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学大师上课的精彩开场白,值得借鉴

国学大师上课的精彩开场白

大师上课,不仅水平高,功底深,内容丰富,脍炙人口,令人难以忘怀;他们上课的开场白,也各有千秋,见秉性,见风格。香港《文汇报》刊文总结称,有的一开始就把课堂气氛搞活跃了,有的幽默地介绍自己,有的是精心设计的,一张口就不同凡响,有的则是随意而为,好似信口开河,其实意蕴深矣,有心者才能意会.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的梁启超,上课的第一句话是:“兄弟我是没什么学问的。”然后,稍微顿了顿,等大家的议论声小了点,眼睛往天花板上看着,又慢悠悠地补充一句:“兄弟我还是有些学问的。”头一句话谦虚得很,后一句话又极自负,他用的是先抑后扬法。 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刘文典与梁启超的开场白有同工异曲之妙,他是著名《庄子》研究专家,学问大,脾气也大,他上课的第一句话是:“《庄子》嘿,我是不懂的喽,也没有人懂。”其自负由此可见一斑。这且不说,他在抗战时期跑防空洞,有一次看见作家沈从文也在跑,很是生气,大声喊道:“我跑防空洞,是为《庄子》跑,我死了就没人讲《庄子》了,你跑什么?”轻蔑之情溢于言表。好在沈从文脾气好,不与他一般见识。

不过,平心而论,虽然沈从文的小说写得好,在世界上都有影响,差一点得诺贝尔奖,可他的授课技巧却很一般。他也颇有自知之明,一开头就会说,“我的课讲得不精彩,你们要睡觉,我不反对,但请不要打呼噜,以免影响别人。”这么很谦虚地一说,反倒赢得满堂彩。他的学生汪曾祺曾评价说,沈先生的课,“毫无系统”,“湘西口音很重,声音又低,有些学生听了一堂课,往往觉得不知道听了一些什么”。听他的课,要会“举一隅而三隅反”才行。

也有人不仅文学成就大,课也讲得精彩,譬如大诗人闻一多。闻一多上课时,先抽上一口烟,然后用顿挫鲜明的语调说:“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他讲唐诗,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讲,别具特色,他的口才又好,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所以,他讲课时,课堂上每次都人满为患,外校也有不少人来“蹭课”,有的人甚至跑上几十里路来听他上课。

启功先生的开场白也很有意思。他是个幽默风趣的人,平时爱开玩笑,上课也不例外,他的第一句话常常是:“本人是满族,过去叫胡人,因此在下所讲,全是胡言。”引起笑声一片。他的老本家、著名作家、翻译家胡愈之先生,也偶尔到大学客串讲课,开场白就说:“我姓胡,虽然写过一些书,但都是胡写;出版过不少书,那是胡出;至于翻译的外国书,更是胡翻。”在看似轻松的玩笑中,介绍了自己的成就和职业,十分巧妙而贴切。

民国奇人辜鸿铭,学贯中西,名扬四海,自称是 “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被外国人称为“到北京可以不看故宫,不可不看辜鸿铭”。他在辛亥革命后拒剪辫子,拖着一根焦黄的小辫给学生上课,自然是笑声一片,他也习以为常了,待大家笑得差不多了,他才慢吞吞地说:“我头上的小辫子,只要一剪刀就能解决问题,可要割掉你们心里的小辫子,那就难了。”顿时全场肃然,再听他讲课,如行云流水,似天花乱坠,果然有学问,果然名不虚传.

