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试验(环刀法)
(一)试验目的
测定土的湿密度,以了解土的疏密和干湿状态,供换算土的其它物理性质指标和工程设计以及控制施工质量之用。 (二)试验原理
土的湿密度是指土的单位体积质量,是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指标之一,其单位为g/cm3。环刀法是采用一定体积环刀切取土样并称土质量的方法,环刀内土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即为土的密度。密度试验方法有环刀法、蜡封法、灌水法和灌砂法等。对于细粒土,宜采用环刀法;对于易碎裂、难以切削的土,可用蜡封法;对于现场粗粒土,可用灌水法或灌砂法。 (三)仪器设备
1.环刀:内径6~8cm,高2~3cm。2.天平:称量500g,分度值0.01g。3.其它:切土刀、钢丝锯、凡士林等。 (四)操作步骤
1.量测环刀:取出环刀,称出环刀的质量,并涂一薄层凡士林。2.切取土样:将环刀的刀口向下放在土样上,然后用切土刀将土样削成略大于环刀直径的土柱,将环刀垂直下压,边压边削使土样上端伸出环刀为止,然后将环刀两端的余土削平。3.土样称量:擦净环刀外壁,称出环刀和土的质量。 (五)试验注意事项
1.称取环刀前,把土样削平并擦净环刀外壁;2.如果使用电子天平称重则必须预热,称重时精确至小数点后二位。 (六)计算公式
按下列计算土的湿密度:
式中:ρ—密度,计算至0.01g/cm ;
m—湿土质量,g;m1—环刀加湿土质量,g;m2—环刀质量,g;V—环刀体积,cm 。
密度试验需进行二次平行测定,其平行差值不得大于0.03g/cm ,取其算术平均值。
(七)试验记录
二、含水率试验(烘干法)
(一)试验目的
测定土的含水率,以了解土的含水情况,是计算土的孔隙比、液性指数、饱和度和其它物理力学性质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指标。 (二)试验原理
含水率反映土的状态,含水率的变化将使土的一系列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随之而异。这种影响表现在各个方面,如反映在土的稠度方面,使土成为坚硬的、可塑的或流动的;反映在土内水分的饱和程度方面,使土成为稍湿、很湿或饱和的;反映在土的力学性质方面,能使
土的结构强度增加或减小,紧密或疏松,构成压缩性及稳定性的变化。测定含水率的方法有烘干法、酒精燃烧法、炒干法、微波法等等。 (三)仪器设备 1.烘箱:采用温度能保持在105~110℃的电热烘箱。2.天平:称量500g,分度值0.01g。3.其它:干燥器、称量盒等。
(四)操作步骤
1.湿土称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试样15~20g,放入盒内,立即盖好盒盖,称出盒与湿土的总质量。2.烘干冷却:打开盒盖,放入烘箱内,在温度105~110℃下烘干至恒重后,将试样取出,盖好盒盖放入干燥器内冷却,称出盒与干土质量。烘干时间随土质不同而定,对粘质土不少于8h;砂类土不少于6h。 (五)试验注意事项
1.刚刚烘干的土样要等冷却后才称重;2.称重时精确至小数点后二位。 (六)计算公式
按下式计算土的含水率:
式中:ω—含水率,计算至0.1%; mo—盒质量,g; m1—盒加湿土质量,g; m2—盒加干土质量,g; m1-m2—土中水质量,g; m1-mo—干土质量,g 含水率试验需进行二次平行试验,其平行差值不得大于2%,取其算术平均值。 (七)试验记录
含水率试验记录表(烘干法)
三、比重试验(比重瓶法)
(一)试验目的
测定土的比重,为计算土的孔隙比、饱和度以及土的其它物理力学试验(如颗粒分析的密度计法试验、固结试验等)提供必需的数据。
(二)试验原理
根据土粒粒径不同,土的比重试验可分别采用比重瓶法、浮称法或虹吸筒法,对于粒径小于5mm的土,采用比重瓶法进行。比重瓶法就是由称好质量的干土放入盛满水的比重瓶的前后质量差异,来计算土粒的体积,从而进一步计算出土粒比重。 (三)仪器设备
1.比重瓶:容重100ml或50ml;2.天平:称量200g,分度值0.001g;3.其它:烘箱、蒸馏水、温度计、筛、漏斗、滴管等。
(四)操作步骤
