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学内容:
弹力的计算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二. 学习目标: 1、理解弹力的产生条件,能够在具体的问题中判断弹力的方向并掌握判断弹力有无的方法。 2、掌握胡克定律的内容,熟练运用胡克定律进行弹力的计算。 3、掌握对于胡克定律实验的探究过程。
考点地位:本节知识点是高中力学内容的基础,在高考中常与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圆周运动问题及牛顿运动定律组合,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同时对于胡克定律的实验探究过程则可以作为实验题目的形式出现。而弹力的计算问题又可以融合在大型的计算题目中,通过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分析来看,2007年江苏卷第6题,2005年天津理综卷第15题,2004年广东卷第7题等都涉及到本节内容的知识点。
三. 重难点解析:
1. 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1)形变有两个方面
①形状的改变:指受力时物体的外观发生变化,如橡皮条拉紧时,由短变长;跳水馆中的跳板本来是水平伸直的,当运动员在上面起跳时,平直的板变得弯曲;撑杆跳高时,运动员手中的撑杆由直变曲。
②体积的改变:指受力时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如用力压排球,排球的体积变小;用力压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
(2)形变的种类:拉伸形变、压缩形变、弯曲形变、扭转形变等。
(3)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超过了一定限度,即使撤去外力,物体也不能完全恢复原状,这个限度叫弹性限度。
(4)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能发生形变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不过有的形变比较明显,可以直接看见(如上面的例子);有的形变极其微小,要用仪器才能显示出来。
(5)有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当力撤去后,物体又恢复原状,如弹簧、橡皮条等,这样的形变叫弹性形变,简称为形变,课本中提到的形变都属于弹性形变。也有一些物体在发生形变后,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塑性形变。
2. 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1)弹力的产生
弹力的施力者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受力者是使它发生形变的其他物体。 由于弹力是一种被动力,通常情况下物体的形变往往难以直接察觉,因此判断是否产生弹力可依据二力平衡原理(见方法·技巧平台)。 (2)弹力的方向
弹力的方向总是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 ①弹力方向的判定步骤:
明确产生弹力的物体→找出使该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确定该物体产生弹力的方向。
②常见的几种弹力的方向
a. 弹簧两端的弹力方向,与弹簧中心轴线相重合,指向弹簧恢复原状的方向。 b. 轻绳对物体的弹力方向,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c. 面与面接触时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而指向受力物体。
d. 点与面接触时弹力的方向,过接触点垂直于接触面(或接触面的切面),而指向受力物体。
e. 球与面接触时弹力的方向,在接触点与球心的连线上,而指向受力物体。 f. 球与球相接触时弹力的方向,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而指向受力物体。
g. 轻杆两端受到拉伸或挤压时会出现弹性拉力或压力,拉力或压力的方向沿轻杆方向。当杆受力较复杂时,杆中弹力的方向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杆的弹力可以向任何方向,而不一定非要沿杆的方向。
③弹力的作用点在接触处,但我们可以把它平移到物体的重心处。 (3)弹力的大小
①弹力的大小与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对同一物体来说,形变量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②一般情况下,物体所受弹力的大小应根据物体受力情况及其运动状态来求解。 ③对于弹簧的弹力,应遵从胡克定律(稍后解释)。 3. 判断弹力有无的两种方法 (1)利用假设法判断
