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断句的基本方法

古文断句的基本方法

(一)反复通读原文,了解基本内容、层次;先断句,后标点。

(二)抓住谓语句型结构的四种基本断句法:

文言文有特殊的现象,主语经常省略和改变,但谓语以及后面的宾语、补语不能随便变化,所以,断句应该首先抓好谓语句型结构。

1.“主——谓”句,在谓语后断句;

例:①夫战,勇气也。②臣等不肖,请辞去。③王之蔽甚矣。

2.“谓——宾”句,在宾语后断句; 例:①爱其子,择师而教之。②我见相如,必辱之!③琛在秦州,多无政绩。

3.“谓——补”句,在补语后断句; 例:①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②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③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4. “谓—宾—补”句,在补语后断句。 例:①拜夫人于堂上。 ②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补语前面省略了“于”) ③(赵王)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时间、地点”往往后置成为补语)

(三)根据文言虚词断句标点。

1.句首语气助词“夫、盖、今夫、若夫”等,这些词往往在一句话的开头表示发议论,后边不加标点;如在一段古文中,这些词的前面要断句;

2.句末语气助词“者、哉、乎、耶(邪)、欤”等,其后要断句,应可酌情使用标点符号。其中:

直陈语气:也、矣、焉、耳;停顿语气:者、也; 疑问语气:乎、与、耶、焉、欤; 反问语气:哉、乎、耶; 感叹语气:哉、乎; 祈使语气:也、矣、乎、来。

(四)根据对称、排比句式断句标点。

古文讲究凝练和语势,常用对称、排比句式。这类句子要根据对称、排比的关系和字数断句;在对称、排比句间用逗号或分号,最末用句号。

例: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贾谊《过秦论》)

(五)根据句法关系断句标点。

古文中的句法,往往有一定的特征。如果在教学中注意加以总结,能够增加明晰度。

如 判断句:用“„„者„„也”式;

被动句:用“„„见„„于„„”;“为„„所„„”式; (例: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世子申生为骊姬所谮。)

疑问句:用“奈„„何”,“何为”式。(例:妪子何为见杀?)

复句: “遂”、“于是”、“至于”表顺承关系;

“故”、“是以”、“而”、“因”表因果关系;

“然”“顾”表示转折关系。

一般在关联句之间用逗号或分号,关联句末用句号。(是问句则用问号) 古诗词阅读题备考对策

审题是必须要抓好的,但怎样审题才是有效的,就是要从原文出发,首先要明确诗词中的意象,要明确意象的特征和彼此的特征。

1.明确诗词中的意象

2.注意分析意象之间的组合关系

3.通过意象之间的组合关系去领悟诗词意蕴。

诗词意象,有一些是明意象,还有一些是暗意象(如:“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暗意象是“遥望”,要读出这其中的人物形象,要一步步调动学生思考:意象之间是什么关系,是根据什么关系组合的?这就是艺术。)

作家写诗词是靠意象之间微妙的组合,这样才能传达出独特的体验和感悟。这一点许多老师可能了解得不到位,会忽视对细节的研究,没有研究出意象本身的特征,意象之间的关系。如果能够将之琢磨出来,就可以上升为理论和方法。

思考:怎样从意象和意象的组合关系领悟意蕴

例如,对比分析两首诗词:

①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②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对比分析:

①从句型来看,是设问句;从表现手法上,是比喻(喻体:向东流的一江春水)。

②与上句相比,相同点:句型和手法相同;不同点:运用三个喻体(博喻),形成排比。 但如果只停留于三种手段,对其思想主题的概括则为“闲愁多”。其实不然。

还需要再深入思考:除此之外,还有无运用其他手段?认真分析会发现:

“烟草”为早春之景,“飞絮”为暮春之景,“梅子黄时雨”为夏之景,体现出时间的发展;“一川”为空间范围,“川”本指河流,后泛指河床地貌,指空间大,体现出空间的发展;“雨”强调不断增多,数量也在发展。

由此,意象组合体现出层递的关系。由此可归纳为:我的闲愁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地增多。诗人巧妙地写到“夏”,不用再往下写了,已将发展的趋势写出。这种趋势是往前发展的,不断延续的,这样就通过有限的意象(表象)引到了无限的空间。

所以不要以为递进谁都懂,具体到诗词中可能就看不出来,原因在于没有对意象本身的特征和意象之间的关系作具体细致的理解和分析。如果诗词教学注重这一点,有效性会更提高。

古文断句的基本方法

(一)反复通读原文,了解基本内容、层次;先断句,后标点。

(二)抓住谓语句型结构的四种基本断句法:

文言文有特殊的现象,主语经常省略和改变,但谓语以及后面的宾语、补语不能随便变化,所以,断句应该首先抓好谓语句型结构。

1.“主——谓”句,在谓语后断句;

例:①夫战,勇气也。②臣等不肖,请辞去。③王之蔽甚矣。

2.“谓——宾”句,在宾语后断句; 例:①爱其子,择师而教之。②我见相如,必辱之!③琛在秦州,多无政绩。

3.“谓——补”句,在补语后断句; 例:①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②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③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4. “谓—宾—补”句,在补语后断句。 例:①拜夫人于堂上。 ②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补语前面省略了“于”) ③(赵王)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时间、地点”往往后置成为补语)

(三)根据文言虚词断句标点。

1.句首语气助词“夫、盖、今夫、若夫”等,这些词往往在一句话的开头表示发议论,后边不加标点;如在一段古文中,这些词的前面要断句;

2.句末语气助词“者、哉、乎、耶(邪)、欤”等,其后要断句,应可酌情使用标点符号。其中:

直陈语气:也、矣、焉、耳;停顿语气:者、也; 疑问语气:乎、与、耶、焉、欤; 反问语气:哉、乎、耶; 感叹语气:哉、乎; 祈使语气:也、矣、乎、来。

(四)根据对称、排比句式断句标点。

古文讲究凝练和语势,常用对称、排比句式。这类句子要根据对称、排比的关系和字数断句;在对称、排比句间用逗号或分号,最末用句号。

例: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贾谊《过秦论》)

(五)根据句法关系断句标点。

古文中的句法,往往有一定的特征。如果在教学中注意加以总结,能够增加明晰度。

如 判断句:用“„„者„„也”式;

被动句:用“„„见„„于„„”;“为„„所„„”式; (例: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世子申生为骊姬所谮。)

疑问句:用“奈„„何”,“何为”式。(例:妪子何为见杀?)

复句: “遂”、“于是”、“至于”表顺承关系;

“故”、“是以”、“而”、“因”表因果关系;

“然”“顾”表示转折关系。

一般在关联句之间用逗号或分号,关联句末用句号。(是问句则用问号) 古诗词阅读题备考对策

审题是必须要抓好的,但怎样审题才是有效的,就是要从原文出发,首先要明确诗词中的意象,要明确意象的特征和彼此的特征。

1.明确诗词中的意象

2.注意分析意象之间的组合关系

3.通过意象之间的组合关系去领悟诗词意蕴。

诗词意象,有一些是明意象,还有一些是暗意象(如:“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暗意象是“遥望”,要读出这其中的人物形象,要一步步调动学生思考:意象之间是什么关系,是根据什么关系组合的?这就是艺术。)

作家写诗词是靠意象之间微妙的组合,这样才能传达出独特的体验和感悟。这一点许多老师可能了解得不到位,会忽视对细节的研究,没有研究出意象本身的特征,意象之间的关系。如果能够将之琢磨出来,就可以上升为理论和方法。

思考:怎样从意象和意象的组合关系领悟意蕴

例如,对比分析两首诗词:

①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②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对比分析:

①从句型来看,是设问句;从表现手法上,是比喻(喻体:向东流的一江春水)。

②与上句相比,相同点:句型和手法相同;不同点:运用三个喻体(博喻),形成排比。 但如果只停留于三种手段,对其思想主题的概括则为“闲愁多”。其实不然。

还需要再深入思考:除此之外,还有无运用其他手段?认真分析会发现:

“烟草”为早春之景,“飞絮”为暮春之景,“梅子黄时雨”为夏之景,体现出时间的发展;“一川”为空间范围,“川”本指河流,后泛指河床地貌,指空间大,体现出空间的发展;“雨”强调不断增多,数量也在发展。

由此,意象组合体现出层递的关系。由此可归纳为:我的闲愁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地增多。诗人巧妙地写到“夏”,不用再往下写了,已将发展的趋势写出。这种趋势是往前发展的,不断延续的,这样就通过有限的意象(表象)引到了无限的空间。

所以不要以为递进谁都懂,具体到诗词中可能就看不出来,原因在于没有对意象本身的特征和意象之间的关系作具体细致的理解和分析。如果诗词教学注重这一点,有效性会更提高。


相关内容

  • 文言文断句口诀--手把手教你学断句
  • 文言文断句口诀--手把手教你学断句 安徽砀山第三中学 王本利 杜晓芹 一.什么叫断句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 ...

  • 高考文言文断句的解题技巧
  • 高考文言文断句的解题技巧 [关键词]:高考 文言文断句 解题技巧 文言文断句是训练学生语感.培养综合的文言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当前文言文阅读测试中常见的命题形式.对于文言文断句部分的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学生在做文言断句题时通常是凭感觉,甚至随便乱画,得分率通常比较低,因此,帮助学生总结一定的方法在 ...

  • 文言断句的方法
  • 文言断句的方法 东新中学 刘银银 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整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内容有个大体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也就是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断句的方法: 一.看虚词,找 ...

  • 古书的句读
  • 古书的标点 一. 句读与标点 1. 何为"句读"? 我国古代称给文章断句为"句读".古人研读经书要自己断句,一句话读完,常在字的旁边加圆圈或打勾,这叫做"句":一句话没完,但需要停顿一下,就在字的下面加以顿点儿,这叫做"读&quo ...

  • [师说]教案2
  •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文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名作动.形作名.意动),"其.而.之"等虚词以及判断句.被动句和宾语前置等. 2.培养学生自渎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探究,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文章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说理方法 ...

  • 高考文言文断句(含答案)
  • 高考文言文断句 一.断句解读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 就是教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 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q ...

  • 医古文职称考试大纲-上海中医药大学
  • 上海市卫生系统中医药从业人员 水平能力测试医古文大纲 (2015年) 目 录 一.考试用书„„„„„„„„„„„„„„„„„„ 1 二.考试目的„„„„„„„„„„„„„„„„„„ 1 三.考试试题类型„„„„„„„„„„„„„„„„ 1 四.考试时间„„„„„„„„„„„„„„„„„„ 1 五.考 ...

  • 文言文总结
  • 我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接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所以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通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给古文断句又叫& ...

  • 怎样帮助初中学生学好古文
  • 怎样帮助初中学生学好古文 行初中语文教材中,古文的篇目已占课文总数的1/3,且文章思想性.艺术性都很强,堪称典范之作.因此,学好古文对学生而言极其重要. 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古文,提高对古文的鉴赏能力,从中获益呢?这一直是一个困扰中学生学好文言文的问题,在此我浅谈一下我这几年在从事语文教学过程中所获得 ...