1.取样称量:取通过5mm筛的烘干土样约15g(如用50ml的比重瓶,可取干土约12g)用玻璃漏斗装入洗净烘干的比重瓶内,称瓶与土的质量。2.煮沸排气:将蒸馏水注入比重瓶内,约至瓶的一半高处,摇动比重瓶,并将比重瓶放在砂浴上煮沸,使土粒分散排气。煮沸时间自悬液沸腾时算起,砂及砂质粉土不少于30分钟;粘土及粉质粘土应不少于1小时。
煮沸时不要使土液从瓶内溢出。3.注水称量:将蒸馏水注入比重瓶内至近满,待瓶内悬液温度稳定后及瓶内土悬液澄清时,盖紧瓶塞,使多余的水分从瓶塞的毛细管中溢出,擦干瓶外的水分,称出瓶、水、土总质量。称量后立即测定瓶内水的温度。4.查取瓶、水质量:根据测得的温度,从已绘制的温度与瓶、水质量关系曲线(由实验室提供)查取瓶、水质量。(五)试验注意事项
1.称重前比重瓶的水位要加满至瓶塞的毛细管;2.称重时精确至小数点后三位。 (六)计算公式
按下列计算土粒的比重:
式中:Gs—土粒比重,计算精确至0.001; ms—干土质量,g;m1—瓶、水质量,可查瓶、水质量关系曲线(由实验室提供); m2—瓶、水、土质量,g;Gwt—t℃时蒸馏水的比重,准确至0.001,查下表(不同温度时水的比重)。
比重试验需进行二次平行测定,其平行差不得大于0.02,取其算术平均值。
不同温度时水的比重(近似值)
(七) 试验记录
比重试验记录表(比重瓶法)土样说明 粘土
四、界限含水率试验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法
(一)试验目的
测定粘性土的液限ωL和塑限ωp,并由此计算塑性指数Ip 、液性指数IL,进行粘性土的定名及判别粘性土的软硬程度。 (二)试验原理
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法是根据圆锥仪的圆锥入土深度与其相应的含水率在双对数坐标上具有线性关系的特性来进行的。利用圆锥质量为76g的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测得土在不同含水率时的圆锥入土深度,并绘制其关系直线图,在图上查得圆锥下沉深度为17mm所对应得含水率即为液限,查得圆锥下沉深度2mm所对应的含水率即为塑限。 (三)试验设备
1.液塑限联合测定仪:如附图5-1,有电磁吸锥、测读装置、升降支座等,圆锥质量76g,锥角30° ,试样杯等; 2.天平:称量200g,分度值0.01g; 3.其它:调土刀、不锈钢杯、凡士林、称量盒、烘箱、干燥器等。 (四)操作步骤
1.土样制备:当采用风干土样时,取通过0.5mm筛的代表性土样约200g,分成三份,
分别放入不锈钢杯中,加入不同数量的水,然后按下沉深度约为4~5mm,9~11mm,15~17mm范围制备不同稠度的试样。2.装土入杯:将制备的试样调拌均匀,填入试样杯中,填满后用刮土刀刮平表面,然后将试样杯放在联合测定仪的升降座上。3.接通电源:在圆锥仪锥尖上涂抹一薄层凡士林,接通电源,使电磁铁吸住圆锥。4.测读深度:调整升降座,使锥尖刚好与试样面接触,切断电源使电磁铁失磁,圆锥仪在自重下沉入试样,经5秒钟后测读圆锥下沉深度。5.测含水率:取出试样杯,测定试样的含水率。重复以上步骤,测定另两个试样的圆锥下沉深度和含水率。
(五)试验注意事项
1.土样分层装杯时,注意土中不能留有空隙。2.每种含水率设三个测点,取平均值作为这种含水率所对应土的圆锥入土深度,如三点下沉深度相差太大,则必须重新调试土样。
(六)计算公式
1.计算各试样的含水率:
式中符号意义与含水率试验相同。2.以含水率为横坐标,圆锥下沉深度为纵坐标,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关系曲线,三点连一直线(如附图5-2中的A线)。当三点不在一直线上,可通过高含水率的一点与另两点连成两条直线,在圆锥下沉深度为2mm处查得相应的含水率。当两个含水率的差值≥2%时,应重做试验。当两个含水率的差值
液限、塑限联合试验记录表
附图5-1 光电式液塑限仪结构示意图 1-水平调节螺丝;2-控制开关;3-指示灯; 4-零线调节螺钉;5-反光镜调节螺钉;6-屏幕 7-机壳;8-物镜调节螺钉;9-电池装置;10-光源调节螺钉;11-光源装置;12-圆锥仪;13-升降台;14-水平泡;15-盛土杯
五、击实试验
(一)试验目的