判断物体在某一接触处是否存在弹力作用,可假设把与之接触的物体拆除,看物体是否在该位置保持原来的状态,从而判断物体在该处是否受到弹力作用。例如,如图所示,一球放在光滑水平面AC上,并和光滑倾斜面AB接触,球静止,分析球所受的弹力,假设去掉AB面,球仍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可判断出球在与AB面的接触处没有弹力;假设去掉AC面,球将向下运动,故在与AC面的接触处球受到弹力,其方向垂直于AC面竖直向上。
(2)利用力的作用效果分析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的球靠在竖直墙面上静止,竖直墙面是否对球产生力的作用?假设竖直墙面对球产生了力的作用,由力的作用效果可知,球不会静止,故可判定没有水平弹力产生。
4. 胡克定律
(1)胡克定律:F=kx,弹簧所受的拉力与弹簧的形变量(压缩量或拉伸量)成正比。
①上式适用于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形变。 ②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表示弹簧固有的力的性质,大小由弹簧本身的物理条件(材料、长度、截面积等)决定;单位是N/m,k=500N/m,表示要使弹簧伸长1m需用500N的拉力。 ③x为弹簧形变量的大小,x|lxl0|,l0为弹簧的自然长度,lx为弹簧形变后的长度。 (2)胡克定律变形△F=k△x。
在胡克定律F=kx中,k是劲度系数,一根确定的弹簧,k是确定的,与x的大小无关。
FFFFF2F1
k12tank
xxxxx2x1。 12因此,Fx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其中,或
F2 F1
O x1 x2 x
【典型例题】
问题1、弹力有无的判断及弹力的方向:
例1. 分析如图所示中的物体A是否受斜面的弹力作用(斜面和A物体均静止)。
解析:A不受斜面的弹力,从图中可以看出A物体与斜面接触,满足弹力产生的第一个
条件,但第二个条件不明显,利用假设法,设A和斜面间没有弹力作用,将斜面移开,A仍能静止,A的状态没有被破坏,所以与题目所给条件相符,故A与斜面间没有弹力作用。 答案:不受斜面的弹力作用。
变式:
例2. (2005·东北三省联考)如图所示,固定在小车上的支架的斜杆与竖直杆的夹角为,在斜杆下端固定有质量为m的小球,下列关于杆对球的作用力F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小车静止时,F=mgcos,方向沿杆向上 B. 小车静止时,Fmgcos,方向垂直杆向上 C. 小车向右以加速度a运动时,一定有
F
mgsin
22
F(ma)(mg) D. 小车向左以加速度a
运动时,,方向斜向左上方,与竖直方向的
夹角为arctana/g
答案:D
例3. 请在如图所示中画出杆或球所受的弹力。
甲图:杆靠在墙上;
乙图:杆放在半球形的槽中; 丙图:球用细线悬挂在竖直墙上;
丁图:点1是球的重心位置,点2是球心,1、2点在同一竖直线上。
问题2:胡克定律的应用问题:
例4. 如图所示为一轻质弹簧的弹力F大小和长度L的关系,试由图线确定: (1)弹簧的原长; (2)弹簧的劲度系数;
(3)弹簧伸长0.10m时,弹力的大小。
解析:(1)由图象知,当弹簧的弹力F=0时,弹簧的长度L=10cm,这就是弹簧的原长。 (2)由图象知,当弹簧的长度为L1=15cm,即伸长x1L1L5cm时,弹簧的弹力
F110N,由胡克定律知:F1kx1,则
(3)当弹簧伸长0.10m时,Fkx2200N/m0.10m20N
变式1:
例5. 如图所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的弹簧。在此过程中下面的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
m2gm1gm2gm1g A. k1
B. k1
C. k2
D. k2
k
10N
200N/m0.05m
(m1m2)g
k2
解析:在没有施加外力向上提时,弹簧k2被压缩,其压缩的长度为:,
mgx'2
k2。 在用力向上缓慢提至m刚离开上面的弹簧时,弹簧k仍被压缩,其压缩量为:
x
1
2
xx'
所以在此过程中,下面的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答案:C
m1gk2。
变式2:
例6. 如图所示,原长分别为L1和L2,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的轻质弹簧竖直悬挂在天花板上,两弹簧之间有一质量为m1的物体,最下端挂着质量为m2的另一物体,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求:
(1)这时两弹簧的总长多大?
(2)若用一个质量为M的平板把下面的物体竖直缓慢地向上托起,直到两弹簧的总长度等于两弹簧的原长之和,求这时平板受到下面物体m2的压力?