架子最大的开场白,则非章太炎先生莫属。他的学问很大,想听他上课的人太多,无法满足要求,于是干脆上一次大课。他来上课,五六个弟子陪同,有马幼渔、钱玄同、刘半农等,都是一时俊杰,大师级人物。老头国语不好,由刘半农任翻译,钱玄同写板书,马幼渔倒茶水,可谓盛况空前。老头也不客气,开口就说:“你们来听我上课是你们的幸运,当然也是我的幸运。”幸亏有后一句铺垫,要光听前一句,那可真狂到天上去了,不过,老头的学问也真不是吹的,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他有资格说这个话。

听大师上课,如醍醐灌顶,是一种美妙享受;光是那一句非同凡响的开场白,就能让人肃然起敬。

国学大师上课的精彩开场白

大师上课,不仅水平高,功底深,内容丰富,脍炙人口,令人难以忘怀;他们上课的开场白,也各有千秋,见秉性,见风格。香港《文汇报》刊文总结称,有的一开始就把课堂气氛搞活跃了,有的幽默地介绍自己,有的是精心设计的,一张口就不同凡响,有的则是随意而为,好似信口开河,其实意蕴深矣,有心者才能意会.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的梁启超,上课的第一句话是:“兄弟我是没什么学问的。”然后,稍微顿了顿,等大家的议论声小了点,眼睛往天花板上看着,又慢悠悠地补充一句:“兄弟我还是有些学问的。”头一句话谦虚得很,后一句话又极自负,他用的是先抑后扬法。 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刘文典与梁启超的开场白有同工异曲之妙,他是著名《庄子》研究专家,学问大,脾气也大,他上课的第一句话是:“《庄子》嘿,我是不懂的喽,也没有人懂。”其自负由此可见一斑。这且不说,他在抗战时期跑防空洞,有一次看见作家沈从文也在跑,很是生气,大声喊道:“我跑防空洞,是为《庄子》跑,我死了就没人讲《庄子》了,你跑什么?”轻蔑之情溢于言表。好在沈从文脾气好,不与他一般见识。

不过,平心而论,虽然沈从文的小说写得好,在世界上都有影响,差一点得诺贝尔奖,可他的授课技巧却很一般。他也颇有自知之明,一开头就会说,“我的课讲得不精彩,你们要睡觉,我不反对,但请不要打呼噜,以免影响别人。”这么很谦虚地一说,反倒赢得满堂彩。他的学生汪曾祺曾评价说,沈先生的课,“毫无系统”,“湘西口音很重,声音又低,有些学生听了一堂课,往往觉得不知道听了一些什么”。听他的课,要会“举一隅而三隅反”才行。

也有人不仅文学成就大,课也讲得精彩,譬如大诗人闻一多。闻一多上课时,先抽上一口烟,然后用顿挫鲜明的语调说:“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他讲唐诗,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讲,别具特色,他的口才又好,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所以,他讲课时,课堂上每次都人满为患,外校也有不少人来“蹭课”,有的人甚至跑上几十里路来听他上课。

启功先生的开场白也很有意思。他是个幽默风趣的人,平时爱开玩笑,上课也不例外,他的第一句话常常是:“本人是满族,过去叫胡人,因此在下所讲,全是胡言。”引起笑声一片。他的老本家、著名作家、翻译家胡愈之先生,也偶尔到大学客串讲课,开场白就说:“我姓胡,虽然写过一些书,但都是胡写;出版过不少书,那是胡出;至于翻译的外国书,更是胡翻。”在看似轻松的玩笑中,介绍了自己的成就和职业,十分巧妙而贴切。

民国奇人辜鸿铭,学贯中西,名扬四海,自称是 “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被外国人称为“到北京可以不看故宫,不可不看辜鸿铭”。他在辛亥革命后拒剪辫子,拖着一根焦黄的小辫给学生上课,自然是笑声一片,他也习以为常了,待大家笑得差不多了,他才慢吞吞地说:“我头上的小辫子,只要一剪刀就能解决问题,可要割掉你们心里的小辫子,那就难了。”顿时全场肃然,再听他讲课,如行云流水,似天花乱坠,果然有学问,果然名不虚传.