在击实方法下测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是控制路堤、土坝和填土地基等密实度的重要指标。
(二)试验原理
土的压实程度与含水率、压实功能和压实方法有密切的关系。当压实功能和压实方法不变时,土的干密度随含水率增加而增加,当干密度达到某一最大值后,含水率继续增加反而使干密度减小,能使土达到最大密度的含水率,称为最优含水率ωop,与其相应的干密度称为最大干密度ρdmax。 (三)仪器设备
1.击实仪:如附图6-1所示。锤质量2.5kg,筒高116mm,体积947.4cm 。2.天平:称量200g,分度0.01g。3.台称:称量10kg,分度值5g。4.筛:孔径5mm。5.其它:喷水设备、碾土器、盛土器、推土器、修土刀等。
(四)操作步骤
1.制备土样:取代表性风干土样,放在橡皮板上用木碾碾散,过5mm筛,土样量不少于20kg。2.加水拌和:预定5个不同含水量,依次相差2%,其中有两个大于和两个小于最优含水量。所需加水量按下式计
式中:mw—所需加水质量,
g;mwo—风干含水率时土样的质量,g;ωo—土样的风干含水率,%;ω—预定达到的含水率,%。按预定含水率制备试样,每个试样取2.5kg,平铺于不吸水的平板上,用喷水设备向土样均匀喷洒预定的加水量,并均匀拌和。3.分层击实:取制备好的试样600~800g,倒入筒内,整平表面,击实25次,每层击实后土样约为击实筒容积1/3。击实时,击锤应自由落下,锤迹须均匀分布于土面。重复上述步骤,进行第二、三层的击实。击实后试样略高出击实筒(不得大于6mm)。4.称土质量:取下套环,齐筒顶细心削平试样,擦净筒外壁,称土质量,准确至0.1g。5.测含水率:用推土器推出筒内试样,从试样中心处取2个各约15~30g土测定含水率,平行差值不得超过1%。按2~4步骤进行其它不同含水率试样的击实
试
验
。
附
图
6
-
1
击
实
仪
示
意
图
(五) 试验注意事项】
1.试验前,击实筒内壁要涂一层凡士林。2.击实一层后,用刮土刀把土样表面刨毛,使层与层之间压密,同理,其它两层也是如此。3.如果使用电动击实仪,则必须注意安全。打开仪器电源后,手不能接触击实锤。 (六)计算及绘图
1.按下式计算干密度:
式中:ρd—干密度,g/cm3; ρ—湿密度,g/cm; ω—含水率,%。
3
以干密度ρd为纵坐标,含水率ω为横坐标,绘制干密度与含水率关系曲线(附图6-2)。
曲线上峰值点所对应的纵横坐标分别为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如曲线不能绘出准确峰值点,
附图6-2 关系曲线
(七)试验记录 击实试验土样编号 10-2 土粒比重 2.72 土样类
应进行补点。
(一)试验目的 测定试样在侧限与轴向排水条件下的压缩变形△h和荷载P的关系,以便计算土的单位沉降量S1、压缩系数av和压缩模量Es等。
(二)试验原理 土的压缩性主要是由于孔隙体积减少而引起的。在饱和土中,水具有流动性,在外力作用下沿着土中孔隙排出,从而引起土体积减少而发生压缩,试验时由于金属环刀及刚性护环所限,土样在压力作用下只能在竖向产生压缩,而不可能产生侧向变形,故称为侧限压缩。
(三)仪器设备 1.固结仪:如附图8-1所示,试样面积30cm2,高2cm。2.量表:量程10mm,最小分度0.01mm。3.其它:刮土刀、电子天平、秒表。 (四)操作步骤 (1)切取试样:用环刀切取原状土样或制备所需状态的扰动土样。(2)测定试样密度:取削下的余土测定含水率,需要时对试样进行饱和。(3)安放试样:将带有环刀的试样安放在压缩容器的护环内,并在容器内顺次放上底板、湿润的滤纸和透水石各一,然后放入加压导环和传压板。(4)检查设备:检查加压设备是否灵敏,调整杠杆使之水平。(5)安装量表:将装好试样的压缩容器放在加压台的正中,将传压钢珠与加压横梁的凹穴相连接。然后装上量表,调节量表杆头使其可伸长的长度不小于8mm,并检查量表是否灵活和垂直(在教学试验中,学生应先练习量表读数)。(6)施加预压:为确保压缩仪各部位接触良好,施加1kPa的预压荷重,然后调整量表读数至零处。(7)加压观测:1)荷重等级一般为50、100、200、400kPa。2)如系饱和试样,应在施加第一级荷重后,立即向压缩容器注满水。如系非饱和试样,需用湿棉纱围住加压盖板四周,避免水分蒸发。3)压缩稳定标准规定为每级荷重下压缩24小时,或量表读数每小时变化不大于0.005mm认为稳定(教学试验可另行假定稳定时间)。测记压缩稳定读数后,施加第二级荷重。依次逐级加荷至试验结束。4)试验结束后迅速拆除仪器各部件,取出试样,必要时测定试验后的含水率。 (五)试验注意事项 1.首先装好试样,再安装量表。在装量表的过程中,小指针需调至整数位,大指针调至零,量表杆头要有一定的伸缩范围,固定在量表架上。2.加荷时,应按顺序加砝码;试验中不要震动实验台,以免指针产生移动。 (六)计算及制图