解析:(1)设上面弹簧受到的弹力为F1,伸长量为△x1,下面弹簧受到的弹力为F2,伸长量为△x2,由物体的平衡及胡克定律有F1(m1m2)g
x1
(m1m2)gmg
,F2m2g,x22
k1k2
(m1m2)gm2g
k1k2
所以总长L为L1L2x1x2
L1L2
(2)要使两个弹簧的总长度等于两弹簧原长之和,必须是上面弹簧伸长△x,下面弹簧缩短△x。
对m2:FNk2xm2g
对m1:m1gk1xk2x
k2
FNm2gm1g
kk12
(mm2)gm2g
L1L21
kk2 1 答案:(1)
k2
m2gm1g
k1k2
(2)
问题3:对于胡克定律实验的探究问题:
例7. (2005·江苏卷)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
他先测出不挂砝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然后在弹簧下端挂上砝码,并逐个增加砝码,测出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所得数据列表如下:(重力加速度g=9.8m/s2)
(1)根据所测数据,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纸上作出弹簧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x与砝码质量m的关系曲线。
(2)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和关系曲线可以判断,在_______________N范围内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关系满足胡克定律,这种规格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_____N/m。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用图像法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根据实验结果(图像)判断分析实验结论的能力。
(1)根据题目中所测量的数据进行描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或直线)连接各点,在连接时应让尽量多的点落在线上。(偏差比较大的点舍去)不在线上的点尽量平均分配在线的两侧。如图所示。
(2)根据所画图像可以看出,当m5.0010g0.5kg时,标尺刻度x与砝码质量m成正比例函数关系,所以当F4.9N范围内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关系满足胡克定律,由胡克定律Fkx可知,图线的斜率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弹簧的劲度系数k,即
2
k
F4.9N25.1N/mx19.5102m。
(2)0~4.9 25.0
答案:(1)如上图所示
变式:
例8. (2006·中山高三质检)某同学在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所用的钩码每个的质量都是30g,他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然后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弹簧的下端,每次都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将数据填在了下面的表中。(弹力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g取9.8m/s)
2
(1)试根据这些实验数据往下图给定的坐标纸上作出弹簧所受弹力大小F跟弹簧总长L之间的函数关系图线,说明图线跟坐标轴交点的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
(2)上一问所得图线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______。 答案:(1)表示弹簧的原长
(2)弹簧弹力大小和弹簧伸长量大小成正比 25.5N/m 小结本节内容。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25分钟)
1. 关于弹力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向上的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B. 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向上的弹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C. 挂在悬线下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拉力,是由于悬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D. 挂在悬线下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拉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2. 如图所示,物体A分别与水平面、竖直墙面以及物体B紧密接触,所有接触面均光滑,A、B均静止,则( )
