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城 县 洪 井 乡
“十
三
五”
脱
贫
攻
坚
规
划
2016年2月
- 1 -
第一章 基本概况及特点
第一节 基本乡情
一、地理位臵
洪井乡位于黎城县中部,东与东阳关镇、停河铺乡为邻,南与黎侯镇毗连,西与上遥镇的搭界,北与西井镇接壤,乡镇府在洪井村,距县城10公里,全乡总面积9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4%,辖24个行政村,2015年全乡人均纯收入5997元,是纯农业发展的乡镇。
二、人口状况
洪井乡辖24个行政村,2015年底全乡总人口9120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51人,2015年底回头看仍有贫困人口854人,全乡有23个行政村有贫困人口。
三、交通状况
207国道贯穿整个乡镇,在洪井乡全程17.5公里,南社、北社、洪井、横岭、刘家、石桥背、程家、长畛背、曹庄、三十亩都在207国道的两侧,交通相对较便利,全乡24个行政村全部通水泥路。
四、地质地貌
洪井乡总体地处山区,北中部丘陵起伏,西高东低逐渐倾斜,海拔在1000米以上,最高1800米。地层构造主要是断裂层构造。本乡土壤主要有褐色和草甸土两个土类,褐色土主要分布在洪井一带,黄土质分布于柏官庄一带;本乡植物生长比较茂盛,植被覆盖较好。
- 2 -
五、气候特点
本乡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时涝时旱,冬冷少雪,春秋短,冬夏长,平均年日照时数为2450小时,平均气温9-11℃。本乡地形复杂,气候寒热有所差异,北社村属城关盆地,气候温和,无霜期为180天左右,洪井属丘陵山区,地势较高,气候凉全年无霜期160天左右,平均无霜期170天,平均降雨量350-780毫米,干旱缺水,主导风是西北风。
第二节 资源概况
一、土地资源
全乡总面积92平方公里,全乡耕地总面积为1701公顷,人均耕地0.17公顷,包括退耕还林地。
二、水利资源
地表水主要有柏官庄河,孔家峧河都是季节性河流,勇进渠只经过本乡北社等5个村。杨南河水库,库容182万立方米,多年平均降水555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320毫米,长畛背水库容量150万立方米。山泉水有黄草辿,孔家峧都在0.003立方米/秒以下;地下水主要有洪河提水站、北社提水站。目前全乡有柏官庄、三十亩等5个村仍然吃水困难。
三、旅游资源
本乡旅游资源丰富,特别是全县三大战略实施以来,我乡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前有古城旅游区,后有红山旅游区,中部有情人谷旅游景点,与白岩寺毗邻。
- 3 -
第三节 扶贫开发现状及贫困原因分析
一、贫困现状
(一)、经济状况
按贫困综合指标衡量,全乡24个行政村,北部贫困人口多,中南部相对较少,特别是孔家峧、王家庄、长畛背三个村的贫困人口相对较多,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都在30%以上,2015年建档立卡“回头看”完成后,北部的孔家峧有贫困人口154人,长畛背有贫困人口82人,中西部的南信村有贫困人口30人,是三个贫困村。
综合来看,全乡经济收入来源主要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依靠种植业为主,产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全乡土地面积相对较丰富,但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玉米为主,养殖业科技含量较低,规模小,群众主要缺资金、缺技术,致富门路窄。
(二)、基础设施状况
1、境内通村公路质量低。近年以来,虽然新建或改造了部分通村公路,由于投资的标准过低,公路的路面质量差,坡度大、而且缺乏养护,晴通雨阻的现象比较突出,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2、通信网络较落后。虽然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网络,户户有手机,但群众利用率不高,还停留在以通话为主的层面上,商业化程度低。
3、教育、医疗条件较差。全乡有两个卫生院,但人员 - 4 -
较少,药物不足现象还存在,村医比较缺乏,有的村有卫生室但没有专业的村医,群众看一些小病仍然需要到乡镇卫生院和县医院就医。
4、城镇的功能配套不完善,投资严重不足;随着社会经济和交通的发展,居民拥有各种生产工具的数量越来越多,农业生产性道路的建设缺失,影响农业生产的效率。
(三)、产业发展状况
1、种植业:全乡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1万亩,主要以玉米为主2015年种植面积为1.6万亩,常年种植面积玉米占近2/3,小杂粮700多亩,小麦900多亩;另外有中草药种植大户两户。
