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②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③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④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⑤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1
(3)河流水的补给来源:河流单一补给的很少,往往以某种补给为主。
雨水补给:流量随降水量变化而变化,汛期出现在雨季。(依据气候类型判断)
积雪融水:冬季有大量积雪地区,春季气温回升融化而出现春汛。
冰川融水:山岳冰川融化,成为大河源头或干旱地区河流主要水源。流量受气温影响,夏
季流量大。
湖泊水:对湖泊以下河流段径流起调蓄作用,延缓削减洪峰。人工水库、沼泽等湿地有同
样的作用。
地下水: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往往构成河流的“基流”。
注意:冰川对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河流水、湖泊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高低具有相互补给关系。(水位:自由水面的海拔高度。水流一般由水位高处流向水位低处。)
3、 长江概况
长江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峰,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注入东海,为我国最长、年径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其中自源头到湖北宜昌为上游,主要流经了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接纳了大量支流,水量大增,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自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长江中游流经平原区接纳了鄱阳湖,洞庭湖,汉江等水系,水量大增,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易泛滥成灾;江西湖口以下为下游,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水量大,地势低平,黄金水道。长江重要的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等,其中汉江是长江最大的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9个省级政区(青、陇、川、宁、内蒙、陕、晋、豫、鲁),注入渤海,长度与流域面积均居我国第二,但水量很小。内蒙古河口镇以上为上游,黄河上游青海省境内,流经青藏高原,水量不大,水流平缓,河水清澈;自青海龙羊峡、经甘肃刘家峡至宁夏青铜峡的峡谷段,水能资源丰富;在宁夏,内蒙古境内,黄河流经平缓的地形区,水流平缓,气候干旱,加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大量引水灌溉,水量有所减少;河口镇至河南孟津为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接纳了汾河,渭河等支流,水量增加,90%黄河泥沙来于此);孟津以下为下游,流经华北平原,由于长期人工筑堤束水,黄河下游河床高于两岸地面数米,形成“地上河”,所以黄河下游沿途水成下游河段在春末夏初季节几乎每年发生断流现象。
黄河主要的支流有:上游河段有洮河和湟水,中游段有无定河、延河、汾河和渭河等。
2
5、珠江:
发源于云贵高原,云南省东北部乌蒙山区,流经黔、桂、粤等省区,最后注入南海,西江为珠江的主流。整个水系河道弯曲,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小。西江上游红水河段,落差大,水能资源蕴藏丰富且集中。
[补充]位于红水河上游的龙滩水电站是我国装机规模仅次于长江三峡的第二大水电工程。①西电东送的龙头:满足广东和广西电力增长的需要,优化华南地区电力结构。②防洪效益:对减轻西江和珠江三角洲的洪水灾害具有明显的效益。③航运效益:红水河自此将成为沟通黔、桂、粤三省区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为黔、桂两省区煤炭及其他矿产资源外运开辟了便捷的新通道。④促进西部大开发:将带动当地建材、冶金、机械、农牧业和第三产业的极大发展。广西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战略前沿和“泛珠三角”经济圈的结合部,是粤港澳资本、技术、产业西进和参与西部大开发的热点地区。
我国湖泊众多,分布范围广而不均匀,以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布最为集中。 长江中下游平原湖区,全部为外流湖、淡水湖。鄱阳湖(赣)、洞庭湖(湘)、太湖(苏)、洪泽湖(苏)、巢湖(皖)为我国五大淡水湖泊,其中鄱阳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青藏高原湖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湖区,也是我国湖泊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绝大多数属内流湖,为咸水湖和半咸水湖。其中青海湖(青)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属咸水湖),纳木错(藏)为海拔最高的大湖。察尔汗盐湖(青海柴达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盐湖。
除天然湖泊外,我国还有许多人工湖泊──水库。天然湖泊与水库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灌溉、航运、养殖、发电、提取化工原料和旅游等多种功能。我国不少湖区风景秀丽,如西湖、太湖、洱海、天池等,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7、水资源
——某地区水资源总量即径流总量=降水量-蒸发量。一般降水越多地区,水循环越活跃,水资源越丰富。水资源最丰富的前六位国家: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尼、中国 —— 缺水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问题,主要分为资源型缺水和水质性缺水两种类型。 产生原因
自然原因 对策
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
时间分布不均—----------------------------------修建水库
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节约用水
人为原因 对策
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
资源利用率
水资源浪费严重--------------------------节约、合理使用;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理 水资源污染严重---------------------------保护水源、防止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 3
——我国水资源危机地区差异
南方地区——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生活污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水资源减少;重金属元素影响水生生物及人体健康——水污染日益严重: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的治理——水质型缺水