A. 物体A受三个弹力作用 B. 物体A受两个弹力作用 C. 物体B受两个弹力作用
D. 物体A和物体B均只受一个弹力作用
3. 如图所示,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重物处于静止状态,G=1N,则测力计A和B的示数分别为( ) A. 1N,0 B. 0,1N C. 2N,1N D. 1N,
1N
4. 如图所示,条形磁铁A、B质量均为m,C为木块,它们放在水平面上静止时,B对A的弹力为F1,C对B的弹力为F2。则F1、F2与重力mg的数量关系是( ) A. F1mg,F22mg B. F1mg,F22mg C. F1mg,F22mg D. F1
mg,F22mg
5. 重400N的大木箱放在大磅秤上,箱内的小磅秤上站着一个重为600N的人,当人用力向上推木箱的顶板时,两磅秤的示数将( )
A. 小磅秤示数增大,大磅秤示数减小 B. 小磅秤示数不变,大磅秤示数增大 C. 小磅秤示数增大,大磅秤示数不变 D. 小磅秤和大磅秤示数都增大
6. 如图所示,人重为600N,木板重为400N,如果人要拉动木板,必须用多大的力?(滑轮重可忽略)
7. 三个相同的支座上分别搁着三个质量和直径都相等的光滑圆球a、b、c,支点P、Q在同一水平面上,a球的重心Oa位于球心,b球和c球的重心Ob、Oc分别位于球心正上方和球心的正下方,如图所示,三球均处于平衡状态,支点P对a球的弹力为Fa,对b球和c球的弹力分别为Fb和Fc,则( )
A. FaFbFc B. FbFaFc C. FbFaFc D. FaFbFc
8. 如图所示,一根弹簧其自由端B在未悬挂重物时指针正对刻度5,在弹性限度内,当挂上80N重物时指针正对刻度45,若要指针正对刻度20应挂重物为( ) A. 40N B. 30N C. 20N D. 不知弹簧劲度系数k的值,无法计算
9. 如图所示,A、B是两个相同的轻弹簧,原长L0=10cm,劲度系数k=500N/m,如果图中悬挂的两个物体质量均为m=1kg,则两个弹簧的总长度为( ) A. 22cm
B. 24cm
C. 26cm
D. 28cm
10. 如图所示,两根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的轻弹簧竖直悬挂,弹簧下端用光滑轻绳相连接,并有一轻光滑滑轮放在软绳上,当滑轮下挂一重力为G的物体后,滑轮下降的距离为( )
G
A. k1k2
k1k2
G4kk12 C.
G
B. k1k2
D. G(k1k2)
【试题答案】
1. B、C(发生形变的物体对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弹力的作用,而不是物体对自身产生弹力。)
2. D(先对B,后对A运用假设法,若B或A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弹力,则它们不能静止。) 3. D(弹簧的弹力处处相等,对物体受力分析,受重力和绳的拉力,又处于平衡状态,故拉力为1N。)
4. B(研究C对B的弹力时,可把A、B作为整体来分析则F2=2mg;研究B对A的弹力,应隔离A物体;前者忽略磁力,而后者不能忽略A、B间的磁力。)
5. C(磅秤的示数是由于人给磅秤的压力(弹力)产生的,压力不变,磅秤的示数就不变,压力小示数小,压力大示数大,人向上用力推木箱顶板时,人对小磅秤的力增大,小磅秤的示数增大。由于小磅秤放在大磅秤上,虽然人给木箱力,但并没有给大磅秤增大压力,所以大磅秤的示数应不变。C正确。) 6. 250N
将上部滑轮下方的各物体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的受力情况如图甲所示,则有:F1=2F2,F1=G人+G板=1000N,所以F2=500N。
再以动滑轮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则有:F2=2F3,则
F3
F2
250N2。
7. A(三种情况下,支点P、Q对球的弹力都沿着它们与球心的连线指向球心,而不是指向重心。由对称性可知:P、Q两点对球的作用力大小相等,平衡时,由三力平衡知识可得:三种情景下P点对球的弹力相等,正确答案选A。)
80NF
,F30N
8. B(因为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455205。)
9. C(根据二力平衡和胡克定律分别求出弹簧A和B的伸长量。由二力平衡得,弹簧B的弹力等于下面物体的重力mg,设弹簧B的伸长量为x1,根据胡克定律有
Fmg1kg10N/kg0.02mkk500N/m。把两个物体看成一个物体,则弹簧A的弹力等于2mg。
2mg2kg10N/kgx20.04m
k500N/m设弹簧A的伸长量为x2,则。所以,两弹簧的总长度x1
L2L0x1x226cm。)
10. C(取滑轮为研究对象,其共受两弹簧的拉力作用和下面物体的拉力作用,由滑轮最终应静止得知,两根弹簧的拉力应相等,均等于物重的一半,据Fkx可得