2、养殖业:均以家庭养殖为主,全乡仅5户养殖大户主要是养猪、养牛、养羊、养鸡。2015年全乡猪存栏1122头,羊存栏3750只,牛存栏数264头。
3、劳务输出,劳务输出已经成为支撑全乡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2015年全乡劳务输出人数达935人次。
三、贫困原因分析
(一)自然原因
1、农业和农村基础条件差
一是农业基础薄弱,农作物产量低,机械化程度低;二是人畜饮水困难,水源集中的地方尚能保障,但居住在少水或无水地方的人民就需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如在柏官庄、三十亩、王家庄存在饮水难的问题。
- 5 -
2、生存条件恶劣
一是由于多数自然村地处边远山区,交通闭塞,信息不畅,科技、文化、生产力低,教育、医疗卫生条件差,经济不发达。二是长期以来,老百姓为了吃饱穿暖,只会用传统的耕作方式开垦土地,缺乏科技兴农意识,靠山吃山。三是土层薄,酸性重,温度低,有机质含量低,植物作物生长缓慢,土地生产率低。四是旅游资源丰富,但没有开发利用;五是水资源分布不均,有部分水源点难于利用,人畜饮水和生产用水困难。
(二)经济原因
一是产业结构单一,以传统的种植、养殖业为主。在种植业上主要以玉米、小杂粮为主;在养殖业上主要以牛、羊、猪为主。
二是致富门路窄,没有支柱产业,商品意识、市场意识淡薄,突出表现在:“吃粮地里种,吃肉圈里养,收入售农产”。
(三)社会原因
一是是农村人口文化素质偏低。贫困人口多为受教育水平低下,年老体弱,残疾人为主。
二是基层组织建设需进一步加强。现有党支部29个、农村党员520人,村级党支部24个,大多年龄偏大,知识水平低,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不强。
三是农产品批发销售严重滞后,区域发展不平衡,市场 - 6 -
覆盖面比较窄。
(四)贫困人员分析。2015年全乡建档立卡854人中普通劳动能力466人,无劳动能力116人,丧失劳动能力19人,技能型人才只有1人;年龄在50岁以上的521人,16岁以下89人;长期慢性病和大病人员、残疾人342人。
第二章 指导思想、目标及思路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四个全面”穿到整个扶贫攻坚战的始终,认真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对新阶段扶贫工作的指导方针、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
第二节 总体目标
到2020年全乡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提高,基本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现象,环境整洁优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管理民主,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
具体为,2016年南信村“脱帽”,2017年长畛背村“脱帽”,2018年孔家峧村“脱帽”,其他行政村根据本村实际情况逐年根据脱贫任务实现脱贫。
第三节 建设思路
以“建生态家园、创文明新村”为主,以产业发展为先,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提高人口素质为本。按照“一次规划、分年实施、五年见效”的要求,确定建设内容,切实做到规划到村、扶持到户。
- 7 -
结合乡党委政府“三大战略”和“三大园区”思路,在北社、南社、庄头、李堡、港东五村发展种植林果业,和劳务输出;在烟子、白云、洪井、吴家峧、洪河沟、横岭、石桥背、刘家、程家以精品小杂粮种植、和中草药种植;在柏官庄、孔家峧、王家庄、鸽子峧、黄草辿、长畛背以乡村旅游,农家乐、特色养殖为主导产业提高农民收入。
第三章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第一节 产业发展项目
一、生态畜牧业项目
1、以长畛背村整村推进发展肉牛养殖项目为示范项目,带动全乡产业脱贫,使全乡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信心,有动力脱贫致富,同时依托原有的柏官庄养羊场、洪井养牛场,形成农业转型的龙头。
2、以南信陈江奇发展养羊项目为示范项目,依托县扶贫办整村推进项目的政策,解决项目资金难问题,发展畜牧养殖,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3、在孔家峧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实施养猪项目,争取上级资金投资兴建一个中型养猪场,按照出栏500头的目标建设,根据市场行情每年可脱贫20户左右的贫困户。
