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态学-布朗芬布朗纳5系统

二、环境对心理的普遍制约作用

环境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普遍制约作用,首先表现为心理机能是对环境适应的结果。例如,我们的眼睛就是对人类生存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眼睛像照相机一样。它的视像和照相机底片上的像一样是颠倒的,但我们看到的世界是正的。心理学家斯特拉顿(Stratton ,1897)用一套光学系统把眼睛视网膜上的视像校正成与外界物体的方向一致。他戴了这个倒像装置以后开始时看到的是一个完全颠倒的世界,由视觉指导动作很不协调,以后渐渐适应;到了第八天他完全适应了这个新的不习惯的世界,此时,他很难说出这个世界是倒的还是正的。但取掉了这个倒像装置以后,他看到的世界又颠倒了,由视觉指导动作不协调了,又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适应。人类生存在地球上,地球哺育了人类,人类的生理和心理机能就是对赖以生存的地球这个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人的心理与行为不仅取决于当前的刺激和人格特征,而且也取决于整个环境及其特征。

其次,环境对心理与行为的普遍制约作用还表现在自然环境与人的交互作用方面。以能源和污染为例。在环境中获得能源的可能性决定了人们耗能的行为方式,而这种行为方式又反过来决定着会造成什么样的环境污染。随着能源的不断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反过来又将会改变着人们的耗能行为方式。人类与其生存环境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如果人类的行为使得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失去了平衡,那就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心理与行为,甚至会危及生命。生态学(ecology )是一门独特的生物学分支,是研究活着的生物和它们的环境之间的关系。一个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是一种持续几个循环的交换。人们不满足于自然界的恩赐,着手治理和控制自然力:人工降雨,钻井,排去沼泽地的水,建造大坝,设计检验地震的建筑物,以及利用核能来增加能源。人们在改变环境的同时,也改变了动物、人类及其环境地位。这些改变一部分是有好处的,但一部分则相反。在生态学中,对一个地区有害影响的例子很多。例如,埃及尼罗河的阿斯旺大坝的修建是用来控制洪水和提供水力发电,但导致尼罗河沿岸生态破坏,自然居住地的文明被侵占,不少物种灭绝,也导致人类行为的改变。

最后,环境对心理与行为的普遍制约作用还表现在社会环境和人的相互作用方面。人在社会中生长,在社会中死亡。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社会关系不是存在于具体人之外的某种东西,而是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活动和交往包括在这一关系之中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规范(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等)对心理与行为产生影响。巴克(Barker ,1968)提出的行为环境的概念很能说明这个问题。所谓行为环境(behavioral environment)是文化上与固定的行为相匹配的物理环境。这种行为包括群体行为和个体行为。例如,教堂就是一个有多种行为与之相匹配的行为环境,它不同于教室和饭馆。了解行为环境可以使我们能较肯定地预见哪些行为将会发生;行为环境改变,行为也会随之而改变。

总之,环境制约着行为,行为又会导致环境的改变。我们是不能离开环境来研究心理与行为的。 2008-10-13 人教网

三、心理学家关于环境的理论

(一)格式塔心理学家关于环境的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家考夫卡在其《格式塔心理学原理》(1935)一书中把环境分为地理环境和行为环境。前者指现实的环境,后者指个人意想中的环境。他认为行为产生于行为环境,受行为环境的调节。他举例说,有一个人在一个暴风雪的夜晚骑马来到一家旅店,庆幸自己经过几小时的奔驰,穿过冰天雪地的平原而能找到暂时安身的地方。店主人问他从何方来。随后,当他知道刚才走来的地方正是令人恐怖的康士坦湖时,立即惊恐而毙。考夫卡认为,这一旅客过湖时,地理环境是大湖,行为环境则是冰天雪地的平原。他听了店主人的话而惊毙,就证明,如果旅客事先知道是一个大湖,其行为就会有很大的变化。所以,考夫卡认为,行为是受行为环境调节的。

另一位格式塔心理学家勒温(Kurt Lewin,1890—1947)提出的动力场理论与考夫卡的行为环境论基本相同。他在《拓扑心理学原理》(1936)一书中详细论述了动力场理论。勒温的动力场理论中有一个重要概念叫生活空间(life space)。所谓生活空间是指人的行为,也就是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其公式如下:

B (行为)=f(生活空间Ls )=f(人P ·环境E )