1.按下式计算试样的初始孔隙比:
附图8-1 固结仪示意图
ei:
2-护环;3-环刀;4-加压上盖;5-透水石;2.下式计算各级荷重下压缩稳定后的孔隙比 1-水槽;
6-量表导杆;7-量表架;8-试样
式中:Gs—土粒比
重; ρw—水的密度,g/cm3;ωo—试样起始
3
含水率,%;ρo—试样起始密度,g/cm; ∑△hi—在某一荷重下试样压缩稳定后的总变形量,其值等于该荷重下压缩稳定后的量表读数减去仪器变形量(mm);ho—试样起始高
附图8-1 固结仪示意图
度,即环刀高度(mm)。
1-水槽;2-护环;3-环刀;4-加压上盖;5-透水石;6-量表导杆7-量表架8-试样
3.绘制压缩曲线 以孔隙比e为纵坐标,压力p为横坐标,绘制孔隙比与压力的关系曲线,如附 图8-2所示。并求出压缩系数av与压缩模量Es (五) 试验记录
固结试验记录表 (快速法)
(一)试验目的 直接剪切试验是测定土的抗剪强度的一种常用方法。通常采用四个试样为一组,分别在不同的垂直压力σ下,施加水平剪应力进行剪切,求得破坏时的剪应力τ,然后根据库仑定律确定土的抗剪强度参数内摩擦角υ和凝聚力C 。直剪试验分为快剪(Q)、固结快剪(CQ)和慢剪(S)三种试验方法。在教学中可采用快剪法。
学中可采用快剪法。(二)试验原理 快剪试验是在试样上施加垂直压力后立即快速施加水平剪切力,以0.8~1.2mm/min的速率剪切,一般使试样在3~5min内剪破。快剪法适用于测定粘性土天然强度。(三)仪器设备 1.应变控制式直接剪切仪:如附图9-1,有剪力盒、垂直加压框架、测力计及推动机构等。2.其它:量表、砝码等。 (四)试验步骤1.切取试样:按工程需要用环刀切取一组试样,至少四个,并测定试样的密
度及含水率。如试样需要饱和,可对试样进
附图9-1 应变控制式直剪仪结构示意图
行抽气饱和。2.安装试样:对准上下盒,插
1-垂直变形百分表;2-垂直加压框架;
入固定销钉。在下盒内放入一透水石,上覆
3-推动座;4-剪切盒;5-试样;6-
隔水蜡纸一张。将装有试样的环刀平口向下,
测力计;7-台板;8-杠杆;9-砝码
对准剪切盒,试样上放隔水蜡纸一张,再放上透水石,将试样徐徐推入剪切盒内,移去
环刀。
3.施加垂直压力:转动手轮,使上盒前端钢珠刚好与测力计接触,调整测力计中的量表读数为零。顺次加上盖板、钢珠压力框架。每 组四个试样,分别在四种不同的垂直压力下进行剪切。在教学上可 取四个垂直压力分别为100、200、300、400kPa。
4.进行剪切:施加垂直压力后,立即拔出固定销钉,开动秒表,以每分钟4~6转的均匀速率旋转手轮(在教学中可采用每分钟6转)。使试样在3~5分钟内剪破。如测力计中的量表指针不再前进,或有显著后退,表示试样已经被剪破。但一般宜剪至剪切变形达4mm。若量表指针再继续增加,则剪切变形应达6mm为止。手轮每转一圈,同时测记测力计量表读数,直到试样剪破为止。 5.拆卸试样:剪切结束后,吸去剪切盒中的积水,倒转手轮,尽快移去垂直压力、框架、
上盖板,取出试样。
(五)试验注意事项
1.先安装试样,再装量表。安装试样时要用透水石把土样从环刀推进剪切盒里,试验前
量表中的大指针调至零。
2.加荷时,不要摇晃砝码;剪切时要拔出销
钉。
附图9-2 τ~σ关系曲线
(六)计算及制图
1.按下式计算各级垂直压力下所测的抗剪强度:
式中:τf—土的抗剪强度,kPa; C —测力计率定系数,N/0.01mm; R —测力计量表读数,0.01mm。2.绘制τf~σ曲线以垂直压力σ为横坐标,以抗剪强度τf为纵坐标,纵横坐标必须同一比例,根据图中各点绘制τf~σ关系曲线,该直线的倾角为土的内摩擦角υ,该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为土的凝聚力C,如附图9-2。 (七)试验记录(见附表9-2)
接剪切试验记录表
土样说明 粘土夹砂 测力计率定系数 2.26kPa/0.01mm
