出建议:婴幼儿400

mg ~800 mg,青少年1 000 mg~1 200 mg,成年人800 mg,老年人1 000 mg~1 200 mg。

【设问】哪些食物中含有钙元素呢?

【学生活动】学生抢答(对答得最多的学生给予表扬。)

【多媒体显示】常用食物中的钙含量(mg/100 g)

【讲解】在食物中钙的来源以奶及奶制品最好,不但含量丰富而且吸收率高。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一杯牛奶拯救一个民族”的故事,故事说的是多年前日本人的平均身高比较矮小,但是近几年日本青少年的身高已经远远超过了中国青少年,这是为什么呢?当然,除了生活水平存在差异以外,我想最值得一提的是这样两个数据:日本目前每年人均牛奶消耗量达到68 L,而中国仅为6.6 L。造成身高差异的一

个主要原因就是两国青少年自牛奶中获取的钙量存在差别。

【设问】食物中含有如此丰富的钙,怎样才能合理吸收呢?前两天报纸上曾登过这样一篇文章。

【多媒体显示】

晚餐最好这样吃

晚餐早吃:晚餐早吃是医学专家向人们推荐的保健良策。有关研究表明,晚餐早吃可大大降低尿路

结石病的发病率。

人的排钙高峰期常在进餐后4到5小时,若晚餐过晚,当排钙高峰期到来时,人已经上床入睡,尿液便滞留在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尿路中,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致使尿中钙的含量不断增加,容易沉淀

下来形成小晶体,久而久之,逐渐扩大形成结石。所以下午6点左右吃晚餐较合适。

晚餐素吃:晚餐一定要偏素,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为主,而蛋白质、脂肪类吃得越少越好。 据美国研究报告,晚餐时吃大量的肉、蛋、奶等高蛋白食品,会使尿中钙量增加,一方面降低体内的钙贮存,诱发儿童的佝偻病、青少年近视和中老年骨质疏松症,另一方面尿中钙浓度高,患尿路结石

病的可能性就会大大的提高。

【复习提问】氯化钠在人的正常生理活动中的作用。

【多媒体显示】

钠和钾元素对人体起着重要的作用。

【讲解】以上元素在人体中含量均超过0.01%,称为常量元素,含量低于0.01%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对人体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设问】铁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是什么?缺铁又会造成什么不良后果呢?

【学生回答】缺铁性贫血。

【多媒体显示】

【过渡】缺碘也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后果。

【多媒体显示】

【讲解】另外我们再介绍其他的一些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硒:生命的奇效元素,有防癌和抗癌作用,能治疗高血压等疾病,但是摄入过量会使人中毒。

锌:智慧元素,微量的锌可以强化记忆力,延缓脑的衰老,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

锂:能改善造血功能状态,提高人体免疫机能。

锶:可以强壮骨骼,降低人体钠的吸收,有利于人体血管的活动。

微量元素同其他元素一样,受体内平衡体制的调节和控制。摄入量过低,会发生某种元素缺乏症;但是摄入量过多,微量元素积聚在生物体内也会出现急、慢性中毒,甚至成为潜在的致癌物质。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环境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土壤和水中缺锰,可能是

芬兰和中国某些地区癌症发病率高的原因。

【思考】

1. 水为六大营养素之一,喝什么样的水好?

2. 有人认为:淘米次数越多越干净,你认为如何?

3. 有人认为“药补不如食补”,根据本节所学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甲方和乙方答辩。

【举例】(例1)

甲:由于水质受到污染,对人体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故喝纯净水好。

乙:纯净水中不含微量元素,而天然矿泉水中含有丰富的对人体健康有利的常量和微量元素,所以喝矿泉水好。

(例2)

甲:药补比食补好,药含元素的量多,见效快,缺什么补什么。

乙:食补比药补好,食物中的营养元素含量丰富。

【归纳小结】1. 从可含元素的量来看,喝矿泉水比喝纯净水好。

2. 淘米的次数并不是次数越多越好,因为淘的次数越多,一些营养元素越会溶解在水中而损失。

3. 从均衡吸收营养的角度来看,人体所需营养元素应该尽量从食物中获取,单纯药物的营养比较单一,另外,药补还可能导致某种营养元素过剩,只有在人体需要的元素仅从食物中摄取不足时才使用药

补的方法。

【多媒体显示】

【情景交流】(作为本节课的结束)如果你也有上图中的一些症状,你应该怎么办?

【学生活动】分成两大组,一组问一组答。

例:

1. 如果你的记忆力差,注意力又不能集中,怎么办?

2. 如果你贫血、脸色苍白怎么办?

3. 如果你的舌头紫红,嘴角烂怎么办?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教学目标

知道什么是有机物,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用途。

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用途和对环境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塑料制品的利与弊。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

师:“China”表示我们的祖国,它还可以表示什么?

生:瓷器。

师:对!瓷器的出现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它创造了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人类社会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如今有机合成材料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板书: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

活动探究一

师:什么是有机合成材料?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99活动与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投影展示学生表格的填写并汇报讨论结果。

师:我们将甲烷、乙醇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而氯化钠、硫酸等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无机化合物。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点,

因此把它们看做无机化合物。

flash 动画演示:石油中跳出一个个乙烯分子,乙烯分子连成链状。

师:有机物中碳原子间可以连接成碳链或碳环,因此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通常称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像乙烯这类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称为小分子,由有机高分子合成的材料称为有机合

成材料。

活动探究二

师:塑料是一种有机合成材料,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来探究塑料的一些性质。

学生实验:

小结:链状高分子都具有热塑性,加热软化后可以加工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也可制成纤维;网状高分子加热后不会熔化,具有热固性,这种塑料一旦加工成型后,不能通过加热重新回到原来的状态。

幻灯片展示:

1.“塑料王”聚四氟乙烯制品。

2. 具有热固性的尿素甲醛制品。

3. 电线的包皮聚氯乙烯。

4. 聚苯乙烯制成的灯饰。

5. 日本铃木汽车公司制造的全塑汽车。

活动探究三

师: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纤维织成,实验台面上的三种不同颜色的毛线都是纤维制品。

生1:根据燃烧时的不同现象判断。

生2:可以看服装标签。

幻灯片展示:服装标签

师:穿不同布料的服装时,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生1:涤纶衣服挺括,不易皱,易洗易干。

生2:棉纶衣服弹性好,耐磨,烫后会变形。

生3:棉织衣服吸水、透气,感觉很舒服,但易皱。

课题1 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能力培养: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品质: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方法: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美育渗透:从生活中的金属制品,感受其丰富多彩的形状、颜色美。 重点

1、 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仪器、药品

铁片、铜片、铝片、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黄铜、铜,与钛有关的资料和

【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 物理性质

1、 共性: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汞是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为电和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

密度较大,熔点教高。

2、 特性: 二、性质决定用途

三、合金

1、常见合金──生铁和钢。

2、常见合金的主要成份、性能和用途。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

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

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 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 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拔,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

活动性顺序。

(3) 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有趣的实验与老师的点拨中轻松掌握化学知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2

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

教学方法

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镁条、铝片、铜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稀HCl 、稀H 2SO 4、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镁条、锌粒、铜片、铁钉、砂纸、火柴、试管(若干)。 课时安排 2课时

4

5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 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Mg+O22Cu+O2

2MgO Al+3O2

=2Al2O 3

2CuO Fe+2O2Fe 3O 4 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金属的活动性: Mg >Al >Fe ,Cu >Au 2、金属与酸的反应

Mg+2HCl==MgCl2+H2↑ Zn+2HCl==ZnCl+H2↑ Fe+2HCl==FeCl2+H2↑ Mg+H2SO 4==MgSO4+H2↑ Zn+H2SO 4==ZnSO4+H2↑ Fe+H2SO 4==FeSO4+H2↑

金属+酸→金属化合物+氢气

金属的活动性: Mg >Zn >Fe >Cu 置换反应:A+BC→AC+B 3、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

金属+金属化合物→新金属化合物+新金属

2Al+3CuSO4=Al(SO4)3+3Cu

6

Cu+2AgNO3=Cu(NO3)2+2Ag金属的活动性:Al >Cu >Ag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

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

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 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 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拔,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

活动性顺序。

(3) 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有趣的实验与老师的点拨中轻松掌握化学知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

教学方法

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镁条、铝片、铜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稀HCl 、稀H 2SO 4、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镁条、锌粒、铜片、铁钉、砂纸、火柴、试管(若干)。 课时安排 2课时

7

8

9

10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 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Mg+O2

2Cu+O22MgO Al+3O2=2Al2O 3 2CuO Fe+2O2Fe 3O 4

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金属的活动性:

Mg >Al >Fe ,Cu >Au

2、金属与酸的反应

Mg+2HCl==MgCl2+H2↑ Zn+2HCl==ZnCl+H2↑

Fe+2HCl==FeCl2+H2↑ Mg+H2SO 4==MgSO4+H2↑

Zn+H2SO 4==ZnSO4+H2↑ Fe+H2SO 4==FeSO4+H2↑

金属+酸→金属化合物+氢气

金属的活动性:

Mg >Zn >Fe >Cu

置换反应:A+BC→AC+B

3、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

金属+金属化合物→新金属化合物+新金属

2Al+3CuSO4=Al(SO4)3+3Cu

Cu+2AgNO3=Cu(NO3)2+2Ag金属的活动性:Al >Cu >Ag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实验准备

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本课时主要是以实验探究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实验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小组总结从而

12

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了解结晶现象。

13

初步培养活动与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画出实验简图)→动手实验→

观察记录→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事物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

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重点和难点

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

实验准备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不超过5人。

每组准备器材:烧杯2个(各装20 mL水)、玻璃棒1根、5 g NaCl(预先称好)、5 g KNO3 4包

(预先称好)、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火柴、量筒、胶头滴管。

CAI 课件、实物投影仪。

14

15

课题2 溶解度(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

线。

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重点和难点 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实验准备

投影仪、坐标纸、汽水两瓶、火柴、带导管的橡皮塞、试管、澄清的石灰水。

16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第一课时)

17

教学目标

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及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实验准备

投影仪及相关图片。

实验用品:烧杯,试管,药匙,玻璃棒,量筒,水,食盐,硫酸铜固体,鸡蛋。

课时安排 共2课时

18

19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①认识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②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实验准备

投影仪及相关图片。

实验用品:烧杯、托盘天平、玻璃棒、量筒、水、食盐。

课时安排 2课时

20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①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了解几种常见的酸;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

②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和拟人化的活动展示,培养实验技能、分析能力及与他人交流合作能力。

③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物质的利弊,掌握其性质,合理地利用它们。

重点和难点

指示剂、浓硫酸的腐蚀性。

实验准备

教师:锥形瓶、双孔塞、分液漏斗、玻璃导管、烧杯、玻璃棒

学生:写有“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蕊”“酚酞”字样的纸帽、试管、研钵、纱布、玻璃棒、小木棍、小块布、石蕊、酚酞、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浓盐酸、

浓硫酸、牵牛花、月季花、紫甘蓝、胡萝卜(可用其他有色花)

教材延伸

①实验10-2中的表格的下面加“保存方法”的内容对学生初次接触危险品是十分重要的。

②在盐酸和硫酸用途的表格右边还应加一个空表内容,让学生填“我知道的用途”,这样更利于学

生将已经认识的科学知识与新知识有机结合。

③教材只讲了指示剂遇酸、碱时的变色情况,应该补充遇到中性溶液时的情况。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教学目标