4、在长畛背村组建一个养鸡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贫困户扶贫资金入股或劳动力入股的基础上,争取村内闲散资金投资,大力发展养鸡专业合作社,发展土鸡散养产业,吸收贫困户10户22人,初期计划利用现有核桃经济林地20亩, - 8 -
养殖土鸡2000只,可实现销售收入30万元。纯收入14万元,增加养殖户年人均收入6363元左右。
二、种植业项目
1、蔬菜种植项目:在南社村造地40亩,借助相关扶贫政策发展蔬菜大棚产业,安臵南信、南社村贫困户和村民就业。
2、中药材种植项目:打破种植玉米的单一产业结构,在长畛背、南信、孔家峧三个贫困村鼓励每个贫困户至少拿出1-2亩耕地或退耕还林地,进行中药材种植或核桃树套种中药材。引导农民进多元化农业生产。由村委会帮助协调资金、种苗、技术、销售等多方面的服务;根据近几年连翘中药材市场价格看好,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积极协调县林业局根据本村山大坡广的自然有利条件,在三个贫困村规划发展种植连翘2300亩,以壮大村集本经济资源,仅此一项可实现每户创收3000元以上。
三、特色农业项目
一是继续扩大核桃树种植规模,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好核桃树管护和更新换代,做到高产高效,带动群众脱贫;
二是发展订单农业,借鉴2014年三十亩经验,与酒厂、粮食加工厂、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签订种植和收购合同,让群众根据市场来决定自己的种植种类,主要在柏官庄一带发展小杂粮种植,把绿豆、红豆、黍米、小米等作物形成品牌,带动群众脱贫。
- 9 -
四、旅游资源开发
1、依托我县“太行红山”战略,在柏官庄、孔家峧、王家庄、鸽子峧、黄草辿六个行政村实施旅游产业发展,主要以农产品采摘,红色纪念参观、农家乐等带动群众增收。
2、争取国家产业资金扶持,多方征取资金,在长畛背村投资30万元建成一座可使用面积300平米的集土特产零售、餐饮、住宿于一体的生活服务中心,预计建成后可为村集体年增收4万元,解决贫困户就业岗位6—8人。
第二节 基础设施项目
一、农村饮水安全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配套
一是完成横岭以北石桥背、刘家、程家、长畛背四个村安全饮水工程;二是配套完成柏官庄机井,让柏官庄、王家庄、孔家峧、曹庄、三十亩五个村解决安全饮水问题。
二、公路建设
1、完成修缮207国道至王家庄的道路8公里;马家光至李家谷罗4公里;
2、207国道至南信新村水泥路420米,以便利群众出行,并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三、农村危房改造
到2016-2020年每年完成危房改造15-20户,到2020年实现群众不再住危房。
四、异地扶贫搬迁
根据县扶贫开发领导组办公室的要求,和异地扶贫相关 - 10 -
文件精神,计划到2020年移民搬迁50户左右贫困户,把鸽子峧、石桥背等村的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彻底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问题。
五、居住环境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
2016-2020年预计完成以下项目1、连户路硬化14公里;
2、村民公厕180平方;3、文化活动广场硬化12000平方;
4、沟渠治理5公里;6、街道硬化7500平方米。
六、村级活动场所建设
1、完成洪井村、王家庄村、吴家峧村、孔家峧村办公室维修改造。
2、开展“一人一专长、一户一技能”创建活动,确保每个有发展能力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分子都熟练掌握1-2门致富技能或具备一项以上发展经营的特长,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致富能手。
3、创新党建扶贫工作机制。积极探索组建“党群共富联合体、互助会”、“一户一策一党员(干部)”等党建扶贫工作机制,有力推进集团式帮扶工作深入发展。
第三节 其他项目
一、乡村规划
到2017年以前完成全乡24个村的村规划,在试点探索的基础上全面实施乡村规划。
二、培训及劳务输出
1、劳动力转移输出600人。
- 11 -
2、培训农业推广科技人才450人、畜牧业推广科技人才450人和旅游专业人才300人。
3、农业产业化培训300人。
三、市场管理
1、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丰富旅游市场。要把引导、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与促进农民增收紧密结合起来,与产业结构调整,小城镇建设和脱贫致富紧密结合起来。