密度试验(环刀法)
(一)试验目的
测定土的湿密度,以了解土的疏密和干湿状态,供换算土的其它物理性质指标和工程设计以及控制施工质量之用。 (二)试验原理
土的湿密度是指土的单位体积质量,是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指标之一,其单位为g/cm3。环刀法是采用一定体积环刀切取土样并称土质量的方法,环刀内土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即为土的密度。密度试验方法有环刀法、蜡封法、灌水法和灌砂法等。对于细粒土,宜采用环刀法;对于易碎裂、难以切削的土,可用蜡封法;对于现场粗粒土,可用灌水法或灌砂法。 (三)仪器设备
1.环刀:内径6~8cm,高2~3cm。2.天平:称量500g,分度值0.01g。3.其它:切土刀、钢丝锯、凡士林等。 (四)操作步骤
1.量测环刀:取出环刀,称出环刀的质量,并涂一薄层凡士林。2.切取土样:将环刀的刀口向下放在土样上,然后用切土刀将土样削成略大于环刀直径的土柱,将环刀垂直下压,边压边削使土样上端伸出环刀为止,然后将环刀两端的余土削平。3.土样称量:擦净环刀外壁,称出环刀和土的质量。 (五)试验注意事项
1.称取环刀前,把土样削平并擦净环刀外壁;2.如果使用电子天平称重则必须预热,称重时精确至小数点后二位。 (六)计算公式
按下列计算土的湿密度:
式中:ρ—密度,计算至0.01g/cm ;
m—湿土质量,g;m1—环刀加湿土质量,g;m2—环刀质量,g;V—环刀体积,cm 。
密度试验需进行二次平行测定,其平行差值不得大于0.03g/cm ,取其算术平均值。
(七)试验记录
二、含水率试验(烘干法)
(一)试验目的
测定土的含水率,以了解土的含水情况,是计算土的孔隙比、液性指数、饱和度和其它物理力学性质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指标。 (二)试验原理
含水率反映土的状态,含水率的变化将使土的一系列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随之而异。这种影响表现在各个方面,如反映在土的稠度方面,使土成为坚硬的、可塑的或流动的;反映在土内水分的饱和程度方面,使土成为稍湿、很湿或饱和的;反映在土的力学性质方面,能使
土的结构强度增加或减小,紧密或疏松,构成压缩性及稳定性的变化。测定含水率的方法有烘干法、酒精燃烧法、炒干法、微波法等等。 (三)仪器设备 1.烘箱:采用温度能保持在105~110℃的电热烘箱。2.天平:称量500g,分度值0.01g。3.其它:干燥器、称量盒等。
(四)操作步骤
1.湿土称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试样15~20g,放入盒内,立即盖好盒盖,称出盒与湿土的总质量。2.烘干冷却:打开盒盖,放入烘箱内,在温度105~110℃下烘干至恒重后,将试样取出,盖好盒盖放入干燥器内冷却,称出盒与干土质量。烘干时间随土质不同而定,对粘质土不少于8h;砂类土不少于6h。 (五)试验注意事项
1.刚刚烘干的土样要等冷却后才称重;2.称重时精确至小数点后二位。 (六)计算公式
按下式计算土的含水率:
式中:ω—含水率,计算至0.1%; mo—盒质量,g; m1—盒加湿土质量,g; m2—盒加干土质量,g; m1-m2—土中水质量,g; m1-mo—干土质量,g 含水率试验需进行二次平行试验,其平行差值不得大于2%,取其算术平均值。 (七)试验记录
含水率试验记录表(烘干法)
三、比重试验(比重瓶法)
(一)试验目的
测定土的比重,为计算土的孔隙比、饱和度以及土的其它物理力学试验(如颗粒分析的密度计法试验、固结试验等)提供必需的数据。
(二)试验原理
根据土粒粒径不同,土的比重试验可分别采用比重瓶法、浮称法或虹吸筒法,对于粒径小于5mm的土,采用比重瓶法进行。比重瓶法就是由称好质量的干土放入盛满水的比重瓶的前后质量差异,来计算土粒的体积,从而进一步计算出土粒比重。 (三)仪器设备
1.比重瓶:容重100ml或50ml;2.天平:称量200g,分度值0.001g;3.其它:烘箱、蒸馏水、温度计、筛、漏斗、滴管等。
(四)操作步骤