学会用pH 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测试一些物质的pH 。

通过对各种操作的比较及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建立正确的测试和读数方法。

让学生自主测试,拓展活动的空间,培养尊重事实的观念和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

教学疑点

不同生长时期的水果和蔬菜pH 是否相同,建议测不同生长时期番茄pH 进行了解。

观察头发光泽需要哪些条件,建议增强光线和利用放大镜观察。

头发耐拉力,用手拉能否准确感知?建议用测力计去测更科学。为使测出的数据具有科学性,可引

导学生取几次的平均值。

重点和难点

测试方法。

活动方式

学生主持;分组实验。

实验准备

①分组准备:每组有5个烧杯分别装20 mL pH为1、4、7、10、13的溶液,头发五束(同一个人的

头发) 。

②稀硫酸、稀盐酸、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

③洁厕精、醋、洗洁精、石灰水、牙膏、西红柿、牛奶、鸡蛋、萝卜、纯碱溶液、草木灰水、泡菜水、橘子、苹果、造纸厂排放的废水、点滴板、pH 试纸、玻璃棒、镊子、小刀、纱布、放大镜、弹簧秤

等。

教学设计

师:先请同学们将5束头发分别放进盛有不同pH (1、4、7、10、13)溶液的小烧杯中,等会观察。 师:再请同学们看61页内容,回答,我们从书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溶液的pH <7显酸性,pH >7显碱性,pH =7显中性。

生2:测定p H的最简单的方法是用pH 试纸。

点评: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做主持,本身就是对能力的训练,把讲台让给学生,同学们相互理解与支持,合作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间,行为和表达更具有学生自身的特点。但主持人和同学们是处于同一知

识平台,随时需要老师的指点,老师在课前要帮助主持人理好提纲。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用pH 试纸来测一些物质的pH 。今天的主持人为A (男)同学和B (女)同学。

(主持人上台)

A :说是主持,我们会和同学们一样,也要做实验,我们一起做,一起讨论。

B :各组还要把结果写在黑板上,看哪组做得最好。(两位主持人在讲台上做)

学生分组实验:测稀硫酸、稀盐酸、水、氢氧化钠溶液的pH 。(老师在黑板上画表)

第八组同学:我们是按照要求做的,所得出的就是这个数据。

B :你们坚持这个结论吗?

第八组同学:坚持,我们同组同学刚才讨论过,可能是我们所测的液体和大家的不同。

A :是不是这回事,这可要问老师了。

师:我要向第八组同学表示钦佩,这组的液体和大家的确实不同,我向其中多加了水。他们做学问

能置疑,能尊重事实。我们要向他们表示祝贺(鼓掌)。

点评:测pH 的实验操作并不难,如果用灌输的方法,几分钟就可以解决,可是以上对方法的体验和对问题的探究,学生乐学,印象深刻。学生容易做的就更要让学生自己做,更要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

悦。也就是抓住机会,让学生易快乐的地方更快乐,把学习这种劳动变成乐事。

B :这个不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同是某一种液体,浓度不同, pH不同。即同一物质的溶液因浓度变化pH 也会发生变化,酸变

稀了则pH 上升,酸性减弱。碱变稀了,则pH 下降,碱性减弱。

A :这个解释让我们明确了更多的知识。再请第十组同学说一下,你们得出稀盐酸的pH 为1.5是怎

么回事?

第十组代表:在测的时候,我们发现pH 试纸的颜色和标准比色卡并不完全一致,我们就取了中间值。 B :那就是说是想像出的一种颜色了,颜色是能想像出来的吗?

第十组代表:好像又不能。

生1:既然不能,那么用最接近的颜色反而更准确了。

生2:说明用pH 试纸只能粗略地测量。□教学过程□点评

生3:书上说,用pH 试纸测是最简单的方法,我知道医生给人看病时也常用pH 试纸,而给人治病,

应该是要求很高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冷场)

A :老师,请您回答。

师:这就如托盘天平也是粗略地称量,大多数情况,所得到的值已足够达到要求。现在已经过了一

段时间,我们把已用过的pH 试纸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看一下有没有变化。

生1:和先测的值比较,有变化。

生2:说明时间长了pH 试纸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生3:要求我们在测pH 时,把液体滴在pH 试纸上后,要立即与比色卡比较,才能反映出液体的pH 。

师:请同学们任取一种刚测过pH 的液体,放在小烧杯中,用pH 试纸放在里面看看。

生1:液体变颜色了。

生2:取出试纸读数,液体的pH 与我们刚才的数据有区别。

A :我和小B 同学也观察到了这个现象,那这说明了什么?

生1:这个纸不是普通的纸,是pH 试纸(笑声,谁不知道),我是说上面有药。

生2:对,就跟我们的衣服上沾上污物,放入水中,污物会扩散到水中一样。

生3:如果把pH 试纸直接放入药品里,药品可就被污染了,并且也测不准。

B :同学们观察和分析得很好,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你们真棒。

点评:及时归纳与总结。

A :现在我们归纳一下用pH 试纸测pH 的方法。

A :现在我们来做下面的实验。我们的桌面上老师为我们准备了许多物品,在测之前,先按你们的经验,把你们认为是酸性的摆放在左边,中性的摆放在中间,碱性的摆放在右边,不能确定的放在旁边,

请老师到各组去看看。

(学生讨论,摆放→老师检查,汇报给主持人:摆得不错)。

B :老师认为我们和大家的摆得都不错,可我还想知道你们这样摆放的道理和我们的是否一样。 生1:我们吃的有酸味的就是酸性,听大人们讲,有涩味的就显碱性,以前人们用草木灰水来洗衣

服,我想草木灰显碱性。

生2:听妈妈讲,做米糕要用石灰,有时米糕有涩味,所以石灰水显碱性,造纸厂也用了石灰,所

以造纸废水也显碱性。

生3:我是看了书62页的图10 18后摆放的,图上没有的则是凭经验和感觉分的,比如纯碱溶液

不就是碱性吗,食堂就常用碱水洗油污。

A :现在,我们就用今天所学的方法,测一下我们桌面上物品的pH ,看看我们的经验对不对。 B :做好后,请各组派代表,把结果送上来让我们比较一下。

(学生测试,各组代表公布测试结果)

A:同学们的结果比较一致,就是西红柿的结果不大相同,是什么原因呢?