3、扎实开展农民维权活动。一是建立健全消费维权网络和监管网络制度,开展维权进村进户、进田间地头。二是开展规范市场主体和评选“诚信经营户”活动,建立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市场主体多方共同努力,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四是建立与农业、农资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联系制度,加强信息沟通、形成执法合力,争取每年开展两次以上专项整治行动。
4、推进“合同帮农”工作。加强合同监管,打击合同欺诈,维护公平交易,确保交易安全是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订单农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5、实施“商标兴农”战略。宣传引导商标注册、指导品牌建设、依法实施商标保护,为“商标兴农”保驾护航,进一步打造品牌商标,严厉打击侵犯农副产品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6、发挥“经纪活农”优势。大力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实现从来资格合法化,人员队伍组织化,经济活动规范化。 - 12 -
同时,坚决取缔无照经营的非法经纪活动,坚决打击利用虚伪信息实施欺诈的不法行为,维护经纪活动的正常秩序。
7、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化社。积极支持农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经济组织,在搞好登记注册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管理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真正使农民走向市场,发展经济,走脱贫致富道路。
三、工作要求 一是责任到人,组织到位,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实施。按照县脱贫攻坚领导组的要求,成立乡脱贫攻坚领导组,乡党委书记王雁椿任组长,乡长李炜为第一副组长,分管扶贫副乡长朱进民为常务副组长其他相关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个包村干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为成员的领导组;各重点村要根据目标要求制定本村的实施方案,突出自愿和实用原则,对项目签订责任状,明细考核标准,每一个项目都由1-2名副科级领导干部负责抓落实,定期向领导组汇报进展情况,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出现违规现象将直接追究第一责任人责任,落实不力,将追究相关人员的党政纪责任,并将工作完成情况与年底考核相挂钩,同时在每个项目实施过程中,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确定工作人员,专项负责项目实施,做到项目不结束,人员不撤离。
二是发动群众,共同参与,确保扶贫政策落实到位。宣传扶贫攻坚相关政策,一要依托现有的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宣传,二要组织人员上户宣传,对偏远山区贫困群 - 13 -
众要上门宣传相关政策,让每个贫困群众对扶贫政策明白、做到家喻户晓;三要积极转变扶贫方式,由政府主导式扶贫向群众参与式扶贫转变,通过宣传教育,激发广大贫困户的热情和积极性,发动贫困人群积主动投身于扶贫工作,参与扶贫开发,从“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通过自身辛勤劳动取得扶贫效果,让群众亲自选准自己的扶贫项目,政府统一引导服务,不断壮大各村的特色产业,实现增收。
三是因村派人、因地制宜,确保扶贫措施切实可行。根据乡党委的分工、包村并结合县直单位包村安排进一步明确帮扶责任,三个贫困村分别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乡党委副书记牵头挂帅,直接负责,相关人员帮扶到户,制定十三五脱贫攻坚计划和2016年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各村的支村两委干部、党员也要联户帮扶,制定帮扶措施,做到每个贫困户有帮扶人、有帮扶措施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脱贫攻坚服务,让群众顺利、早日脱贫。
- 14 -