1.取样称量:取通过5mm筛的烘干土样约15g(如用50ml的比重瓶,可取干土约12g)用玻璃漏斗装入洗净烘干的比重瓶内,称瓶与土的质量。2.煮沸排气:将蒸馏水注入比重瓶内,约至瓶的一半高处,摇动比重瓶,并将比重瓶放在砂浴上煮沸,使土粒分散排气。煮沸时间自悬液沸腾时算起,砂及砂质粉土不少于30分钟;粘土及粉质粘土应不少于1小时。
煮沸时不要使土液从瓶内溢出。3.注水称量:将蒸馏水注入比重瓶内至近满,待瓶内悬液温度稳定后及瓶内土悬液澄清时,盖紧瓶塞,使多余的水分从瓶塞的毛细管中溢出,擦干瓶外的水分,称出瓶、水、土总质量。称量后立即测定瓶内水的温度。4.查取瓶、水质量:根据测得的温度,从已绘制的温度与瓶、水质量关系曲线(由实验室提供)查取瓶、水质量。(五)试验注意事项
1.称重前比重瓶的水位要加满至瓶塞的毛细管;2.称重时精确至小数点后三位。 (六)计算公式
按下列计算土粒的比重:
式中:Gs—土粒比重,计算精确至0.001; ms—干土质量,g;m1—瓶、水质量,可查瓶、水质量关系曲线(由实验室提供); m2—瓶、水、土质量,g;Gwt—t℃时蒸馏水的比重,准确至0.001,查下表(不同温度时水的比重)。
比重试验需进行二次平行测定,其平行差不得大于0.02,取其算术平均值。
不同温度时水的比重(近似值)
(七) 试验记录
比重试验记录表(比重瓶法)土样说明 粘土
四、界限含水率试验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法
(一)试验目的
测定粘性土的液限ωL和塑限ωp,并由此计算塑性指数Ip 、液性指数IL,进行粘性土的定名及判别粘性土的软硬程度。 (二)试验原理
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法是根据圆锥仪的圆锥入土深度与其相应的含水率在双对数坐标上具有线性关系的特性来进行的。利用圆锥质量为76g的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测得土在不同含水率时的圆锥入土深度,并绘制其关系直线图,在图上查得圆锥下沉深度为17mm所对应得含水率即为液限,查得圆锥下沉深度2mm所对应的含水率即为塑限。 (三)试验设备
1.液塑限联合测定仪:如附图5-1,有电磁吸锥、测读装置、升降支座等,圆锥质量76g,锥角30° ,试样杯等; 2.天平:称量200g,分度值0.01g; 3.其它:调土刀、不锈钢杯、凡士林、称量盒、烘箱、干燥器等。 (四)操作步骤
1.土样制备:当采用风干土样时,取通过0.5mm筛的代表性土样约200g,分成三份,
分别放入不锈钢杯中,加入不同数量的水,然后按下沉深度约为4~5mm,9~11mm,15~17mm范围制备不同稠度的试样。2.装土入杯:将制备的试样调拌均匀,填入试样杯中,填满后用刮土刀刮平表面,然后将试样杯放在联合测定仪的升降座上。3.接通电源:在圆锥仪锥尖上涂抹一薄层凡士林,接通电源,使电磁铁吸住圆锥。4.测读深度:调整升降座,使锥尖刚好与试样面接触,切断电源使电磁铁失磁,圆锥仪在自重下沉入试样,经5秒钟后测读圆锥下沉深度。5.测含水率:取出试样杯,测定试样的含水率。重复以上步骤,测定另两个试样的圆锥下沉深度和含水率。
(五)试验注意事项
1.土样分层装杯时,注意土中不能留有空隙。2.每种含水率设三个测点,取平均值作为这种含水率所对应土的圆锥入土深度,如三点下沉深度相差太大,则必须重新调试土样。
(六)计算公式
1.计算各试样的含水率:
式中符号意义与含水率试验相同。2.以含水率为横坐标,圆锥下沉深度为纵坐标,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关系曲线,三点连一直线(如附图5-2中的A线)。当三点不在一直线上,可通过高含水率的一点与另两点连成两条直线,在圆锥下沉深度为2mm处查得相应的含水率。当两个含水率的差值≥2%时,应重做试验。当两个含水率的差值
液限、塑限联合试验记录表
附图5-1 光电式液塑限仪结构示意图 1-水平调节螺丝;2-控制开关;3-指示灯; 4-零线调节螺钉;5-反光镜调节螺钉;6-屏幕 7-机壳;8-物镜调节螺钉;9-电池装置;10-光源调节螺钉;11-光源装置;12-圆锥仪;13-升降台;14-水平泡;15-盛土杯
五、击实试验
(一)试验目的
在击实方法下测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是控制路堤、土坝和填土地基等密实度的重要指标。