生1:大家看,我们的西红柿的颜色不同。

生2:我们的西红柿是青的,是没有长大的,它是pH 大于7。

生3:对,没有成熟的西红柿有的有涩味,今天清楚了,原来显碱性。

生4:在不同的生长期,西红柿的酸碱度不同。

生5:我有疑问,同学们测的西红柿的pH 不一定就是这个值,因为它的汁液的颜色与pH 试纸上的

显色差不多,说不定pH 试纸的颜色是汁液的颜色。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有严谨的思维,老师都还没想到呢!那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讨论、

设计、重做(想到的方法有:用滤纸、棉布等过滤,用活性炭吸附等)。

点评:应当为学生欢呼,这就是科学的素质,这就是创新的能力。

B:我和A 同学,想知道更多物品的pH ,准备向老师要几张pH 试纸回家做一做。

大部分学生:我也要。

老师:好,每人另发几张。(提示:课本61页有比色卡)

A:那我代表同学们谢谢老师了,同学们可要认真做哟。到校后,我们还要好好地交流。另外,我刚才看到,第十一组的同学把一张分成了几小张,这是个节约的好方法,我们还要看谁测的物品多。

B:大家准备测些什么呢?

点评:学以致用,课内外衔接。

生1:我想测我家鱼塘的水,进行科学养鱼。

生2:我想测雨水,了解我们这里空气的质量。

生3:我想测土壤,让农民增产。

生4:我想测厨房中的物质,让生活更健康。

„„

B :同学们要测的东西还真不少呀,测了之后,我们再好好地交流吧。

A :现在,我们一起看书63页。(学生自学)

B :我们刚才看了书,了解了溶液酸碱度的重要意义,可要记牢。

A :请大家把放在不同pH 的溶液里的头发取出来,按照书上的提示做一下看看。

生1:我们没有观察出书上所描述的现象。

生2:我们觉得用手拉头发很不好掌握。

B :我们能不能再想出一些方法来测呢?利用实验台上的工具,请同学们再设计、再实验。

点评:对数据进行分析,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老师有意用一组不同浓度的溶液,创设了真实的问题情景,让学生明白,物质浓度不同,其pH 不同。通过怎样操作和读数的讨论,有效地弄清了学科知识,并且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探究要尊重事实这个基本观点。课堂中充分体现了让学生做,让学生说,让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的自主理念,如让学生先摆后测,这样处理,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经验和生活常识。通过对操作方法的探究,调动了学生的创造和设计欲望,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像把一张纸分成几张小纸(节约),用放大镜观察头发,用测力计测拉断所需要的力,用手触摸头发的表面确定粗糙程度等等,这些教科书中没有的东西,都反映了这一特点。因为这节课的难度不大,让学生做主持,同学之间有更强的亲和力,课堂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科学化、生活化、趣味化的色彩浓厚。老师的组织、引导、帮助的角色到位。整个课堂活跃而不失严谨,开放而不失章法。

生1:我们发现观察一根头发的光泽有点难,观察一束头发,能够发现差异,并利用放大镜仔细观

察,我们得出的结论是:pH =1和pH =13时,头发受损最大。

生2:用手触摸,能感受到浸入到pH =1和pH =13里的头发确实变得粗糙了。

生3:用弹簧测力计更能准确地测出拉断的难易程度。我们经过多次实验,决定用双股套在弹簧秤的勾上,另一端用镊子夹紧并绕几圈,再均匀用力,直到拉断。怕数据不准,我们还取了几次的平均值。

生5:看来,在碱性环境下头发更易损伤,我们以后洗发时要多用水清洗几次。

生6:我们还要注意洗发液的质量,毕竟是件“顶上功夫”呢。

A :头发还是不易腐蚀的东西,我曾发现一只死老鼠,肉都烂了,可它的毛还是好好的,酸或碱对头

发就有这样的损坏,何况其他了。

B :54页那个可怕的鸡爪实验也正说明了这一点。

A :大家今后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头发,可以向理发师请教。

B :以后我们可要像关注食物是否有毒一样,关注物质的酸碱性了。

A :请大家总结我们这堂课的所得,并整理好笔记。

B :还请同学们将实验台收拾整理好。

AB :谢谢大家的合作。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教学目标

通过资料收集和实验探究,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种类和用途。

初步学会粗盐提纯和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能判断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及发生条件。

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了解我国科学家做出的杰出贡献,从而激发爱国热情和学习激情。

重点和难点

重点:粗盐的提纯、对碳酸盐的特性的认识、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形成。

难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判断。

实验准备

①粗盐的提纯:烧杯、漏斗、量筒(10 mL )、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药匙、铁架台(带铁圈)、

滤纸、剪刀、托盘天平、粗盐、水。

②[实验11-1]与[实验11-2]: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稀盐

酸、澄清的石灰水。

③增加的演示实验: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

④多媒体电脑及投影仪。

课时安排 共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盐

课前准备

学生多渠道收集四方面的资料:

①日常生活中,你所见到的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高锰酸钾、碳酸钙等实物。

②食盐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③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几种常见的盐,在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的用途。 ④氯化钠、碳酸钙在自然界的存在情况,我县境内的碳酸钙的含量如何?人们是怎样从自然界中获

取氯化钠、碳酸钙的?

