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小儿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脓胸早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于本院诊治的小儿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脓胸患儿100例,按照完全抽样法1:1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予以早期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体温恢复时间、胸腔闭式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P
【关键词】手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急性脓胸;临床疗效;观察
肺炎属于较常见的儿科疾病,按照其病情的轻重程度分为轻型肺炎和重型肺炎,其中重症肺炎则对患儿的身体功能影响较大[1]。为探究早期手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脓胸的临床疗效,本文针对已选定的100例小儿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脓胸患儿予以手术治疗,以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于本院诊治的小儿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脓胸100例,按照完全抽样法1:1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男女比24:26,年龄2-9岁,平均(4.50±1.63)岁;对照组男女25:25,年龄1-8岁,平均(3.90±2.55)岁。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所有患儿病症均符合WHO关于小儿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脓胸的相关诊断标准,且经过肺部CT等检查确诊。
1.3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在确认肺部病变部位与病变程度后均予第二代头孢菌素治疗,同时予以营养支持治疗并行胸腔穿刺或胸腔闭式引流术。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予以早期手术治疗,于患儿静脉双腔或单腔内行全麻,年长患儿保证单肺通气;于术前清理患儿胸腔内脓液和脓苔,剥离原沉积于胸膜上的纤维素膜或胸膜纤维板;合并肺脓肿者予楔型切除术,肺组织坏死者予肺叶切除术。术后患儿均送至重症监护室内观察治疗1-3d。
1.4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胸腔闭式引流术进行观察和记录;对患儿进行血气分析,其有效指标包括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
1.5统计学分析
研究所有数据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当P
* 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时间指标情况
两种治疗方案均无出现患儿死亡病例(P>0.05)。治疗后,研究组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胸腔闭式引流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时间指标情况(x±s,d)
组别
例数(n)
体温恢复时间
住院时间
胸腔闭式引流术
研究组
50
4.59±1.50#
16.67±1.28#
5.59±1.50#
对照组
50
11.64±2.38
24.77±3.23
10.64±3.38
注:与对照组相比,#P 2.2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动态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PaO2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动态比较(x±s,mmHg)
组别
例数(n)
阶段
PaO2
PaCO2
研究组
50
治疗前
54.64±10.38
53.52±6.83
治疗后
96.14±11.29#
53.64±9.70
对照组
50
治疗前
55.34±9.66
52.63±7.38
治疗后
78.94±11.48
54.81±10.61
注: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P 3.讨论
脓胸是指病菌侵入胸膜腔进而产生脓性渗出液积聚在胸膜腔内的化脓性感染,其发展过程可分为急性期(渗出期)、纤维脓性期(过渡期)、机化期(慢性期)[2]。小儿急性脓胸主要是继发与肺部感染,其致病因素是呼吸道感染或者肺部炎症侵入,其患儿有明显的肺炎或呼吸道感染病史。本研究主要选取本院诊治的小儿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脓胸患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研究组予手术治疗治疗,观察分析予以手术治疗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脓胸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主要分析两组患儿治疗情况和血气分析动态两项结果,其中比较分析两组患儿治疗相关时间指标情况可知:两种治疗方案均为出现患儿死亡病例(P>0.05);治疗后,研究组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胸腔闭式引流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这表明予以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分析原因主要是小儿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脓胸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肺部感染,若形成脓胸则会限制脓液和毒素的吸收能力,进而加重肺部的感染[3]。而该病常伴随肺实变和肺脓肿等并发症,传统的药物治疗临床效果较差。由于该病病变部位容易引起脓液粘稠以及脓性组织性坏死,且在该病早期容易形成纤维板或纤维素性包膜,因此对患儿予以早期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更好。并进一步分析两组患儿血气分析动态可知:治疗后,研究组PaO2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这表明予以手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显著。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小儿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脓胸患儿如果接受手术治疗,并伴随积极营养支持等治疗,进行早期手术清除脓胸病灶的临床疗效显著。关于早期手术治疗在小儿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脓胸疾病中的深入价值,需要以后临床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早期手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脓胸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耿立建.CPAP对小儿重症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河北医学,2013,19(02):935-936.
[2]伍兵.胸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急性脓胸的疗效观察[J].淮海医药,2011,23(05):406-407.
[3]钟承华,陈贵俦.小儿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脓胸的早期手术治疗[J].海南医学,2011,22(15):39-40.