黎 城 县 洪 井 乡
“十
三
五”
脱
贫
攻
坚
规
划
2016年2月
- 1 -
第一章 基本概况及特点
第一节 基本乡情
一、地理位臵
洪井乡位于黎城县中部,东与东阳关镇、停河铺乡为邻,南与黎侯镇毗连,西与上遥镇的搭界,北与西井镇接壤,乡镇府在洪井村,距县城10公里,全乡总面积9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4%,辖24个行政村,2015年全乡人均纯收入5997元,是纯农业发展的乡镇。
二、人口状况
洪井乡辖24个行政村,2015年底全乡总人口9120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51人,2015年底回头看仍有贫困人口854人,全乡有23个行政村有贫困人口。
三、交通状况
207国道贯穿整个乡镇,在洪井乡全程17.5公里,南社、北社、洪井、横岭、刘家、石桥背、程家、长畛背、曹庄、三十亩都在207国道的两侧,交通相对较便利,全乡24个行政村全部通水泥路。
四、地质地貌
洪井乡总体地处山区,北中部丘陵起伏,西高东低逐渐倾斜,海拔在1000米以上,最高1800米。地层构造主要是断裂层构造。本乡土壤主要有褐色和草甸土两个土类,褐色土主要分布在洪井一带,黄土质分布于柏官庄一带;本乡植物生长比较茂盛,植被覆盖较好。
- 2 -
五、气候特点
本乡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时涝时旱,冬冷少雪,春秋短,冬夏长,平均年日照时数为2450小时,平均气温9-11℃。本乡地形复杂,气候寒热有所差异,北社村属城关盆地,气候温和,无霜期为180天左右,洪井属丘陵山区,地势较高,气候凉全年无霜期160天左右,平均无霜期170天,平均降雨量350-780毫米,干旱缺水,主导风是西北风。
第二节 资源概况
一、土地资源
全乡总面积92平方公里,全乡耕地总面积为1701公顷,人均耕地0.17公顷,包括退耕还林地。
二、水利资源
地表水主要有柏官庄河,孔家峧河都是季节性河流,勇进渠只经过本乡北社等5个村。杨南河水库,库容182万立方米,多年平均降水555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320毫米,长畛背水库容量150万立方米。山泉水有黄草辿,孔家峧都在0.003立方米/秒以下;地下水主要有洪河提水站、北社提水站。目前全乡有柏官庄、三十亩等5个村仍然吃水困难。
三、旅游资源
本乡旅游资源丰富,特别是全县三大战略实施以来,我乡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前有古城旅游区,后有红山旅游区,中部有情人谷旅游景点,与白岩寺毗邻。
- 3 -
第三节 扶贫开发现状及贫困原因分析
一、贫困现状
(一)、经济状况
按贫困综合指标衡量,全乡24个行政村,北部贫困人口多,中南部相对较少,特别是孔家峧、王家庄、长畛背三个村的贫困人口相对较多,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都在30%以上,2015年建档立卡“回头看”完成后,北部的孔家峧有贫困人口154人,长畛背有贫困人口82人,中西部的南信村有贫困人口30人,是三个贫困村。
综合来看,全乡经济收入来源主要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依靠种植业为主,产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全乡土地面积相对较丰富,但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玉米为主,养殖业科技含量较低,规模小,群众主要缺资金、缺技术,致富门路窄。
(二)、基础设施状况
1、境内通村公路质量低。近年以来,虽然新建或改造了部分通村公路,由于投资的标准过低,公路的路面质量差,坡度大、而且缺乏养护,晴通雨阻的现象比较突出,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2、通信网络较落后。虽然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网络,户户有手机,但群众利用率不高,还停留在以通话为主的层面上,商业化程度低。
3、教育、医疗条件较差。全乡有两个卫生院,但人员 - 4 -
较少,药物不足现象还存在,村医比较缺乏,有的村有卫生室但没有专业的村医,群众看一些小病仍然需要到乡镇卫生院和县医院就医。
4、城镇的功能配套不完善,投资严重不足;随着社会经济和交通的发展,居民拥有各种生产工具的数量越来越多,农业生产性道路的建设缺失,影响农业生产的效率。
(三)、产业发展状况
1、种植业:全乡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1万亩,主要以玉米为主2015年种植面积为1.6万亩,常年种植面积玉米占近2/3,小杂粮700多亩,小麦900多亩;另外有中草药种植大户两户。