创设情境

多媒体投影播放电影《盐》(节选),让学生在轻音乐声中,观赏美丽的风光,了解盐的历史,初

知盐的用途等。

学生活动

1. 交换观察、交流信息:在日常生活中搜集到的常见盐的实物,简述其外观及性质;交流课外阅读

或网上查找的文字、图片等信息资料。

2. 集体交流:各组代表汇报相互交流情况。(教师作必要的补充,给予恰当的点评)

4. 集体交流:各组代表汇报交流整理后的资料。(学生可以补充、修正;教师给予提示、补充、点

评)

教师指导

1. 多媒体投影:投影出整理的完整资料表。(学生对照此表补充、完善自己的资料表,也可以提出

疑问)

2. 简要说明、释疑,评价学生学习状况。

练习巩固

学生主持,出示问题(常见盐的名称、化学式、用途等),小组竞赛(抢答问题或争抢板书化学式)。

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同位同学交流与互查。

课后活动

1. 作业:P76页2题、P77页4题。

2. 家庭小实验:将食盐与细砂混合后,再分离出来。(提示:仪器代用品,想想制作简易净水器的

原理。为下一课时做准备)

第二课时 活动与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

创设情境

1. 学生交流家庭小实验情况(教师点评)。

2. 教师出示:一瓶食盐,一瓶粗盐,一瓶食盐的水溶液,一瓶粗盐的水溶液。

3. 学生观察:

①固体食盐与粗盐的外观差异;

②食盐与粗盐的水溶液的外观差异。

4. 提出问题:“如何将粗盐转化为精盐?”“怎样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今天的

学习任务:活动与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

学生活动

1. 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实验小组,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发现典型)

①通过观察、比较固体食盐与粗盐的外观和食盐与粗盐的水溶液的外观,你得出什么结果? ②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你采取什么方法?

③粗盐提纯的基本步骤有哪些,怎样设计?

④每个步骤,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 交流讨论结果:

①组内交流,形成方案。

②全班交流,互为补充。(教师发现典型,及时评价;根据问题,及时指导)

教师示范

1. 制作过滤器。

2. 简要说明过滤操作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

1. 分组实验:分工协作,分步操作,记录现象及数据。(教师巡回指导,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发

现典型)

2. 交流实验结果:各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教师适时点评,告诉精盐产率的

理论值)

3. 学生评议,提出疑问:

①我们小组得出的精盐产率大于理论值,为什么?

②我们小组得出的精盐产率远低于理论值,为什么?

4. 分组讨论:

①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②根据实验误差的原因,你在操作中,还应该注意什么?怎样改进?

5. 交流讨论结果:尽可能多找出造成实验误差可能出现的原因。(学生可以进行争论,教师给以引

导)

教学小结

1. 学生: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提高了哪些能力?(学生自我评价)

2. 教师:对粗盐的初步提纯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归纳小结,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激励

性评价)

问题拓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基本会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如果要除去粗盐中可能含有的氯化镁、氯化钙、碳酸钠等可溶性杂质,你将用什么方法除去?原理是什么?怎样操作?

学生讨论

针对拓展问题进行讨论,根据时间,讨论可长可短。如果讨论不够充分,可让学生课后再查找资料

进行探究。为下一节课做铺垫。

课后活动

按要求写探究实验报告。

第三课时 复分解反应及发生条件的探究

创设情境

1. 教师演示: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

2. 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盐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学生活动

1. 分组实验:按要求完成[实验11-1]、[实验11-2],记录实验现象。

2. 集体交流:汇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3. 创新尝试:

仿照示例:①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 3+2HCl=CaCl2+H2O+CO2↑

试着书写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碳酸钠与盐酸:Na 2CO 3+2HCl=2NaCl+H2O+CO2↑

③碳酸氢钠与盐酸:NaHCO 3+HCl=NaCl+H2O+CO2↑

④碳酸钠与氢氧化钙:Na 2CO 3+Ca(OH)2 =2NaOH+CaCO3↓

4. 观察与思考(一):

①观察:反应①②③有什么共同特点?

②讨论:由此你发现了什么?

③归纳: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盐的鉴定方法。

①观察:第④个反应有什么特点?

②讨论:由此,你又有哪些新发现?

③归纳: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一般形式与特点。

6. 回忆与反思:根据你具有的酸、碱、盐知识,列举几个酸与碱、盐与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观察

判断它们是否属于复分解反应?为什么?

7. 讨论与归纳:

①讨论:你所做实验中的复分解反应与你所列举的反应,它们的生成物有什么特点?由此你得出了

什么结论?

②归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问题拓展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如果要除去粗盐中可能含有的氯化镁、氯化钙、碳酸钠等可溶性杂质: ①你将用什么方法除去?

②原理是什么?

③怎样操作?

④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学生活动

1. 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小组了解讨论情况,倾听意见,发现问题与典型)

2. 交流讨论情况(教师根据讨论情况、发现的问题与典型,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

自我反思

1. 小结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同桌、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查漏补缺。

2. 本节课的学习中,你又有哪些新发现?你对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是满意?是基本满意?还

是不满意呢?

教师小结(重点在于评价、知识归纳、给予学习方法)

课后活动

1. 作业:P76 1、3。

2. 归纳整理本课题的知识要点

课题2 化学肥料

教学目标

知道常用化肥的种类、作用、保存及施用时注意事项。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区分氮、磷、钾肥的方法。

通过对化肥实物的搜集、化肥知识的调查和课堂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交往、

合作能力。

认识化肥及农药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环境意识,培养学生重视农业、关心农村、确保农业持续

发展的真实情感。

重点和难点

重点:区分氮、磷、钾肥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准备

①仪器:试管、试管架、试管夹、研钵、酒精灯、火柴、烧杯。

②实物:缺氮肥的包心菜叶片(实物)、缺磷的小麦植株(高、矮各式各1株)、缺钾的大豆叶片

(实物)。

③常见化肥样品。

④实验改进:把一块铁片分成两块,一块正方形烧氮肥,另一块长方形烧钾肥,避免氮、钾肥互相

干扰。

⑤电脑及投影仪。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认识常见的化肥

课前准备

学生各自搜集常见化肥的样品。

创设情境

1. 讲述:1958~1960年,由于自然灾害,不少人饿死的事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突飞猛进,基本解决了13亿人口吃饭问题的事实,指出化肥在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上所起的作用。