x
F
k,对k1弹簧
GG
kk2GG
x1x21Gx12x22
2k2k2kkkk12121,2,有对k2弹簧有所以k1、k2两弹簧共伸长,
xx2k1k2h1G
所以滑轮下降的距离应为
24k1k2。)
一. 教学内容:
弹力的计算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二. 学习目标: 1、理解弹力的产生条件,能够在具体的问题中判断弹力的方向并掌握判断弹力有无的方法。 2、掌握胡克定律的内容,熟练运用胡克定律进行弹力的计算。 3、掌握对于胡克定律实验的探究过程。
考点地位:本节知识点是高中力学内容的基础,在高考中常与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圆周运动问题及牛顿运动定律组合,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同时对于胡克定律的实验探究过程则可以作为实验题目的形式出现。而弹力的计算问题又可以融合在大型的计算题目中,通过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分析来看,2007年江苏卷第6题,2005年天津理综卷第15题,2004年广东卷第7题等都涉及到本节内容的知识点。
三. 重难点解析:
1. 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1)形变有两个方面
①形状的改变:指受力时物体的外观发生变化,如橡皮条拉紧时,由短变长;跳水馆中的跳板本来是水平伸直的,当运动员在上面起跳时,平直的板变得弯曲;撑杆跳高时,运动员手中的撑杆由直变曲。
②体积的改变:指受力时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如用力压排球,排球的体积变小;用力压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
(2)形变的种类:拉伸形变、压缩形变、弯曲形变、扭转形变等。
(3)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超过了一定限度,即使撤去外力,物体也不能完全恢复原状,这个限度叫弹性限度。
(4)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能发生形变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不过有的形变比较明显,可以直接看见(如上面的例子);有的形变极其微小,要用仪器才能显示出来。
(5)有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当力撤去后,物体又恢复原状,如弹簧、橡皮条等,这样的形变叫弹性形变,简称为形变,课本中提到的形变都属于弹性形变。也有一些物体在发生形变后,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塑性形变。
2. 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1)弹力的产生
弹力的施力者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受力者是使它发生形变的其他物体。 由于弹力是一种被动力,通常情况下物体的形变往往难以直接察觉,因此判断是否产生弹力可依据二力平衡原理(见方法·技巧平台)。 (2)弹力的方向
弹力的方向总是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 ①弹力方向的判定步骤:
明确产生弹力的物体→找出使该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确定该物体产生弹力的方向。
②常见的几种弹力的方向
a. 弹簧两端的弹力方向,与弹簧中心轴线相重合,指向弹簧恢复原状的方向。 b. 轻绳对物体的弹力方向,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c. 面与面接触时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而指向受力物体。
d. 点与面接触时弹力的方向,过接触点垂直于接触面(或接触面的切面),而指向受力物体。
e. 球与面接触时弹力的方向,在接触点与球心的连线上,而指向受力物体。 f. 球与球相接触时弹力的方向,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而指向受力物体。
g. 轻杆两端受到拉伸或挤压时会出现弹性拉力或压力,拉力或压力的方向沿轻杆方向。当杆受力较复杂时,杆中弹力的方向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杆的弹力可以向任何方向,而不一定非要沿杆的方向。
③弹力的作用点在接触处,但我们可以把它平移到物体的重心处。 (3)弹力的大小