这里勒温所说环境不是现实的客观环境而是心理环境,即与人的需求相结合在人头脑中实际发生影响的环境。需求的作用使得生活空间产生了场的动力,他称为引力或斥力。例如,儿童看见糖果就想吃,叫引力;看到蛇就想逃避,叫斥力。生活空间所具有的吸引或排斥的动力性质,勒温称为效价(分为正效价和负效价)。由于生活空间具有动力,人的行为就沿着引力的方向向心理对象移动。例如,一个青年想当医生,就向着医生方向努力。此外,勒温还认为,生活空间的每一部分都可有一个区域。每个区域又具有一定的疆界。人的行为就是在具有各个区域的生活空间中移动。图3-1显示,一个青年(P )想当医生,为了达到这个目标(G ),必须经过下列几个区域的生活空间:(1)大学入学考试(Ce );(2)进入大学

(C );(3)进入医学院(M );(4)登记(I );(5)行医(Pr )。如果他入学考试不及格,就不能越过这个疆界而进入另一个区域。这时他的生活空间就会产生急剧变动,或者继续努力,克服障碍,最后实现目标,或者另找新的目标。

图3-1一个想当医生的青年的生活空间

考夫卡的行为环境论和勒温的生活空间论都把个体的心理因素注入到客观环境的作用过程中,强调环境的作用取决于人的心理因素,强调人对环境影响的行为反应的主动性,这无疑是合理的。因为人在活动之前对于环境的认知不是纯客观的,而是或多或少加进了主观成分,从主观上加以规定和把握的。这种对环境刺激从主观上予以规定和把握,在认知心理学中称为“赋予意义”。因此,环境对人们行为的影响是视个人对环境的认知而定的。但是,他们片面强调个人心理因素的实在性及其作用,则有失偏颇。

(二)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人是社会的人。在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人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兴起的社会生态学(social ecology)是一种探讨人的行为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研究取向。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Bronfenbrenner ,1979,1998)提出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theory of social ecosystems )认为,个人的行为不仅受社会环境中的生活事件的直接影响,而且也受发生在更大范围的社区、国家、世界中的事件的间接影响。因此,要研究个体的发展就必须考察个体不同社会生态系统的特征。

布朗芬布伦纳把个体的社会生态系统划分为五个子系统(见图3-2)。(1)微系统,指与个体直接的、面对面水平上的交流系统,例如,直接作用于儿童的各种行为的复杂模式、角色,以及家庭、学校、同伴群体、工作场所、游戏场所中的个人的交互作用关系。家庭、学校、同伴群体中的个人都是社会生态系统中的微系统的组成部分。个体微系统中的每个人都以面对面、直接交流的方式与个体交互作用。例如,母亲对儿子小明唱歌,同伴与小明做游戏等。(2)中系统,是几个微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例如,小明的母亲以怎样的方式对待小明可能受小明的母亲与小明的外祖父之间的交互作用的影响。如果小明的母亲与小明的外祖父之间经常争吵,小明的母亲可能缺乏温柔并以粗暴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同样,小明与妹妹之间的关系,也可能反映了小明的母亲与小明的姨妈之间交互作用方式。布朗芬布伦纳所讲的中系统,其实就是个体的微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3)外系统,是指两个或更多的环境之间的连接与关系,其中一个环境中不包含这个个体。例如,儿童生活在家庭里,但家庭不是与外界隔离的。父母对待儿童的方式会受到学校、教师的影响,也会受到教会、雇主和朋友的影响。个人的家庭微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成员之间有种种交互作用的关系。例如,小明与他的父亲之间的交互作用可能受到他的父亲与其企业雇主或其炒股朋友之间的关系的影响。(4

)大系统,是指与个人有关的所有微系统、中系统及外系统的交互作用关

系。这是一个有文化特色的系统。可以依据信念、价值观、做事情的传统方式、可预期的行为、社会角色、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宗教等内容来描述大系统。大系统的特色则反映在不同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之中。用布朗芬布伦纳的话来说,大系统是一种特殊文化、亚文化或其他更广阔的社会环境的社会蓝图。(5)长期系统,是指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所有的社会生态系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个体的微系统随着时间的发展可能会发生很多重要的变化,如弟弟妹妹的出生、父母离婚、得到或失去宠物等。有时候,大系统也会发生变化。例如,在美国20世纪最后的几十年中,在家庭成员参加工作的模式(从一人挣工资发展为两人挣工资)、家庭结构(从双亲家庭到单亲家庭)、育儿方式(从家庭养育到选择其他保育方式)、生孩子的年龄(从低龄到高龄)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显然,大系统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个人生活于其中的微系统(家庭、家族和学校)。