2. 投影:播放养分充足或缺某种养分的植物生长图片。指出:“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说明

肥料与农业生产、人们吃饭有着密切的关系。点明学习主题。

学生活动

1. 展示学生各自搜集的常见化肥的样品,由各组代表上讲台展示样品,做简要介绍(教师适当点评)。

2. 阅读课文:整理资料,填写下表:

3. 讨论交流:交流信息资料,互查上述表格所填内容。(教师深入小组,了解讨论情况,适时指导)

4. 展示图表:各小组代表争相走上讲台,展示图表,简要说明。

归纳整理

投影1:展示完整的图表。

投影2:常用化肥包装袋商标图示及说明书。

再创情景

由学生讲述案例:

①细心的农民问我:夏天雷雨过后,田里的庄稼长得特别旺盛。听说你在学校里学过,你能告诉我

其中的秘密吗?

②一位老大爷给我讲:70年代刚使用化肥时,生产队里种黄豆,为确保增产,施用了大量尿素。夏天时,黄豆苗生长非常旺盛,农民很高兴。结果,到了秋天,黄豆的结实率很低。相反,漏掉施尿素的

地方,黄豆结实却较丰厚,令人哭笑不得。

教师点拨

1. 教师介绍案例①中的秘密。

2. 案例②说明了什么?(让学生讨论、交流对案例分析的体会。让学生知道:种田也必须学习科学

知识,否则就要付出代价,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

学生活动

1. 阅读课文:第79页第二、三两段。

2. 讨论交流:为了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在化肥使用方面,你应当给父母做哪些宣传?

教师小结

我们知道了化肥的作用及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为保护我们

的家园而努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生活动

1. 小结: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归纳、巩固知识,同桌、同学互查)

2. 学生主持:用卡片展示问题(常见化肥的名称、化学式、用途等),小组抢答(或板书)。

教师总结

1. 简要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2. 课后活动:怎样识别区分常见的化肥:尿素、碳酸氢铵、过磷酸钙、硫酸钾?(为下一课时做准

备)。

第二课时 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

设置情景

(贴在黑板上)农作物生长时需要大量的氮、磷、钾肥,如果缺少这些营养元素,农作物就会得“病”: 实物1:发黄的菜叶与正常的菜叶比较。(缺?)

实物2:矮小的小麦植株与正常的小麦植株比较。(缺?)

实物3:叶片边缘发黄的大豆叶与正常的大豆叶比较。(缺?)

提出问题

1. 这三种不正常的植物,各缺乏什么养分?

2. 如何区分常用的氮、磷、钾肥呢?

3. 怎样科学施肥?

学生活动

3. 展示观察成果:学生走上讲台,展示自己观察的结果(其他同学补充)。

4. 学生小结:从外观上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教师点评)。

5. 交流实验结果:学生下位,自由交流;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教师指导,给予点评)。

6. 归纳小结:区分氮肥和钾肥的方法。

学习评价: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统计能正确区分氮肥、钾肥的方法及人数)

问题拓展

黑板上的三种不正常的植物,各缺乏什么养分?急需施肥。但是,买回来的化肥包装袋因磨损,字

迹模糊不清,无法辨认。

现取化肥样品分别装入1、2、3号小瓶,放在实验台上。请你帮助辨认,指导施肥。

看哪个组最先完成任务,把小瓶标号写在黑板上对应的“生病”植物的下方。

教师小结

你们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对本节课的学

习过程是满意,基本满意,还是不满意?

课后活动

1. 整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同学互相交流,查漏补缺。

2. 调查你的父母在贮存、使用化肥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他们提出合理的建议。

3. 社会调查:化肥使用的利弊与对策。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教学目标

了解营养素是指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类物质,掌握蛋白质、糖类、油脂

和维生素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和比较图片、查阅资料和讨论等活动,学会自主和合作学习的方法。

通过学习营养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形成合理安排饮食的意识,增强自我保健和保护的

意识与能力。

重点和难点

重点: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难点:了解营养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营养价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活动一 探究人体营养素包括哪些方面?

情景导入:提问: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可见食物对人体的重要性。那么我

们所吃的食物通常包括哪些呢?

小组交流:列举生活中的常见食物和饮品的类别。

观察:(多媒体投影)教材P88图12-1、P91图12-7、 P92图12-9、 P93图12-10。

小结:人体生命的生存和健康离不开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物质,通

常称之为人体营养素。

活动二 学习竞赛

主题:“我”的风采我展示。

设疑:这些营养素对人体来说,究竟分别有什么其他物质不可替代的作用呢?

指导阅读:(分四大组,分别指定阅读教材上关于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内容介绍,结合教师课前布置查阅的有关资料,组内合作,讨论并限时完成下面的任务:以第一人称手法写一份自我介绍的文段,题目自拟。要求:简要介绍某类营养素的基本情况,重点陈述其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组际竞赛:各组派一名代表上讲台演讲。(根据演讲的口才、表情及内容质量,由学生评委评分)

活动三 应用实践

辩论:偏食习惯好不好?

设疑:我了解到我们同学们中有的同学喜欢吃这种食品而不喜欢吃那种食品,即存在所谓的偏食。

这种饮食习惯好不好呢?

(正反方辩论)

小结:偏食影响身体健康。特别是同学们正处于身体生长旺盛时期,更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

免偏食。

阅读与讨论:

阅读:P90、 P92“资料”。

讨论:a. 有人用甲醛溶液来浸泡水产品并出售,这样做有什么危害?

b. 为什么吸烟有害健康?

c. 为什么霉变食物绝对不能食用?

d. 运动会上的长、短跑赛进行中,为什么有的同学感到很累?为什么有的同学在赛前服用一些葡萄

糖?若改食一些花生或者麦食品,效果好吗?