①弹力的大小与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对同一物体来说,形变量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②一般情况下,物体所受弹力的大小应根据物体受力情况及其运动状态来求解。 ③对于弹簧的弹力,应遵从胡克定律(稍后解释)。 3. 判断弹力有无的两种方法 (1)利用假设法判断
判断物体在某一接触处是否存在弹力作用,可假设把与之接触的物体拆除,看物体是否在该位置保持原来的状态,从而判断物体在该处是否受到弹力作用。例如,如图所示,一球放在光滑水平面AC上,并和光滑倾斜面AB接触,球静止,分析球所受的弹力,假设去掉AB面,球仍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可判断出球在与AB面的接触处没有弹力;假设去掉AC面,球将向下运动,故在与AC面的接触处球受到弹力,其方向垂直于AC面竖直向上。
(2)利用力的作用效果分析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的球靠在竖直墙面上静止,竖直墙面是否对球产生力的作用?假设竖直墙面对球产生了力的作用,由力的作用效果可知,球不会静止,故可判定没有水平弹力产生。
4. 胡克定律
(1)胡克定律:F=kx,弹簧所受的拉力与弹簧的形变量(压缩量或拉伸量)成正比。
①上式适用于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形变。 ②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表示弹簧固有的力的性质,大小由弹簧本身的物理条件(材料、长度、截面积等)决定;单位是N/m,k=500N/m,表示要使弹簧伸长1m需用500N的拉力。 ③x为弹簧形变量的大小,x|lxl0|,l0为弹簧的自然长度,lx为弹簧形变后的长度。 (2)胡克定律变形△F=k△x。
在胡克定律F=kx中,k是劲度系数,一根确定的弹簧,k是确定的,与x的大小无关。
FFFFF2F1
k12tank
xxxxx2x1。 12因此,Fx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其中,或
F2 F1
O x1 x2 x
【典型例题】
问题1、弹力有无的判断及弹力的方向:
例1. 分析如图所示中的物体A是否受斜面的弹力作用(斜面和A物体均静止)。
解析:A不受斜面的弹力,从图中可以看出A物体与斜面接触,满足弹力产生的第一个
条件,但第二个条件不明显,利用假设法,设A和斜面间没有弹力作用,将斜面移开,A仍能静止,A的状态没有被破坏,所以与题目所给条件相符,故A与斜面间没有弹力作用。 答案:不受斜面的弹力作用。
变式:
例2. (2005·东北三省联考)如图所示,固定在小车上的支架的斜杆与竖直杆的夹角为,在斜杆下端固定有质量为m的小球,下列关于杆对球的作用力F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小车静止时,F=mgcos,方向沿杆向上 B. 小车静止时,Fmgcos,方向垂直杆向上 C. 小车向右以加速度a运动时,一定有
F
mgsin
22
F(ma)(mg) D. 小车向左以加速度a
运动时,,方向斜向左上方,与竖直方向的
夹角为arctana/g
答案:D
例3. 请在如图所示中画出杆或球所受的弹力。
甲图:杆靠在墙上;
乙图:杆放在半球形的槽中; 丙图:球用细线悬挂在竖直墙上;
丁图:点1是球的重心位置,点2是球心,1、2点在同一竖直线上。
问题2:胡克定律的应用问题:
例4. 如图所示为一轻质弹簧的弹力F大小和长度L的关系,试由图线确定: (1)弹簧的原长; (2)弹簧的劲度系数;
(3)弹簧伸长0.10m时,弹力的大小。
解析:(1)由图象知,当弹簧的弹力F=0时,弹簧的长度L=10cm,这就是弹簧的原长。 (2)由图象知,当弹簧的长度为L1=15cm,即伸长x1L1L5cm时,弹簧的弹力
F110N,由胡克定律知:F1kx1,则
(3)当弹簧伸长0.10m时,Fkx2200N/m0.10m20N
变式1:
例5. 如图所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的弹簧。在此过程中下面的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
m2gm1gm2gm1g A. k1
B. k1
C. k2
D. k2
k
10N
200N/m0.05m
(m1m2)g
k2
解析:在没有施加外力向上提时,弹簧k2被压缩,其压缩的长度为:,
mgx'2
k2。 在用力向上缓慢提至m刚离开上面的弹簧时,弹簧k仍被压缩,其压缩量为:
x
1
2
xx'
所以在此过程中,下面的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答案:C
m1gk2。
变式2:
例6. 如图所示,原长分别为L1和L2,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的轻质弹簧竖直悬挂在天花板上,两弹簧之间有一质量为m1的物体,最下端挂着质量为m2的另一物体,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求:
(1)这时两弹簧的总长多大?
(2)若用一个质量为M的平板把下面的物体竖直缓慢地向上托起,直到两弹簧的总长度等于两弹簧的原长之和,求这时平板受到下面物体m2的压力?