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黄、淮、海河流域最严重)——资源型缺水——河流断流、地面
下沉、湖泊干涸、土壤盐碱化,污染加剧:三河(淮河、海河、辽河)的治理
西北内陆地区——水资源无序利用,上游引水过多,植被破坏——内陆河下游生态环境问题:
绿洲萎缩、湖泊消失、荒漠化加剧
——调水和跨流域调水工程 辽河
华北地区:引黄入晋、引滦入津、引滦入唐、引黄济青等
世界:俄罗斯、美国加州的北水南调,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等
——南水北调:
西线工程 线路:从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调水入黄河上游,主要解决西北干旱缺水问题。 优点:线路短,水质优;对开发大西北及黄河上中游地区有重大意义。
缺点:需筑高坝,开凿巨大隧洞,由于地质复杂,施工条件恶劣,投资巨大。 中线工程 线路:从长江支流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沿京广线以西的伏牛山、太行山引
水到北京,供水范围为京、津、华北地区。重点解决沿线城市用水并且兼顾
农业和其他用水。
优点:地势南高北低,可以自流引水;水质较好。
缺点:需新挖输水渠道,工程量大。对下游生态环境、航运有一定影响;加高大 坝,又需安置大量的移民。
东线工程 线路:从长江下游扬州市江都段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大致与其平行的河道作
为主干线,通过逐级提水,再采用隧洞虹吸方式穿越黄河进入天津。主要解
决黄淮地区东部、山东、冀东和天津的缺水问题。
优点:有京杭大运河及天然的河湖可以利用,修建较快,投资较少;靠近长江口,抽 水有保障;过黄河后向北水能自流。
缺点:从长江到黄河地势渐高,北上扬水耗费电量大。东线穿越淮河、海河流域 下游,而京杭运河河道高程又低,受沿线城市污水排放影响严重。
③ 实施南水北调工程,①必须坚持开源节流并重、节水优先的原则;②要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③必须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保护。南水北调工程要建立在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使南水北调工程成为可持续发展工程。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京杭大运河、都江堰、灵渠、坎儿井、它山堰、杭州西湖的白堤和苏堤等
8、补充:湿地保护
《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是: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包括河流、湖泊、沼泽、珊瑚礁、海滩、红树林、河口三角洲以及人工湿地如水田、池塘、水库、运河、沟渠等等)。 湿地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位置,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维持生物多样性等重要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湿地还能为人类提供水和物质资源,具有科研、航运、发电、旅游等价值。但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湿地面临过度开垦、污染严重、水源减少、泥沙淤积等威胁,天然湿地急剧减少,湿地功能和效益不断下降。
现在世界上十分重视湿地的保护,1991年订立了《湿地公约》,1997年规定每年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我国重要的湿地有:三江平原、三江源、黄河三角洲、盐城等等。中国已列入《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有黑龙江扎龙、吉林向海、海南东寨港、青海湖鸟岛、江西鄱阳湖、湖南东洞庭湖、香港米埔等7处。
4
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②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③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④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⑤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1
(3)河流水的补给来源:河流单一补给的很少,往往以某种补给为主。
雨水补给:流量随降水量变化而变化,汛期出现在雨季。(依据气候类型判断)
积雪融水:冬季有大量积雪地区,春季气温回升融化而出现春汛。
冰川融水:山岳冰川融化,成为大河源头或干旱地区河流主要水源。流量受气温影响,夏
季流量大。
湖泊水:对湖泊以下河流段径流起调蓄作用,延缓削减洪峰。人工水库、沼泽等湿地有同
样的作用。
地下水: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往往构成河流的“基流”。
注意:冰川对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河流水、湖泊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高低具有相互补给关系。(水位:自由水面的海拔高度。水流一般由水位高处流向水位低处。)
3、 长江概况
长江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峰,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注入东海,为我国最长、年径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其中自源头到湖北宜昌为上游,主要流经了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接纳了大量支流,水量大增,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自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长江中游流经平原区接纳了鄱阳湖,洞庭湖,汉江等水系,水量大增,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易泛滥成灾;江西湖口以下为下游,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水量大,地势低平,黄金水道。长江重要的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等,其中汉江是长江最大的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9个省级政区(青、陇、川、宁、内蒙、陕、晋、豫、鲁),注入渤海,长度与流域面积均居我国第二,但水量很小。内蒙古河口镇以上为上游,黄河上游青海省境内,流经青藏高原,水量不大,水流平缓,河水清澈;自青海龙羊峡、经甘肃刘家峡至宁夏青铜峡的峡谷段,水能资源丰富;在宁夏,内蒙古境内,黄河流经平缓的地形区,水流平缓,气候干旱,加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大量引水灌溉,水量有所减少;河口镇至河南孟津为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接纳了汾河,渭河等支流,水量增加,90%黄河泥沙来于此);孟津以下为下游,流经华北平原,由于长期人工筑堤束水,黄河下游河床高于两岸地面数米,形成“地上河”,所以黄河下游沿途水成下游河段在春末夏初季节几乎每年发生断流现象。
黄河主要的支流有:上游河段有洮河和湟水,中游段有无定河、延河、汾河和渭河等。
2
5、珠江:
发源于云贵高原,云南省东北部乌蒙山区,流经黔、桂、粤等省区,最后注入南海,西江为珠江的主流。整个水系河道弯曲,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小。西江上游红水河段,落差大,水能资源蕴藏丰富且集中。