2、养殖业:均以家庭养殖为主,全乡仅5户养殖大户主要是养猪、养牛、养羊、养鸡。2015年全乡猪存栏1122头,羊存栏3750只,牛存栏数264头。
3、劳务输出,劳务输出已经成为支撑全乡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2015年全乡劳务输出人数达935人次。
三、贫困原因分析
(一)自然原因
1、农业和农村基础条件差
一是农业基础薄弱,农作物产量低,机械化程度低;二是人畜饮水困难,水源集中的地方尚能保障,但居住在少水或无水地方的人民就需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如在柏官庄、三十亩、王家庄存在饮水难的问题。
- 5 -
2、生存条件恶劣
一是由于多数自然村地处边远山区,交通闭塞,信息不畅,科技、文化、生产力低,教育、医疗卫生条件差,经济不发达。二是长期以来,老百姓为了吃饱穿暖,只会用传统的耕作方式开垦土地,缺乏科技兴农意识,靠山吃山。三是土层薄,酸性重,温度低,有机质含量低,植物作物生长缓慢,土地生产率低。四是旅游资源丰富,但没有开发利用;五是水资源分布不均,有部分水源点难于利用,人畜饮水和生产用水困难。
(二)经济原因
一是产业结构单一,以传统的种植、养殖业为主。在种植业上主要以玉米、小杂粮为主;在养殖业上主要以牛、羊、猪为主。
二是致富门路窄,没有支柱产业,商品意识、市场意识淡薄,突出表现在:“吃粮地里种,吃肉圈里养,收入售农产”。
(三)社会原因
一是是农村人口文化素质偏低。贫困人口多为受教育水平低下,年老体弱,残疾人为主。
二是基层组织建设需进一步加强。现有党支部29个、农村党员520人,村级党支部24个,大多年龄偏大,知识水平低,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不强。
三是农产品批发销售严重滞后,区域发展不平衡,市场 - 6 -
覆盖面比较窄。
(四)贫困人员分析。2015年全乡建档立卡854人中普通劳动能力466人,无劳动能力116人,丧失劳动能力19人,技能型人才只有1人;年龄在50岁以上的521人,16岁以下89人;长期慢性病和大病人员、残疾人342人。
第二章 指导思想、目标及思路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四个全面”穿到整个扶贫攻坚战的始终,认真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对新阶段扶贫工作的指导方针、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
第二节 总体目标
到2020年全乡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提高,基本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现象,环境整洁优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管理民主,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
具体为,2016年南信村“脱帽”,2017年长畛背村“脱帽”,2018年孔家峧村“脱帽”,其他行政村根据本村实际情况逐年根据脱贫任务实现脱贫。
第三节 建设思路
以“建生态家园、创文明新村”为主,以产业发展为先,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提高人口素质为本。按照“一次规划、分年实施、五年见效”的要求,确定建设内容,切实做到规划到村、扶持到户。
- 7 -
结合乡党委政府“三大战略”和“三大园区”思路,在北社、南社、庄头、李堡、港东五村发展种植林果业,和劳务输出;在烟子、白云、洪井、吴家峧、洪河沟、横岭、石桥背、刘家、程家以精品小杂粮种植、和中草药种植;在柏官庄、孔家峧、王家庄、鸽子峧、黄草辿、长畛背以乡村旅游,农家乐、特色养殖为主导产业提高农民收入。
第三章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第一节 产业发展项目
一、生态畜牧业项目
1、以长畛背村整村推进发展肉牛养殖项目为示范项目,带动全乡产业脱贫,使全乡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信心,有动力脱贫致富,同时依托原有的柏官庄养羊场、洪井养牛场,形成农业转型的龙头。
2、以南信陈江奇发展养羊项目为示范项目,依托县扶贫办整村推进项目的政策,解决项目资金难问题,发展畜牧养殖,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3、在孔家峧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实施养猪项目,争取上级资金投资兴建一个中型养猪场,按照出栏500头的目标建设,根据市场行情每年可脱贫20户左右的贫困户。