解析:(1)设上面弹簧受到的弹力为F1,伸长量为△x1,下面弹簧受到的弹力为F2,伸长量为△x2,由物体的平衡及胡克定律有F1(m1m2)g
x1
(m1m2)gmg
,F2m2g,x22
k1k2
(m1m2)gm2g
k1k2
所以总长L为L1L2x1x2
L1L2
(2)要使两个弹簧的总长度等于两弹簧原长之和,必须是上面弹簧伸长△x,下面弹簧缩短△x。
对m2:FNk2xm2g
对m1:m1gk1xk2x
k2
FNm2gm1g
kk12
(mm2)gm2g
L1L21
kk2 1 答案:(1)
k2
m2gm1g
k1k2
(2)
问题3:对于胡克定律实验的探究问题:
例7. (2005·江苏卷)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
他先测出不挂砝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然后在弹簧下端挂上砝码,并逐个增加砝码,测出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所得数据列表如下:(重力加速度g=9.8m/s2)
(1)根据所测数据,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纸上作出弹簧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x与砝码质量m的关系曲线。
(2)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和关系曲线可以判断,在_______________N范围内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关系满足胡克定律,这种规格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_____N/m。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用图像法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根据实验结果(图像)判断分析实验结论的能力。
(1)根据题目中所测量的数据进行描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或直线)连接各点,在连接时应让尽量多的点落在线上。(偏差比较大的点舍去)不在线上的点尽量平均分配在线的两侧。如图所示。
(2)根据所画图像可以看出,当m5.0010g0.5kg时,标尺刻度x与砝码质量m成正比例函数关系,所以当F4.9N范围内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关系满足胡克定律,由胡克定律Fkx可知,图线的斜率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弹簧的劲度系数k,即
2
k
F4.9N25.1N/mx19.5102m。
(2)0~4.9 25.0
答案:(1)如上图所示
变式:
例8. (2006·中山高三质检)某同学在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所用的钩码每个的质量都是30g,他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然后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弹簧的下端,每次都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将数据填在了下面的表中。(弹力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g取9.8m/s)
2
(1)试根据这些实验数据往下图给定的坐标纸上作出弹簧所受弹力大小F跟弹簧总长L之间的函数关系图线,说明图线跟坐标轴交点的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
(2)上一问所得图线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______。 答案:(1)表示弹簧的原长
(2)弹簧弹力大小和弹簧伸长量大小成正比 25.5N/m 小结本节内容。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25分钟)
1. 关于弹力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向上的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B. 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向上的弹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C. 挂在悬线下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拉力,是由于悬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D. 挂在悬线下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拉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2. 如图所示,物体A分别与水平面、竖直墙面以及物体B紧密接触,所有接触面均光滑,A、B均静止,则( )