架子最大的开场白,则非章太炎先生莫属。他的学问很大,想听他上课的人太多,无法满足要求,于是干脆上一次大课。他来上课,五六个弟子陪同,有马幼渔、钱玄同、刘半农等,都是一时俊杰,大师级人物。老头国语不好,由刘半农任翻译,钱玄同写板书,马幼渔倒茶水,可谓盛况空前。老头也不客气,开口就说:“你们来听我上课是你们的幸运,当然也是我的幸运。”幸亏有后一句铺垫,要光听前一句,那可真狂到天上去了,不过,老头的学问也真不是吹的,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他有资格说这个话。

听大师上课,如醍醐灌顶,是一种美妙享受;光是那一句非同凡响的开场白,就能让人肃然起敬。


相关内容

  • 民国大师章太炎给杜月笙改名字,生字上面加个竹字头!
  • 民国期间,章太炎是一个比较怪的人,他执笔如刀,揭露清廷的腐败.革命队伍推翻清廷后,按理说,他应该支持革命队伍.但是,章太炎没有这么做,继续攻击袁世凯 脾气秉性这儿怪的人,却和杜月笙处的非常好,还曾给他改了名字! (章太炎) 1869年1月12日,章太炎生于浙江余杭. 光绪十六年(1890年),章太炎 ...

  • 20世纪中外历史名人刘文典
  • 刘文典-- 亦狂亦癫亦君子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知识界活跃着一大批至今令人心仪不已的宏学巨儒.他们的魅力不仅在于他们那经天纬地的学问.汪洋恣肆的才华,更在于他们那傲骨嶙峋的风度.舍我其谁的自信.换句话说,他们不仅是学术中人,更是性情中人.刘文典算是其中一个.他精通英.德.日.意等语言,学贯中西, ...

  • 南京12届心得体会
  • 新知识 新体验 新平台 新境界 --第12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 蒙山小学 丁莹 芳菲四月,第十二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在古都南京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余名教师齐聚东南大学大礼堂.怀揣满满的期盼,我有幸参加了这个语文教学的盛会. 有人说 ...

  • 培训高一教师的讲座
  • 培训高一教师的讲座: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学建议 1.阅读鉴赏 "阅读鉴赏"包括"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用 * 号标出)",同时还有"扩展阅读"和"名著导读",从而形成从课内到课外.校内到校外.单篇 ...

  • 国学经典伴我行
  • "国学经典伴我行"主题班会 古井中学 班级七(8)班 班主任 王明光 一.活动背景 圣诞节临近,大街小巷充满着喜庆的节日气氛,商家门前圣诞树,圣诞老人画像,圣诞节促销信息.一系列的活动和氛围都是围绕了圣诞节这个话题.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开始热衷于过西方的洋节日,从年初的情人节到 ...

  • 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的意义与策略的思考
  • 11月的深圳依然是披红挂绿,千里之外的北京已是北风清凛,黄叶飘零的初冬.我们来自宝安区二十多所国学教育实验学校的骨干教师一行三十人,走进了中国最负盛名的百年学府--北京大学.十三天里,我们屏息聆听,享受着一场又一场国学专家们带来的精神盛宴.一位又一位大师们以自己渊博的学识,讲经教典,使我们得到了一次 ...

  • 五星儿童启蒙读物大盘点
  • 2016-05-26 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 大树的繁茂取决于大树的根基,高楼的雄伟取决于地基的深度,人一生的成就取决于儿时的启蒙教育. 儿童的启蒙教育是在整个的儿童教育中最最最最最重要的.儿童一生的习惯和性格是在幼年养成,而习惯和性格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这就突出了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 ...

  • 浅谈语文的教学方法和能力
  • 浅谈语文的教学方法和能力 云南省西双版纳勐腊县勐满小学 黄有胜 我在学生时代,上的中学.高中.大学都是重点学校.遇到个很多很有名的语文名师.如今从教两年语文教学,去大学培训过,听过很多大学老师以及专家讲过语文中的教学方法.然而没有一个老师说到点子上.我涉览2000多本文史书籍,能背<论语> ...

  • "我们一起读书吧"教师读书沙龙讲稿
  • "我们一起读书吧"教师读书沙龙讲稿 一.读书的意义 所有的语文教师都知道只有多读,才能提高作文水平.但很多老师感到困惑的是学生读了很多书,可是感觉文笔水平没有多大提高.请大家记住一点:只有读书,并且积累到量,才能发生质的变化,最后才能练就一手好的文笔.不读书,只一味的讲授作文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