[补充]位于红水河上游的龙滩水电站是我国装机规模仅次于长江三峡的第二大水电工程。①西电东送的龙头:满足广东和广西电力增长的需要,优化华南地区电力结构。②防洪效益:对减轻西江和珠江三角洲的洪水灾害具有明显的效益。③航运效益:红水河自此将成为沟通黔、桂、粤三省区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为黔、桂两省区煤炭及其他矿产资源外运开辟了便捷的新通道。④促进西部大开发:将带动当地建材、冶金、机械、农牧业和第三产业的极大发展。广西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战略前沿和“泛珠三角”经济圈的结合部,是粤港澳资本、技术、产业西进和参与西部大开发的热点地区。
我国湖泊众多,分布范围广而不均匀,以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布最为集中。 长江中下游平原湖区,全部为外流湖、淡水湖。鄱阳湖(赣)、洞庭湖(湘)、太湖(苏)、洪泽湖(苏)、巢湖(皖)为我国五大淡水湖泊,其中鄱阳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青藏高原湖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湖区,也是我国湖泊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绝大多数属内流湖,为咸水湖和半咸水湖。其中青海湖(青)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属咸水湖),纳木错(藏)为海拔最高的大湖。察尔汗盐湖(青海柴达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盐湖。
除天然湖泊外,我国还有许多人工湖泊──水库。天然湖泊与水库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灌溉、航运、养殖、发电、提取化工原料和旅游等多种功能。我国不少湖区风景秀丽,如西湖、太湖、洱海、天池等,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7、水资源
——某地区水资源总量即径流总量=降水量-蒸发量。一般降水越多地区,水循环越活跃,水资源越丰富。水资源最丰富的前六位国家: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尼、中国 —— 缺水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问题,主要分为资源型缺水和水质性缺水两种类型。 产生原因
自然原因 对策
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
时间分布不均—----------------------------------修建水库
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节约用水
人为原因 对策
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
资源利用率
水资源浪费严重--------------------------节约、合理使用;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理 水资源污染严重---------------------------保护水源、防止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 3
——我国水资源危机地区差异
南方地区——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生活污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水资源减少;重金属元素影响水生生物及人体健康——水污染日益严重: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的治理——水质型缺水
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黄、淮、海河流域最严重)——资源型缺水——河流断流、地面
下沉、湖泊干涸、土壤盐碱化,污染加剧:三河(淮河、海河、辽河)的治理
西北内陆地区——水资源无序利用,上游引水过多,植被破坏——内陆河下游生态环境问题:
绿洲萎缩、湖泊消失、荒漠化加剧
——调水和跨流域调水工程 辽河
华北地区:引黄入晋、引滦入津、引滦入唐、引黄济青等
世界:俄罗斯、美国加州的北水南调,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等
——南水北调:
西线工程 线路:从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调水入黄河上游,主要解决西北干旱缺水问题。 优点:线路短,水质优;对开发大西北及黄河上中游地区有重大意义。
缺点:需筑高坝,开凿巨大隧洞,由于地质复杂,施工条件恶劣,投资巨大。 中线工程 线路:从长江支流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沿京广线以西的伏牛山、太行山引
水到北京,供水范围为京、津、华北地区。重点解决沿线城市用水并且兼顾
农业和其他用水。
优点:地势南高北低,可以自流引水;水质较好。
缺点:需新挖输水渠道,工程量大。对下游生态环境、航运有一定影响;加高大 坝,又需安置大量的移民。
东线工程 线路:从长江下游扬州市江都段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大致与其平行的河道作
为主干线,通过逐级提水,再采用隧洞虹吸方式穿越黄河进入天津。主要解
决黄淮地区东部、山东、冀东和天津的缺水问题。
优点:有京杭大运河及天然的河湖可以利用,修建较快,投资较少;靠近长江口,抽 水有保障;过黄河后向北水能自流。
缺点:从长江到黄河地势渐高,北上扬水耗费电量大。东线穿越淮河、海河流域 下游,而京杭运河河道高程又低,受沿线城市污水排放影响严重。
③ 实施南水北调工程,①必须坚持开源节流并重、节水优先的原则;②要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③必须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保护。南水北调工程要建立在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使南水北调工程成为可持续发展工程。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京杭大运河、都江堰、灵渠、坎儿井、它山堰、杭州西湖的白堤和苏堤等
8、补充:湿地保护
《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是: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包括河流、湖泊、沼泽、珊瑚礁、海滩、红树林、河口三角洲以及人工湿地如水田、池塘、水库、运河、沟渠等等)。 湿地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位置,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维持生物多样性等重要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湿地还能为人类提供水和物质资源,具有科研、航运、发电、旅游等价值。但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湿地面临过度开垦、污染严重、水源减少、泥沙淤积等威胁,天然湿地急剧减少,湿地功能和效益不断下降。
现在世界上十分重视湿地的保护,1991年订立了《湿地公约》,1997年规定每年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我国重要的湿地有:三江平原、三江源、黄河三角洲、盐城等等。中国已列入《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有黑龙江扎龙、吉林向海、海南东寨港、青海湖鸟岛、江西鄱阳湖、湖南东洞庭湖、香港米埔等7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