4、在长畛背村组建一个养鸡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贫困户扶贫资金入股或劳动力入股的基础上,争取村内闲散资金投资,大力发展养鸡专业合作社,发展土鸡散养产业,吸收贫困户10户22人,初期计划利用现有核桃经济林地20亩, - 8 -
养殖土鸡2000只,可实现销售收入30万元。纯收入14万元,增加养殖户年人均收入6363元左右。
二、种植业项目
1、蔬菜种植项目:在南社村造地40亩,借助相关扶贫政策发展蔬菜大棚产业,安臵南信、南社村贫困户和村民就业。
2、中药材种植项目:打破种植玉米的单一产业结构,在长畛背、南信、孔家峧三个贫困村鼓励每个贫困户至少拿出1-2亩耕地或退耕还林地,进行中药材种植或核桃树套种中药材。引导农民进多元化农业生产。由村委会帮助协调资金、种苗、技术、销售等多方面的服务;根据近几年连翘中药材市场价格看好,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积极协调县林业局根据本村山大坡广的自然有利条件,在三个贫困村规划发展种植连翘2300亩,以壮大村集本经济资源,仅此一项可实现每户创收3000元以上。
三、特色农业项目
一是继续扩大核桃树种植规模,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好核桃树管护和更新换代,做到高产高效,带动群众脱贫;
二是发展订单农业,借鉴2014年三十亩经验,与酒厂、粮食加工厂、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签订种植和收购合同,让群众根据市场来决定自己的种植种类,主要在柏官庄一带发展小杂粮种植,把绿豆、红豆、黍米、小米等作物形成品牌,带动群众脱贫。
- 9 -
四、旅游资源开发
1、依托我县“太行红山”战略,在柏官庄、孔家峧、王家庄、鸽子峧、黄草辿六个行政村实施旅游产业发展,主要以农产品采摘,红色纪念参观、农家乐等带动群众增收。
2、争取国家产业资金扶持,多方征取资金,在长畛背村投资30万元建成一座可使用面积300平米的集土特产零售、餐饮、住宿于一体的生活服务中心,预计建成后可为村集体年增收4万元,解决贫困户就业岗位6—8人。
第二节 基础设施项目
一、农村饮水安全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配套
一是完成横岭以北石桥背、刘家、程家、长畛背四个村安全饮水工程;二是配套完成柏官庄机井,让柏官庄、王家庄、孔家峧、曹庄、三十亩五个村解决安全饮水问题。
二、公路建设
1、完成修缮207国道至王家庄的道路8公里;马家光至李家谷罗4公里;
2、207国道至南信新村水泥路420米,以便利群众出行,并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三、农村危房改造
到2016-2020年每年完成危房改造15-20户,到2020年实现群众不再住危房。
四、异地扶贫搬迁
根据县扶贫开发领导组办公室的要求,和异地扶贫相关 - 10 -
文件精神,计划到2020年移民搬迁50户左右贫困户,把鸽子峧、石桥背等村的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彻底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问题。
五、居住环境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
2016-2020年预计完成以下项目1、连户路硬化14公里;
2、村民公厕180平方;3、文化活动广场硬化12000平方;
4、沟渠治理5公里;6、街道硬化7500平方米。
六、村级活动场所建设
1、完成洪井村、王家庄村、吴家峧村、孔家峧村办公室维修改造。
2、开展“一人一专长、一户一技能”创建活动,确保每个有发展能力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分子都熟练掌握1-2门致富技能或具备一项以上发展经营的特长,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致富能手。
3、创新党建扶贫工作机制。积极探索组建“党群共富联合体、互助会”、“一户一策一党员(干部)”等党建扶贫工作机制,有力推进集团式帮扶工作深入发展。
第三节 其他项目
一、乡村规划
到2017年以前完成全乡24个村的村规划,在试点探索的基础上全面实施乡村规划。
二、培训及劳务输出
1、劳动力转移输出600人。
- 11 -
2、培训农业推广科技人才450人、畜牧业推广科技人才450人和旅游专业人才300人。
3、农业产业化培训300人。
三、市场管理
1、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丰富旅游市场。要把引导、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与促进农民增收紧密结合起来,与产业结构调整,小城镇建设和脱贫致富紧密结合起来。