知识拓展(多媒体播放):

a.“劣质奶粉”导致“大头婴儿”的相关报道。

b.“毒大米”危害介绍。

c. 吸烟的危害分析。

活动四 课堂计算竞赛

①一女运动员可以在60 s秒内跑完400 m,她的最大氧气吸入量为4 L/min,而肌肉在工作达到极限时,每公斤体重每分钟需要氧气约0.2 L,如果该女运动员体重为50 kg ,她将缺少多少氧气? ②花生米含糖约24%(质量分数, 余同),油脂约39%,蛋白质约26%;小麦含糖约76%,油脂约2%,

蛋白质约11%;50 g花生和50 g小麦在体内完全氧化放出的能量各是多少?

课题小结:经过本课题的学习,在基础知识、学习方法和对化学学科的情感方面,你分别有哪些收

获?

活动五 课外调查

我们是一所农村中学,大多数同学家住农村。请在课外做一个调查,对于家中(或亲友、邻居中)发生霉变的食物是如何处理的?这种处理是否科学合理?我们作为现代社会的公民,对此应做哪些工作

呢?调查报告于一个月内完成。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教学目标】

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感悟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 了解人体元素的组成。

2. 了解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教学方法】

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

【教学过程】

【引入】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饮食水平也逐渐提高。吃得好是否就身体好呢?

如果饮食不合理会引起营养不良。如何才能使身体更健康呢?

【多媒体显示】化学元素和人体健康(健康报报道)

【讲解】同学们,你们知道么,色彩斑斓的大千世界的万物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而我们人体中的元素约有50多种,含量较多的有11种,约占人体质量的99.5%。

【多媒体显示】(佝偻病患者)

【设问】怎么会得这种病呢?

【指导阅读】

1.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什么?

2. 该金属对人体有何影响?

【讨论】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教师对讨论进行指导,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归纳小结】1. 成人体内约含有钙1.2kg 。钙是构成骨、牙齿的重要成分,它使得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

2. 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引起生长迟缓、骨骼变形,出现佝偻病、牙齿发软,易患龋齿等症状。成人缺钙,发生骨质软化和骨质疏松,容易骨折,因此人体必须摄入足够的钙。幼儿、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摄入比成年人更多的钙。我国营养学会1998年对每日膳食中的钙供给量提出建议:婴幼儿400

mg ~800 mg,青少年1 000 mg~1 200 mg,成年人800 mg,老年人1 000 mg~1 200 mg。

【设问】哪些食物中含有钙元素呢?

【学生活动】学生抢答(对答得最多的学生给予表扬。)

【多媒体显示】常用食物中的钙含量(mg/100 g)

【讲解】在食物中钙的来源以奶及奶制品最好,不但含量丰富而且吸收率高。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一杯牛奶拯救一个民族”的故事,故事说的是多年前日本人的平均身高比较矮小,但是近几年日本青少年的身高已经远远超过了中国青少年,这是为什么呢?当然,除了生活水平存在差异以外,我想最值得一提的是这样两个数据:日本目前每年人均牛奶消耗量达到68 L,而中国仅为6.6 L。造成身高差异的一

个主要原因就是两国青少年自牛奶中获取的钙量存在差别。

【设问】食物中含有如此丰富的钙,怎样才能合理吸收呢?前两天报纸上曾登过这样一篇文章。

【多媒体显示】

晚餐最好这样吃

晚餐早吃:晚餐早吃是医学专家向人们推荐的保健良策。有关研究表明,晚餐早吃可大大降低尿路

结石病的发病率。

人的排钙高峰期常在进餐后4到5小时,若晚餐过晚,当排钙高峰期到来时,人已经上床入睡,尿液便滞留在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尿路中,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致使尿中钙的含量不断增加,容易沉淀

下来形成小晶体,久而久之,逐渐扩大形成结石。所以下午6点左右吃晚餐较合适。

晚餐素吃:晚餐一定要偏素,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为主,而蛋白质、脂肪类吃得越少越好。 据美国研究报告,晚餐时吃大量的肉、蛋、奶等高蛋白食品,会使尿中钙量增加,一方面降低体内的钙贮存,诱发儿童的佝偻病、青少年近视和中老年骨质疏松症,另一方面尿中钙浓度高,患尿路结石

病的可能性就会大大的提高。

【复习提问】氯化钠在人的正常生理活动中的作用。

【多媒体显示】

钠和钾元素对人体起着重要的作用。

【讲解】以上元素在人体中含量均超过0.01%,称为常量元素,含量低于0.01%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对人体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设问】铁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是什么?缺铁又会造成什么不良后果呢?

【学生回答】缺铁性贫血。

【多媒体显示】

【过渡】缺碘也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后果。

【多媒体显示】

【讲解】另外我们再介绍其他的一些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硒:生命的奇效元素,有防癌和抗癌作用,能治疗高血压等疾病,但是摄入过量会使人中毒。

锌:智慧元素,微量的锌可以强化记忆力,延缓脑的衰老,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

锂:能改善造血功能状态,提高人体免疫机能。

锶:可以强壮骨骼,降低人体钠的吸收,有利于人体血管的活动。

微量元素同其他元素一样,受体内平衡体制的调节和控制。摄入量过低,会发生某种元素缺乏症;但是摄入量过多,微量元素积聚在生物体内也会出现急、慢性中毒,甚至成为潜在的致癌物质。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环境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土壤和水中缺锰,可能是

芬兰和中国某些地区癌症发病率高的原因。

【思考】

1. 水为六大营养素之一,喝什么样的水好?

2. 有人认为:淘米次数越多越干净,你认为如何?