图3-2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图示

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制约作用。首先,从空间上来看,人的行为不仅受直接的、面对面水平上的微系统的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微系统与微系统的交互作用关系,微系统与中系统、外系统、大系统(特殊文化和亚文化)交互作用关系的影响。其次,从时间上来看,人的行为不仅受传统文化的制约,而且受时代变迁的制约。

但是,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也有缺点,主要的缺点是无法进行实证研究。例如,怎样对有着无数高度复

杂的交互作用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并进行观测呢?怎样理清个体与其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之间的交互

作用关系呢?长期系统、大系统是以怎样的方式通过微系统而直接作用于个体的发展呢?这些都是尚未解决的问题。

二、环境对心理的普遍制约作用

环境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普遍制约作用,首先表现为心理机能是对环境适应的结果。例如,我们的眼睛就是对人类生存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眼睛像照相机一样。它的视像和照相机底片上的像一样是颠倒的,但我们看到的世界是正的。心理学家斯特拉顿(Stratton ,1897)用一套光学系统把眼睛视网膜上的视像校正成与外界物体的方向一致。他戴了这个倒像装置以后开始时看到的是一个完全颠倒的世界,由视觉指导动作很不协调,以后渐渐适应;到了第八天他完全适应了这个新的不习惯的世界,此时,他很难说出这个世界是倒的还是正的。但取掉了这个倒像装置以后,他看到的世界又颠倒了,由视觉指导动作不协调了,又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适应。人类生存在地球上,地球哺育了人类,人类的生理和心理机能就是对赖以生存的地球这个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人的心理与行为不仅取决于当前的刺激和人格特征,而且也取决于整个环境及其特征。

其次,环境对心理与行为的普遍制约作用还表现在自然环境与人的交互作用方面。以能源和污染为例。在环境中获得能源的可能性决定了人们耗能的行为方式,而这种行为方式又反过来决定着会造成什么样的环境污染。随着能源的不断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反过来又将会改变着人们的耗能行为方式。人类与其生存环境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如果人类的行为使得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失去了平衡,那就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心理与行为,甚至会危及生命。生态学(ecology )是一门独特的生物学分支,是研究活着的生物和它们的环境之间的关系。一个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是一种持续几个循环的交换。人们不满足于自然界的恩赐,着手治理和控制自然力:人工降雨,钻井,排去沼泽地的水,建造大坝,设计检验地震的建筑物,以及利用核能来增加能源。人们在改变环境的同时,也改变了动物、人类及其环境地位。这些改变一部分是有好处的,但一部分则相反。在生态学中,对一个地区有害影响的例子很多。例如,埃及尼罗河的阿斯旺大坝的修建是用来控制洪水和提供水力发电,但导致尼罗河沿岸生态破坏,自然居住地的文明被侵占,不少物种灭绝,也导致人类行为的改变。

最后,环境对心理与行为的普遍制约作用还表现在社会环境和人的相互作用方面。人在社会中生长,在社会中死亡。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社会关系不是存在于具体人之外的某种东西,而是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活动和交往包括在这一关系之中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规范(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等)对心理与行为产生影响。巴克(Barker ,1968)提出的行为环境的概念很能说明这个问题。所谓行为环境(behavioral environment)是文化上与固定的行为相匹配的物理环境。这种行为包括群体行为和个体行为。例如,教堂就是一个有多种行为与之相匹配的行为环境,它不同于教室和饭馆。了解行为环境可以使我们能较肯定地预见哪些行为将会发生;行为环境改变,行为也会随之而改变。

总之,环境制约着行为,行为又会导致环境的改变。我们是不能离开环境来研究心理与行为的。 2008-10-13 人教网

三、心理学家关于环境的理论

(一)格式塔心理学家关于环境的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家考夫卡在其《格式塔心理学原理》(1935)一书中把环境分为地理环境和行为环境。前者指现实的环境,后者指个人意想中的环境。他认为行为产生于行为环境,受行为环境的调节。他举例说,有一个人在一个暴风雪的夜晚骑马来到一家旅店,庆幸自己经过几小时的奔驰,穿过冰天雪地的平原而能找到暂时安身的地方。店主人问他从何方来。随后,当他知道刚才走来的地方正是令人恐怖的康士坦湖时,立即惊恐而毙。考夫卡认为,这一旅客过湖时,地理环境是大湖,行为环境则是冰天雪地的平原。他听了店主人的话而惊毙,就证明,如果旅客事先知道是一个大湖,其行为就会有很大的变化。所以,考夫卡认为,行为是受行为环境调节的。

另一位格式塔心理学家勒温(Kurt Lewin,1890—1947)提出的动力场理论与考夫卡的行为环境论基本相同。他在《拓扑心理学原理》(1936)一书中详细论述了动力场理论。勒温的动力场理论中有一个重要概念叫生活空间(life space)。所谓生活空间是指人的行为,也就是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其公式如下:

B (行为)=f(生活空间Ls )=f(人P ·环境E )

这里勒温所说环境不是现实的客观环境而是心理环境,即与人的需求相结合在人头脑中实际发生影响的环境。需求的作用使得生活空间产生了场的动力,他称为引力或斥力。例如,儿童看见糖果就想吃,叫引力;看到蛇就想逃避,叫斥力。生活空间所具有的吸引或排斥的动力性质,勒温称为效价(分为正效价和负效价)。由于生活空间具有动力,人的行为就沿着引力的方向向心理对象移动。例如,一个青年想当医生,就向着医生方向努力。此外,勒温还认为,生活空间的每一部分都可有一个区域。每个区域又具有一定的疆界。人的行为就是在具有各个区域的生活空间中移动。图3-1显示,一个青年(P )想当医生,为了达到这个目标(G ),必须经过下列几个区域的生活空间:(1)大学入学考试(Ce );(2)进入大学

(C );(3)进入医学院(M );(4)登记(I );(5)行医(Pr )。如果他入学考试不及格,就不能越过这个疆界而进入另一个区域。这时他的生活空间就会产生急剧变动,或者继续努力,克服障碍,最后实现目标,或者另找新的目标。

图3-1一个想当医生的青年的生活空间

考夫卡的行为环境论和勒温的生活空间论都把个体的心理因素注入到客观环境的作用过程中,强调环境的作用取决于人的心理因素,强调人对环境影响的行为反应的主动性,这无疑是合理的。因为人在活动之前对于环境的认知不是纯客观的,而是或多或少加进了主观成分,从主观上加以规定和把握的。这种对环境刺激从主观上予以规定和把握,在认知心理学中称为“赋予意义”。因此,环境对人们行为的影响是视个人对环境的认知而定的。但是,他们片面强调个人心理因素的实在性及其作用,则有失偏颇。

(二)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人是社会的人。在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人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兴起的社会生态学(social ecology)是一种探讨人的行为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研究取向。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Bronfenbrenner ,1979,1998)提出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theory of social ecosystems )认为,个人的行为不仅受社会环境中的生活事件的直接影响,而且也受发生在更大范围的社区、国家、世界中的事件的间接影响。因此,要研究个体的发展就必须考察个体不同社会生态系统的特征。

布朗芬布伦纳把个体的社会生态系统划分为五个子系统(见图3-2)。(1)微系统,指与个体直接的、面对面水平上的交流系统,例如,直接作用于儿童的各种行为的复杂模式、角色,以及家庭、学校、同伴群体、工作场所、游戏场所中的个人的交互作用关系。家庭、学校、同伴群体中的个人都是社会生态系统中的微系统的组成部分。个体微系统中的每个人都以面对面、直接交流的方式与个体交互作用。例如,母亲对儿子小明唱歌,同伴与小明做游戏等。(2)中系统,是几个微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例如,小明的母亲以怎样的方式对待小明可能受小明的母亲与小明的外祖父之间的交互作用的影响。如果小明的母亲与小明的外祖父之间经常争吵,小明的母亲可能缺乏温柔并以粗暴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同样,小明与妹妹之间的关系,也可能反映了小明的母亲与小明的姨妈之间交互作用方式。布朗芬布伦纳所讲的中系统,其实就是个体的微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3)外系统,是指两个或更多的环境之间的连接与关系,其中一个环境中不包含这个个体。例如,儿童生活在家庭里,但家庭不是与外界隔离的。父母对待儿童的方式会受到学校、教师的影响,也会受到教会、雇主和朋友的影响。个人的家庭微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成员之间有种种交互作用的关系。例如,小明与他的父亲之间的交互作用可能受到他的父亲与其企业雇主或其炒股朋友之间的关系的影响。(4

)大系统,是指与个人有关的所有微系统、中系统及外系统的交互作用关

系。这是一个有文化特色的系统。可以依据信念、价值观、做事情的传统方式、可预期的行为、社会角色、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宗教等内容来描述大系统。大系统的特色则反映在不同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之中。用布朗芬布伦纳的话来说,大系统是一种特殊文化、亚文化或其他更广阔的社会环境的社会蓝图。(5)长期系统,是指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所有的社会生态系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个体的微系统随着时间的发展可能会发生很多重要的变化,如弟弟妹妹的出生、父母离婚、得到或失去宠物等。有时候,大系统也会发生变化。例如,在美国20世纪最后的几十年中,在家庭成员参加工作的模式(从一人挣工资发展为两人挣工资)、家庭结构(从双亲家庭到单亲家庭)、育儿方式(从家庭养育到选择其他保育方式)、生孩子的年龄(从低龄到高龄)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显然,大系统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个人生活于其中的微系统(家庭、家族和学校)。