3、扎实开展农民维权活动。一是建立健全消费维权网络和监管网络制度,开展维权进村进户、进田间地头。二是开展规范市场主体和评选“诚信经营户”活动,建立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市场主体多方共同努力,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四是建立与农业、农资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联系制度,加强信息沟通、形成执法合力,争取每年开展两次以上专项整治行动。
4、推进“合同帮农”工作。加强合同监管,打击合同欺诈,维护公平交易,确保交易安全是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订单农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5、实施“商标兴农”战略。宣传引导商标注册、指导品牌建设、依法实施商标保护,为“商标兴农”保驾护航,进一步打造品牌商标,严厉打击侵犯农副产品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6、发挥“经纪活农”优势。大力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实现从来资格合法化,人员队伍组织化,经济活动规范化。 - 12 -
同时,坚决取缔无照经营的非法经纪活动,坚决打击利用虚伪信息实施欺诈的不法行为,维护经纪活动的正常秩序。
7、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化社。积极支持农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经济组织,在搞好登记注册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管理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真正使农民走向市场,发展经济,走脱贫致富道路。
三、工作要求 一是责任到人,组织到位,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实施。按照县脱贫攻坚领导组的要求,成立乡脱贫攻坚领导组,乡党委书记王雁椿任组长,乡长李炜为第一副组长,分管扶贫副乡长朱进民为常务副组长其他相关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个包村干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为成员的领导组;各重点村要根据目标要求制定本村的实施方案,突出自愿和实用原则,对项目签订责任状,明细考核标准,每一个项目都由1-2名副科级领导干部负责抓落实,定期向领导组汇报进展情况,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出现违规现象将直接追究第一责任人责任,落实不力,将追究相关人员的党政纪责任,并将工作完成情况与年底考核相挂钩,同时在每个项目实施过程中,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确定工作人员,专项负责项目实施,做到项目不结束,人员不撤离。
二是发动群众,共同参与,确保扶贫政策落实到位。宣传扶贫攻坚相关政策,一要依托现有的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宣传,二要组织人员上户宣传,对偏远山区贫困群 - 13 -
众要上门宣传相关政策,让每个贫困群众对扶贫政策明白、做到家喻户晓;三要积极转变扶贫方式,由政府主导式扶贫向群众参与式扶贫转变,通过宣传教育,激发广大贫困户的热情和积极性,发动贫困人群积主动投身于扶贫工作,参与扶贫开发,从“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通过自身辛勤劳动取得扶贫效果,让群众亲自选准自己的扶贫项目,政府统一引导服务,不断壮大各村的特色产业,实现增收。
三是因村派人、因地制宜,确保扶贫措施切实可行。根据乡党委的分工、包村并结合县直单位包村安排进一步明确帮扶责任,三个贫困村分别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乡党委副书记牵头挂帅,直接负责,相关人员帮扶到户,制定十三五脱贫攻坚计划和2016年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各村的支村两委干部、党员也要联户帮扶,制定帮扶措施,做到每个贫困户有帮扶人、有帮扶措施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脱贫攻坚服务,让群众顺利、早日脱贫。
-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