A. 物体A受三个弹力作用 B. 物体A受两个弹力作用 C. 物体B受两个弹力作用
D. 物体A和物体B均只受一个弹力作用
3. 如图所示,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重物处于静止状态,G=1N,则测力计A和B的示数分别为( ) A. 1N,0 B. 0,1N C. 2N,1N D. 1N,
1N
4. 如图所示,条形磁铁A、B质量均为m,C为木块,它们放在水平面上静止时,B对A的弹力为F1,C对B的弹力为F2。则F1、F2与重力mg的数量关系是( ) A. F1mg,F22mg B. F1mg,F22mg C. F1mg,F22mg D. F1
mg,F22mg
5. 重400N的大木箱放在大磅秤上,箱内的小磅秤上站着一个重为600N的人,当人用力向上推木箱的顶板时,两磅秤的示数将( )
A. 小磅秤示数增大,大磅秤示数减小 B. 小磅秤示数不变,大磅秤示数增大 C. 小磅秤示数增大,大磅秤示数不变 D. 小磅秤和大磅秤示数都增大
6. 如图所示,人重为600N,木板重为400N,如果人要拉动木板,必须用多大的力?(滑轮重可忽略)
7. 三个相同的支座上分别搁着三个质量和直径都相等的光滑圆球a、b、c,支点P、Q在同一水平面上,a球的重心Oa位于球心,b球和c球的重心Ob、Oc分别位于球心正上方和球心的正下方,如图所示,三球均处于平衡状态,支点P对a球的弹力为Fa,对b球和c球的弹力分别为Fb和Fc,则( )
A. FaFbFc B. FbFaFc C. FbFaFc D. FaFbFc
8. 如图所示,一根弹簧其自由端B在未悬挂重物时指针正对刻度5,在弹性限度内,当挂上80N重物时指针正对刻度45,若要指针正对刻度20应挂重物为( ) A. 40N B. 30N C. 20N D. 不知弹簧劲度系数k的值,无法计算
9. 如图所示,A、B是两个相同的轻弹簧,原长L0=10cm,劲度系数k=500N/m,如果图中悬挂的两个物体质量均为m=1kg,则两个弹簧的总长度为( ) A. 22cm
B. 24cm
C. 26cm
D. 28cm
10. 如图所示,两根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的轻弹簧竖直悬挂,弹簧下端用光滑轻绳相连接,并有一轻光滑滑轮放在软绳上,当滑轮下挂一重力为G的物体后,滑轮下降的距离为( )
G
A. k1k2
k1k2
G4kk12 C.
G
B. k1k2
D. G(k1k2)
【试题答案】
1. B、C(发生形变的物体对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弹力的作用,而不是物体对自身产生弹力。)
2. D(先对B,后对A运用假设法,若B或A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弹力,则它们不能静止。) 3. D(弹簧的弹力处处相等,对物体受力分析,受重力和绳的拉力,又处于平衡状态,故拉力为1N。)
4. B(研究C对B的弹力时,可把A、B作为整体来分析则F2=2mg;研究B对A的弹力,应隔离A物体;前者忽略磁力,而后者不能忽略A、B间的磁力。)
5. C(磅秤的示数是由于人给磅秤的压力(弹力)产生的,压力不变,磅秤的示数就不变,压力小示数小,压力大示数大,人向上用力推木箱顶板时,人对小磅秤的力增大,小磅秤的示数增大。由于小磅秤放在大磅秤上,虽然人给木箱力,但并没有给大磅秤增大压力,所以大磅秤的示数应不变。C正确。) 6. 250N
将上部滑轮下方的各物体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的受力情况如图甲所示,则有:F1=2F2,F1=G人+G板=1000N,所以F2=500N。
再以动滑轮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则有:F2=2F3,则
F3
F2
250N2。
7. A(三种情况下,支点P、Q对球的弹力都沿着它们与球心的连线指向球心,而不是指向重心。由对称性可知:P、Q两点对球的作用力大小相等,平衡时,由三力平衡知识可得:三种情景下P点对球的弹力相等,正确答案选A。)
80NF
,F30N
8. B(因为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455205。)
9. C(根据二力平衡和胡克定律分别求出弹簧A和B的伸长量。由二力平衡得,弹簧B的弹力等于下面物体的重力mg,设弹簧B的伸长量为x1,根据胡克定律有
Fmg1kg10N/kg0.02mkk500N/m。把两个物体看成一个物体,则弹簧A的弹力等于2mg。
2mg2kg10N/kgx20.04m
k500N/m设弹簧A的伸长量为x2,则。所以,两弹簧的总长度x1
L2L0x1x226cm。)
10. C(取滑轮为研究对象,其共受两弹簧的拉力作用和下面物体的拉力作用,由滑轮最终应静止得知,两根弹簧的拉力应相等,均等于物重的一半,据Fkx可得
x
F
k,对k1弹簧
GG
kk2GG
x1x21Gx12x22
2k2k2kkkk12121,2,有对k2弹簧有所以k1、k2两弹簧共伸长,
xx2k1k2h1G
所以滑轮下降的距离应为
24k1k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