(二)试验原理
土的压实程度与含水率、压实功能和压实方法有密切的关系。当压实功能和压实方法不变时,土的干密度随含水率增加而增加,当干密度达到某一最大值后,含水率继续增加反而使干密度减小,能使土达到最大密度的含水率,称为最优含水率ωop,与其相应的干密度称为最大干密度ρdmax。 (三)仪器设备
1.击实仪:如附图6-1所示。锤质量2.5kg,筒高116mm,体积947.4cm 。2.天平:称量200g,分度0.01g。3.台称:称量10kg,分度值5g。4.筛:孔径5mm。5.其它:喷水设备、碾土器、盛土器、推土器、修土刀等。
(四)操作步骤
1.制备土样:取代表性风干土样,放在橡皮板上用木碾碾散,过5mm筛,土样量不少于20kg。2.加水拌和:预定5个不同含水量,依次相差2%,其中有两个大于和两个小于最优含水量。所需加水量按下式计
式中:mw—所需加水质量,
g;mwo—风干含水率时土样的质量,g;ωo—土样的风干含水率,%;ω—预定达到的含水率,%。按预定含水率制备试样,每个试样取2.5kg,平铺于不吸水的平板上,用喷水设备向土样均匀喷洒预定的加水量,并均匀拌和。3.分层击实:取制备好的试样600~800g,倒入筒内,整平表面,击实25次,每层击实后土样约为击实筒容积1/3。击实时,击锤应自由落下,锤迹须均匀分布于土面。重复上述步骤,进行第二、三层的击实。击实后试样略高出击实筒(不得大于6mm)。4.称土质量:取下套环,齐筒顶细心削平试样,擦净筒外壁,称土质量,准确至0.1g。5.测含水率:用推土器推出筒内试样,从试样中心处取2个各约15~30g土测定含水率,平行差值不得超过1%。按2~4步骤进行其它不同含水率试样的击实
试
验
。
附
图
6
-
1
击
实
仪
示
意
图
(五) 试验注意事项】
1.试验前,击实筒内壁要涂一层凡士林。2.击实一层后,用刮土刀把土样表面刨毛,使层与层之间压密,同理,其它两层也是如此。3.如果使用电动击实仪,则必须注意安全。打开仪器电源后,手不能接触击实锤。 (六)计算及绘图
1.按下式计算干密度:
式中:ρd—干密度,g/cm3; ρ—湿密度,g/cm; ω—含水率,%。
3
以干密度ρd为纵坐标,含水率ω为横坐标,绘制干密度与含水率关系曲线(附图6-2)。
曲线上峰值点所对应的纵横坐标分别为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如曲线不能绘出准确峰值点,
附图6-2 关系曲线
(七)试验记录 击实试验土样编号 10-2 土粒比重 2.72 土样类
应进行补点。
(一)试验目的 测定试样在侧限与轴向排水条件下的压缩变形△h和荷载P的关系,以便计算土的单位沉降量S1、压缩系数av和压缩模量Es等。
(二)试验原理 土的压缩性主要是由于孔隙体积减少而引起的。在饱和土中,水具有流动性,在外力作用下沿着土中孔隙排出,从而引起土体积减少而发生压缩,试验时由于金属环刀及刚性护环所限,土样在压力作用下只能在竖向产生压缩,而不可能产生侧向变形,故称为侧限压缩。
(三)仪器设备 1.固结仪:如附图8-1所示,试样面积30cm2,高2cm。2.量表:量程10mm,最小分度0.01mm。3.其它:刮土刀、电子天平、秒表。 (四)操作步骤 (1)切取试样:用环刀切取原状土样或制备所需状态的扰动土样。(2)测定试样密度:取削下的余土测定含水率,需要时对试样进行饱和。(3)安放试样:将带有环刀的试样安放在压缩容器的护环内,并在容器内顺次放上底板、湿润的滤纸和透水石各一,然后放入加压导环和传压板。(4)检查设备:检查加压设备是否灵敏,调整杠杆使之水平。(5)安装量表:将装好试样的压缩容器放在加压台的正中,将传压钢珠与加压横梁的凹穴相连接。然后装上量表,调节量表杆头使其可伸长的长度不小于8mm,并检查量表是否灵活和垂直(在教学试验中,学生应先练习量表读数)。(6)施加预压:为确保压缩仪各部位接触良好,施加1kPa的预压荷重,然后调整量表读数至零处。(7)加压观测:1)荷重等级一般为50、100、200、400kPa。2)如系饱和试样,应在施加第一级荷重后,立即向压缩容器注满水。如系非饱和试样,需用湿棉纱围住加压盖板四周,避免水分蒸发。3)压缩稳定标准规定为每级荷重下压缩24小时,或量表读数每小时变化不大于0.005mm认为稳定(教学试验可另行假定稳定时间)。测记压缩稳定读数后,施加第二级荷重。依次逐级加荷至试验结束。4)试验结束后迅速拆除仪器各部件,取出试样,必要时测定试验后的含水率。 (五)试验注意事项 1.首先装好试样,再安装量表。在装量表的过程中,小指针需调至整数位,大指针调至零,量表杆头要有一定的伸缩范围,固定在量表架上。2.加荷时,应按顺序加砝码;试验中不要震动实验台,以免指针产生移动。 (六)计算及制图