3. 有人认为“药补不如食补”,根据本节所学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甲方和乙方答辩。

【举例】(例1)

甲:由于水质受到污染,对人体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故喝纯净水好。

乙:纯净水中不含微量元素,而天然矿泉水中含有丰富的对人体健康有利的常量和微量元素,所以喝矿泉水好。

(例2)

甲:药补比食补好,药含元素的量多,见效快,缺什么补什么。

乙:食补比药补好,食物中的营养元素含量丰富。

【归纳小结】1. 从可含元素的量来看,喝矿泉水比喝纯净水好。

2. 淘米的次数并不是次数越多越好,因为淘的次数越多,一些营养元素越会溶解在水中而损失。

3. 从均衡吸收营养的角度来看,人体所需营养元素应该尽量从食物中获取,单纯药物的营养比较单一,另外,药补还可能导致某种营养元素过剩,只有在人体需要的元素仅从食物中摄取不足时才使用药

补的方法。

【多媒体显示】

【情景交流】(作为本节课的结束)如果你也有上图中的一些症状,你应该怎么办?

【学生活动】分成两大组,一组问一组答。

例:

1. 如果你的记忆力差,注意力又不能集中,怎么办?

2. 如果你贫血、脸色苍白怎么办?

3. 如果你的舌头紫红,嘴角烂怎么办?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教学目标

知道什么是有机物,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用途。

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用途和对环境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塑料制品的利与弊。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

师:“China”表示我们的祖国,它还可以表示什么?

生:瓷器。

师:对!瓷器的出现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它创造了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人类社会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如今有机合成材料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板书: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

活动探究一

师:什么是有机合成材料?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99活动与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投影展示学生表格的填写并汇报讨论结果。

师:我们将甲烷、乙醇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而氯化钠、硫酸等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无机化合物。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点,

因此把它们看做无机化合物。

flash 动画演示:石油中跳出一个个乙烯分子,乙烯分子连成链状。

师:有机物中碳原子间可以连接成碳链或碳环,因此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通常称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像乙烯这类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称为小分子,由有机高分子合成的材料称为有机合

成材料。

活动探究二

师:塑料是一种有机合成材料,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来探究塑料的一些性质。

学生实验:

小结:链状高分子都具有热塑性,加热软化后可以加工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也可制成纤维;网状高分子加热后不会熔化,具有热固性,这种塑料一旦加工成型后,不能通过加热重新回到原来的状态。

幻灯片展示:

1.“塑料王”聚四氟乙烯制品。

2. 具有热固性的尿素甲醛制品。

3. 电线的包皮聚氯乙烯。

4. 聚苯乙烯制成的灯饰。

5. 日本铃木汽车公司制造的全塑汽车。

活动探究三

师: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纤维织成,实验台面上的三种不同颜色的毛线都是纤维制品。

生1:根据燃烧时的不同现象判断。

生2:可以看服装标签。

幻灯片展示:服装标签

师:穿不同布料的服装时,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生1:涤纶衣服挺括,不易皱,易洗易干。

生2:棉纶衣服弹性好,耐磨,烫后会变形。

生3:棉织衣服吸水、透气,感觉很舒服,但易皱。


相关内容

  • 小学语文备课大师 首页
  • - 网 上 书 屋 武 侠 小 说 作 文 宝 库 流 量 分 析 名 师 在 线 在 线 词 典 小学语文一上备课室 [热荐]汉语拼音全套flash在线学习 07-22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07-21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07-20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0 ...

  • [视频课件]初中各学科教案课件大全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 初中课程教学视频辅导
  • 初一课程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初一生物上册实验教程(苏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教程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辅导教程 初一语文学习方法讲座 人教版七年级下英语教程 初一语文新课标教程 七年级历史学习方法辅导 七年级英语学习方法视频教程 新目标七年级英语上册视频 人教版七 ...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实录课堂视频公开课名师授课录像优质课观摩课
  • 查看: 1422|回复: 0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实录课堂视频公开课名师授课录像优质课观摩课[复制链接] admin 管理员 串个门 加好友 打招呼 发消息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9 19:40: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享到:开心网搜狐微博网易微博新浪微博百 ...

  • 从小学到高中的教科书电子版
  • 从小学到高中的教科书电子版------值得你珍藏 |  高中地理 |  高中历史 |  英语学习 | (视频教学) 小学 品德与生活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音乐 体育 美术 信息技术 初中 思想品德 语文 数学 英语 历史 地理 物理 音乐 体育 美术 化学 生物 日语 俄语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

  • [蔓萝课堂] 中小学电子课本大全
  •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音乐 体育 美术 信息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历史 地理 物理 音乐 体育 美术 化学 生物 日语 俄语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高中 思想政治 语文 数学 英语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日语 俄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数学B版 信息技术 一年级语文上一年级语文 ...

  • 简单的精彩--[孔子拜师]教学案例一
  • 简单的精彩--<孔子拜师>教学案例一人教一年级上册 人教一年级下册 人教二年级上册 人教二年级下册 人教三年级上册 人教三年级下册 人教四年级上册 人教四年级下册 人教五年级上册 人教五年级下册 人教六年级上册 人教六年级下册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首页| 苏教教案 | 人教教案 ...

  • 初中语文教学课件大全
  • [名师风采]高考语文评价目标的形成与展望06-06 [中考作文]中考考前必读范文:不错过那股味道(附点评)06-06 [中考作文]中考考前必读范文: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附点评)06-06 [中考作文]中考考前必读范文:只是因为那本书(附点评)06-06 [中考作文]中考考前必读范文:美丽的插曲(附 ...

  • 从小学到高中各科电子课本(人教版)
  • 人教版新教材各年级各学科电子课本 内含有现行和新课标的两种课本,附有新课程标准解读.教学设计.教师参考用书.课件以及图像影音资料. 小学数学电子课本(1-6年级)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电子课本(全册...4470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电子课本(全册...3774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电子课本(全册...3 ...

  •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案设计
  •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案设计 [教案背景] 1.教学学科: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第十二册第2课 2.课题:<匆匆> 3.教学对象:小学六年级学生 4.课时:两课时 5.学生准备: A.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B.初读这篇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c.借助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