【摘要】目的:观察小儿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脓胸早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于本院诊治的小儿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脓胸患儿100例,按照完全抽样法1:1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予以早期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体温恢复时间、胸腔闭式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P
【关键词】手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急性脓胸;临床疗效;观察
肺炎属于较常见的儿科疾病,按照其病情的轻重程度分为轻型肺炎和重型肺炎,其中重症肺炎则对患儿的身体功能影响较大[1]。为探究早期手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脓胸的临床疗效,本文针对已选定的100例小儿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脓胸患儿予以手术治疗,以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于本院诊治的小儿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脓胸100例,按照完全抽样法1:1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男女比24:26,年龄2-9岁,平均(4.50±1.63)岁;对照组男女25:25,年龄1-8岁,平均(3.90±2.55)岁。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所有患儿病症均符合WHO关于小儿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脓胸的相关诊断标准,且经过肺部CT等检查确诊。
1.3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在确认肺部病变部位与病变程度后均予第二代头孢菌素治疗,同时予以营养支持治疗并行胸腔穿刺或胸腔闭式引流术。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予以早期手术治疗,于患儿静脉双腔或单腔内行全麻,年长患儿保证单肺通气;于术前清理患儿胸腔内脓液和脓苔,剥离原沉积于胸膜上的纤维素膜或胸膜纤维板;合并肺脓肿者予楔型切除术,肺组织坏死者予肺叶切除术。术后患儿均送至重症监护室内观察治疗1-3d。
1.4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胸腔闭式引流术进行观察和记录;对患儿进行血气分析,其有效指标包括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
1.5统计学分析
研究所有数据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当P
* 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时间指标情况
两种治疗方案均无出现患儿死亡病例(P>0.05)。治疗后,研究组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胸腔闭式引流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时间指标情况(x±s,d)
组别
例数(n)
体温恢复时间
住院时间
胸腔闭式引流术
研究组
50
4.59±1.50#
16.67±1.28#
5.59±1.50#
对照组
50
11.64±2.38
24.77±3.23
10.64±3.38
注:与对照组相比,#P 2.2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动态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PaO2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动态比较(x±s,mmHg)
组别
例数(n)
阶段
PaO2
PaCO2
研究组
50
治疗前
54.64±10.38
53.52±6.83
治疗后
96.14±11.29#
53.64±9.70
对照组
50
治疗前
55.34±9.66
52.63±7.38
治疗后
78.94±11.48
54.81±10.61
注: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P 3.讨论
脓胸是指病菌侵入胸膜腔进而产生脓性渗出液积聚在胸膜腔内的化脓性感染,其发展过程可分为急性期(渗出期)、纤维脓性期(过渡期)、机化期(慢性期)[2]。小儿急性脓胸主要是继发与肺部感染,其致病因素是呼吸道感染或者肺部炎症侵入,其患儿有明显的肺炎或呼吸道感染病史。本研究主要选取本院诊治的小儿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脓胸患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研究组予手术治疗治疗,观察分析予以手术治疗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脓胸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主要分析两组患儿治疗情况和血气分析动态两项结果,其中比较分析两组患儿治疗相关时间指标情况可知:两种治疗方案均为出现患儿死亡病例(P>0.05);治疗后,研究组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胸腔闭式引流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这表明予以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分析原因主要是小儿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脓胸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肺部感染,若形成脓胸则会限制脓液和毒素的吸收能力,进而加重肺部的感染[3]。而该病常伴随肺实变和肺脓肿等并发症,传统的药物治疗临床效果较差。由于该病病变部位容易引起脓液粘稠以及脓性组织性坏死,且在该病早期容易形成纤维板或纤维素性包膜,因此对患儿予以早期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更好。并进一步分析两组患儿血气分析动态可知:治疗后,研究组PaO2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这表明予以手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显著。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小儿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脓胸患儿如果接受手术治疗,并伴随积极营养支持等治疗,进行早期手术清除脓胸病灶的临床疗效显著。关于早期手术治疗在小儿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脓胸疾病中的深入价值,需要以后临床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早期手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脓胸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耿立建.CPAP对小儿重症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河北医学,2013,19(02):935-936.
[2]伍兵.胸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急性脓胸的疗效观察[J].淮海医药,2011,23(05):406-407.
[3]钟承华,陈贵俦.小儿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脓胸的早期手术治疗[J].海南医学,2011,22(15):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