1.按下式计算试样的初始孔隙比:
附图8-1 固结仪示意图
ei:
2-护环;3-环刀;4-加压上盖;5-透水石;2.下式计算各级荷重下压缩稳定后的孔隙比 1-水槽;
6-量表导杆;7-量表架;8-试样
式中:Gs—土粒比
重; ρw—水的密度,g/cm3;ωo—试样起始
3
含水率,%;ρo—试样起始密度,g/cm; ∑△hi—在某一荷重下试样压缩稳定后的总变形量,其值等于该荷重下压缩稳定后的量表读数减去仪器变形量(mm);ho—试样起始高
附图8-1 固结仪示意图
度,即环刀高度(mm)。
1-水槽;2-护环;3-环刀;4-加压上盖;5-透水石;6-量表导杆7-量表架8-试样
3.绘制压缩曲线 以孔隙比e为纵坐标,压力p为横坐标,绘制孔隙比与压力的关系曲线,如附 图8-2所示。并求出压缩系数av与压缩模量Es (五) 试验记录
固结试验记录表 (快速法)
(一)试验目的 直接剪切试验是测定土的抗剪强度的一种常用方法。通常采用四个试样为一组,分别在不同的垂直压力σ下,施加水平剪应力进行剪切,求得破坏时的剪应力τ,然后根据库仑定律确定土的抗剪强度参数内摩擦角υ和凝聚力C 。直剪试验分为快剪(Q)、固结快剪(CQ)和慢剪(S)三种试验方法。在教学中可采用快剪法。
学中可采用快剪法。(二)试验原理 快剪试验是在试样上施加垂直压力后立即快速施加水平剪切力,以0.8~1.2mm/min的速率剪切,一般使试样在3~5min内剪破。快剪法适用于测定粘性土天然强度。(三)仪器设备 1.应变控制式直接剪切仪:如附图9-1,有剪力盒、垂直加压框架、测力计及推动机构等。2.其它:量表、砝码等。 (四)试验步骤1.切取试样:按工程需要用环刀切取一组试样,至少四个,并测定试样的密
度及含水率。如试样需要饱和,可对试样进
附图9-1 应变控制式直剪仪结构示意图
行抽气饱和。2.安装试样:对准上下盒,插
1-垂直变形百分表;2-垂直加压框架;
入固定销钉。在下盒内放入一透水石,上覆
3-推动座;4-剪切盒;5-试样;6-
隔水蜡纸一张。将装有试样的环刀平口向下,
测力计;7-台板;8-杠杆;9-砝码
对准剪切盒,试样上放隔水蜡纸一张,再放上透水石,将试样徐徐推入剪切盒内,移去
环刀。
3.施加垂直压力:转动手轮,使上盒前端钢珠刚好与测力计接触,调整测力计中的量表读数为零。顺次加上盖板、钢珠压力框架。每 组四个试样,分别在四种不同的垂直压力下进行剪切。在教学上可 取四个垂直压力分别为100、200、300、400kPa。
4.进行剪切:施加垂直压力后,立即拔出固定销钉,开动秒表,以每分钟4~6转的均匀速率旋转手轮(在教学中可采用每分钟6转)。使试样在3~5分钟内剪破。如测力计中的量表指针不再前进,或有显著后退,表示试样已经被剪破。但一般宜剪至剪切变形达4mm。若量表指针再继续增加,则剪切变形应达6mm为止。手轮每转一圈,同时测记测力计量表读数,直到试样剪破为止。 5.拆卸试样:剪切结束后,吸去剪切盒中的积水,倒转手轮,尽快移去垂直压力、框架、
上盖板,取出试样。
(五)试验注意事项
1.先安装试样,再装量表。安装试样时要用透水石把土样从环刀推进剪切盒里,试验前
量表中的大指针调至零。
2.加荷时,不要摇晃砝码;剪切时要拔出销
钉。
附图9-2 τ~σ关系曲线
(六)计算及制图
1.按下式计算各级垂直压力下所测的抗剪强度:
式中:τf—土的抗剪强度,kPa; C —测力计率定系数,N/0.01mm; R —测力计量表读数,0.01mm。2.绘制τf~σ曲线以垂直压力σ为横坐标,以抗剪强度τf为纵坐标,纵横坐标必须同一比例,根据图中各点绘制τf~σ关系曲线,该直线的倾角为土的内摩擦角υ,该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为土的凝聚力C,如附图9-2。 (七)试验记录(见附表9-2)
接剪切试验记录表
土样说明 粘土夹砂 测力计率定系数 2.26kPa/0.01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