图3-2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图示

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制约作用。首先,从空间上来看,人的行为不仅受直接的、面对面水平上的微系统的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微系统与微系统的交互作用关系,微系统与中系统、外系统、大系统(特殊文化和亚文化)交互作用关系的影响。其次,从时间上来看,人的行为不仅受传统文化的制约,而且受时代变迁的制约。

但是,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也有缺点,主要的缺点是无法进行实证研究。例如,怎样对有着无数高度复

杂的交互作用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并进行观测呢?怎样理清个体与其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之间的交互

作用关系呢?长期系统、大系统是以怎样的方式通过微系统而直接作用于个体的发展呢?这些都是尚未解决的问题。


相关内容

  • 国家指导下的民族社会与文化变迁
  • 作者:张晓琼李成武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5年07期 [中图分类号]K281.2"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952(2005)02-0068-08 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现代化趋势和社会主义模式以及国家政权在变迁过程中的重要主导作用,使新中国建立前处于不同社 ...

  • 世界名校简介
  • 加州理工学院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加州理工学院位于洛杉矶市北的帕萨迪那.这所学校并不算大,但却闻名世界,那是因为这所学校已经拥有了2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加州理工学院只有6个系.学生900多人,研究生1000多人,教授不到300人,规模仅为竞争对手 ...

  • 美国加州"北水南调":牺牲环境造福农民
  • 时间:2012-09-27 10:06来源:6维度转载 作者:简·麦克贾克 摘要:加州大规模引水计划被批是一场以环境为代价来造福农业产业和农民的政治博弈. 加州大规模引水计划被批是一场以环境为代价来造福农业产业和农民的政治博弈. 美国最富有的州--加利福尼亚州的州长杰瑞·布朗提出的一项能够彻底改变该 ...

  • 可持续农业及其特征简述
  • 12 可持续农业及其特征简述 文章编号:1002-0659(2003)05-0012-04 可持续农业及其特征简述 刘凤枝,李玉浸,孙宝利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天津 300191) Ξ 摘要 :本文回顾了可持续农业的发展过程,分析了从不同角度定义的可持续农业内涵,指出可持续农业是一个广泛适用 ...

  • 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笔记[1]
  • 黄淑娉 龚佩华著,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第一章 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 P1 一.人类学的产生 1.人类学的含义 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的体质和社会文化的学科. 人类学,英语Anthropology,源于希腊文二字--Anthropos(人)和Logia(研究),意思是人的 ...

  • 考研考博人类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题库
  • 文化人类学名词解释 文化 文明 文本 巫术 问卷 人种 人科 人格 入赘 婚姻 互惠 分类 习性 涵化 濡化 怀特 佩里 利奇 泰勒 莫斯 苗族 民族 族群 符号 产翁 社区 失范 米德 传统 残存 变异(进化) BOAS 库拉 百越 文化区 亚文化 文化丛 民族志 民族学 从妻居 相对论 小传统 ...

  • 人类发展生态学视角下家园合作论文
  • 人类发展生态学视角下的家园合作 摘 要:为了避免5+2=0式教育悲剧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家长和 教师都认识到了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家园合作不仅仅是家长和幼儿园建立支持性的联系,还需要家庭.幼儿园.社区甚至是整个社会的共同参与才可以做好.本文从人类发展生态学的视角入手,探讨我们成人在构建与儿童密切相关的环 ...

  • 示范自然村简介
  •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建设生态旅游示范村 --卡斯镇龙潭村龙潭自然村新农村建设情况简介 (2013年10月31日) 一.基本情况 龙潭自然村隶属于卡斯镇龙潭行政村,属于坝区,距离村委会1.5公里,距离卡斯集镇2.5公里,有龙潭.大木桥.山鼻子.芒翁.竹寨5个村民小组,共有503户1811人,是龙潭村人 ...

  • 从人类发展生态主义观点分析形成幼儿教师教学风格的影响因素
  • 从人类发展生态主义观点分析 形成幼儿教师教学风格的影响因素 赵 柯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摘要:教学风格是教学理论中新的关注热点.布朗芬・布伦纳借用人类发展生态学的的观点,将影响教学风格形成的系统分为宏观系统.外展系统.中间系统和微观系统的方法,探讨幼儿教师教学风格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